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

合集下载

花开两朵 芬芳各异─《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比较

花开两朵 芬芳各异─《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比较

花开两朵芬芳各异─《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比较《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大经典,它们在情节、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而其中的两位女主角——崔莺莺和杜丽娘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她们都是公元十六世纪明代的杰出女性,但是在人物性格、情感经历、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以下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论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位经典女性形象的比较。

首先,人物性格上的比较。

崔莺莺是一位开朗、直率、大胆的女孩子,对于爱情也是勇于追求的。

在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中就表现出了她的积极性和果断性,她不惜冒险和违背礼法为了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

相反,杜丽娘则是一位温柔、优雅、敏感的女子,她对待爱情也是踌躇不定,内心充满着矛盾和难以抉择的感觉。

在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比较中,她则更体现出了一位内心深处自卑和虚荣心的女子,尽管深爱秦香莲,但她因为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美好的感情,最终选择了放弃。

其次,情感经历上的比较。

崔莺莺的情感经历比较单纯,她与张生之间的爱情纯粹而又深厚。

她更注重的是和张生在一起的感觉和幸福的未来,而不是社会地位和名声的因素。

而杜丽娘则有着更加复杂和曲折的人生经历了。

她不但经历了与秦香莲的悲剧式的爱情,也被生命杀机所笼罩。

她为了秦香莲的爱情,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在她后来幻化成的牡丹花中,最终实现了爱情与生命的终极融合。

最后,在表演技巧上的比较。

戏曲表演是这两个经典形象所必需的,相对应于人物性格和情感经历的塑造,演员的演技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崔莺莺和杜丽娘在表演技巧上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崔莺莺是个更加活泼有趣的角色,演员需要更好地展现她的前卫思想和豪爽个性,而杜丽娘因为她的敏感性格,需要演员在表演时更加细腻而不失深度。

总之,崔莺莺与杜丽娘都是中国戏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形象,虽然她们的性格、情感历程和表演特点都有所不同,但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气质,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和艺术形态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和借鉴的。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作者:谈婷婷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14期《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这部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作者王实甫倾心塑造出来的女主角崔莺莺,是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本文通过多角度对这一艺术形象进行论述。

崔莺莺西厢记人物形象《西厢记》是在中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西厢记》有着鲜明、深刻的反封建内涵。

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

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历史上,不知多少文学作品都在描绘“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主题,《西厢记》是描绘这一主题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语言描写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成就更为突出。

《西厢记》里的主要人物崔莺莺和张生是王实甫精心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尤其是莺莺的形象,她的明朗而又丰富的性格形象在作品中得到了非常精细的刻画。

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

只是她受着封建家庭的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又疑心、畏惧被母亲派来监视她的红娘,但她终究是个有血、有肉、有喜、有忧、有个性的女子。

她情窦初开,渴望爱情,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少女的羞涩之情尽显其中;她不满封建家长的婚姻包办制度,想追求婚姻自由,但又思前想后,顾虑万分,不敢彻底地去反叛封建礼法;还经常想象爱情的可能,常在相互矛盾的状态下行动,比如,一会儿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光……因为她的这些性格特征,使得剧情变得十分复杂。

《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 本科学年论文

《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 本科学年论文

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汉语言文学1201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6年 5月 2 日《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在中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共5本21折5楔子,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所著。

《西厢记》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当时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中剧作家王实甫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塑造了崔莺莺在“情与礼”矛盾挣扎中人性觉醒的美好形象。

崔莺莺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娇俏小姐,却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刻产生了对爱情的诉求。

当崔莺莺遇到风流俊雅的张君瑞,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

但是由于崔夫人的赖婚,崔莺莺大胆要求红娘为自己穿针引线,送去诗简,约来张君瑞,口里却说叫张君瑞“下次休是这般”。

张君瑞应约而来时,她又翻脸借故不认账赖简,把张君瑞教训了一顿。

她责怪红娘,怒斥张君瑞,则充分体现了崔莺莺的矫情与做作。

但当崔莺莺意识到爱情的甜蜜以及闭锁深闺的忧闷以后,她勇于冲出了封建的藩篱,热情的奔向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争取自己的婚姻自由。

崔莺莺的光辉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称赞崔莺莺是封建社会里反封建礼教的勇士。

【关键词】崔莺莺情与礼矛盾人性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崔莺莺的“情与礼” (2)(一)崔莺莺的“礼”..............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崔莺莺的出身 (2)2、崔莺莺的教育 (2)(二)崔莺莺的“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情窦初开的少女 (3)2、陷入爱情的莺莺 (3)二、崔莺莺对于爱情的态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崔莺莺的爱情至上原则 (4)(二)崔莺莺对于爱情的恐慌........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莺莺“人性”的觉醒 (5)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杰出作品。

而这一创作追求集中体现在女主人公莺莺身上。

《西厢记》生动细腻地表现了莺莺的内心世界,成功地揭示了她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使人不仅看到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看到她内心的矛盾痛苦。

莺莺性格的改变经历了一个曲折而痛苦的过程。

她和张生佛殿相逢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她更多的是在心里赞美张生,在行动上并没有更大胆的表露,当她派红娘去探望张生,带回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可长期以来接受的教育和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让人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承认这内心的快乐。

在“闹简”一折里,作者以出色的道白、精彩的细节、人物动作,来揭示莺莺的掩饰和假意,揭示她的内热外冷。

而“赖简”也是由于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对“月下偷期”还是有所顾虑的。

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

但在经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和母亲悔婚等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与折磨之后,她终于大胆地越轨,使自己的思想性格飞跃到勇敢而坚定的阶段。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
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崔莺莺

崔莺莺

崔莺莺是著名的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的《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着力塑造的一个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光辉形象。

在崔莺莺身上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体现了人性的复苏和觉醒,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成为千余年来,广大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楷模。

崔莺莺的光辉形象,历来受到人们高度赞誉,称赞崔莺莺是封建社会里反封建礼教的勇士。

我们仅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崔莺莺由一位封建礼教熏陶的相国小姐,冲破重重阻力,和白衣书生张生结合的艰难过程中,对爱情的渴望和大胆追求,体现了人性的张扬和升华,寻求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性复苏的轨迹。

闭锁深闺,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封建礼教泯灭了崔莺莺的人性,试图将崔莺莺培养成为封建礼教的典范。

