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二则》文言测试卷

合集下载

《新序》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序》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序》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序》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

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

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yin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

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香居: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

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

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
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
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4分)
参考答案:
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
2. A
3. 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4. 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

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新序》二则

《新序》二则
2、《新序》的作者还整理修订了_《__楚__辞__》_、 《__战__国__策__》__等史书,其所撰的《__别__录__》__为 我国目录学之祖。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注明活用)
1、带宝剑以过徐君 拜访
2、贤者必取至言矣 极其高超或高明的言论
3、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如果
4、以示玉人 给……看
5、遂脱剑致之嗣君 奉献
6、虽然,吾心许之矣 即使如此
7、玉人以为宝 雕琢玉器的工人
8、非所以赠也 用来……的
9、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10、其知弥精

知识
11、徐人嘉而歌之曰 12、献诸司城子罕 称许 歌颂,名作动 相当于“之于”
13、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14、儿子必取搏黍矣
出使问候
婴儿
15、鄙人必取百金矣 鄙俗的人
三、辨别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玉人以为宝
2、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3、宋人有得玉者
4、则徐君死于楚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2、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新序》是_西__汉___(朝代)的_刘__向___(人 名)所编撰的_笔__记__小__说_集。
16、致使于晋 达,达到
17、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18、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极致,至极
解下
三、辨别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玉人以为宝 省略句
3、宋人有得玉者 定语后置
2、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判断句 4、则徐君死于楚 介宾后置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如果(你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都失去 了(自己的)宝物,(还)不如(我们)各 人拥有自己的宝物。

《新序》二则

《新序》二则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 也。”
重要字词 为:因为。 因为。
伪:欺诈。 欺诈。
虽然:即使如此。 进奉。 虽然:即使如此。 进:进奉。 心:指自己的心。 廉者:方正、刚正的人。 指自己的心。 廉者:方正、刚正的人。


从者止之曰: 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 陵季子曰: 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 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 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 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
重要字词 止:劝阻。 劝阻。
先日:先前。 先日:先前。
非……也:判断句。 ……也 判断句。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不受。
献玉者曰: 献玉者曰:“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 示玉人,玉人以( 为宝,故敢献之。 为宝,故敢献之。”
定于后置。 重要字词 定于后置。 诸:之于。 之于。 示:给…看


有一个得了一块宝玉的宋人, 有一个得了一块宝玉的宋人,把宝玉献给宋 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这个献宝玉的人说: 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这个献宝玉的人说: 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人看, “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人看,雕琢玉器 的工人认为是真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 的工人认为是真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
【延陵季子】即季札,又称公子扎。春秋 延陵季子】即季札,又称公子扎。 吴国人,吴王诸樊之弟,为辞让君位外出。 吴国人,吴王诸樊之弟,为辞让君位外出。 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 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 ),称延陵季子 【西聘晋】奉命向西出使晋国。西,名词 西聘晋】奉命向西出使晋国。 作状语。吴在东,晋在西,故用“ 作状语。吴在东,晋在西,故用“西”字。 诸侯与诸侯之间遣使通问。 聘 :诸侯与诸侯之间遣使通问。

《新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新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新序》阅读答案及译文《新序》阅读答案及译文申包胥者,楚人也。

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

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

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

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

”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

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

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

”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

子满曰:“吾未知吴道。

”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

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

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

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

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注释:【1】封,大。

【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秦伯使辞焉A.言辞B.辞赋C.推辞D.告辞②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A.宽厚B.深厚C.丰厚D.醇厚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逮吴之未定逮奉圣朝B.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秦王不怿,为一击缶C.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皆以美于徐公D.而赏始于包胥临溪而渔10.请用“/”为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断句。

(3分)11.请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3分)。

12.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

请阅读此诗,完成①-②题。

(3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新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新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新序》含答案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材料二:延陵季子将西聘普①,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色之。

疑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②。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

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选自刘向《新序》)【注】①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

②嗣君:继位的君主。

1.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和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友人惭,下车引之.B.不言而.色欲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带宝剑以.过徐君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则徐君死于.楚骈死于.槽枥之间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B.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C.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D.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5.✬“信”是立身之本,也是交友之道。

