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扩展阅读》7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拓展阅读之<雨霖铃>》教学设计

长沙县一中

杨柳

教学目标:1、学习《雨霖铃》借景抒情的手法;

2、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教学重点:学习《雨霖铃》借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想象朋友分别时的悲楚,情人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雨霖铃》。二、

初读词作,整体感知

1.

自由读

2.

点学生读(正音、停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

整体感情基调是什么?

师:那么,《雨霖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生:悲、伤……

师:词中最能体现情感的是哪一句哪个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插入补充《雨霖铃》创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

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师: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是“爱别离”。“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师: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真是双重的痛苦啊!(对比的手法)

师: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悲戚低沉的。

4.再读

因此,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应该放慢语速,用低沉哀婉的语调来朗读。请同学们酝酿一下情绪,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朗诵一下这首词。(语速、语调、重音指导)

三、

课文赏析

师:初读此词,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词,那么文中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

(别前、别时、别后)

师: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别前——“寒蝉……骤雨初歇”;别时——“都门……无语凝噎”;别后——“念去去……更与何人说?”)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表面看,都是别前的自然环境描写,但细心留意就会发现,一景一物,一声一响都有其特点。

“寒蝉”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本身有萧索感,加之其他的鸣虫在此时已销声匿迹,故秋蝉的鸣叫就显得格外响亮而孤寂,尤其是在傍晚时分,更易让人有落寞、凄切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重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词人笔下的自然环境紧紧扣住了离别之情,可谓一景一物、一声一响总关情。这便是——借景抒情。

2、

找借景抒情的词句:(提问:借哪些景,抒什么情?用自己的话描绘这样的场景。分两组讨论)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总结: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

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关于月:(思乡、残月——不圆满)

苏轼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关于风:

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关于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张九龄《折杨柳》

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异地他乡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3、

回到离别:

别时:(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以事抒情

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