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开国大典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以描绘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的历史事件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奋起抗争,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
下面将从影片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影响和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1.1 影片拍摄背景开国大典于1961年开始筹备,历时4年才完成。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需要一部宣传片来弘扬党的光辉历史,激励人民的爱国热情。
1.2 影片制作团队该片由中国电影制片厂出品,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著名演员梅葆玖、李雪健等主演,制作团队庞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1.3 影片上映影响开国大典于1964年上映,受到了广泛好评,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二、内容2.1 影片主题开国大典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历程,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
2.2 影片结构影片采用了多线叙事结构,通过多个故事情节交织展开,生动再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画面。
2.3 影片表现形式开国大典采用了大量的战争场景和群众场面,通过逼真的表演和场景搭建,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三、艺术特色3.1 影片拍摄手法开国大典采用了大量的实景拍摄和特技效果,使影片更加真实感人,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3.2 影片音乐影片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配乐恰到好处,既凸显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又表现了人民的坚定信念。
3.3 影片演员表现影片中的演员表现出色,演技精湛,将那个特殊时期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四、影响4.1 社会影响开国大典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激励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4.2 文化影响该片不仅是一部政治宣传片,更是一部艺术精品,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新篇章。
4.3 教育意义开国大典作为一部历史题材影片,对后代观众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五、评价5.1 影片评价开国大典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中国电影的瑰宝。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开国大典》是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
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1。
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说学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三)说教学手段1.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语言"的课堂。
让学生亲近文本,理解课文时,默读、细读、品读等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开国大典》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开国大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过庄严的仪式?”比如学校的升旗仪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开国大典的庄严与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概念。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时刻的庆祝活动,它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体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开国大典》的详细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它如何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拟场景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开国大典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当代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开国大典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来启发学生思考。
难点解析:学生要学会从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社会责任感培养: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难点解析: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开国大典》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开国大典》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学习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意义及重要事件;掌握生字词,如“开国”、“大典”、“检阅”等;学习句子结构,分析文中排比句、设问句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开国大典》优秀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课《开国大典》。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精读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的领袖风采。
二、析学情,说目标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研究,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并且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这些为本课的研究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研究浏览,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根据以上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仰望、飘拂、搜集、庄严、宣告、喝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能归纳综合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头绪、层次。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三、说教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研究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各题差别和分歧的研究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研究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我接纳的是情境激趣法,品读探究法。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开国大典》优质教案、说课稿
第二单元课文7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2个生字。
会写“政府、外宾”等19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预习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政、府”等12个生字。
会写“政府、外宾”等19个词语。
2.初读课文,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几个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教师相机播放视频,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解释课题。
师:甲骨文的字形是两只手捧着“册”,表示这是重要的文献或书籍。
后来引申为“准则”、“制度”“法则”等义。
在生活中,你接触过典字吗?(字典、词典、典礼、宝典)那这里的“典”是典礼的意思。
开国大典就是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二、通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2.反馈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认清字形。
(2)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政府外宾汇集预定爆发排山倒海就位宣告雄伟肃静语调完毕检阅制服坦克一致距离高潮次序(3)随文演练。
师:你能做个“瞻仰”的动作吗?“瞻仰”如何理解?(4)重点指导:“盏”的“戋(jiān)”部件、“宣”和“隆”不要忘记短横。
第7课《开国大典》说课稿-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7《开国大典》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
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4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情。
教学难点: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上册第八单元的训练点就是学写一个场面。
写场面,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生疏,但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场面的难点。
因此,我们想到∶如何充分利用范文《开国大典》,选择《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面描写组织学生阅读感悟,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在教学中,可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按照“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教学顺序,先让学生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大典进行的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学生可通过读文、画句、议感受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一读一想一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从而有效地展开了与课文的对话。
六、说教学过程(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并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内容:开国大典活动目的: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说活动过程:1、开国大典。
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
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深入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
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第【2】篇〗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回顾导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复述一下开国大典的过程。
六年级上《开国大典》说课稿及反思精选
六年级上《开国大典》说课稿及反思精选1.说课设计一、说教材:《开国大典》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
