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传热作业1

合集下载

热传导和传热的容量练习题

热传导和传热的容量练习题

热传导和传热的容量练习题传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对于能量的传递和温度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热传导则是传热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篇文章将通过几个练习题,帮助读者加深对热传导和传热容量的理解。

练习题一:问题:一根长度为1m,截面积为1cm²的金属棒,其中一端被加热,另一端保持常温。

已知棒的热导率为0.5 W/(m·K),散热面的温度为30℃,加热面的温度为100℃。

求金属棒上离加热面20cm处的温度。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热导率和传热面温差计算单位长度上的热流量。

在本题中,热流量Q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 λ * A * (ΔT/Δx)其中,λ代表热导率,A代表截面积,ΔT代表温度差,Δx代表长度差。

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热导率λ为0.5 W/(m·K),截面积A为1cm²,即0.0001 m²。

温度差ΔT为100℃-30℃,等于70K。

长度差Δx为20cm,等于0.2m。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单位长度上的热流量Q:Q = 0.5 * 0.0001 * (70/0.2) = 0.175 W/m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热流量和热导率计算出单位长度上的温度梯度。

单位长度上的温度梯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T/Δx = Q / (λ * A)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单位长度上的温度梯度:ΔT/Δx = 0.175 / (0.5 * 0.0001) = 3500 K/m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温度梯度和已知条件计算出离加热面20cm处的温度。

单位长度上的温度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T = (ΔT/Δx) * Δx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离加热面20cm处的温度:ΔT = 3500 * 0.2 = 700 K由于加热面的温度为100℃,所以离加热面20cm处的温度为:100℃ + 700K = 800℃练习题二:问题:一块厚度为10cm,热导率为1 W/(m·K)的砖块,其上表面温度为800℃,下表面温度为20℃。

传热计算习题附详细答案

传热计算习题附详细答案

传热计算题1.在一内径为0.25cm的管轴心位置上,穿一直径为 0.005cm的细导线,用以测定气体的导热系数。

当导线以0.5A 的电流时,产生的电压降为0.12V/cm,测得导线温度为167℃,空心管内壁温度为150℃。

试求充入管内的气体的导热系数试分析仪器精度以外造成结果误差的客观原因。

2.有两个铜质薄球壳,内球壳外径为0。

015m,外球壳内径为 0.1m,两球壳间装入一种其导热系数待测的粉粒料。

内球用电加热,输入功率为 50w,热量稳定地传向外球,然后散发到周围大气中。

两球壁上都装有热电偶,侧得内球壳的平均温度为120℃,外求壳的平均温度为50℃,周围大气环境温度为20℃;设粉粒料与球壁贴合,试求:(1)待测材料的导热系数(2)外球壁对周围大气的传热系数3.有一面积为10cm2带有保护套的热电偶插入一输送空气的长管内,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

已知热电偶的温度读数为300℃,输气管的壁温为 200℃,空气对保护套的对流传热系数为60w/m2.k,该保护套的黑度为 0.8,试估算由于辐射造成的气体温度测量误差。

并叙述减小测量误差的途径。

已知 Stefan-Bohzman常数σ=5.67×10-9w/m2k 。

4.用两个结构尺寸相同的列管换热器按并联方式加热某中料液。

换热器的管束由32根长 3m 的Ф25×3mm 的钢管组成。

壳程为120℃的饱和蒸汽。

料液总流量为20m3/h,按相等流量分配到两个换热器中作湍流流动,由 25℃加热到 80℃。

蒸汽冷凝对流传热系数为8Kw/m2.℃,管壁及污垢热阻可不记,热损失为零,料液比热为 4.1KJ/kg.℃,密度为 1000kg/m3。

试求:(1)管壁对料液的对流传热系数(2)料液总流量不变,将两个换热器串联,料液加热程度有何变化?(3)此时蒸汽用量有无变化?若有变化为原来的多少倍?(两者情况下蒸汽侧对流传热系数和料液物性不变)5.某厂现有两台单壳程单管程的列管式空气加热器,每台传热面积为A0=20m2(管外面积),均由128根Ф25×2.5mm的钢管组成。

传热习题课计算题

传热习题课计算题

传热习题课计算题1、现测定一传热面积为2m2的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值。

已知热水走管程,测得其流量为1500kg/h,进口温度为80℃,出口温度为50℃;冷水走壳程,测得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0℃,逆流流动。

(取水的比热cp=4.18某103J/kg·K)解:换热器的传热量:Q=qmcp(T2-T1)=1500/3600某4.18某103某(80-50)=52.25kW传热温度差△tm:热流体80→50冷流体30←155035△t1=50,△t2=35t1502t235传热温度差△tm可用算数平均值:t1t25035tm42.5℃22Q52.25103K615W/m2℃Atm242.52、一列管换热器,由φ25某2mm的126根不锈钢管组成。

平均比热为4187J/kg·℃的某溶液在管内作湍流流动,其流量为15000kg/h,并由20℃加热到80℃,温度为110℃的饱和水蒸汽在壳方冷凝。

已知单管程时管壁对溶液的传热系数αi为520W/m2·℃,蒸汽对管壁的传42热系数α0为1.16某10W/m·℃,不锈钢管的导热系数λ=17W/m·℃,忽略垢层热阻和热损失。

