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提分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考情报告]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是高考的必考点。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生态环境问题,侧重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综合题考查为主。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B(2)C
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2.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地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
考向1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第(1)题,树木生长需水量大。据材料可知,该地降水少,地下存在干土层,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风力强。第(2)题,降水少的区域,不利于树木生长,不能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树木生长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第(3)题,据材料可知,降水较多的地区树木生长较好,降水较少的地区树木生长较差,故应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减少人类干预,重视自然生态恢复。
考向2荒漠化地区防沙、治沙的研究
(2019·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
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如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1~3题。
1.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
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
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
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信息“原本平坦的荒漠”可知,该地地形起伏小,A项错误;据材料信息“绿色斑驳的小沙堆”可知,该地多风力堆积地貌,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知,生态环境逐渐改善,排除D 项;由材料分析可知,“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故C项正确。
2.据材料可知()
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
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争系数较低;由材料信息“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强,故B项正确。
3.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
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可知,人为设置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相对竞争系数,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A项正确。
考向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1~2题。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答案 B
解析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果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刺槐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A项错误,B项正确;该地黄土深厚,土壤干燥,C项错误;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