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蝶恋花》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北宋词人欧阳修的作品。
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希望能帮到你!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1《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注释:1、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2、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3、玉勒:玉制的马衔。
4、雕鞍:精雕的马鞍。
5、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6、乱红:凌乱的落花。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此词写闺怨。
词风深稳妙雅。
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
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先说景深。
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安排。
读着“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在眼前出现了一组电影摇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随着镜头所指,读者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
“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越女采莲秋水畔。
①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②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滩头风浪晚。
③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注释】①越女:越地少女,泛指江南水乡的姑娘。
越本为古国名,国都在会稽(今浙江绍兴)。
②金钏(chuan串):金手镯。
③鸂鶒(xi chi西斥):水鸟,类似鸳鸯,而色多紫,俗称紫鸳鸯。
【译文】俊俏的水乡姑娘,正在秋水江畔采莲。
罗衣轻软,衫袖紧窄,服饰那么可体雅淡。
一双手镯忽上忽下,象对小鸟在袖里时隐时现。
手摘花枝临流照影,只见水中人面似花,花似人面。
蓦然心动,思绪就象那拗断莲梗拉出千丝般纷乱。
一对紫鸳鸯相依相偎栖歇在河滩,风浪骤起天色已经昏暗。
夜雾渐渐加重,远处飘着轻轻的炊烟。
环顾四周。
同来的伙伴一个都不见。
只听到隐约的歌声随着归船越行越远。
一片离别的愁思无端涌起,迷漫在黄昏的江水南岸。
【赏析】这首采莲词以采莲女为描绘中心,写她的美好,写她的情思,很耐人寻味。
她和女伴们一起划船去采莲。
穿着窄袖的罗衫,显得身姿婀娜又矫健。
采莲时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象舞蹈一样富有韵律,引人入胜。
一对手镯也在衣袖中闪闪烁烁,忽隐急露,更显得活泼多姿,美妙难言。
她又是那样敏锐善感,对着江流倒影,看到自己娇美如莲的姿容,情不自禁心有所动。
她想了些什么呢?词人没有明说,但从词中所言“芳心”、“鸂鶒”来看,我们猜测可能与她的恋情有关。
而我们所能确知的,是她一定呆呆地、默默地沉思了很久。
忘了摘莲,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直到同伴失散,天色昏暗,风浪骤起,涌动小船,她才蓦然惊醒。
这才发现小船随波逐流已经漂得很远,而女伴们早已满载而返,只有她们无忧无虑的歌声还隐隐约约能够听见。
在这苍茫的暮色中,隐秘的心事再加上离群的孤独,她那份愁思不禁更加浓重,以至溢出身心,迷漫充斥了整个江岸。
美丽的姑娘去采美丽的荷花,这本来就是个意境无比美好的诗题,而词人又挑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格外温婉多情的姑娘来突出表现。
古诗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翻译赏析
《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作者为宋朝诗人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翠苑红芳晴满目。
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
紫陌闲随金轣辘。
马蹄踏遍春郊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
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
烟雨满楼山断续。
人闲倚遍阑干曲。
【前言】《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是宋代词人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主题是惜春。
【注释】(1)翠苑:种满绿树的园林。
(2)绮席:华美的筵席。
唐太宗《帝京篇》:“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3)紫陌:东西方向的路为陌,用紫色土铺成的路故称作紫陌。
这里用来泛指都市郊外的大路。
(4)金轣辘:用金属镶嵌的车。
【赏析】此词的主题是惜春。
上片先竭力渲染了春事之盛:翠苑红芳,满目春色,富贵人家的庭院里摆满了华贵的筵席,园林里流莺纷飞,上下追欢逐乐。
都市郊外的大路上香车闲转,马蹄得得,将野外的芳草踏遍。
下片忽作反跌,将以上繁华热闹的场景说成是个异常短促的春梦,书写出了浓浓的惜春之情。
看着那位春梦初醒恍然若失闲倚栏杆远望遐想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们不由进一步推测:他究竟是在单纯地惜春悼春,还是由春的始而热热闹闹、终则匆匆逝去想到了别的什么?作者这首词表现了他对于良辰美景的敏感多情,又隐隐约约透露出他久历官场沧桑之后产生的一种难以形容的复杂心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宋词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宋词译文及赏析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欧阳修所写的这一首宋词《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作者:欧阳修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注释】①闲情:闲散之情。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②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③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④青芜:丛生青草。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作品简介】《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由伤春而引发的抒情之作。
所抒的是难以实指的浓重的感伤之情。
第一句以反诘的语气直接抒情,意谓尽管久已想将人生的惆怅抛到一边去,可每逢春天,惆怅依旧。
接着对“惆怅”加以具体说明:天天在花前喝醉,眼见得镜里朱颜变得憔悴瘦损,但也在所不辞。
下阕开头是对“春来惆怅”的申说。