崔莺莺她虽然长得如花似玉,容貌秀丽,感情丰富,但却长期闭锁在深闺后院,与世隔绝,接受封建礼教的教育。

她成为一位闭锁深闺蒙受封建礼教熏陶的毒害者。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

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

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

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

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

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

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

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

爱情“延宕”里的人性光彩——崔莺莺人物形象新析

爱情“延宕”里的人性光彩——崔莺莺人物形象新析

在这里烧香 , 你无故至此 ; 若夫人 闻知 , 有何理说 !” 面对突如 其来的状况 , 莺莺又是条件反射般 的以礼教思想衡量 , 这才是
莺莺的真实心理 , 一方面爱慕 张生 , 另一方面潜 意识里 的礼教
显露 的丰富人性内涵使 “ 延 宕”一词成为学界经久不衰 的话 题, 而在 中国元代 , 一部 同样辉煌灿烂 的戏剧《 西厢记》 早 莎翁
道“ 爱情 不过是一种疯 ” , 陷入爱情的人往往变得敏感 、 忧郁和 神经质 , 爱情 的得 到会 让人得意忘形 , 爱情的失去又让人消极

潜意识 中儒家礼教思想 的本能排斥
《 西厢记 》 的故事原 型发生 于唐朝 , 王实甫 的剧本写成 于 元代 ,故事 的发生和文人的再创作都处于受儒家思想影 响的 封建王朝 。 而故事里崔莺莺是相国千金 , 自小接受传统思想教
本能 的排斥 , 一个未接受过多少教育的侍女 尚且如此 , 更不用
说饱读“ 圣贤” 之书的莺莺 。对 于礼 教的认 同早 已镌刻进知书 达礼 的莺莺心中 ,这也是古代 受过 教育 的贵族女子或多或少
拥有的心理共性 。而当花样年华 的莺莺 面对 春色烂 漫慨 叹青
春易逝时 , 风流英俊的张生唤醒 了莺莺爱情的种子。 对爱情 的 渴望往往强烈而不可遏止 , 更何况是情窦初开的少女 。 这时的 莺莺意识与潜意识 、 本我与朝我激烈的相互抗衡 , 造成 了莺 莺 看似矛盾的延拓 。
二、 怕在 爱情 中迷失 的 自我性格坚守
爱情是最真挚 的感情 , 是人类歌颂 的永恒 主题 , 可是爱情
富有文学魅力 , 也使人物更具普遍性和深刻性 , 本文 即以崔莺
莺之爱情延宕 为突破 口,力 图较全 面深入 的展 现人 物个 性的

关于《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的分析

关于《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的分析

关于《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的分析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主题之所以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首先得力于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小说《莺莺传》写的是张生的风流韵事;《董西厢》也是以张生为故事的主角,渲染的是张生对美色的不懈追求;而《王西厢》才是真正的"莺莺传",莺莺被放在比张生更突出的地位,着重写她的恋爱心理、性格发展和遭际命运,写她对爱情的追求。

这个变化反映了作者把最大的同情和赞美倾注在受封建礼教迫害最深而又敢于反抗的女性上,表现了先进的妇女观。

崔莺莺是个美丽而又多情的相国小姐,既深受封建文化的熏染,又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最后终于走上了叛逆者的道路。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刻划得最成功的、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妇女典型之一。

剧作一开始,她是作为一个怀春少女的形象出现的。

她因父丧,和母亲老夫人扶柩回老家安葬,中途被阻于普救寺内,等待她的未婚夫郑恒来相帮。

老夫人看管甚严,不准她"不告而出闺门",只在无人时才让丫环红娘相陪"闲散心耍一回"。

她上场后第一段唱词是:【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这分明道出了一个被禁锢在寺庙里的妙龄女子对韶华虚度的感伤,也可窥见她对父母早年定下的和郑恒的婚事的不满。

《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写崔莺莺和张生邂逅相遇,萌生爱情。

莺莺的美貌,先是从张生眼里作了正面描写,后来又在"闹斋"一折里通过写她的出现,使法堂上"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霄",甚至因"贪看莺莺,烛灭香消",作了更充分更生动的侧面烘托。

正是莺莺的"倾国倾城貌",迷住了张生的"多愁多病身"。

而莺莺对张生这个"外象儿风流"、"内性儿聪明" 的青年也是一见留情:红娘告诉她"那壁有人",催她回家,而她却回头觑视张生,"慢俄延,投至到拢门儿前面,刚挪了一步远"。

西厢记人物性格分析

西厢记人物性格分析

西厢记人物性格分析(一)崔莺莺的人物性格分析崔莺莺出身于统治阶级家庭,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知书达理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她内敛含蓄。

外在给人一种端正富有教养,内心又充满了激情。

在封建伦理的教育下,内心又充满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在张生就她的时候她也对张生一见钟情,对张生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她饱尝相思之苦也越来越不满老夫人对她的约束,她想冲破世俗的压力追求自由的爱情。

可是外在的束缚虽然很强大,但她内心的自我约束才是主要的,这和她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封建社会传统伦理对于女性的束缚。

在老妇人许诺张生在考取功名之后可以迎娶崔莺莺之后,她担心张生在考中之后抛弃自己,她又担心张生落榜之后婚事成为泡影,所以她的内心一直在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迫。

《西厢记》充分的描写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她既想自由恋爱又不敢去追求,不敢去追求却又很想去爱的矛盾心理。

还细致的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变化,就是开始受压迫束缚慢慢的敢于冲破阻力去恋爱的过程。

(二)张生的人物性格分析张生在《西厢记》中给我们的感觉是温文尔雅、饱读诗书但又有点呆头呆脑的。

他胆识过人、聪明机智为了追求爱情不畏困难和危险,他又敢于反抗封建传统礼教。

在整部戏中给我们留下一个喜剧形象。

他在进京赶考的途中遇见了崔莺莺并为她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并要去追求她,在崔莺莺被围普救寺,崔老妇人许下承诺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解决了这场危机,这也就体现了他为了追求爱情不畏强暴。

遇见困难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胆识过人,也更衬托出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崔莺莺对他的了解,也获得了崔莺莺的芳心,为后面他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打下了基础。

