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
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分析报告
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分析报告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分析报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就业形势的稳定和良好的就业政策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将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就业形势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加。
然而,尽管经济增长较快,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由于各行各业竞争加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部分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失业率上升;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受教育水平和就业技能的限制,部分劳动力无法适应新就业市场的需求,造成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二、就业政策分析为了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
首先,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减少失业情况。
其次,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和再就业的支持,通过创业扶持和就业服务等措施,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农村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的扶持,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建议鉴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2.鼓励创业和创新:政府应加大对创业者和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扶持,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创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3.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鼓励创业和自主创新,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国内。
4.完善职业介绍服务机制:政府应加强对就业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规范,提供更加高效和贴心的职业介绍服务,帮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实现更好的匹配。
中国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中国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不断创造就业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结构性就业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的就业政策。
一、中国就业形势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几年来,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就业人口稳定在8亿左右,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这一局面离不开中国经济结构升级和就业政策的积极推动。
就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最大的就业来源,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
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涌现出一批新兴职业和新型就业形态。
尽管就业形势整体上呈稳定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劳动力结构性失衡,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休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压力较大。
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瞩目,创业和自主就业成为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二、中国就业政策分析为了推动就业,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就业政策。
首先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双创”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其次是加强就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求职支持。
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就业服务中心和创业孵化器,帮助失业人员和创业者提供就业咨询、培训和融资支持。
此外,还鼓励大中小企业增加招聘力度,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再次是灵活就业政策的实施。
因特网和共享经济的兴起,使得灵活就业成为一种趋势。
政府鼓励和支持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兼职工作者等新型就业形态,为他们提供法律保障和社会福利,并加强监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是强化就业创新政策。
政府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
创新人才政策、技术转移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等都为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清楚地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与相关政策法规,学会在双方尊重平等的原则上。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又避免因为对法律的无知而影响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学重点:1、分析与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的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
2、分析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的法律、法规相关案例。
3、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与就业趋势。
第一节就业市场与就业趋势分析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
而2006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
“三个22%”,一个“19.9%”不但充分显示出2006年高校毕业生十分严峻的就业寒流,而这股寒流,还将持续影响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并可能再度“降温”。
一、2007年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1、教育部人事部五项举措:鉴于以上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人事部等5部委共同宣布了5项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
措施一: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生活费补贴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措施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
措施三:要求所有高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要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选课。
措施四:完善就业工作评估体系,从明年起,在教学评估中突出对就业状况的考察。
措施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80%的学生毕业时要获得双证书,也就是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2、劳动保障部四大举措保大学生就业:大力发展适合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确定专人与失业毕业生联系未就业毕业生积压较多的地区要联系跨地区招聘积极向教育、人事部门及高校提供市场分析信息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健说:“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而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
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
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推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
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固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
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与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与社会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与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与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与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
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有不一致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高级技师,其次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劳动者。
2、再就业更加困难2002年,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逐月减少。
中国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的影响
中国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的影响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就业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一、中国就业形势的概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过去几十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挑战。
1. 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劳动力人口规模庞大,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的就业人口已超过9亿。
这一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也使得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2. 结构性就业问题突出尽管就业人口规模庞大,但中国也面临着结构性就业问题。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农民工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也存在诸多问题。
3. 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中国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也对就业形势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大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薪资水平也较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且薪资较低。
这导致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二、中国的就业政策为了促进就业和解决就业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等。
