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十八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十八课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
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
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十八课,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十八课一、收复台湾和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东南)▲▲▲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清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2、1684年(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②隋唐时,称台湾为流求,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③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
④清朝时,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二、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南)▲▲▲1、确立册封_、班禅制度。
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_,赐予“_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_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2、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_、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3、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金瓶掣签制度4、请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唐朝:与吐蕃是友好关系接受唐朝的册封。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②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③清朝:册封_、班禅,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八课笔记
七下历史第18课笔记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南北经济
文化交流。
二、大运河的开凿
1.开凿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的时间:从605年开始,到610年完成。
3.大运河的路线: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4.大运河的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
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三、隋朝的衰落
1.隋朝衰落的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和奢侈浪费。
2.隋朝衰落的表现: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四、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的含义:唐太宗在位期间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
和文化政策,被称为“贞观之治”。
3.“贞观之治”的内容:减轻百姓负担,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
心纳谏;戒奢从简,重视文化教育。
4.“贞观之治”的影响: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出现了“太平盛世”。
五、唐朝的中兴——“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统治政策:任用贤才,提倡节俭;重视吏治,加强中央
集权;大力发展经济,修建水利工程。
2.“开元盛世”的形成:唐玄宗在位前期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使唐
朝进入了又一个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开元盛世”的影响: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达到了巅峰,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下历史18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18课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的知识点有哪些?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七下历史18课知识点,一起看看吧!七下历史18课知识点一、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历史意义: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是民族英雄;进一步开发了台湾地区,促进了民族融合,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二、清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今天的台独分子却大肆予以污蔑。
他们偷换概念,歪曲历史,说什么“郑氏王朝和荷兰人几乎是同样,无非是一个外来统治集团”,说郑成功是“侵略者”。
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能批驳台独分子的错误言论吗?答案:台湾是中国大陆的东渡移民与早先东渡的原住居民共同开发的,至元朝时期,澎台地区已属我国管辖地区。
郑芝龙多次东渡开发台湾,为台湾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明末清初,台湾受到荷兰殖民者的统治,许多台湾人受到统治者的压迫,过着艰苦的生活。
郑成功收复台湾,把荷兰殖民者从台湾大陆上赶出去,使台湾人民摆脱了殖民者的压迫。
在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大力开发台湾,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使台湾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台湾本属中国领土,郑芝龙和郑成功同为中国人,难道说中国人侵略中国的土地吗? .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针对今天少数“台独”分子的活动,谈谈你的认识。
答:史实: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②隋唐时,称台湾为流求,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③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
④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第一部分:晚清的政治衰退在晚清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清朝的政治机制开始走向衰落。
政治上,赋闲的官员占比越来越高,导致了清廷内部的失控和动荡,使得清朝的地方治理和对外交道的能力严重削弱,最终也从政治层面上为外世界的侵略策划了疏漏。
此外,由于清朝内外环境的变化,清政府不得已加强对社会器官和军事的控制,致使人民生活百姓,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控制社会器官的淮军和新军,更是助长了政治上势力展开的画面。
第二部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整个民族的觉醒和民主化发展的可能性。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五方面,分别是:外国列强掠夺权益,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宫廷内部的群体斗争与腐败泛滥;清政府的重赋税制使用,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对中国文化的污染和摧毁,使其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打击;国内大力发展煤铁开采和冶炼技术等,使得全国经济开始转型为工商业生产资料的生产。
辛亥革命的失败,在若干时期内使得中国无可挑选消极落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影响。
第三部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的一场思想之变,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打开了一个新的门户,带给了人民更多新的思维与文化观念。
整个新文化运动,充满着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爱国等文化价值观的内在理念。
新文化主义思想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开,它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性格,并在全国的知识分子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直接促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的火种最早于1915年传入中国,其内在思想就是反对束缚文化自我、限制自由发展的陈腐观念,追求思想的启蒙和现代文化的进步。
