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化学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胶体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胶体胶体: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胶粒直径的大小是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可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①常见的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②常见的气溶胶:雾、云、烟等;③常见的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①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即为丁达尔效应。
②布朗运动:粒子在不停地、无秩序的运动③电泳: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定向移动。
一般来讲: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胶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④胶体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
该过程不可逆。
胶体的特性:(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浊液。
(2)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3)聚沉:给胶体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颗粒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
聚沉常用来解释生活常识,如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等。
(4)电泳现象: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
电泳常用来分离提纯胶体,如工业上静电除尘。
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1nm1~100nm>100nm>100nm分散质粒子结构分子、离子少量分子的结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特点均一、透明、稳定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淀粉胶体泥水、石灰乳牛奶、油漆胶体发生聚沉的条件:因胶粒带电,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聚沉:向胶体中滴加电解质向胶体中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加热常见的胶体的带电情况: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
物化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二、 胶体系统的分类
1、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可分为两类 憎液溶胶:难溶物分散在介质中,有很大 的相界面,易聚沉,是热力学上不稳定、 不可逆体系。 亲液溶胶: 大分子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 是热力学稳定、可逆体系。
2、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可分为
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三大类
分散介质 分散相 气 液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名 称 实 例
固
(液 )气 溶 胶 (固 )气 溶 胶 (气 )液 溶 胶 -泡 沫 (液 )液 溶 胶 -乳 状 液 (固 )液 溶 胶 -悬 浮 液 (气 )固 溶 胶 (液 )固 溶 胶 (固 )固 溶 胶
云、雾、油烟 烟尘、粉尘 肥皂泡沫 牛奶、含水原油 AgI 溶 胶 、 油 墨 泡沫塑料 珍珠、蛋白石 有色玻璃、合金
热力学不稳定性 :胶核粒子有互相聚集而降低 其表面积的趋势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 学不稳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 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
四、胶体的特征
动力稳定性强 散射作用明显 扩散速度慢 渗透压低 不能通过半透膜
五、胶体系统的制备与净化
1、胶体系统的制备
沉降平衡时粒子的高度分布公式
通过沉降速率的测定求算粒子半径
利用在超离心力场中的沉降平衡测定胶团或大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
14-4 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
1、电动现象
电泳、电渗、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统称为
溶胶的电动现象。
电泳是带电的胶粒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
若在多孔膜(或毛细管)的两端施加一 定电压,液体将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这 种现象称为电渗。
( z 1)cRT
唐南平衡(Donnan)
NazP NaCl
胶体化学(物化重难点)
电势的值小于热力学电势且受外加电解质的影响很大;决定胶粒电泳速度的物理量是
电势,而不是热力学电势;向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可改变 电势,但对热力学电势无影响;
电势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等电态,在等电态,扩散层厚度为零,胶粒不带电,在电场作用
下,无电泳现象。 10.2.7 胶团结构 溶胶的胶团结构分为胶核、 胶粒及胶团三个层次。 以AgCl溶胶为例, 当用KCl与AgNO 3 制备AgCl溶胶时,胶粒和胶团的组成、结构与KCl和AgNO 3 相对用量有关,若AgNO 3 过量, 则胶粒与胶团结构如图 2,即 胶体粒子 滑动面
