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d6105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9.png)
《定位》读后感【导语】下面是网友caidouzhong分享的《定位》读后感,以供借鉴。
今天我在图书馆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阅读《定位》,这本书是由里斯和特劳特合著的。
之前我还阅读了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深受启发:原来公关一直扮演着塑造品牌的关键角色,而广告则是对已经建立的品牌进行维护,保持品牌的活力,避免其衰退。
因此,公关被放在了首位,而广告则退居第二、起到保护和维持的作用。
这两者不能互换位置,也不能缺一、只有当品牌、公司和个人有效地运用公关与广告时,他们才能保持竞争力。
作为一向读书较慢的我,今天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果然大师就是大师,他们在写作这本书时提出的观点曾遭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连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也不同意他们的看法。
然而,任何好的理念都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的趋势。
直到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并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或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甚至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其行业中成为第一、树立行业领先的服务或地位,并且真正做好第一、才能牢固树立品牌形象,这样才能抵御竞争对手。
因此,时机至关重要,而公司定位的准确性同样关键。
这需要在事先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深入了解自身产品、市场定位及竞争对手的动态,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行动。
(2)在现实中,许多产品并不在行业中名列前茅,有的甚至排名第二百,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必感到畏惧。
只要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品牌取个好名字,因为名字中就蕴含了你的定位信息。
最重要的是,定位信息要简洁明了。
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简单而富有创意的信息才能在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让受众牢牢记住你。
此外,产品要有明确的目标受众,而不是试图迎合所有人,否则目标群体可能会流失。
(3)许多企业倾向于通过产品延伸来定位,这是一个错误的策略。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bc8f6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b.png)
《定位》读后感读完《定位》的读后感,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通过探讨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和方法,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和竞争优势的思考,让我明白了品牌定位的关键和成功的要素。
《定位》是一本充满洞察力和实用性的书籍。
书中提出了品牌定位的理念,强调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通过定位来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
这让我思考了品牌定位和市场营销的意义。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品牌定位的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定位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通过明确目标受众、独特卖点和竞争优势,企业能够吸引目标客户群体,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这让我明白了品牌定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定位,我们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次,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市场营销的意义。
市场营销是企业与目标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过程,通过市场营销,企业能够了解客户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和实施推广活动。
这让我明白了市场营销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我们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和服务,吸引目标客户。
最后,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定位和市场营销来建立和巩固竞争优势。
这让我明白了竞争优势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我对《定位》的读后感这本书给予了我对品牌定位、市场营销和竞争优势的深刻思考。
通过探讨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和方法,这本书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和竞争优势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品牌定位的重要性,思考了市场营销的意义,以及明白了竞争优势的关键。
《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
![《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3061c1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e.png)
《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篇一《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哎呀,读完《定位》这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我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啊!你说这搭便车,听起来好像挺美的,不费力就能跟着沾光,可仔细一想,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呢?就像书里说的,搭便车可能一时爽,但长期来看,往往容易迷失自我。
比如说吧,有些品牌看到别人成功了,就想着也跟着蹭蹭热度,模仿人家的策略,以为能分一杯羹。
可也许最后发现,自己啥也没捞着,还把自己原本的特色给弄丢了。
这难道不可悲吗?我觉得吧,咱们做人做事也一样。
总想着搭别人的便车,可能就会失去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就像我之前参加一个比赛,看到别人的方法好像不错,就想照搬,结果呢?完全不适合自己,反而搞得一团糟。
