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完整)《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导读:读书笔记《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他是第一位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
每一个人生活在看似应该的表象之下,但千差万别。
当所有人犹太人都认为德国人是魔鬼的时候,也会有这样一个发了善心,把一个宵禁时候走在大街上的犹太孩子送回家,所以人性是复杂的。
丹尼尔.卡尼曼主要研究非理性的成分。
峰终定律-就是说一个人评价这个东西的痛苦程度,最重要的是看他峰值和结束时候的感受,中间的往往被忽略掉,而结尾的时候的痛苦量才是他判断的一个依据。
我们的大脑有两套思考体系,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简单直观的想法,它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费脑力完全处于自主的状态,就像自动驾驶。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系统一遇到阻碍的时候会向系统二求助,当求助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生理性的指标就是瞳孔会放大。
人类的大脑非常懒,能不用脑就不用脑,这是所有人的通病,因为用脑真的是会损耗能量。
曝光效应-熟悉的东西更容易被别人相信,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对你产生感情,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同意你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你经常出现在他面前。
看得多了,对你熟悉了,慢慢的产生认知放松,就把你当成自己人了。
如果你在遇到了谈判的时候,对方提了一个数字很高,你其实是没法控制自己对于锚定的想法,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拍案而起,摔门而出,下次再谈,因为你已经被他锚定了,下次我们要想办法先出我们的锚定。
效应层叠-就是一个并不怎么严重的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被炒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热。
真正能够培训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手段是表扬,就是你要肯定他做得对的时候,这时候才能让他表现得越来越好。
回归均值-人们往往把先后关系理解为因果关系。
人类的大脑即是上帝最杰出的创作,又是最糟糕的创作,因为有BUG.未来一定是不可预测的。
《思考快与慢》_读书笔记_丹尼尔·卡尼曼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思维导图】思考快与慢●1、两个系统才能事半功倍●系统1●直觉、无意识、消耗脑力少●系统2●主动控制、有意识、专注、理性●而大脑有惰性不愿意付出注意力●2、系统/主导决策导致偏见失误●1、典型性偏好●过度关注典型特征忽视背后的规律●2、可得性偏好●将容易出现和概率较高的事件弄混●3、因果性偏好●对随机事件因果解释●4、光环效应●对先接受的信息先入为主,对事物形成偏见●5、锚定效应●评估未知事物前,先估计参考答案,然后调整●6、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描述,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7、禀赋效应●当你拥有某个物品后,觉得它的价值更大●系统是有先入为主特性的系统●先输入的信息在判断中占主导地位●3、如何避免系统带来的偏见和失误●直觉思维有时并不靠谱,需要与理性思维分工合作●做事前验尸●先假设这件事会失败●群体预测失败的可能●按重要性概率排序●饮水机闲谈●决策者在轻松环境中闲谈批判●放慢思考●主动激活系统2理性检测●【思考快与慢】●1、人类的双系统思考模式:●系统1是直觉系统,运行时无意识,产生快思考●系统2是非直觉系统,运行需要主动控制,保持足够专注,产生慢思考●理性思考,通过冥想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思考●陌生的路口,思考路径,慢思考介入●2、决策风险●系统1的直觉式快思考,会引起偏见和失误,使得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失败●3、怎么办●需要放慢思考,主动激活系统2,对系统1的直觉思考结果进行理性检测,减少偏见和失误●1.大脑的两个系统●1.1. 系统一:快思考●1.1.1. 无意识且快速、不费力没感觉,属于自动驾驶,24小时无法关闭●1.1.1.1. 如同如何洗脸、刷牙等不需要思考●1.2. 系统二:慢思考●1.2.1. 运行费脑力,无法快速反应。
需要控制、转移注意力有意识去做某件事●1.2.1.1. 比如复杂的运算●1.2.1.2. 系统2受精力影响,饥饿时,法官盘符更重●1.3. 大脑的懒惰性●1.3.1. 大脑运用最省力法则,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来着系统1,必须三思而后行,听听系统2的看法。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通用5篇)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1作者丹尼尔。
卡尼曼,他是第一位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
每一个人生活在看似应该的表象之下,但千差万别。
当所有人犹太人都认为德国人是魔鬼的时候,也会有这样一个发了善心,把一个宵禁时候走在大街上的犹太孩子送回家,所以人性是复杂的。
丹尼尔。
卡尼曼主要研究非理性的成分。
峰终定律—就是说一个人评价这个东西的痛苦程度,最重要的是看他峰值和结束时候的感受,中间的往往被忽略掉,而结尾的时候的痛苦量才是他判断的一个依据。
我们的大脑有两套思考体系,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简单直观的想法,它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费脑力完全处于自主的状态,就像自动驾驶。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系统一遇到阻碍的时候会向系统二求助,当求助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生理性的指标就是瞳孔会放大。
人类的大脑非常懒,能不用脑就不用脑,这是所有人的通病,因为用脑真的是会损耗能量。
曝光效应—熟悉的东西更容易被别人相信,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对你产生感情,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同意你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你经常出现在他面前。
看得多了,对你熟悉了,慢慢的产生认知放松,就把你当成自己人了。
如果你在遇到了谈判的时候,对方提了一个数字很高,你其实是没法控制自己对于锚定的想法,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拍案而起,摔门而出,下次再谈,因为你已经被他锚定了,下次我们要想办法先出我们的锚定。
效应层叠—就是一个并不怎么严重的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被炒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热。
