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课件第五章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_第五章_呼吸 PPT课件
呼吸膜结构图
2.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上皮内表面分布有极薄的液体层,与肺泡 气体形成气-液表面。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产生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倾向,因而使 肺泡趋向回缩,并与肺泡壁含有的弹力纤维的 回缩作用共同构成肺泡的回缩力。按照拉普拉 斯定律,液泡的回缩力(P)与表面张力(T)成正 比,与液泡半径(r)成反比, 即:P = 2T/r。
(二) 肺
肺(如图)是一对含有丰富弹性组织的气囊, 由呼吸性小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四个部分组成的功能单位。均具有交换气体 的功能,其中以肺泡为主 。
1. 肺泡的结构
(1) 肺泡壁的上皮细胞可以分为两种,大多 数为扁平上皮细胞(Ⅰ型细胞),少数为较大 的分泌上皮细胞(Ⅱ型细胞)。
(2) 在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含有 多层组织结构,组成※肺呼吸膜(如图),有 6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液体分子、肺泡上 皮细胞、间隙(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毛细 血管的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气经过 此膜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二、呼 吸 过 程
1.概 念:
呼吸: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 程。
2. 呼吸过程
高等动物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即外呼吸 (肺呼吸)、内呼吸(组织呼吸)和气体运输。
(1)外呼吸:
又称肺呼吸,包括: 肺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以及肺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 气体交换。
2. 呼吸道平滑肌
(1) 从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均有平滑肌组织, 它们接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2) 迷走神经通过M型胆碱能受体引起平滑 肌收缩;交感神经通过β2型肾上腺能受体引 起平滑肌舒张。 (3) 一些体液因素(组织胺、5-羟色胺、缓 激肽和前列腺素等)引起呼吸道平滑肌的舒 缩活动,参与呼吸道气流阻力的调节。
动物生理学课件chapt5血液生理
吞噬细胞为白细胞中的一种,有伪足,能够吞噬细菌; 淋巴细胞个体较小,其最大的特点是细胞核特别大; 还有一种多形细胞(或称多核细胞),细胞内多核,
彼此相连,也有吞噬作用。
鱼类白细胞的生理机能:
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机体,抵御病害的侵袭。 嗜中性颗粒白细胞有吞噬和消化的机能,能做变形
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吞噬病菌 和自身的老化与坏死细胞; 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和嗜碱性颗粒白细胞的作用相似, 前者还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有亲和力,能吞噬该复合物。 淋巴细胞也能做变形运动,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部分球蛋白在肝脏合成, 另一部分球蛋白由组织中淋巴细胞分化出来的浆 细胞合成;
血清蛋白在体内不断地分解、合成、参与机体的 代谢活动。
(3)血糖来自食物中消化吸收后的葡萄糖及肝糖元分 解和异生作用,是肌体组织生化活动所需能量的来 源,是血浆中的重要成分; 肌肉和肝脏以糖元形式贮存糖,在血液中则以葡萄 糖形式存在,二者之间时常保持动态平衡状态。
六、血液的凝固
凝血: 血液流出血管后失去流动性并形成琼胶状的凝块。
凝血机制:涉及到血管、血小板、凝固系统、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此外还与机体自身的防护,如免疫应答、细胞 的吞噬作用、激肽生成过程有关。
血液的凝固过程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凝血 因子
I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II
凝血酶原
Ca2+ 凝血酶
环境中缺氧,是使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迅速增加 的因素之一。
营养状况也影响红细胞的含量。 例如,雌鲫鱼饥饿半个月,红细胞下降40%。
鱼体的病理变化会改变红细胞的数量。 一般说来,各种疾病都会引起红细胞数的减少。
正常生理状态下的鱼,红细胞的数量在不同性别 的鱼之间也有差异,往往是雄性较多,雌性较少。
彼此相连,也有吞噬作用。
鱼类白细胞的生理机能:
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机体,抵御病害的侵袭。 嗜中性颗粒白细胞有吞噬和消化的机能,能做变形
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吞噬病菌 和自身的老化与坏死细胞; 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和嗜碱性颗粒白细胞的作用相似, 前者还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有亲和力,能吞噬该复合物。 淋巴细胞也能做变形运动,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部分球蛋白在肝脏合成, 另一部分球蛋白由组织中淋巴细胞分化出来的浆 细胞合成;
血清蛋白在体内不断地分解、合成、参与机体的 代谢活动。
(3)血糖来自食物中消化吸收后的葡萄糖及肝糖元分 解和异生作用,是肌体组织生化活动所需能量的来 源,是血浆中的重要成分; 肌肉和肝脏以糖元形式贮存糖,在血液中则以葡萄 糖形式存在,二者之间时常保持动态平衡状态。
六、血液的凝固
凝血: 血液流出血管后失去流动性并形成琼胶状的凝块。
凝血机制:涉及到血管、血小板、凝固系统、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此外还与机体自身的防护,如免疫应答、细胞 的吞噬作用、激肽生成过程有关。
血液的凝固过程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凝血 因子
I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II
凝血酶原
Ca2+ 凝血酶
环境中缺氧,是使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迅速增加 的因素之一。