1. 创新创业政策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创新创业,通过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家和创业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这些政策为大学生和农民工等特定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并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2. 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为了提升就业能力,中国政府加大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力度。
通过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职业培训课程等方式,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3. 区域发展政策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政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凸显。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市场对他们的需求,致使竞争激烈。
不少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或者选择行业与专业不相符的情况。
其次,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尽管大学生整体的就业率较高,但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
这些毕业生普遍存在技能匮乏、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劳动力需求结构调整。
随着企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劳动力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一些传统行业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行业和服务业则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味着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挑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鼓励创业就业。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业的政策,提供创业贷款、减免税费、创业孵化等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便利条件。
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积极拥抱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加强就业培训。
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培训的投入,提供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同时,高校也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用技能培训,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第三,鼓励就业地方化。
政府鼓励大学生就业回归到自己的家乡或者就近选择工作机会。
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和支持,例如提供购房补贴、税收减免等。
这样的政策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政策的思考面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
首先,加强实践能力。
提高实践经验,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积累行业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其次,拓宽就业渠道。
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招聘渠道,还可以通过网络招聘、校园招聘会、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V1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V1正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大学生的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形势分析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攀升,但就业市场并没有相应的扩大,使得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1.就业岗位不足中国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新能源、文化创意等相对成熟的产业,对于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是,就业市场岗位总数与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比例并不匹配,导致就业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2.大学生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学生在城市的就业机会比较多,但是受制于自身和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大学生不得不将就业目光转向了农村地区。
但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且匹配度极低。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为了应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出台了许多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1.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帮助有意愿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开展自主创业。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创业服务机构,提供创业培训、咨询和投资等服务,从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浪潮。
2.优化就业政策政府出台了许多就业政策,如进一步针对农村地区开展大学生支教、定居政策等,以提高就业机会的匹配度。
3.加强职业教育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加大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使更多的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分析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该积极去实施一些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1.充分掌握就业信息了解当前就业市场信息,努力寻找可能的岗位,提高就业机会。
2.增强职业技能除了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大学生还需要通过一些额外的措施,增强其职业技能,从而更有竞争力。
3.积极参加实习实习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增加就业机会。
4.注意个人形象塑造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策略分析和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策略分析和应对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探讨大学生就业形势和政策的策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环境、就业政策和个人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一定的挑战。
然而,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要转变,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一直在被鼓励和支持,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应对措施:1. 大学生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
关注国家政策,积极了解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和就业准备。
2. 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培养良好的学术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增加自身竞争力。
3. 大学生应广泛了解就业市场信息,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需求和趋势,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做到心中有数。
二、就业政策分析就业政策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
政府不断出台各种就业政策,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就业质量。
获得政策支持将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应对措施:1. 大学生要积极了解政府出台的各类就业政策,如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
合理利用政策资源,争取政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2. 在享受政策支持的同时,大学生要遵守相关规定,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个人职业操守和社会公信力。
3. 大学生要关注就业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及时调整个人就业策略,抓住政策机遇。
三、个人发展策略分析个人发展策略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应对措施:1. 大学生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
参加各种培训课程、证书考试等,提高个人职业竞争力。
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
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深入,我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就业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对劳动力需求造成一定压力。
其次,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加剧,高技能人才短缺、劳动力资源过剩等问题突出。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行业就业机会减少,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
二、就业政策分析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就业政策。
首先,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
其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再次,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行创业就业政策,鼓励大众创业,减少就业压力。
三、问题与建议尽管我国就业形势整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城镇失业问题突出。
建议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就业机会,引导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
其次,就业歧视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建议进一步加强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再次,职业培训和技能认证体系建设不完善。
建议加大对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需要更加积极地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认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城失业问题,并加强对就业歧视的打击。
只有坚持正确的就业政策,才能有效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顺利走向职场,成为每位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就业形势和政策两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当前,我国经济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再加上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74万,较上一年增长50万。
这意味着大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应该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政策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国家公务员招录”和“三支一扶计划”。