第四部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是青年学生爱国、爱民、爱学之情主动举起“中国文化大革命”“北方护国学会”“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族压迫”的旗帜。
七年级历史18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八课知识点总结一、人类迁徙和文明起源1.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早期的人类是以狩猎、采集为主要方式获取食物,居住在洞穴或临时搭建的简易住所中,生活比较原始简单。
他们根据动物迁徙和季节变化来迁徙。
2.文明的起源: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开始定居在特定的地点,发展了农耕生产方式,形成了定居生活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农业的兴起也导致了工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明。
二、农业的兴起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人类通过发现和驯化植物,开始种植谷物、蔬菜和果树,同时也驯化了动物进行养殖。
农业的兴起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创造了农田、灌溉、农具等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2.农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定居农业社会的形成使人们能够长期居住在相对固定的地点,形成了农村社区和城市。
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食物供应的稳定性,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进一步分工和发展。
三、中国古代的两大文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三代的兴衰和更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夏朝的统治者将政权视为天命,实行世袭制,但在夏朝后期,由于统治者腐败和内部分裂,夏朝逐渐衰落。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文化传统,并以商汤、商湯和商文丑等人为代表,实行了更加集中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儒礼体系。
然而,商朝后期也面临着内外压力的挑战,最终被周朝推翻。
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周文王和周武王奠定了周朝的基础,并通过封建体系来巩固国家统治。
四、古代文明的贡献和影响1.农业发展和手工业进步:夏、商、周三代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和农耕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支持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形成。
手工业的进步,尤其是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推动了手工业的繁荣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2.社会制度的演变: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
七下历史第18课笔记
七下历史第18课笔记七下历史第18课讲述了17世纪后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到来。
1.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7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
商业贸易的发展导致市场经济的形成,私人财产和自由竞争成为主要特征。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积累与集中。
大商人和银行家成为社会上的重要阶层,资本家阶级得以形成。
2. 工业革命的到来:- 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这一时期,机器工业和大工厂开始大规模兴起,手工业和农业经济逐渐式微。
3. 工业革命的原因:- 18世纪后半叶,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产量,人口急剧增长。
这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市场。
-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纺织业发明的纺纱机和力织机,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 工业革命还受到商业资本的支持和推动。
商业资本家将资金投入到机器制造和纺织工厂等新兴产业中。
4. 工厂制度的兴起:-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规模工厂逐渐兴起,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劳动过程趋向社会化和机械化。
- 工人们被迫离开家庭,进入工厂工作。
工人们的工时长、工作条件差,收入低,同时面临失业的风险。
5. 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业革命带来了劳动问题,工人们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身权益。
他们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工时等。
- 工人运动为后来的工人阶级斗争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工人权益的保护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到来。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工业革命的到来又进一步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引发了劳动问题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
大规模工厂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变得高度专业化和集中化,带来了工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基础知识】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政治:进一步加强____,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推崇____,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对东南地区的巩固:1、郑成功收复台湾:背景:明朝后期,____殖民者侵占台湾。
起止时间:____年____年结果;台湾回到祖国怀抱,____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①____册封达赖五世“____”的封号。
②____册封另一宗教首领“____”封号。
③____年设置____。
④____年颁布《________》29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____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⑤____时,班禅六世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
3、西北地区:①____时,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____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清朝设置________,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④安置________。
4、东北地区:①____组织两次____。
②____年,中俄签订第一个____条约《____》。
三、清朝的疆域西跨___,西北至________,北接____,西南达____,东北至________,东临____,东南到________,南至____。
【能力提升】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2.用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堂测】1.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
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新疆2.1684年,清政府设立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该机构是()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3.“开辟荆榛逐荷夷”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4.1661年,郑成功致书荷兰总督揆一:“______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当归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都是中国的领土。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指荷兰殖民者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请回答:
指台湾 ——郑成功《复台诗》
1684年,清1、“荆榛”的含义是什么?指荷兰殖民者
政府设置台 湾府,隶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荷夷”16的24含年义是什么?
1662年
福建省 2、荷夷何时到台湾?何时被赶走?
