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度控制

合集下载

浅谈关于规划管理中的几种建筑控高

浅谈关于规划管理中的几种建筑控高

浅谈关于规划管理中的几种建筑控高建筑控高是建筑规划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丨空间利用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建筑控高一直受到重视。

建筑的高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对周边环境和城市氛围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建筑控高方面,目前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和理念被广泛采用,本文将对其进行浅谈。

一、层高限制层高限制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建筑控高方式,即规定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一定的层高。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执行和监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由于对建筑高度的限制相对较为严格,可以有效控制城市的密度,防止城市过度拥挤和混乱。

层高限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限制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建筑单一化和规划刚性。

二、高度比例限制高度比例限制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规定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周边建筑或环境的一定比例。

这种方式相对于层高限制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地和环境要求来进行调整。

通过设置高度比例限制,可以保证城市在总体上保持一定的均衡和协调,同时也能保障建筑在视觉上的和谐感。

高度比例限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争议和难以统一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磨合。

三、容积率限制建筑控高是城市规划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各种不同的控高方式都有其优劣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灵活运用这些控高方式,以保证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氛围,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控高方式,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地应用建筑控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贡献力量。

浅谈关于规划管理中的几种建筑控高

浅谈关于规划管理中的几种建筑控高

浅谈关于规划管理中的几种建筑控高建筑控高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建筑物高度进行限制和控制的一种制度,这是为了维护城市的整体形态和风貌,同时保障城市的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管理中,建筑控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到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在实际的规划管理中,有许多不同的建筑控高方式被应用和探讨,本文将从几种典型的建筑控高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总体规划控高制度总体规划控高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整个城市或城市某个区域内建筑物的高度进行统一规划和控制。

这种控高方式是从城市整体风貌和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通过明确的规划标准和控制措施,来规范城市建筑的高度和密度,确保城市的整体形态和风貌。

这种控高方式主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控规和详细规划等文件来实施,规定了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建筑控高标准,包括了建筑的最高高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方面的要求,以此来控制建筑的高度和建设密度,从而达到城市整体形态的统一和协调。

这种控高方式具有条理性强、综合性强、规范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的保护城市的整体形态和风貌,同时也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功能区控高制度功能区控高是指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不同用地性质和功能要求,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

这种控高方式是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和分区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和功能要求,制定相应的建筑控高标准,来保障建筑的高度和密度符合功能区域的规划要求。

一般来说,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具有不同的建筑控高标准,以确保不同区域的建筑物在高度和密度上符合功能要求,同时也符合整体规划的要求。

这种控高方式能够保证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布局合理和协调,同时也能够保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不会影响到功能区域的功能正常发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三、历史文化保护控高制度历史文化保护控高是指在历史文化保护区或历史文化建筑群周边,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建筑物高度控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保证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从施工前的设计规划、材料选择、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以及后续维护等方面,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

一、设计规划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合理的设计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使用的材料特性、结构形式及结构类型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

同时,在确定建筑物高度时,还需要考虑地基承载力等相关因素,以确保整个建筑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二、材料选择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材料选择对于建筑物高度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在选材时要考虑到其强度和稳定性,保证所选材料可以承受预期高度下所受到的荷载压力。

其次,在进行实际搭建时,应选择符合标准的、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装配式建筑材料。

三、施工控制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方法来确保建筑物高度的准确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把关基础的施工。

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必须要确保其牢固和平整。

2.有效控制模块尺寸。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将整个结构分为一个个模块化单元,通过精确测量和合理安装来保证每个模块之间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3.科学管理施工进度。

根据计划和总体进度,在不同阶段进行验收和调整,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缺陷。

4.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监测。

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现代化设备对建筑物高度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修正任何偏差。

四、维护与检验装配式建筑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续维护与检验,以确保所建造的建筑物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长久的可靠性。

在维护方面,需要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巡查、保养和修缮,及时排除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而检验方面,则是要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和测试,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评估,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结起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高度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环节。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原则城市的建筑物高度是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建筑物的高度会直接影响城市的景观、交通、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生活质量等方面。

因此,建筑物高度的控制在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城市规划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原则。

