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培养策略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培养策略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培养策略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儿童从感知、认知、思考、判断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思维过程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1. 感知与认知能力的初步形成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通过感官接收和处理信息。

同时,他们也开始建立起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够辨别和区分不同的对象和现象。

2.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创造出各种新奇的事物和情景。

这种创造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逻辑思维的初步形成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推理和判断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

然而,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片面的观点和主观感受的影响。

4. 语言能力的提升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

语言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表达观点和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1. 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学前儿童通过感官接收和处理信息,因此,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观察、听力训练、触摸等方式,帮助他们感知和认识世界。

2. 开展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可以开展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一些适龄的益智游戏和解谜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通过推理和判断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4. 注重语言的培养语言对于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朗读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同时,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升思维能力。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鸽子长着两只脚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大雁长着只两脚
鸟长着两只脚
(二)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研究结果指出,3-7岁儿童的三段论式逻辑推理的发 展可分为5个阶段。
1.不会运用任何一般原理 2.运用一般原理,并试图引用一些从偶然特征上做出
的概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 3.运用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
一、理解概念: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 维活动。
二、理解类型: 两种类型: 直接的理解、间接的理解。
直接理解是不需经过间接的思考过程就能立刻实现的理解。 间接理解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上经历一个逐步展开的阶段 。
学前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不要求任何中介的思 维过程。幼儿期逐渐出现间接理解。
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只是近似性的,不准确的,不 能概括一切可能的个别情况,因而还不可能做出正 确的结论。 4.不说一般原理,却能正确而自信地解决问题。 5.会运用正确反映现实的一般原理,并做出恰当的结 论
(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且类 比推理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三 岁以前的儿童还不会进行类比推理,四岁儿童类比推理开始 发展,但水平很低。 5岁和6岁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有所发展, 大部分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但语言 表达不够准确,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还没有达到较高级 的水平。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概念: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 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分类:
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学前儿 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符合事 物客观逻辑的抽象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由直觉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来认识世界。

例如,他们可能会通过摸、看、闻、尝等方式来了解一个新物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向具体形象性思维发展,开始能够理解更抽象的概念和关系。

2. 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常常是被动的,他们往往需要借助外部的刺激和引导才能进行思考。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变得更加主动,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3. 由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往往是无意性的,他们的思考过程常常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向有意性发展,能够有意识地思考问题、制定计划和进行有目的的思考。

4. 由自我中心向去自我中心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忽视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向去自我中心发展,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5. 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往往是单向的,他们往往只能从一种角度来思考问题。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向多向思维发展,能够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并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总之,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通过感知、思考和解决问题来理解世界。

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一时期经历着快速和重要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以及教育和家庭对其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关键阶段:感知操作阶段和概念形成阶段。

在感知操作阶段,儿童通过观察、听觉等感官渠道来获得信息,并通过操作实物进行学习和理解。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摸索、抓取和探索物体来了解其性质和功能。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感觉和运动为基础的。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儿童逐渐进入概念形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分类和比较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建立简单的概念。

例如,他们可以将不同颜色、形状和尺寸的物体进行分类,并能辨认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例如,通过互动游戏和玩具,儿童可以锻炼注意力、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鼓励儿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教育还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情境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例如提供丰富的书籍、绘本和游戏材料,以促进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环境也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儿童参与家务活动和团体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此外,家长的陪伴和关注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与家长的亲密关系使儿童感到安全和支持,有助于他们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因此,家庭应该提供温暖、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以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全面发展。

总结而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他们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感知操作阶段到概念形成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经历着重要的变化。

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0-6岁儿童从感知、认知到概念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下面将从感知、认知和概念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感知的发展1.外界刺激的感知:出生后的婴儿会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例如听到声音、看到物体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的感知也会逐渐增强,能够感受到更多种类的刺激。

2.运动感知的发展:随着儿童的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运动感知到自己的身体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躲避障碍物、抓住物体等运动行为来感知到物体的位置和性质。

3.空间感知的发展:学前儿童会逐渐对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和大小等进行感知,例如能够分辨前后、上下等基本方位关系,并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认知的发展1.图象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主要通过图象来进行思维活动,他们会将所见所闻的事物通过图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图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一些基础的图象概括和推理。

2.语言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语言的帮助下,逐渐开始进行语言思维活动,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维。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逻辑思维的发展: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建立起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认知活动。

例如,他们能够分辨出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区别,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和验证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概念的发展1.感性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概念是基于感性经验形成的,他们通过感知和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来区分和识别不同的物体。