1. 国家公务员招录每年的国家公务员招考是备受高校毕业生关注的。
国家公务员招录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等特点,是大学生备战职场的重要途径之一。
2. 三支一扶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是指“三支”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支援计划、乡村医生支援计划、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支援计划,“一扶”即大学生村官扶贫计划。
这个计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支教、扶贫、关爱留守儿童、农村医疗等方面的工作中,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三、如何规划好大学生职业规划1. 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大学生应该树立职业观和竞争观,理性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水平和职业定位。
2. 学习相关技能大学生应该通过自学、培训、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3. 了解就业信息大学生应该积极关注就业信息和渠道,多了解企业和行业信息,及时掌握就业市场动态。
4. 创新创业大学生应该鼓励创新创业,深入研究新兴领域,探索新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而大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职业技能,了解就业信息,积极创新创业,规划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培养自己的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调研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调研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本文将通过调研与分析,探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和政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1. 就业形势的总体情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率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热门专业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2. 就业能力与用人需求的不匹配就业能力与用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岗位要求较高,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3. 就业结构与就业状况差异不同专业、地区和性别的大学生就业结构和就业状况存在差异。
文科类专业毕业生更容易陷入就业困境,理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更多。
女性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挑战与男性相比也更多一些。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1.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政策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提供职业规划、就业信息、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
2. 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
3. 职业教育政策政府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推动高等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和实践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建议与对策1.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社团活动、科研项目以及创新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加强就业信息服务高校和政府部门需要提供更多实用、全面的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和行业需求,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政策分析
当前⾼校毕业⽣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政策分析⾼校毕业⽣是党和国家宝贵的⼈才资源,也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伟⼤事业的⽣⼒军。
如何引导毕业⽣顺利就业、如何充分释放⼈才资源能量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
本⽂运⽤公共政策相关理论知识,尝试就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针对⾼校毕业⽣的就业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做些分析,以期望为⽇后系统性研究奠定基础。
培养模式;就业形势;创业教育就业是民⽣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社会更加充分就业也是党的⼗七⼤明确提出需要努⼒实现的奋⽃⽬标。
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实现就业⽬标的前进道路上出现了⼀些新的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运⽤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必须运⽤发展的策略解决问题:改⾰落后的教育模式,培养科学的发展理念,拓宽丰富的就业渠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充分使⽤各类⼈才资源。
⼀、当前⾼校毕业⽣就业的严峻形势及原因分析盛夏时节,也是⾼校毕业⽣即将离开母校⾛向社会的季节。
根据教育部的信息显⽰,今年我国⾼校毕业⽣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
加上2007年尚有70-80万⼤学⽣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效毕业⽣将超过600万⼈。
近⽇,媒体特别是⽹络媒体频频曝光的⾼校毕业⽣找⼯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就业歧视以及硕⼠⽣⽆奈低薪挤进私营⼩企业、博⼠⽣难进名牌中学的类似新闻屡见不鲜,国家相关部门虽然现在尚未统计出本年度⾼校毕业⽣实际就业率,但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已充分呈现出来。
造成⾼校毕业⽣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具体分析如下:1.学校培养模式落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现在不少⾼校针对本科⽣的培养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满堂灌的单向输⼊,学⽣被动的全堂听讲。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启发学⽣的学习潜能和思维,导致学⽣所学知识都是静态过时,⽽且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动⼿操作能⼒远低于其应试能⼒,不利于学⽣的专业性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
大学生就业实习形势与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实习形势与政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实习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实习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行业情况、提升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拓宽职业视野。
在实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实习政策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从实习形势和政策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实习进行分析,为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
1.实习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实习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实习对于招聘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向大学生开放实习机会。
实习已成为企业发现优秀人才、培养潜在员工的重要途径,这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实习机会。
2.实习质量参差不齐与实习机会增加相对应的是,实习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部分实习职位薪酬低,工作内容单一,无法提供实习者所需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提升。
一些企业甚至将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给予极低甚至不给予报酬,严重侵犯了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导致大学生对实习期望大打折扣。
3.大学生实习需求多样化大学生实习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企业实习,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参与创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的实习,这也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提高了实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当前大学生就业实习形势正呈现出市场需求增加、实习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实习需求多样化的特点。
对于大学生就业实习形势,需要及时调整政策和举措,以保证大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培训和体验。
二、大学生就业实习政策分析1.实习补贴政策为了解决企业给予实习生低报酬甚至不给报酬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实习补贴政策,对企业给予实习生一定补贴,以保障实习生的基本权益。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实习生的负担,使得企业更愿意为实习生提供合理的报酬。
2.实习工资标准一些地方政府还颁布了实习工资标准,规定企业对实习生提供一定的最低工资,以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2024年中国就业形势一般良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78.5万人,同
比减少213万人,创历史新低,连续第四年稳步增加,年末城镇登记失业
率为3.6%,比上年同期持续下降,环比降幅收窄;18岁以上劳动力调查
发现的就业率为76.7%,高于去年同期76.2%,全社会就业总量14.8亿人,连续32年保持增长。
随着经济活力的不断提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增长,依旧保持较高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新增就业持续放缓,青年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失业率上升和工资增速放缓等现象,因此,增强就业促进力度,加强就业
创造,改善就业结构,稳定和加强就业,仍然是当前就业形势应对的重点。
为此,中国政府针对当前就业形势,采取了积极的就业策略和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和个体就业者实现就业,以及加快实现就业半常态化、全覆
盖性、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首先,加大就业促进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增加招聘,支持民营企业和
小微企业发展,创新招聘政策,完善就业结构,开展产业带动就业活动。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就业形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对于促进就业、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1 就业形势总体情况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 就业结构调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学生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行业的需求减少,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1.3 就业岗位分布大学生就业岗位分布不均衡,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少。
大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就业地点。