1. 历史和文化背景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建筑物的高度应该考虑到这些背景。

比如,纽约市的天际线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城市规划中,高楼大厦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建筑物高度的控制可能更为严格。

因为这些城市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遗产,高楼大厦可能破坏了这些文化特色。

2. 建筑安全与可持续性建筑物的高度与安全密切相关。

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风压、地震、火灾等。

在城市规划中,高楼大厦通常会接受更严格的安全标准和审核。

此外,高楼大厦所占地域较小,会使得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如供水、排水、绿化等,所以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

3. 交通流量建筑物的高度也与交通流量有关。

高楼大厦通常会引入更多的人流和车流,因为高楼大厦所在的区域通常是商业和人口密集区。

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和道路狭窄。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建筑物高度的控制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以确保交通运作的顺畅和安全。

4. 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高楼大厦可能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

高楼大厦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和空间,可能会破坏自然景观。

此外,高楼大厦不能仅仅是单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考虑到景观设计和绿色化。

在城市规划中,建筑物高度的控制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总体来说,城市规划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

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建筑安全与可持续性、交通流量、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等,都需要得到综合考虑。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城市规划是可持续的、安全的、舒适的、具有美感的。

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特殊规范要求总结

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特殊规范要求总结

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特殊规范要求总结.pdf 范本一:正文:一、背景介绍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属于高层建筑,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可靠,制定了一系列特殊规范要求。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介绍这些特殊规范要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建筑结构要求1. 基础设计: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基础设计应符合土壤条件、地震要求等特殊规范要求。

2. 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承受风荷载、地震力、温度变化等特殊要求。

3. 建筑高度控制: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的高度控制要求。

三、消防安全要求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按照相关要求设置火灾报警设备。

2. 防火分区与防火门窗:建筑内部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并设置符合要求的防火门窗。

3. 紧急疏散通道:高层建筑应配备紧急疏散通道,并设置应急照明设备及逃生指示标志。

四、电力供应要求1. 电缆降温:高层建筑电缆应采取降温措施,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

2. 电力配电系统:建筑内部的电力配电系统应满足负荷要求和电力质量要求。

五、维护与管理要求1. 建筑维护计划:高层建筑应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 检测与监测设备:建筑应安装相应的设备,对结构和安全进行检测和监测。

3. 管理人员培训: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接受培训并持证上岗。

六、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高层建筑:根据《建筑法》,高层建筑是指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物。

2. 土壤条件:指建筑基础所处的土壤物理和力学性质。

3. 地震要求:指建筑在地震力作用下所需满足的要求。

4. 风荷载:指建筑所承受的风力作用。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指能自动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信号的系统。

6. 防火分区:指将建筑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防止火灾蔓延。

7. 紧急疏散通道:指供人员疏散使用的通道。

8. 电缆降温:指通过某种方法使电缆温度降低。

9. 电力质量:指电力供应的各项参数和性能。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在城市规划中,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合理的建筑高度和密度控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住环境。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城市景观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的作用。

一、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高层建筑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可以节约土地资源的使用。

而且,低建筑密度可以减少建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控制还可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高密度的建筑容易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而合理的建筑高度和密度控制可以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的比例,提供更多的自然环境,减少热岛效应带来的温度升高和空气污染。

另外,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控制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

过高的建筑密度会导致交通流量过大,增加道路拥堵的可能性。

而通过合理的控制,可以降低车辆流量,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尾气排放。

二、城市景观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控制对于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高楼林立的城市往往给人一种压抑感,而适当的建筑高度和密度控制可以保持城市的开阔感和自然景观。

合理的建筑高度可以保护城市的视野。

高层建筑过多会遮挡自然风光和重要景观,使城市失去原有的美感和吸引力。

而通过控制建筑高度,可以保持城市的开放性和空间感,让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好的景观。

此外,适当的建筑密度可以保持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历史风貌。

过高的建筑密度会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其失去独特性。

通过控制密度,可以保持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增加城市的魅力。

三、社会发展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控制对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合理的高度和密度控制有助于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适度的建筑高度和密度可以确保居民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提高居住品质。

同时,通过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社区设施,满足居民的需求,促进社会互动与交流。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建筑高度控制策略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建筑高度控制策略