2.数量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3.语言概念的发展: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语言概念,例如时间、空间、颜色、大小等,并能够进行一些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指儿童在0-6岁这个关键阶段,通过认知、感知、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开始显现,他们可以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和探索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0-2岁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经验来认知世界。

他们会主动触摸、咀嚼、玩弄周围的物体,从中获取有关物体性质、形状、颜色等方面的信息。

他们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示范,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勺子、碗等。

2-4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此时,儿童开始逐渐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

他们能够使用简单的符号和概念,逐渐理解日常用语和简单的指令。

他们还开始懂得分享和合作,有了基本的社交技能。

4-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进行概念、记忆和逻辑思维建构的重要时期。

他们开始有系统地认识和组织周围的事物,能够分辨和分类不同的对象。

他们逐渐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开始懂得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去解决新问题。

此时,他们的注意力也逐渐集中和稳定,能够坚持完成一项任务。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受到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的先天智力和潜力,环境因素则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思维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儿童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父母和教育者也应该注意给予儿童恰当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其思维发展的全面、均衡和积极的方向。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激发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的全面、均衡和积极的方向。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在孩子一到六岁的阶段,他们如何理解世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发展。

学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这一阶段经历了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下面是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

1.感知和运动阶段(一到两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开始学习感知和区分形状、颜色和大小。

他们通过触摸、探索和运动来理解物体的属性和关系。

2.前操作阶段(两到四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发展出了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使用象征性的符号来代表物体,比如玩具蜡笔可以代表笔。

他们也能够使用想象力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大脑中模拟一种情境并寻找解决方案。

3.具体操作阶段(四到六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能够理解量和数量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学操作。

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比较。

他们还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除了这些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能力: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他们可以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思考抽象概念和与他人进行合作。

2.知觉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感知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3.注意力和集中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专注,并能够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

4.创造性思维:儿童在学前阶段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在玩耍和探索中展示创造性思维。

总之,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涉及认知、语言、注意力和创造力等多个方面。

他们从感知和运动阶段开始,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思维能力,包括使用象征性符号、解决问题、思考抽象概念和开展创造性思维。

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 直观性和行动性 直觉行动思维实际是“手和眼的思维” 。一方面思维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 另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离开感 知的客体或脱离实际的行动,思维就会随之中 止或转移。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这是从 直觉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的方式。 1. 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 具体形象性
知识链接
自我中心的表现 1. 不可逆性,即单向性。通俗地说,是指不能翻过来、倒过去地考 虑问题,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比如,有人问一个小女孩儿:“恩琪,你有 姐姐吗?”小女孩说:“有,我姐姐是安妮。”过了一会儿,再问她:“恩 琪,你们家的安妮有妹妹吗?”她摇了摇头。她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看, 安妮是姐姐,而不知从姐姐的角度看,自己是妹妹。由于缺乏逆向思考的 能力,才使学前儿童很难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即他们不懂得一定量的物 体(如一杯水或一块橡皮泥)虽然形状改变了(如被倒进另一粗细不同的 杯子或被捏扁),但只要不添加或减少,还是可以变回原状的。
一、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学前儿童的思维与成人思维一样,都是对客观事物概括而间接 地反映,但概括和间接的程度不同,思维水平也不同。
一、思维的概述
(二)思维的特点 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的特点。所谓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 事物,而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 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所谓概括性,是指思维必须把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能够从同一类材料中概括出 它们的共同特性和本质特性,或者从一类事物中揭示出它们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及培养方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及培养方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及培养方法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其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涉及到认知能力、创造力、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培养方法,并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1. 双重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表现出双重性,即直观思维和概念思维并存。

他们能够通过感知和观察来获取信息,同时也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2. 意象思维:学前儿童倾向于用具体的形象和符号来表示和思考事物,而非抽象的概念。

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视觉形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思维活动。

3.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发达,他们能够通过自由的联想和构想来创造新的概念和观念,进而拓展思维的边界。

4. 意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开始认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并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培养方法1. 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学前儿童通过感知世界和观察事物来积累知识和信息。

为了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可以提供各种丰富的感官刺激,如展览、观察实物、听音乐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注重亲子互动:家长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启蒙教师,他们应与孩子保持亲密而温暖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丰富多样的互动,通过与孩子交流和亲身示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3. 鼓励想象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是思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明白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 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在教学和互动中,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前儿童进行思考和表达。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提供适宜的游戏和玩具:游戏和玩具是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选择适宜的游戏和玩具,如拼图、积木、记忆卡片等,可以促进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在21岁时就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是生物学家、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一生论着丰富。

他把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综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揭示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与思维发展过程(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6、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1.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2.延迟模仿:能够对已经不存在的模式进行模仿•3. 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是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低级形式。

