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干货】创伤性休克的评估与治疗措施
【干货】创伤性休克的评估与治疗措施01休克概述休克是一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综合征,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细胞受损为病理特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创伤性休克是是由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
因此,创伤性休克较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复杂得多。
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肝、脾、淋巴血窦中,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创伤性休克高发于灾害和战争,由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病因病理复杂。
02创伤性休克常见原因1、交通事故损伤是造成创伤性休克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2、高空坠落伤3、机械损伤4、灾害性损伤5、战争的枪伤或者爆震伤6、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性疾病03休克大的分类04休克病理生理机制创伤性休克基本变化:是存在体液分布不均。
周围血管可以扩张,心排出功能可以正常,甚至会有代偿性增高,而组织灌注压是不足的。
1、血流动力学变化:正常的血液循环休克的病生理血液循环2、微循环障碍(1)微循环障碍在休克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直捷通路(通血毛细血管):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迂回通路(真毛细血管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动静脉短路(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2)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①休克产生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如热休克蛋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触发免疫应答及失控性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渗漏、循环容量减少,最终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②内皮损伤引起凝血系统激活、微血栓形成阻塞毛细血管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加重组织缺血缺氧;③创伤所致的持续或强烈的刺激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加剧微循环障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如何急救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如何急救护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多是因为受到暴力击打后,病人的重要脏器受到严重损伤,机体发生大出血等,身体有效的血液循环变差,血流灌注严重缺乏。
而发生创伤后病人的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身体发生代偿失调。
这个损伤过程造成病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发生创伤性休克时,必须及时做出正确的急救与护理,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死亡的发生。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该如何急救。
一、入院前该怎样急救发生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时入院前的急救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病人远期预后的情况。
发生创伤病人多是通过救护车到医院救治的,所以进行现场抢救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预见病人疾病的发展,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救治,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入院前的抢救一定是在争分夺秒下进行的,首先要抢救病人的生命,然后再进行相关治疗。
做好病人的护理体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认真观察病人的伤势情况,意识是否清醒等,积极解除威胁到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做好止血与呼吸道通畅的处理,完成这些初步急救后,尽快送往医院。
有研究表明,入院前的抢救可使用7.5%的氯化钠高张性复苏,可有效改善血容量降低死亡的发生。
送病人到医院的途中,必须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还要做好固定处理、复苏与止血等,在途中要做到不间断的抢救。
二、入院后的急救护理1、做好抢救的各项准备建立好抢救过程中的绿色通道,可通过网络系统,快速的将病人情况告知急诊室,根据了解到的病人情况做出各种抢救备品的准备,将入院前的护理体验中的各项结果与病人表现详细告知急救医生,保证准确无误的将病人信息传导给急诊室,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2、护理评估接诊的护士要快速做好病人伤势的详细评估,将病人情况及时准确告诉医生。
动态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反应、血压变化、周围循环情况、尿量变化、心率变化以及指趾端温度等,保证可及时了解病情的发展,为抢救提供充足的数据。
3、建立病人抢救的护理组急诊室收到院前病情报告后,即刻组建一个完善的急救护理小组,人员要配备齐全,有组长、记录护士、执行护士、循环护士和助理护士等,每个组员都要清楚明白自己的职责,在进行抢救时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抢救效率与成功率。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方法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方法
失血性休克的情况现在的发病率非常高,一旦出现这种这种问题可能会危害到我们自身的生命健康,我们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同时保证我们体内的供血平衡,应该及时的输入一些与我们身体匹配的一些血液,总结一下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方法吧。
休克可由于低血容量、血管扩张、心源性(低心排量)、或上述因素综合引起。
休克的基础损害是低血压所致的生命器官的组织灌注减少,于是氧气的传送或摄取不足,不能维持有氧代谢的需要,而转为无氧代谢,致使乳酸的产生和积聚增加。
随着休克的持续,脏器功能出现障碍,随之以不可逆的细胞损害和死亡,引起休克的低血压程度不等。
这常与原先存在的血管疾患相关.如年轻的相对健康者对中度低血压耐受良好,而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者,相同的血压可致以严重的脑,心或肾功能不全。
1、按病因分类(7种):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一)体位休克时应采取平卧位,或将下肢抬高30°。
(二)保暖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2~4L/min,严重缺氧或紫绀时应增加至4~6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给氧。
(四)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五)镇静止痛
所以,休克预防的关键措施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以上的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方法都是一些经验之谈,大家都要提前了解一些相关的内容,才能够帮助我们在自身容易出现类似问题的同时以便才去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帮助我们治愈快的恢复正常的身体健康状态。