张生对崔莺莺的爱情追求中间经历了很多磨难,因为他们出身地位的差距,尤其在封建传统社会讲究门当户对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张生的这种敢于打破常规更加显得难得可贵。

还有的是他本以为救下崔莺莺之后凭着崔老妇人的许诺就可以和崔莺莺在一起,但没想到的是崔老妇人又让他考取功名后才能把崔莺莺嫁给他,虽然这个要求有着很大的难度他也没有放弃这个能和迎娶崔莺莺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他的不屈不挠、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教学目标1.理解莺莺既爽直又含蓄,既秉礼又多情,既孝顺又刚直,而且颇具反抗心;既稚拙娴静,又聪慧灵变而多才多艺的性格2.理解莺莺善于考察情人,在情势变化时敢于和善于主动采取充分必要的措施和行动,追求爱情和维护幸福,打破情场中女方被动不利的格局,居高临下,靠自己的德美智勇而获取最终胜利的性格3.理解莺莺鄙视高官厚禄、名利富贵,将爱情看作高于一切4.理解莺莺性格的成因一、受封建礼教压抑的崔莺莺崔莺莺是封建社会里反封建礼教的勇士。

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崔莺莺由一位封建礼教熏陶的相国小姐,冲破重重阻力,和白衣书生张生结合的艰难过程中,对爱情的渴望和大胆追求,体现了人性的张扬和升华,寻求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性复苏的轨迹。

闭锁深闺的她,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封建礼教泯灭了崔莺莺的人性,试图将崔莺莺培养成为封建礼教的典范。

崔莺莺她虽然长得如花似玉,容貌秀丽,感情丰富,但却长期闭锁在深闺后院,与世隔绝,接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成为一位闭锁深闺蒙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者。

(一)黑暗的封建社会,压抑着崔莺莺的人性崔莺莺出身于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豪门望族之家。

她父亲是当朝权重位高的丞相。

他当然也是封建礼教的守护神。

她母亲是封建门阀制度的奉行者,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她主观上十分疼爱自己女儿,希望女儿生活幸福,婚姻美满,但是她从封建礼教出发,按照封建礼教来规范女儿言行,调教女儿习性,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循规蹈矩的封建礼教的典范,实际上她是在不断地在损害着女儿的真正幸福,压制着女儿的人性。

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势力强大,封建礼教浓郁的家庭,崔莺莺的人性早已被践踏。

(二)闭锁深闺后院,阻隔了崔莺莺人性萌芽崔府深宅后院,高墙壁垒,与世隔绝。

崔夫人常年四季将崔莺莺闭锁在深闺后院,从不让她踏出崔府大门半步。

养在深闺的崔莺莺,好象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避免了接受社会上所谓的“异端学说”,防止她做出离经叛道的行为,为她设定了一个真空世界。

浅析《莺莺传》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莺莺传》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莺莺传》中崔莺莺的形象文学学院07级(1)班何晓青在唐代的小说中,元稹的《莺莺传》是负有盛名的一篇,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莺莺传》写的是张生和莺莺恋爱、幽会,最后又把她遗弃的故事。

作者元稹倾心塑造出来的女主角崔莺莺,是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她是个大家闺秀,娴静含蓄,多才多艺,却受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另一方面她又大胆地追求爱情,勇于打破情场中女方被动的格局,是一个极复杂的矛盾体。

正因如此,《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才更显得完美动人且又真实感人。

一、聪明含蓄而又勇敢的崔莺莺崔莺莺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弹琴撰文无不擅长,她写的小诗别有情义,可见她聪明好学。

在张生半夜翻墙来幽会时,莺莺端服严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

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

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诚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

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

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

”说辞严密有理,而且也掩饰了自己对张生的动心,很好的“解释”了《明月三五夜》的传诗之举,也保持了自己大家闺秀的庄重贞洁,维护了崔氏家族的面子。

莺莺的确聪明机敏,心思缜密。

在初次与张生相见时,莺莺迟迟才出场露面,席间眼光斜着注视别处,显出很不情愿的样子。

张生问她年龄,反是莺莺的母亲郑氏代她回答说:“现在的皇上甲子那年的七月生,到贞元庚辰年,今年十七岁了。

”张生慢慢地用话开导引逗莺莺,但她根本不回答。

面对初次见面的异性男子,莺莺害羞内敛,并未大胆应酬。

还有,“大略崔之出人者,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

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

时愁艳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莺莺才貌双全,才思敏捷,情感丰富,但她从不表露于众,是一个极含蓄极娴静的闺中女子。

浅论元稹的《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浅论元稹的《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浅论元稹的《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元稹的《莺莺传》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而究竟是否是张生有意为之还是两人之间有不可调和矛盾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在《莺莺传》中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十分艺术立体,因此对于崔莺莺这个形象做了简要论述。

在作品中的崔莺莺是一名冷静且理性的美貌女子,而不是一个充满爱意、感情丰富的恋人。

尽管二人后来成为频繁密会的恋人关系,莺莺也爱着张生,不舍与其别离,但通过作品整体反映出来的崔莺莺的形象是冷静而理性的。

她虽然对张生的离去恋恋不舍,但她并没有挽留张生。

另外,两天之后的十八日,她虽然由红娘引路,去张生的住处,并与其过夜,但整个晚上她没有说一句话。

莺莺当天的表现也与几天前的行动完全不同,从几天前的见面到十八日晚的夜会这期间莺莺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我们无从得知。

尽管莺莺爱着张生,分手后为其寄去情真意切的回信,但作品中对莺莺的描写处处表现出她是一位没有丝毫的感情动摇的、非常理智的女人,她的行为甚至会动摇人们认为爱情与理智通常是相悖的观念,甚至会产生“莺莺究竟是否真心爱张生”这样的疑问。

也许张生最后离开莺莺也是因为自己对此没有信心的缘故。

在儒家封建秩序严格地起支配作用的时代,莺莺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张生。

崔莺莺的父亲虽然早逝,但莺莺作为名门闺秀,不论从其曾经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好还是其他也好,都无法破坏已有的秩序。

尽管作为一个女子,她无法挽留前去赶考的张生,但她将“离别”这一事实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结果的想法,还是不能不使人怀疑其爱情的真实性。

总之,《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是一名普通人很难与之匹配的女子。

她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举止非常理智,她从不把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想法表露出来。