•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婴儿的思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总是边做边想(英格取苹果)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2-3岁托班和3-4岁小班的幼儿直观行动思维非常突出和明显。

离开实物和玩具就不会游戏。

•因此,应该提供充分的玩具材料。

感知运动阶段思维特征–直观性和行动性(看见才能想,边做边想)–间接性和概括性(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片面性(即不守恒,把面团压扁,问和刚才那面团是否一样多,认为不一样多)。

–形象性(爷爷都是白胡子、奶奶都是花白头发、穿军装都是解放军、兔子就是小白兔)(二)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形象思维:指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备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都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发展的。

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或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他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思维发生以后,不是孤立的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记忆等认识过程,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是单纯的反应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了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变得复杂化。

同样,思维的参与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思维好似儿童的情绪或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恐惧情绪、关爱情感、道德情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都与对事物的理解密切相关。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使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一时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儿童通过思维活动,在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逐渐的认识自己。

第二节思维的发生及发展趋势一、思维发生的时间及标志:儿童的思维在2岁左右发生,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的概括。

这时的语词只是代表某一物体的名称,没有概括的功能。

比如,小孩说的“灯”只是代表他自己房间里的那盏灯,而不是代表所有的“灯”。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儿童使用物体的动作,使儿童的概括方式发生显著的改变,儿童不再根据颜色来概括各种不同的实物,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1.逐渐从感性思维向符号思维转变: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感官和具体经验,通过感觉和观察进行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思考和表达,如绘画、图画、文字等。

2.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和实际的情境为基础的,他们较难理解抽象和抽象概念。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增强,学前儿童逐渐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意识到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

3.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容易局限于个别的细节,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然而,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开始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够进行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操作。

4.逐渐具备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儿童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具备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经验进行思考和决策,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并进行尝试和实践。

1.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感性的和具体的: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依赖于感官和具体经验,他们较难进行抽象和抽象推理。

2.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和观点的影响,他们往往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3.儿童的思维是不成熟的和片面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容易局限于个别的细节,以及不能全面的理解和把握问题。

4.儿童的思维是动态的和不稳定的: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比较活跃,思维方式和方式不断变化,缺乏稳定性。

5.儿童的思维是内隐的和外延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往往是内隐的,即他们对思维的过程和原因难以清晰地表达。

但是,他们对外部实物和事件的注意力较高。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学前儿童,指的是三到六岁之间的儿童。

这个阶段是儿童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他们的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这一阶段的思维发展也会对他们的性格和人生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学前儿童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感性思维开始向概念思维过渡在学前儿童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从感性思维向概念思维的过渡,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感性思维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观察、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感知和认识事物。

而当儿童步入概念思维的阶段时,他们就可以通过线性思考、推理和逻辑思维等方式来认识和理解事物。

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我们应该多让他们接触和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同时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基本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能力得到了重要发展对于学前儿童而言,语言是他们认识和沟通外界环境的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在学前儿童阶段,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学习语言不仅是在掌握语言表达技巧的过程中,更是通过语言来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多给予儿童机会进行口语交流,并且让他们逐渐学会正确使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发掘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在学前儿童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往往不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和难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哪怕是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从床上跳下来会不舒服,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解释和引导来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学前儿童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外化于各种各样的行为和行动当中的。

因此,我们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时,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把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引向更加丰富和成熟的方向。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 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 思维的特性
(1) 概括性,即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2) 间接性,思维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二) 思维的分类
1. 按思维的水平及其凭借事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一种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以直观形象或表象为支柱 的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复杂而高级的形 式。三种思维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 按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法则,可将思维分 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三) 思维的过程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 比较、系统化和具体化等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分析: 分析是把一个事件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把这个整体事件的各个属性都单 独分开的过程。如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 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
2. 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思维一旦发生,就不是孤立地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 记忆等较低级的认识过程,而且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 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 复杂化起来。
上面我们所讲到的“思维”的概念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在 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 一个以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而它所使用的思维概念要宽泛一些, 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过程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第六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在3-6岁这个关键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感觉、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转变,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则。

本章将从感觉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和影响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感觉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在3-6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感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

在3-4岁时,儿童的思维主要是通过感官信息进行感知和认知,他们以感觉为基础,主要通过亲身经验来认识事物。

比如,他们能够区分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特征,但还不能通过逻辑关系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而到了4-5岁,随着儿童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比如,当儿童听到“人都会吃饭”的描述时,他们会逻辑地认为“小明是人,所以小明会吃饭”。

