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历史文化
主 讲 : 欧 俊 勇
四级考试 ——潮汕文化知多少
1、请问这个壶叫什么?属于什
么文化类型?
2、说出下面图片这出戏的名称。
3、下面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
资料?
4、请问这是什么文献?
第一讲 概论
第一节 学科界定及学科 史的发展情况
学科界定
: 什么是“潮汕文化”,这是我们 学习潮汕区域文化首先要明确的 一个核心概念严格上称为潮州文 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 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 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生活在 这个地区的潮州人,是汉民族中 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 我们把潮州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 “潮州文化”,并给它以如下界 定: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研 究方法
研究的目的

为什么要提倡潮州学,潮学研究的意义在哪? 我们可以从饶宗颐先生的论述中得到答案。 饶先生说,我的学问是从研究潮州学起步的, 潮州学是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我们国家的 历史是由多个地方的历史组合起来的。地方 的历史我认为是一个基础,没有好的地方史 研究就没有好的国史研究。我认为地方史的 重要性比国史还重要……国史的研究应该从 地区性做起,我们的国家庞大、历史悠久, 假如不从地区做起,就没办法写成比较可靠 而且可以传之永久的全国性历史。潮州人文 现象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是分不开的。中 国文化史上,潮人在内地移民史和海外拓殖 史两方面的活动的记录一向占极重要的篇幅。 潮人若干年来在海外拓殖成果的种种表现, 在中国以外各个地区孕育出无数繁荣美丽的 奇葩,为中外经济史写下新页,很久以前就 引起专家们的重视而且成为近代史家的研究 对象。因此将潮州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进行系统研究是当之无愧的,也是十分必要 的。
文化的视角
在本讲义的叙述中,我们试图为
大家描绘不同历史阶段文化的存 在形式以及各种具有不同实质的 文化,以什么样的形态在这一区 域的相互交流、融合、对抗、共 存。如在中编第一章,我们就在 论述本土土著文化与传统国家文 化的隔绝——包容——冲突—— 融合的过程。
比较的视角
所谓历史比较研究,就是通过两
研究的方法
作为一门学科,单一的研究方法
自然不能描述历史本身,在做潮 汕历史文化研究时,我们采用了 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如社会学、 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等学 科的研究方法。我们试图将这些 方法合理地运用,为大家揭示潮 汕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但是, 在本讲义编撰过程种我们始终采 用着三种核心的思路:
本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 是第二个阶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显然进入了自觉的 阶段。这种自觉首先表现在潮汕历史 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方面。饶锷、饶 宗颐父子的《潮州艺文志》,是首屈 一指的大著作。这部书在总结表彰潮 汕先正时贤的文化成就,考镜地方学 术源流方面的价值,远远超过潮阳郭 氏双百鹿斋对几种地方文献的校刊。 地方文献整理方面值得提起的,也许 还有《潮州先正遗书》丛刊的选编。 参加这项工作的,除饶氏父子外,还 有郑国藩、吴鸿藻等名贤。丛刊未及 刊刻而抗战兵起,图书散失,不能不 说是一件憾事。大埔温丹铭所辑纂的 《潮州诗萃》和《潮州文萃》至今仍 存全帙,或者庶几可以弥补这一遗憾。
地域的视角

我们注意到潮汕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 理生态环境的独特性。这一因素一直 影响着潮汕历史文化的发展。我们研 究的区域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 阳三市为中心,但是我们不是要局限 于这一区域,因为作为一个互动的文 化形态,它不是静止的。如我们在研 究移民史时,我们势必要扩展到包括 江西、福建以及南中国各国以内的诸 多地区。如果我们要研究经济史,那 么,我们涉及的地域就更更广了。
首先,潮州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
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 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其次,潮州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
特质,这些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固 性,并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 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 也与周边其它地域文化有异的一 个体系。
其三,潮州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
第三个阶段开始于80年代
80年代初期的文物普查和新方志
的编写工作,引动了潮汕历史文 化研究的热潮。张华云、蔡起贤、 杨方笙、王琳乾、郭马风、陈历 明、黄挺、陈春声等为代表的地 方学者,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付 出了巨大的劳动,有许多成果问 世。