试求:(1)管程为单程时的列管长度(有效长度,下同)(2)管程为4程时的列管长度(总管数不变,仍为126根)(总传热系数:以管平均面积为基准,11dmb1dm)Kidi0d0解:(1)传热量:Q=qmcp(t2-t1)=15000/3600某4187某(80-20)≈1.05某106W总传热系数:(以管平均面积为基准)1dmb1dm11230.002123Kidi0d0K5202217116.10425解得:K=434.19W/m2·℃对数平均温差:1102011080△t190△t2301tmt1t2lnt1t29030ln903054.61℃传热面积:QKAmtmAmQKtm105.10643419.54.6144.28m2AmndmL;列管长度:LAm44.284.87mndm126314.0.023(2)管程为4程时,只是αi变大:强制湍流时:αi=0.023(λ/d)Re0.8Pr0.4,u变大,Re=duρ/μ变大4程A'=1/4A(单程),则:4程时u'=4u(单程)0.80.8有520=1576.34W/m2·℃i(4程)=4αi(单程)=4某4程时:1K1dmb1dm11230.002123idi0d0K1576.342117116.10425K=1121.57W/m 2·℃Q1.05106A17.14m2Ktm1121.5754.614程列管长:LA17.141.88mndm1263.140.0233、有一列管式换热器,装有φ25某2.5mm钢管320根,其管长为2m,要求将质量为8000kg/h的常压空气于管程由20℃加热到85℃,选用108℃饱和蒸汽于壳程冷凝加热之。

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1

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1

绪论部分一、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特点及热传递方式辨析。

1、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

试解释原因。

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人更多的空气。

而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20℃,1.01325×105Pa时,空气导热系数为0.0259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而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明显。

2、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工作,穿单衣感到舒适,而冬季在保持22℃的室内工作时,却必须穿绒衣才觉得舒服。

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原因。

答: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

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气温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出室外传向室内。

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

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

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22℃)比夏季略高(20℃),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

根据上题人体对冷感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的原理,在冬季散热量大,因此要穿厚一些的绒衣。

3、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方式(1)由热水到暖气片管到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强制对流);(2)由暖气片管道内壁至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4、冬季晴朗的夜晚,测得室外空气温度t高于0℃,有人却发现地面上结有—层簿冰,试解释原因(若不考虑水表面的蒸发)。

解:如图所示。

假定地面温度为了Te ,太空温度为Tsky,设过程已达稳态,空气与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地球表面近似看成温度为Tc 的黑体,太空可看成温度为Tsky的黑体。

则由热平衡:,由于Ta >0℃,而Tsky<0℃,因此,地球表面温度Te有可能低于0℃,即有可能结冰。

热传导和传热的计算练习题

热传导和传热的计算练习题

热传导和传热的计算练习题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过程,而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掌握热传导和传热的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热传导和传热计算的理解。

1. 练习题 1一个长度为2 m,截面积为0.01 m²的铜棒,两端温度分别为100 ℃和50 ℃。

铜的导热系数为400 W/(m·K)。

求棒子上每单位长度的热流量。

解答:首先通过热传导公式:热流量 = 导热系数 ×截面积 ×温度差 ÷长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单位长度的热流量:热流量 = 400 × 0.01 × (100 - 50) ÷ 2 = 100 W/m2. 练习题 2一个半径为0.05 m的球体,表面温度为500 K,球体内部温度为300 K。

假设球体的导热系数为20 W/(m·K),求球体表面每单位面积的传热量。

解答:我们可以通过球体的表面积来求解每单位面积的传热量:表面积= 4πr²传热量 = 导热系数 ×表面积 ×温度差传热量= 20 × 4π × (0.05)² × (500 - 300) = 100 π W/m²3. 练习题 3一片0.02 m²的玻璃窗户,室内温度为20 ℃,室外温度为10 ℃。

忽略玻璃的导热特性,求窗户每秒传递的热量。

解答:窗户的传热量可以通过传热率公式来计算:传热率 = 1.6 W/(m²·K) (常用值)传热量 = 传热率 ×面积 ×温度差传热量 = 1.6 × 0.02 × (20 - 10) = 0.32 W4. 练习题 4一个铝制容器内装有100 g的水,初始温度为25 ℃。

将容器置于100 ℃的蒸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90 ℃。

传热计算题

传热计算题

传热计算题导热系数的测定1.在一内径为0.25cm 的管轴心位置上,穿一直径为 0.005cm 的细导线 ,用以测定气体的导热系数。

当导线以0.5A 的电流时,产生的电压降为0.12V/cm ,测得导线温度为167℃,空心管内壁温度为150℃。

试求充入管内的气体的导热系数试分析仪器精度以外造成结果误差的客观原因。

(浙大95/10) 解:2.有两个铜质薄球壳,内球壳外径为0。

015m ,外球壳内径为 0.1m ,两球壳间装入一种其导热系数待测的粉粒料。

内球用电加热,输入功率为 50w ,热量稳定地传向外球,然后 散发到周围大气中。

两球壁上都装有热电偶,侧得内球壳的平均温度为120℃,外求壳的平均温度为50℃,周围大气环境温度为20℃;设粉粒料与球壁贴合,试求: (1)待测材料的导热系数(2)外球壁对周围大气的传热系数(石油98/17) 解:球体辐射3.有一面积为10cm 2带有保护套的热电偶插入一输送空气的长管内,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

已知热电偶的温度读数为300℃,输气管的壁温为 200℃,空气对保护套的对流传热系数为60w/m 2.k ,该保护套的黑度为 0.8,试估算由于辐射造成的气体温度测量误差。