也许有人会说,那偶尔搭搭便车也没啥呀。
可我想说,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免费的午餐?搭便车可能会让你暂时轻松,但未来的路还长着呢,难道一直靠搭便车过日子?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陷入这样的陷阱?看到别人成功的模式,就盲目跟风,却忘了问问自己,这真的适合我吗?所以啊,读完这一章,我算是明白了,要想真正成功,还是得找准自己的定位,走自己的路,哪怕艰难,那也是属于自己的路,不是吗?篇二《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读完了《定位》的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感触颇深呐!这搭便车,乍一听好像是个占便宜的好事儿,谁不想轻轻松松跟着别人捞点好处呢?可仔细琢磨琢磨,问题大了去啦!书里讲的那些例子,真的是让人恍然大悟。
有些企业就想着借着知名品牌的东风,蹭点热度,以为这样就能飞黄腾达。
哼,哪有那么容易!就像那些山寨货,模仿大品牌的样子,可能短时间能骗到一些人,但能长久吗?我看悬!我就想起我自己的经历,有次考试前,我想搭同学的便车,抄抄他的复习资料,结果考试的时候傻眼了,好多题都不会。
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搭便车也是一种策略啊。
是,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能有点小收获,但从长远看,这不是正道啊!你想想,总是依赖别人,自己能有啥长进?能有啥真正的竞争力?这就好比走路,别人的车能带你一段,但能带你一辈子吗?说不定哪天人家不带你了,你自己都不会走了!所以说啊,这搭便车陷阱,可得小心避开。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490f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3.png)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1、特劳特《定位》读后感《定位》这本书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很大,202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特劳特提出的“定位”概念击败了诸如科特勒、麦克尔·波特等这些顶级世界大师的理论,成为王者。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不但是营销的经典,也可以用在职业生涯规划、生活等各个方面,我花了一天时间仔细的研读,感触很多。
在这个传播过度、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产品的竞争优势建立需要准确的找到市场的空档,突出其产品本身所独具的优势,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也就是有效占据预期客户的心智资源。
当客户需要这个产品就会想到你,比如提到安全的汽车就会想到“volov”,想去头皮屑就会想到“海飞丝”,怎么喝酒又保健,你可能会想到“劲酒”或“黄金酒”,这是聪明的厂商进行了细致的品牌定位区分,这个产品不会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但在某个区域内,它可以做到最强,拥有忠诚的目标消费群,这就是产品的定位。
其实回头看看我们每个人的发展,自身的职业规划,与产品定位又是多么的相似。
很多人说职场竞争太激烈了,和我一样的人太多了,好的发展机会虽然存在,但是僧多粥少,总也轮不到我。
其实这就是一个职业定位的问题。
每一个人在寻找工作、谋求发展的时候都要问一下自己,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在哪里,如何根据外在市场职业竞争状态,给自己寻找一个独特的位置,避免市场的过度竞争,在狭窄的领域做到最强,那么你的职业发展就成功了。
如果你感觉工作辛苦,没有机会又赚不到钱,那一定是职业定位出现了问题。
陷入了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周遭的对手太多,你想脱颖而出实在是太困难了,在拼尽全力的情况下,可能你能达到平均水平已经不错了。
这个时候能够改变一下位置,定位到竞争相对较小,又能体现自身优势的地方,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发展自己。
举几个很有意思的职业来分析一下:在深圳,文员的岗位可以说是最为普通的,但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往往是这个职位招聘信息刚挂到网上,瞬间之内就会收到上百封求职简历,让你眼花缭乱。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5篇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cbbfda8762caaedd33d4a5.png)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5篇《定位》这本书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很大,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特劳特提出的定位概念击败了诸如科特勒、麦克尔波特等这些顶级世界大师的理论,成为王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供大家阅读。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一平时耳闻目濡,经常听到各种公司大谈特谈定位,但常常听不出所以然。
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书,该书是一本改变了传播营销的书。
它讲述了什么是定位,并提出定位是广义的成功战略,定位技巧可应用于包括政治、战争和商业,甚至追求异性;时代可以分为:产品至上时代、形象至上时代和定位时代。
在产品时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并且有钱去推销它就行了,但仿效产品毁掉了产品时代。
在形象时代,声誉或者形象比任何一个具体的产品更加重要。
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样毁掉了形象时代。
在定位时代,创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要想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的客户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长处和短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
在定位时代,光靠发明或发现新东西是不够的,甚至没它也行,但你必须是第一个打入客户的大脑才行。
人脑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能拒绝无法计算的信息,只接受与其内部现状相称的新信息,其他东西则一概过滤掉。
政府、企业或产品都需要有正确的定位。
定位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
缺乏适当定位至今是许多本土企业及非赢利组织在竞争中的瓶颈,是营销中的突出问题点。
对于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呢?做事没有重点,希望人人满意,得到所有人的满意,结果是没有人满意。
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尽善尽美才去做,结果很可能永远做不成。
如果你试过多次,并且偶尔取的成功,你在公司里的名声可能会很好。
我们经常会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却没想到不管是鸡头还是鸡尾他终究是鸡,成不了凤凰。