10.2.1 胶体定义:分散相粒子在某维上的线度为 1 nm~100nm 时的高分散系统称为胶 体。按分散相粒子线度分类:分子分散系统(真溶液,如乙醇水溶液) 、胶体分散系统(如 碘化银溶胶) 、粗分散系统(如牛奶) 。 10.2.2 按胶体系统稳定性分类 憎液溶胶: 分散相不能溶于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系统。 对于由金属及难溶于水的卤 化物、硫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在水中形成的胶体称憎液溶胶(简称为胶体) 。憎液溶胶的粒子 均是由数目众多的分子构成,存在着很大的相界面,因此憎液溶胶具有高分散性、多相性以 及热力学不稳定性的特点。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1)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2)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 胶粒易聚结而聚沉。 憎液溶胶的制备:分散法包括研磨法、胶溶法(如 Fe(OH)3 溶胶的制备) 、超声分散法、电 弧法; 凝聚法包括化学凝聚法 (如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和物理凝聚法 (如更换溶剂法、 蒸气骤冷法等) 。 憎液溶胶的净化:目的是除去对新制备的溶胶的稳定性不利的过多的电解质或其它杂 质。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亲液溶胶: 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所形成的系统。 高分 子溶液为亲液溶胶。将溶剂蒸发,大分子化合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因此,
物理化学第十章 胶体化学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 沉的过程,称为沉降。沉降与扩散为一对矛盾 的两个方面
沉降 扩散 分散相分布
真溶液
粗分散系统 胶体系统 平衡
均相
沉于底部 形成浓度梯度
贝林(Perrin)导出沉降平衡时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分布:
o c2 Mg ln 1 ( h2 h1 ) c1 RT
胶核 可滑动面
胶粒
{[AgI]m nI-(n-x)K+}x- xK+ 胶团结构
K+
K+
I-
K+
(AgI)m
I-
I-
K+
特点:
1) 胶核:首先吸附过量的成核离子,然后吸附反离子; 2) 胶团整体为电中性
I-
§10.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Derjaguin&Landau(1941)
1. 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溶胶粒子间的作用力:
Verwey &Overbeek(1948) van der Waals 吸引力:EA -1/x2
势 能 ER
双电层引起的静电斥力:ER ae-x 总作用势能:E = ER + EA
E
EA 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
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max
0 x 第二最小值 EA 第一最小值
势 能 ER 电解质浓度: c1 < c2 < c3 ,
0EAc3源自c2c1E电解质浓度,ER,E,
溶胶稳定性。在 c3 以后, 引力势能占绝对优势,分散 相粒子一旦相碰,即可聚合。
41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规律:
(i)反离子的价数起主要作用
10胶体化学
NaAuO2是上述方法制得金溶胶的稳定剂,写出该金溶胶
胶团结构的表示式。
解:该金溶胶胶团结构为: {[Au]m nAuO2- (n-x)Na+}x- xNa+
12.11.在Ba(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可制备BaSO4溶 胶。分别写出(1) Ba(NO3)2溶液过量,(2) Na2SO4溶液过量 时的胶团结构表示式。 解:(1) Ba(NO3)2溶液过量时,胶团结构为: {[BaSO4]m nBa2+(2n-x)NO3-}x+ xNO3(2) Na2SO4溶液过量时,胶团结构为: {[BaSO4]m nSO42-(2n-x)Na+}x- xNa+
胶核:胶体粒子内由分子、原子或离子
形成的固态微粒
胶团:整个扩散层及其所包围的胶体粒子
构成的电中性的整体
例: AgNO3 + KI AgI + KNO3 KI过量 :
AgI溶胶吸附I-带负电,K+为反离子 AgNO3过量: AgI溶胶吸附Ag+带正电,NO3-为反离子
特点:
(1) 胶 核 : 首 先 吸附过量的成 核离子,然后 吸附反离子; (2) 胶 团 整 体 为 电中性。
分散系统分类(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 (1) 均相系统(真溶液) 分散相以分子形式溶于分散介质 (2) 多相系统 分散相不溶于分散介质
分散 分散相 介质 气
名称 气溶胶 泡沫 乳状液 液溶胶或悬浮液
实例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云、雾 烟、尘
肥皂泡沫 牛奶 泥浆、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 有色玻璃
高中化学 胶体
4、胶体的凝聚
(1)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
布朗运动、胶粒带电
(2)胶体的凝聚 ①破坏胶粒的带电结构——加入电解质 由于胶体胶粒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后,由于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分 别能中和带有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和带有正电荷 胶粒的胶体。
例2:要使Fe(OH)3胶体凝聚,最好用( ) 要使带负电荷的AgI胶体凝聚,最好用( )
能
能
不能
不能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质微 粒的构成分
粒子胶体:Fe(OH)3胶体、AgI胶体 分子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气溶胶:烟、云、雾
根据分散 质状பைடு நூலகம்分
液溶胶:AgI胶体、Fe(OH)3胶体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1、丁达尔现象 ——光学性质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 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复
胶体的概念?