创伤休克治疗原则
创伤性休克处理原则创伤性休克在平、战时均常见,其发生率与致伤物性质、损伤部位、失血程度、生理状况和伤后早期处理的好坏均有关.平时外伤中,由于严重多发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多发伤中休克的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因此,不论平时或战时,创伤性休克都是创伤救治中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创伤休克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也是创伤性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几年意外伤害致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病例增加,而且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并发症多、致残率、死亡率高.其中部分病例因内出血发生休克,早期病情阳性体征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或忽视,失去最佳救治时机。
因此,必须掌握创伤性休克患者处理原则,早期正确判断与科学救治是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
创伤性休克最重要的原因是活动性的大出血和重要脏器伤所致的生理功能紊乱,有时只有紧急手术才能使休克向好的方向转化。
手术对伤员固然是沉重的打击和负担,甚至可使休克加重,但如不除去病因,休克将继续恶化,故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如活动性大出血,只有迅速止血,休克才能得到救治,内出血一经确诊,应在输血补液的同时,选择有利的手术时机。
如果内出血不严重,原则上应在血容量基本补足、血压上升到10。
7~12。
0kPa(80~90mmHg)、休克初步纠正后进行手术;如出血速度快,伤情波动明显,估计不除去病因休克无法纠正时,则应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紧急手术。
紧急情况下的手术治疗,常只能根据有限体征和检查数据做出决定。
绝不能因为缺少某些诊断依据而延误抢救时机。
创伤性休克的早期判断是最关键的环节:①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或家属,创伤的性质、时间、损伤部位,严重程度、判断是否有内出血存在.②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变化:休克病人的诊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部分病人在临床表现达到休克诊断标准时,其休克过程已经进行了一半或到了不可逆转救治的程度,因此,对创伤入院病人重点强调测血压,并在血压明显变化之前,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心率快慢、神志改变是欣快还是淡漠,精神紧张,皮肤温度、潮湿度、尿量是否减少,收缩压是否轻度升高,对病情及病人的状态给予正确评估,尤其对平卧病人颈部收缩、萎缩、紧张应有科学正确分析,尽早对创伤性休克有早期认识,以便更早地采取救治措施,阻止休克进展到下一阶段。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休克是一种复杂、危急的综合征,主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而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休克,多见于外伤骨折患者。
一、什么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发生严重出血,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突发性减少,使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造成器官功能受损和组织细胞代谢紊乱、缺氧性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指24h内出血量≥1个血容量或3h内出血量≥0.5个血容量。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通常伴有低血压、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是开放性骨折、重度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若不能及时有效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会增加死亡率,而实施急救护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存力的保障。
因此,开展高效、有效、安全的急救护理对抢救患者尤为关键。
尽管临床医疗服务和救治技术成熟,但急诊科急救护理干预仍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减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现代医学仍需努力的方向,下文就来讨论一下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二、急救诊断和病情评估1.患者病因和病史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需要清楚患者发生休克的病因、受伤机制,并尝试唤醒患者或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意识是否清晰。
若患者意识清晰,需知晓患者是否具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基础病史和用药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外科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通过了解患者疾病史、手术史、治疗史,并与后续合理用药治疗。
2.患者体征和症状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必须快、准、狠,才能快速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救治,有效止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皮肤湿冷、创伤位置、出血量,预判患者伤后意识状况,并检测患者收缩压、脉压差、心率、中心静脉压、脉搏、呼吸频率等体征指标。
三、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医院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预后和生存质量。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03
资源共享与应急机制
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部分地区可能面临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和资源共享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持续改进与培训
总结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救治流程和规范,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创伤失 血性休克救治水平。
失血程度评估
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 积等实验室检查,评估失 血程度,指导复苏策略。
创伤严重程度评估
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等工具,全面评估患者 创伤严重程度,预测休克 发生风险。
复苏策略选择及实施
液体复苏
优先选择晶体液进行快速补液, 根据失血程度和监测指标调整补
液速度和量。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在充分液体复苏基础上,根据患者 血压、心输出量等指标,适时使用 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脏器灌注压。