新草新柳本应给人以新的希望,可词人所得到的,只是“新愁”而已!而且“年年”如此,这就成为人生忧患了。
何以会如此?则启人思索。
最后以场景作结,更具魅力。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赏析】这首词写恋情的苦恼,不能解脱,以独特的的笔法写尽了一个“愁”字。
《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注释和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注释和赏析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词写闺怨。
词风深稳妙雅。
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的全文注释和赏析。
蝶恋花作者:欧阳修朝代:北宋体裁: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①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②玉勒:美玉镶的带嚼子的马笼头。
③雕鞍:雕绘花饰的'马鞍。
玉勒雕鞍,代指华贵的车马。
④游冶:指留连妓馆,狎艳游乐。
⑤章台路:原为汉代长安城西南街。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写章台妓柳氏故事,后遂用为游冶之地代称。
⑥乱红:凌乱的落花。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的寻欢作乐的地方,他们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章台路。
春天将过去,下了狂风大作的三月雨,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往春意。
泪眼汪汪问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花儿默默不语,只有纷乱的落花,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玉勒”二句写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女子怎能不怨?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
“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
欧阳修《蝶恋花 越女采莲》的宋词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的宋词赏析1. 原文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2. 译文秋水湖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莲。
她穿着轻盈的罗衣,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现。
她的容颜倒映在水中,与莲花争艳。
她伸手摘取莲花,却不料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转眼间,天色已晚,鸂鶒滩头风浪渐起。
暮色苍茫,烟雾缭绕,她找不到同来的伙伴。
此时,远处传来隐隐的歌声,伴随着归船的桨声渐行渐远。
她心中涌起一股离愁,洒落在江南岸边。
3. 注释●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窄袖轻罗:形容女子衣袖窄小、轻盈,穿着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金钏: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照影摘花花似面:采莲女子临水照影,伸手摘花,觉得花如人面,不忍去摘。
●芳心只共丝争乱:芳心,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
丝,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
此句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
●鸂鶒(xīchì):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归棹(zhào):归船。
4.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
他的诗词语言流畅自然,婉丽多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背景故事这首词可能作于欧阳修被贬湖北宜昌担任县令期间。
当时,他因直言得罪宰相而被贬,心情郁闷。
在秋日的湖畔,他目睹了越女采莲的情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通过描写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寄托了作者内心的相思离愁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6. 古诗讲解这首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词鉴赏及译文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词鉴赏及译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由欧阳修所创作的,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注释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乱红:凌乱的落花。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及赏析欧阳修(10071072),字元稹,号五瘟神,洛阳人,湖南醴陵(今湖南衡阳)人,是一位著名的唐代文学家,也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受人尊敬的文学家。
欧阳修擅长诗文写作,尤以词作不及诗,擅长《五绝》,最出名的诗是《蝶恋花》。
《蝶恋花》发表在《唐诗三百首》中,充分表现了欧阳修的绝笔写意,文采灵动,语言清新,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令读者回味无穷。
《蝶恋花》原文如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风吹又生,千山鸟飞绝。
这首诗写的是一场蝶和花之间的恋情,是一段温馨又自然的浪漫故事。
这首诗的构思独特,浓郁的温情和自然之美包含在诗中。
此诗歌题即为“蝶恋花”,诗中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为引子,形象描绘出一只春蚕丝绵绵不休地织着自己的宿命,直至死亡,又象征着蝴蝶与花之间的不朽之爱,表达出蝴蝶“无心恋花”的奋不顾身的爱情。
“蜡炬成灰泪始干”紧接其后,把蝴蝶的牺牲性爱情描绘的表达的淋漓尽致。
“晓风吹又生,千山鸟飞绝”则是对蝴蝶生命的淡然象征。
从理解来看,这首诗凝重、深沉,它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理念,同时暗指了人生一去不复返的真理。
这首诗象征了爱情的倔强与牺牲,深沉而又能激起读者的深思,使读者极其感动和体悟。
欧阳修的词字里有一种现实的情思铺陈,歌颂的形式中既有生活的运用,也有宗教崇拜的寄想。
他的词赋用一种抒情的语汇,表现了一种自然的意境,贴近实际,而又有着抽象的精神境界,令人倍受感动和激发思考。
可以说,他的文学思想比他的作品更加深远,受到大家的喜爱。