《定位》读后感:聊天中的策略与智慧
![《定位》读后感:聊天中的策略与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580a7c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4.png)
《定位》读后感:聊天中的策略与智慧《定位》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远超过了一本营销书籍所应该提供的。
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在商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教会了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与他人的聊天中,找到和坚守自己的定位。
在商业世界中,定位意味着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
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定位同样重要。
就像我们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希望发挥自己的价值,但如果不给自己明确的定位,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一事无成。
书中提到的“满足需求”和“进入用户心智”的观念,其实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社交生活。
在与人聊天时,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对方的需求,更应该关注如何进入对方的心智,找到真正的共同话题,从而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聊天并不只是简单的语言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对方,才能找到与之沟通的最佳方式。
而这就需要我们给自己和对方都一个明确的定位。
例如,在与长辈聊天时,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他们的经验和观点,而在与同龄人聊天时,则可以更加开放和直接。
这样的定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还能让我们在聊天中更加自信和有魅力。
当然,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我们的定位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
在聊天中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对方的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聊天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让对话更加深入和有趣。
总的来说,《定位》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商业经典,更是一本人生智慧的宝典。
它教会了我如何在聊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与他人建立更加深厚的友情。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视这种智慧,将它运用到我的每一个聊天中,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
![《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12694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2.png)
《定位》读后感《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定位》读后感1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们都会思考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这本经典的《定位》,也许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毕竟,一本好书,无问新旧。
谈定位有一个基本前提,供给严重过剩。
倘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已经活得挺好了,也没有动力来找新的定位。
当然,客观上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如果不想着转变,等到有一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想要突出重围,就得找到属于你的“新大陆”。
1、什么是定位?定位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即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了解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以及客户心智,从而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
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可以运用定位理论来指导实践。
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
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会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忽略和屏蔽,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一词占领心智”,比如沃尔沃是“安全”,宝马是“驾驶”,王老吉是“下火”。
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向内找原因,比如提升员工绩效,加强内部管理等等,实际上,更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向外看。
社会变化太快,“时代抛弃你,与你无关”。
生态学有一个“生态位”的概念,即每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循环。
当与其它种群出现生态位重叠,就出现了“种群竞争”。
比如树林里的马和鹿,都要靠树叶来生存,它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多吃树叶以保障生存。
鹿能够伸长脖子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也就和马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了,因此长颈鹿能够繁衍至今,马儿则进化出了出色的奔跑能力,觅食范围更广,也保障了食物来源。
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即在原有的生态位有竞争有天敌,通过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新环境,种群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本控制不住,生态学的说法叫“生物入侵”。
《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
![《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84d7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d.png)
