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空间分布特征_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第20卷第6期2008年12月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m a l of L i upan s hui T each er s C onegeV01.20N O.6D ec.2008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王红黄英(安顺学院资源环境系;贵州安顺561000)摘要:以喀斯特山区六盘水市为例,钎对该区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耕地的质量、数量和利用效益三方面来作定量与定性分析.并进行耕地生产效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探讨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并提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耕地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F301.2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一055x(2008)06—0001—05A nal y s i s on S啦咖M e U tⅢza廿on of A r abl e L and R鹤O珊∞姻i n K a璐t A m a W A N G H on g;H U A N G Y i n g(C ol l ege of A nshun;A眦hun56l O oo,C hi na)A bs们ct:,11li8pap er a na l yz es tl l e m ai n pr obl em s i n ut i l i zat i on of a m bk I an d r es ou r c es i n L i upans hui.r11l rou曲quant i t at i ve and qual i t a t i ve aI l al ysi s f r om t he qu“ty,quant i ty and em c i ency of t hr e e a spe ct s,a nd ben e6t of a ra bl e l and w as anal yzed t o r ef er t o l i ne ar.The aut hor w oul d di s cuss ar al)I e l all d sust a i na bi l i t y anal yses i n ka r st.Fi na l l y,seV er a l propos a l s w as poi nt ed out on s us t a i nabl e l and use ka r s t a re a.K ey w or d s:K ar st;A r abl e L an d Resour ces;S ust aj nabil畸A nal ysi s;A r abl e l an d pm t ect i on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的区域,喀斯特区域面积占六盘水市土地总面积一半左右。
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特征
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特征摘要: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省域中北部,林地分布在省域东南部、草地分布在省域西南部。
1995-2015年贵州省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最高,草地减少面积最大,建设用地增速最快。
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在所有地市表现一致,耕地和林地变化表现不一。
建设用地以贵阳市增加面积最大,黔东南州增加比例最高为特征;耕地以黔东南州增加面积最大,贵阳市减少面积最大为特征;林地以毕节市、黔西南州和六盘水市增加面积最大,黔东南州减少面积最大;草地以毕节市和六盘水市减少面积最大为特征。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叠加分析1引言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驱动因素[1-2]。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为科学认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3-4]。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自20世纪90年开展以来,已经持续了30多年时间,研究内容、方法等已经成熟[5-7]。
研究方向也从初期研究土地利用的时间变化过程,转向基于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的空间变化过程及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过程。
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向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功能等方向转变[8-9]。
随着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解译结果技术方法的成熟,国际上公布了多项全球土地利用解译成果,为开展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了便利[10-11]。
尽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向有所转移,但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仍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本研究以欧空局公布的1995-2015年300m分辨率全球陆地覆盖数据(ESA GlobCover)为基础,通过提取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对1995-2015年贵州省及各地级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贵州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2数据来源与方法2.1研究区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与重庆市、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四川省相邻。
六盘水市钟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六盘水市钟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23六盘水市钟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六盘水市钟山区国土资源管理局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目录序言 (1)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二、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4)三、规划目旳与方针 (12)四、土地利用构造调整 (15)五、土地利用分区 (20)六、要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 (26)七、土地保护、整顿、复垦与开发 (27)八、办、镇、乡土地利用 (28)九、实施规划旳措施 (47)十、规划旳审批、实施和解释 (4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阐明………………………………前言本规划旳制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15条“各级人民政府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旳要求和国务院公布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措施》旳要求,同步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有关仔细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定和实施工作旳告知》要求,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厅《有关做好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定工作意见》旳告知,在省、市国土局统一布署下,以《六盘水市钟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23年远景目旳纲要》为指导;以“十分爱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旳基本国策为基础;以进一步落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旳告知》(中发[1997]11号)为方针,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按照对农地和非农地实施严格旳用途管制旳要求,把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作为要点;以上级下达旳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控制,协调部门和产业间用地矛盾,保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土地旳需求,优化土地利用构造和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实现钟山区国民经济稳定、协调、连续发展,土地资源科学、合理、连续利用。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编制。