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建筑高度控制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建设规划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建筑高度控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探讨城市建设规划中建筑高度控制策略的意义、原则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建筑高度控制策略的意义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建筑高度控制策略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可以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许多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景观,过高的建筑会破坏这些景观的完整性和原始风貌。

因此,通过建筑高度控制策略,可以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维护城市的独特魅力。

其次,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可以维护城市的景观质量。

城市的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人们眼球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建筑会影响城市的整体景观效果,破坏城市的美感。

因此,通过建筑高度控制策略,可以保持城市的景观质量,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最后,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可以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

建筑高度过高会遮挡阳光,影响周边居民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同时也会对城市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通过建筑高度控制策略,可以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

二、建筑高度控制策略的原则在制定建筑高度控制策略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首先,建筑高度控制策略应与城市规划整体相协调。

建筑高度控制策略不能脱离城市规划整体来制定,需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确保建筑高度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方向一致。

其次,建筑高度控制策略应考虑城市的功能需求。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建筑高度控制策略需要根据城市的功能需求来制定。

例如,商业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可以适当提高,以容纳更多的商业设施和办公空间,而住宅区的建筑高度则需要相对较低,以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建筑高度控制策略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高度的控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城市的环境和景观,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物高度控制

建筑物高度控制

6.1 建筑高度建筑高度指自建筑物散水外缘处的室外地坪至建筑物最高部分的垂直高度。

但下列情况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6.1.1 屋顶突出物的高度在9米以内,且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建筑物标准层建筑面积的八分之一者。

6.1.2 实心女儿墙高度自墙顶往下小于1.5米者;6.1.3 建筑物屋顶另加构架但不设围合外墙者,构架部分不计入高度。

6.1.4 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高度具有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其高度为自基地室外地坪起至檐口底面止。

6.1.5 坡屋顶建筑高度坡屋顶建筑物当屋面坡度超过四十五度(含四十五度)时,建筑高度自基地室外地坪至坡屋顶的的二分之一为止;当小于四十五度时,按6.1.9条规定计算。

6.1.6 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的建筑高度当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时,建筑物高度视下述不同情况分别计算:当进行景观和建筑物结构的规划控制时,建筑物高度仍以场地地坪标高为准计算;当进行消防扑救控制时,如路面标高高于场地地坪标高时,则以路面标高为准计算;当建筑物前后立面高度不同时,规划控制高度按建筑物的主出入口中的一面计算,而消防控制则按扑救登高一面计算。

6.1.7 建筑群高度限制建筑群高度限制指一组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中最低与最高建筑物高度的幅度。

建筑群限高指对其中最高建筑物的高度限制。

6.1.8 一栋建筑物有两个以上体量建筑组合的建筑高度一栋建筑物有两个以上体量的建筑组合,其建筑物高度以最高体量的高度计算;6.1.9 特殊造型的建筑高度特殊造型的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6.1.9.1 薄壳结构与波浪形结构屋顶,建筑物高度自场地地坪至薄壳顶高或波顶高;6.1.9.2 屋面为球形拱顶,建筑物高度自场地地坪至拱顶最高处;6.1.10 半地下室高出地面的高度半地下室高出地面的高度为由散水边缘处的室外地坪标高至半地下室顶板。

6.2 建筑层数计算6.2.1 建筑层数的计算,应按2.1.16条的规定。

6.2.2 住宅顶层有套内两层的复式套型时,若两层之间为满铺楼板时仍按两层计算,如为部分楼板和部分上空时,按一层计算。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对建筑高度与密度的控制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现代城市规划中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一、建筑高度控制的意义建筑高度控制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建筑高度控制能够影响城市的外观和风貌。

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可以保持城市的整体形象,塑造城市的独特风格。

例如,巴黎的建筑高度都相对较低,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而纽约的高楼大厦则彰显了都市的现代气息。

通过控制建筑高度,城市可以展现出自己特有的魅力。

其次,建筑高度控制对于城市的交通和防灾安全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带来的密集人口和车流量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同时降低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性。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建筑高度对交通和安全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建筑高度控制可以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