真正能够培训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手段是表扬,就是你要肯定他做得对的时候,这时候才能让他表现得越来越好。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精选5篇)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精选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小编精心整理这篇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篇1《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今天终于读完了丹尼尔·卡尼曼教授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是在我犹豫了很久之后才决定读的,因为我之前对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都很有兴趣,但是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又是一本高深莫测的学术专著,怕自己读不懂。
但是,最后我还是决定读这本书,因为一方面我对作者卡尼曼教授比较熟悉,他的慢思考、快思考理论在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觉得对于一个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人来说,了解我们的思维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卡尼曼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快思考,也就是我们的直觉思维模式,它基于我们的经验和情绪做出快速反应;另一种是慢思考,也就是我们的理性思维模式,它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来做出决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多地依赖我们的快思考模式,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但是这种决策往往是错误的。
例如,我们经常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者我们会因为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符合我们利益的决策。
相比之下,慢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做出决策,但是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代价。
例如,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问题,我们需要更加专注于我们的决策过程,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考虑各种因素。
在市场营销中,了解我们的思维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让消费者更多地依赖我们的快思考模式来做决策,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地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让消费者更加理性地做出决策,那么我们需要更多地依赖我们的慢思考模式。
总之,《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快思考和慢思考。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通用6篇)《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篇1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被告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时的欣喜:听到的不一定是对的,一定要自己亲眼所见才去相信。
小时候之所以对这句话欣喜,是觉得从今以后自己懂得了一条处理事情的“真理”。
可是这么一条所谓的“真理”不知坑了我多少次,蓦然回首我才发现,其实眼见不一定为实,我自己亲眼见到的东西很多是假的。
什么才是真的?这得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做大量的深入分析,敞开怀抱,不抱偏见,实事求是地思考之后,方能得出相对真实的结果。
这也是本书《思考,快与慢》主要讲的内容,快是指依赖经验无意识快速作出判断,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说话不经过脑子”;慢是指有意识的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谨言慎行”之类意思。
这本书主要围绕“快与慢”这两条主线来说,说的话题很切合我们的生活,可读性很强,在读的过程中我时而会心微笑,因为我的确从中感受到了智慧。
这是一本有用而又有趣的书,却又不落入俗套,更不是赤裸裸心灵鸡汤般的说教,我想这些都是这本书脱颖而出的原因吧。
我相信深读过这本书的人,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了,或者从反面来说,这个人可以成为一个行骗的高手。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篇2书名很形象,思考,快与慢。
原来我们的思考方式有两套方式,一套算是天性吧,就是凭直觉去想问题,想到什么就认为答案是什么并且是正确的,这就是快思考;而另一套则是组织更多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理性思考,通过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这种就是慢思考。
人呐,应该说脑子都是比较懒的,看到一个问题,无意识地就选择用系统1的思考方式,只有对自己抱有怀疑态度或者经过一定培训的人,才会有意识地去启动系统2的思考方式,系统2就是用来质疑、验证系统1的。
读这本书启发挺大,当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不要轻易去否认别人,先想想,并且要多想想,甚至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想,因为往往自己看一个问题受到了自己的经验、环境、以前接受的意识等的影响,并且容易过度自信地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思考快与慢》是丹尼尔·卡尼曼的一部经典著作,通过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偏差。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思维、决策和判断的哲学思考。
一、主要观点1、人类思维有两种系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依赖于直觉和经验,而理性思维则需要分析和逻辑推理。
2、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如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等,这些偏差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3、理性思维虽然可以纠正感性思维的偏差,但在面对复杂问题和不确定性时,理性思维也可能出现局限性。