•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2、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3、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1、“荆榛”的含义是什么? 台湾当时荒蛮的景象
2、“荷夷”的含义是什么? “夷”当时指外国人, “荷夷”指荷兰侵略者
3、如何理解“开辟荆榛逐荷夷” 郑成功收复并开发台湾
二、雅克萨之战
1、雅克萨之战的背景: 2、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1624年) 2.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 3.清政府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抗击沙俄 1.雅克萨之战的背景 2.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1689年)
选择题:
1、1624年,侵占台湾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是( )
√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2、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 )
D.法国
√ A.1652年 B.1662年 C.1672年 D.1683年
历史18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18课知识点总结1、人类的起源和迁徙人类的起源伴随着遗传学的研究结束了传说,人类早在20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
农业和金属工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史前社会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古代城市文明的兴起古代城市文明的兴起追溯到中东河流流域文明,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等地的城市文明逐渐形成并达到辉煌。
3、农奴制和封建制的发展古代东方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奴隶制,之后随着铁器的使用,奴隶制被逐渐取代,农奴制和封建制开始兴起,社会生产力有了大幅提升。
第二章:古代世界的交往与发展1、古代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古代的东西方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商贸和文化交流,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
2、秦汉与罗马帝国之间的交流中国的秦汉与罗马帝国的文明曾有过交流,期间不乏贸易和文化交流。
3、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贸通道,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亚、中亚、东欧等地之间的交通要道,而海上丝绸之路则连接了中国与南亚、阿拉伯地区、非洲等地。
第三章:中世纪世界的发展和交往1、中世纪世界的政治制度中世纪政治制度主要以君主制和教会制为主,封建主义的兴起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出现。
2、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发展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对欧洲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3、十字军东征和蒙古帝国的兴起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时期基督宗教世俗化的产物,蒙古帝国的兴起则在欧亚大陆掀起了剧烈的动荡。
第四章:近代世界的变革1、西方启蒙运动西方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世界的重要思想运动,推动了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的发展。
2、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殖民主义的兴起。
3、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资本主义在近代世界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世界格局也重构了起来。
第五章:世界两大战争及其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世界的相对稳定,也催生了二战的爆发,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目
三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录
四 巩固西北边疆
五 雅克萨之战
六 清朝的疆域
一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 农民军,随后,进入北京。
确立:
清朝统治者进人北京后,以北京 为都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 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 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四 巩固西北边疆
噶尔丹
1.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噶尔丹叛乱
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 噶[gá]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 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 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 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
四 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 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 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 部边疆地区。
方法:由驻藏大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
准,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
三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册 封 首 领
设 驻 藏 大 臣
2.措施 颁 布 《 钦 定 藏 内 善 后 章 程
》
一系列措施的意义: 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 的管辖。
四 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①什么是“回部”?
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清代常 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
四 巩固西北边疆
2.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①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他 们残暴收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七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历史,笔记
七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历史笔记
第十八课:农耕与手工业时代的中国
一、新石器时代的中国
1.新石器时代指的是距今约8000年-约4000年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的时代。
2.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主要有两个文化: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3.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开始进行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养殖猪、狗等家畜。
二、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具。
2.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夏朝有传国十四世的启、禹等。
3.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实存在的王朝,商朝的首都是安阳,商朝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4.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三、农耕与手工业的发展
1.农耕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农耕和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的劳动
分工越来越细。
3.农耕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品经济逐渐形成,人们开始用商品进行交换。
4.农耕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城市成为商品交换和手工业生产的中心。
四、思考与拓展
1.农耕与手工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2.你认为农耕与手工业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18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18课一、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1. 印度次大陆的地理环境2. 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二、印度教与古代印度社会1. 印度教的基本信仰2. 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三、印度古代国家的兴衰1. 穆尔王国2. 孔雀王朝的兴起与繁荣3. 孔雀王朝的衰落与灭亡四、印度对世界的贡献1. 数学方面的贡献2. 医学方面的贡献3. 文艺方面的贡献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印度次大陆的地理环境使得它成为了一个自然保护区,在古代它是与外界隔绝的。
印度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当时印度人居住在印度河流域。
在之后的兴盛时期,印度又出现了许多其他城市,如哈拉帕文明和莫亚文明。
印度教与古代印度社会印度教是古代印度文化的代表,它具有广泛的信仰体系和独特的宗教仪式。
印度教允许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古代印度社会等级制度的基础。
社会被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贵族与平民。
这个制度在印度持续了很长时间,影响了印度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印度古代国家的兴衰穆尔王国是印度历史上最早的王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
但这个王国没有维持很长时间。
随后,孔雀王朝崛起并繁荣。
它建造了丝绸之路,并在亚洲和欧洲之间进行了贸易活动。
不过,罗马帝国的衰落对孔雀王朝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个王朝后来逐渐衰落。
最终,孔雀王朝在公元647年被阿拉伯人征服,印度再次被外界统治。
印度对世界的贡献印度在数学、医学和文艺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在数学上,印度人首先发明了零的概念,开创了代数和三角学的研究。
在医学方面,印度人对世界贡献最大的是使用人工手术进行脑部手术。
在艺术方面,印度的舞蹈和音乐令人惊叹,这些艺术形式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结语印度古代文明的兴衰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文明如何升起和衰落。