高层建筑的建设和运营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对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可以减少资源消耗,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二、建筑密度控制的意义建筑密度控制是城市规划中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合理控制建筑密度有助于保持城市的适宜居住环境和公共空间。

首先,建筑密度控制对于居住环境的品质至关重要。

高密度建筑容易导致居住环境拥挤,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考虑合理的建筑密度,保证居民有足够的宽敞和绿色空间,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其次,建筑密度控制对于公共空间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过高的建筑密度可能会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减少,使城市缺乏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通过合理的建筑密度控制,可以保护和扩大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文化活动场所,增加城市的活力。

再次,建筑密度控制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承载有影响。

建筑高度控制综述

建筑高度控制综述

建筑高度控制综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建筑高度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建筑的高度对城市形象、空气流通、采光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本文将就建筑高度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建筑高度的控制方法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一般有三种方法来控制建筑高度:法律法规规定法律法规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控制方法。

各国在建筑高度方面都有相应的法规规定,比如美国的《城市建筑法典》、英国的《城市规划法》和日本的《建筑法》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建筑高度、建筑占地面积、底层建筑结构等基本因素。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遵守这些法规,以确保建筑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区域限制在城市经济、文化等因素相对落后的地区,建筑高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区域限制来实现。

这种方法的重点是保持城市和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区域限制方法通常会限制建筑高度和形状以及构建频率和性质,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

社区反馈社区反馈是建筑高度控制的另一种方法。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社区意见和反馈反映了公共利益和居民需求,尤其是对建筑高度、外观以及内部结构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

社区反馈可以借助公开参与、社会讨论和媒体报道等方式,形成一种社会公约,从而约束建筑设计和建造。

建筑高度控制的意义建筑高度控制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意义:城市形象城市的高楼大厦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高度能够体现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实力。

建筑高度控制能够保持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避免城市形象受到不良影响。

空气流通建筑高度对空气流通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大城市中。

高楼大厦会阻拦空气流通,导致城市污染。

建筑高度控制可以保证城市的空气流通畅通。

采光建筑高度对采光也有影响。

高楼大厦虽然可以更好地利用地面资源,但也会影响周围建筑的采光。

建筑高度控制能够保证周围建筑的采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案例分析纽约市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的高度是美国法律规定的,建筑高度控制是以法律方式规定的。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但也容易受到政治和利益方面的干扰。

基于城市设计的建筑高度控制指标细

基于城市设计的建筑高度控制指标细

基于xx设计的建筑高度控制指标细化诌议摘要:建筑高度控制指标是法定规划体系中控制和引导城市总体空间形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规划管理中,仅仅通过二维的高度控制指标,难以达到塑造良好城市总体空间形?B的目标。

需要从城市认知角度出发,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划定总体高度分区,确定打造的空间轴线,以及塑造强化的建筑高度簇点,通过建筑高度分段细化控制,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格局清晰、整体有序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提供有效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高度;高度分区;建筑连续界面1.现有控规体系下的城市现状建筑高度特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中,建筑高度是控制建筑空间形态的重要控制性指标之一,与容积率指标等都对于控制和引导城市总体空间形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以上海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较为完善。

在上海快速发展期间,控规有效地引导了上海的城市建设,塑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和城市形象,尤其是陆家嘴的高层建筑群构成的天际轮廓线,形成了上海的一张名片。

但是,将上海与日本东京的城市鸟瞰照片进行对比(图1和图2),上海中心城区内的城市高层建筑呈插蜡烛式随机分布,而东京的高层建筑呈集聚式簇群分布在各个新城中心。

比较可以看出国内城市在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节点的识别性上显得明显不足。

2.xx现状建筑高度成因分析目前的控规控制指标对空间形态的控制能力有限,相同的控制指标会产生形态,高度不同的建筑,造成城市空间形态的剧烈异质化,即区域之间空间形态的特色不突出,同一区域内相邻地块的形态差异巨大,极不协调。