分散系
分散质微 粒大小
习
悬浊液 >10-7m 乳浊液 >10-7m
很多分子 集合体
溶液 <10-9m
胶体 10-9-— 10-7m
分子集 合体
分散质微 很多分子 分子、离子 粒组成 集合体
不均一、 主要特征 均一、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 滤纸
不均一、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均一、 较稳定 能
不能
3、电泳——可用于提纯和精制胶体
胶体带电规律:
(1)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 离子带正电
(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 胶体吸附阴离子带负电 (3)AgI即可吸附I-,也可吸附Ag+,视两者多 少而吸附不同电荷 (4)有些胶体如淀粉、蛋白质一般不吸附各种 离子。因形成水膜而稳定存在
高中化学常见胶体
高中化学常见胶体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与悬浮液之间的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在胶体中,一种物质以微粒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且能够均匀地分布。
常见的胶体包括胶体溶液、胶体凝胶和胶体乳液等。
一、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由微粒分散在连续相中的胶体。
其中,微粒的直径通常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
胶体溶液的例子有:乳胶、胶体金、胶体银等。
乳胶是一种常见的胶体溶液,由胶质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
乳胶的胶质微粒可以是橡胶微粒、聚合物微粒等。
乳胶具有较高的粘度和浑浊度,可以用于制作乳胶漆、胶水等。
胶体金是将金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胶体溶液。
由于金微粒的特殊性质,胶体金呈现出红色或紫色,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胶体金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例如用于生物传感器、免疫分析等。
胶体银是将银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胶体溶液。
胶体银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水处理等领域。
二、胶体凝胶胶体凝胶是由胶体微粒在连续相中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
其中,微粒的直径通常在100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
胶体凝胶的例子有:煤胶、明胶等。
煤胶是一种由煤微粒在水中形成的胶体凝胶。
煤胶具有较高的粘度和黏性,可以用于制备煤泥浆、煤浆等。
明胶是一种由胶原蛋白微粒在水中形成的胶体凝胶。
明胶具有较强的凝胶性质,可以用于制作胶囊、胶原蛋白面膜等。
三、胶体乳液胶体乳液是由液滴分散在连续相中的胶体。
其中,液滴的直径通常在100纳米到1微米之间。
胶体乳液的例子有:奶、乳剂等。
奶是一种常见的胶体乳液,由脂肪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
奶的稳定性很高,可以用于制作乳制品、饼干等。
乳剂是由液滴分散在连续相中的胶体乳液。
乳剂广泛应用于农药、化妆品等领域,用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吸收性。
总结:胶体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由微粒分散在连续相中形成。
常见的胶体有胶体溶液、胶体凝胶和胶体乳液等。
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乳胶漆、胶水、胶囊、乳制品等。
了解胶体的特性和应用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理化学第十四章胶体化学
一、分散体系的分类
•真溶液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胶体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液溶胶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1.憎液溶胶 胶体化学的主要研究体系 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
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溶剂与粒子间亲合力弱。
溶剂蒸发后,再加入溶剂无法再形成溶胶。 不可逆体系。
2.亲液溶胶 大分子溶液
溶剂与粒子(大分子 )间亲合力强。溶剂蒸 发后,产生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 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
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固溶胶 •气溶胶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憎液溶胶 •亲液溶胶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1.真溶液(分子分散体系)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的单 相,热力学稳定。分散相粒子半径小于1 nm。
2.胶体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半径1 nm~100 nm。高分散的多相 体系,粒子有自动聚集的趋势,热力学不稳定。
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2H3AsO3(稀)+ 3H2S →As2S3(溶胶)+6H2O
B.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3H2O (热)→ Fe(OH)3 (溶胶)+3HCl
C.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硫溶胶 2H2S(稀)+ SO2(g) → 2H2O +3S (溶胶) Na2S2O3 +2HCl → 2NaCl +H2O +SO2 +S (溶胶)
高等水化学胶体化学
按胶体分散系统的性质分类
• (2)亲液溶胶 • 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物质,
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的溶胶。 • 分散相分子本身的大小已达到胶粒范围,
