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案一. 教材分析《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是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利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2.如何利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滚动操作,观察和记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2.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实例讲解: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4.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教具、直尺、卷尺、笔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教具,直尺、卷尺、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圆形教具,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吗?”然后教师通过实际的滚动操作,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圆形教具,用直尺测量圆的直径和周长,并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圆形教具,观察和记录它们之间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中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小球滚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轨迹、速度和重力等物理概念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球滚动的规律,掌握小球滚动的速度和轨迹;2.认识重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并了解如何应用;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小球滚动的规律,强调重力对于物体滚动运动的影响;(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如何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1.打开课题引导学生从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认识物体的运动,如何运动?移动的速度快慢?这个运动的方式和规律?如果是让小球滚动,会发生什么变化,规律是什么?2.展示实验现象以一根斜面为基础,放上小球,斜面倾斜度不同,小球滚动轨迹分别是什么样子,速度是什么样子?3.合作观察与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协作观察自己的小球滚动轨迹和变化,分析小球滚动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引起速度变化的原因。

4.探究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小球滚动的实验,学生应该能够总结出小球滚动的速度和轨迹的规律,重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以及重力的使用方法,等等。

学生可以用文字和图形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总结。

5.操练巩固通过课本中的练习和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球滚动的规律和应用。

6.评价和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感受,学到什么了,学习中有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等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和体验物理概念,从而加深对于轨迹、速度和重力等物理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第八单元《 怎样滚得远》(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 怎样滚得远》(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怎样滚得远》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滚动特性,能够运用圆的滚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圆的滚动特性。

2. 能够运用圆的滚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圆的滚动特性的理解。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圆的滚动特性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具:圆形物体(如篮球、足球等)、直线滚动轨道、斜面滚动轨道等。

2. 学具:圆形物体(如硬币、小塑料球等)、直线滚动轨道、斜面滚动轨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圆形物体(如篮球、足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回答: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

3.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圆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圆的滚动特性。

二、探究圆的滚动特性(15分钟)1. 教师出示直线滚动轨道,将圆形物体放在轨道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圆形物体在直线滚动轨道上滚动时,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圆形物体在直线滚动轨道上滚动时,可以平稳地滚动,不会晃动。

3. 教师引导学生将圆形物体放在斜面滚动轨道上,观察并思考:圆形物体在斜面滚动轨道上滚动时,有什么特点?4. 学生回答:圆形物体在斜面滚动轨道上滚动时,可以滚动得更快,速度比在直线滚动轨道上滚动时快。

三、探究圆的滚动速度与半径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半径的圆形物体放在斜面滚动轨道上,观察并思考:不同半径的圆形物体在斜面滚动轨道上滚动时,速度有什么不同?2. 学生回答:半径越大的圆形物体在斜面滚动轨道上滚动时,速度越快。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的滚动速度与半径有关,半径越大,滚动速度越快。

四、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有一个圆形物体,需要从一个地方滚动到另一个地方,怎样滚动才能使圆形物体滚动得更快?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圆柱形物体、正方体和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的长度、角度有关。

2. 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从实验中获取数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柱形物体、正方体和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的长度、角度的关系。

2. 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柱形物体、正方体和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的长度、角度有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滚动物体,如滑梯、滚筒等,引导学生关注滚动物体的运动特点。

-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能滚动吗?它们滚动的距离与什么有关?2. 探究圆柱形物体、正方体和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的长度、角度的关系-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圆柱形物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长度、角度的斜面上滚下的距离。

- 记录数据: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斜面的长度、角度和滚动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

-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圆柱形物体、正方体和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的长度、角度有关。

3. 设计实验-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圆柱形物体、正方体和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的长度、角度的关系。

- 引导学生考虑实验的变量、控制变量和实验步骤。

4. 进行实验- 让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 引导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5. 分析实验结果-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圆柱形物体、正方体和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的长度、角度的关系。

-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现象。

6.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样滚得远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样滚得远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样滚得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了解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2. 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3.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发现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

2.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2)教师演示圆柱形物体在桌面上滚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动?2. 探究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桌面上滚动的情况。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

3. 探究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同一圆柱形物体在不同高度下滚动的距离。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

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圆柱形物体在同一高度下滚动的距离。

(2)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影响滚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滚动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课后作业1. 思考题:为什么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动?2. 实践题:观察生活中的滚动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怎样滚得远》区公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怎样滚得远》区公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怎样滚得远》区公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怎样滚得远》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掌握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以及如何使圆柱体滚得更远。

教材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发现、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圆柱体知识,对圆柱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掌握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使圆柱体滚得更远。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体模型、直尺、圆柱体滚动轨道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体滚动轨道,让学生观察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人手拿一个圆柱体模型,尝试从不同角度滚动,并记录所行的距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总结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规律。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圆柱体滚得更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出使圆柱体滚得更远的方法。