营养状况也影响红细胞的含量。 例如,雌鲫鱼饥饿半个月,红细胞下降40%。
鱼体的病理变化会改变红细胞的数量。 一般说来,各种疾病都会引起红细胞数的减少。
正常生理状态下的鱼,红细胞的数量在不同性别 的鱼之间也有差异,往往是雄性较多,雌性较少。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位之间的电位差距
传导性
指心肌细胞所具有的传导兴奋的能力。
兴奋的传导:
窦房结 右心房和左心房
房室交界区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末梢浦肯野纤维网 右心室和左心室
房室交界区的结区传导性最 低,约为0.02m/s,使兴奋通过房 室交界区要耗时约0.1s,导致心 房和心室的兴奋相距0.1s,称为 房室延搁。
① 窦房结:~100次/min
主导起搏点
② 房室交界区:~50次/min ③ 房室束:~40次/min
潜在起搏点
④ 末梢浦肯野细胞:~25次/min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进行控制、以保证其主导心脏节律的作用
• 抢先占领
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高于其他各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 搏点在4期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本身的阈电位时,已经被窦 房结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其本身的自律 性不能表现出来。
-60mV 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 ↓
Na+通道
能产生(但0期
-80mV 大部复活 幅度、传导、时程
超常期
↓ Na+通道基本 等较正常小)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
自律性
指生理条件下,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在没有外 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各部分自律性高低不同:
第五章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 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血液循环的功能:
物质运输 维持内环境稳态 调节体温 内分泌功能
揭开血液循环之谜
古代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说人的 血管里是空气,很长一段时间里,大 家都这样认为。后来,人们发现血管 里有很多血液,但这些血液流到哪里 去了呢?这些血液像潮水一样在人体 里流动,然后就消失在人体中了。
传导性
指心肌细胞所具有的传导兴奋的能力。
兴奋的传导:
窦房结 右心房和左心房
房室交界区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末梢浦肯野纤维网 右心室和左心室
房室交界区的结区传导性最 低,约为0.02m/s,使兴奋通过房 室交界区要耗时约0.1s,导致心 房和心室的兴奋相距0.1s,称为 房室延搁。
① 窦房结:~100次/min
主导起搏点
② 房室交界区:~50次/min ③ 房室束:~40次/min
潜在起搏点
④ 末梢浦肯野细胞:~25次/min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进行控制、以保证其主导心脏节律的作用
• 抢先占领
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高于其他各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 搏点在4期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本身的阈电位时,已经被窦 房结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其本身的自律 性不能表现出来。
-60mV 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 ↓
Na+通道
能产生(但0期
-80mV 大部复活 幅度、传导、时程
超常期
↓ Na+通道基本 等较正常小)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
自律性
指生理条件下,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在没有外 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各部分自律性高低不同:
第五章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 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血液循环的功能:
物质运输 维持内环境稳态 调节体温 内分泌功能
揭开血液循环之谜
古代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说人的 血管里是空气,很长一段时间里,大 家都这样认为。后来,人们发现血管 里有很多血液,但这些血液流到哪里 去了呢?这些血液像潮水一样在人体 里流动,然后就消失在人体中了。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五章肌细胞收缩、心肌、平滑肌生理
纵行肌质网 LSR 连接肌质网 JSR——终池
★三联管triad:
骨骼肌的T管与其两侧的终池
2.肌原纤维及其肌丝的分子组成
1)粗肌丝thick filament 肌球蛋白(肌凝蛋白,myosin),属收缩蛋白
杆状部—朝向M线成主干 头部—横桥cross-bridge :
可与肌动蛋白可逆性结合, 具有ATP酶活性 2)细肌丝thin filament (构成主干)
AP在运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N-M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AP在骨骼肌cell上的传导(局部电流)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的肌丝滑行收缩
(一)神经—骨骼 肌接头处兴奋的 传递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1.神经肌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的结构:
⑴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e: ①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内含ACh; ②电压门控Ca2+通道;
速度(Vmax)。
图B:张力-速度曲线
既产生张力,又 出现缩短,且每 一收缩开始后, 张力不再增加, 故为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P0—— 产生最大张力 而不出现缩短 W=0
Vmax—— 后负荷为零时, 产生最大缩短速 度 W=0
曲线最弯处—— W最大