所以张生即使与她同床共枕对她也没有任何自信。

那么,莺莺与张生是否真正相爱?尽管莺莺没有明确表现出来,甚至于直到最后也没有不顾颜面去求张生,但她确实是真心地爱着张生的.而张生最终也没能猜透莺莺的心思,因此一直怀疑莺莺,没有从心底去接受她。

(完整word版)《西厢记》中崔莺莺艺术形象浅析

(完整word版)《西厢记》中崔莺莺艺术形象浅析

《西厢记》中崔莺莺艺术形象浅析赵浩平(清水县秦亭中学甘肃清水741413)关键词:西厢记崔莺莺恋爱性格崔莺莺是著名的元杂剧《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塑造的一个追求幸福生活,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叛逆者形象。

在崔莺莺身上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满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成为千余年来,广大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楷模.《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战胜传统的禁锢的全过程。

其恋爱发展约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从《惊艳》到《闹斋》,写莺莺与张生邂逅相遇,对张生心怀好感,进入初恋阶段.这一部分侧重写了莺莺的才貌双全,举止矜持文雅。

莺莺与张生的动人故事,是从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开始,再发展到透过“泪眼”细意“偷瞧”,感情慢慢投入,爱意渐渐产生。

第一本第一折《惊艳》,佛殿奇逢,莺莺的美貌及临别时的回眸一顾,令张生“意马心猿”、“风魔起来”,他立刻取消了上京赴考的打算,把功名富贵抛诸脑后。

可见莺莺的美艳动人,气质超凡。

在“月下联吟"这场戏,当她听到张生吟出“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的诗句时,不禁怦然心动,产生共鸣,惊喜之余她马上应韵而和,倾吐心声:“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临别时特意回望张生一眼。

莺莺所和的诗,流露出她对仅见过一面的张生颇有好感,二人从此心心相应。

从整个举止说来,矜持文雅,不失大家风范。

第一本第四折《闹斋》一场,更为细腻地描写了莺莺对爱情大胆而热烈的追求。

为亡父做佛事的当晚,莺莺一会儿“看时节泪眼偷瞧",一会儿又对红娘说“那生忙了一夜”,并赞张生“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说明她整夜都在注意张生的举动,连张生也感觉到“那小姐好生顾盼小子”,表明了莺莺对张生的感情加深,发展到倾心爱慕阶段。

二、从《寺警》到《赖婚》,是莺莺恋情初受波折的阶段。

这一部分侧重表现了莺莺内心愤激不满的情绪,对家长专制的强烈反抗和控诉。

崔莺莺性格特点_崔莺莺性格分析

崔莺莺性格特点_崔莺莺性格分析

崔莺莺性格特点_崔莺莺性格分析崔莺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崔莺莺在小说中的性格也是很明显的。

下面是为你搜集崔莺莺性格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崔莺莺是小说《莺莺传》以及《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小说中的崔莺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格特点,崔莺莺性格特点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温柔、勇敢和叛逆。

小说中,崔莺莺用温柔和美丽深深吸引了进京赶考的张生,张生面对着温柔的崔莺莺也是爱慕不已。

除此之外,崔莺莺则用自己的勇敢默默承受着相思之苦以及崔老夫人的严词,同时崔莺莺也是封建时代中接触的叛逆者,她明明知道和张生不会有结果,但是还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份爱情。

《西厢记》中十分鲜明地塑造出了崔莺莺的性格特点,崔莺莺有一个温柔的心灵,也有着一种温柔的生活品质。

小说中的崔莺莺和寻常的大家闺秀如出一辙,享受着富贵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并没有富家子弟的习气。

崔莺莺始终都保持着一颗温柔的心,面对着张生,崔莺莺变展现出了迷人的温柔。

除此之外,崔莺莺还有着勇敢精神,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受到了很多的考验和阻挠,但是崔莺莺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一直等待着张生,甚至以身相许。

崔莺莺的叛逆主要体现在她与崔老夫人的抗争,崔老夫人多次将崔莺莺下嫁他人,但是崔莺莺都不曾妥协。

而在《莺莺传》中,崔莺莺还多了一种性格特征,那便是骨气。

元稹笔下的崔莺莺身上有着一股坚忍的骨气,这是任何一部描写崔莺莺和张生爱情小说中所不具有的。

面对着迟来的昔日爱人,崔莺莺并没有出门相见,而是婉言拒绝。

崔莺莺为什么又被叫做双文提到崔莺莺为什么又叫双文这个问题说法不一,直到现在也不能确定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关于崔莺莺为什么叫双文这个问题主要的解释有两个,其一,之所以崔莺莺叫双文,可以根据汉语知识来解释。

因为崔莺莺的后两个字莺莺是叠词,两个相同的字连在一起就是叠词,也就是说这两个文字一样,所以便可以称为双文,这是崔莺莺为什么又叫双文的第一个解释,是根据汉语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确实也挺符合常理。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教学目标1.理解莺莺既爽直又含蓄,既秉礼又多情,既孝顺又刚直,而且颇具反抗心;既稚拙娴静,又聪慧灵变而多才多艺的性格2.理解莺莺善于考察情人,在情势变化时敢于和善于主动采取充分必要的措施和行动,追求爱情和维护幸福,打破情场中女方被动不利的格局,居高临下,靠自己的德美智勇而获取最终胜利的性格3.理解莺莺鄙视高官厚禄、名利富贵,将爱情看作高于一切4.理解莺莺性格的成因一、受封建礼教压抑的崔莺莺崔莺莺是封建社会里反封建礼教的勇士。

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崔莺莺由一位封建礼教熏陶的相国小姐,冲破重重阻力,和白衣书生张生结合的艰难过程中,对爱情的渴望和大胆追求,体现了人性的张扬和升华,寻求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性复苏的轨迹。

闭锁深闺的她,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封建礼教泯灭了崔莺莺的人性,试图将崔莺莺培养成为封建礼教的典范。

崔莺莺她虽然长得如花似玉,容貌秀丽,感情丰富,但却长期闭锁在深闺后院,与世隔绝,接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成为一位闭锁深闺蒙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者。

(一)黑暗的封建社会,压抑着崔莺莺的人性崔莺莺出身于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豪门望族之家。