怎样滚得远(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怎样滚得远(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怎样滚得远(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滚动的概念,了解滚轴、滑轮和斜面等滚动物体的基本形态及相关用途;2.能够根据角度、重力加速度来计算滚动的速度和时间;3.能够掌握滚动的技巧,提高滚动的距离和准确性;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滚动的概念;2.掌握滚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1.计算滚动的速度和时间;2.提高滚动的距离和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利用准备好的小车、小球等物品,示范滑行、滑道、滚轴、滑轮和斜面等滚动物体的基本形态及相关用途。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并思考滚动和滑动的区别,介绍课程主题“怎样滚得远”。

二、讲解滚动的概念和基本知识(15分钟)1.定义滚动:滚动是指物体在接触面上滑行的行为,同时还在绕着一个轴或某种曲面运动。

2.滚轴、滑轮和斜面等滚动物体的基本形态及相关用途。

3.摩擦力和重力加速度对滚动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每组分别选择不同的滑道和滑轮等物品,探究通过调整滚动物体的滑轮和斜面角度等参数,如何提高滚动的距离和准确性。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整理实验数据,重点总结实验中调整滚轮和斜面角度等参数的方法,以及对滚动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影响。

2.小结滚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如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继续探究和实践如何提高滚动的距离和准确性,并在下节课上提交实验总结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程教学,学生对滚动的概念和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滚动的技巧和相关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仍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更深刻地理解滚动的本质和应用,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运动方式,并掌握用图形表示运动路径和运动方向的方法。

2.了解物体在匀速运动中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计算简单的运动路程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理抽象,勇于探究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用图形表示运动路径和运动方向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课前准备1.准备黑板、彩笔和计时器。

2.预先准备好小球、滑板车等小型玩具。

3.准备运动场地或者操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先拿出球、滑板等实物,让学生回忆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例如:球在飞行过程中,会不会变换方向?滑板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速了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学习新知1.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示范,介绍用图形表示运动路径和运动方向的方法。

教师可要求学生画出物体运动的路径图,并标注运动方向。

2.介绍物体在匀速运动中的速度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小球的滚动、滑板车的行驶等实际动作,让学生感受物体在匀速运动中的可计量性和可测量性。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如果一辆滑板车匀速行驶30米所用时间是10秒,那么它的速度是多少?3. 拓展练习1.运动观察法:让学生分组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重点观察物体的运动时间、路程、速度等特性,并记录下来。

2.绘图法:让学生在校园内寻找一个最合适的物体进行观察,并通过绘图的方式表示出物体在运动中的路径和方向。

3.计算速度和路程的方法:教师布置一些关于速度和路程的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巩固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用图形表示物体运动路径和运动方向的方法,了解了物体在匀速运动中的速度与路程之间的联系,并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计算、观察的能力。

同时,课堂教学也为学生们培养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掌握圆的滚动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际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圆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意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圆的滚动特点理解不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滚动特点,理解平面几何图形在滚动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滚动特点,理解平面几何图形在滚动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圆的滚动特点,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2.运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圆的滚动特点。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圆的滚动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圆锥等几何模型,让学生观察、操作。

2.准备画有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卡片,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滚动时间。

4.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滚动的动画故事,引发学生对滚动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平面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在滚动过程中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在滚动过程中方向不变,而其他图形则会发生旋转。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怎样滚得远》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怎样滚得远》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教案1一. 教材分析《怎样滚得远》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在平面上滚动时,如何才能滚得远。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的特征,掌握它们在平面上滚动的基本原理,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几何体在平面上滚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在平面上滚动的基本原理,掌握如何使几何体滚得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在平面上滚动的基本原理。

2.难点:如何使几何体滚得远,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几何体模型、平面图、直尺、圆规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何体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何体在平面上滚动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使几何体滚得远?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使几何体滚得远的方案,并动手操作验证。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方案,让学生上台演示,并解释为什么能滚得远。

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平面上,使几何体滚得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滚轮」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滚动」物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学会用「滚动」的方式测量长度;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滚轮」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滚动」物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用「滚动」的方式测量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滚动器材,并让学生依次说出器材名称和操作方法。

2. 发掘问题、探究规律1.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滚轮,并探究滚轮的组成部分和作用原理;2.用纸条和线量具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让学生探究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过程;3.设计实验,让学生用滚轮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总结出测量长度的规律。

3. 温故知新1.回顾上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说出滚轮的作用;2.引入新知识,解释用滚轮测量长度的方法。

4. 新授内容1.通过图文教材和视频辅助讲解,向学生介绍在用滚轮测量长度时的注意事项;2.让学生动手实践,用滚轮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由探究,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直径和周长;2.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实验结果,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启发。