《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1. 寻找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定位》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寻找自己的方向与目标的重要性。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过着无所谓的日子,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定位。
在书中,作者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生活需要方向和目标,只有找到了方向和目标,才能有所作为和成长。
2. 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定位》中提到了“找到一个你觉得自己最优秀的事情去做,然后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专家。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优势和不足,只有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而在这个方向上,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3. 努力克服障碍《定位》里讲到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可能遭遇难关,但是只有遭遇到地狱般的难关,才能掌握坚强。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有时候甚至会让人产生退缩的念头。
但是只有坚强地克服这些障碍,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4. 观察、学习和思考《定位》中,主人公李奇峰在为自己找到方向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观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通过不断地观察、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5. 在困难中寻找机会《定位》中,李奇峰在创业的道路上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在困难中寻找机会,并最终在这些机会中赢得了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在困难中寻找机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6. 真正地了解自己《定位》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太多的人习惯于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别人,而很少有人真正地去了解自己。
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因为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7. 认真选择自己的人生《定位》让我意识到:人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我们认真选择的。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我们想要的生活,然后选择最适合我们的方向。
这需要勇气和决心,但是只有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
![《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8005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3.png)
《定位》读后感(精选9篇)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可以是对书籍、文章、电影等的理解和感受。
下面是《定位》读后感的精选部分:《定位》读后感读完《定位》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和他人,建立明确的目标和品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九个读后感。
1. 定位的力量《定位》告诉我们,定位是建立品牌和个人形象的关键。
通过明确地规定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目标受众,我们可以有效地与其他人或者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正确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定位是长期的过程《定位》强调了定位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
在市场变化快速的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定位策略,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只有持续地思考和调整,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3. 细分市场的重要性《定位》中提到了细分市场的重要性。
在众多竞争对手中,通过找到细分市场,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起对这一特定领域的专业声誉。
4. 定位需要与目标受众相匹配《定位》中提到,我们的定位需要与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期望相匹配。
只有了解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并通过传达与之相符的价值观和形象来吸引他们,才能获得成功。
5. 创造性定位的价值《定位》告诉我们,创造性的定位可以打破常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创新和独特的定位,我们可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并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6. 选择合适的定位策略《定位》中提到,有多种不同的定位策略可以选择。
我们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定位策略。
无论是市场领袖、挑战者、追随者还是定位在细分市场中,我们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7. 定位要避免模糊《定位》强调了定位要避免模糊。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应该试图做一家“一切皆可”的企业。
只有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独特竞争力。
8. 定位需要不断调整《定位》中指出,市场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定位策略。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c1381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8.png)
《定位》读后感