并叙述减小)/(04.015016710)0025.0125.0(.1012.05.0)(197.0)0025.0/125.0ln(0025.0125.014.32)/ln(221)/(222121212C m w cm r r r r LLr S cmL IVS b t t Q m m m ︒=-⨯-⨯⨯⨯==-⨯=-====-=-λππλ))50120(0075.005.014.34)0075.005.0(50)(4)(4)1(122112211221=-⨯⨯⨯⨯-⨯=--=--=t t r r r r Q r rr r r t t Q πλλπ)/(1.53)2050(05.014.3450)()()2()/(44.62222C m w t t S Q St t Q C m w b b ︒=-⨯⨯⨯=-=-=︒=αα测量误差的途径。

3传热过程计算(1)

3传热过程计算(1)

q m 2 c p 2 5 0 0 0 4 1 7 0
T 1 T 2 8 0 T 2
q m 1 c p 1 3 8 0 0 2 4 5 0 t ' 2 t 1 t ' 2 2 0
q ' m 2 /q m 2q m 2 c p 2 q ' m 2 /q m 2 5 0 0 0 4 1 7 0T 1 T ' 28 0 3 6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五分。
新工况
T'2=36℃
冷却水t1=20℃,q'm2=?
有机溶液T1=80℃
t'2=?℃
(新工况)欲通过提高冷却水流量的方法使有机溶液出口温度降 至36℃,试求冷却水流量应达到多少?(设冷却水对流传热系数与其
流量的0.8次方成正比)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五分。
twt1 50 30 00 70 4A A 1 12261 50 30 00 70 4231.3 ℃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五分。
讨论:本例中,换热器一侧是水与管壁的沸腾传热,另一侧是气体 的 无 相 变 对 流 传 热 , 两 过 程 的 传 热 系 数 相 差 很 大 ( 分 别 为 10000 W/(m2K)、230 W/(m2K)),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178.7 W/(m2K) )接近于气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即两侧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 时,总传热系数接近小的对流传热系数,或着说传热总热阻主 要取决于大的热阻。
例:生产中用一换热管规格为252.5mm(钢管)的列管换热器回 收裂解气的余热。用于回收余热的介质水在管外达到沸腾,其传热
系数为10000 W/(m2K)。该侧压力为2500kPa(表压)。管内走 裂 解 气 , 其 温 度 由 580℃ 下 降 至 472℃ , 该 侧 的 对 流 传 热 系 数 为 230W/(m2K)。若忽略污垢热阻,试求换热管内、外表面的温度。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题专题训练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题专题训练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题专题训练.(总5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部分 计算题示例与分析3-77 某流体通过内径为100mm 圆管时的流传热系数为120W/(C m 02⋅),流体流动的雷诺数5102.1Re ⨯=,此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为4.08.0Pr Re 023.0=Nu 。

今拟改用周长与圆管相同、高与宽之比为1:3的矩形扁管,而保持流速不变,试问对流传热系数有何变化解:由对流传热系数α的计算公式: dλα023.0=(μμρd )8.0Pr 4.0当物性不变时 2.08.0-∝d u α 不变u , ∴α2.0-∝d 求扁管的当量直径d e :设a 、b ,分别为矩形截面的宽与长由题意31=b a 2(a+b)=d π解之 a=8d π b=83dπ∴d e =16328382)(24=⋅⨯=+d d d b a ab πππd π =m 0295.005.014.3163=⨯⨯设αα'、分别为圆管与扁管的对流传热系数,则11.1)0295.005.0()(2.02.0'===e d d a a∴α'= α=⨯=111W/(⋅2m ℃)对流传热系数由原来的100W/(⋅2m ℃)增至现在的111W/(m ⋅2℃) 分析: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由于矩形扁管的当量直径小于同周长圆的直径,其对流传热系数大于后者。

因此用非圆形管道制成的换热器(如最近开发的螺旋扁管换热器),一般都具有高效的特点。

3-84 某固体壁厚b=500mm,其导热系数⋅=m W /(0.1λ℃)。

已知壁的一侧流体温度T=230C ,其对流传热系数a 1=50W/(m.℃);另一侧流体温度t=30℃,对流传热系数/(1002W =αm 2℃).若忽略污垢热阻,试求:(1) 热通量q; (2)距热壁面25mm 处的壁温t x 。

解:方法一先求热通量,然后以(T-t x )为传热推动力,(λba +11)为对应热阻,求出x t 。

(整理)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1.

(整理)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1.

绪论部分一、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特点及热传递方式辨析。

1、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

试解释原因。

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人更多的空气。

而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20℃,1.01325×105Pa时,空气导热系数为0.0259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而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明显。

2、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工作,穿单衣感到舒适,而冬季在保持22℃的室内工作时,却必须穿绒衣才觉得舒服。

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原因。

答: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

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气温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出室外传向室内。

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

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

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22℃)比夏季略高(20℃),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

根据上题人体对冷感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的原理,在冬季散热量大,因此要穿厚一些的绒衣。

3、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方式(1)由热水到暖气片管到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强制对流);(2)由暖气片管道内壁至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4、冬季晴朗的夜晚,测得室外空气温度t高于0℃,有人却发现地面上结有—层簿冰,试解释原因(若不考虑水表面的蒸发)。

解:如图所示。

假定地面温度为了Te ,太空温度为Tsky,设过程已达稳态,空气与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地球表面近似看成温度为Tc 的黑体,太空可看成温度为Tsky的黑体。

则由热平衡:,由于Ta >0℃,而Tsky<0℃,因此,地球表面温度Te有可能低于0℃,即有可能结冰。

传热习题课计算题

传热习题课计算题

1、现测定一传热面积为2m2的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值。

已知热水走管程,测得其流量为1500kg/h,进口温度为80℃,出口温度为50℃;冷水走壳程,测得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0℃,逆流流动。