五、作业布置1.布置课堂练习;2.布置课外探究作业,让学生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和直径,记录测量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滚轮和滚动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滚动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实践巩固和实践了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我还布置了课外探究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怎样滚得远》(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怎样滚得远》(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怎样滚得远(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并掌握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计算滚动距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计算滚动距离。

教学难点:1. 滚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

2. 滚动距离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橡皮、铅笔、圆规等滚动实验器材。

3.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橡皮,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让这个橡皮滚得远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要让橡皮滚得远,需要施加一个力,使橡皮产生滚动运动。

二、探究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滚动运动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

3. 教师讲解滚动运动的基本原理:滚动运动是物体绕着自己的轴旋转,同时沿着地面移动的运动。

滚动运动的速度与物体的半径和旋转速度有关。

三、计算滚动距离(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圆规,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用圆规测量滚动距离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圆规测量滚动距离的方法是,先调整圆规的两脚距离等于物体的半径,然后沿着滚动方向移动圆规,记录下圆规移动的距离,即为滚动距离。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滚动距离的计算练习。

四、应用滚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自行车轮胎的半径是50厘米,小明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公里,请问小明骑车10分钟可以到达公园吗?2.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3. 教师讲解解题方法:首先将速度单位统一,将小时转换为分钟,然后计算自行车轮胎每分钟滚动的距离,最后计算小明骑车10分钟可以行驶的距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以及圆的滚动原理。

本章节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以及圆的滚动原理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圆的滚动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2.圆的滚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教具和测量工具。

2.准备实践活动场地。

3.制作课件,用于引导和提示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圆的知识,如圆的周长、半径等。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的滚动原理吗?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圆形教具,用测量工具测量它们的周长和半径,并记录下来。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圆形教具,尝试让它滚动起来,并测量滚动过程中的距离。

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圆的滚动原理,并总结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圆的滚动原理和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圆滚得更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实验出各种让圆滚得远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样滚得远-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样滚得远-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样滚得远——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了解滚动距离与角度、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2. 滚动距离与角度、力的大小的关系3.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了解滚动距离与角度、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滚动距离与角度、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物体(如篮球、足球等),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形物体有什么特点吗?(2)学生回答:圆形物体可以滚动。

(3)教师总结:是的,圆形物体可以滚动,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那么,圆形物体滚动时有哪些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 探究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体(如篮球、足球等)的滚动过程,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2)学生回答:圆形物体滚动时,每一个点都接触地面,但只有一个点与地面接触的时间最长。

(3)教师总结:圆形物体滚动时,确实存在一个点与地面接触的时间最长,这个点叫做“接触点”。

在滚动过程中,接触点不断变化,使得圆形物体能够持续滚动。

3. 探究滚动距离与角度、力的大小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斜面上滚动圆形物体(如篮球、足球等),观察滚动距离与角度、力的大小的关系。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滚动距离与角度、力的大小的关系。

(4)学生总结:滚动距离与角度、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圆形物体滚动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怎样滚得远》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圆柱体从不同高度滚下来的距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滚动物体为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滚动的距离与滚动的高度和物体的形状有关,从而引出圆柱体的滚动距离公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探究能力,但对于圆柱体的滚动距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滚动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经验,但需要引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圆柱体从不同高度滚下来的距离,发现滚动距离与滚动高度和物体形状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体的滚动距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滚动距离与滚动高度和物体形状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滚动现象为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滚动距离与滚动高度和物体形状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高度的斜坡和不同形状的圆柱体。

2.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准备记录,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滚动现象,如滑板、轮滑等,引导学生发现滚动的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滚动吗?滚动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现象?”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不同高度的斜坡和不同形状的圆柱体,提问:“你们能想办法测量一下,这些圆柱体从不同高度滚下来的距离吗?”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高度和不同形状的圆柱体滚动下来的距离,并将数据记录在内。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怎样滚得远》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教材,主要讲述了圆柱体和球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距离,以及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和球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距离与斜面角度、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等因素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圆柱体和球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距离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形,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和球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距离与斜面角度、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等因素的关系,掌握计算滚动距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和球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距离与斜面角度、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等因素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出圆柱体和球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距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形,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体和球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距离。

2.实验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和记录圆柱体和球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距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圆柱体和球体的模型,以及不同斜面的模型,以便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形,以便进行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如在一个斜面上滚动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圆柱体和球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距离不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怎样滚得远》教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怎样滚得远》教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怎样滚得远》教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2. 提问引导:同学们,观察视频中的轮胎滚动,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在不同的山坡上轮胎滚动的距离不一样呢?(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滚动距离与斜坡的关系)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怎样让物体滚得远,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物体滚动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讨论方案,准备实验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要探究物体怎样滚得远,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斜坡的角度、物体的形状、地面的材质等,并设计实验方案。

2. 方案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数据等,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提出疑问和建议。