她父亲是当朝权重位高的丞相。

他当然也是封建礼教的守护神。

她母亲是封建门阀制度的奉行者,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她主观上十分疼爱自己女儿,希望女儿生活幸福,婚姻美满,但是她从封建礼教出发,按照封建礼教来规范女儿言行,调教女儿习性,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循规蹈矩的封建礼教的典范,实际上她是在不断地在损害着女儿的真正幸福,压制着女儿的人性。

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势力强大,封建礼教浓郁的家庭,崔莺莺的人性早已被践踏。

(二)闭锁深闺后院,阻隔了崔莺莺人性萌芽崔府深宅后院,高墙壁垒,与世隔绝。

崔夫人常年四季将崔莺莺闭锁在深闺后院,从不让她踏出崔府大门半步。

养在深闺的崔莺莺,好象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避免了接受社会上所谓的“异端学说”,防止她做出离经叛道的行为,为她设定了一个真空世界。

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

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

论崔莺莺的性格⼼理及爱情追求论崔莺莺的性格⼼理及爱情追求写作提纲:⼀、《寺警》之前是第⼀阶段,这是莺莺与张⽣两性相通,加深受慕,以⼼相许的阶段。

⼆、从《寺警》到《酬简》是莺莺冲破阻⼒,与张⽣暗中沟通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取有情⼈私下结合为主要⽬标,我们也称为“许⾝”阶段。

三、从《拷红》开始,是莺莺性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莺莺与张⽣争取实现美满婚姻为⽃争⽬标,我们称为“团圆”阶段。

戏剧冲突是以争取实现这种婚姻的莺莺张⽣。

内容摘要:《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已不再是元稹《莺莺传》中那个永远处于男性社会中性别歧视之中,任⼈摆布、最终被“如乱终弃”的有着悲剧形象的⼥⼦了,作者赋予了她鲜明个性和内涵。

莺莺虽然是⼀个带着封建礼教深深烙印的⼥⼦,同时也是⼀个敢于追求⾃⼰爱情,敢于对⾃⼰命运有所把握的⼥⼦。

关键词:叛逆性格爱情追求复杂⼼理《西厢记》主要讲述了莺莺在佛殿与上京赶考的张⽣相遇,他们⼀见钟情,到后来“⽉下联吟”等情景,有⼈认为分为三个阶段,有⼈认为分四个阶段,但我的⽬的是论述崔莺莺的判逆性格、爱情追求及其复杂⼼理,所以我觉得分三个阶段较为合适。

⼀、《寺警》之前是第⼀阶段,这是莺莺与张⽣两性相通,加深受慕,以⼼相许的阶段。

这个阶段,双⽅都是以争取对⽅的爱情为主要⽬标,我们称之为“许⼼阶段。

”我们说他们“两情相能”,就是说,这种对异性爱慕的感情是相互的,是张⽣与莺莺所共有的,⽽不是任何⼀⽅的单相思,张⽣则表现为“风魔”般的追求,⽽莺莺呢,她也不是被动地等待……,莺莺与张⽣在佛殿初遇即⼀本⼀折《惊艳时》,莺莺的表现:他那⾥尽⼈调戏着⾹肩,只将花笑捻([元和令])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不到。

满阶苔落花红。

旦回顾觑末下,怎样看待莺莺的这些表现呢?是他没看到张⽣,或者说看到了⽽⽆动于训,只是由于张⽣的⾃作多情,产⽣的种种错觉才做出了许多近于疲颠的举动;还是莺莺已经对张⼀产⽣了爱慕感情,通过这些举动说明⾃⼰的⼼意这是理解莺莺性格的⼀个关键问题,下⾯就把它放在特定环境去考察,可看出莺莺⽤特别的⽅式,向张⽣表达爱慕的感情。

张生崔莺莺形象分析

张生崔莺莺形象分析

四、分析题崔莺莺崔莺莺有闭月羞花、倾城倾国的绝美容颜。

崔莺莺也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女子。

她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出口成诗。

崔莺莺相国千金,出身高贵,然而她与一般的女子不同,她有自己的思想,在温驯的外表下仍有急于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愿望。

她一方面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方面又不满于父母包办的婚姻,极力要寻求自己的幸福,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她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甚为谨慎。

崔莺莺在科举这一事情上是让步的、妥协的。

未来幸福与否,她实在无力把握。

这看来似乎有损崔莺莺形象的反抗性,但这正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特点所在。

她是王实甫现实主义创作下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她的意义在于并不完全脱离实际,而是闪现更多的现实主义光辉。

张生1. 张生对感情的单纯的追求是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

张生对莺莺的追求,困难重重,然而他却不屈不挠、毫不退缩,他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

张生和莺莺的社会地位悬殊,张生却不顾世俗观念,坚决地追求着莺莺,甚至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

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得与莺莺私定终生,从中看出张生对爱情有着执著诚挚的追求,他是一个“志诚种”。

2.张生单纯爱情的社会性张生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且富有胆略,这是崔张爱情故事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张生便以他的风流儒雅、才思敏捷而吸引住莺莺。

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的紧急关头,张生待老夫人许下婚姻承诺后,自告奋勇、献计献策。

把才学用于危难之时,更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谋和胆略,以他的机智和真情赢得莺莺的爱情。

最后他听从老夫人——社会准则的化身的建议——进京赶考,最终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既有了经济实力又有了社会地位,才迎娶了莺莺。

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论《西厢记》中的张生形象王实甫的《西厢记》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他反映了一个永恒的爱情主题,另外成功塑造了一批人物,尤其是张生这个形象,他既热爱功名又向往爱情,既风雅又粗俗,有时机智有时痴傻,有时勇敢有时懦弱,总之,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王实甫的《西厢记》像一朵芬芳艳丽的鲜花,开放在元代的剧坛,使人赞叹,使人倾倒;它又像文坛的一颗巨星,照耀和影响着后世的文坛。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人物关系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人物关系