失血性休克患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 如何有效防治这些并发症是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个体化治疗需求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伤情、失血量、年龄等因素差异较 大,如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的具体需求是 临床实践中的难题。
指南制定目标与意义
目标
本指南旨在规范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治 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通过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 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指导 和建议。
患者教育与康复
在救治成功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包括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困难病例分析及教训总结
01
延误诊断与治疗
部分患者因伤势严重或合并其他损伤,导致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困难,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
(三)组织氧合,液体治疗及低体温
12.凝血监测 推荐常规监测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早期、反复以及联合评估。推荐 使用粘弹性检测方法来协助诊断创伤性凝血病以及指导止血治疗。 13.组织氧代谢 对无颅脑损伤的患者,推荐初始阶段患者目标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 直至主要出血部位出血终止。(1C) 对合并有重度颅脑损伤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推荐平均动脉压维持 ≥80mmHg。(1C) 14.血管活性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 对液体治疗没有反应的患者,建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目标血压。 (2C) 对于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正性肌力药物。(2C)
(五)出血和凝血
27.纤维蛋白原和冷沉淀 对于显著出血的患者,如果血栓弹力图显示纤维蛋白原功能异常或者血浆 纤维蛋白原水平小于1.5-2.0g/L,推荐输注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1C) 28.血小板 推荐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x109/L(1C) 对于进行性出血及/或颅脑损伤的患者,建议血小板计数维持在 100x109/L(2C) 建议血小板输注的初始剂量为4-8单位手工采血小板或者一个单位机采血 小板(2C) 29.抗血小板药 对于已经接受抗血小板药物的显著出血或颅内出血患者,建议输注血小板 (2C) 对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患者,建议输注去氨加压素(0.3ug/k) (2C) 对于接受或可能接受过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建议评估患者的血小板功能 (2C) 对于持续微血管出血的患者如果证实有血小板功能障碍,建议输注浓缩血 小板(2C)
(六)治疗
35.治疗流程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推荐各医疗机构实施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治疗流 程(1C) 36.清单表 推荐通过使用治疗清单表指导临床管理(1B) 37.质量管理 推荐各医疗机构将治疗流程依从性的评估纳入到常规的临床质量管理中 (1C)
创伤失血性休克麻醉与用药原则的探讨
吸频率 12~14次 /min,麻 醉维持 间断静注芬太尼 、维库溴铵维
1.1 临床 资料 本组 68例 中男 46例 ,女 22例 ,年 龄 持 ,必要时吸入 O.5%~1%异氟醚加深麻醉。术 中积极扩容治疗 ,
15岁 ~66岁 ,多为复合伤 。其 中 ,重度颅 脑损伤 23例 ,胸腹 部 快速补液 、输血 、纠酸及适量使用升压药等。
挤 压伤合并实 质性脏器破 裂 19例 ,多发 四肢 骨折 21例 ,骨盆
2时机施行手术 。
本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 醉 9例 ,术 中均有不 同程度血压
1.2 首诊情况 人院后 68例患者均伴有休 克期的表现 , 下 降 ,除快速补液外 ,给予静脉升 压药后 ,血压上 升至正 常 ,全
选择硬脊膜外麻醉【1 J。比如下肢手术选择 L 或 L¨ 间隙穿刺 ,
【关键词 】创伤 休克 麻醉 用药
置管后分次注人 1.3%~1.6% ̄1J多卡因(含 肾上腺素 1:20万 u),
首次剂量 8~15 mL,并且选择性 给予下肢 止血带 。重度 失血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厂矿与交通事故的频发 ,中 、重度创伤患 休克患者病 情危 重 ,失血较多 ,全身状况差 ,对 未行气管插 管者
则。方法 对 68例 中、重度创伤失血性休 克患者 的麻醉与用药 所有患者各科分诊 ,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
情况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术 中与术后 实施积极的治疗措
1.3 麻醉方 法与用 药选择 选择硬 脊膜外 麻醉 9例 ,气
施 存 活 56例 ,救 治成 功 率 为 82.3%,3例 因术 中 大 出血 无 法 维 管插管全麻 59例 ,全部病 例选择急诊或合适时机入室。对 中度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
方法方案选择意义重大,应作为常规检测指标, 检测指标应主要包含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 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和国际标准 化比值( INR) 等。TEG 可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 患者凝血功效早期监测伎俩,有条件时可使用 ( 推荐意见 22,推荐级别: B 级)。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
第19页
三.创伤失血性休克监测
5.超声检验 腹部和心脏彩超是检验和监测腹腔脏器是否受
损和腹腔出血及心脏功效最有效方法,操作简便 快速,但要求操作者受过一定超声培训才可掌握 和识别,提议创伤患者有条件可选择使用( 推荐 意见 23,推荐级别: C 级)。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
第20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
@your name
第21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
第5页
一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诊疗与程度判定
➢ 重度休克: 失血量达全身血量40%~50% ,意识含糊,定向 力丧失,甚至昏迷,瞳孔大小正常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脉搏快而弱(>120 次/min),收缩压<60mmHg 或测不到, 脉压深入缩小,休克指数>2.0; 颈静脉不充盈,前额及胸 骨皮肤压迫后一直苍白,肢端厥冷,范围向近端扩大,冷汗, 尿量<18mL/h 甚至无尿; 主要生命器官如心、脑血液供给 严重不足,患者可发生昏迷甚至出现心脏停搏。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
第2页
一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诊疗与程度判定
1.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诊疗 符合以下条件1,以及 2、3、 4项中2 项,或 5、6、7项中1项,即可诊疗为创伤失血性 休克:(1)有造成大出血创伤,如道路交通伤等; (2) 意识 改变,如烦燥不安或神志冷淡、昏迷等;(3)脉搏细速,> 100 次/min 或不能触及,休克指数>1.0; (4)皮肤湿冷, 胸骨部位皮肤指压痕阳性(指压后再充盈时间>2s),皮肤 可见花斑、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 或无尿;(5) 收缩压<80mmHg;(6)脉压差<20mmHg; (7)原有高血压者 收缩压较原收缩压下降 30% 以上( 推荐意见1: 应按上述 条件进行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诊疗,推荐级别: A 级)。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重创伤伴有失血性休克,特别是难以控制出血时,治疗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下面就近年来治疗上一些进展综述如下:一、休克严重性的分级一个70公斤体重的人,红细胞量约2L,血浆量约3L,总血量为5L。