二、启发与思考1、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补充。
在某些情况下,感性思维可能更加迅速和直接,而在其他情况下,理性思维可能更加准确和可靠。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
2、认知偏差是普遍存在的,但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减少其影响。
例如,通过了解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等认知偏差,我们可以更加谨慎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3、在面对复杂问题和不确定性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心态,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找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答案。
三、应用与建议1、在个人决策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收集信息和证据,并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以减少认知偏差的影响。
2、在团队决策中,应该鼓励成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讨论和交流,以形成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决策。
3、在教育领域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复杂问题和不确定性。
4、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加强公众对认知偏差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公众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范文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范文在阅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由丹尼尔·卡尼曼所著,深入探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两个层面:快思考和慢思考。
通过本书,我更加明白了为何我们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慢思考能力,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书中首先介绍了快思考的概念。
快思考是一种迅速、本能、情感化的思维方式,它依赖于我们的直觉、经验和情感。
这种思维方式虽然速度快,但往往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
卡尼曼通过许多生动的案例,揭示了快思考在决策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如易受偏见、情绪化、刻板印象等因素的干扰。
这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审慎对待自己的快思考。
然而,快思考并非一无是处。
在某些情况下,它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做出反应,应对紧急状况。
但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运用快思考,同时培养自己的慢思考能力。
慢思考是一种更为审慎、理性的思维方式,它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通过慢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抵御偏见和情绪的干扰,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培养慢思考能力。
首先,要学会提问。
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我们应该主动提出疑问,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以便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其次,要学会收集和分析信息。
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运用逻辑和理性进行分析,以确保我们的决策基于准确、客观的事实。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化的决策往往会导致我们犯下错误,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在决策过程中保持冷静,避免受到情绪的干扰。
阅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快思考和慢思考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通过培养慢思考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抵御偏见和情绪的干扰,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其他有趣的议题,如认知偏见、直觉与推理的关系等。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范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1“我们往往想要找到一种更慢、更严谨、需要投入更多脑力的思考形式,这就是慢思考。
与之相反,快思考既包括直觉思维的不同形式,比如专家式和启发式,也包括感觉和记忆等所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
”全书分为5个部分: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基本原理、启发式判断法研究与难以具备统计型思维探索、人脑的局限、决策制定的性质与理性“经济人”原则、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区别描述。
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前者指出了理解全书的基础,后者则刷新了我们对日常决策过程的看法。
卡尼曼将我们的认知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系统1反应快速、依赖直觉,而系统2则懒惰,工作起来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它也理性、精确。
我们每天都在两个系统间切换。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让被测者观察打篮球的视频,其中,穿不同颜色队服的运动员不停传球,被测者的任务是记录穿某种颜色队服的人传球次数。
视频中出现了一个大猩猩,当结束实验,研究人员询问被测者是否发现什么异常,结果大多数人都表示没有。
为什么?记录传球次数占用了系统2,发现大猩猩这样的任务被忽略了。