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说说友人和季子的行为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C 2.D 3.A 4.(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新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新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

(9 分)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

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④宫而不止。

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

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

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为是故吾不徙。

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

”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

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

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

攻之无功,为天下笑。

”楚释宋而攻郑。

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⑤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选自《新序》)【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

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

子罕,宋国贤臣。

③拥:遮蔽。

④鞔(mán):鞋子。

⑤折冲:制敌取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司城子罕止.而觞之止.露尻尾(《狼》)B.为.鞔者也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C.荆适兴兵.欲攻宋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B.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C.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D.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 分)12.士尹池根据哪两件事认为子罕“仁”?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 分)答案:(二)(9 分)9.(2 分)B10.(2 分)D11.(2 分)(我们)攻打宋国会无功而返,被天下人耻笑。

12.(3 分)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

《新序二则》复习卷(附答案)

《新序二则》复习卷(附答案)

《<新序>二则》复习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吾心许.之矣( C )A.左右,大约B.这样C.答应,许诺 D.处所,地方②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D)A.现在B.将要C.即,就 D.如果③带宝剑以过.徐君(D)A.经过,走过B.超过C.责备 D. 探望,拜访2.选出下列带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D )A虽然..,吾心许之矣(即使如此) B.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用来…的)C.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伪心,廉者不为也..(婴儿) D.爱剑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C )A.以示玉人(介,把)B.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介,把,那)。

C.带宝剑以过徐君(连,表修饰)D.我以不贪为宝(介,把)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吾心.许之矣”相同的一项是(D)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担忧)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把…放在前)C.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D.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向西)5.选出下列句式与“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同一项( D )A.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判断句)B.宋人有得玉者(定语后置句)C.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省略“献”的宾语“之”)D.以示玉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二、阅读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然其心许之矣。

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

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带宝剑以过徐君(访问/拜访)②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命令/指令)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吾为.有上国之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带宝剑以.过徐君/ 以.剑带徐君墓树C.不言而.色欲之/今死而.不进D.不言而色欲之./ 遂脱剑致之.嗣君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_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_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一、文化常识。

1、《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字,本文是他(填年号)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

2、《新序》是作者(填人名)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其所撰《别录》,为我国()学之祖。

二、常见文言实词积累。

1、安:(1)居安思危( ) (2)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3)死于安乐(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5)先安笔砚对溪山( ) (6)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7)沛公安在( ) (8)安求其能千里也( )2、诚:(1)必竭诚以待下( ) (2)子以吾言为不诚( )(3)诚能见可欲( )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过:(1)带宝剑以过徐君( ) (2)大母过予曰( )(3)其过人也远矣( )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6)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7)闻将军有意督过之( ) (8)每一书皆做数过尽之( )4、简:(1)简能而任之( ) (2)及得师鲁手简( )(3)盖叹郦元之简( ) (4)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5、进:(1)今死而不进( ) (2)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诸军并进( ) (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5)是进亦忧,退亦忧( ) (6)公卿大夫方进于朝( )(7)虽欲言,无可进者( ) (8)推贤进士( )6、克:(1)克终者盖寡( ) (2)攻无不克( )(3)日中而克葬( ) (4)克己复礼( )(5)帝克期至都( ) (6)然性俭克,少恩情( )7、弥:(1)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 (2)马畜弥山( )(3)舍中蓬蒿弥望( ) (4)旷日弥久( )8、善:(1)善始者实繁( ) (2)积善成德( )(3)素善留侯张良( ) (4)此人好生面善( )(5)善罢甘休( ) (6)不如因善遇之( )(7)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 (8)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 )9、殷:(1)盖在殷忧( ) (2)累累乎殷如贯珠( )(3)家殷人足( ) (4)熊咆龙吟殷岩泉( )(5)五年而再殷祭( ) (6)曾闪朱旗北斗殷( )10、诸:(1)献诸司城子罕( )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3)诸如此类( ) (4)告诸往而知来者( )三、常见文言虚词积累,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刘向《新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向《新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