组织间质液约11L,细胞内液约26L。
将失血程度分为IV级:★Ⅰ级失去10%~15%的血容量(750ml),有心动过速,而血压和呼吸无变化。
快速输入2L平衡溶液就能有效恢复循环血量和心排血量。
肾血液灌注,末梢血管阻力和肾血管阻力接近正常。
★Ⅱ级失去20%~25%血容量(1000~1250ml),伴有心动过速,收缩压降低,脉压差减少,肾血管阻力增加,同时有滤过率,尿量,尿钠和渗透克分子的降低。
肾血流量减少时,自身调节使肾小球前、后血管都收缩,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不明显。
早期复苏时快速输入3~4L平衡溶液,扩充血浆容量和补充间质容量的缺乏。
只要控制了出血,病人尿量可恢复正常,24h内肾血液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都可恢复正常。
★Ⅲ级为严重出血,病人快速丧失30%~35%的血容量。
除心动过速外,末梢血液灌注减少和出现酸血症,呼吸急促,脉压变小,低血压和尿少。
全身和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肾血流量显着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随之减少。
此时需快速输入4~6L平衡溶液,并准备输血。
输平衡溶液不起反应,可以开始输血或者血浆代用品。
虽然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排钠常在24h内恢复,但增加的肾血管阻力将持续48~96h。
★Ⅳ级为致命性急剧失血可达到40%~45%的血容量(约2~3L),不抢救会立即心跳停止。
此时末梢血管和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
皮肤表现冷而湿和无尿,说明肾无血液灌注和滤过。
在急诊科就应该快速输液和急送手术室。
肾小球滤过率需48~72h才恢复,肾血管阻力增加要持续4~7天才恢复正常。
二、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过程所有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恢复过程,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
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
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诊断和治疗: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快速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医生应该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休克时,患者的循环血量减少,需要尽快恢复。
医生应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大量输液,以恢复循环血量和血压。
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输血和药物治疗。
3. 控制感染:感染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生应该尽快确定感染源,并给予抗生素和其他抗感染治疗,以控制感染和减少炎症反应。
4. 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休克时,患者容易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需要积极纠正。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电解质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液体治疗措施,以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稳定。
5. 改善组织缺氧:休克时,组织缺氧会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和细胞死亡。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吸氧、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措施,以改善组织缺氧和促进氧合作用。
6.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休克,如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如清创、止血、修复等。
总之,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快速诊断、及时治疗、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改善组织缺氧和手术治疗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措施。
在休克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指南编写目的与意义
01
指南编写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生 提供一套全面、规范、实用的救 治方案,以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 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
策难度,同时 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以更好地 应对此类急危重症。
确定性治疗
确定性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和修复 组织损伤。
在进行确定性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 者的病情和资源可用性。
确定性治疗包括手术止血、血管栓塞 、止血药物等。
确定性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创伤复苏的 原则,包括维持血液循环、氧合和代 谢等。
损伤控制复苏
损伤控制复苏是一种针对严重 创伤患者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早期复苏流程
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中,早期复苏流程是整个治疗的关键。它强调了迅速评估和干预的重要性,以维持患者生 命体征和减少进一步损伤。
复苏流程图解
复苏流程图解包括评估、复苏和转诊三个步骤。评估是指对患者进行快速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损伤部位和程度; 复苏是在充分补液的基础上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转诊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根据 病情将其转至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04
指南与其他相关指南的 比较
与其他指南的异同点分析
共同点
强调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所有指南都强调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发生后,应尽早识别 并采取紧急干预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和死亡率。
推荐早期复苏:所有指南都推荐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发生后,应尽早开始复苏,以维 持生命体征和器官灌注。
与其他指南的异同点分析
建议定期评估和更新指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 证据的出现,需要定期评估和 更新指南,以保证其科学性和 适用性。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血制品:血浆、冷沉淀、浓缩红细胞
1.复苏液体的选择?