总而言之,欧阳修的《蝶恋花》凸显了他深邃的文学思想,同时表达出对爱情真挚的热爱,无不能感动和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犹如一首优美的老歌,洋溢着爱情永恒不变的美好精神,让人深深被所感受到的神秘魅力所吸引。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译文】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
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
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③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⑤棹:船桨。
归棹:归船。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莲女,写的是她的相思离愁。
或为作者观有所感。
时作者欧阳修景祐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赏析】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
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
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
“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
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是宋代词人欧阳修所写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被选入《宋词三百首》的闺怨词。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原文
宋代: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前落下的花瓣在微风中飞舞着。
重重翠柳笼罩在缕缕水雾之中,柳絮象漫天飞雪。
雨后仍感到微微的寒意,春天的愁绪加上微醉的酒意形成病中惆怅的情绪。
躺在床上从枕边看去,青山象屏风围绕着绿湖,周围点缀这点点灯光,每天晚上只能眼看这景象。
寂寞中起身来掀起窗纱,看见月亮正在花丛上缓缓移动。
注释
①褰:撩起。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蝶恋花》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蝶恋花》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乱红:凌乱的落花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的寻欢作乐的地方,他们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章台路。
春天将过去,下了狂风大作的三月雨,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往春意。
泪眼汪汪问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花儿默默不语,只有纷乱的落花,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一: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玉勒”二句写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女子怎能不怨?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
“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
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句一直为后人激赏。
“花不语”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
“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
《蝶恋花》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蝶恋花》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蝶恋花》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蝶恋花》作品介绍《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作,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
境界迷离惝恍,启人遐想,曲终而味永,正是这首词的妙处。
《蝶恋花》原文蝶恋花越女①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②,暗露双金钏③。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④。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⑤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蝶恋花》注释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③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⑤棹:船桨。
归棹:归船。
《蝶恋花》原文翻译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
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
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莲女,写的是她的相思离愁。
或为作者观有所感。
时作者欧阳修景祐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蝶恋花》赏析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
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写春之作,作者描写前后两年游赏颍州西湖春景的不同感受,表现了自己中年以后的放旷达观情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宋代:欧阳修尝爱西湖春色早。
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
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曾爱西湖的春天来得早。
冬雪才消,小小的桃花枝头笑。
转瞬春光过去了,如今是绿叶成荫红花少。
剩下的花儿还妖娆,抓住时机看个饱。
何况有美女笙歌供一笑。
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及从前好,听你开怀畅饮人醉倒。
注释①蝶恋花:唐教坊曲名。
本名《鹊踏枝》。
晏殊词改今名。
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
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尝爱:曾经爱。
尝:曾经。
西湖:此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③腊雪:冬雪。
方销:刚刚融化尽。
④绿暗红英少:谓红花大多已经凋败,所剩无几,满眼所见都是绿叶。
红英:红花。
唐·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⑤谋:图谋,营求。