90年代,著名学者饶宗颐教授撑 起了潮学的旗帜。潮汕历史文化 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的成 绩远超过于前代。潮学作为一个 学科概念,是饶宗颐教授在1992 年提出来的。实际上,直到今天, 潮学的学科理论研究还很薄弱, 潮学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尚待 界定。因此,我们仍只能笼统地 将潮学理解为潮汕地区的历史文 化研究。

表现人们对潮汕历史文化关注的,还 有文人笔记。有一些文人笔记,本身 就是地方史志的雏型,例如明代万历 年间潮州知府郭子章纂写的《潮中杂 纪》。另一类文人笔记,如清代郑昌 时的《韩江闻见录》、林大川的《韩 江记》和《西湖记》,开启了潮汕地 方掌故之学的传统,也为我们保留了 地方历史文化的资料。不过,这一类 笔记的记录,往往杂以街谈巷议,内 容驳杂。因而,到光绪年间,李勋在 他的笔记《说吷》中,就对《韩江闻 见录》提出批评。《说吷》中有关潮 州文史的考证,反映了潮州人士对于 本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朦胧的自觉。
叙述结构


本讲义分为三篇:上编潮汕历史文化导论, 中编潮汕历史文化的进程,下编潮汕历史文 化的个案研究。在上编潮汕历史文化导论中, 我们介绍了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潮汕历史文 化的物质基础和主体,即地理生态环境和潮 汕民系。中编潮汕历史文化的进程是讲义的 核心部分,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中编潮 汕文化,试图为大家建立一个脉络清晰的文 化图象。下编潮汕历史文化的个案研究,将 为大家学习了解典型的潮汕文化现象提供丰 富的学科资料,在描述每一个文化个案时, 我们依然注重个案的产生历史渊源和文化内 涵。 这样,大家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三 部分是既可以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学习这 门课,也可以独立成章,单独阅读。
除了以上现存资料外,我们始终
要求学生要掌握田野调查的方法 收集文献资料,对本区域的地形 地貌,乡村分布,建筑形态等等 有所了解。除此以外,我们还得 学会做碑刻拓片、采访记录口述 材料等等方法。
研究资料的使用、查找、 收集

作为一本讲义,我们注重历史研究的严 谨性和逻辑性,在历史资料的使用上 自然离不开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文 献,如公私史书,文人文集,地方志 书等等。但是,作为一个区域历史文 化的研究讲义,我们有不能仅仅局限 于经典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作为国家 史组成部分的潮汕史,由于地域文化 因素,我们其实很难得到足够的资料 来叙述历史,尤其在唐以前的历史。 因此,考古材料,乡土文献,甚至是 口头文献,都是我们所倚重的。

其次,与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兴起同步, 林培庐、丘玉鳞、杨睿聪、沈敏等青 年学者记录整理了潮汕民间习俗、民 间故事与歌谣,开辟了地方历史文化 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同时,国内外社 会学家在潮州也做了一些乡村个案研 究,例如,库尔伯(D.H.KelP) 《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华南乡 村生活)》对1918。1919年的潮州凤 凰村的研究,陈翰笙等《樟林社会调 查》对1932年澄海樟林的研究,陈礼 颂《1949年以前的一个潮州乡村社区》 对1935年澄海斗门村的研究,陈达 《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一书中的华 侨社区(丙)对1933—1934年樟林华侨 生活的研究。这些研究严格讲虽然不 是历史学研究,但在材料上和方法上, 对我们今天的区域社会历史研究,却 有着莫大的帮助。
第三节 研究资料和叙述 结构
研究资料的使用、查找、 收集

作为一本讲义,我们注重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 逻辑性,在历史资料的使用上自然离不开以 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文献,如公私史书,文 人文集,地方志书等等。但是,作为一个区 域历史文化的研究讲义,我们有不能仅仅局 限于经典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作为国家史组 成部分的潮汕史,由于地域文化因素,我们 其实很难得到足够的资料来叙述历史,尤其 在唐以前的历史。因此,考古材料,乡土文 献,甚至是口头文献,都是我们所倚重的。 如果我们借用美国人类学家雷普菲尔德对社 会结构的两个分类标准——“大传统”、 “小传统”——划分文献资料的来源的话, 那么上述的史料无疑属于“大传统”的范畴。 而我们在讲授潮汕历史文化的时候,我们是 十分注重“小传统”史料的运用的:民间书 写文献和口述史料。民间文献种类繁多,包 括碑刻、族谱、契约、帐本、歌册、信札等。 我们使用最多的是碑刻和族谱。口述材料包 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个人史等等。这些 材料的运用对于我们深入分析研究授潮汕历 史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本着严谨的 态度,甄别运用,尽量接近“元历史”。