等渗液:生理盐水 、乳酸林格氏液
➢ 优点:等渗、价廉,含有电解质等功能液
➢ 缺点:输注量多,输入后仅25 %~30 %存留 在血管内,大部分液体将转移至细胞内及组织 间隙,大量应用将增加组织水肿和肺水肿的机 会。 乳酸林格氏液的优势:含有少量钾、钙等其它电 解质,可缓冲酸碱平衡,液体复苏中使用更广 泛。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流程
李爽
一、失血性休克的概述
1. 概念
失血性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后有效循环 血容量不足,导致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 能不全,以及由此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低氧 和内脏损害的综合征。
常见于创伤性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 静脉破裂出血、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其中 创伤性出血最为常见。
3.补液有效性判断 补液有效性指标
SBP:80-90mmHg MAP >60 mm Hg 尿量>0.5ml/(kg.h) CVP>8 mm Hg
低压复苏的提倡
低压复苏:又称限制性复苏,即对失血患者,在出
血控制前, 通过限制液体输注速度和输液量, 使血压 维持在相对较低但又能维持全身组织灌流的水平。
体征:血压、尿量、心率、脉搏、一般情况、意识 情况、皮温等。
通过实验室指标评估组织代谢情况。 ➢ 乳酸:是反映组织缺氧一个较敏感的指标,正常 值为 1 ± 0.5m mol/L ,小于2提示预后尚可,大 于5提示预后差 。 ➢ PH、BE、氧饱和度等,间接了解组织缺血、 缺氧情况。
CVP评估患者心功能、血容量情况。
1.复苏液体的选择?
高渗盐液体(常用7.5%氯化钠)
➢ 优点:①能保证70%左右停留于血液中,扩容效 率快;②用量小,对心、肺功能干扰小;③高渗 盐适用于高颅压患者;④顽固性休克患者。 基于上述优点, 7.5%高渗盐在液体复苏的作用 越来越得到肯定。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引言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其快速而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我国急诊科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水平,中国急诊专家共同制定了该领域的共识,以指导急诊医生的诊疗行为。
本文将对这份共识进行详细介绍。
诊断准则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应基于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来判断。
根据中国急诊专家共识,诊断创伤失血性休克应满足以下条件:1.血压下降:收缩压<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2.心率增快:>100 次/分钟;3.皮肤湿冷;4.血红蛋白浓度下降:<90 g/L。
同时,创伤的发生应能够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如明显外伤或内脏损伤的存在。
休克治疗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应以迅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和控制持续出血为主要目标。
具体治疗策略如下:1.早期补液:在创伤发生后尽早补充晶体液体,可选择晶体液、血浆或胶体溶液;2.休克早期短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3.确认不可逆性失血前提下,及时给予输血;4.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控制持续出血的原因,如创伤内出血的结扎止血;5.高危患者可考虑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注意事项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创伤评估: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创伤评估,确定其他伤情和并发症的存在;2.禁忌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与某些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禁忌症,如对血管活性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类药物;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对于有明显失血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监测和观察: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进行定期观察。
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危重的疾病,在急诊科中,对其的迅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急诊专家共识提供了明确的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方案,为急诊医生的诊疗行为提供了指导。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否有休克 , 、 肺 心肾功能 是否衰竭 等并发症 , 当患者 出现血 压持