(取水的比热c p=4.18×103J/kg·K)解:换热器的传热量:Q =q m c p (T 2-T 1)=1500/3600×4.18×103×(80-50)=52.25kW传热温度差△t m :热流体 80 → 50冷流体 30 ← 15△t 1=50, △t 2=352355021<=∆∆t t 传热温度差△t m 可用算数平均值:5.4223550221=+=∆+∆=∆t t t m ℃ ⋅=⨯⨯=∆=23/6155.4221025.52m W t A Q K m ℃2、一列管换热器,由φ25×2mm 的126根不锈钢管组成。

平均比热为4187J/kg·℃的某溶液在管内作湍流流动,其流量为15000kg/h ,并由20℃加热到80℃,温度为110℃的饱和水蒸汽在壳方冷凝。

已知单管程时管壁对溶液的传热系数αi 为520W/m 2·℃,蒸汽对管壁的传热系数α0为1.16×104W/m 2·℃,不锈钢管的导热系数λ=17W/m·℃,忽略垢层热阻和热损失。

试求:管程为单程时的列管长度(有效长度) (总传热系数:以管平均面积为基准,00111d d b d d K m i mi ⋅++⋅=αλα)解:传热量:Q =q m c p (t 2-t 1)=15000/3600×4187×(80-20) ≈ 1.05×106W总传热系数:(以管平均面积为基准) 1111152023210002171116102325004K d d b d d K i m i m =⋅++⋅=⋅++⨯⋅αλα .. 解得: K =434.19W/m 2·℃ 对数平均温差: 110110 2080△t 1=90 △t 2=30∆∆∆∆∆t t t t t m =-=-=1212903090305461ln ln .℃ 传热面积: Q KA t m m =∆ A QK t m m m ==⨯⨯=∆10510434195461442862.... A n d L m m =π; 列管长度:L A n d m m m ==⨯⨯≈π44281263140023487....3、有一列管式换热器,装有φ25×2.5mm钢管320根,其管长为2m,要求将质量流量为8000kg/h的常压空气于管程由20℃加热到85℃,选用108℃饱和蒸汽于壳程冷凝加热之。

多尺度模拟方法概述 计算传热学作业

多尺度模拟方法概述 计算传热学作业

《计算传热学》学期作业多尺度模拟方法概述摘要:本文简单介绍多尺度模拟的思想,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数值模拟;多尺度模拟世界的本质是多尺度的,在不同的尺度下物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如流体在分子尺度下表现为离散的不确定的粒子,而在宏观尺度下表现为连续的确定性的介质。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由于其尺度特性的不同,往往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图1[1]所示。

图1 各种空间时间尺度下适用的模拟方法文献[2]利用Kn数来鉴定何种特征尺度下流体流动适合用何种方法。

Kn数的物理意义是分子平均自由程与特征长度的比值。

Kn<10-3,流动符合连续介质假设,可用N-S方程;10-3<Kn<10-1,边界是滑移边界,速度和温度有跳跃,控制方程为N-S方程;10-1<Kn<10,过渡流动,N-S方程不再适用,可用格子Boltzmann方法;Kn>10,分子流动,可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模拟方法大致可分为宏观方法,介观方法,微观方法。

宏观方法即流动符合连续介质假设,传热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符合傅立叶导热定律;微观方法是从分子运动碰撞理论来建立方程;介观方法是介于微观方法和宏观方法之间。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宏观方法不能揭示微观的物理现象,但是方法成熟,应用方便。

微观或介观方法更适合描述极端尺度的物理现象,但是计算量巨大,方法不成熟,工程应用极少。

如果在采用宏观方法的过程中,可将微观尺度的信息带入,建立一种微观——宏观耦合的多尺度模拟方法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又可以削弱两者的缺点。

多尺度问题表现[3]为: 已知一个模型的宏观描述, 但这种宏观描述在某些局部区域失效, 必须要用低尺度微观非线性描述代替。

模型的微观特性既受制于宏观上的作用因素, 又可能显著影响宏观性能。

但微观结构, 性能与状态何时、以怎样的途径去影响宏观性能并不清楚。

假定一个给定系统的微观行为可以使用微观模型变量u表示, 系统的宏观行为用宏观模型变量U表示, 那么宏观模型变量U与微观模型变量u可以通过压缩乘子Q或者重构算子R联系起来:U=Qu RU=u多尺度模拟的难度在于两种尺度的耦合,即如何建模。

传热过程计算习题

传热过程计算习题
24
(四) 壁温的计算

对稳态传热过程
T Tw Tw t w tw t Q KAt m 1 1 1 1 A1 2 A2 Am b
整理上式可得:
Q Tw T 1 A1
bQ Q t w Tw t Am 2 A2
(四) 壁温的计算

(c)计算单位面积传热量
Q/A1=K1Δtm =242×271=65580W/ m2
(3)K 随温度不呈线性变化时:
若K 随温度变化不大,可以采用分段计算法:
将换热器分段,每段的K视为常量,将各段
计算所得的换热面积相加和。
Qi K j S j t m j Q
Q j
j 1
n
S
K t
j 1 j m
n
Q j
j
(3)K 随温度不呈线性变化时:
t1
t2
K
1
1 空气 蒸气
1
空 气 蒸 气 《
5~25
6000~20000 30000~100000
W m
2
K 1