它的扩散速率小、不能透过半透膜等性质 与胶体系统相似。 • 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系统。
§12-1 胶体系统的制备与净化
粗分散系统 分散法 胶体系统 凝聚法 分子分散系统
第二章 胶体化学
Chapter 2 Colloidal Chemistry
“胶体”这个名词是英国化学家 Graham于1861年提出的
胶体(colloid)
任一质点,其某个线度 在10-7和10-9m之间即认为 是胶体分散系统
(一)胶体分散系统及其基本性质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dispersed phase)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1nm 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有一定 高浓度肥皂水
~100nm 的光散射
溶液
热力学不稳定,但动力学稳 金溶胶、硫溶
1nm 定的多相系统,扩散慢,不能透 胶、牛奶、豆
~100nm
过半透膜,光散射强,在超显微 镜下可以看见
浆、雾、烟、 各种泡沫
>100nm
热力学不稳定,动力学不稳 定的多相系统,扩散慢,不能透 过半透膜,光散射强,在普通显 微镜下可以看见
2
1 cos 2
I0
I :散射光强度 ;
I0 : 入射光强度;
V :一个粒子的体积; C :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
n : 分散相的折射率; n0: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散射角(观测方向与入射光方向间夹角);
9胶体化学详解
(emulsion),泡沫
(二)胶体的基本特征 (1)多相(multiphase)性 在胶体系 统中,分散相粒子由众多分子或离子 组成,粒子内部与外部分散介质的许 多物理和化学性质都不相同,所以性 质是不均匀的,因而是多相系统。包 围胶体粒子的界面是相界面。
(一)分散(dispersion)法
直接将大块物质粉碎为小颗粒,并
使之分散于介质中。
机械分散法; 超声波(ultrasonic)
分散法; 电分散法; 胶溶法。
(二)凝聚(agglomeration)法
将分子或离子凝聚成胶体颗粒。
化学凝聚法
通过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 应等)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二)沉降(sedimentation)平衡
当溶胶中颗粒的密度大 于介质时,颗粒在重力场作 用下有向下沉降的趋势;沉 降的结果使底部粒子浓度大 于上部,即造成上下的浓差, 而粒子的扩散将促使浓度趋 于均一。当沉降与扩散达平 衡时,称为沉降平衡;此时, 颗粒浓度自下而上降低,有 一个分布。
沉降平衡中粒子的分布
热力学电势ф0 :固体表面与溶液本体间的电势差 斯特恩电势фδ :斯特恩面同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 ξ电势: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
ξ 电势的特点:
ξ 电势的绝对值小于热力学电势 的绝对值ф 0 •ξ 电势是衡量胶粒所带净电荷多 少的物理量; •ξ 电势的符号由胶粒所吸附离子
的电荷决定
•胶粒表面吸附正离子,ξ 电势为 正;胶粒表面吸附负离子,ξ 电 势为负 •少量外加电解质会对ξ 电势产生 很大的影响 •处于等电态的胶体质点不带电
(3)斯特恩双电层模型
11-胶体化学
布朗运动
返回
二、扩散
在有浓度梯度时,胶体粒子因热运动而发生宏观上定向 迁移运动。
三、沉降与沉降平衡
多相分散系统中物质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 叫沉降。
沉降过程产生浓度梯度,而扩散过程是消除浓度梯度, 当两者达平衡时叫做沉降平衡。 即:沉降速度=扩散速度
a
4
1、电泳
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定向移动。 (胶粒带电、带正电的胶粒移向负极)
+
-
NaOH
Fe(OH)3
电泳速度
∝
粒子带电量、外加电位 梯度 介质的黏度、粒子的大 小
电泳演示
2.电渗:
在多孔膜(或毛细管)两端加电压,液体分散 介质作定向移动。
3.流动电势:
电渗演示
在外力作用下,迫使分散介质通过多孔膜作定向移 动,在多孔膜两端产生的电势差。
4.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作用下迅 速移动,产生的电势差。
电泳现象
返回
电渗现象
返回
二、扩散双电层理论 胶粒带电
1、胶粒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而带电(Fanjes规则); 2、胶粒分子本身电离作用使离子进入溶液而带电。
双电层电位:
5
扩散双电层理论
问题提出: 1、液体在远离胶粒的液层是流动的,在胶粒附近不流动? 2、电位与电极电位有何区别, │ζ│<│ϕ│? 3、电解质为何能影响ζ电位的大小? 4、 ζ电位的符号不但与固相有关,也与溶液中某种离子过
{[
AgI
]m
nAg
+
⋅ (n
−
x
)
NO
− 3
胶体化学第3章 胶体的基本性质
反之,将AgNO3溶液滴加至KI溶液中形成的AgI胶团结构式为:
滑动面和 ζ 电势
滑动面是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呈现在固液交 界处的一个高低不平的曲面,它位于紧密层之外,扩 散层之中且距固体表面的距离约为分子直径大小处。 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ζ 电势。有时也 称为电动电势,这是因为只有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 动时才有 ζ 电势,可见,ζ 电势是滑动面存在的结果 ,而滑动面是 ζ 电势产生的基础。
3)实际上达到沉降平衡需要很长时间,温度波动引起对流 会妨碍沉降平衡建立。
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变化
体系
氧气 高度分散的金溶 胶 粗分散金溶胶 藤黄悬浮体
粒子直径/nm
0.27 1.86 186 230
粒子浓度降低一 半时的高度
5km 215cm 2×10-5cm 2×10-3cm
沉降与沉降平衡
当分散相粒子足够小时,扩散作用使粒子在介质中趋于均匀 分布:沉降与扩散是两个互相对抗的作用。
离子。对于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胶,决定胶粒电
性的主要离子是H+和OH-的浓度。
4)晶格取代
主要是黏土矿物,在成矿时有些Al3+的位置被Ca2+,
Mg2+所取代,从而使黏土晶格带负电。
为了维持电中性,黏土表面必然要吸附某些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又因水化而离开表面,形成双电层。晶格取
代是造成黏土颗粒带电的主要原因。
(5)相的接触电位
在非极性介质中,颗粒也会带电。 Coehn规则:两相接触时,具有较大介电常数D的 一相带正电,另一相带负电。 玻璃(D=5-6)与水(D=81)接触时,玻璃带负电,水 带正电;玻璃(D=5-6)与苯(D=2)接触时,玻璃带正电, 苯带负电。
胶体化学