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

”“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

项王喑噁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

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

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

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此三人,秦民莫爱。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

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注:刓(wán):磨损。

6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断:判断B.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臣服C.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附:依从,依附D.民无不恨者恨:痛恨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

《左传》《新序》阅读理解

《左传》《新序》阅读理解

《左传》《新序》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虢,皆小国也。

虞有下阳之阻塞,虞、虢共守之,晋不能禽.也。

故晋献公欲伐虞、虢,荀息曰:“君胡不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取之中厩,置之外厩。

”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

”荀息曰:“宫之奇知固知.矣,虽然,其为人也,通心而懦,又少长于君。

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

”晋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之使者,其币重,其辞微,必不便于虞。

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①。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②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公不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旋归四年,反取虞。

荀息牵马抱璧而前曰:“臣之谋如何?”献公曰:“璧则犹是,而吾马之齿加长矣。

”晋献公用荀息之谋而禽虞,虞不用宫之奇而亡,故荀息非霸王之佐,战国兼并之臣也。

若宫之奇则可谓忠臣之谋也。

(取材于《左传》《新序》)注释:①翫: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

①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

桓叔是晋献公的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的祖父。

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虢共守之,晋不能禽.也禽:同“擒”,制伏B.宫之奇知固知.矣知:同“智”,智谋C.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絜:同“洁”,洁净D.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冯:同“凭”,依附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晋国之.宝也莫之.能御也B.中知以上,乃.能虑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亲以.宽逼,犹尚害之以.无厚入有间D.遂受其币而.借之道项王按剑而.跽曰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则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那就等于把宝物从宫里仓库取出来,放到宫外的仓库B.通心而懦,又少长于君:心胸通达而且性情懦弱,又是和虞君从小一起长大的C.将虢是灭,何爱于虞:现在晋国连虢国都要灭掉,那么它对虞国还爱什么呢D.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祭祀的粮食不芳香,只有明白了道理才是真正的芳香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B.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C.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D.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息献计,用屈地产的宝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作为礼物诱惑虞君。

《新序二则》课文解析

《新序二则》课文解析

《新序二则》课文解析课文全解一、文言实词(一)古音通假(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二)古今词义变化(1)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虽然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今,词义缩小(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古,出使;今,聘请(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徐人嘉而歌之曰歌,唱歌(2)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挂(3)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老朋友3.名词作状语(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2)不言而其色欲之色,神色看上去4.名词、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5.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1)所宝者异也。

报,以⋯⋯为宝(四)一词多义1.致(1)致使于晋:大,达到(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2.为(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3.精(1)其知弥精:精深,精湛(2)其取弥精:精妙,精粹二、文言虚词用法1.之(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2.以(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相当于而(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3.然(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三、文言特殊句式(一)被动句(二)判断句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三)省略句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故敢献之。

《新序》二则

《新序》二则
-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2.预习《训俭示康》。
-
谢谢大家!
再见!
-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 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 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 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史记·吴太伯世家 》[G]
●从者阻止季子说“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季 子却说“吾非赠之也”,对季子此言你怎么理解?
(对延陵季子而言,他不是拿宝剑送人,而是履行
自己心中的诺言。——履心诺)
-
●比较阅读《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和《史记·吴太 伯世家 》(选段),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史记》:简洁明了,稍事衬托。 课文:情节曲折,形象鲜明(描写:语言、 动作、细节。衬托:从者、嗣君、徐人)
-
季札诚信辨
季札诚信千秋颂, 带剑徐丘难苟同。 节志亦应分小大, 国利私名孰重轻?
-
《宋人有得玉者》
●知不知道《宋人有得玉者》和《延陵季子将西聘 晋》两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先后?
《宋人有得玉者》在《左传·襄公十五年》中有记载, 而《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则是襄公二十九年的事。
-
●子罕不受献玉者的玉,并说你要是把玉给了我, 我们就“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对子罕的 这番话,你怎么理解?
《新序》二则
<刘向>
-
刘向(约前77-前6), 西汉 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 更生 ,字 子政 , 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刘邦 弟)四世孙。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 终中垒校尉。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 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作《九叹》等辞 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明人辑有《刘 中垒集》。今存其著另有《新序》、《说苑》、 《列女传》等。还整理修订了《 战国策 》、 《 楚辞 》。