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人文主题,以“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体会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和凡人情怀为教学重点,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课文。
在本组的其他三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通过人物描写刻画的伟人和凡人毛泽东,本课则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刻画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为本组语文园地的习作训练作了一定铺垫。
从能力方面讲,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情感方面讲,五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地要求自主、独立与成功。
“阅读叙事性文章,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根据这些相关要求,同时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和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安排了两课时的教学时间,现在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具体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擎、钮、瞻、聂、党”5个生字,会写“典、副、委、协、宾、泽、奏、诞、钮、瞻、拂、骑、嗓、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第1篇】林乃喜老师这一课是在三种模式下展开的一次公开活动。
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林老师能紧密的围绕着课题的研究方式展开教学,从情境法和联想法入手,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
教师课堂上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的壮观场面,教师还根据录像场面让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的心情。
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林老师的教学还同时体现着如下的优点:教学中林老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开放教学的思想。
特别是在资源的采用上,充分利用模式三的资源,进行挖掘、整合,较好的体现了课题的研究方向。
导入比较体现了层次性,从国庆日到北京,到开国大典,体现了词语的指向意义。
传授课文的效果性还体现在能合理流畅的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
教学方法上,教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师的基本功也体现在可以用平实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解,能用熟练的操作进行演示、导读,能用简笔画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天安门的场景。
还有教师能利用方位词,指导学生分清方位,且按照放方位词语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教学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议的地方。
在教学思想上,课文的教授还没有完全从教师的权威走向学生的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完全的依靠学生的合作探究去达到目标,不少的地方是以教师的讲解作为过渡进行的。
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个盛况部分时,教师提出了问题“那些自然段写出典礼部分的内容的?哪些内容写人们的激动的?”教师布置同学自由读书,然后回答。
学生对于典礼的概念没有很明白,所以回答起来就有些乱,其来回答的同学各有其说。
这时候,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由于同学对于“典礼”的概念没有弄清楚,而是采用了自己更正同学的做法,还说,是这里吗?然后就告诉同学们在哪段哪段。
教学目标上,也没有达到充分完成。
这一节课,教师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原定的完成“典礼”部分的教学任务,由于问题的展开问题和教师的导入问题,还剩下最精彩的部分没有教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介绍(100字左右)《开国大典》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一篇以中国共产党建国大典为题材的散文。
该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以及新中国的诞生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深入挖掘了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二、教材分析(500字左右)2.1 教学内容概述《开国大典》以新中国成立时的开国大典为背景,通过描写两位普通人民的视角,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感受新中国的诞生和开国大典的盛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佩。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艰辛历程;•理解新中国的诞生与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掌握课文中关键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通过课堂讲解、讨论、阅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2.3.1 教学重点•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历史事件的理解;•学生对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的领悟;•学生关键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2.3.2 教学难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投入和体验;•学生动手实践和思考的能力培养。
2.4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一段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兴趣。
2.预习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文导读: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4.分析课文结构:教师讲解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5.学习关键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开国大典”、“庄严”、“高台”等。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说课稿
7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重难点】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查找开国大典的背景资料和视频。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教学过程】板块一简述背景,引出“大典”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国庆节)1949年的10月1日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2.齐读课文题目。
提问:“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呢?(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典礼。
)3.播放视频。
引导: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
【设计意图】通过对背景的简述、对课文题目的解析及视频片段的播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文本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呢?请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字词反馈。
课件出示:八盏汇集旗帜检阅瞻仰隆隆声射入爆发宣告高潮距离排山倒海(1)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2)全班齐读。
(3)区分词义。
课件出示:宣告宣读宣布·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第【1】篇〗一、说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电钮、瞻仰、漂浮”等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二、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说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
媒体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完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庄重。
)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来学习本课,看一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开国大典这一盛况的吧!(板书课题)师: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学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学生:隆重学生:盛大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预习这篇课文,你们预习了没有学生:预习了师:那我就来检查检查你们预习的成果(课件出示字词,请一位同学带读)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电钮瞻仰漂浮汇集庄严宣告欢呼肃立擎着共产党奏国歌毛泽东城楼檐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词组中有两个词长得很像呢(出示瞻与檐)那你们怎么区分并记住它们呢“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例如:房檐、廊檐等。
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
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学生:“擎”上下结构,下面是“手”。
师:同学们,解决了这些生字词的问题下面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第1篇】《开国大典》说课稿《开国大典》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
一、说教材《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
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
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是本课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开国大典距今年代已远,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1. 语文要素体现- 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描写阅兵式等场面时,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宏大场面。
例如“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通过这样的描写顺序,能让学生体会到描写多事物时合理安排顺序的重要性。
- 在字词学习方面,课文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但又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像“城防部队”“观礼台”等,这为学生积累词汇提供了素材。
- 从表达方法来看,文章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如描写群众进场的部分是“面”的描写,“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而描写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则是“点”的描写,“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种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借鉴,使描写更加生动、全面。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传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开国大典隆重、热烈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可以从“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样的语句中深刻体会到当时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与自豪之情。