0 K 空气
1 u0.8 则 新流量下,强制湍流,管径不变,
u' 1.2u
' 空 气 1.2u 0.8 1.2 0.8 1.16 空 气 u 0.8
dt 同理,对热流体: S K t1 T t qm ,h c ph T2 dT L ndK T1 T t L H h NTU h
t2
20
qm ,c c pc
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的关系 根据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导出。 以单程并流换热器为例推导。
T2 t 2 T1 t1

传热计算题——精选推荐

传热计算题——精选推荐

传热计算题1.有无保温层的热损失平壁炉炉壁是用内层为120mm 厚的某种耐火材料和外层为230mm 厚的某种建筑材料砌成,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均未知。

已测得炉内壁壁温为800℃,外侧壁面温度为113℃。

为减少热损失,在普通建筑材料外面又包砌一层为50mm 的石棉,包砌石棉后测得的各层温度为:炉内壁温度800℃、耐火材料与建筑材料交界面温度为686℃、建筑材料与石棉交界面温度为405℃,石棉层外侧温度为77℃。

问包砌后热损失比原来减少百分之几? 答:42.5%2.导热系数为变量时的热损失有一水蒸汽管道,其外径为426mm ,长为50m ,管外覆盖一层厚为400mm 的保温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其关系为))(./(1095.04C t K m W t ︒⨯+=-为温度,式中λ。

现已测得水蒸气管道的外表面温度为150︒C ,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40︒C ,试计算该管道的散热量。

答:19.1kW3.导热总温差在多层壁内的分配及保温材料的合理使用φ60×3mm 钢管外包一层30mm 石棉层(导热系数为0.16W/(m.K))后,再包一层30mm 软木(导热系数为0.04 W/(m.K)),已测得管内壁温度为-110℃,软木外侧温度为10℃。

又已知大气温度为20℃。

(1) 求每米管长所损失的冷量及软木层外壁面与空气间的对流传热膜系数。

(2) 计算出钢、石棉及软木层各层热阻在总热阻中所占的百分数。

若忽略钢管壁热阻,重新计算每米管长损失的冷量。

(3) 若将两层保温材料互换(各层厚度仍为30mm ),钢管内壁面温度仍为-110℃,作为近似计算,假设最外层的石棉层表面温度仍为10℃。

求此时每米管长损失的冷量。

(4) 若将两层保温材料互换,钢管内壁温度仍为-110℃,计算每米管长实际损失的冷量及最外层的石棉层表面的实际温度。

提示:保温层互换后,保温层外壁面与空气间的对流传热膜系数与互换前相同。

(5) 由以上各题的计算结果,您将得到哪些有用的结论?答:(1)-52.1W/m, 9.21W/(m 2.K);(2)0.01%,29.94%,70.05%,-52.1W/m ;(3)-38.1W/m ;(4)-38.74W/m,12.6︒C4.保温层的临界半径在φ25×2.5mm 的蒸气管道外包一层厚度为37.5mm 、导热系数为0.8W/(m.K)的保温层。

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1

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1

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1绪论部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特点及热传递⽅式辨析。

1、冬天,经过在⽩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

试解释原因。

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进⼈更多的空⽓。

⽽空⽓在狭⼩的棉絮空间⾥的热量传递⽅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的导热系数较⼩(20℃,1.01325×105Pa时,空⽓导热系数为0.0259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进⼊,因⽽效果更明显。

2、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作,穿单⾐感到舒适,⽽冬季在保持22℃的室内⼯作时,却必须穿绒⾐才觉得舒服。

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原因。

答:⾸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

夏季室外温度⽐室内⽓温⾼,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向是出室外传向室内。

⽽冬季室外⽓温⽐室内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

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温度不同,夏季⾼⽽冬季低。

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22℃)⽐夏季略⾼(20℃),但⼈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夏季⾼很多。

根据上题⼈体对冷感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的原理,在冬季散热量⼤,因此要穿厚⼀些的绒⾐。

3、试分析室内暖⽓⽚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式?以暖⽓⽚管内⾛热⽔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式(1)由热⽔到暖⽓⽚管到内壁,热传递⽅式是对流换热(强制对流);(2)由暖⽓⽚管道内壁⾄外壁,热传递⽅式为导热;(3)由暖⽓⽚外壁⾄室内环境和空⽓,热传递⽅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4、冬季晴朗的夜晚,测得室外空⽓温度t⾼于0℃,有⼈却发现地⾯上结有—层簿冰,试解释原因(若不考虑⽔表⾯的蒸发)。

解:如图所⽰。

假定地⾯温度为了Te ,太空温度为Tsky,设过程已达稳态,空⽓与地⾯的表⾯传热系数为h,地球表⾯近似看成温度为Tc 的⿊体,太空可看成温度为Tsky的⿊体。

计算传热大作业

计算传热大作业

计算传热学大作业一维稳态矩形直肋问题一维非稳态无限大平壁导热问题一维稳态矩形直肋问题问题描述:等截面直肋稳态导热问题,图中t0 =100℃,t f =20℃,表面传热系数h= 50W /( m2·K ),导热系数λ=50W /( m·K ),肋高l=45mm,肋厚δ=10mm 。

1.加密网格,肋端绝热边界条件下计算程序编写矩形直肋的一维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导热问题计算程序;计算等截面直肋的肋片效率。

2.肋端第三类边界条件下计算程序编写矩形直肋的一维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导热问题计算程序;计算等截面直肋的肋片效率。

一.肋端绝热边界条件下1. 数学模型该问题属于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常物性,无内热源。