二、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表11-8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溶质分子的柔性及溶剂化,渗透压 较相同浓度的小分子溶液大。
高分子溶液的黏度:黏度大
原因:
1)高分子的柔性使得高分子在溶液中占的体积很大,对介 质流动形成阻力
2)高分子溶剂化,溶剂分子被高分子束缚,流动性差 3)高分子链段间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结构,流动阻力增大,
乳状液的制备
自然乳化分散法 瞬间成皂法 界面复合物生成法 交替添加法
三 乳状液的转型与破坏
(1)乳状液转型 转型:由W/O变成O/W或者由O/W变成W/O 外加物质使乳化剂的性质发生改变而引起
加入量少------不能转型 加入量适中---转型 加入量多------破坏乳液 温度改变(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转型温度
溶胶的净化
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多余的电解质,
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多余的 如制电备解F质e(O,H如)3溶制胶备时生Fe成(O的HH)C3l溶。胶时生成的HCl。
少量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但是过多的电解质存在会 使溶胶不稳定,容易聚沉,所以必须除去。 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第二节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制备: 1)由小分子溶液聚集 物理聚集法、化学反应法、更换溶剂法 2)由粗分散系统分散
研磨法、电弧法、超声分散法
由小分子溶液聚集
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稀)+3H2O (热)→ Fe(OH)3 (溶胶)+3HCl
由粗分散系统分散
电弧法主要用于制备金、银、铂等金属溶胶。制备过程包括先分 散后凝聚两个过程。将金属做成两个电极,浸在水中,盛水的盘子放 在冷浴中。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 作为稳定剂。 制备时在两电极上施加 100V 左右的直流电,调节电极之间的距离,使 之发生电火花,这时表面金属蒸发,是分散过程,接着金属蒸气立即 被水冷却而凝聚为胶粒。
高一化学胶体
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等。
分散质 气
分散剂 气
实例 空气
液
固 气
气
气 液
云、雾
烟、灰尘 泡沬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气
液 固
糖水、油漆 泡沬塑料
液 固
固 固
珍珠(包含着水的 碳酸钙) 有色玻璃、合金
分散 系 浊液
分散质粒子 主要特征 大小 >100nm
举例
不稳定、 泥浆水 不均一 <1nm 溶液 稳定、 饱和 NaCl溶 均一 液 胶体 1nm~100nm 较稳定 豆浆 之间
溶液
胶体
浊液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 (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 以有9种组合方式。 分散质 气 分散剂 气
液
固
液
固
胶体的定义: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是溶 液,大于100nm的是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按分散剂的不同,胶体可按下列方法分类。 液溶胶:如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气溶胶:如雾、云、烟等。
;
/ pc蛋蛋微信群
chl342vgw
孤独晓寂嫌烦的捂住了耳朵,她现在不想听到莫艳艳的声音,更不想看到那样的一个人! 莫艳艳不死心的一遍遍的拍打她的房门,她还不信了,孤独晓寂烦不甚烦的时候终于开了门,莫艳艳一把将她拽了出来,她费 了很大的劲才将孤独晓寂拽了出来,她堵在孤独晓寂的门口,不屑的看了孤独晓寂一眼“至于吗你,我是跟他做了什么了吗? 至于反应那么大吗?你不过是暗恋他十年而已,况且他又不认识你,我们、我们是实实在在的认识了二十多年的姐妹,姐妹, 知道吗” 孤独晓寂听她讲出这样的话,心里还是因为司空阳宇而难过到忍不住落下泪来,却不曾开口说出一个字。 莫艳艳大概是看不下去了无奈的叹了口气“我也是今天第一次见他,他跟我一哥们去了我工作的酒吧,闲聊的时候知道了他居 然跟你是同一个大学的,又是学历史的,关键更绝的是还姓了个‘司空’什么鬼的,你都不知道我废了多大的劲才让他肯送我 回来,你都不问问我什么情况就以为我又勾搭上他了,我要是不装醉,他哪能送我到家门口啊,他不送我到家门口,你又哪来 的机会见到他,我说你这个人简直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孤独晓寂听她讲到这里,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她抱歉的冲莫艳艳笑了笑,莫艳艳赏了她一记栗子,悠哉哉的开口道“姐姐我 渴了!”孤独晓寂便赶忙去给她接了杯温水。 莫艳艳接过她递过来的水杯“我说你呀,你这个样子怎么能行呢,人家都不认识你,你还在这里傻呆呆的苦苦守候着人家,还 好、我听说他还没有结婚,目前应该也是单身,不然你就死守着吧,傻孩子,你得亏遇见了我!” 莫艳艳喝了口水砸吧着嘴“还有,他也是住这儿附近,你没事,就应该要去跟他装个偶遇什么的、好歹也混个脸熟,你一直傻 傻的待在他不知道的地方,万一被别人截了胡那你不哭死,又不是每个女人都像我这般善良!” 在莫艳艳的怂恿下,孤独晓寂便正式踏上了征爱之旅,虽然她内心的羞涩让她十分苦恼那样的行为,但是莫艳艳总是说“你再 不抓紧时间,他就被别人截胡了哦,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女人!”她说得笑嘻嘻,孤独晓寂却听得浑身都不自在,那可不是她所 希望的结果。
高一化学胶体课件
胶体制备与提纯的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
在制备和提纯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 毒有害的试剂,并确保操作安全。
控制条件
制备和提纯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 压力、浓度等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实验操作规范 ,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应对废液进行妥善处理 ,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胶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胶体在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 用,如医用胶、血液透析等。