印度古代的教育、科技和艺术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印度古代的社会结构对其自身和周围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努力了解了解印度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初一下册历史18课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18课提纲
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1)女真族,明朝后期在我国东北兴起。
(2)努尔哈赤:①统一女真各部②建立后金政权(1616年)
③起兵抗明,迁都沈阳(盛京)
2、清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1636年
(2)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选拔人才
②改女真名为满洲
③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
④清军入关:1644年,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
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初:中央三大机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
其中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最大,一经决定,皇帝也不能改变
2、设立军机处
(1)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雍正帝时设立
(3)性质:完全听命于皇帝,相当于秘书班子。
(4)影响: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
2、文字狱
(1)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3)危害:
①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②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课堂笔记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课程内容】一、各民族的融合与统一1.对多民族文化的认识①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有相互借鉴、交流与融合。
2.远古时期的多民族融合①“三皇五帝时期”,黄帝、炎帝统一。
②“夏商周”时期,周文王消灭商朝,实现从部落联盟到封建统一的转变。
3.汉朝的多民族融合①西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推动汉唐之间丝绸之路的开辟。
②东汉时期,南方百越民族逐渐与中原文化融合,实现中央王朝对南方的控制。
4.唐朝的多民族融合①唐朝时期,通过推广汉字、中原文化和儒学,实现五胡十六国和北朝的融合。
②唐朝还采取土地制度、科举制度等政策,加强各地的联系和统一性。
二、元朝对多民族的融合1.元朝对多民族的征服与融合①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开始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时期。
②元朝实行宽松的民族政策,奉承蒙古贵族,对汉族实行压迫。
2.元朝对文化的影响①元朝将蒙古族文化带入中国,推广蒙古族语言和文字。
②元朝学者应试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唐宋文化与元朝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三、明清两代的多民族统一1.明朝时期的多民族统一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巩固并统一了中原地区。
②明朝时期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与管理。
2.清朝时期的多民族统一①清朝入关后通过建设满洲机构和土地制度,巩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土控制。
②清朝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课程理解】多年来,中国国土上有着各个民族的繁荣成长、相互交融的历史。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相互交融、借鉴,构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面貌。
历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历史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从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到唐朝的推广儒学,最终元朝的蒙古文化带入中国,这些都是维护多民族统一的重要途径。
同时,各时期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持续向前推进,对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体的管理和保护也得到了全面加强。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3.表现 (1)农业 ①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 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 生产技术。
——《史记·货殖列传》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史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
——《宋书》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史料一中描写的江南与史料二中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答案】史料一描写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 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史料二描写的江南非常富饶, 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 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拓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江南开发迅速,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 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伴随着 民族交融的发展,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与发展 .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助学资料❶ 东晋政权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偏安统治,疆域大体上局限在淮河、长 江流域以南。相应地,北方基本处于分裂状态,先后出现了十六国, 与东晋合称为东晋十六国。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助学资料❷ 东晋建国皇帝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北方大族王导、王 敦兄弟的大力支持。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 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 盛时期。这一典故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笔记第18课的历史知识点是《商朝的兴衰》。
商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兴衰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下面是对第18课的内容进行归纳的笔记。
一、商朝的兴起1.商朝的起源:商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牛山文化。
商朝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兴起的,其主要特征是农业的发展和定居社会的形成。
2.商王的建立:商王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是商王中最有名的一位。
商汤消除了商朝内外的敌人,重新统一了中原地区,并建立了朝廷制度,标志着商朝的正式建立。
二、商王朝的发展1.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实行世袭制,王室世袭,商王世袭制度稳定了国家的政治。
商朝的政治制度主要分为三个层级:王室、贵族和平民。
2.商朝的经济发展: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粟、稻谷等。
商朝也开始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商朝人民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生。
3.商朝的社会生活:商朝的宗法制度非常严格,强调家族的重要性。
社会地位的高低是通过家庭出身来决定的。
商朝的人民有一定的宗教信仰,他们崇拜天和祖先,并且进行祭祀。
商朝还发展了巫术和卜筮等巫觋宗教活动。
三、商朝的衰落1.商朝的矛盾和问题:商朝末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贵族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同时,商朝国内发生了多次灾荒和战争,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2.周朝的崛起:商朝的衰落给了周朝一个发展的机会。
周武王打败了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商朝的终结。
总结:商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兴起和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变革和发展。
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和其后的商朝君主统一了中原地区,建立了朝廷制度。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使社会生活逐渐繁荣。
但是商朝末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衰落和周朝的崛起。
以上是对第18课《商朝的兴衰》的归纳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对于理解中国文明的演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七年级下册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点知识点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建立统治(1)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2)清军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巩固统治:(1)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2)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3)影响: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知识点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一)郑成功收复台湾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浑水摸鱼)。
2.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2、收复台湾过程国1661年,郑成功率军25000人,自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进军台湾。
2进鹿耳,下赤嵌,受到当地居民热烈欢迎。
于是,长驱直入,所向无敌。
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
3、影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4、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郑成功(1624一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著名的民族英雄。