续下 降 、 脉压差进行性缩小 , 则提示病情恶化 , 应积极采 取治疗 。 125 常规检查 .. 在救治过程 中 , 时抽取血 、 及 尿样本 , 常规给 予血 常规 、 尿常规 、 比重等检查 , 尿 为进一 步治疗 做出准备 。
讨 其 临床 特点及 救治体会 。 结 果 本组 7 5例患 者 , 积极抢救 存活 6 例 , 经 1 抢救成 功率为 8 .3 死亡 1 1 %; 3 4例 , 死亡率 为 1 .7 死亡原 因为严 重创伤 、 86 %, 出血量较 大迅速死亡 , 均为未来 得及手术或 没有手术条件患 者。 结论 及时有效 的抢救措
经 “ 克 程度分 类参 考标准 ”_明确诊 断 : 休 2 】 轻度 休克 1 ;中 9例
度休 克 3 例 ; 5 重度休 克 2 例。7 1 5例患者 中 : 5 例 , 1 ; 男 8 女 7例 年龄 1 3~6 9岁 , 平均 ( 95 . 岁 。受 伤原 因 : 通车祸伤 3 . ±5 7) 交
总结, 旨在 为创伤性 失血性休 克的救 治提供 一种可靠 的临床经
验 , 报道如下 。 现
1 资 料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本 次 观察 对 象 共 7 5例 , 为 2 1 均 0 0年 7月 一 2 1 0 1年 7月
在 笔者所 在 医院行急救 的创伤性 失血性休 克患者 , 部患者均 全
3 0mi n~ 2h者 7 例 ; 1 2~ 1 4例 。临床表现 : 2h者 患者入 院 后 神志淡漠 , 脉搏 在 10次 / n以上 , 压差 < 4k a 1 mi 脉 P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完整版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完整版1 前言创伤是青壮年人群的首要死因,约30%~40%的创伤死亡因大量失血所致,失血也是严重创伤后"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及时、快速控制出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对严重创伤的救治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严重创伤后继发性损伤所致的并发症,还可以大大降低"可预防性死亡"的发生。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紧急救治的关键问题,于2017年12月在国内首次推出了《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为中国急诊医生对此类患者进行诊疗工作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参考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诊疗领域涌现了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一些观念发生了变化。
为此,编写组在第一版《共识》的基础上,以创伤救治流程的时间轴为主线,围绕创伤失血性休克诊疗关键问题,更新并依据最新临床证据总结推荐意见;通过全国急诊领域专家的共同讨论,以文献、数据的质量和每项推荐意见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为基础进行了分级。
临床证据的分级标准依据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评价系统制定。
本共识不再将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单独以章节形式描述,而是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推荐意见的支撑文献之中;对时间依赖性较强的救治环节进行了简化,如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识别;强化了致命性出血控制要点的阐述;细化了液体复苏目标、液体选择、决策转变依据;对创伤性凝血病的范畴进行了拓展,新增对创伤性凝血病高凝状态表型的阐述;明确了创伤镇痛的阶梯化方案;力求推荐意见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本共识主要关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由于篇幅所限,并没有对创伤整体治疗其他要点进行展开。
2 创伤失血性休克快速识别及严重程度评价标准2.1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概念创伤失血性休克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概念,本共识制定组认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概念是指创伤造成机体大量失血所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临床症候群。
急诊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策略与讨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
针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手术,如 血管结扎、脾切除、血管修补等 。手术应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 下尽快进行。
损伤修复
在控制出血后,对其他损伤进行 修复,如骨折复位固定、脏器修 复等。
术后管理
术后要加强监测,保持血压、呼吸、心率、尿量等指标稳定。积极预防感 染和并发症,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
心电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和血压,及 时发现心律失常或血压下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