这说明儿童开始能够从一个一般规律推断出一个特殊情况,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到了5-6岁,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多个条件的综合判断,能够进行类比思维和分析推理。

比如,当给儿童描述一个已知事物“狗在地上跑”,然后告诉他们“鱼在水中游”时,儿童能够通过类比思维,推断出“鱼在水中游”的结论。

二、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直接认识阶段、逻辑思维阶段和抽象思维阶段三个阶段。

1.直接认识阶段:3-4岁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信息进行感知和认知,以感觉为基础,通过亲身经验来认识事物。

他们能够区分物体的基本特征,但不能通过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2.逻辑思维阶段:4-5岁的儿童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从一个一般规律推断出一个特殊情况,能够进行一些条件的综合判断,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抽象思维阶段:5-6岁的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类比思维和分析推理,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指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理解事物、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正逐渐从感知向概念过渡,从单纯形象思维向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

下面将详细探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思维:3-4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官经验中,通过观察、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获得信息。

例如,他们会触摸、闻、尝、听火车,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火车。

2.形象思维:4-5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和符号的使用来思考和表达。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玩具模型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想象,可以用玩具车模拟驾驶。

3.具象思维:5-6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具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类和比较来理解事物。

例如,他们可以将玩具按照颜色、形状或尺寸进行分类,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或高低。

4.抽象思维:6岁及以上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除了上述几个思维发展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前儿童倾向于将事物看作整体,而不是关注细节或部分。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一个完整的人形认为是一个大头和一个身体的组合,而不是由头部、手臂、腿部等部分构成。

2.可逆性的缺乏:学前儿童缺乏逆向思维的能力,即不能理解反方向或逆过程。

例如,他们可能不能理解衣服穿反的概念,认为只要穿上就可以了。

3.过度一般化:学前儿童倾向于将自己的经验一般化到所有类似的事物上,缺乏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思维。

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所有狗都会咬人,或者认为所有红色的东西都是苹果。

4.智力发展不平衡: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不均衡,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思维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较强,但在数学思维方面相对较弱。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概念: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前儿童掌握 概念的方式
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举例子)
通过语言理解获得
(下定义)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一般特点
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过宽或过窄。
第八章 学前儿童 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概述
思维的概念
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
概括性
思维的类型
01
根据思维过程中 凭借的工具不同
➢ 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02
根据思维探索 答案的方向不同
➢ 聚合思维 ➢ 发散思维
03
根据思维的 创新程度不同
➢ 常规思维 ➢ 创造性思维
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理解水平的发展——5个发展趋势
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依靠语词的理解 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情绪的理解——比较客观的理解 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逐渐理解事物相对关系
谢 谢!
转导推理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常见于3-4岁幼儿身上
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三段式: •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 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
况作出判断。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归纳推理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六种基本关系 ➢工具和功用关系(笔/写字,?/切菜) ➢部分与整体关系(苹果/苹果树,手指/?) ➢对立关系(高/矮,粗/?) ➢并列关系(白菜/萝卜,猴子/?) ➢从属关系(白菜/蔬菜,?/动物) ➢因果关系(下雨/地湿,?/打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感知思维阶段(3-4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和认识事物。

他们善于观察、辨别和理解世界。

他们能够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刺激,从而获取信息。

他们能够注意到一些简单的对象特征,例如大小、颜色、形状等,并能够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和比较。

此外,他们还能够通过触摸、抓握、扔掷等操作活动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物体。

2.操作思维阶段(4-5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一定的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和目标进行主动的操作,并能够通过操作对象来实现自己的意图和目标。

他们开始形成一些简单的原因-结果关系,并能够通过试错和观察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他们的思维开始从现实情境向外推广,开始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和规则。

3.符号思维阶段(5-6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一定的符号系统,例如语言、数字和图形等,并能够利用符号进行思维活动。

他们能够使用语言来进行思维表达和沟通,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操作,能够通过绘画和图形表示来表达思维。

他们的思维开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问题解决。

总之,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感知思维到操作思维,再到符号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思维
能力,例如观察、辨识、分类、比较、操作、推理和问题解决等。