本规划以1996年为规划基期年;2023年为近期目旳年;2023年为远期目旳年。
喀斯特山区矿业城市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方案——以六盘水市为例
・
4 2・
秦 趣 等 喀斯 特 I区矿业 城市 地质 灾害成 因及 治理 方案— — 以六盘 水市 为例 I J
到的安全标 准 。 明确 防治 目标 是地质 灾害防治工 程设 计的首要 泥 石流 的形 成 主要取决 于地 质因 素 、 水文地 貌 因素和气 象 问题 。对 防治对 象范 围的确定 , 应该 以致灾 地质作 用 的活动单 因素 , 除此之 外 , 还有植 物因素 、 土壤 因素 、 体因 素 、 土 水文地 质 元 为界 , 作整体 考虑 , 宜 随便 切割取舍 。但在 总体 范围 内 , 不 则 因素 和人为 因素等 。六盘水 市地 处西南 喀斯 特山 区 , 地貌表 现 应视 险情 的轻重缓 急划分 出重点 与一般 , 主要 与次要 的不 同 或 为溶蚀 、 蚀 和溶 蚀一侵蚀 中低 山 , 侵 海拔 高程变 化大 , 高海拔 部位 , 能平均 对象 。 防治工程应达 到的安全 标准,最低海拔 5 02 m,地 形起伏 大 ,地 形坡度 一般 在 护 的受灾对象 的重要 性及 可能撤离 程度 、 9 .5 财力 水平 和有关 的工
文献 标 识 码 : A
基 金 项 目 : 盘 水 师 范 学 院科 研 计 划 项 目(ps 0 19 六 1s 2 10 ) y
喀斯特 山区矿业城 市地质灾 害成 因及治理方案
以六 盘 水 市 为例
秦 趣 , 洪星 , 谌 张美竹(盘 师 学 生 与 理 学 ,州 盘 50) 六 水 范 院 物 地 科 系贵 六 水50 34
Ca t r M o t i u e —— T k ip nh iCt o x mpe se un a no s Ar a a eLu a su i F rE a l y
QI u e l D pr et fBo g N Q ta ( eat n o io y& G orp ySine Iu a su om lC H g, ipnh i uzo 50 4 , hn ) m l ega h c c ,A pnh i r a o ee Lu asu i u5 3 0 C ia e N G h
基于Markov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及预测——以六盘水市为例
摘
要 : 过 景 观结 构 及景 观格 局 指 数 分 析 贵 州 省 六 盘 水 市 中心 城 区 1 9 通 90年 ~ 2 1 0 0年 生 态 环 境
变化的趋势及原 因, 并通 过 Mak v 型 预 测 了 22 ro 模 0 0年 ~ 2 5 00年 研 究 区景 观 格 局 演 变 趋 势 , 果 结 表 明 : 研 究 区 2 间 灌 木林 地 显 著 增 加 、 ① 0a 耕地 尤 其 是 水 田大量 减 少 . 2 ② 0a间研 究 区 建设 用 地 大 量
收 稿 1期 :2 1 l l 3 0 11— J O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9 3 划 前 期 研 究 项 目(O 2 B 2 2 2 ; 州 省 优 秀 青 年 科 技 人 才 培 养 对 象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7计 21c 73O)贵 黔科 合 人 字 (0 91 号 )贵 州 省 教 育 厅 自然 科 学 项 目( 教 科 2 10 8 ; 州 省 科 学 技 术 基 金 项 目( 科 合 J字 2O)8 ; 黔 009) 贵 黔 [ 0 12 5 号 )六 盘水 师范 学 院科 研 计 划 项 目(ps2 1 0 , sy 0 1 O . - 1 ̄02 2 ; 1sy 0 1 4 l s2 1 l ) p
的 空 间镶 嵌 趋 向复 杂 , 观组 分 趋 向 均匀 分 布 . 通 过 预测 可 知 , 景 ④ 随着 城 市 化 进 程 的加 快 研 究 区景 观
破 碎 化程 度 将 进 一 步增 大 , 块 的 空 间镶 嵌 更 加 趋 向复 杂 , 观 组 分 进一 步 呈 均 匀化 分 布 . 斑 景 关 键 词 :景 观 格局 ; 地 利 用 ;马 尔科 夫模 型 ; 盘 水 土 六
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分区及防治措施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
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分区及防治措施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汪发勇张丽(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院,贵州贵阳550000)摘要科学划分水土保持分区,并针对分区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对指导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以六盘水市为研究区,总结了六盘水市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及模式;基于3S技术平台,选取水土流失比例、喀斯特面积比例、平均高程、坡耕地面积比例和林草覆盖率5个定量指标,以及地质条件、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和土壤类型4个定性指标,进行六盘水市水土保持分区;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各区域的水土保持模式,为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分区;治理模式;贵州六盘水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5-0183-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5.04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水土流失具有区域性,水土保持工作的区域性也十分明显,坚持因地制宜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基本策略。
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及导致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划分水土保持分区尤为重要。
本文以贵州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喀斯特地貌最广泛的六盘水市为研究区,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划分出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区,统计分析各防治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特征,指导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总体设计与布局,以期为开展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东邻安顺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接云南省曲靖市,北毗毕节市,地跨北纬25°19′44″~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总面积9913.9km2。
研究区地貌主要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盆谷、台地等。
在主要地貌类型中,山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2%,丘陵占16.9%,高原占4.05%,盆谷占8.47%,可直接开发利用的台地仅占1.66%,辖区内适宜开发利用的平坦土地较少。
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演变过程