文言文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新序》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新序》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新序》题目及答案文言文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新序》题目及答案「篇一」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下面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______;①处冒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2)闻寡人之耳者 _____________(3)皆朝于齐___________(4)期年之后___________4.翻译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战国策.齐策一》总结(概括、收束)上文2.(1)比(2)使听到(3)朝见(4)满一年3.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可得到上等奖赏。

4.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

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

文言文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新序》题目及答案「篇二」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叔向贺贫》《新序·节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叔向贺贫》《新序·节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戎狄怀之怀:归服。

B.假贷居贿居:储积。

C.以亡于楚亡:死亡。

D.有馈鱼于郑相者馈:赠送。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B.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D.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

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

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

阅读《新序》试题附答案

阅读《新序》试题附答案

阅读《新序》试题附答案阅读《新序》试题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

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

”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

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

”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 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

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

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侔(móu):等同。

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B.臣,鄙民也鄙:浅陋C.不知当狱当:应当D.殆未有也殆:恐怕9.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家有二白璧②侧而视之③其径相如也④然其价一者千金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依旧考的是人物传记。

考查重点仍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意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崔杼者,齐之相也,弑庄公,止太史无书君弑及贼,太史不听,遂书贼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其弟又嗣书之,崔子又杀之,其弟又嗣复书之,乃舍之。

南吏氏是其族也,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将复书之,闻既.书矣,乃还,君子曰:“古之良吏。

”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正而好义,王使为理。

于是廷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其父也,遂反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

以父成政,不孝;不行君法,不忠。

弛罪废法而伏其辜,仆之所守也。

伏斧锧命在君。

”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非廉也。

君赦之,上之惠也;臣不敢失法,下之行也。

”遂不离斧锧,刎头而死于廷中。

君子闻之曰:“贞夫法哉!”诗曰:“彼已之子,邦之司直。

”石子之谓也。

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曰:“吾闻圣人仁士之于天地之间,民之父母也,今为濡足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

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泄治而灭其国。

故亡国残家,非无圣智也,不用故.也。

”遂负石沈于河。

君子闻之曰:“靡矣乎,如仁与智,吾未见也。

”诗曰:“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此之谓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子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此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甚嗟也可去,甚谢也可食。

”(节选自《新序·节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B.弃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C.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D.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库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既书矣”与“既罢,归国”(《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长曰遏,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札。

札即曰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

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

君子曰:‘能守节义。

’君,义嗣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以无失节。

”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遏曰:“今若是作①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其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

”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

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

季子使而还,至则君事之。

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

不悦曰:“先君之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

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先君之命而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曰:“尔杀我君,吾授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

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而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号曰延陵季子。

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②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即去。

徐人嘉.而歌之日:“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选自《新序·节士》) [注]①作:通迮,匆忙、仓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序》二则文言常识测试
一、填空(14分)
1、刘向,本名,字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家,所撰为我
国目录学之祖。

另有作品《新序》、等。

2、《新序》是刘向采集以至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3、《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的线索是。

过程为————。

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的主题是。

《宋人有得玉者》的主题是。

二、通假字(找出并翻译)(6分)
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三、古今异义(20分)
1、今以白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古:()今:()
2、虽然,我心许之矣古:()今:()
3、非所以赠也古:()今:()
4、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古:()今:()
5、廉者不为也古:()今:()
四、一词多义(24分)
为若
为有上国之使()不若人有其宝()
廉者不为也()若与我者,皆丧宝也()
与致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遂脱剑致之嗣君()
若与我者()致使于晋()
宝带
我以不贪为宝()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所宝者异矣()带宝剑以过徐君()
五、词类活用(10分)
1、徐人嘉而歌.之曰()
2、所宝.者异也()
3、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4、爱剑伪.心()
5、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六、特殊句式(判断句式并翻译)(25分)
1、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
2、宋人有得玉者。

()
3、致使于晋。

()
4、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
5、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