《定位》是一本充满智慧和人生哲理的书籍,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市场的重要性和品牌的价值。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许多故事和言论,向我们展示了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市场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变数。
此外,这本书还展现了品牌的价值和意义。
在故事中,许多人都因为拥有自己的品牌而变得更加成功和有价值。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真诚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机会和挑战,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市场的重要性和品牌的价值。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就一定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人性、认识世界。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7c0298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4d.png)
《定位》读后感《定位》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定位》读后感1《定位》这本书是同事在公司读书交流分享会上推荐的,“定位”这个词语当他提出来的那一瞬间便有种豁然的感觉。
初衷只是觉得这本书可以对以后的职业规划会有更加明确并坚定的方向,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收获最大的是思维的转换。
本书核心观点是:“品牌时代,抢占用户心智。
”以理论和实例相结合,阐述了定位的本质――将认知当成现实,也就是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
这里的心智模式指的是大脑依据以往的见闻和思想构建的模型,用于影响人们对于外部现实世界的认知及行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对于同一件东西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这是一本讲营销的书,原先我在这方面的想法一直是,先发掘用户需求,然后开发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但是却没有想过,在调研市场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可能竞争对手已经快一步得到相应的调查结果抢得先机?当然,这里并不是否认市场调研的重要性。
反观这本书讲的是将焦点集中在潜在顾客而不是产品,由外向内分析。
也就是从潜在客户的角度及市场竞争情况出发,围绕用户心智进行营销。
而由内向外的思维则是从产品角度出发围绕产品营销。
心智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简化”。
纵观我们目前的大数据传播时代,不可否认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和信息的共享,但正是因为庞大的信息体导致了传播过度和同质化的现象。
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家企业发现一个品类市场很好,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同质化竞争;旅游景点模式的千篇一律,新建的仿古建筑、含括全国各地小吃的“特色小吃街”等等。
就连人也同商品一样,陷入了同质化竞争。
而“定位”其实也是同质化时代人的竞争之道。
如会计行业来讲,其实很多企业在招收普通的基础核算财务人员门槛并不是很高,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财务的认知又是“每个公司都需要算账的”,前几年出现的财会热门专业涌出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也就造成了目前基础会计人员的相对饱和。
当然好的机会平台依然存在,但是竞争的激烈会出现僧多肉少的现象,其实这也就是缺乏准确定位的体现。
定位读后感800字
![定位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97c24b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e.png)
定位读后感800字嘿,最近我读了《定位》这本书呀,读完之后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心里头就一直琢磨着书里讲的那些事儿呢。
书里讲的那些关于怎么在市场里给产品或者自己找准定位的内容,一开始我还觉得挺玄乎的,想着不就是让人知道你是干啥的嘛,能有多复杂呀。
可越往后看,越觉得这里头门道可真不少呢。
这就让我想起之前我家小区门口开了两家小吃店的事儿了。
一家呢,招牌上写着“啥都有美食店”,好家伙,从早点的油条豆浆,到中午的盖饭炒菜,再到晚上的烧烤啥的,那种类是多得不得了呀。
老板人也热情,想着能满足大家各种各样的口味需求呗。
另一家呢,名字就叫“老陈秘制馄饨馆”,主打就是各式各样的馄饨,从最普通的鲜肉馄饨,到什么虾仁馄饨、荠菜馄饨等等,光馄饨的花样就有十几种呢。
刚开业那阵儿呀,“啥都有美食店”那生意看着还挺热闹的,毕竟大家想着在这儿啥都能吃到,多方便呀。
可慢慢的,问题就出来了。
因为做的种类太多了,每一样呢,味道就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个特别出彩的地方。
而且啊,顾客一进店,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菜单,都得纠结老半天,不知道吃啥好呢。
再看那“老陈秘制馄饨馆”呢,老板一门心思就扑在馄饨上。
每天一大早就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食材,那肉啊,非得是当天现剁的,菜也得是水灵灵的。
包馄饨的时候,老陈就在那玻璃后面,手法那叫一个娴熟,包出来的馄饨一个个跟小元宝似的,可精致了。
煮馄饨的时候,那汤也是用大骨头熬了好久的,鲜香得很呢。
顾客一进店,不用纠结,奔着馄饨来的呀,吃了一回就惦记着下回呢,慢慢地,这馄饨馆的生意那是越来越红火了。
这不就跟《定位》里说的似的嘛,你要是想在一堆竞争对手里冒出头来,可不能啥都想抓,得找准自己的那个独特定位呀,就像那馄饨馆,把馄饨这一样做到极致,大家就都记住它了。
我读完这本书呀,再回头想想生活里这些事儿,还真是这么个理儿呢,以后不管是做事还是看别的啥,可得多琢磨琢磨这定位的事儿啦,哈哈,感觉这本书还真没白读呢。
《定位》第一章读后感
![《定位》第一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a140e6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07.png)
《定位》第一章读后感篇一《定位》第一章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定位》这本书的第一章,哎呀,那感受可真是一言难尽啊!这第一章就像一把钥匙,试图打开我对“定位”这个概念的新认知大门。
它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
我就不禁在想,这定位到底是个啥呢?也许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给自己找一个独特的标签,让别人一下子就能记住你。
书里讲了好多例子,我一边看一边琢磨,可能这对于那些大公司大品牌来说确实很关键。
但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人,定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觉得吧,好像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就是随波逐流,也没特意给自己定个位。
不过,反过来想想,要是能早点给自己定个位,明确自己想要啥,能干啥,也许就能少走些弯路。