*肌肉收缩的缩短速度:取决于横桥周 期的长短; *肌肉收缩的收缩张力:取决于每一瞬 间与肌动蛋白结合的横桥的数目。
(注:肌肉收缩或AP频率与刺激频率有关)
1)运动单位及其总和
① motor unit: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 其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②motor unit summation:大小原则
★ 3、ACh的分解: ACh在刺激终板膜产生终板电位的同时,
★三联管triad:
骨骼肌的T管与其两侧的终池
2.肌原纤维及其肌丝的分子组成
1)粗肌丝thick filament 肌球蛋白(肌凝蛋白,myosin),属收缩蛋白
杆状部—朝向M线成主干 头部—横桥cross-bridge :
可与肌动蛋白可逆性结合, 具有ATP酶活性 2)细肌丝thin filament (构成主干)
AP在运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N-M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AP在骨骼肌cell上的传导(局部电流)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的肌丝滑行收缩
(一)神经—骨骼 肌接头处兴奋的 传递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1.神经肌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的结构:
⑴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e: ①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内含ACh; ②电压门控Ca2+通道;
速度(Vmax)。
图B:张力-速度曲线
既产生张力,又 出现缩短,且每 一收缩开始后, 张力不再增加, 故为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P0—— 产生最大张力 而不出现缩短 W=0
Vmax—— 后负荷为零时, 产生最大缩短速 度 W=0
曲线最弯处—— W最大
*肌肉收缩的缩短速度:取决于横桥周 期的长短; *肌肉收缩的收缩张力:取决于每一瞬 间与肌动蛋白结合的横桥的数目。
(注:肌肉收缩或AP频率与刺激频率有关)
1)运动单位及其总和
① motor unit: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 其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②motor unit summation:大小原则
★ 3、ACh的分解: ACh在刺激终板膜产生终板电位的同时,
《动物生理》课件
动物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与运
气体交换
在肺泡中,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进入 肺泡,实现气体交换。
气体运输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满足组 织代谢的需求。
呼吸循环
动物体内的呼吸循环是由心脏、血管、肺部等器官协同完成的复杂 生理过程。
06
动物排泄系统
动物排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消化系统的吸收与排泄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 收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供身体
使用。
排泄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废物通过排 泄系统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内环境 的稳定。
吸收与排泄的调节
动物通过调节吸收和排泄的量来维 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生理功能的正常 运转。
04
动物循环系统
动物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词:研究手段
详细描述: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体的生理机制和生 命活动规律。
动物生理学的意义
总结词:学科价值
详细描述: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疾病防治、动物生产和动物保护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意义,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
结缔组织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 能,分为固有结缔组织和软骨 、骨、血液等特殊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产生运动,分为骨骼肌、心肌 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
传导神经冲动,产生感觉,分 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动物组织的生长与发育
分化与发育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形 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 整的个体。
生长与再生
经-体液机制实现,包括心脏活动、血管舒 缩和激素分泌等环节的协调作用。这些调节 机制对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循环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K+外流 快速复极化 (1期)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Na+
Ito 通道: 70 年代认为 Ito 的离子成分为 Cl- , 现在认为Ito 可被 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 4-氨基吡啶)阻断,Ito的离子成分为K+
2期:
0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IK 通道 Ca2+缓慢内流与K+外 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心 力 衰 竭:当心力贮备用尽而仍不足以适应需要时。
七、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 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 AP 的 0 期去极化速率和 4 期有 无自动去极化,将心肌分为 ① 快反应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有 自动去极化 ②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③ 慢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自 动去极化 ④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慢 , 其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左心室(动脉血) 主动脉和各级动脉分支 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右心房