医用胶是一种常用的外科手术 材料,具有快速止血、促进伤 口愈合等作用,广泛应用于手 术和创伤治疗中。
血液透析则是利用胶体的渗透 作用,将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 水分滤出,以治疗肾功能衰竭 等疾病。
胶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除了化学工业和医学领域,胶体 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胶体在环保领域中可以用于污 水处理、土壤修复等;在农业领 域中可以用于农药和肥料的缓释
剂等。
此外,胶体还在化妆品、食品、 墨水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隐形眼镜护理液、墨水等产品
中都含有胶体成分。
05
胶体的实验研究
胶体实验的目的与原理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胶体的性质和特点,加深对胶体概念的理解。
原理
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具有介稳性、丁达 尔效应等特点。实验通过观察胶体的电泳、聚沉等性质,探究胶体的本质。
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步骤一
制备胶体。将一定量的Fe(OH)3固体溶解在沸水中,得到Fe(OH)3胶体。
步骤二
进行电泳实验。将胶体置于电场中,观察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情况。
氧化铝等。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一、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 胶体的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颗粒。
这些颗粒的直径范围在1~1000纳米之间,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直径相当。
2. 胶体的性质(1)悬浮性:胶体颗粒在溶剂中形成悬浮系统,不会很快沉淀下来。
(2)分散性:胶体颗粒的分散程度较高,不容易团聚。
(3)不可过滤性:胶体颗粒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相近,不容易通过过滤器。
(4)光学性质:胶体颗粒对光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显示出乳白或彩色。
(5)电性质:胶体颗粒可以带电,形成电性胶体。
(6)表面效应:胶体颗粒的表面活性较高,与外界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二、胶体的形成和稳定1. 胶体的形成胶体的形成是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常见的胶体形成方式包括:(1)机械法:通过机械方式混合两种或多种物质而形成的胶体。
(2)凝聚法:由于凝聚或凝聚抑制作用导致的胶体形成。
(3)化学法:由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胶体,如溶胶凝胶法。
2. 胶体的稳定胶体颗粒在溶液中往往会因为分散力和聚合力的作用而发生团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为了稳定胶体颗粒,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分散剂:通过增加分散剂的使用量来提高胶体颗粒的分散性。
(2)控制电荷:通过改变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来调控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稳定性。
(3)控制溶液条件: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等条件来影响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三、胶体的分类1. 根据分散介质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凝胶是指固体中形成的胶体,胶体溶液是指固体和液体相混合形成的胶体。
2. 根据胶体颗粒的大小,胶体可分为溶胶胶体(颗粒直径小于1纳米)、胶体(颗粒直径1~1000纳米)和胶束(颗粒直径大于1000纳米)。
3. 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互作用,胶体可分为溶胶性胶体和胶凝性胶体。
溶胶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弱,易于分散;胶凝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强,不容易分散。
胶体化学
系统 真溶液 胶体系统 粗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特征(总结)
分散相粒子 直径 d
系统相态
热力学稳定性
实例
d < 1 nm
均相
各种分子、原子、离子溶液
稳定
多相不稳定, 如乙醇水溶液、NaCl 水溶液、
空气等
多相 1<d<1000nm
不稳定
为什么? 各种溶胶
二 胶体系统的动力学性质
解释胶粒能扩散、渗透以及因重力作用而不聚沉下来的原因。
以后发现,线度小于4000nm的粒子,在分散介质中都 有这种运动。(胶体尺度 1 ~ 1000nm)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分 散介质分子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 从四面八方不断的撞击分散相粒 子。对于大小在胶体尺度下的分 散相粒子,粒子受到撞击次数较 小,从各个方向受到的撞击力不能 完全互相抵消,在某一时刻,粒子 从某一方向得到的冲量即可发生 位移。此即布朗运动。
h1 h2
4.沉降速度与粒子半径的关系
阻力F为: F=4/3лr3dg-4/3 лr3dog
= 4/3лr3(d-do)g
根据斯托克斯公式: 4/3лr3(d-do)g=6 лŋru 因此: r=[9 ŋu/2(d-do)g]1/2
r-粒子半径; d-粒子密度; d0-分散介质密度;u-粒子沉降速度; ŋ-介质粘度
溶胶是一个高度分散的非均相系统。分散相粒子 与分散介质间有明显的相界面。实验发现,在外电场 下,固、液两相可发生相对运动;反之,若迫使固、 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又可产生电势差。溶胶的这种 与电势差有关的相对运动称为电动现象,电泳和电渗 都属于电动现象
电动现象说明,溶胶粒子表面带有电荷。而溶胶粒 子带有电荷也正是它能长期稳定存在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 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3、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粒径大多数 大于可见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使体系 呈现混浊。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天空为什么总是蓝色的?