3. 与单元主题的关系- 本单元的主题是“革命岁月”,《开国大典》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课文,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共同构建起对革命岁月的全面认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第【1】篇〗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生字。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理解重点句:“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说课课件)
教学过程
板
板
块
板
块
四
板
块
三
块
二
一
板
朗读课文 积累字词
块
一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勾画 文中的生字、生词。通过查字典、问 同桌或找资料等方法解决这些生字生 词。找出这些字词所在的句子,读一 读,想一想,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 示积累词语。文章中有很多描写生动 的雅词短语,找一找写在自己的本子 上。如:(高高耸起)的(城楼); (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 上去体会可能会更好更深。作为语文课文,它首要承载 学 的是语文教育任务,要“理解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和写作
方法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习《开国大典》
价 就是学习文本如何通过语言文 字,通过顺叙写法、点 值 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比喻等表达方式展现开国大典的盛
况,感受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体会 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板
重点研读 体会心情 感受场面
块
三
1. 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 从中感受到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 象当时的场景,想想后再回味,从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有 感情地读读课文。 2.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毛主 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词句,读读 你所划出的词句,在这些描写人们表 现的语句中,哪些词反复出现?说说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 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体现在重视了学生与文本 的充分对话,体现了“整体入手”的思想。在初读课 文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整体读课文, 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 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几个场面,这里不仅重视学 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更重视对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方 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浓缩关键信息”,把一句话浓 缩成一个词,帮助学生习得方法形成能力,使学生对 文章整体内容有了清晰明了的把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总共有1300字,共分为7个部分:序言、盛况空前的庆祝仪式、伟大领袖的讲话、阅兵式、演武表演、群众游行和文艺晚会。
文章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盛况空前的庆祝仪式、伟大领袖的讲话以及庆典程序,达到道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文章简洁明了、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易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开国大典的盛况,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庆祝仪式(2)理解伟大领袖的讲话的重要意义,并理解其善于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3)掌握叙述文的组织结构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阅读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2)通过集体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3)通过讲评体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本中的细节和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对民族英雄的认知和尊重(2)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2)理解伟大领袖的讲话的重要意义2、教学难点:理解伟大领袖的讲话的表达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激发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爱。
2、新课呈现(1)预习导入教师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畅想开国大典的场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愿望。
(2)阅读讲解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文章,并解释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分析讲解在学生阅读完毕后,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重要影响。
部编统编六上语文7 开国大典 说课稿公开课教案
部编统编六上语文7 开国大典说课稿公开课教案2篇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盛大庆典,也是我们国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迈向现代化的重要象征。
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七篇文章《开国大典》,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一场盛大的仪式和庆典的氛围,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接下来,本文将从整体框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整体框架本节课是一节语文课,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开国大典》,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近代史事件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技巧,感受作者的用心之处。
四、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法:通过感受文章中的描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师生互动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好奇和兴趣。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发放文章《开国大典》,要求学生默读,并在阅读完成后回答问题。
2.学生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Step 3.文本分析(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技巧,例如运用对比、渲染氛围等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技巧。
Step 4.感受文章(10分钟)教师根据文章的描写,带领学生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讨论和想象,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庄重和盛况。
Step 5.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六年级上册7课《开国大典》。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精读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二、析学情,说目标
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并且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根据以上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三、说教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各题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我采用的是情境激趣法,品读探究法。
说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由此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我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质疑→释疑”进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学。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对题质疑→初读解疑→再读生疑→合作解疑→小结,对文质疑(升华)”,这样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学习的能力。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对题质疑;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对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正音,指导难字认读书写,扫清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在读中了解事件梗概。
(四)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落实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语文的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并有意识地安排了“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景,在旁边写上批注。
”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这个部分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指名回答。
3.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面?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景,在旁边写上批注。
4.选择你最难忘的一个场面读一读。
(相机出示相关场面描写的重点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感情,相机完成板书)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对文质疑。
1.布置作业:把大典的盛况写简短些。
2.再度质疑,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开国大典
大典开始前(1—4)
大典(宣布升旗【鸣礼炮】宣读公告)(5—10)自豪
阅兵式(11—13)激动
群众游行(14—15)
六、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这节课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要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