城市空间的失控并不是指标本身的问题,而是控制方法与指标的制定标准体系缺乏科学性。

原有的二维控制体系无法解决三维空间及四维时空的问题,容积率并不能准确反映建筑群空间形态,建筑高度指标的确定没有与建筑形态模式相结合进行考虑。

具体表现在:1.建筑高度控制没有与地块建筑容量、建筑密度有效对应。

对同样容积率,可以形成不同模式建筑高度控制(如图3)。

建筑高度控制[技巧].doc

建筑高度控制[技巧].doc

建筑高度控制三、建筑高度控制场地内建筑物的高度影响着场地空间形态,反映着土地利用情况,是考核场地设计方案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在城市规划中,常常因航空或通讯设施的净高要求、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控制、以及土地利用整体经济性等原因,对场地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建筑高度也是确定建筑等级、防火与消防标准、建筑设备配置要求的重要参数。

用以控制场地建筑高度的指标主要有建筑限高、建筑层数(或平均层数),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建筑物的层高。

建筑限高适用于一般建筑物的控制,建筑层数则主要用以对居住建筑的考核。

(一)建筑层数这里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

建筑物屋顶上的嘹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人建筑层数;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顶板高出室外地坪不超过1.5m者,不计人层数内。

建筑层数的控制与建筑限高的控制基本类似。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3.1.2条的规定,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为:(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平均层数指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单位:层平均层数(层)=总建筑面积(m2)/建筑基地面积之和(m2)一般常用于居住区规划,此时又称为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平均层数(层)=住宅建筑面积总和(m2)/住宅基地面积总和(m2)(三)极限高度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单位:m。

以控制建筑物对空间高度的占用,以保护空中航线的安全及城市天际线控制等,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规定为准。

有时,也采用最高层数来控制,但二者含义略有不同。

(四)建筑高度的限制建筑限高是指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高度限制,这一高度限制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最高处之间的高差。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建筑高度管控---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为例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建筑高度管控---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为例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建筑高度管控---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为例发布时间:2021-10-13T08:13:31.26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李元元[导读]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现有李元元泰安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一、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进行建筑高度管控的重要意义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泰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着力打造人文、生态、宜居城市。

突出特色,推进城市依山傍水发展” 的发展构想以及“严控山体线、水岸线、天际线”的规划要求。

如何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塑造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让城市显山露水,就需要在建筑高度管控上狠下功夫。

二、泰安市基本情况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南麓,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西濒黄河。

泰安寓意“国泰民安”,是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1989年,泰安被列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20年泰安中心城区总人口约135万人左右,用地规模约150平方公里。

泰安城市依泰山而建,城中处处可观泰山之雄姿,山上时时可观泰城之倩影。

泰城以泰山形象为背景,山城协调,融为一体,形成“山城相依”的城市特色。

三、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如何进行建筑高度管控通过对泰安市城区某些地段建设的控制,将城市中重要的地段、景点更好地展现给人们,使人们更方便地欣赏这些景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工作。

为了突出“山城相依”的城市特色,体现“城中观泰山,造化钟神秀,山上观泰城,仿佛天上人间”的人文意境,将泰山美景引入城市,使泰山和泰城在时空和视线上融为一体。

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三、建筑高度控制场地内建筑物的高度影响着场地空间形态,反映着土地利用情况,是考核场地设计方案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在城市规划中,常常因航空或通讯设施的净高要求、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控制、以及土地利用整体经济性等原因,对场地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建筑高度也是确定建筑等级、防火与消防标准、建筑设备配置要求的重要参数。

用以控制场地建筑高度的指标主要有建筑限高、建筑层数(或平均层数),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建筑物的层高。

建筑限高适用于一般建筑物的控制,建筑层数则主要用以对居住建筑的考核。

(一)建筑层数这里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

建筑物屋顶上的嘹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人建筑层数;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顶板高出室外地坪不超过1.5m者,不计人层数内。

建筑层数的控制与建筑限高的控制基本类似。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3.1.2条的规定,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为:(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平均层数指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单位:层平均层数(层)=总建筑面积(m2)/建筑基地面积之和(m2)一般常用于居住区规划,此时又称为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平均层数(层)=住宅建筑面积总和(m2)/住宅基地面积总和(m2)(三)极限高度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单位:m。

以控制建筑物对空间高度的占用,以保护空中航线的安全及城市天际线控制等,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规定为准。