1.4 就业竞争压力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优质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而普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2.1 就业政策导向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旨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地区就业,支持大学生创业,提供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2.2 就业政策措施政府通过加大就业岗位的创造,扩大就业领域的覆盖,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就业监测和评估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3 就业政策效果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了就业市场的稳定。
大学生就业率逐年提升,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改善。
2.4 就业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府可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引导和监督,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政策背景及目标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旨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1. 就业培训及实习政策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各级政府积极推行就业培训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习推荐和创新创业培训等。
通过培训,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就业机会。
此外,实习政策也成为大学生就业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政府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积累实践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
例如,通过与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政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
2. 创业支持政策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纷纷推出创业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创业资金、减免税收、简化创业手续、提供创业咨询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支持,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同时也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了方便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各级政府建立了各种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这些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发布、求职指导、职业规划等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
通过这些平台,大学生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提高就业成功率。
政策效果评估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但政策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评估。
根据近年来的就业数据统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提高,这表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
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更加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建议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高等教育改革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与就业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确保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
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一、就业形势分析我国的就业形势多变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全面的分析。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这使得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尽管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增长速度已不如以往那么迅猛,这使得各行业的增长率都有所下降,直接导致了就业机会减少。
其次,随着科技进步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许多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正在减少。
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快速,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
这导致一些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被淘汰,给就业形势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再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也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大学学历,使得原本只需初中或中专学历的工作岗位也面临着大量的竞争。
这使得就业难度增加,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
最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导致了就业形势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一些新兴行业和服务型岗位不断涌现,但另一方面,劳动力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兴行业的需求,造成岗位和劳动力不匹配的情况。
二、就业政策分析为了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就业政策。
首先,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企业发展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比如减税降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在促进就业扶贫方面,政府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
比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农村创业扶持政策等,都旨在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就业稳定增收,从而帮助他们脱贫。
再次,在提高就业技能方面,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并鼓励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
通过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新兴行业的需求,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最后,在支持创业就业方面,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如减免创业税费、提供创业贷款、设立创业园区等。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一)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必须面对很多问题。
下面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探究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政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种种问题。
首先,就业需求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不匹配是一个大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过于追求个人兴趣而忽略了市场需求,这导致了许多大学生难以找到匹配的工作。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就业竞争也愈加激烈。
这种激烈的就业市场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挑战。
二、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根据最近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但是,这种态度不符合大多数大学生实际的就业状况。
由于市场竞争,许多大学生进入了低薪、低层次的职业,且在职业发展方面难以快速提高。
虽然大学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但是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包括振兴中小企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技能培训等。
政府也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发展。
另外,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首先,通过实习和兼职等方式提升个人技能和经验,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其次,在就业之前也可以提前了解行业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术。
总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准备。
政府也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仅有优秀的专业能力是不够的,在职场上要有更好的自我营销能力,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的东西,大胆面对挑战和机遇,才能成功地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涮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
47.7%;外语能力。
占47.7%。
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
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2022年全国l%人u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121的5.18%.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
到2022年。
我国人均GDP达N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
绝对数是1.4亿人。
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6300多万,2022年要比现在增加7000多万。
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2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另外,(2022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
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
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
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
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
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高级技师,其次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劳动者。
2、再就业更加困难2002年,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逐月减少。
2001年12月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
2002年3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489.9万人;6月底为464万人;9月底为439万人②。