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演变过程姓名:崔同寿专业:11级法学学号:K11114002 每个城市都有其各自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就使他们有着不同的演变过程,在发展方向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使得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因为每个城市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正如我们常说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城市也各不相同,他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有着不同的地形,有的处在山区,有的在平原;他们也有不同的资源,有的有水,有的有矿产,有的有能源等等。
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但由于他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因此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将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演变过程。
我的家乡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的贵州省,那是一个贫穷的地方,但却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因为落后,工业发展很是缓慢,所以很多地方都仍然保留着原始的容貌。
虽然从整体上贵州省发展不是很好,但城市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发展,有的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
我家所处的城市是贵州省下的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它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历史。
六盘水市,得名于六枝、盘县、水城三个辖区的头一个字。
以水城为例,水城,清雍正时期设厅,清乾隆时改为大定府分驻水城理苗府,民国三年(1914年)改设县,隶属毕节专员公署,1965年改为特区,1978年设市,有城至今已270余年,从设县起算也已90余年。
可以看出,六盘水市城市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的。
六盘水原本是城市功能比较单一的城市,发展空间很不大,但由于煤炭的开发,贵昆铁路通过这个城市,还有带有这个城市特色的钢材厂,矿产,水泥厂等工业得到很大的建设,使这个原本可能就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农村集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工业发展提供了煤矿、铁矿资源、劳动力资源、后勤生产服务,第一次承担了“煤都”这样一个以矿业开发为主的矿产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在此后的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水城初步由一个不足平方公里“荷叶”小城,发展到今天中心城规划范围为127.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区为502平方公里,城市也由单一的矿业城市发展为能源、原材料、煤化工基地为主的贵州西部现代化城市和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枢纽城市。
六盘水区域分析
——贵州省六盘水市区域 发展分析
目录
六盘水城市概况 六盘水城市发展条件 六盘水城市发展问题 六盘水城市发展机遇 六盘水城市区域战略谋划
一、六盘水城市概况
1、市域自然地理状况 2、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3、行政区划与建置沿革
1、市域自地理状况
(一)区位
六盘水市地处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腹地, 北临威宁、赫章、纳雍,东面分别与织金、 普定、镇宁接壤,南界兴义、普安、晴隆、 关岭,西靠云南省宣威、曲靖两市。
3、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
4、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者素质亟待提 高,就业和社会保障面临很大压力;
5、安全生产的基础仍不稳固,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6、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难度加大;
7、作为资源型城市,如何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关系,将面临严峻考验。
人均水资
源5492立 方米
• 全省1.9倍 • 全国2.4倍
亩均水量
均956.1立 方米
• 全省2.4倍 • 全国5.2倍
(五)土地资源、土地条件
市域总体土地质量不高,利用水平低,水土流失 严重,并且耕地数量较少,后备耕地不多,全市 人均耕地1.51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04年六盘水市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全市土 地总面积996537.01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的 5.7%。
4、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以六盘水为重点的贵州西部建设成为重化工基地, 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和陆续开工建设,将为六盘水市快速发展提供强 大支撑;
(九)不利因素
1、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贵州省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①盆地中的城市——贵阳、六盘水和安顺。
城市均建在盆地底部,以矩形(六盘水)、放射状(安顺)和多边形(贵阳)展布,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盆地内部还散布有残丘、孤峰等。
这类城市的环境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拥有的水土资源比洼地的多,但差异大;地下水分布不均,埋藏较浅,易开采也易受污染。
②谷地中的城市——宽谷中的都匀和铜仁,构造盆地和喀斯特谷地中的遵义。
城市沿河两岸展布,占据高漫滩、阶地以及部分缓坡地,两侧陡峭,或有和缓的峡谷、宽谷、盲谷,有一定的地表水资源,并为“喀斯特”水的排泄地段,水环境容量较大,但土地资源缺乏。
③台阶和洼地上的城市——建在距河不远的台阶上的城市如凯里、兴义,城市依地形起伏呈不规则展布,水资源较缺,自净力差。
高原面台阶洼地上的城市,如毕业,地表基本无河流,地下水埋藏深,水土资源贫缺,为9市中自然环境最脆弱的一个市。
从总体上看,贵州城市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见表1)。
1.1 地形封闭9市的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孤峰,尤其是盆地中的城市,地形最为封闭。
如贵阳市就位于本省中部群山环抱的“喀斯特”盆地中;六盘水座落在西部高原山区山峦群峰之中的盆地中等。
地形封闭,不但城市发展有困难,也易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1.2 山地和丘陵所占的比重大除安顺和遵义所占比重在72%外,其余均高达85%以上。
各市的平地并不连片,而是被残丘、孤峰分割,实际是“山间平坝”,故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强。
1.3 地势高低悬殊各市最高和最低海拔的差数多在1000m以上,毕节市相差达1700m多。
地势高低悬殊,不但对发展交通带来困难,而且也带来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1.4 自然灾害频繁贵州年降水达1000mm以上,但“喀斯特”发育,使水源漏失,地表缺水,形成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干旱,尤其是高原面上的城市,地面水相对缺乏。
如遇暴雨、大雨,因洞穴堵塞等原因,各城市洼地带积水形成内涝,如1996年贵阳市建成区多处被水淹1周多。
因而旱涝灾害受降水多寡和“喀斯特”环境的综合制约。
结合贵州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举例说明引种。
结合贵州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举例说明引种。
明清两代,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与汉族人口大量移入,“中原式”农业生产技术在贵州广为传播,农业生产面貌起了显著变化。
在种植业方面,不但扩大了水稻种植,而且引种了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在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玉米的引种和推广,对于山区开发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贵州是典型的“山国”,在全省17.6128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山地占87%,丘陵占10%,平地(包括山间盆地及河谷阶地)仅占3%。