这种认知差异使我们的直觉充满错误,例如,对于复杂而华丽的句子,我们会觉得信息量丰富、赞叹不已,尽管它们没有传递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简单说来,如果我们听从自己的直觉,就常常会因为把随机事件看作是必然事件而犯错,就像“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关于大脑的局限性,作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比如光环效应、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可得性偏见,前景理论等。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锚定效应”,即人们在回答某些问题时会从一个初始值出发,将数值调整到自己认为正确的范围后停止。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思考快与慢》思考快与慢真知灼见中受到启迪印象、直觉、决策,所有这些脑力活动都在无声地进行着。
●人们把相似度当成一种简单的启发手段(简单地说就是经验法则)来作艰难的判断。
对这种启发性手段的依赖必然会造成其预测带有成见(系统性失误)。
●专家们的直觉往往很准确,这可以说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情感因素在我们对直觉判断和决策的理解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而判断和决策是直接受好恶这样的情感所左右的。
●直觉启发法的核心观点:当面对难题时,我们往往会对相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却忽略了自己已经置换了原始问题这个事实。
●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
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
第一部分系统1,系统2第1章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行为与注意力●大脑中的两套思维模式,即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切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畅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我们在审视自己时,往往更容易采用系统2,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抱有信仰,善作抉择,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些什么。
●系统1: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
系统1的自主运作诱发了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想法。
作者还描述了继而发生的系统2的环境条件,在此条件下,系统1中随性的冲动及其诱发的联想都会受到抑制。
●系统1引发的自主行为的例子○确定两件物品孰远孰近○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看到恐怖画面后作出厌恶的表情○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回答2+2=?○读大型广告牌上的字○在空旷的道路上驾车行驶○理解简单的句子○听到“畏首畏尾,追求完美”的说法时,知道其意指古板的员工。
思考快与慢的读书笔记
思考快与慢的读书笔记思考快与慢的读书笔记篇1《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在阅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启发。
本书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为基础,解释了我们的思考是如何进行的,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决策。
本书的主旨是强调了我们的思考过程是快与慢的结合。
一方面,我们的思维系统通过直觉快速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往往快速而简单,但也可能导致偏差和误解。
另一方面,我们有意识地思考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通常更为准确和全面。
书中,作者通过各种实验和案例揭示了快思考与慢思考之间的差异。
比如,作者用实验表明,我们对于某个物品的价值判断往往来自于我们第一次看到它的瞬间。
这种快速的反应可能会被我们的个人情感、背景等因素所影响,导致我们做出不公正或者错误的决策。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慢思考的重要性。
慢思考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偏见和情绪的影响,提供更为公正和准确的信息。
通过深度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启发。
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思考过程是快与慢的结合,而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特性,才能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思考模式可能存在的偏差,这让我有了改进自己思考方式的意识。
总的来说,《思考,快与慢》是一本很好的书,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而且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我们的思考方式。
思考快与慢的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思考快与慢的读书笔记篇2《思考,快与慢》的读书笔记《思考,快与慢》是丹尼尔·卡尼曼所写的一本讲述思维过程的书。
他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思考过程可以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
快思考是直觉思维,几乎不经过分析和推理,往往基于个人经验或者感觉。
慢思考是理性思维,需要更多的分析和思考,更加依赖于事实和逻辑。
在我的观点中,快思考是一个很方便的工具,可以快速地得出结论。
但是,它往往会导致人们忽略掉一些重要的细节,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通用18篇)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通用18篇).doc》《思考快与慢》,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创新之旅。
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7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个人觉得,如果你是一个偏感性的人,想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反观自己,觉知自己,尤其是爱冲动做决定的生活小白,这本书值得你反复读。
一、原理人的大脑思考有两个系统:快系统:倾向用直觉判断(非理性、感性)慢系统:倾向用理性思考为了节约大脑资源,遇到问题常常是快系统抢在前边给出答案,没有经慢系统深思熟虑,经常出错。