小、中静脉(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大静脉)
肺循环(小循环)
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途径。其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右心室(静脉血) 肺动脉及肺内各级分支 肺静脉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动脉血)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2 非自律性细胞(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1.2.1 心室肌细胞RP和AP的形成机制
人教版教学课件08 第05章 血液
Ⅸ
Ⅹ
肝合成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和内源 性凝血机制
肝合成血浆蛋白,缺乏将引起血友病 C。参与内源性凝血机制
Ⅺ
Ⅻ
蛋白水解酶,参与内源性凝血,激活 纤维蛋白溶解酶
血浆和血小板中的酶,加强纤维蛋白 间的结合和维持血凝块稳定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XIII (fibrin-stabilizing factor,FSF)
血浆凝血激酶(plasma 肝合成血浆蛋白,缺乏时引起血友病 thromboplastin B。参与内源性凝血机制 component,PTC)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plasma thromboplastin antecedent,PTA) 接触因子 (contact factor)
2.密度:1.050~1.060,与所含的血细胞数量及 血浆成分有关。 3.粘滞性:即血液流动阻力的大小。通常是水的 3.5~5.5倍。 4.红细胞沉降率(ESR):健康男性为2~8mm/h; 女性为2~10mm/h。
血液的组成
第二节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水分:91~92%
血浆
血浆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6.2~7.9%): 尿素、尿酸、肌酸、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肌酐、氨基酸、多肽、 (NPN):(0.1%) 氨、胆红素等 不含氮化合 葡萄糖、磷脂、胆固醇等 物(0.75%):
(二)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称 为~。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命 名,共有12种,编号为凝血因子Ⅰ~ⅩⅢ(其中 有两个因子后来发现是一种因子的不同活动形式)。
除Ca2+(因子IV )外,其余已知的凝血因子 都是蛋白质,绝大多数是蛋白酶。它们在血液中 都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的 水解作用才具有酶的活性,习惯上,某因子被活 化后,在该因子代号的右下角标上“a”,如 Inactive Ⅺ(FⅪ)被激活为Active Ⅺa( FⅪa)。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课件
第八章 泌 尿 第九章 肌 肉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十二章 生 殖 第十三章 泌 乳
•
1、1904年,巴甫洛夫(俄国)。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
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
2、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瑞士)。关于甲状腺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方面
绪论
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 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 细胞,影响并改变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内分泌(endocrine) 作用方式: 旁分泌(paracrine)
自分泌(autocrine) 特 点: 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
特 点: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 节的补充。
绪论
六、动物体内的控制系统(图示)
1、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Open loop system) 系统内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 制部分的活动。
2、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
(Closed loop system)
绪论
反馈调节(Feedback):
整合生理学
➢ 整合 (integration) ➢ 对生命个体来说:时间和空间的整合(“联系
”和“发展”) ➢ 对生态系统来说:动物、环境和人的协调共存
和可持续发展
绪论
小 结(Summary)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内环境与稳态 五、高等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 六、动物体内的控制系统
• 多利是由三只母羊的基 因克隆的。
体细胞克隆技术分4个步骤:
人体与动物生理学 【第五章 消化系统】
性变化快。
• 3.主动转运 (1)概念
•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指细胞通过本 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 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 程。在细胞膜的主动转运中研究得最充分 的是Na+和K+的主动转运过程。
• (3)主要特点:①专一性;②运送速度可达 饱和;③方向性;④选择性抑制;⑤需能, 即与能量传递系统偶联。
思考题
1、胰液中含有的无机物中,含量最高的是 A Cl- B HCO3- C Na+ D K+
B
E Ca2+
2、胆汁中不含有
D
A 胆色素 B 胆盐
C 胆固醇 D 消化酶
E 卵磷脂
练习:下列哪一因素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释放?