父郑芝龙起兵海上,出没于台湾、福建“带,垄断海上贸易,后受明官职,官至都督同知。
明亡后,郑芝龙拥戴唐王朱幸键建立隆武政权。
隆武帝喜爱郑森,姓朱,改名成功,因号"国姓爷”。
清军南下至福建,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力谏不听,毅然起兵反清。
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组织水师,连年出击东南沿海各地。
清政府屡次招降,郑成功严词拒绝,始终不屈。
1659年,他率舟师大举北伐,围攻南京,沿江州县,闻风归附。
后失败,退回金、厦。
清政府下海禁令,沿海30里空其地,徙其人,片板不得每以困郑成功。
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占领。
16 61年(永历十五年郑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登陆台湾,经8个月战斗,于1662年2月1日,迫使荷兰总督撰一投降,台湾收复。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点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统一全国o清军入关后,以北京为都城,随后向南消灭明朝残余势力,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政治制度o沿袭中原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o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郑成功收复台湾o明末荷兰殖民者出兵占领我国宝岛台湾。
1661年,郑成功率领部队进攻荷军。
o1662年2月,郑成功发动总攻,被荷兰殖民者占领38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o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在台湾建制o1683年,清军两万人攻入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o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书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o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清朝对西藏的管辖o1653年,顺治皇帝赐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o1712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个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o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o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o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o西藏地方达赖和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报请清廷批准。
o乾隆时,英国遣使者与六世班禅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
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
巩固西北边疆o康熙皇帝平定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o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o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军驻扎新疆,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o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雅克萨之战o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两次进攻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
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
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
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
公里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 —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
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 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
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
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1、原因:①重用人才(姚崇);②整顿吏治,下方中央优秀官吏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提倡节俭,不用奢侈物品
2、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使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繁荣
1、农业: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40多处;
②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
术;蔬菜品种增加;
③“茶神”陆羽著《茶经》,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
占有重要地位;
④工具改进: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一筒车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
3、商业:①唐朝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②“长安百万家”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907年,唐
朝灭亡。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而有真才实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却得不到做官的机会。
2、为了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科举制开始诞生。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完善
1、唐朝,常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2、唐太宗时:①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3、武则天时:①创立殿试制度;②开设武举
4、唐玄宗时:①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②
曾八次举行殿试
三、科举制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凭才学做官。
2、它使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4、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
末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一、唐朝在今天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他们成为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二、唐与吐蕃关系
1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641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8世纪初,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唐蕃“和同为一家”
三、唐玄宗封回纥(维吾尔族)首领怀仁可汗,封靺鞨族(满族)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彝族、白族)首领云南王。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①唐朝繁盛先进,激起了各国的向往;②唐朝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③发达的交通,便利了中国与各国的交往。
二、唐与日本的关系
1、日本先后派出10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访问。
2、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①仿效唐朝进行政治改革;②参考汉字,创制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习俗方面学习中国。
3、唐玄宗年间,鉴真经过6次努力东渡日本获得成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隋唐时,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派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文化
2、贸易方面: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①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②新罗引入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③新罗音乐传入中
国。
四、玄奘西游: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取回大量佛经,他著《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建筑
1、隋唐建筑的特点:规模宏大,气势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代表:①隋时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二、科技
1 、隋唐之际,雕版印刷品发明,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朝时,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
三、诗歌
1、唐诗的特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多。
2、盛唐诗人李白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歌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3、唐由盛到衰的诗人杜甫,人称“诗圣”,代表作
“三吏”,“三别”,诗歌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4、中唐诗人白居易:代表作是《秦中吟》、《新乐
府》,特点是: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书法和绘画
1、隋朝书法的特点:融合南朝秀美和北朝的雄健。
2、隋朝书法的作用:为唐朝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3、唐朝书法家:①欧阳询,代表作是《九成宫碑》
②颜真卿,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特点是雄浑敦厚,人称“颜体”。
③柳公权,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特点是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自成“柳体”。
4唐朝的画家:①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人物身形兼备,代表作《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②唐朝吴道子,人称“画圣”,他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
《送子天王图》。
二、敦煌莫高窟:大部分洞穴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隋唐乐舞的特点: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
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