几种常见的思维偏差(非理性思维自查清单),请各位对号入座,我反正是全中。
1.典型性偏差:过度关注典型事件,忽略背后的概率。
比如,看到地铁上一个读哲学书的人,你更愿意相信他是博士还是高中学历?大多感性的人会猜前者,而事实上,博士的人数远低于高中学历的人,从概率上讲后者可能性更大。
怎么样?中招了吗?2.可得性偏差:一件事情更容易被看到,人们就认为这件事更容易发生。
比如飞机失事的概率低于汽车的事故,但是因为新闻报道和媒体过于关注,人们更愿意相信飞机更不安全。
3.因果性偏差:对事物进行强行因果解释。
比如最近常被领导批,就认为是没给他送礼的缘故。
4. 小数定律:用很少的样本来进行评估。
比如看见一只乌鸦黑,就判定天下乌鸦一般黑。
5.效用层叠:当大家都在谈论一件事时,我们会高估这件事的重要性;6.光环效应:人们先入为主接受了一些信息后,这些信息就会影响对事物的整体判断。
比如,“小明聪明、懒惰”和“小明懒惰、聪明”,我们对小明的印象就会有差别;7.锚定效应:评估某一个未知事物之前,哪怕是无关的数字,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比如我逛街时看上眼的衣服都2000多,突然看到一件800的,就觉得这件太便宜了,果断入手。
8.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描述,会导致你作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
比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9.禀赋效应:是指当你拥有某个物品之后,你就会觉得它价值更大。
买二手车时觉得买贵了,卖车时总觉得自己卖便宜了。
二、提升思维准确率方法唤醒慢系统:1.借助简单的公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的想法一一列出来,思考对比一下。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思考,快与慢》读后感1《思考,快与慢》是丹尼尔·卡尼曼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思维世界中那些隐秘的角落,让我们对人类的思考方式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卡尼曼提出了人类思维存在两种模式:快思考和慢思考。
快思考是一种本能的、快速的、几乎无意识的思维方式。
就像我们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瞬间就能识别出来,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分析。
这种思维方式基于我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直觉,它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迅速做出反应,应对各种简单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突然听到身后有汽车喇叭声,我们会本能地往路边避让,这就是快思考在发挥作用。
快思考帮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我们能够高效地处理许多常规性的事务。
然而,快思考也有其局限性。
它容易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
比如,我们常常会根据第一印象来评判一个人,这种以貌取人的方式就是快思考导致的一种偏差。
在判断复杂问题时,仅仅依赖快思考可能会让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为快思考往往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细节和逻辑关系。
与之相对的是慢思考,这是一种需要耗费更多精力、有意识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或者制定一项重要的决策时,就需要启动慢思考。
慢思考要求我们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权衡各种利弊。
例如,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分析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慢思考的体现。
慢思考虽然准确,但它的缺点是速度慢且耗费精力,所以我们不能在所有情况下都使用慢思考,否则我们会陷入疲惫不堪的境地。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许多由这两种思考模式引发的认知偏差和心理效应。
比如,锚定效应,当我们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评估时,最初获得的信息(即“锚”)会对我们的后续判断产生重大影响。
在购物时,如果商家先给出一个较高的价格,然后再给出折扣,我们往往会觉得这个商品很划算,即使它的实际价格可能并不低。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对思考的重新认识郝成磊产业经济学20130202015人类究竟有多理性?——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
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这段精辟的论述,彻底改变了我以前对思考的理解和认识。
好像我对思考——这个深奥又着迷的人类大脑奥秘——理解的一扇门敞开了。
读丹尼尔•卡尼曼教授的《思考,快与慢》就像进行着一场思维的旅行。
丹尼尔·卡尼曼,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会员、实验心理学家学会会员。
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获得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
随后,先后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自1993年起,卡尼曼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
卡尼曼对于人类思考和选择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
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心理学家,卡尼曼重塑了认知心理学、理性和因果关系分析,重新诠释了风险,重新阐释了幸福和财富的关系,写就了《思考,快与慢》这部杰作。
一、先前对思考的认识最早接触思考应该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的时候,书中对思考作出了两种界定:理性思考(理性认识)和感性思考(感性认识)。
感性是一种生而具有的判别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它是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对待外界事物的一种态度。