A.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
C.淀粉及其分解产物 D.以上都是 B
第七节 摄食的调节
• (二)胃的结构特点是: • 1肌层较厚。 • 2胃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窝
• 3 胃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和三种腺体。 • (1)贲门腺 • (2)幽门腺 • (3)胃底腺: • 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 未分化细胞。
3.1)胃酸的作用 ➢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 ➢ 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 促促胰液素分泌-- 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 促Fe2+和Ca2+的吸收
1)中和HCl,保护肠黏膜 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
2.胰酶
1)胰淀粉酶
淀粉
胰淀粉酶
麦芽糖、葡萄糖
2)胰脂肪酶 胰脂肪酶
甘油三酯——————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
3)蛋白酶原
• 3.主动转运 (1)概念
•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指细胞通过本 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 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 程。在细胞膜的主动转运中研究得最充分 的是Na+和K+的主动转运过程。
• (3)主要特点:①专一性;②运送速度可达 饱和;③方向性;④选择性抑制;⑤需能, 即与能量传递系统偶联。
思考题
1、胰液中含有的无机物中,含量最高的是 A Cl- B HCO3- C Na+ D K+
B
E Ca2+
2、胆汁中不含有
D
A 胆色素 B 胆盐
C 胆固醇 D 消化酶
E 卵磷脂
练习:下列哪一因素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释放?
A.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
C.淀粉及其分解产物 D.以上都是 B
第七节 摄食的调节
• (二)胃的结构特点是: • 1肌层较厚。 • 2胃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窝
• 3 胃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和三种腺体。 • (1)贲门腺 • (2)幽门腺 • (3)胃底腺: • 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 未分化细胞。
3.1)胃酸的作用 ➢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 ➢ 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 促促胰液素分泌-- 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 促Fe2+和Ca2+的吸收
1)中和HCl,保护肠黏膜 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
2.胰酶
1)胰淀粉酶
淀粉
胰淀粉酶
麦芽糖、葡萄糖
2)胰脂肪酶 胰脂肪酶
甘油三酯——————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
3)蛋白酶原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2. 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自律细胞为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时,距离阈电位的差距加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增大,表现为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2)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上移,则与静息电位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3)Na+ 通道状态:兴奋产生时,都是以Na+通道激活作为前提。Na+通道处于备用、激活、失活三种状态,其活动有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 备用状态: -90 mV (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激活状态: -70 mV,Na+通道迅速开放,Na+迅速跨膜内流 失活状态: -50 mV,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窦 房 结 ↓ ↓ 结间束 房间束 ↓ ↓ 房室交界 心房肌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心肌传导兴奋的特点 由于心脏各部位的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各不相同,故兴奋的传导具有快-慢-快的特点。窦房结的兴奋一方面通过房间束传至左右心房,引起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另一方面通过结间束传至房室交界,然后由房室束(希氏束)传至左右束支,然后通过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心房和心室间有结缔组织的纤维环隔开,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也无直接的电联系,心房和心室唯一传递兴奋的通道是房室交界区的房室结。
2. 房-室延搁 心房肌的传导速度约为0.4m/s,可将窦房结发出的兴奋迅速传遍整个左右心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速度变慢,仅为0.02~0.05m/s;所以兴奋通过房室交界的时间较长,约需0.10s,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意义:它使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按顺序进行,保证了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开始收缩,使心室收缩前充盈更多的血液,以利泵血功能。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后,沿心室内传导系统-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迅速传播到左右心室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可达4m/s,使兴奋几乎同时传到所有的心室肌,使整个心室肌同时发生收缩。
(1)静息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自律细胞为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时,距离阈电位的差距加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增大,表现为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2)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上移,则与静息电位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3)Na+ 通道状态:兴奋产生时,都是以Na+通道激活作为前提。Na+通道处于备用、激活、失活三种状态,其活动有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 备用状态: -90 mV (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激活状态: -70 mV,Na+通道迅速开放,Na+迅速跨膜内流 失活状态: -50 mV,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窦 房 结 ↓ ↓ 结间束 房间束 ↓ ↓ 房室交界 心房肌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心肌传导兴奋的特点 由于心脏各部位的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各不相同,故兴奋的传导具有快-慢-快的特点。窦房结的兴奋一方面通过房间束传至左右心房,引起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另一方面通过结间束传至房室交界,然后由房室束(希氏束)传至左右束支,然后通过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心房和心室间有结缔组织的纤维环隔开,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也无直接的电联系,心房和心室唯一传递兴奋的通道是房室交界区的房室结。