有时,也采用最高层数来控制,但二者含义略有不同。

(四)建筑高度的限制建筑限高是指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高度限制,这一高度限制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最高处之间的高差。

建筑高度控制方案

建筑高度控制方案

建筑高度控制方案建筑高度控制方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针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规定和限制的政策措施。

在城市发展中,建筑高度控制方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保护环境资源,又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空间品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环境保护、城市形象和空间品质。

首先,建筑高度控制方案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能源消耗、水资源浪费以及土地利用。

通过建筑高度的控制,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例如,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可以减少对电力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合理规划建筑的高度,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避免滥用、浪费水资源。

在土地利用上,高度控制可以保护耕地资源,防止向农田开垦,提高土地利用率。

其次,建筑高度控制方案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的形象是一个城市吸引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

建筑高度控制方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控制建筑的高度,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美观度。

这对于吸引投资、推动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巴黎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城市,一直在高度控制上保持着严格要求,通过控制建筑物的高度,保持了巴黎独特的城市形象。

最后,建筑高度控制方案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

城市空间品质是指城市中人们活动、生活、工作等各种活动的品质。

高楼大厦过多会造成城市的高密度,空间感受不佳。

通过建筑高度控制,可以合理分配城市的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

例如,控制建筑的高度,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供更多的户外休闲空间,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建筑高度控制方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资源,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

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筑高度控制的概念

建筑高度控制的概念

建筑高度控制的概念建筑高度控制的概念提要:用以控制场地建筑高度的指标主要有建筑限高、建筑层数,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建筑物的层高建筑高度控制的概念场地内建筑物的高度影响着场地空间形态,反映着土地利用情况,是考核场地设计方案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在城市规划中,常常因航空或通讯设施的净高要求、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控制、以及土地利用整体经济性等原因,对场地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建筑高度也是确定建筑等级、防火与消防标准、建筑设备配置要求的重要参数。

用以控制场地建筑高度的指标主要有建筑限高、建筑层数,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建筑物的层高。

建筑限高适用于一般建筑物的控制,建筑层数则主要用以对居住建筑的考核。

建筑层数这里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

建筑物屋顶上的嘹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人建筑层数;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顶板高出室外地坪不超过1.5m 者,不计人层数内。

建筑层数的控制与建筑限高的控制基本类似。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3.1.2条的规定,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为: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平均层数指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单位:层平均层数(层)=总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之和一般常用于居住区规划,此时又称为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平均层数(层)=住宅建筑面积总和/住宅基地面积总和极限高度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单位:m。

以控制建筑物对空间高度的占用,以保护空中航线的安全及城市天际线控制等,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规定为准。

有时,也采用最高层数来控制,但二者含义略有不同。

建筑高度的限制建筑限高是指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高度限制,这一高度限制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最高处之间的高差。

建筑高度控制规则

建筑高度控制规则

建筑高度控制规则建筑高度控制规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物高度进行限制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

这些规则的制定旨在保障城市的整体形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建筑物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和可视性。

建筑高度控制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通常由城市规划部门或相关政府机构负责。

这些规则通常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地理环境、建筑用途和城市形象等因素进行制定。

在制定规则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功能布局、交通流量、景观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建筑高度控制规则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的最大高度限制:规定建筑物的最大高度,以确保建筑物不会过高,影响周边景观和城市形象。

这一规定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商业区和住宅区的高度限制可以有所不同。

2. 建筑物的高度分区:根据城市规划和建筑用途的需要,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高度区域,规定每个区域内建筑物的高度范围。

这样可以实现城市的多层次发展,使不同功能区域的建筑物高度相互匹配,保证城市的整体协调性。

3. 建筑物的高度递减规则:为了保证城市的可视性和景观效果,一些城市规划中会制定建筑物的高度递减规则。

这意味着建筑物的高度会随着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逐渐降低,以保证城市的中心区域能够更好地展示建筑物和景观。

4. 建筑物的局部高度限制:除了整体高度的控制外,建筑高度控制规则还可以对建筑物的局部部分进行限制。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的顶部或立面进行限制,以保证建筑物的外观美观,并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 建筑物的阴影效应分析:为了保护城市的采光和景观效果,一些城市还制定了建筑物阴影效应分析的规定。