比如说学习,要是能早早定位自己擅长的科目,集中精力去攻克,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呢?可这定位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准的呀!我现在都还迷糊着呢,我到底适合干啥?未来的路到底该咋走?难道就这么随便给自己安个标签?哎呀,真让人头疼!总之,读完这第一章,我是又迷茫又好像有点启发,接下来的章节我可得好好看看,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啦!篇二《定位》第一章读后感哇塞,《定位》的第一章读完啦,可把我给累坏了!一开始,我觉得这书里说的定位好像离我挺远的。
毕竟咱就是个小老百姓,又不是开公司做买卖的。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
它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要是没个清晰的定位,就容易被淹没在茫茫人海里。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有定位吗?我觉得可能有那么一点点,但又不太确定。
比如说,我喜欢写作,那我是不是可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未来的作家呢?可万一我写不出来好作品咋办?也许我只是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罢了。
这可真让人纠结啊!而且,就算我定了位,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脱颖而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就像那些明星,有的定位很清晰,可还是不温不火的。
难道是定位不准?还是运气不好?再想想我身边的同学,有的一心想考个好大学,有的就想着早点出去赚钱。
《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
![《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77102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a.png)
《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篇一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读完了《定位》的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这一章讲的搭便车陷阱,也许在咱生活里那是无处不在。
你想啊,就像那些个热门的品牌,一旦火起来了,就有一堆跟风的,想着搭个顺风车,蹭点热度,赚点快钱。
可这真的能行得通吗?我觉得未必!就拿手机市场来说吧,苹果手机那可是火得一塌糊涂,然后好多品牌就想着模仿它的样子,模仿它的功能,以为这样就能分一杯羹。
但结果呢?可能只是暂时吸引了一些目光,长期来看,自己的品牌定位模糊不清,消费者根本记不住你到底有啥独特的地方。
这难道不是跳进了搭便车的陷阱吗?再说一个例子,好比一家小吃店,看到隔壁的麻辣香锅生意火爆,自己也跟着卖麻辣香锅,却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这能行吗?也许短期内能吸引一些好奇的顾客,可时间一长,大家还是会选择那个正宗有特色的店。
所以啊,这搭便车看着好像是条捷径,其实可能是个大坑!咱可不能被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迷惑,得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独特的价值,不然可能就会在市场的洪流中迷失方向,你说是不是?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可能我们自己也会不知不觉陷入这种陷阱,觉得跟着别人走省事。
但真的能省事吗?我看未必!也许我们得时刻提醒自己,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路,哪怕一开始艰难,可只要方向对了,总会有出头之日的!你们觉得呢?难道不是这个理儿?篇二定位:第十一章搭便车陷阱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定位》第十一章的搭便车陷阱,我这小心肝儿是一阵乱颤呐!你说这搭便车,听起来好像挺美的,不费啥力气就能跟着沾光。
可仔细想想,真有那么好的事儿?我看悬!就比如说,一个新出的饮料品牌,看到可口可乐卖得好,就也想搞个差不多的包装,差不多的口味,想着能蹭点热度。
但问题来了,消费者为啥要选你这个模仿者,而不直接去买可口可乐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嘛!再比如说,现在的网红店,一家火了,其他的都跟着学。
装修风格一样,菜品也差不多。
定位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定位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0b17f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f.png)
定位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定位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定位读后感1《定位》这本书讲述了什么是定位,并提出定位是广义的成功战略,定位技巧可应用于包括“政治、战争和商业,甚至追求异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定位》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平时耳闻目濡,经常听到各种公司大谈特谈“定位”,但常常听不出所以然。
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书,该书是一本改变了传播——营销的书。
它讲述了什么是定位,并提出定位是广义的成功战略,定位技巧可应用于包括“政治、战争和商业,甚至追求异性”。
时代可以分为:产品至上时代、形象至上时代和定位时代。
在产品时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并且有钱去推销它就行了,但仿效产品毁掉了产品时代。
在形象时代,声誉或者形象比任何一个具体的产品更加重要。
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样毁掉了形象时代。
在定位时代,创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要想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的客户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长处和短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
在定位时代,光靠发明或发现新东西是不够的,甚至没它也行,但你必须是第一个打入客户的大脑才行。
人脑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能拒绝无法“计算”的信息,只接受与其内部现状相称的新信息,其他东西则一概过滤掉。
政府、企业或产品都需要有正确的定位。
定位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
“缺乏适当定位”至今是许多本土企业及非赢利组织在竞争中的瓶颈,是营销中的突出问题点。
对于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呢?做事没有重点,希望人人满意,得到所有人的满意,结果是没有人满意。