2. 房-室延搁 心房肌的传导速度约为0.4m/s,可将窦房结发出的兴奋迅速传遍整个左右心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速度变慢,仅为0.02~0.05m/s;所以兴奋通过房室交界的时间较长,约需0.10s,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意义:它使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按顺序进行,保证了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开始收缩,使心室收缩前充盈更多的血液,以利泵血功能。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后,沿心室内传导系统-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迅速传播到左右心室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可达4m/s,使兴奋几乎同时传到所有的心室肌,使整个心室肌同时发生收缩。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课件
白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素。
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破坏 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 白细胞的功能
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 起形成脓液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 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CO2,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 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 红蛋白(haemoglobin,HB)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动画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反应、 收缩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功 能——
1、参与凝血 2、参与生理性止血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干细胞 巨核定向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的存 活时间很短,衰 老血小板绝大部 分是在脾、肝和 骨髓内被网状内 皮细胞所吞噬。
血液生理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
血液生理
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 骆驼和鹿——呈椭圆形。 禽类——有核的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 一种(1012个/升)。同种动物的红 细胞数目常随品种、年龄、性别、 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破坏 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 白细胞的功能
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 起形成脓液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 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CO2,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 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 红蛋白(haemoglobin,HB)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动画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反应、 收缩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功 能——
1、参与凝血 2、参与生理性止血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干细胞 巨核定向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的存 活时间很短,衰 老血小板绝大部 分是在脾、肝和 骨髓内被网状内 皮细胞所吞噬。
血液生理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
血液生理
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 骆驼和鹿——呈椭圆形。 禽类——有核的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 一种(1012个/升)。同种动物的红 细胞数目常随品种、年龄、性别、 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细胞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
3、胃内的盐酸有多种作用。
①杀死细菌; ②激活胃蛋白酶原; ③盐酸进入小肠后,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 小肠液的分泌; ④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 ⑤有助于小肠对铁、钙的吸收。 盐酸分泌不足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和贫血。
4、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最适pH为1.8~2。随着pH的 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当 pH>6时不可逆变性。 5、内因子为一种糖蛋白,可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而促进其吸收。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5.1 食物的消化与消化管的结构 消化(digestion):摄入的食物在消化管内分解成可以被吸 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一、消化管的进化(图5-3)
二、人的 消化管
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 长约9米(图5-4)。严格地说,消化管不是体内而是体外。只 有消化后的食物成分穿过消化管的细胞膜才真正进入体内。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的形式表现为静息电位、慢波电位和 动作电位三种形式。
基本电节律(basal electric rhythm, BER): 内脏平滑肌可产生节律性的自发性去极化波,又称慢波电位。 慢波起源于平滑肌的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波幅一 般为5~15mV,持续几秒到十几秒,其发生频率因部位而异。 BER的频率:胃 3次/min,十二指肠 12次/min,回肠末端 8~9次/min。 基本电节律 去极化达阈值产生 AP 引起肌肉收缩。
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
维生素通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消化管的组织结构 (图5-5)
1、浆膜——结缔组织,包围整个消化管。
2、纵行平滑肌层
3、环行平滑肌层 4、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形成 5、黏膜层——由黏膜肌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组成。
b. 胃泌素:迷走兴奋以及蛋白质消化物可引起胃黏膜中G细胞分泌胃泌素.