下面将90年代潮汕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几个 值得一提的情况,分条罗列,权当大事记。 90年代以来,以潮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会议 接连举行。历史文献与潮汕文化学术研讨会 (汕头,1990)、翁万达国际学术研讨会(汕头, 1992)、第一届潮州学国际研讨会(香港, 1993)、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学术研讨 会(汕头,1994)、潮汕华侨与侨乡经济学术 研讨会(汕头,1995)、饶宗颐学术研讨会(潮 州,1996)、第二届潮学国际研讨会(汕头, 1997)、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潮州,1999) 和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揭阳,2003)会等 重要学术会议,不但促动了潮汕历史文化研 究在本地的广泛开展和持久深入,显然也使 国内外学术界对此有更深的了解。在学术界 影响最大的,是1993年召开的潮州学国际研 讨会。这次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学术盛会, 有来自美、法、日、新、马、泰以及中国大 陆和港、台地区80多名学者参加,饶宗颐教 授在会上作了题为《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 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的主题报 告,正式提出建立潮州学的倡议,潮汕历史 文化研究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

如果我们借用美国人类学家雷普菲尔 德对社会结构的两个分类标准——“大 传统”、“小传统”——划分文献资 料的来源的话,那么上述的史料无疑 属于“大传统”的范畴。而我们在讲 授潮汕历史文化的时候,我们是十分 注重“小传统”史料的运用的:民间 书写文献和口述史料。民间文献种类 繁多,包括碑刻、族谱、契约、帐本、 歌册、信札等。我们使用最多的是碑 刻和族谱。口述材料包括神话传说、 民歌民谣、个人史等等。这些材料的 运用对于我们深入分析研究授潮汕历 史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本着 严谨的态度,甄别运用,尽量接近 “元历史”。
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 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 识的一种方法。比较史学是当代 史学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我们 认为,作为一个学科发展不是一 个禁锢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互 动的过程,我们应该树立这学科 的发展观。在我们讲义中我们也 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唐以前的历 史文化,我们借用了比较考古学 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的类型。
放体系。
学科史的发展情况
作为一门学科,我们必须掌握其
发展的历史。关于潮汕史,人们 讨论过什么问题?有些什么样的 结论?这是我们研究的起点。在 这一节,我们将回顾潮汕历史文 化研究的历史,着重介绍近十年 来的情况。 我们把潮汕历史文化 研究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辛亥革命以前是第一个阶段。

这一个阶段,人们对本地区历史文化 的关注,主要在地方志的编纂上面。 中国地方志发展到宋代,体例日臻完 善,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为“一方之 史记”。潮汕地区真正有意义的文化 历史刚好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根 据《潮汕文献书目》统计,从宋代到 清代,潮汕地区共编修了府县志书54 种,现存27种。这些方志,记录了编 纂者对本地区历史进步、社会变迁和 文化发展的观察和关怀。就是在今天, 现存的志书也是我们研究地方历史文 化所必须倚重的材料。

40年代潮汕历史文化研究最重要的事 件是《潮州志》的编辑。由饶宗颐、 蔡起贤等先生发起的修志工作,有当 时潮汕一批学者参与,编纂态度十分 严谨,志书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编写的,质量自非旧方志可比。在 当时《方志》周(旬)刊发表的、作为 修志前期成果的不少地方历史文化研 究论著,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有 较高的水准。 50年代到70年代,大陆学者的潮汕 历史文化研究,取得较多成绩的,只 是集中在地方志、地方革命史和零星 考古发现的研究上。而旅居海外的潮 籍学者,如饶宗颐先生、萧遥天先生, 仍继续着潮汕历史文化的研究,并有 较系统的成果问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