目标
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维持血压稳定。 避免液体超负荷,防止肺水肿和脑水肿。
原则
• 快速输液,早期大剂量,持续监测。 • 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 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和呼吸等指标。
尿量
尿量反映了肾脏的灌注情况, 休克时尿量减少,是肾脏功能 受损的表现。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反映了脑部缺氧的程 度,休克时意识状态会下降,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初步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1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评估患者循环状
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
伤情评估
快速评估患者受伤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以及是否有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预后影响因素
患者的年龄与基础疾病
患者的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 严重,预后越差。
创伤的严重程度
创伤的严重程度越高,失血量 越大,预后越差。
救治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 性
救治措施越及时有效,预后越 好。
患者的营养状况
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预后越 好。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流程 图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流程图应包括以下关键步骤:初期评估、液体复苏、 止血、输血、并发症预防、手术治疗以及转运原则。流程图的建立有助于医务 人员规范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降低病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重创伤伴有失血性休克,特别是难以控制出血时,治疗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下面就近年来治疗上一些进展综述如下:
一、休克严重性的分级
一个70公斤体重的人,红细胞量约2L,血浆量约3L,总血量为5L。
组织间质液约11L,细胞内液约26L。
将失血程度分为IV级:
★Ⅰ级失去10%~15%的血容量(750ml),有心动过速,而血压和呼吸无变化。
快速输入2L平衡溶液就能
有效恢复循环血量和心排血量。
肾血液灌注,末梢血管阻力和肾血管阻力接近正常。
★Ⅱ级失去20%~25%血容量(1000~1250ml),伴有心动过速,收缩压降低,脉压差减少,肾血管阻力增
加,同时有滤过率,尿量,尿钠和渗透克分子的降低。
肾血流量减少时,自身调节使肾小球前、后血管都收缩,
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不明显。
早期复苏时快速输入3~4L平衡溶液,扩充血浆容量和补充间质容量的缺乏。
只
要控制了出血,病人尿量可恢复正常,24h内肾血液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都可恢复正常。
★Ⅲ级为严重出血,病人快速丧失30%~35%的血容量。
除心动过速外,末梢血液灌注减少和出现酸血症,
呼吸急促,脉压变小,低血压和尿少。
全身和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随之减
少。
此时需快速输入4~6L平衡溶液,并准备输血。
输平衡溶液不起反应,可以开始输血或者血浆代用品。
虽然
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排钠常在24h内恢复,但增加的肾血管阻力将持续48~96h。
★Ⅳ级为致命性急剧失血可达到40%~45%的血容量(约2~3L),不抢救会立即心跳停止。
此时末梢血管和
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
皮肤表现冷而湿和无尿,说明肾无血液灌注和滤过。
在急诊科就应该快速输液和急送手术
室。
肾小球滤过率需48~72h才恢复,肾血管阻力增加要持续4~7天才恢复正常。
二、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过程
所有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恢复过程,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Ⅰ阶段是活动性出血的阶段,从受伤开始经手
术而完成止血。
第
Ⅱ阶段是强制性血管外液体贮留。
从出血停止开始至病人体重增加到最大时为止,反映液体在血管外间隙的大量堆积。
第Ⅲ阶段是血管内再充盈和利尿期。
从病人获得最大的体重时开始,直到随之而来的最大的体重丧失
时为止。
反映肾脏排出大量从间质重新回到血管内来的液体。
三、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1.第Ⅰ阶段的治疗
输入2L平衡溶液或1L血定安等血浆代用品,多数严重创伤病人除Ⅲ或Ⅳ级休克外,都能恢复生命体征。
输液的速度靠临床反应判断,如生命体征,血压,脉压,脉率和尿量。
是否输血根据循环是否稳定和Hct值决定。
早期复苏不必测定PAP、PCWP或RAP。
纠正稀释性凝血病主要补充浓缩血小板和冷沉蛋白。
多数病人在15分钟内
输完2L平衡溶液会有反应,如缺乏反应可能有致命性出血,应立即手术。