这一规定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对建筑物的阴影效应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不会对周边建筑物和公共空间造成过大的阴影遮挡。

建筑高度控制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保护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它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交通流动,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关于规划管理中的几种建筑控高

浅谈关于规划管理中的几种建筑控高

浅谈关于规划管理中的几种建筑控高建筑控高是指规划和管理中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和规定。

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控制建筑物的高度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城市的整体形象、景观和人居环境。

在规划管理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建筑控高方式,本文将就几种常见的建筑控高方式进行浅谈。

最常见的建筑控高方式是依据土地用途进行限制。

不同的土地用途对建筑物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比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都有相应的建筑高度规定。

商业用地通常要求建筑物具有较高的层高,以吸引顾客和提高商品陈列效果;居住用地则通常要求建筑物不宜过高,以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和采光条件。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建筑控高,可以保障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同时也可以优化城市的居住和商业环境。

基于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建筑控高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在城市规划中,通常会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城市规划会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限制。

比如商业中心区的建筑物通常允许较高的高度,以提升城市的商业形象和吸引力;住宅区则通常限制建筑物的高度,以保证居民的居住品质。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建筑控高,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的功能需求,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空间利用效率。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建筑控高方式是依据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限制。

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对建筑物的高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城市规划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和保留历史文化,会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限制。

比如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物的高度通常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持区域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在风景名胜区,建筑物的高度也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以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建筑控高,可以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也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文化价值。

还有一种重要的建筑控高方式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限制。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指导性规划,其中通常会包括对建筑控高的要求和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会根据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对不同区域的建筑物高度进行科学的控制和规划。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高度控制与平整度要求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高度控制与平整度要求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高度控制与平整度要求在土木工程中,建筑高度的控制与平整度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要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性,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高度控制与平整度要求的重要性、相关标准和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高度控制的重要性建筑高度控制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一个建筑物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如果建筑物的高度超出其设计范围,将会增加其自身的重量和荷载,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变形和破坏。

此外,高度超过规定标准的建筑物还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阻挡了周围建筑物的采光,对交通、视野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建筑物的高度是保障建筑物稳定和周围环境安全的关键。

二、平整度要求的标准平整度是指建筑物表面的平坦程度或者表面的曲率变化。

它是评价建筑物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的平整度要求通常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平整度要求、较高平整度要求和高精度平整度要求。

一般平整度要求适用于一般建筑物,较高平整度要求适用于对平整度要求较高的建筑物,高精度平整度要求适用于对平整度要求非常高的建筑物。

三、控制建筑高度的方法为了控制建筑物的高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高度,并且要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建筑物的实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使用适当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也是控制建筑物高度的关键。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的应用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高度和稳定性。

因此,只有在设计、施工和监督等方面都进行有效控制,才能确保建筑物的高度在规定范围内。

四、保证建筑物平整度的措施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平整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此外,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建筑物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建筑物的高度控制规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的必要性、制定原则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的必要性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建筑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过高的建筑物可能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过高的建筑物会对城市的景观产生破坏。

城市的美丽和宜居性往往与其独特的天际线有关,过高的建筑物会破坏城市的整体美感。

其次,过高的建筑物会对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造成压力。

城市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的规划是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高度来确定的,过高的建筑物会导致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不足。

最后,过高的建筑物可能会对城市的居民造成心理负担。

高楼大厦会给人一种压抑感,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的制定是必要的。

通过合理地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可以保护城市的景观、减轻交通和基础设施压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的制定原则制定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规定的公平性和可执行性。

首先,规定的制定应该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规定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等因素,以确保规定的合理性。

其次,规定的制定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功能和需求,规定的制定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来确定。

例如,商业区的建筑物可以相对较高,以容纳更多的商业活动,而居民区的建筑物则应该相对较低,以保持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规定的制定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公众利益。

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定是为了保护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公众利益。

规定的制定需要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定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高度控制
三、建筑高度控制
场地内建筑物的高度影响着场地空间形态,反映着土地利用情况,是考核场地设计方案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在城市规划中,常常因航空或通讯设施的净高要求、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控制、以及土地利用整体经济性等原因,对场地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建筑高度也是确定建筑等级、防火与消防标准、建筑设备配置要求的重要参数。