贵州又是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区,碳酸岩石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
贵州土地资源的情况是:山多地少,土多田少,旱地多而水田少,而且土层簿,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水利灌溉差,耕作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
明代以前,贵州“不患无地而患无人”,耕作技术落后,土地利用率低。
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深广旷土弥望,田家所耕,百之一尔”。
当时开垦的地方,大都是“水泉冬夏常注之地”,农田主要集中在“坝子”,而缺乏水源的山区,或盛行“刀耕火种”农业,或“共弃而不顾”,有大量荒地存在。
广大山区,粮食作物以杂粮为主,有小米、红碑、荞子、豆类、大麦、小麦、燕麦等,总谓之“麦获”。
包汝辑《南中纪行》说:“罗鬼禾谷,燕状如麦,外皆糠,内有芥一粒,色黄可食。
群苗以此为面,每人制一羊皮袋,盛装数升,途中遇饥辄就山润调食,谓之香面。
燕麦在罗鬼遍地有之,利赖盛多。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说:“乌撒,风气刚劲而多寒,故梗稻难植,人所资以生者,惟苦养、大麦而已。
”可见,黔西北地区,主要以种植苦养、大麦、燕麦为主。
其他山区也大抵如此。
陈鼎《黔游记》说:“贵西苗九种,……居高山大等中,不产稻,唯食苦养杂粮。
”由于贵州宜种水稻的地方不多,广大山区所种的杂粮又多为低产作物,因而在客观上限制着经济发展,不可能养活较多的人口。
明未清初,玉米传入贵州,逐渐成为山区主粮,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玉米即玉蜀黍,俗称包谷。
它原产美洲,歌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始传往欧洲、亚洲各国,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明代嘉靖年间。
线性规划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
③ 宏观计划约束 。 因为资料的有限性 , 大农业用地不得少于
《 山 区 土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97 2 1 钟 19 ~ 0 0年)所 确 定 的面 积 , : 》 即
目 数孵 标函
数( 。 )
∑c . . ( an 式中:为第j f IX 或r )  ̄l l O i, 种各 』=J
1 & 0 7 3
x x:
公路用地 农村道路用地
l5 8 9.3
种 土 地 利用 类 型 面积 (m。; 为第 j 土地 利 用 类 型 的效 益 系 h )c 种
际量 ” 就是 “ 也 微增 量 ” 因变 量 和 自变 量 之 间形 成 函数 关 系 yf 。 =
,
其 规 划 更 加 科 学 、 理 。 大 限 度 地 为 各 项 建 设 提 供 土 地 支撑 , 合 最 最 终促 进 区域 经 济 快速 持 续 发展
函数的一 阶导数 厂 就是“ 边际量” 。
积 之 和 为 总 人 1 , : x帆2 5 即 4(J 1 卜5 4 以 ≤4 1 0 810 。
线 性 规 划 模 型运 用 过 程 中 , 引用 数 值 一 般 采 用平 均 值 法 . 但 是 求 出 的优 化 解往 往 与 实 际 不太 符 合 。若 把 引 用 的 数 值 经 过 边 际 分析 法 进 行 处理 , 大大 提 高 线性 规 划 的 准 确性 、 理 性 和科 会 合
续 利用 1 线 性 规 划的 基 本 模型
3 . 变量 设 置 依 据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分 类 二 级 地 类 设 置 模 型 变 2 量。 根据 钟 山区 土地 资 源 的 特 点 以及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的要 求 ,
[实习总结]六盘水区域分析
区域研究——贵州省六盘水市区域发展分析◆六盘水城市概况◆六盘水城市发展条件◆六盘水城市发展问题◆六盘水城市发展机遇◆六盘水城市区域战略谋划◆2、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3、行政区划与建置沿革(一)区位◆六盘水市地处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腹地,北临威宁、赫章、纳雍,东面分别与织金、普定、镇宁接壤,南界兴义、普安、晴隆、关岭,西靠云南省宣威、曲靖两市。
◆六盘水市距省会贵阳市250公里,距云南省昆明市390公里,距重要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市直线距离约310公里,居于贵、云、川三省资源富集区的中心地带。
(二)区域面积◆六盘水市全市南北长177.2公里,东西宽142.0公里,国土总面积为9965.37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7%。
1、市域自然地理状况(三)地质、地貌◆境内绝大部分为山区,岩溶地貌比较发育,岩溶面积占全市国土土地面积的63.18%,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喀斯特地貌。
(四)水资源◆由于六盘水所处地形地貌限制,降水不易蓄积,存在着因工程设施不足而缺水的状况,农业用水困难,顾本区以旱作为主。
山地68%丘陵17%高原4%盆谷9%台地2%山地丘陵高原盆谷台地人均水资源5492立方米亩均水量均956.1立方米•全省1.9倍•全国2.4倍•全省2.4倍•全国5.2倍(五)土地资源、土地条件◆市域总体土地质量不高,利用水平低,水土流失严重,并且耕地数量较少,后备耕地不多,全市人均耕地1.51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04年六盘水市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全市土地总面积996537.01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的5.7%。
农用地84%建设用地4%未利用地12%全市土地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六)矿产资源◆六盘水市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水能和煤层气,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炼焦用煤比重大,享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美誉。
全市煤层气(200-1500M深)资源储量11548.8亿立方米,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研究
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研究随着贵州省日益加强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显得尤为重要。
贵州省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地形起伏大,且大部分区域属于山地地带,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策略,保障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科学性、环保性。
根据贵州山地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土地利用的基本规律,可以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在山地地带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利用的科学化和优化化。
具体而言,需要根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的不同,科学规划土地的分区利用,合理确定农业、工业、住宅等区域的布局和建设规模,尊重自然规律,避免对地环境的破坏,确保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同时,要注重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尽量减少城镇化建设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空间利用率。