因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病情重、变化快,所以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合理分工以及熟练、准
确的操作是取得抢救成功的关键。
2.第Ⅱ阶段的治疗
为强制性细胞外液扩张阶段。
此阶段病人血循环不稳定,表现有血压降低,心动过速,少尿和体重增加。
此
时如果为了防止液体贮留和体重增加,而停止输液或用胶体溶液代替平衡溶液,或使用利尿药,都会导致严重的
血容量缺乏,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将发生肾衰,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间质液体有三个出路:一是从毛细血管静脉端返流回血管内;二是经淋巴管返流;三是休克时细胞膜钠-钾-ATP泵活性下降,水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
休克病人在经过从出血阶段到间质液贮留阶段的抢救,间质间
隙容量显著扩大,反映基质松解阻止大量的溶质和蛋白质从间质间隙中排出。
复苏后的这种间质液贮留,同时有血管内胶体渗透压(COP)降低,以及间质间隙基质中的硬脂酸发生变化而
有液体贮留。
血浆COP降低和这种间质液贮留无直接关系,提示它不是造成间质液贮留的主要力量。
第Ⅱ阶段治
疗中所见到的胶体渗透压降低,是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的结果。
间质液体贮留期由血浆胶体渗透压控制间质间隙
的扩张,而间质间隙中的基质只是被动容纳大量的液体和蛋白质流入,结构上无改变。
细胞外液中的白蛋白,有55%是在间质间隙中,通过淋巴管回到血管内。
第
Ⅱ阶段治疗时,为了消除这种强制性间质液体贮留,补充白蛋白是不合理的。
造成强制性间质液贮留而减少
白蛋白排出的机理不明。
可能和基质中硬脂酸的变化,或它的结构发生变化有密切关系。
它可阻止白蛋白进入淋
巴管而返回血管内。
第Ⅱ阶段治疗时胶体渗透压和红细胞容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提示毛细血管膜能保持功能上的完整性,因而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失血性休克复苏后毛细血管的完整性,约在48h内恢复,不象感染性休克那样持久。
两
种休克的治疗应有所差别。
间质间隙内强制性液体贮留的量,和休克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
在第Ⅱ阶
段治疗中维持稳定的循环状态,最有效的方法是输入平衡溶液恢复有效的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和尿量,还要补
充红细胞维持血红蛋白浓度接近10g%。
判断输液量超负荷依靠增加体重和全身肿胀,同时也会损害其它器官的功能,特别是心肺和肾。
此时需要监测CVP、PAP结合CO有助于决定进一步的输液量。
用PCWP/CI比可判断再输液
的反应,明确心脏收缩力状态。
当用平衡溶液和红细胞恢复血容量,恢复生命体征,增加肾血流量将改善肾小球
滤过率,恢复钠和水的排出。
虽然休克对肾循环的影响要持续到复苏后几天,但是成功的恢复血容量,使肾受ADH 和ALD的影响减少。
所以尿量可作为血浆容量扩张和器官灌注的指针。
第Ⅱ阶段的另一个问题,是用液体和血液维持了循环稳定和肾脏功能,常导致呼吸窘迫,即所谓的“液体超负荷综合征”。
如果认为这种情况是血浆容量超负荷,结果限制输液和利尿,将导致少尿和肾功能衰竭,常难免
死亡。
通常不认为是限制输液导致急性少尿性肾衰的错误,而认为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间质间隙液体贮留阶段,最好的治疗是同时维持有效的心收缩力,支持呼吸,维持肾血流灌注以及适应大容量的间质间隙液体贮留,直至
肾脏能够排出多余的液体时为止。
常用血浆代用品
分类常用血代成份优势缺点
传染疾病和天然胶体溶液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等免疫功能抑
制
人工胶体溶液右旋糖酐多糖高分子抗原抗体反应
羟乙基
淀粉
(706代血羟乙基淀
粉氯化钠
补充血容量,维持胶体渗透压,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的电
角质成分,预防及纠正大量失血和血液稀释后可能产生的
酸中毒
用量大时,可诱发急性
肾功能衰竭
浆)
琥珀明胶琥珀酰明
胶
胶体渗透压与人血浆白蛋白相近
扩容作用较右旋糖酐和
羟乙基淀粉弱过敏反应
聚明
胶肽
不干扰出凝血机制,无免疫原性皮肤反应、低血压(血脉素,海脉
素,血代)
晶体缩合葡萄糖氯缩合葡萄价低,扩容升压作用明显,有较强的利尿护肾和改善微循对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溶液化钠糖氯化钠环作用者慎用
3.第Ⅲ阶段的治疗
控制出血后18~36h之内,间质间隙液体贮留达到顶峰之后,液体开始从间质间隙向血管内转移。
膜电位和钠泵功能恢复正常,细胞内的钠和水外流进入间质间隙,再回到血管内,同时间质间隙容量缩小,增加钠,水和
白蛋白从基质中排出,钠和水从毛细血管静脉端返回血管内,蛋白质经淋巴管再回到血管内。
它的机理仍难明白。
它可能受到细胞介质的影响。
这些介质在第Ⅱ阶段使间质间隙的基质扩张,而在第Ⅲ阶段又使之恢复休克前状态。
在第Ⅲ阶段早期,脉压差增大是发生大量血浆再充盈的预兆。
脉压扩大时静脉输液速度应立即减慢,只保
留一个静脉通道,输液成分也换成葡萄糖溶液,只需少量钠。
如未重视这种再充盈,会发生急性高血容量和高血
压,甚至心肺衰竭。
这是由于肾脏还未恢复排尿功能时,贮留的液体大量返回血管内的结果。
在第Ⅲ阶段再充盈
的早期,使用利尿药是最有效的方法。
速尿可促进肾排尿增加,直至自发性利尿开始,呼吸明显改善,几天之内全身水肿消退。
这种间质间隙液体的回收需要3~4天,有时需10天左右。
休克纠正指
(1) 血压趋于正常水平, 脉压差增宽;
(2) 尿量比重正常;
(3) 微循环得到改善, 面色红润, 肢端温度近于正常;
(4) 颈部静脉开始充盈;
(5) 神志转清。
(专业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