Part
05
郑恒
郑恒的性格特点
固执
郑恒坚持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 见,这种固执的性格给他带来很多麻 烦。
守旧
郑恒的思想比较守旧,他对新事物和 观念持怀疑态度,这使他在与崔莺莺 的关系中表现得保守和传统。
郑恒的家庭背景
贵族出身
郑恒来自一个贵族家庭,他的家庭背景使他拥有很高的社会 地位。
家族压力
法本长老的家庭背景
出身贫苦
法本长老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 。
佛教世家
尽管家庭背景并不显赫,但他的家族却有着深厚的佛教渊 源。他的祖辈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父母也一直保持 着对佛教的信仰。
寺院修行
法本长老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寺院里修行,学习佛教教义和 文化知识。
法本长老在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中的作用
莺莺的母亲崔夫人请教学
问。
情书传情
3 张生通过书信向崔莺莺表
达爱意,两人开始书信往 来,互相倾诉情感。
Part
03
红娘
红娘的性格特点
聪明机智
勇敢坚定
红娘在剧中展现出机智灵活、思维敏 捷的特点,她善于观察,能够准确地 捕捉到机会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红娘表现出坚 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她不畏艰难 ,勇往直前,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 保驾护航。
01
老夫人出身于世家大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高贵的血
统和地位。
家族联姻
02
老夫人的婚姻是由家族安排的,她与丈夫之间并无深厚的感情
,这为她在剧中的矛盾和挣扎埋下了伏笔。
子女婚事
03
老夫人非常关心子女的婚事,尤其是崔莺莺的婚姻,她希望通
过婚姻来巩固家族的地位和利益。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崔莺莺待⽉西厢记》(简称《西厢记》,⼜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约写于元贞、⼤德年间(1295~1307年)。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崔莺莺是唐元稹传奇《莺莺传》、《莺莺六⼳》、《红娘⼦院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主⾓,不同年代、不同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意图是不同的,因⽽,崔莺莺在不同的作品中刻画出来的⼈物形象也会有所不同。

⼀、唐元稹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 在唐元稹传奇《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是爱情悲剧的主⾓,她并⾮豪门⼤族,⾝份并⾮相国千⾦,也不是有权有势世家豪族之⼥,对爱情的表达坦诚、率直,⽆矫情做作。

她具有美丽、善良、纯洁、勇敢、忠贞的⼀⾯,并且有着积极丰富美好的内⼼世界,当张⽣向她表⽩的时候,她的那颗追求爱情的⼼灵被深深的打动了!但同时,崔莺莺也是⼀位受封建礼教侵害,常常不⾃觉地表现出保守与过分的矜持等等性格特点。

⽐如作品中:她的家⼈为张⽣设宴时,她先是“久之,辞疾”,在长辈发怒后,才“久之,乃⾄”。

故事的最后,崔莺莺感到⾃⼰“不能以礼定情,致有⾃献之羞,不复明侍⼱栉”,⽽张⽣也遗弃了莺莺,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总之,《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个性是真诚的,对爱情的表达是直率坦诚的。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莺莺 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崔莺莺的形象,较之《会真记》,显得更为鲜明丰满。

⼀⽅⾯,她长于深闺,却向往外⾯的`世界;少⼥怀春,萌发对爱情、⾃由的追求。

另⼀⽅⾯,母亲“治家严肃”,从⼩就被禁锢的莺莺,也知书识礼,深深懂得应遵守礼教的规范。

张⽣的出现,及其⽉下吟诗、请兵退贼等举动,激发了莺莺对眼前的年青书⽣的情思;然⽽,她虽渐渐爱上张⽣,但内⼼却翻起了巨澜,产⽣强烈的冲突。

因为,这既要冲破⽼夫⼈的管束,更要冲破礼教对她的束缚。

浅析《莺莺传》中崔莺莺的双重性格

浅析《莺莺传》中崔莺莺的双重性格
莺莺是一位大胆追求 爱情 ,勇于突破封建礼教束缚的 女性 ,可是在她 的反抗行为 中却时下导致莺莺这种双重性 格 形 成 的 原 因 。
二 、双 重 性 格 形 成 的原 因 第一 ,我们看一下莺莺所处的时代特点。莺莺生活在整 个封建社会中政治较开明 ,思想较解放 的唐代。但在婚姻和 恋爱问题上并没有 ,也不可能脱离封建社会的总情形。汉儒 制定 的“三纲五常”等一整套封 建伦理规 范 ,在 当时是 必须 严格遵守 的。它要求妻子要对丈夫片面守贞 ,女子要 “从一
第 31卷 第 4期 2010年 4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1.31 No.4 Apr.2010
浅析《莺莺传 》中崔莺莺 的双 重性格
刘 波
(包头师范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而忠 ”,如果跟人私通 ,又嫁一个丈夫 ,将招来终身不幸 。可 是同样的情况 ,对男子来说 ,不 过是 道德上的小污点 ,即一 般说 的小节问题 ,即使 另娶一个女子 ,也不会影响他在家庭 的统治地位和个人 的功名前程。
关 键 词 : 崔 莺莺 ;封 建礼 教 ;叛 逆 性 格 ;悲剧命 运 中 图分 类 号 :B8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3—2596(2010)04—0108—02
唐 传奇 中元稹 的《莺莺传》展示给我们一个鲜活 的人 物 形像一一崔莺莺 。崔莺莺是唐代贞元年问 的一位大小姐 ,其 父亡故 ,与母崔氏相依为命 ,“财产甚厚 ,多奴仆 ”。将归长安 时路遇兵乱 ,寓居普救寺 ,幸亏张生的保护 ,“遂 不及 于难”。 崔 氏为感激张生 ,让女儿莺莺“出拜尔兄”。莺莺再三推辞不 下 ,终于与张生会面。张生为莺莺 的美貌所打动 ,“愿致其 情”,于是托莺莺 的 、r头红娘捎去《春词》二首 以表其 情。莺 莺答复他一 首题为《明月三五夜》的诗 ,意 思是约他在 十五 日月夜 于西厢 。张生如约而至,岂料莺莺“端服严容”严厉斥 责 了张生一 番。张生失望而归。但数夕之后 ,莺莺却“敛衾携 枕而去 ”,主动与张生私会 ,从此便“朝隐而 出,暮隐而人 ”。 可不久 张生 “文调及期 ,西去”。第二年 ,张生 因“文战不胜”, “遂止 于京 ”。曾“赠书于崔”,崔莺莺亦有 回复 ,表达由衷的 深情 ,而张生却 已变心 ,把莺莺说成是 “妖孽”,以所谓 “予之 德不足以胜妖孽 ,是用忍情”抛弃 了莺莺。而作者最后却说 : “时人 多许 张 为 善补 过 者 。 ”