3) 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
a. 肠-胃反射:食糜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胃的运动;
b. 十二指肠激素: 盐酸、脂肪 →小肠黏膜释放 肠抑胃素 (胰泌素、抑胃素)→ 抑制胃的运动
五、小肠的蠕动和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图) 小肠的蠕动将食糜推向大肠。蠕动波速度慢(0.5-2 cm/ s)、 强度弱,推进几厘米即消失。小肠纵行肌产生BER。 蠕动冲:速度快( 2-25 cm/s )、运动距离长。可由吞咽或食 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也可有某些药物(如泻药)刺激引起。 小肠的分节运动以环行肌为主的、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 分节运动在小肠上下部频率不同(上11、下8次/min)。图5-14 六、大肠的运动 (图) 有分节运动和蠕动,较少而且缓慢。 集团运动:3~4次/天。开始于横结肠,迅速推向降结肠或乙状结 肠到直肠。常见于进食后,最常发生在早餐后60min内。
咽部和食管上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胃容积增大。 其传入和传出途径都是迷走神经(迷走-迷走反射),中枢在延髓。 在这个反射中,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是抑制性纤维。
空胃时容积50ml → →容受性舒张后1500ml (1~2 L)
2、胃的蠕动:食物入胃后5min,蠕动即开始。开始较弱,30min后逐
Question:
胃壁处于高浓度的盐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为什么不被消化? 1、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粘膜表面有一层由细胞分泌的胃粘液,
厚0.5-1.5mm,其粘度为水的30-260倍,H+和HCO3- 等离子在粘膜层内 的扩散速度明显减慢。因此,当H+从胃腔向粘膜扩散时,在粘液层中 不断与从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并向表面扩散的HCO3-中和。粘液层靠 近胃腔侧pH为2左右,靠近上皮细胞侧pH为7左右。因此,由粘液和 HCO3-共同构成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有效地保护胃粘膜免受H+的 侵蚀 。 (图) (酒精、阿司匹林等可破坏此屏障,造成胃溃疡)
渐增强。蠕动从胃的中部开始向幽门方向进行,一个波到幽门约需1min ①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②搅拌和粉碎食物,并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移动。 胃的蠕动受胃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控制。(图5-13)在胃大弯胃壁的 纵行肌层中有起搏细胞,BER 3~5次/min。 蠕动波在初起时较小,在向幽门的传播过程中,波的深度和速度都 逐步加强,当接近幽门时,明显加强,可将几毫升食糜(chyme)排 入十二指肠。(后推)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肠道壁内有完整的反射装置,从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 元、到支配胃肠效应的运动神经元,其所含神经元与整个 脊髓的神经元在同一数量级。 (图) 肠神经系统具有复杂多样的化学递质、反射通路与神经 网络,构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整合系统。
在没有外源性神经输入的情况下,肠神经系统可独立调 节胃肠运动、分泌、血流、以及水、电解质的转运; 在完整的机体内,肠神经系统的活动常受到外源性神经 活动的调控。 (图)
5.4 消化液分泌的调节
一、唾液分泌的调节
1、唾液来源:
人的唾液由三对大唾液腺:舌下腺、腮腺和颌下腺以及口腔粘膜 上的小口腔腺分泌。(图)
2、唾液成分:
粘液蛋白,包括唾液淀粉酶、舌脂肪酶。
交感(sympathetic)神经:起源于脊髓的第
五到第十胸节和第一、二腰节,分别进入腹神 经节和肠系膜上、下神经节,与其中的神经细 胞形成突触联系,再由这些神经细胞发出节后 纤维进入消化管管壁,沿着血管分布,支配肌 肉和腺体。
植物性神经系统
(图5-6) (图5-7)
①迷走神经(vagus):
支配胃、小肠、升结肠、 横结肠。
图5-11,猫空肠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 (图5-12)。
平滑肌的动作电位特点: ①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发生;
②锋电位上升慢,持续时间长; ③产生机制主要是Ca2+的内流。