这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应看到,这些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远少于东部地区,这些下岗职工主要是大龄、技术水平低的再就业困难群体。
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的比例均维持在85%以上,对进中心的下岗职工,政府和企业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
2002年3月底,有430.8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7.9%;6月底,有412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9%;9月底,有376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5.6%。
2002年第三季度,全国国有企业共有49万下岗职工出中心,其中25万人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合同,占52.3%,比上半年增加3.1个百分点。
2002年1~9月共有77.3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15%,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不断降低,1998年为50%,1999年为42%,2000年为35.4%,2001年为30.6%,预计2002年为20%左右。
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增加,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2002年9月底,全国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52万人,较2001年底增加了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较2001年底增加了0.3个百分点。
预计2002年底失业人员总量还会有所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会达到4.0%。
2002年9月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068万人;当月有400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比上年同期增加126万人,增长46.3%。
2002年1~9月份,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62万人,比上年同期月平均领取人数增加129万人,增长了55.4%。
4、在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是求职者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年失业人员增加。
据劳动保障部2002年三季度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调查,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70%。
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1.8%。
青年求职者已经占到主体,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区别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成为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人数的45.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含大专)占了总求职者人数的27.3%;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为26.8%。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首次毕业分配时也只有70%能够就业,大专以下的比例则更低。
二是县域就业问题突出。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几个经济状况属于较好的县进行典型调查,不包括农民在内的失业率已经超过2位数。
三是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形势严峻。
全国共有大小资源型城市400多个,其中20%处于资源枯竭或衰退期。
根据中国矿业协会的数据,我国上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正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关闭,50座矿山城市资源衰竭,约涉及300万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5、农村劳动力流动量增加,流向增强2002年第二季度,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表现出以下特点③:(1)输出地外出人数为返乡人数的1.76倍。
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了2.2%,盲目流动减少。
但输出地外出人数仍然多于返乡人数,两者之比为1.76:1。
返乡后外出人数仍远远高于初次外出人数,占外出总量的72.9%,为初次外出劳动力的2.69倍。
培训后外出农村劳动力占外出总量的31.6%。
在外出农村劳动力中,去省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仍然最多,占50.7%,比重较上年减少了0.8个百分点;去省内县外工的其次,占28.6%,较上年增加了1.1 个百分点;去县内乡外务工的最少,占20.7%,较上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
(2)输入地企业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农民工的工资也略有增加。
新招农村劳动力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7%,企业新招用的农村劳动力,占其季末使用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0.1%。
2002年二季度,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人均月收入为645.4元,比2001年同期增加了2.7%。
(3)农村劳动力求职人数增加,成功率也上升。
农村劳动力求职人数2002年较2001年同期有所增加,增幅为18.2%;农村劳动力求职成功率比2001年同期也有所增加,增幅为1.6%。
二、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2003年,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加剧。
这些挑战者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新生劳动力增加。
受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十五”期间新达到劳动年龄的新生劳动力较“九五”期间平衡每年多290万人;二是WTO对就业的影响会逐步加大。
WTO的有一种“临近效应”,即越是临近我国兑现承诺的时间,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越大,造成的失业问题也越严重;三是就业的困难群体增加。
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不断降低,失业人员不断增加,青年失业和长期失业、地区性就业不平衡等问题仍存在;四是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
受到WTO的冲击,影响粮食价格,并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收入,可能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
尽管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也应该看到,解决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条件的。
首先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就业问题。
2002年9月,中央政府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之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10项促进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政策措施,随着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将能够大大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其次,我国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为调整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供了可能;第三,小企业将获得发展机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以及保护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将极大地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第四,我国有一支经受长期市场经济考验的就业服务工作队伍,有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和较好的社会氛围,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
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政策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④:1、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把发展经济扩大就业作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今后几年要着重开辟五个方面的就业渠道: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渠道,努力旅游业增加就业,尤其主要积极开发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重点开发面向社会居民生活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社区公共管理的就业岗位以及清洁、绿化、社区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
二是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就业,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更多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三是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
鼓励就业压力大的地区特别是资源开采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按市场需求发展接续性产业,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到有劳务需求的地区就业,到农村承包荒山、荒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
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级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和闲置资产,通过多种方式分流和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对,对破产企业也要利用其有效资产安置职工。
五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大量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再就业。
通过发展劳动派遣、就业基地等组织形式,为他们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2、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方式。
目前,在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约有30%的是自谋职业。
为了鼓励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轻他们的税费负担,凡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的行业外,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筑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所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小额贷款。
由当地政府确定的担保机构负责担保,贷款担保基金主要由同级财政筹集资金建立。
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左右。
3、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对现有的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3年内根据招用人数按年度应缴税额的一定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当前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30%以上,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3年内免征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30%的,根据招用人数,按应缴所得税额的一定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