元稹《莺莺传》赏析

元稹《莺莺传》赏析

元稹《莺莺传》赏析元稹《莺莺传》赏析艺术特色《莺莺传》成功地地塑造了崔莺莺的经典形象。

她是位出身于没落士族之家的少女,内心充满了情与礼的矛盾。

小说深刻揭示了出身和教养给莺莺带来的思想矛盾和性格特征,细致地描绘这位少女在反抗传统礼教时内心冲突的过程。

莺莺悲剧性格既单纯又丰富,她最后拒绝张生的求见,体现出性格由柔弱向刚强的转变。

莺莺的悲剧性格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遍性,它典型地概括了历史上无数个女性受封建礼教束缚、遭负心郎抛弃的共同命运。

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追求自由爱情,勇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女性,她们都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光辉妇女形象,而列在画廊榜首则是崔莺莺。

相比之下,张生的形像则写得较为逊色。

尤其是篇末,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

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作品赏析《莺莺传》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

崔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

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

本来,通过她的侍婢红娘,张生与她已相互用诗表达了爱情。

可是,当张生按照她诗中的约定前来相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

数日后,当张生已陷于绝望时,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

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

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

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写作提纲:一、《寺警》之前是第一阶段,这是莺莺与张生两性相通,加深受慕,以心相许的阶段。

二、从《寺警》到《酬简》是莺莺冲破阻力,与张生暗中沟通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取有情人私下结合为主要目标,我们也称为“许身”阶段。

三、从《拷红》开始,是莺莺性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莺莺与张生争取实现美满婚姻为斗争目标,我们称为“团圆”阶段。

戏剧冲突是以争取实现这种婚姻的莺莺张生。

内容摘要:《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已不再是元稹《莺莺传》中那个永远处于男性社会中性别歧视之中,任人摆布、最终被“如乱终弃”的有着悲剧形象的女子了,作者赋予了她鲜明个性和内涵。

莺莺虽然是一个带着封建礼教深深烙印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爱情,敢于对自己命运有所把握的女子。

关键词:叛逆性格爱情追求复杂心理《西厢记》主要讲述了莺莺在佛殿与上京赶考的张生相遇,他们一见钟情,到后来“月下联吟”等情景,有人认为分为三个阶段,有人认为分四个阶段,但我的目的是论述崔莺莺的判逆性格、爱情追求及其复杂心理,所以我觉得分三个阶段较为合适。

一、《寺警》之前是第一阶段,这是莺莺与张生两性相通,加深受慕,以心相许的阶段。

这个阶段,双方都是以争取对方的爱情为主要目标,我们称之为“许心阶段。

”我们说他们“两情相能”,就是说,这种对异性爱慕的感情是相互的,是张生与莺莺所共有的,而不是任何一方的单相思,张生则表现为“风魔”般的追求,而莺莺呢,她也不是被动地等待……,莺莺与张生在佛殿初遇即一本一折《惊艳时》,莺莺的表现:他那里尽人调戏着香肩,只将花笑捻([元和令])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

满阶苔落花红。

旦回顾觑末下,怎样看待莺莺的这些表现呢?是他没看到张生,或者说看到了而无动于训,只是由于张生的自作多情,产生的种种错觉才做出了许多近于疲颠的举动;还是莺莺已经对张一产生了爱慕感情,通过这些举动说明自己的心意这是理解莺莺性格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就把它放在特定环境去考察,可看出莺莺用特别的方式,向张生表达爱慕的感情。

莺莺在烧夜香时,红娘向他述说张生的“自报家门”,可见当时已经看见了张生,她对张生是怎样的态度呢?经娘说:“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曾见了张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二本一折”莺莺说:“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荼饭少进,(二本一折)往常但见一个外人,氲的旱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函亲。

([那吒令])可见莺莺没有把张生成一般的“外人”看待,而是有一种特殊感情,这种感情的产生,是“见了张生”起便开始有的,具体地说,是丰游寺的佛殿中产生的。

由此我们可知道,张生对莺莺有着许多超出常人爱慕的表现,不然这“调戏”二字便没有意义了,而她却“尽人调戏”。

这不明明表达对张生的态度吗?这样,“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借着向红娘说话,向张生传情了。

张生说“若非法聪和尚啊,那小姐倒有顾盼之意”。

(一本二折)假如莺莺不喜欢张生,怎么有“顾盼”之说?莺莺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追求爱情的精神第一本第三折《焚香拜月》就是这种爱情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有这样一段描写:(旦云)此一炷香,愿化去先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愿堂中老母,身安无事(此一炷香……(做不语科)。

(红云)姐姐不祝一炷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旦插香拜云)。

心间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长吁科)(一本三折)莺莺的“伤心事”是什么呢?是红娘说的“早寻一个姐夫”吗?我想是,如果不是那样的话,她一定会大发雷霆的,以及莺莺在《闹简》一折对红娘态度可以证明,莺莺早已由父母包办许配给郑恒,而她总是为另寻一门闲事而恼脑,可见这个姐夫“尚未”寻到,而郑恒是已经“寻定”了的,这就说明,红娘并没有认郑恒这个“姐夫”,大家一定感到奇怪一个丫环怎该违背主子老夫人的命令,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红娘已把莺莺对张生产生的爱慕已经看在眼里了。

“寻个姐夫”正是红娘所指的。

莺宛爱张生,却不能合法地接受,不爱的郑恒,却要强迫在一起,这必然会引起莺莺的伤心,接着老夫人又采取了严加提防的措施。

“门掩重关萧寺中”,一为避乱,二为禁锢莺莺,所以莺莺才心中才充满了“怨愁”,有苦说不出。

这深深两拜寄托着不过被封建约束殷切的希望啊!经过前两个阶段,莺莺与张生已经认心相许,感情已经沟通,虽没有明说婚姻之事,但双方谁也不会怀疑自己的态度了。

莺莺此时的心情,也由以前对爱情追求转变成了苦闷,老夫人小心提防变成了对美满姻缘的向往。

二、从《寺警》到《酬简》是莺莺冲破阻力,与张生暗中沟通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取有情人私下结合为主要目标,我们也称为“许身”阶段。

在封建社会里,婚姻不从属于爱情,所以,莺莺想和张生结成美好的姻缘,就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罗网。