Rayleigh研究发现散射光总能量与入射光波长 的四次方成反比。入射光波长愈短,散射愈显 著。所以可见光中蓝、紫色光散射作用最强。
流动电势 streaming potential 沉降电势 sedimentation potential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电泳实验装置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计算公式
Kπημ ζ = εE
其中:K是胶体常数,球状K=6,棒状K=4; η是分散剂水的粘度;μ是界面的移动速度 (m/s),μ=l1/t;ε是分散剂的介电常数,ε= εrε0;E是电位梯度(V/m),E=U/l2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2、溶胶颗粒带电的原因
吸附作用 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自动地、选择性地吸附某 种离子,使胶粒带电。
在AgCl溶胶的制备过程中,如果AgNO3过量, 则胶核优先吸附Ag+,使胶粒带正电;如果 KCl过量,则优先吸附Cl ,胶粒带负电。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电解质聚沉能力的衡量: 聚沉值 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 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外加电解质的 反离子价数越高,其聚沉值越小。 聚沉能力 是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越大的电解 质,聚沉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 小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强。 Schulze-Hardy规则:聚沉能力取决于反离子的 价数。聚沉能力与反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
颗粒非常小,因此比表面很大,即表面吉布
斯能很高,是热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溶胶一般不会自动形成。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沉。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4 憎液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一、溶胶稳定的原因
动力学稳定性
布朗运动 电学稳定性 胶粒带电,同性排斥,不易聚沉 溶剂化作用 解释“为什么憎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的不稳 定体系,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
一、光学性质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 溶胶,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 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效应。 Tyndall效应是判 别溶胶与溶液最 简便的方法。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Tyndall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散射现象。 1、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粒径(1-100nm) 小于可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出现光柱。
10.1 胶体的基本特征及制备
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
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
没有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
相均一体系,不属于胶体范围。 气-固溶胶 如烟,含尘的空气
气-液溶胶
如雾,云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1 胶体的基本特征及制备
固溶胶
溶胶体系中的分散相(溶胶颗粒)是难溶于水
的憎水物质,而且溶胶颗粒非常小,因此比 表面很大,即表面吉布斯能很高,是热力学 上不稳定体系。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1 胶体的基本特征及制备
二、溶胶的基本特征
1、溶胶一般不会自动形成。
原因:热力学上不可逆、不稳定体系。 2、在一定条件下,溶胶颗粒会自动聚集,沉 积下去,发生聚沉现象。 3、溶胶颗粒会自动地、有选择性地吸附分散 介质中的某些离子。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二、动力学性质
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观察
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
的运动。布朗运动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Brown运动是分散
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
10.3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FeCl3+3H2O=Fe(OH)3(s) +3HCl
{[Fe(OH)3]mnFe3+ · 3(n-x)Cl-}x+ · 3xCl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3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Fe(OH)3]mnFe3+ · 3(n-x)Cl-}x+ · 3xCl胶核
胶粒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1 胶体的基本特征及制备
2、分类 按分散相(质)粒子的大小分类 分子分散体系 d<1nm (真)溶液 NaCl水溶液、空气等 胶体分散体系 1nm<d<100nm 高分子溶液、溶胶 粗分散体系 d>100nm 悬浮液、粉尘、泡沫、 黄河水等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2-
+