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尽善尽美才去做,结果很可能永远做不成。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c56b3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b.png)
《定位》读后感《定位》是由美国作家安妮·莱姆特写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故事。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贴近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生活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她的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后对她不闻不问,父亲也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能陪在她身边。
在学校里,她被同学排挤,老师对她也不够关心。
但是,主人公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她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成长的艰辛,也更加坚信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主人公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战胜了一切困难,最终走向了成功。
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贴近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感受和思想,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在读完小说后,我对主人公的成长和奋斗经历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总的来说,《定位》是一部充满感动和力量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和成长的艰辛,也更加坚定了努力和坚持的信念。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对生活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这部小说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从中获得力量和勇气,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c1f7cc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4.png)
《定位》读后感《定位》读后感4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定位》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定位》读后感1我开始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开始担忧,没有计划,没有远大的目标,害怕时光会在我不经意间溜走,给自己定位读后感。
然后,我用一副忏悔的态度埋怨着自己虚度大学生活。
不,绝不能有这样的事发生,在担心时,一本叫做《如何给自己定位》的书敲碎了我的担忧。
这本书分九章,每一章都讲述人生的一个经历,而这当中任何一个经历都能帮助需要启发的人,在领悟后,或许每章中的内容都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让所有成功慢慢接近。
第一章“我是谁”从书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用百倍的勇气与信心来战胜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阻碍,每个人在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所做的事,别人不一定能做得来;并且,你之所以为你,必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
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普通的劳动者,还是一个残疾人,他都拥有“超级矿藏”只要怒六去挖掘,就能东西其中的无价之宝。
在认识自己方面虽然有些困难,但,想有一犯成就的人就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只有认识真正的自我后,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理想。
并努力去实现它,只有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认识了真正的自我,才能把自己的生命锻炼得更有价值,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第二章“荡起自信的双桨,启航吧”这节中主要告诉读者自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操纵人类命运。
拥有自信,才能创造人间奇迹,才能创造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完整的自己。
自信是人生的动力,它能战胜自卑,战胜恐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让我们每个人都插上自信的翅膀。
居里夫人有一名言“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信心,是我们每个人产生动力的源泉,也是我们能彻底改变人生的伟大力量。
《定位》第一章读后感
![《定位》第一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2a351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f.png)
《定位》第一章读后感篇一《定位》第一章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定位》的第一章,真的是感触颇多啊!一开始,我就被书中的观点给“震”到了。
它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定位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就在想,可不是嘛,咱们每个人好像都在努力给自己找个位置,可这位置哪是那么好找的呀!书里提到,成功的关键可能不在于你有多优秀,而在于你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这让我有点疑惑,难道努力和才华就不重要了?也许不是不重要,只是定位能让这些闪光点更容易被人发现。
比如说,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可能成绩不是最顶尖的,但因为他们善于展现自己的特长,比如会画画、会唱歌,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许就是一种定位。
我又想到自己,我觉得我可能还没找到那个属于我的清晰定位。
我一会儿想当作家,写出让人感动的故事;一会儿又想当科学家,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
这是不是说明我还在“定位”的路上迷茫着呢?但反过来想想,也许这种迷茫也是正常的。
谁能一下子就找准自己的位置呢?可能在不断尝试和摸索的过程中,我才能慢慢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个“坑”。
总之,读了这第一章,我觉得“定位”这个事儿真是既重要又让人头疼。