二、保护和利用山区资源山地地带是贵州省最大的资源储存区,拥有丰富的农业、林业、矿产和生态旅游资源等。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山区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避免盲目开发和利用,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科学利用,使山区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人们对城市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三、完善土地利用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的土地利用政策体系,是保障城市化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时,应该根据城市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根据贵州省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手段,规范土地利用行为,鼓励土地轮作和农林牧结合,加强土地保护和利用,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和可继承性。
四、加强土地资源监测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监测管理,是有效保障城市化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排查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对违反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合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防止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土地资源。
六盘水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研究
猱艺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4期2020年2月六盘水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研究黄照来,妥林,韦巍,廖隹,张碱海,程宏字(贵州省六盘水市自然资源局,贵州六盘水553000)摘要:指出了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竟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为更好地推进六盘水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回顾了六盘水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编制情况,提出了"三个一”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思路。
关键词:六盘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162-041六盘水的由来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
接着六枝、盘县、水城3个矿区(后改特区)作为煤炭基地相继成立。
1966年,中央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指挥部。
1967年10月,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六盘水开始成为一个政区,下辖3个特区。
1970年12月分隶安顺地区、兴义地区、毕节地区的郎岱县、盘县、水城县分别与六枝、盘县、水城3个特区合并,合并后仍称特区,隶属六盘水地区。
1978年12月,地区改为省辖市,市革命委员会驻水城特区。
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水城特区,分设钟山区、水城县。
市人民政府驻钟山区。
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县特区,设立盘县,以原盘县特区行政区域为盘县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红果镇。
2017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县,设立县级盘州市,以原盘县的行政区域为盘州市的行政区域,盘州市人民政府驻亦资街道凤鸣北路。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1)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摘要:都格井田位于杨梅树向斜北翼,北东为马龙向斜,南西为妥倮向斜。
井田内地表发现断层2条,钻孔内发现落差小于30m的断点33点,主要以中—小型断层为主,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由于该井田受杨梅树向斜等褶皱影响,裂隙及小断层发育,对煤矿生产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成因分析,结论0 前言都格井田位于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城西南部的鸡场乡、都格乡、发耳乡。
井田范围为不规则多边形,面积52.17km2。
设计生产能力300万t/a。
从2011年开始动工建设以来,矿井建设进度低。
影响矿井建设进度的因素很多,但其地质构造是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分析研究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展布规律,对于今后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构造特征1.1本井田属六盘水煤田,六盘水煤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扬子陆块(Ⅰ级)黔北隆起(Ⅱ级)六盘水断陷(Ⅲ级)。
1.2六盘水断陷:北东和南东分别以紫云—垭都断裂和黄泥河—潘家庄断裂为界,与北东侧的遵义断拱分开。
泥盆至石炭纪期间拉张沉陷,致使泥盆至石炭纪的沉积厚度较大。
紫云—垭都断裂两侧地层的明显分化,表明其在海西期仍有较强的活动性。
见下图。
井田内岩浆岩为峨嵋山玄武岩组,平均厚度达400m左右。
其岩性下部为灰绿色玄武岩及拉斑玄武岩;中部为浅灰及绿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及细砂岩组成,夹薄煤层;上部为深灰、紫红、暗绿色的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顶部20m左右为凝灰岩及少量玄武岩。
峨嵋山玄武岩组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全井田均有分布,对含煤地层沉积起到填平补齐作用,提供了良好的聚煤场所,为龙潭组含煤地层提供了良好的沉积基底;峨嵋山玄武岩组对含煤地层的分布、沉积岩性、岩相及含煤性等有一定影响,但对含煤地层无破坏作用,对煤的变质无影响。
井田内主要以中—小型正断层为主,岩石风化程度较高,裂隙十分发育,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六盘水市水城区国土空间开发目标格局及发展战略研究
六盘水市水城区国土空间开发目标格局及发展战略研究摘要:保障生态安全的生态红线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进行严格管控。
科学配置城乡空间基础设施与公共资源,合理引导要素功能的差序集聚,推动形成产城融合绿色高质量发展、城乡体系组织布局集约有效、生态保护与生态普惠协调互促的国土空间开发与资源利用格局,优化开发格局。
关键词:国土空间开发目标战略研究1.水城区国土空间开发基础水城区全境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之梯级状大斜坡地带,西北向构造带自西北入境斜贯全境构成了“三高两低”、谷岭相间的地势骨架。
境内东北、西北地区切割较浅,地势较为开阔;西南、东南地区切割剧烈,山峦层叠,相对高差多在300-700米之间,局部地段超过千米。
平坝少、相对高差大,境内海拔分布区间集中在1400-1900米之间,海拔最高点在西北部二塘乡韭菜坪梁子主峰(2900.3米),第二高峰在西南部兰花乡之牛棚梁子主峰(2861米),最低处在东南部肖坪乡北盘江河谷(635米)。
作为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68%的典型高原山区,水城区在北盘江及其支流的侵蚀切割下呈现地表破碎、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的特征,中部有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并且平坝数量少、规模小,全区500亩以上的坝区仅5个,总面积仅为2.19km²。
水城区地处气象学中的“云贵准静止峰”分布地带,紫外线辐射适中,全年200余天凉爽舒适。
近30年累计观测数据显示,水城区夏季平均气温显著低于西南华南地区主要城市,避暑气候条件明显好于贵州省其他地区。
空间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丰富的森林植被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13090个/cm³,是名副其实的“无夏大氧吧”、“天然大空调”。
水城区的水文条件较为复杂。
除了南部过境的北盘江干流外,其余支流和溪沟多属雨源性河流,天然降水经断层、裂缝补给地下水,且埋藏较深。
碳酸盐岩类集中分布区多有落水洞、地下河、小面积山塘或季节性水淹地分布。
山地城市道路和用地竖向规划研究——以六盘水水城经济开发区中部