当我们遇到某些事物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和不假思索地对于事物的评判既是感性思维的体现。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考虑,快与慢》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考虑,快与慢》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考虑,快与慢》读书笔记1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美国人,他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形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23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研究翻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与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新场面。
我被书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的是情感、记忆和经历,对事物迅速作出判断和抉择,使我们可以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响。
但系统1也很容易受骗,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那么,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一般不常用的有意识的"系统2"必须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p 和解决问题,依赖的是逻辑、数理和概率,对事物作出判断和抉择,它比拟慢而且劳神,但使我们不容易出错。
可很懒惰,经常不调用系统2,而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去判断结果。
书中有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能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的特点和区别,指出了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和别人的直觉判断:一要事件本身具有规律,只是我们还没有掌握或不能明晰的表述。
二要通过长期训练学习,掌握了其运行规律。
历经长时间训练才能培养出直觉。
比方,象棋、桥牌、玩扑克、医生、护士、运发动、消防员等,在面对复杂紧急的环境中,可以引发专家的训练有素的有效直觉,而直觉的有效性,取决于专业人员是否有时机培养其直觉性专业技能,而直觉性专业技能主要取决于事件反响的质量和速度。
比方医生的治疗方法就没有时机得到病人长期的治疗效果,所以凭医生的直觉选用治疗方法是不可信的,他无法从反响的信息里提取有效信息;医学专用师就可以,因为反响是及时充分的,而且常常是紧急状态,所以,医学专用师的判断常常引起医生护士的高度重视,并常常是正确的,需要及时处理。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1. 介绍《思考快与慢》是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著作,书籍揭示了人类思考的两种模式:快思考模式和慢思考模式。
本书通过丰富的研究和实例来解释这两种思考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的。
本篇读书笔记将概述书中的主要观点和重点。
2. 快思考模式快思考模式源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迅速的决策而发展出来的思考模式。
它是一种自动且直觉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快速做出决策。
然而,快思考模式容易受到一些认知偏差的影响。
2.1 偏见与认知错误快思考模式中容易出现偏见和认知错误。
例如,我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引导,使我们对某些信息过于敏感,而对其他信息忽视。
我们也容易陷入直觉判断和过度自信的陷阱中。
2.2 代表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指的是我们根据一个事件或事物与某个类别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属于该类别的概率。
这种启发式可能误导我们,导致过度广义化和忽视样本大小。
2.3 可得性启发式可得性启发式指的是我们根据我们目前能够想起来的信息来做决策。
这种启发式使我们更容易受到近期经历或情绪的影响,而忽视了长期的统计数据。
2.4 公众对焦快思考模式中的另一个认知偏差是公众对焦。
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媒体和大众对某些事件的关注度,而忽视其他重要的方面。
3. 慢思考模式慢思考模式是一种更加深入和有意识的思考方式。
慢思考模式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和时间,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3.1 长期后果偏好慢思考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长期后果。
相比之下,快思考模式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和即时满足的诱惑影响。
3.2 二元思维慢思考模式有助于我们避免二元思维,即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
慢思考模式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做出更全面和客观的判断。
3.3 概率思维慢思考模式鼓励我们采用概率思维,即考虑各种可能性的权衡。
相比之下,快思考模式往往倾向于过度简化问题,造成不准确的判断。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思考快与慢》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思考快与慢》读后感1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
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
——《思考,快与慢》《思考,快与慢》是一本集所有行为经济学的一本书,作者用了各种实验来反映出我们生活中做的各种决策,包括感性和理性的决策,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行为当中的规律,认识到自己某些行为习惯。
书中把我们的思维分成两个系统:自主系统和耗力系统,其中自主系统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耗力系统是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我们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由自主系统引起的,但当事情变得困难时,耗力系统便会接手难题。
自主系统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作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
然而,自主系统存在成见,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易犯系统性错误。
这个系统有时候会将原本较难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对于逻辑学和统计学问题,它几乎一无所知。
自主系统还有一个更大的缺陷,即我们无法关闭它。
而耗力系统的典型特征表现在其各项活动都需要付出努力,但其自身却很懒惰,不愿意多付出。