3. 确定方案: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共同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如固定圆柱形物体(以易拉罐为例),改变斜坡的角度(从15°、30°、45° 等角度进行实验),在同一地面材质(如光滑的瓷砖地面)上进行实验,测量易拉罐从斜坡上滚下的距离。

同时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如有人负责搭建斜坡并调整角度,有人负责释放易拉罐,有人负责测量距离,有人负责记录数据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小组讨论和汇报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教师引导确定方案则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明确成员分工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操作,收集数据1. 实验准备: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按照确定的实验方案,搭建斜坡,将量角器放置在斜坡上测量并调整斜坡角度为15°。

2. 首次实验:小组内一名成员将易拉罐轻轻放在斜坡顶端,然后松手让其自由滚下,其他成员观察易拉罐的滚动情况,负责测量距离的同学用米尺测量易拉罐停止滚动时与斜坡底端的距离,并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教案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教学准备: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教学过程:一、介绍活动要求: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10cm处做一个记号。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初,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

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

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水泥地、道板地、塑胶操场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指出:我们学校的水泥地,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计算,是什么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20cm。

这样,当物体滚动后,我们可以先直接数几块,再加或减相差的部分。

)4、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5、记录方面的要求:书上2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二、学生分组活动三、全班交流反馈:教学反思:。

怎样滚得远教案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材分析评析

怎样滚得远教案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材分析评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课28-2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哪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教具学具】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古代埃及人是怎样把巨大的石块运上去的?老师出示古埃及人运石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然后启发学生:利用斜坡省力又经济。

老师启发学生说出滑滑梯的感觉。

出示情境图:怎样把油桶从卡车上搬下来?引导观察: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进一步思考: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自由猜测: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斜坡的长度……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设计意图:斜面在生活中运用得较广泛,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推测圆柱体物体滚动的距离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只有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得出的数据才有比较的意义,本节课只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案苏教版
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

教材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斜坡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践活动,进行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
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教学准备: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量角器、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教师提问: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两幅图的意思。

第一幅图是用油桶运输柴油,利用木板斜坡,让油桶滚到地面上,不用人搬下来,这样可以省力。

第二幅图是装卸木材时,利用斜坡使木材滚到地面,不用车子运,这样省力又省钱。

3、让学生再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

(通过讨论后得出:利用斜坡省力又经济,工人叔叔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4、教师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进一步思考:
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猜测: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斜坡的长度……
5、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
面来研究: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
(课件出示)(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设计意图:利用斜坡搬运物体是学生经常能见到的一种生活、生产方式。

课内再现学生熟悉的情景,有利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同时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


二、合作实验,探求结论
1、引发学生进行猜想
师:现在有30度、45度、60度三个不同的斜坡,它们是用同样的木板搭成。

现把同样的物体从这三个斜坡上滚下来,你认为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得最远?(教师让学生先
猜想,再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师: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如何验证?(揭示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
2、实验操作
(1)了解实验步骤(看课本图片)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做这样的实验需要那些步骤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清第一步是干什么?接着又干什么?
教师总结:这些步骤可以概括: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一共需要几个人做实验?怎么分配任务?(看小组实验照片)
2人搭木板,1人滚,2人测量,1人记录
(2)操作示范
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家实验,老师示范一下30度斜坡的实验过程,由于场地不够,后面的同学看不清,请看老师实验的实况录像。

(播放课件)
实验操作需要科学和严谨,否则,实验的结果将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认为有那些细节需要注意?(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搭:斜面平稳、角度调准)
(滚:轻放顶端、自由下滑)
(量:底端测量、拉成直线)
师:45度和60度的实验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许多圆柱形物体。

今天,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同一组的同学采用同一种物体做实验。

实验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状况,各小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勇于解决问题,一定要使实验的结果真实、可信。

到底哪种度数的斜坡滚得远,这个谜底由大家来揭开吧!
(3)各小组学生分别做30度、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实验,教师参与到其中一组的实验之中
要求学生看清实验记录单的内容,根据实验结果认真填写。

(1)小组汇报:
同一坡度,每次测量的数据一样吗?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在小组取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获得结论,感受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合理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圆柱形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距离最远。

(2)得出结论: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种度数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课后请对其它角度的斜坡进行实验,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规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把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放在首位,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动手探究斜坡与地面成多少度角的时候,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这一过程让学生亲手做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求也平均数,再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发现规律,本课中提供三种角度的斜坡,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动得更远,先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再引导他们想办法验证猜想。

课堂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知识拓展,课外延伸
1、师:斜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知道吗”介绍了另一种形式的斜坡,请大家认真阅
读。

2、交流: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3、布置课外作业:运用刚才阅读的知识回家后去测量自己的楼梯的斜坡角度。

(设计意图:数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课外延伸,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