其导热微分方程为0单值性条件为x=0,t0=100℃,肋端绝热。

2. 计算区域离散化时间离散(一维稳态,不存在时间离散)空间离散,划分多少N=45个区域.有N+1=46个点.3. 离散方程组对于内部节点(2≤i≤N+1)对绝热边界节点(i=N+1)4. 方程求解对内部节点(2≤i≤N+1)对绝热边界节点(i=N+1)求解:雅可比迭代5.肋片精确解及肋片效率C程序如下:#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void main (){int N=45,K=100000,i,N1=N+1,IT=0,TP;floatEPS=0.00001,T0=100.0,TF=20.0,h=50.0,LAMD=50.0,DT=0.01,T1[3000],T2[3000],L=0.045,TI=100,D TX=L/N,T3[3000];//给参数赋初值double m=sqrt(2*h/LAMD/DT),YT;//精确解求解公式printf("N=%d K=%d EPS=%6.5f T0=%6.2f TF=%6.2f h=%6.2f LAMD=%6.2f L=%6.2fDT=%6.2f DTX=%6.2f\n",N,K,EPS,T0,TF,h,LAMD,L,DT,DTX);//打印参数,方便查看for(i=1;i<=N+1;i++){T1[i]=T0;//内节点迭代计算初值}do{for(i=2;i<=N;i++){T2[i]=T1[i];//保留旧值T1[i]=((T1[i-1]+T1[i+1])*LAMD*DT+2*h*TF*DTX*DTX)/(2*LAMD*DT+2*h*DTX*DTX);//计算出内部各节点的温度}T1[N+1]=(DT*LAMD*T1[N]+h*DTX*DTX*TF)/(LAMD*DT+h*DTX*DTX);//计算出绝热边界点的温度TP=0;for(i=2;i<=N;i++){if(fabs(T2[i]-T1[i])>EPS) TP=1;//误差校核}if(TP==0) break;IT++;//进入下一次迭代}//完成do循环while(IT<=100000);if(IT==100001) printf("NO CONVERGENCE\n");else{printf("NO.ITERATIONS=%d\n",IT);//输出迭代次数总数for(i=1;i<=N1;i++){printf(" %6.2f",T1[i]);}printf("\n");}//输出每个节点温度值数值解YT= tanh(m*L)/m/L;//求肋片效率printf(" %6.2f",YT);//输出肋片效率printf(" \n");T3[1]=T0;for(i=2;i<=N;i++){T3[i]=0;}for(i=2;i<=N1;i++){T3[i]=TF+(T0-TF)*(cosh(m*(L-(i-1)*DTX)))/cosh(m*L);//求内部各节点的理论解}for(i=2;i<=N1;i++){printf(" %6.2f",T3[i]);//输出每个节点的理论解}} //结束运行结果如下迭代次数为5264次,肋片效率η=0.946. 解的分析将上述结果以折线图表示由分析可知,数值解与理论精确解的误差随深入肋片的距离而增加最大误差为6.88%,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理论精确解的计算公式主要针对长而薄的肋片,而题目中给出肋片为短而粗的肋片。

传热学数值计算大作业

传热学数值计算大作业

传热学数值计算大作业传热学是研究物体内部和之间热量传递的科学,其应用范围广泛,例如在工程领域中,传热学的数值计算被广泛用于优化热传递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介绍传热学数值计算的大作业,主要内容包括问题陈述、计算方法和结果分析等。

问题陈述:本次大作业的问题是研究一个热管的热传递特性。

具体来说,热管由内外两个半圆形的金属管组成,内管壁与外管壁之间是一种导热的传热介质。

问题要求计算热管内外壁的温度分布,并分析传热过程的效率和优化热管的设计。

计算方法:计算热传递过程需要运用一些热传导定律和传热方程。

首先,根据Fourier 热传导定律,可得到内外壁的温度梯度。

然后,使用热传导方程来描述热传递过程,其中包括热扩散项和传热源项。

在计算热传导时需要注意材料的热导率、导热介质的热传导性质等参数。

在计算中,可以使用一些数值方法来离散化热传导方程,例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

其中,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值方法。

通过将热传导方程中的导数用差分表达式替代,可以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

然后,可以使用迭代方法求解代数方程,得到温度分布的数值解。

结果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可以得到热管内外壁的温度分布。

根据温度分布,可以分析热传递过程中的热流分布和传热效果。

例如,可以计算内外壁之间的热传导率,评估热管的热传递效率。

同时,可以对热管的设计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热导率高低、加大导热介质的厚度等方式,来提高热传递效果。

此外,对于热管的材料选择和导热介质的设计,还可以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

通过改变各个参数的数值,可以研究其对热传递过程的影响程度。

这有助于优化热管的设计,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建议。

总结:传热学的数值计算是研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传热过程,优化传热装置的设计。

通过本次大作业,我们可以学习和练习传热学数值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对传热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这次大作业,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传热-计算题

传热-计算题

传热-计算题1、有一碳钢制造的套管换热器,内管直径为φ89mm×3.5mm ,流量为2000kg/h 的苯在内管中从80℃冷却到50℃其平均比热容为c ph =1.86×103J/(kg·K )。

冷却水在环隙从15℃升到35℃。

苯的对流传热系数αh =230W/(m 2·K ),水的对流传热系数αc =290W/(m 2·K ),平均比热容为c pc =4.178×103J/(kg·K )。