但是,一些至关重要的任务却只有耗力系统才能执行,因为这些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由此方可抑制自主系统产生的直觉和冲动,比如人们在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时候,首先是自主系统的冲动,然后才会是耗力系统的控制冷静,再比如股市投资中人们的追涨杀跌的冲动,是来自于自主系统,冷静之后的抉择才是来自于耗力系统。
举个例子来说:一支球棒跟一颗球加起来是1.1美元,球棒比球贵1美元,请问一颗球是多少钱?很简单的一道题目,但是按照系统一的直觉,好多人应该会直接说是0.1美元,但是利用系统二仔细想想,就发现正确答案是0.05美元,答案的设计仿佛是我们受到了控制,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保持连贯的思维或时不时积极思考都需要自我控制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快与慢————为你打开非理性世界的大门荐语我们大都会认同,自己并非总是处于理性之中。
我们会情绪崩溃,会放纵自己,会偷懒,会失控。
然而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更多荒诞行为发生在我们以为自己很理智的时刻。
理智或不理智,是思维层面的问题,我们真的能清楚地评价自己吗?这本内容详实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将带我们探索大脑的思考机制,将人类的非理性落实到行为层面,通过大量丰富的实验案例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作者简介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凭借着与阿莫斯•特维斯基对决策制定问题的开先河之研究,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作为当世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对人类思考做出的贡献无可比拟。
目录一、大脑中的两个系统二、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效应三、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四、应对直觉缺陷的一些方法五、两个自我正文这本集中了丹尼尔·卡尼曼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作品用严谨的学术化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思维世界。
本文将顺着原书的思路从“大脑中的两个系统”、“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应对直觉缺陷的一些方法”和“两个自我”这五部分进行解读。
一、大脑中的两个系统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个思维系统,丹尼尔·卡尼曼命名它们为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系统1系统1就像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无数下意识反应的套路,使生活简化,让我们不必每天早上起来都思考一遍如何套上衣服、扣纽扣、拧开牙膏盖、挤牙膏……系统1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变成可一键执行的自动程序,节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脑力损耗。
系统1也能够察觉一些简单的关系,比如“这两个杯子的外型是一样的”、“哥哥比弟弟高一点”……但是它无法处理多个独立话题。
它可以快速反应出“2+7=9”,但是遇到“27×56=?”这类复杂的问题就会立地蒙圈儿,无法给出答案,而所有令它蒙圈儿的事情,就会移交给系统2处理。
系统2系统2接到系统1的求助后,就将大脑的注意力分配到系统1碰到的难题上,集中精神处理该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系统2的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一旦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
就像你在散步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地随便想一些东西,但如果此时有人请你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请用5分钟浏览这本书并概括书籍主旨”,此时你往往会发现自己散步的脚停了下来。
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系统2会将它们优先使用在当前遇到的难题之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以极快的步速散步,你也会发现因为需要更快辨别更多眼前转换的景物,你就无法同时在脑中盘算事情。
系统2十分谨慎,具有推理能力,它也可以处理多重任务,这就决定了通过系统2运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更靠谱。
系统1和系统2的协作如上文所述,我们知道,当某样事物令系统1蒙圈儿,违反了系统1熟悉的模式,系统2会被激活。
这告诉我们:系统2是非常懒惰的,它通常不会主动干预系统1的工作,除非系统1发出求助。
而系统1是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且无法关闭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系统1先出面,而不能绕过系统1直接面对系统2。
因此当系统1认为自己可以处理问题并给出答案时,就没有系统2什么事了。
这种配合模式使它们的协作非常高效,能花最少力气解决问题的绝不多费一分脑力。
而系统1也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的情境中采用的套路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
但是它也因经验而存在成见,因此经常犯错。
系统2也负责抑制系统1因直觉反应产生的冲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每个人应该都有过强忍着不诅咒别人去死的经历。
但它通常的做法是不加验证地同意系统1的解决方案。
并且,根据心理学家的多项实验证明,当系统2在忙着处理某些难题时,系统1更容易把控人的行为。
——这些就导致我们做出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依赖系统1的直觉反应,而不是经过系统2的理性分析与计算的——但对于这点,我们甚至都一无所知。
二、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效应由于系统1和系统2的这种运作模式,导致我们常跟着直觉走而不自知,心理学家们为这些非理性决策而着迷,在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后,他们发现了诸多建立在直觉思维上的有趣现象:曝光效应系统1对出现过的人、事、物会产生熟悉感,然后根据这种熟悉感作出判断。
因系统1的熟悉感,我们所产生的对此物或此事放松的感觉就是认知放松。
当某个人、某句话、某样事物频繁出现,反复在我们面前曝光自己,就会引发认知放松,进而更容易被判定为可信的。
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就被叫做曝光效应,或者纯粹接触效应。