⑥艳态:美艳的姿态,指酒席上的歌妓。
⑦风情:风月之情。
此处是作者自称年已老去,没有了少年时的风月情怀。
⑧剩把芳尊倒:只管将酒杯斟满。
剩把:只管把。
芳樽:精致的酒器。
亦借指美酒。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春天(一说熙宁四年),此时作者已经退居颍州。
之前曾多次赏游西湖,第一次欣赏西湖春景是在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初春时节,那年正月,他奉命由扬州移知颍州,“二月丙子至郡”,即去游西湖,“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
这首词首句“尝爱西湖春色早”就是指这一次。
他第二次游赏西湖春景是在第二年晚春。
词中“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云云,指的就是第二次,时年四十四岁。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欧阳修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宋代:欧阳修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
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标签伤春、回忆、女子、孤寂译文从楼阁归来,才发现今年的春天又迟到了。
燕子双双齐飞,垂柳低软,桃花已经凋零残败。
落花像撩人的细雨洒满了半空,和风习习充满了庭院。
独自皱眉,满怀的愁苦没有人能感受。
一个人孤独地靠着栏杆,心思如麻又烦乱。
芳草萋萋,回忆了一番江南岸。
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注释画阁:华美的楼阁。
桃花浅:是说春晚桃花开残,树上的花朵显得稀薄了。
细雨:小雨。
愁眉: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敛尽:收拾、整理干净。
心绪:心思,心情。
芊绵:草木茂密繁盛。
暗换:不知不觉地更换。
旧游:昔日的游览。
赏析上片侧重描写女主人公从画阁归来所见的晚春景象。
首句一声“春又晚”的叹息,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从这两句可见归者是独归,所以用此景反衬孤独。
“细雨满天风满院”此句既是写景,又衬托出女主人公哀婉绵密的情感。
“柳软”、“细雨”两句,具体描写晚春时节令人伤心的风雨落花景象。
“愁眉敛尽无人见”将女主人公的形象画进了这幅残春风景图中,人景交融,凸显了他的忧愁孤独之状。
此片情景交融,将人的哀婉之情融进残春风雨中。
下片主要写主人公的伤离怨别之情。
“独”字描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乱”字则写出她内心的悲凉愁思,表现其形单影只,心烦意乱的心境。
“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二句描绘她此时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道出愁思的原因,点出离别相思之愁。
“人暗换”不仅惋叹当年志同道合之友风流云散,或死或老,也暗寓对朝政日非的愤慨,诅咒岁月“无情”,也暗含对朝廷的贬刺。
末两句点出伤春怨别的主题,一直抒胸臆结束全篇。
此片主要是由景及情,直接抒发伤春怨别之情。
此词由景及情,情景交融,以凄婉缠绵的笔调,曲折尽意地抒写了伤春女子的满怀离思和一腔哀愁。
欧阳修的《蝶恋花》:孤寂深闺与青春的忧伤
欧阳修的《蝶恋花》:孤寂深闺与青春的忧伤1. 原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 译文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烟雾笼罩着,重重帘幕多得数不清。
豪华的马车上,雕花的马鞍,玉制的马笼头,是游冶的地方,她登楼远望却看不见那章台路。
暮春时节,狂风骤雨,黄昏时把门关上,也无法把春天留住。
她含着泪水询问花儿,花儿却不说话,只见飘零的落花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3. 注释●庭院深深深几许:叠用三个“深”字,以诘句开头,问得奇妙,形成悬念,使人感到庭院深深,更加幽静。
●杨柳堆烟:形容杨柳茂密如烟雾堆积。
●帘幕无重数:帘幕重重,数也数不清。
●玉勒雕鞍:玉饰的马笼头与雕绘的马鞍,形容坐骑华贵。
●游冶处:指歌楼妓馆。
●章台路:汉朝长安有章台街,在章台下,为妓女聚居地,后来便以章台作为妓院的代称。
●雨横风狂:雨势凶猛,风势狂暴。
●乱红:飘散的落花。
4.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
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 背景故事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虽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根据词的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它可能作于欧阳修早年仕途不顺、情感受挫之时。
词中通过描写一个孤守深闺的少妇的愁苦、幽怨、伤感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6. 古诗讲解这首词上阕集中写少妇的生活环境,以“庭院深深深几许”开篇,叠用三个“深”字,以诘句开头,问得奇妙,形成悬念,突出了“庭院”异常幽深的鲜明特征。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①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②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③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④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⑤【注释】①几许:多少。
②杨柳堆烟:谓层层雾气笼罩着杨柳。
无重数:即无数重。
③玉勒雕鞍:代指华丽的车马。
玉勒,镶有玉饰的马笼头,雕鞍,雕有花饰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馆。
章台:本是汉代长安城西南街,因唐代许尧佐《章台柳传》以章台为背景写妓女柳氏故事,后人遂用作游冶之地的代称。
④雨横(heng):雨势很猛。
⑤乱红:指落花。
【译文】庭院深深,到底深多少?丛丛杨柳笼烟雾,帘幕重重没法数。
金车玉马停在游乐处,独处高楼凝神望,怎么也,看不见那章台路。
风狂雨骤,三月将了,黄昏时悄悄地把门掩上,无计把春留住。
眼含清泪问花儿,花儿缄默不言语,纷纷飞过秋千去。
【集评】宋·李清照:“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
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临江仙》也。
”(《临江仙》词序)清·毛先舒:“词家境欲层深,语欲浑成。
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
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
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
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清·张惠言:“‘庭院深深’,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悟也。
章台游冶,小人之径。
‘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
