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作业与答案2完整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与答案4第2页
选择(用模型)少结构化DSS 决策层寻找时机二次外部不完全灵活(用模型)多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
3.(第三章)试说明数据仓库的定义和特点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随时间变化的用来支持管理人员决策的数据集合。其特点有:(1)面向主题表示数据仓库中数据组织的基本原则(2)数据仓库是集成的(3)数据仓库的数据是不可更新的(4)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每一个特点需要相应解释)
4.(第三章)请说明数据挖掘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数据挖掘技术的定义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广义上、商业的角度来阐述,将从不用角度的定义进行一个综合。其特点有:(1)有一定的智能性、自动性的非平凡过程(2)所发现的模式的有效性(3)所发现的模式的新颖性(4)所发现模式的潜在有用性(5)所发现模式的最终可理解性(6)所发现模式的有趣性作用/功能:(1)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2)关联分析(3)概念描述(4)分类与预测(5)聚类分析(6)偏差检测(对每一点需要做相应解释)
5.
(第四章)原型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何优点?
答:
原型法的基本原理是,系统开发者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投入少量人力和物力,尽快构造、设
计和开发一个系统初始模型,该模型就称为原型。这个原型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系统应用模型,而不是设
想的模型,使用可以及时运行和看到模型的概貌和使用效果,划提出改进意见,开发人员进一步修改完
善,如此迭代循环,直到得到一个用户满意的模型为止。
原型法的优点是测重于不断完善需求和估算需要,具有较好的用户交互参与机制,在进行快速的小系统
开发时比较有效。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原型法也称“快速原型法”或“螺旋法”,它的基本原理是,系统开发者在初步了解用户需
求的基础上,投入少量人力和物力,尽快构造、设计和开发一个系统初始模型,该模型就称为原型,这
个原型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系统应用模型,而不是设想的模型,是用户可以及时运行和看到模型的概貌和
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开发人员进一步修改完善,如
此迭代循环,直到得到一个用户满意的模型
为止。优点:用户能及早看到系统模型,在循环修改和完善过程中,使用户的需求日益明确,从而消除
了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从原型到模型的生成,周期短、见效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6.(第五章)什么是业务流程重组(BPR)?BPR在利用IT 技术简化过程上有哪些原则?
答:
业务流程重组(BPR)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BPR实现的手段有两个赋能者:一个是IT,另一个是变革组织结构,达到组织精简,效率提高。BPR的主要技术在于简化和优化过程。总的来说,BPR过程简化的主要思想是战略上精简分散的过程;职能上纠正错位的过程;执行上删除冗余的过程。
BPR在利用IT技术简化过程上有以下的原则:
1).横向集成。跨部门的工作按流程压缩。
2).纵向集成。权力下放,压缩层次。
3).减少检查、校对和控制。变事后检查为事前管理。
4).单点对待顾客。用入口信息供替中间信息。
5).单库提供信息。建好统一共享信息库,把相互打交道变成对信息库打交道。
6).一条路径到达输出。不用许多路径均能走通,多路径会让人不知该走哪条。
7).并行工程。串行已不可能再压缩,可考虑把串行变为并行。
8).灵活选择过程连接。对于不同的输入,可能不需要全过程,少几个过程联络起来也能达到输出。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业务流程重组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
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原则:(1)横向集成(2)纵向集成(3)减少检查、校对和控制(4)单点对待顾客(5)单库提供信息(6)一条路径到达输出(7)并行工程(8)灵活选择过程连接(对每一点可做简单解释)
7.(第六章)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是什么?系统可行性分析应该从那几个方面考虑?
答:
信息系统开发有以下5个原则:
1).完整性。
MIS是由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各子系统的功能要尽可能规范,数据采集要统一,语言描述要一致,信息资源要共享。保证各子系统协调一致地工作,避免信息的大量重复(冗余),寻求系统的整体优化。
2).相关性。
组成MIS的各子系统各有其独立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MIS开发中,必须考虑系统的相关性。
3).适应性。
MIS应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要求系统的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4).可靠性。
可有可靠的系统才能得到用户的信任。系统的可靠性是检验系统成败的主要指标之一。在设计系统时,要保证系统软硬件的稳定性;要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要有数据校验功能;要有一套系统的安全措施。
5).经济性。
经济性是衡量系统值不值得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发时,要尽可能节省开支和缩短开发周期。新系统投入运行后,要尽快回收投资,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系统可行性分析应该从以下3方面考虑:
1).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指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达到所提出的要求;所需要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技术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如计算机的存储量、运算速度,外部设备的功能、效率、可靠性,通信设备的能力、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等。
(2).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提供的平台是否符合需要,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网络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要等。
(3).应用软件。如是否已有专用的软件。
(4).技术人员。各类技术人员的数量、水平、来源。
2).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要估计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分析项目经济上是否合理。经济可行性要解决两个问题:资金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1).资金可行性。先要估计成本,计算项目投资总额。成本包括初始成本与日常维护费用。初始成本包括各种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等,还机房及附属设施的建设费用;还有一些人员办公差旅等其他费用。日常维护费用包括系统维护、人员薪资、易耗品、内务开销等。应注意防止成本过低的倾向(往往低估2-4倍)。
(2).经济合理性。需计算信息系统带来的效益。可分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系统投入运行后,对利润的直接影响,如节省多少人员,压缩多少库存,增加多少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