10.3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首先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聚集形成中心,然后
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形成带电的胶核;
由于正、负电荷相吸,胶核与外围的反离子紧
密结合,从而形成了胶粒。胶粒与胶核带同种
电荷,但电量不同;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 胶团。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3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作为憎液溶胶基本质点的胶粒并非都是球形,
而胶粒的形状对胶体性质有重要影响。 质点为球形的,流动性较好;若为带状的, 则流动性较差,易产生触变现象。 球状 带状 棒状
聚苯乙烯溶胶
V2O5 溶胶
Fe(OH)3 溶胶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4 憎液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溶胶颗粒是难溶于水的憎水物质,而且溶胶
胶团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3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向稀的AgNO3中滴加KI:
[(AgI)m nI – · (n-x)K+]x– · x K+
胶核(带负电)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3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向稀的KI中滴加AgNO3: [(AgI)m nAg+ · (n-x)NO3+]x+ · xNO3胶核(带正电) 胶粒(带正电) 胶团(电中性)
液-固溶胶
液-液溶胶 液-气溶胶
如AgI溶胶,长江水
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如泡沫
本章主要学习液-固溶胶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1 胶体的基本特征及制备
溶胶即指憎液溶胶,分散相(溶胶颗粒)是难 溶于水的憎水物质,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 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溶胶,是热力学上不 可逆体系。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
-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电离作用
可电离的溶胶,由于表面发生电离产生正负 离子,胶粒吸附离子后而带电。
蛋白质分子中有许多羧基和胺基,在pH较高 的溶液中,离解生成–COO 离子而负带电;在 + pH较低的溶液中,生成–NH3 离子而带正电。 河水中的SiO2电离生成SiO3 与H ,SiO2进一 2步吸附SiO3 而带负电。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固-固溶胶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固-液溶胶 固-气溶胶
如珍珠,某些宝石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Βιβλιοθήκη 10.1 胶体的基本特征及制备
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3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SiO2+2H2O=H2SiO3=2H++SiO32{[SiO2]mnSiO32- · 2(n-x)H+}2x- · 2 x H+
胶核 胶粒 胶团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3 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胶团结构
宇宙空间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1 胶体的基本特征及制备
高分子溶液也叫亲液溶胶,一旦将溶剂蒸发, 大分子化合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 溶胶,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的稳定、可逆的 体系,如淀粉水溶液等。
溶胶的分类:按分散介质的相态不同
气溶胶: 气体作为分散介质 液溶胶: 液体作为分散介质 固溶胶: 固体作为分散介质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1 胶体的基本特征及制备
三、制备
1、分散法 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粒子变小。
研磨法 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将固体磨细。
电弧法 主要用于制备金、银、铂等金属溶胶。 超声分散法
2、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 化学与物理凝聚法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和不同方向的力对胶 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 生的,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 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 ,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 大。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2 胶体的基本性质
三、电学性质
1、电学现象 电泳现象 electrophoresis 带电胶粒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带相反 电荷的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通过电泳实验可以测出胶粒的带电数。 电渗现象 electro-osmosis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10.4 憎液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二、溶胶的聚沉
电解质聚沉 适量的电解质可以使得溶胶稳定,但是过
量的电解质,特别是含高价反离子的电解 质,会中和胶粒的电量,从而失去电学稳 定而聚沉。 三角洲的形成 不同墨水不能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