城市客运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山地城市道路和用地竖向规划研究——以六盘水水城经济开发区中部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文/ 汪 芳 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摘 要 山地城市自然地形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与平原城市竖向规划间的差异性,但在规划过程中均是待城乡规划方案确定后进行道路、场地等的竖向规划,然而山地城市城乡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取决于竖向规划的合理程度。
因此,该文将对山地城市竖向规划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竖向规划经验建议,同时以六盘水水城经济开发区中部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竖向规划为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山地城市竖向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地城市;道路;用地;竖向规划;案例研究0 引 言《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2016)(以下简称《竖向规范》)中指出:“竖向规划不仅仅是平整土地、改造地形的简单过程,而是为了使各项建设用地在布局上合理、高程上协调、平面上和谐,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的。
”[1]。
但目前竖向规划过程中往往将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混为一谈,只是解决道路、场地及排水的竖向规划,未考虑到山地城市自然地形的复杂性和建设开发所需场平工程量的巨大性,其决定了山地城市竖向规划必须重点考虑经济合理性。
基于此,本文将对山地城市竖向规划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竖向规划经验建议,同时以六盘水水城经济开发区中部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竖向规划为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山地城市竖向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1 山地城市竖向规划的特点分析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其山体、河流、海拔高程等条件的制约,为竖向规划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限制因素,使其有别于平原城市,所以需要全面分析山地城市竖向规划的自身特点,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1.1 自然地形地貌复杂,可直接利用建设用地偏少山地城市由于存在较多的山地和丘陵,地形地貌条件较平原城市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地形自然高差较大,坡度较陡,可直接利用建设用地偏少。
贵州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
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土地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处于云贵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为高耸于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的一个强烈岩溶化的高原山区。
山地占61.7%,丘陵占30.8%,山间平坝占7.5%。
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1.农用地全省农用地面积1528.7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6.78%。
具体地类面积:耕地面积450.50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9.47%。
其中,灌溉水田83.48 万公顷、望天田43.37万公顷、旱地323.95万公顷、菜地81.71公顷、水浇地2.54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7.03%、12.92%、68.43%、0.01%和 0.00%。
园地面积12.02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78%。
其中,果园4.02万公顷、桑园1.54万公顷、茶园4.79万公顷、其他园地1.67万公顷,分别占园地面积的 40.36%、3.23%、47.27%和 9.14%。
林地面积792.10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1.82%。
其中,有林地417.44 万公顷、灌木林地242.07万公顷、疏林地52.16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72.11 万公顷、迹地6.19万公顷、苗圃2.13万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的53.89%、 30.74%、5.59%、9.51%、0.15%和 0.12%。
牧草地面积160.64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51%。
其中,天然草地159.70万公顷、改良草地0.39万公顷、人工草地0.55万公顷,分别占牧草地面积的 99.45%、0.23%、0.32%。
水面面积113.50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42%.其中,河流水面89.65 万公顷、湖泊水面0.24万公顷、水库水面22.50万公顷、坑塘水面1.11万公顷,分别占水面面积的74.73%、1.56%、16.42%、7.29%。
六盘水市聚落布局分析
经过此次实践,了解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聚落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座城市的形成及发展都是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同时也了解到了聚落的含义及六盘水市的聚落形态,这就是为什么众所周知六盘水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我们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每个人都十非清楚自己的工作,为了相同的目的共同努力,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此次实践。
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
1六盘水市人口众多,但耕地资源稀少,且大部分是山,平地较少。
2、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许多土地资源浪费。
3、六盘水市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一种特色文化。
4、六盘水的聚落布局结构模型较为单一。
建议
1、根据六盘水市的地貌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气象气候特点,发展出适合六盘水农业的道路。
2、政府应重视对六盘水市的规划道路,力求在最大程度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在招商和引商时应充分考虑其方案的可行性及对未来的影响。
六盘水市多山地,山地占全市总面积达65%,少平地,城市建设往往以平地为主。多数居民也沿江、河、湖分布,六盘水市中心就主要沿水城河呈带状分布。六盘水市的山地地形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由于地处于云贵高原地区,本地区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加上云贵高原这种高原顶部较为平坦的地形有利于风能设施的建设,因此风能产业逐渐发展起来。还有水能资源的开发,虽然本地区没有水路运输,但由于地势落差的的原因,本地区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六盘水市充分利用这种条件,兴修了大量的水电站。丰富的能源给六盘水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契机,本地区的能源输往东部,逐渐形成了“西电东送”工程。能源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六盘水市除了中心城市基本上形成了以资源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分布格局。
②城市聚落。按形态可分为集中形态(单城)、群组形态(双子城、三联城、条带状群组、团块状群组)。
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发展特征及优化策略