这些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认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 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 难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判断和 难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推理的发展。 推理的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思维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儿童思维的发生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志。
第三节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 (一)直观行动思维 ► 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以 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
直观的 行动的方式进行。 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 的方式进行
► (二)具体形象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 表象,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如何理解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2、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什么? 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什么? ► 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4、皮亚杰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 5、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 6、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 7、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一节 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的意义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 经齐全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它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感、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 为得到发展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第二节 儿童思维的发生
► 一、儿童思维的概念 ► 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
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 思维的直观行动性是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
点。 ► (一)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 (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概括化 ► (三)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具体性、形象性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具体性、
思维。 思维。 ► 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 。 具 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 有思维的本质特点—— 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 有思维的本质特点 ——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 但是抽象概括水平很低, 性 , 但是抽象概括水平很低 , 还不是典型的 人类思维。 人类思维。
► 儿童思维和动物思维有相似的表现。 儿童思维和动物思维有相似的表现。 ► 以黑猩猩为例 黑猩猩为例
内容逐渐间接化、深刻化,逐渐能够全面地、 内容逐渐间接化、深刻化,逐渐能够全面地、 间接化 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关系和联系, 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关系和联系,范围日益扩 由于思维的概括化内容逐渐形成系统, 大。由于思维的概括化内容逐渐形成系统, 所以越来越灵活,并且反映事物的本质。 所以越来越灵活,并且反映事物的本质。
第八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 (一)判断形式的间接化 (二)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三)判断根据客观化 (四)判断论据明确化
► ► ► ►
►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 (一)最初的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 事例的推理。 事例的推理。
► (二)幼儿的演绎推理
► (三)幼儿的类比推理 ► 幼儿的归纳推理 ► 幼儿的类比推理
► (四)幼儿推理发展的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趋势 ► 1. ► 2.
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在各步实验中推理过程都可以划分为四级 水平。 水平。 儿童推理方式的发展是由展开式向简约式 转化。 转化。
► 3.
第九节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 ► ► ►
分类法 排除法 解释法(定义法) 解释法(定义法) 守恒法
► 二、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

(一)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二)以具体特征为主

► 三、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数概念的萌芽 (二)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 四、学前儿童掌握空间概念的特点 ► (一)幼儿掌握左右概念的特点 ► (二)幼儿掌握长度、面积、体积概念的待 幼儿掌握长度、面积、
第六节 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 一、幼儿分析综合的发展 ► 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分析和综合有不同的水 在不同的认识阶段,
平。对事物感知形象的分析综合,是感知水 对事物感知形象的分析综合, 平的分析综合。 平的分析综合。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 作用的增加, 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 中分析综合。 中分析综合。
具体的感知和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些内 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发展阶段。 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发展阶段。
第七节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 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 ► (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 (二)学前儿童概念的一般特点

1.内涵不精确 内涵不精确 2.外延不适当 外延不适当

► 了解儿童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了解儿童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 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接照人类典型的思维的概念,个体思维 接照人类典型的思维的概念, 发生的时间要在6 发生的时间要在6、7岁以后,即学龄期。 岁以后,即学龄期。 ► 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 三、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 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
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式。 典型形式
► (三)抽象逻辑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
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通过判断和推 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 理进行的。 理进行的。 ► 严格说来,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严格说来,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萌芽。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 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 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
变化相联系的。 变化相联系的。
► 直观行动思维——感知和动作 直观行动思维——感知和动作 ►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 ► 抽象逻辑思维——概念 抽象逻辑思维——概念
►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 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 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 展开的, 外部的、
第四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 阶段的理论
► 皮亚杰(1896—1980)的儿童智慧发 皮亚杰(1896—1980)
展理论,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儿童 展理论, 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儿童 思维发展理论。皮亚杰把智慧、认识、 思维发展理论。皮亚杰把智慧、认识、思 维作为同义语。 维作为同义语。
在这个阶段,儿童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 在这个阶段, 适应外界环境。 适应外界环境。这一阶段又可分为六个小 阶段。 阶段。
►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阶段( ► 前运算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
段(运算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又称自我 运算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又称自我 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 的表征活动阶段。 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为两个 小阶段。 小阶段。
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 通过本章学习,
理发展中的意义,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理发展中的意义,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把握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把握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判断和推理发展的 特点以及理解的发展特点。 特点以及理解的发展特点。
►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 (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 ► (二)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 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
体的相同处, 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 三、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 ► (一)学前儿童分类的类型
► (二)学前儿童分类活动的发展阶段
► 四、学前儿童概括发展的特点 ► 实验表明,幼儿的概括水平是处于表面的、 实验表明,幼儿的概括水平是处于表面的、

► 五、学前儿童掌握时间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地受时间循环周期长 短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对一日时间的延伸与当日时序的认知 (三)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 (四)学前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 幼儿说出时间词语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互相促进, (五)幼儿说出时间词语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互相促进, 但不同步 (六)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经过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 皮亚杰将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 皮亚杰将儿童智慧(思维)
或四个阶段: 或四个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
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 解 二、从主要依靠具体想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 词的说明来理解 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 三、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 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 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四、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 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 理解 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五、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 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