用以控制场地建筑高度的指标主要有建筑限高、建筑层数(或平均层数),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建筑物的层高。

建筑限高适用于一般建筑物的控制,建筑层数则主要用以对居住建筑的考核。

(一)建筑层数
这里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

建筑物屋顶上的嘹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人建筑层数;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顶板高出室外地坪不超过1.5m者,不计人层数内。

建筑层数的控制与建筑限高的控制基本类似。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3.1.2条的规定,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为: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平均层数
指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单位:层
平均层数(层)=总建筑面积(m2)/建筑基地面积之和(m2)
一般常用于居住区规划,此时又称为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平均层数(层)=住宅建筑面积总和(m2)/住宅基地面积总和(m2)
(三)极限高度
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单位:m。

以控制建筑物对空间高度的占用,以保护空中航线的安全及城市天际线控制等,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规定为准。

有时,也采用最高层数来控制,但二者含义略有不同。

(四)建筑高度的限制
建筑限高是指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高度限制,这一高度限制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最高处之间的高差。

某些情况下,也有以绝对海拔高度作为建筑限高的控制值。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4.3条对建筑高度控制有以下规定:
(1)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
a.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b.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的高度;
c.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d.当建筑处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内时,也应控制建筑高度。

此外,建筑高度控制尚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规定。

(2)建筑高度控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以及当建筑处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内时,建筑控制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女儿墙作为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b.在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的建筑以及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其建筑控制高度是: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a)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且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
b)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
c)空调冷却塔等设备。

四、密度及容量控制
(一)用地面积
是指可供场地建设开发使用的土地面积,即由场地四周道路红线(地产线)所框定的用地总面积-其常用单位为公顷(hm2)。

有时也用亩(1hm2=15亩=10000m2)表示。

用地面积是计算场地其他控制指标的基础,应予准确把握。

用地面积与用地形状对场地使用和建设项目的功能布置有很大影响。

不同性质、规模的建设项目对场地的用地面积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亦称建筑覆盖率或建蔽率。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地面积之和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单位:%。

建筑密度表达了基地内建筑直接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各类建筑基地面积的总和/场地用地面积X100%
式中,建筑基地面积是指建筑的占地面积,按建筑的底层建筑面积计算。

建筑密度表明了场地内土地被建筑占用的比例,即建筑物的密集程度。

从而反映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建筑密度越高,场地的室外空间越少,可用于室外活动和绿化的土地越少;可见,建筑密度也间接反映了场地内开放空间的比例,并与场地环境质量相关。

建筑密度过低,则场地内土地的使用很不经济,甚至造成土地浪费,影响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过高的建筑密度又会引起场地环境质量的下降,严重的还会影响建设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

可见,场地的建筑密度应有一个合理的取值,它受到建设项目的性质、
建筑层数与形式、场地的位置与地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一般对场地的最高建筑密度作出明确限定,设计时应严格执行。

(三)建筑系数
建筑系数是指场地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露天设备、露天堆场及露天操作场等占用的土地占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与建筑密度这一概念相类似,建筑系数指标也适用于描述场地内土地的直接使用状况:但主要应用王工业企业场地设计中,并侧重于场地使用经济性的考核。

根据《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的规定,上式中各项参数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场地(厂区)用地面积指厂区围墙内的用地面积,按围墙中心线计算。

(2)建筑物、构筑物用地面积:新设计的按建筑物、构筑物外墙建筑轴线计算;现有的按外墙皮尺寸计算;圆形构筑物及挡土墙,按实际投影面积计算;贮罐区按成组设备的最外边缘计算,当设有防火堤时按防火堤轴线计算;球罐周围有铺砌场地时,按铺砌面积计算;栈桥按其投影长宽乘积来计算。

(3)露天设备用地:独立设备应按其实际用地面积计算;成组设备应按设备场地铺砌范围计算,但最多只计算至设备基础外缘1.2m处。

(4) 露天堆场用地面积按堆场场地边缘线计算。

(5)露天操作场用地面积按操作场场地边缘计算。

(四)场地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