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 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触发平滑肌的收缩。 慢波上的动作电位的数目可作为平滑肌收缩力大小的指标。
2、胃壁的细胞膜对H+的通透性很低,阻止H+进入粘膜。 3、上皮细胞靠近胃腔的一侧由紧密连接连接起来,细胞间无空 隙,胃腔内物质不能渗进粘膜。 4、胃壁的粘膜细胞不断分裂、更新。
三、胰液:
胰液由胰腺腺泡细胞和胰导管的管壁上皮细胞分泌,经 胰腺导管排入十二指肠(图) 。每日分泌量1-2升。(图) 胰液无色呈碱性,pH值 7.8~8.4,包括碳酸氢盐和多种消 化酶原。碳酸氢盐主要由胰导管上皮细胞分泌,消化酶原由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消化食物中的三种主要成分— 糖、蛋白质和脂肪。 (表5-1) 碳酸氢钠可以中和进入小肠的胃酸,为小肠中消化酶提 供适宜的碱性环境,还可以保护肠粘膜免受盐酸的侵蚀。 胰蛋白酶 (trypsin)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trypsin inhibitor)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②盆神经:支配降结肠
消化管的内在神经
肌间神经丛:在纵行肌层与环行肌层之间 (myenteric plexus ) 黏膜下神经丛:在环行肌层与黏膜肌层 之间 (submucous plexus) (图)
目前认为,消化管壁内的内在神经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对 独立的系统。甚至称为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5.2 消化管的运动及其调节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征 除口、咽、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是骨骼肌外,消化道的其 余部分都是由平滑肌组成。消化道平滑肌为一单位平滑肌,通过紧 密的缝隙连接进行同步活动,即整体反应。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较骨骼肌为低。收缩
第三期:沿食管下行至胃。食管的蠕动(peristalsis)。(图5-9)
蠕动是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 运动。食管上端平滑肌收缩,下端平滑肌舒张,蠕动波依次下行,推送 食团入胃。
四、胃的运动 (图5-10)
1、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
四、胆汁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 在消化期,胆汁经肝管、胆总管直接排入十二指肠;在非消化 期,胆汁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储存,待需要时再进入十二指肠。 胆汁为较粘稠且味苦的液体,肝胆汁为金黄色或橘黄色, pH7.4。胆囊胆汁因被浓缩4~10倍而使颜色变深,又因碳酸氢 盐在胆囊中被吸收而呈弱酸性。 胆汁中除水外,有机成分主要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 磷脂等。 胆汁的作用: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作用。 1. 乳化脂肪 2. 促进脂肪的吸收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4. 在十二指肠中和部分胃酸
排便反射(defecation reflex):粪便进入直肠引起,有阈值。
七、消化管运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减少胃慢波的 频率和降低其传导速度,降低环行肌的收缩力,胃蠕动减弱。
迷走神经对胃运动有兴奋也有抑制影响。通常迷走神经兴奋时末梢 释放乙酰胆碱,使胃的慢波和动作电位频率增加,胃蠕动加强加快。 内在神经丛:食物对胃壁的机械、化学刺激,可通过局部地引起 平滑肌紧张性加强,蠕动波传播速度加快。
2、胃肠激素的调节 胃肠激素:在消化管粘膜上有许多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 可分泌一些多肽物质,对消化机能产生影响。 胃泌素和促胃动素可刺激胃的运动。使BER频率增强,胃窦的收缩加 强。胃泌素由胃窦和小肠上部粘膜中的G细胞分泌,进入血液循环。 抑胃肽抑制胃运动。
5.3 消化液的分泌
人每日由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达6~8L。包括唾液、 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大肠液。 消化液主要由有机物、离子和水组成。 一、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①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