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定位,不然在这茫茫人海中,我可容易被淹没啦!你们呢,是不是也在为自己的定位烦恼着?篇二《定位》第一章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定位》的第一章,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翻腾!你说这定位,咋就这么重要呢?就好像在一场超级大的游戏里,你要是没找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那不是瞎转悠嘛!书里讲的那些例子,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那些知名的品牌,它们之所以能成功,可不单单是因为产品好,关键是定位准啊!这就好比你去参加选秀,不是你唱得最好就能红,得有个独特的标签,让观众一下子记住你,这就是定位的魔力。
我就琢磨着,我自己是不是也得给自己贴个标签?可我这标签到底该是啥呢?是“学霸”?我觉得可能还不够格。
是“文艺青年”?好像也不太准确。
也许我还得继续探索,才能找到那个真正能代表我的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智的力量——读《定位》有感
书以载道,鏖战房地产几年,粗浅的经验有一些,但上升到理论高度还有很大欠缺,此次公司号召大家深读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定位》一书,书中对一些定位理论以大量实例逐一剖析,浅显易懂。
结合生活中的品牌及营销案例,常有恍然大悟之感。
下面就一些念及文字时浮现在脑海中的一些粗浅感受记录如下,以备后查。
触动一:品牌聚焦
提起万达,我们想到的是缤纷商业;提起龙湖,我们想到的是花境别墅;提起万科,我们想到的可能是住宅产业化;提起全聚德,我们想到的是外焦里嫩的北京烤鸭。
正因为聚焦,让我们对品牌产生了直接联想,也正因为聚焦,让我们对他们高度信赖。
当然,跨界的也不少。
虽然地产遭遇调控围城,不过依旧诱惑重重,格兰仕来了,雅戈尔来了,五粮液来了,苏宁来了,就连格力也开始做地产了(我开始担心格力的“核心技术”会不会就此止步),李宁当然也不会落下,因为他认为“一切皆有可能”……
聚焦是痛苦的,因为外界充满诱惑,聚焦同样是值得的,万达通过对商业地产的聚焦,产品多次升级,如今全国已遍布80座万达广场,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商业地产开发商。
对于所有非主业地产同行,地产南柯一梦,梦里花落,几时醒……
触动二:二元法则
第一个中国百米飞人,我只记住了刘翔(第二个为国争光的叫史冬鹏,不好意思,这个我是百度来的)。
十米跳台上,我只记住了死鱼眼郭晶晶(能记住她身旁那个看起来贤淑的吴敏霞的人估计要少很多)。
说起王石、潘石屹、任志强大家想必都知道,那谁能告诉我,万科、SOHO 中国、华远地产的二把手是谁?
金成房地产深耕写字楼多年,却让楷林率先“定义写字楼标准”;微电影风行之初,美景集团在郑州率先推出《芳邻·几许》,一时间,圈内外争相盛传;当所有的售楼部还沉溺于“方盒子”设计时,郑州之门已开,一枚“玉壁”(美
景鸿城售楼部)带着祥和展卷而来;帝湖老板成为河南第一辆劳斯莱斯车主也曾轰动一时。
当然,做到了还得说出来,建业集团在河南率先推出低碳住宅,但却没有宣传出来(现在国家已推出节能标准,当时的领先如今已经成了普及,这是后话)。
每年的高考状元总会吸引各大媒体争相追逐,探花和榜眼呢?不知道,估计是在看电视报道状元直击栏目吧……难道他们不优秀?不,但事实就是这样……
触动三:心智的力量
我始终觉得,吉利全球征标后(且不说车标本身美丑)将其首先用于微型车“熊猫”(当然,吉利熊猫是一款非常好看的微型车)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直到现在,谈及吉利,我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始终是那辆可爱的“熊猫”。
是的,在我的心智里,吉利就等于微型车(你要说低端车也好)。
东北一哥们长相文弱,大家都说他不是东北人。
为嘛?因为在大家的心智意识里,膀大腰圆才是纯正的东北爷们儿。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良好的口碑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定处于灰色地带,再想挽回将会事倍功半。
万科在郑州被热捧,不能不说是因为万科品牌在人们心智中的正向作用在发挥威力(有人说,当年万科售楼部不也被砸了么……万科长阳半岛的配套纠纷在阳光宣言里怎么没说……那为什么大家如此醉心于万科项目?是因为万科品牌带给大家的正能量太大了,大到人们选择性地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屏蔽和忽略)。
触动四:寻找空位
“康师傅”早就有了“酸菜牛肉面”,可是“红烧牛肉面”一直统治着其广告版面。
“统一”正是找到了这一市场空位,才造就了“统一老坛”的“酸爽”地位(虽然现在请出徐铮大哥,也依然改变不了康师傅在老坛江湖的太“囧”地位呀)。
当年“王老吉”也是找到了“凉茶”这个市场空位,通过一系列营销攻势,在短时间内成为比肩饮料霸主“可口可乐”的国内饮料品牌(之后的和加多宝的品牌之争在此不论)。
扯到房地产上(唱个高调,且从百姓民声角度来看),“保障房”定位就是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对于很多望房兴叹的城市底层人群而言,商品房小区没
有他们的位置,虽然现在该保障的依然很多没有得到保障,但我丝毫不怀疑政府当初对保障房定位的准确性(至于开豪车住经适房那事,和咱今天扯这事没关)。
题外话——之前南京有个项目叫“无庶”,他的定位应该就是南京土豪这个阶层空位。
触动五:品牌分治
对于大众来说,也许他错了,上至辉腾,下至桑塔纳,VW标志“冠”穿上下。
曾听说有个故事,一哥们开辉腾进停车场,正在自动泊车中,管理员冲他喊道:“喂,开大众的小心点,别把旁边的宝马320给撞了,你赔不起”,大哥一怒吼到“老子的车够买他3辆了”。
我们权当笑话,但是辉腾车主很受伤一点不假。
当然,奥迪也许是大众纠偏后一个成功的衍生品牌。
另外,英菲尼迪和尼桑、讴歌和本田,都是品牌衍生的佳作。
也许你不知道,超市货价上的德芙、M&M’s、士力架其实同属于一家公司,是品牌分治成就了它们。
触动六:名字的魅力
对于音乐电台来说,汽车91.2(一听就是汽车广播)、90.0my radio(不用说这个是音乐台了吧)比起魅力88.1(魅力?什么魅力?)更开宗明义一些。
白加黑,白天吃白片,不瞌睡,夜晚吃黑片,睡的香!到目前为止,我的脑海中依旧存留着这个药品广告。
洛诗?这孩子妈想必一定金声玉韵,蕙质兰心吧。
翠花?东北二大爷家那个牙上沾着酸菜的烧火丫头吧……
谢婉莹……沈德鸿……普通青年两个,冰心……茅盾……很文艺有没有?其实吧,前后就是一人,你我皆知。
名字,就是一名,但是起的不好很要命!
触动七:跟风陷阱
大而化之一下,这个让我想到了乳山银滩,举国房产一片红,乳山一个小小的沿海市镇,终于按捺不住经久的寂寞,建筑连绵,小区成片,如今潮已退,徒留空房千万间……
2008年住宅市场调控,商业地产“春风”乍起,一时间,“红”旗招展,写字楼如雨后春笋纷纷开建……如今,商住倒挂,写字楼价格一下跌回几年前。
民间融资风潮……农产品滞销……光伏产业危机……哪一个没有跟风的影子?另外,我也想到了现在遍布全国的开发区,当然,仅从拉动GDP这一点来说,也许政府是对的。
触动八:简化信息
报纸、电台、网络、短信、电话,无处不在的广告,几乎要把你淹掉的海量信息,老天,救救我吧!
随手拿起报纸,当你被裹挟在满是图文的信息海洋里,眼前闪现一个近乎空白的版面有没有让你要一探究竟的冲动?定江洋一句“江边的,不解释”(文字有点拽)我想要比诸如“世界级低密度豪宅墅鉴领袖浓荫”之类的文字要抓人的多。
触动九:不断重复
提起送礼,你是不是会想到脑白金?(别告诉我你没看过这个广告,虽然我很不喜欢,但是……我还是记住了他)提起“羊羊羊”你肯定会想到恒源祥(前后两版十二生肖广告虽然都挑战了观众的忍耐极耐,但由此造成的话题传播和记忆不能说不强)。
不在重复中大卖,就在重复中……(我还说大卖会不会很恶俗)那就印象深刻吧……
纠结点:多元化
拿很多实业公司进入地产行业为例,是面对竞争坚持做自己搞研发求突破?还是迫于生存压力转投房地产谋取高效益?坚持到底可能商海折戟,战略转移兴许有柳暗花明之机。
在漫漫品牌之路和触手可及的利益面前如何取舍?又孰对孰错?
美景的航空产业?盛润的医疗产业?万达的影院业?这些呢,产业互补?盲目拓展?机遇勇进?
略带戏谑的文字,思维发散,眼界尚窄,请抛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