启动效应比如当你用嘴咬着一支铅笔,你并不知道自己面部呈微笑状,但这种微笑的状态,就会启动你“高兴”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为笑了所以才开心。
再比如你刚好听了一首歌,歌词中有“月亮”这个词,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你对“月亮”这个词敏感度会升高,无论是在别人的闲谈中无意被提到,或者某个角落出现“月亮”这个词,你都会更容易注意到它。
这种对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间被他物启动的现象,就是启动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启动效应十分常见,甚至是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被什么毫不起眼的东西启动了。
常态理论例如卡尼曼夫妇外出度假巧遇老友乔恩,他们回家两周后在影院又一次碰到了乔恩则不再惊讶,因为乔恩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已变为“只要我们外出就会遇见的心理学家”。
常态理论指的就是当我们已遭遇过某种小概率事件,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我们就会不以为意。
而这就可能引起面对危险缺乏防备、无所警觉等问题,比如自己第一次遭遇抢劫毫发无损,就会在下一次看到抢劫犯时降低防备,认为自己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很大。
因果关系错觉我们常习惯将接续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因果关系,将前一件事解释为后一件事发生的原因。
比如因为苹果熟了,所以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实际上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牛顿的解释更为靠谱。
再比如考试前你在课桌里发现了一只蝴蝶,然后那次考试你分数出奇的高,你可能就觉得是因为蝴蝶的出现导致自己超常发挥。
确认偏误例如当有人问你“山姆友好吗?”你会想起山姆的各种行为,而当问题变成“山姆是不是不友好?”你就会想起山姆不友好的行为,进而得出“山姆的确不友好”的结论。
这种先有猜想或观点,然后人们就会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偏好或猜想的现象就是确认偏误。
光环效应当你对某人或某物的初始印象很好,你会觉得Ta什么都好,后续了解到的信息如果是符合你对Ta的判断的,则会加固Ta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如果相反,则很大程度上其负面意义会被消解掉,这就是光环效应。
框架效应举例来说,同样概念的两句话:A.“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为90%”B.“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为10%”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前者比后者让人更觉安心。
像这样本质含义一致,但因为表现同一含义的框架不同,就会导致人们的感受不同,认为它们有差别的现象,就是框架效应。
……因大脑思考机制而产生的各种令我们惊叹的现象不胜枚举,本书中主要涉及的就是以上这些了,让我们把更多的篇幅留给下一部分——那些很容易使我们决策错误的直觉陷阱。
三、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启发法启发法主要指系统1碰到一些复杂的难题时会自动使用另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面前的难题,然后作出对简单问题的解答,并将其直接当做那个复杂问题的答案。
这其中的那个启发了你答题思路的问题,也就被称为启发性问题。
例如“他是个好人吗?”这样复杂的问题,到了被提问者那里,会被替换成“他对我好吗?”这样的问题。
启发法在直觉缺陷中可以算是“开宗立派”的效应了,由它引起的心理学现象数不胜数:典型性启发用典型性判断代替概率评估,例如“他的学习成绩肯定好不了,瞧那一身纹身”。
合取谬误例如对小明的描述如下:小明热爱小动物,看到动物死去都会伤心流泪。
请问小明长大后更可能成为:A.牙医B.素食主义的牙医很多人会选择B,但实际上B发生的条件“素食主义”、“牙医”涵盖了A发生的条件,可能性更低。
但人们往往会受到启发联想的影响,认为B更可能发生,这种认为多重条件“甲且乙”比单一条件“甲”更可能发生的认知偏误,就是合取谬误。
忽视回归均值现象回归均值指的是某项指标的表现过高或过低后会自然回归到平均水平,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的睡眠时间通常稳定在一个大致相同的量上,但偶尔某几天,我们的睡眠时间变得很短,过后又慢慢回复平均值,这只是一种自然的波动,忽视这种自然的回归现象会导致我们归因错误,认为是自己的某些行为影响了该数值的表现。
锚定效应例如当问实验对象“你是否愿意花费5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后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20美元,当把问题换作“你是否愿意花400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后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143美元。
只是把初始的锚定值更改了一下,获得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这种先入为主的信息会对我们的后续决策作出暗示的现象,就是锚定效应。
在日常购物、商业谈判中,大脑的直觉思维就很容易受此影响,人们容易因为被锚定而接受不合理的价格。
效用层叠媒体为博眼球,对某一风险或公共事件的报道,采用尽可能引起公众注意的视角,放大了某些极端可能,或强调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公众对该事件的讨论引发更多的集体关注,而这部分注意力会变成激愤和焦虑。
例如蓝可儿事件,拉夫运河灾难事件等。
结果偏见事实会让记忆朝已发生的结果修正。
例如辛普森谋杀案发生时,部分人持观望的观点,真相大白时,这些人却认为自己当时所持的观点是与真相相符的。
而且往往结果越糟糕,后见之明的偏见就越厉害。
有效性错觉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简单的测试、对过去的分析去预测未来,并以为有效。
事实上,当影响长期未来的因素十分复杂时,未来是不可测的。
过度信赖直觉直觉,多数情况下来源于系统1的直接反应,这种反应取决系统1强大的联想功能,它只需要简单的几个线索,就可以自动编圆一个故事。
这种故事有时候来自于切实的实践,而更多时候则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前者,我们称为专家型直觉,也即这类直觉来源于长期练习,在专业技能上投入的大量练习使某些人对某个领域存在一种综合经验直觉,使他们得以在面对事件时凭借“第六感”迅速而正确地处理它,例如医生、消防员、棋手等专家对其本人专业的直觉判断,往往非常准确。
而后者则是系统1编了个故事,系统2就不加验证地信了。
规划谬误受到过于乐观的想象所启发,不切实际地制定过于理想的目标和计划,例如在制定目标数字时,看到对手或前辈定下的目标远高于自己,于是在没有做实际分析的情况下,也盲目提高自己的目标数字。
乐观偏差人们乐意冒险是因为觉得胜算大。
也即人们常乐意承担风险,并非因为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足够强大,而是受到联想启发高估了利益,且低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