忽略污垢热阻。

试求:①冷却水消耗量;②并流和逆流操作时所需传热面积。

2、在一单程列管换热器内,用140℃的水蒸气将1800kg/h 、20℃的空气加热到120 ℃。

换热器壳程内为水蒸气冷凝。

换热器以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5.3120K m W K ⋅=。

换热器的换热管是由120根3m 长φ19⨯2mm 的钢管组成,问此换热器是否合用?已知空气的平均比热为1.02kJ/kg ⋅K ,空气在管程呈湍流流动,热损失及壁面和垢层热阻均可忽略。

3、一列管换热器,用水冷却某种有机溶剂。

已知水走管程,流量为3.0kg/s ,水的进口温度为300K ,出口温度为328K ,平均比热为4.2kJ/kgK ;有机溶剂走壳程,流量为2.0kg/s ,进口温度为383K ,平均比热为3.3kJ/kgK ,热损失取热负荷的4%,求(1)热流体出口温度为为多少K ?(2)逆流时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度差为多少K?4、有一平壁炉,由下列三种材料组成:耐火砖:λ1=1.4 W/m ⋅K , δ1=225mm 最里层保温砖:λ2=0.15 W/m ⋅K , δ2=115mm 中间层建筑砖:λ3=0.8 W/m ⋅K , δ3=225mm 最外层今测得炉内壁温度为930℃,外壁温度为55℃,试求单位面积上的热损失和各层砖接触面上的温度。

5、一列管换热器,管程流体被加热,温度由300K 升高到360K ,流量为3600kg/h ,平均比热为3.4 kJ/kg ⋅K ,给热系数为2600 W/m 2⋅K ;壳程用一温度为393K 的饱和水蒸气冷凝,给热系数为10000 W/m 2⋅K 。

传热作业题解答第四版(本科)

传热作业题解答第四版(本科)

第一章 绪论1-4 对于附图所示的两种水平夹层,试分析冷、热表面间热量交换的方式有何不同?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应采用哪一种布置?解:热面在下时可能引起夹层中流体的自然对流,应采用布置(a )。

1-21 有一台气体冷却器,气体表面传热系数=1h )K ·95W/(m 2,壁厚mm 5.2=δ,= λ)K ·46.5W/(m 2,水侧表面传热系数=2h )K ·5800W/(m 2。

设传热壁可以看作平壁,试计算各个环节单位面积的热阻及从气到水的总传热系数。

你能否指出,为了强化这一过程,应首先从哪一个环节着手?解:5111010539511-⨯===h R W /)K ·(m 2; 53210376.55.46105.2--⨯=⨯==λδR W /)K ·(m 2; 5231024.17580011-⨯===h R W /)K ·(m 2; 9324.17376.510531015321=++=++=-R R R k )K ·W/(m 2。

1R 是主要热阻,要强化这一传热过程首先应从强化气侧换热着手。

第二章 稳态导热2-2 一冷藏室的墙由钢皮、矿渣棉及石棉板三层叠和而成,各层的厚度依次为mm 794.0、mm 152、.5mm 9,导热系数分别为)K ·45W/(m 、)K ·0.07W/(m 、及)K ·0.1W/(m 。

冷藏室的有效换热面积为237.2m ,室内、外温度分别为2-℃,及30℃,室内、外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可分别按)K ·1.5W/(m 2及)K ·2.5W/(m 2计算。

为维持冷藏室温度恒定,试确定冷藏室内的冷却排管每小时内需带走的热量。

解:W 1.3575.211.00095.007.0152.04510794.0151)]2(30[2.373=+++⨯+---=∑∆=-t R t A Φ所以每小时带走的热量为kJ 6.128536001.357=⨯=Φ。

传热学 热传导 计算 (1)

传热学 热传导 计算 (1)

1、一直径为4cm的小铜球,初始温度为500℃,突然放置于10℃的空气中,假设铜球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系数为30W/(m2.K),试计算铜球冷却到200℃所需要的时间。

已知铜球的比热c p=0.377KJ/(Kg.K),ρ=8440Kg/m3,λ=109W/(m.K)。

2、一内径为300mm、厚为10mm的钢管表面包上一层厚为20mm的保温材料,钢材料及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48W/(m.K)和0.148W/(m.K),钢管内壁及保温层外壁温度分别为220℃及40℃,管长为10m。

试求该管壁的散热量。

3、一内径为75mm、壁厚2.5mm的热水管,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为60W/(m.K),管内热水温度为90℃,管外空气温度为20℃。

管内外的换热系数分别为500W/(m2.K)和35 W/(m2.K)。

试求该热水管单位长度的散热量。

4、一热电偶的ρcV/A之值为2.094KJ/(m2·K),初始温度为20℃,后将其置于320℃的气流中.试计算在气流与热电偶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58W/(m2.K)及1168 W/(m2.K)的两种情形下热电偶时间常数,并划出两种情形下热电偶读数的过余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5、某一炉墙内层由耐火砖、外层由红砖组成,厚度分别为200mm和100mm,导热系数分别为0.8W/(m.K)和0.5W/(m.K),炉墙内外侧壁面温度分别为700℃和50℃,试计算:(1)该炉墙单位面积的热损失;(2)若以导热系数为0.11W/(m.K)的保温板代替红砖,其它条件不变,为使炉墙单位面积热损失低于1kW/m2,至少需要用多厚的保温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计算传热学课程大作业报告
作业题目:代数方程组的求解
学生姓名:田
学号:
专业班级:能动1
2017年9月23日
目录
一、计算题目 (3)
二、离散方程 (3)
三、程序设计 (4)
3.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4)
3.2 TDMA法 (5)
四、程序及计算结果验证 (6)
五、网格独立性考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7)
3.2 TDMA法 (8)
六、结果分析与结论 (8)
3.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9)
3.2 TDMA法 (10)
一、计算题目
分别用高斯赛德尔迭代和TDMA 方法求解方程
2
2dx d dx d u φφρΓ= (1)