‘乱红飞过’,斥逐者非一人而已。
殆为韩、范作乎?”(《词选》)近代·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欧阳修《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欧阳修(宋代)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
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
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译文我有百种相思千种怨恨的情绪,早有那伤春情绪,无奈那春醪更使我苦闷。
负心的人让我不满,什么时候才能在枕畔问个明白?悔恨情爱使我身心俱疲,灌醉自己强行入睡,也还是像之前那样苦闷。
这番心意是为你,你却不信。
泪流尽了,心里的愁情却难尽。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那:无奈,奈何。
春醪(láo):春酒。
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薄幸:薄情,负心。
不愤:不服气,妒忌。
懊恼:悔恨。
心一寸:指心。
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依前:照旧,仍旧。
赏析上片写伤春怨恨。
首句抒情,百种相思与千种怨恨交织在一起。
“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
”早就有伤春之心,再加上被春酒所困而病酒恹恹。
“薄幸辜人终不忿。
何时枕畔分明问。
”薄幸郎辜负了别人的行为,实在令人不满,要在枕边问明白。
“枕畔”,“不忿”中盼着重逢相。
下片诉愁。
过片“懊恼风流心一寸”,后悔为了情爱而劳役自己的身心。
“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
”强行将自己灌醉酒,以求得好入睡,也仍然像以前那样烦闷。
“此意为君君不信。
泪珠滴尽愁难尽。
”这两句是说:这种爱恨交织的相思,全是因为你造成的,可是你却不相信。
泪珠滴尽了,而愁怨却难以消尽。
这首词写一个多情女子对薄幸情郎的怨而不怒的复杂的情感。
她不愤怒,但她懊恼、烦闷、愁苦、哭泣。
尽管如此,她仍然抱有天真的希望:“何时枕畔分明问”。
然而,“此意为君君不信”,她等待的恐怕还是失望。
一首小词,感情容量却如此复杂。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词译文及鉴赏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词译文及鉴赏《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究竟《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宋词所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吧。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作者: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注释】⑴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作品简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写女子失恋的名作,上阕写这位失恋女身处深深庭院,被轻烟似的杨柳包围更显得幽深阒寂,而她却被困闭在庭院更深处的重重帘幕之中。
下阕以景语写女主人公内心极度的悲痛情绪。
“雨横风狂”,女主人公心灵受摧残的象征;“门掩黄昏”,境界凄凉;“无计留春”,处境可怜。
“泪眼问花”两句最为传神而受赞许。
以细节的生动,强调此女哀苦无告才含泪问花,花亦正被摧逼损害,同病相怜,红颜薄命,很有象征意味。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翻译】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乱红:凌乱的落花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的寻欢作乐的地方,他们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章台路。
春天将过去,下了狂风大作的三月雨,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往春意。
泪眼汪汪问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花儿默默不语,只有纷乱的落花,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一:
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玉勒”二句写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女子怎能不怨?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
“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
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句一直为后人激赏。
“花不语”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
“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
“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
赏析二
此词写暮春闺怨,一起一结颇受推赏。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年华如水。
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
花不语,也
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
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归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句,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句,欧阳修结句或许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温、严原句。
体裁:词
年代:北宋
作者:欧阳修
作者小传:
欧阳修(1007~1072年)【注音】ōu yáng xiū,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诗歌《踏莎行》。
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诉衷情》、《踏莎行》、《生杳子》、《朝中措》、《蝶恋花》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
北宋欧阳修作。
三卷。
南宋罗泌编次。
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
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
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
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
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