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发展特征及优化策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其发展成为旅游产业,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作为贵州省的一个山地城市,六盘水市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发山地旅游。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分析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发展的特征和优化策略。
1.资源丰富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和自然风光。
据调查,该市拥有的山地资源总面积达到18000多平方千米,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5%以上,其中包括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景点,例如龙岩山国家森林公园、黔西岩溶地貌博物馆等。
2.特色鲜明六盘水市的山地旅游资源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不仅仅是因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因为这些山地旅游资源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更加独特。
例如,龙岩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六盘水市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极具观赏性的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
3.发展较为滞缓虽然六盘水市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但是其山地旅游的发展情况却相对滞缓。
主要是因为该市的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欠缺,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等诸多原因导致,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该市山地旅游业的发展。
1.加快交通建设六盘水市的山地旅游发展是需要依托于基础设施的,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的便利程度。
例如,可以加强公路、铁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更多连接市区和景区的公路和高速公路等。
2.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六盘水市的旅游服务质量需要得到提高,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到更好的体验,可以通过培训工作人员、推广科技服务等措施来实现。
3.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政府应该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工作,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六盘水市的山地旅游资源和特色,而不是只局限于本地游客。
例如,可以运用新媒体手段,增加宣传效果。
4.加强旅游企业建设建设规范、管理水平高效的旅游企业,将是实现六盘水市山地旅游优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政府可以采取差异化管理、资金支持等措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3期自然资源学报Vol.27No.32012年3月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Mar.,2012收稿日期:2011-04-28;修订日期:2011-06-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2006CB403200);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GY 字(2008)3022);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黔教科2010098);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 字[2011]2052)。
第一作者简介:马士彬(198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遥感与信息系统应用。
E-mail :msb88.com@163.com*通信作者简介:安裕伦(1957-),男,贵州贵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E-mail :anyulun@126.com山区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空间分布特征———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马士彬1,张勇荣1,安裕伦2*(1.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贵州六盘水553004;2.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550001)摘要:运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区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①20a 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建设用地在低地形位的优势性增强且有向高地形位扩展的趋势,水田的优势分布范围缩小,但在低地形位优势增强,建设用地、水田在低地形位的优势增强导致旱地、灌木林地优势分布区间上移并收缩;②研究时段内工作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未出现明显的分化,各类型相间分布,未形成明显的以建设用地为中心的带状分布格局;③1990年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梯度上的分布已经分异成高、中、低三段式格局且20a 间未发生明显改变,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适应弹性已经被拉大。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山地城市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2)03-0489-08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在土地的自然属性上作用的结果,综合体现了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的状况。
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差异及其形成机制[1-3];②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分析[4-6];③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扩展模式和驱动机制的研究[6];④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7-10];⑤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扩展形势及其约束体系的研究[11]。
综合而言,目前对山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异规律的研究较少。
1研究区概况贵州省六盘水市区地跨26ʎ26' 26ʎ47'N ,104ʎ44' 105ʎ2'E ,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地表起伏度较大,总面积为474.4km 2(图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表1、图2)。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90自然资源学报27卷图1研究区地理位置Fig.1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表1不同时期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状况Table1The changes of land use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in different periods(%)土地利用类型1990—2000年2000—2010年灌木林-0.090.84有林地-0.10 2.57草地-5.12 3.45建设用地 2.56 4.83水体0.900.54未利用地-1.94-3.75水田 4.06-25.78旱地-0.82-3.032数据源与研究方法2.1数据源本研究采用1990年3月、2000年2月、2010年2月3个时段的TM、ETM以及CBERS02B遥感影像,结合Aster GDEM数据对六盘水市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研究区土地利用参考我国土地利用分类标准[1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8种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灌木林、草地、水田、旱地、建设用地、水体和未利用地。