Γ
u
ρ=-5,-1,0,1,5情况下的解,并表示在图中。

其中,x =0,φ=0;x =1,φ=1.
二、离散方程
采用控制容积法:
即⎰⎰Γ=e
22
w e w dx d dx
d u φφ
ρ (2)
)
)()(()2
2
(
w
W P e P E p
w p
e x x u δφφδφφφφφφρ---Γ=+-
+ (3)
假设均分网格,则有 x x x w e ∆==)()(δδ
上式则变为:
)2(2)(W P E W E u x φφφφφρ+-Γ=-∆ (4)
即11)2()2(4-+∆+Γ+∆-Γ=Γi i i u x u x φρφρφ (5)
11)421()421
(-+Γ
∆-+Γ∆-
=i i i u
x u x φρφρφ (6)
三、程序设计
3.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由已知公式 11)421()421(-+Γ
∆-+Γ∆-
=i i i u
x u x φρφρφ可设计高斯赛德尔迭代C 语言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double e=0,x; int i,j,b,k,d; double a[100];
scanf("%lf%d",&x,&d);
for (j=0;j<1/x;j++) {
a[j]=0; }
b=1/x; a[b]=1; while (1){
for (i=0;i<1/x -1;i++) {
a[i+1]=((2-x*d)*a[i+2]+(2+x*d)*a[i])/4; printf("i = %d\n",i); if (i==1/x -3) e=a[i+2];
} if (fabs((a[i]-e))/a[i]<0.00001) break ; }
for (k=0;k<=1/x;k++) {
printf("%lf ",a[k]); } system("pause"); return 0;
}
其中,输入项x 和d 分别代表步长和系数的值,即x δ和Γ
u
ρ的值,输出a[k]即为i
φ的值。

3.2 TDMA 法
由已知公式
11)421()421(-+Γ
∆-+Γ∆-=i i i u x u x φρφρφ (7)
目标方程
111---+=i i i i Q P φφ (8)
联立(7)、(8)方程可得:
111)2())
2(42(-+-∆+Γ+∆+Γ-Γ∆-Γ
=i i i i Q x u x u
P u x
u
ρφρρρφ (9)
则有)
2(421x u
P u x u P i i ∆+Γ-Γ∆-Γ
=-ρρρ ,1)2(-∆+Γ=i i Q x u Q ρ 利用端点条件
x =0,φ=0;x =1,φ=1
可得:
u
x u P ρρΓ∆-Γ
=421 , 0=i
Q 到此,可设计C 语言计算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double e = 0, x; int i, j, b, k, d;
double a[100], m[100];
scanf("%lf%d", &x, &d); b = 1 / x;
a[0] = 0; a[b] = 1; m[1] = (2 - x*d) / 4;
for (i = 1; i<1 / x; i++) { m[i + 1] = (2 - x* d) / (4 - m[i] * (2 + x* d)); }
for (j = 1 / x - 1; j > 0; j --) { a[j] = m[j]*a[j + 1]; }
for (k = 0; k <= 1 / x; k++) { printf("%lf ", a[k]); }
system("pause"); return 0;
}
其中,输入项x 和d 分别代表步长和系数的值,即x δ和Γ
u
ρ的值,m[i]为i P 的值,
输出a[k]即为i φ的值。

四、程序及计算结果验证
以步长为0.1,系数为1为例,如果两种方法的程序皆能运行且两种方法的结果
接近,则可证明程序及计算结果可靠。

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设计的C 语言程序在Visual Studio 2017中的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用TDMA 法设计的C 语言程序在Visual Studio 2017中的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从两个图易看出,结果相似且符合逻辑,可证明程序及计算结果可靠。

图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输出结果 图2 TDMA 法输出结果
五、网格独立性考核
5.1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以系数等于1的情况为例进行网格独立性考核,分别以x δ=0.05,0.02,0.1进行计算,将输出结果进行比较:
(1)当=x δ0.05时,输入0.05,1,输出如图3所示:
图三 当=x δ0.05时,输出结果
(2)当x δ=0.02时,输入0.02,1,输出如图4所示:
图4 当=xδ0.02时,输出结果
(3)当xδ=0.1时,输入0.1,1,输出如图5所示:
图5 当=xδ0.1时,输出结果
由图中可看出,在x=0.1时,三种步长的结果分别是0.061,0.060,0,061相差不大。

5.2 TDMA法
同理,以系数等于1的情况为例进行网格独立性考核,分别以xδ=0.05,0.02,0.1进行计算,将输出结果进行比较:
(1)当xδ=0.05时,输入0.05,1,输出如图6所示:
图6 当=xδ0.05时,输出结果
(2)当xδ=0.02时,输入0.02,1,输出如图7所示:
图7 当=xδ0.02时,输出结果
(3)当xδ=0.1时,输入0.1,1,输出如图8所示:
图8 当=xδ0.1时,输出结果
由图中可看出,在x=0.1时,三种步长的结果分别是0.0612,0.0612,0,0612相差不大。

六、结果分析与结论
6.1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输出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输出结果
计算传热学课程大作业报告
6.2 TMDA法
输出结果如图10所示:
图10 TDMA法输出结果
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在系数=0时,TDMA法更加精确,两图在数值上相差很小,且正负系数图形关于y=x对称。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