第二本第一折《寺警》这场戏,坦露了这位多情少妇的内心秘密:[那吒令]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想着他昨夜诗,依前韵,酬和得清新。

[鹊踏枝]呤得句儿匀,念得守儿真,泳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在这时,孙飞虎判乱事件发生了,老夫人答应能打退贼者,就将妻妻许配给谁,张生一封书,请来白马将军解了围,这就使崔张由不合法到合法,也得到老夫人的同意,后来虽然老夫人赖婚,但理亏在老夫人一边,这就给莺莺张生提供了一个借口,从而加强了男女主人公反抗封建家长的勇气。

激起了他们对破坏爱情幸福的愤怒,使他们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在这一阶段,莺莺的反抗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表现为莺莺对老母亲的破坏感到不满。

老夫人赖婚,让他们以兄妹相称,莺莺敢于骂她的母亲是“即一世一老婆婆”(二本四折)([得胜令]),是“口不应心”、“谎到天来大”等等,显然,老夫人这种专横行为,迫使莺莺反抗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莺莺反抗精神另一种表现,则是她敢于冲破礼教与张生私下结合的叛逆行动。

要做出这种与当时封建社会盯背离的一件事,确时是不容易的,因为不仅要承担封建家人的责备,还必须同她所受具有的封建思想决裂。

这就决定了她在叛逆道路上的曲折,出现了许多犹豫和反复。

莺莺想与张生“乞求得效鸾凤”,这感情当然是真的,但落实到行动上,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这时的莺莺可以说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听琴》到《酬简》可知道莺莺请求经娘为她去张生那里问病,红娘不仅探望了张生,还带回了张生的书简。

带回情书之后,她又没有勇气承认了,在红娘面前装起“正经”来;(旦云)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小姐,谁敢将这简贴儿来戏弄我?这是《闹简》中莺莺的“假意儿”,“赖简”中就更为突出了,她明明写下诗句约张生,“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凝是玉人来”。

(三本二折)这诗写得很好,一个封建时代的相国千金,亮敢与情人相会,这也是向封建礼教大胆的挑战,但当张生跳过墙之后,莺莺却变卦了:(旦云)红娘,有贼!(红云)是谁?(未云)是小生。

(红云)你来这里有甚么勾当?(旦云)扯到夫人那里去!……若不看红娘薄面,扯你到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莺莺不是明明盼望着“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为企么又要假装呢?我想有各种因素,但主要原因是因为红娘在她的身边,在莺莺看来知道这事就等于向老夫人报信了,当然,红娘并不是老夫人心腹,相反却是站在一条线上的,但那时莺莺却不知道,莺莺在见到张生简贴时的装假,赖简,都是为了瞒过红娘,她的表现红娘看得很清楚,接到张生简贴后并没有立即“发怒”,而是经过和番考虑、犹豫、才决定的,想什么呢?就是使红娘“口稳”。

在莺莺的内心深处,有着向往爱情、反对包办婚姻的逆逆种子,这种子,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逐渐成长壮大,终于战胜了封建教养,摆脱了种种思想枷锁,冲破了礼教的罗网,向张生私下结合了。

在包办婚姻与自由爱情之间,她勇敢地选择了后者。

这就不仅说明了莺莺反抗封建礼教坚定和大胆,而且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从《拷红》开始,是莺莺性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莺莺与张生争取实现美满婚姻为斗争目标,我们称为“团圆”阶段。

戏剧冲突是以争取实现这种婚姻的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以干扰和阻挠这种婚姻的老夫人为一方展开的。

在封建社会里婚姻与爱情相分离,相亲相爱的人儿并不一定都能成为眷属。

莺莺与张生,已经不仅仅是两情相爱,而且私下实现了结合。

面对这样事实,老夫人仍然不肯顺水推舟,顺从儿女的心愿她又提出了“三辈不招白衣女婿”的条年。

带令张生赶考,使莺莺经受着新的痛苦和风险。

如果说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表现莺莺对爱情的一往情深执着不渝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则侧重在表现她爱情的纯洁无瑕;如果洗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表现莺莺对封建礼教职工叛逆和反抗的话,那么这一个阶段则侧重在表现她对终成眷属的期待。

《拷红》之后的崔张姻缘,仍然面临着种种风险,张生就保准儿一战而胜状元及第吗?即令张生能够“白压一个状元”回来,谁又能保准儿老夫人不再变卦,兑现自己的诺言呢?莺莺没有偃息斗争的旗鼓,她要争取与幽会偷欢中的情人,结成白夹偕老的姻眷,在封建社会里,功名富贵成为很多人追逐的目标,一举及第就意味着以过享受荣华宝贵的生活。

举及第就意味着可以过享受荣华宝贵的生活。

莺莺怎样想的呢?她是盼望着张生中等,成就婚姻,享受荣华宝贵的生活吗?不是。

自然,生活在封建社会是的莺莺,并不反对功名富贵。

张生未去赶考时,莺莺对红娘说:“知他命福是如何?”我做一个夫人也做得过。

“(二本四折[新水令出篇了])得知张生状元及第的消息以后又说”:谁承望跑东墙脚步儿占了鳖头,……从今后晚妆楼改做了至公楼。

(五本一折[醋戎芦出篇了]),她在写给张生的信里也说“得见翰墨,姑知中科使妄喜之如狂。

(五本二折)之所以“喜”,固然有具备了老夫人允婚的条件,可以花烛在望的因素,但也不是没有欣喜功名成就的意思。

可见莺莺并不反对功名宝贵,可贵的是,莺莺并没有把功名宝贵作为追求的目标。

长亭送别时,在夫人对张生说:“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四本三折)法本长老对张生说:“此一行别无话说,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莺莺却不同,她说: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篇。

蜡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是。

([朝天下]),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二煞])。

莺莺嘱咐张生注意水土饮食,早眠迟起等等,全都是生活的关照,却只字不提中第压魅之事。

不仅不提夺魁,相反,她认为只要有情人终眷属,远远要比状元及第,比金榜题名更为美好。

《惊梦》一折,在张生的梦中,莺莺说:“不恋豪杰,不羡骄奢,生则同食,(死则同穴)。

”(四本四折[折桂令])写的虽是梦境,却真实地表现了莺莺的心地。

她爱张生,并只是想给借他的才学,做个夫人县君、享受荣华富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