研究采用监督分类法,参照野外GPS样点调查资料、地形图、植被图,获得研究区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最终转成分辨率为30m栅格数据(图2)。
2.2研究方法(1)地形位指数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往往在地形梯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为了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梯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借用地形位指数来度量地形梯度,高程越高,坡度越大,地形位指数越大;反之则越小;高程较高、但坡度较小,或高程较低、但坡度较大,则地形位指数居中。
其计算公式:T=lg E珔E +()1ˑS珔S +()[]1(1)式中:T为地形位指数;E和珔E分别为区域中任一点的高程值及该点所在区域的平均高程值;S和珔S分别为区域中任一点的坡度值及该点所在区域的平均坡度值[10]。
3期马士彬等:山区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空间分布特征491图2各期土地利用Fig.2Land use in the study area in different periods(2)分布指数为了消除地形位梯度分段和土地利用面积差异的影响,研究中使用地形位分布指数来描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梯度上的分布特征。
分布指数P ie 是一个标准化、无量纲的指数,其取值范围为[0,S ]。
若P ie >1,表示地形位e 是该土地利用类型i 分布的优势地形位,P ie 越大,优势越明显。
反之,若P ie <1,表示地形位e 是该土地利用类型i 分布的非优势地形位。
其计算公式为:P ie =(S ie /S i )/(S e /S )(2)式中:P ie 为第i 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e 上的分布指数;S ie 为第i 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e 上的面积;S i 为研究区内第i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S e 为研究区内地形位e 的总面492自然资源学报27卷积;S为整个研究区的总面积[10]。
3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3.1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特征的整体趋势将研究区地形位指数从低到高分为20个区段,并按1 20的顺序依次进行编号,计算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在这20个地形位上不同年份的分布指数(图3)。
图3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位指数梯度的分布关系Fig.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topographic index gradient of the study area3期马士彬等:山区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空间分布特征493由图3分析可知,在1990—2010年间六盘水市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指数梯度上的分布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均呈现出高(17 20)、中(5 16)、低(1 4)三段模式分布结构。
高区段为灌木林、未利用地的优势地形位;中区段为灌木林、有林地、旱地、草地的优势地形位;低区段为水田、建设用地、旱地的优势地位。
另外在中区段内优势分布类型的分布指数值均在1 1.5之间,表明中区段地形位为普适型地形。
上述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较大的地表起伏度、破碎度、平均坡度以及高海拔与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形成了巨大的人地矛盾关系,致使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适应弹性被拉大,形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间分布且类型斑块破碎度大,界限不明显,尤其是旱地、建设用地等人为活动参与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分布区被拉宽,对地形的适应性变强。
3.2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分析图3显示了研究区1990、2000、2010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位梯度分布特征,表2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梯度上的分布优势区间(P ie>1)。
各土地利用类型1990—2010年间的变化规律如下:表2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上的优势分布段区Table2The dominant terrain niche zone of land use types灌木林有林地水体建设用地草地水田旱地未利用地1990年11 206 171 41 86 171 91 131 7,17 20 2000年12 205 181 41 97 171 81 141,13,15,17 20 2010年12 205 181 41 97 171 72 151,3 6,9,17 20(1)灌木林地:灌木林地的地形位分布指数曲线与地形位呈正相关关系,随地形位上升分布指数值呈快速上升趋势,地形位11 20区段为灌木林优势分布区,表明灌木林对地形的适宜性较广。
三个时间段灌木林分布指数曲线基本重合,优势分布范围向高地形位区间略有收缩,由1990年的11 20变为2000年的12 20,2000—2010年未变化,表明灌木林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无明显变化,但在中地形位区段受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挤压分布优势度降低。
(2)有林地:有林地分布随地形位的升高呈波状分布,频率趋势线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最大分布指数值出现在较低地形位上,表明有林地对地形的选择性较强,并随地形位升高分布优势减弱。
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土层随地形位升高而迅速变薄,不适合乔木生长,所以有林地主要分布于中、低地形位上土壤条件较适宜的区段,而在高地形位上未形成优势分布。
1990年有林地的优势分布区间为6 17,2000年扩展到5 18,2010年维持5 18,优势分布区变宽,同时有林地数量也明显增加。
表明研究期间内有林地分布受人为的强烈干涉,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林地有恢复趋势。
(3)草地:草地分布随地形位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优势分布区较广且分布指数均在1左右,表明地形对草地分布限制较小。
研究区1990—2010年草地的优势分布区段由6 17缩小为7 17,这主要是由于在较低地形位上草地转化为耕地和人工林地从而丧失其分布优势。
(4)建设用地:研究期间内建设用地的优势分布范围扩大1个地形位,各时期最高分布频率均出现在1区段。
1990—2010年低地形位区段的分布指数先降低后增高,而地形位6区段的分布指数上升,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在1990—2000年间城市扩展主要以老城区为中494自然资源学报27卷心向四周地形位较高段区扩展,导致建设用地在低地形位区段的分布优势下降。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城区土地资源被耗尽后开始向外围郊区地形位较低的区域发展,使得2000—2010年间建设用地在地形位1区段的分布指数迅速抬升,同时向更高的9区段扩展。
(5)水体:水体随地形位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三个时间段分布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