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介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媒介素养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掌握媒介信息的识别、分析和批判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媒介信息。
二、实训内容1. 媒介素养的内涵实训过程中,我了解到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所表现出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性的反应能力。
媒介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个体的信息素养,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2. 媒介信息的识别与分析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和筛选媒介信息。
首先,要关注信息的来源,了解其背景和立场;其次,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其真实性和可信度;最后,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
3. 媒介素养的实践应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如何将媒介素养应用于日常生活。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避免被误导;在阅读新闻报道时,要关注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
4. 媒介素养的评估与提升实训结束后,我们对自身媒介素养进行了评估,发现自己在信息识别、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方面还存在不足。
为了提升媒介素养,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1)关注权威媒体,提高信息获取能力;(2)拓宽知识面,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3)参加相关培训,提升媒介素养;(4)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实践,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三、实训总结1. 媒介素养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媒介素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提高媒介素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媒介信息,避免被误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 实训收获(1)掌握了媒介信息的识别、分析和批判能力;(2)了解了媒介素养的内涵和实践应用;(3)明确了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3. 对未来的展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加强媒介素养的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媒介素养(ppt 47页)

报刊调适之策
报纸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容量大、报道范围广、 易于保存等方面的优势,借此弥补时效性方面 无法与电子传播媒介匹敌的不足。报纸向信息 的深度化发展,提供详细的新闻背景等在广播 电视节目中难以挤进的信息,以此吸引受众。 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应运而 生。
杂志则在竞争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 易于保存,宜于在专题讨论中以充实的内容、 深刻的分析吸引受众的长处,出现了许多满足 不同特点的受众群需要的专业性杂志。
务
媒介语言与现实:符号 · 演绎 · 选择 受众认知结构与差异:心理 · 解读 · 隐
性
媒介传播效果与审查制度:影响力 · 把关
第二节 媒介教育
一、媒介教育之需求
植根于传播学知识生态的变迁,媒介素 养能够使人们在当代传媒环境中针对各 类信息具备一定的选择、理解、质疑、 评估、创造和生产能力 同时逐渐养成思辨性反应能力
1.媒介素养的无意识
人们主观意识的缺乏: 深圳有关调研显示:96%的被访者对“媒 介素养”的认识处于朦胧状态,不了解 社会客观需求的增大: 各种媒体日益发达、深度渗入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媒介素养可能会在一个人 综合素养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
2.对高科技媒介的“低水平的满足”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就开始倡行媒介素养教 育,以警惕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 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 所谓“低水平的满足”,是指给人带来多半是简单的感官 刺激,过目即忘、了无痕迹的感官快乐。 同样是网络,它既可以让人长时间沉溺于不良网络讯息或 游戏中,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学习工具 成长中要增长见识,学会抗拒不良网络讯息的诱惑,懂得 利用网络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需要的正是媒介素养
电视调适之策
谈谈对媒介素养的认识

谈谈对媒介素养的认识。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的能力,以及对于媒介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式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今社会,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使用和处理能力,也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我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媒介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媒介素养是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它涉及到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的能力,以及对于媒介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式的认知和理解。
随着媒介技术和媒介信息的发展,人们需要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媒介素养可以提高人们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媒介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人们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媒介信息,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同时,媒介素养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媒介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式,从而更好地利用媒介信息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
媒介素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越来越重要。
媒介素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同时,媒介素养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风险,例如网络诈骗、虚假信息传播等。
媒介素养可以提高人们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理解:媒介素养的提高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获取和分析媒介信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媒介素养是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和处理媒介信息,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提高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媒介素养的素材事例

媒介素养的素材事例
1. 新闻报道: 分析一篇新闻报道,包括了解作者背景、新闻报
道的类型、来源可信度等,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和评估。
同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报道和调查报告来对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进行核实。
2. 社交媒体信息: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发布了大量的信息,如
文章、图片、视频等。
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判断信息的来源、内容是否准确、是否存在隐含的偏见等。
例如,判断社交媒体上的某个政治言论是否来自权威人士,或者某个图片是否经过编辑和篡改。
3. 广告: 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对广告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
分析。
例如,分辨广告中的潜在隐含信息、判断广告是否夸大了产品的优点或者是否使用了偏见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4. 学术研究: 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对学术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
例如,了解学术研究的来源、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判断研究是否合理、准确和可靠。
5. 剧集和电影: 对于媒介素养高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从剧集和
电影中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
他们可以提出批判性问题,分析和评估剧集和电影中传递的观点和价值。
这些事例只是媒介素养的一部分,在不同的领域和媒介中都有许多其他的素材可供分析和评估。
媒介素养的重点在于培养人们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媒介素养的含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认知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为媒介信息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指人们对媒介的认识、批判和利用方面的素养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种方法,一种通过媒介观察世界的方法;媒介素养是一种手段,一种利用媒介认识世界的手段;媒介素养是一种技巧,一种掌握媒介、使用媒介的技巧;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一种解读、鉴别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念,一种批判、驾驭媒介的观念。
一、何谓大众传播媒介?信息得以在空间上移动、在时间上保存的载体。
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一般称为“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话;也包括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刊。
前者为私人交流媒介,后者为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大量收集信息大规模复制信息向全社会公众传递信息三、分类:可以粗分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
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新媒介:互联网、手机网络媒体传播特点:整合性、九、网络媒介超大信息量、交互性、基本类型:政府网站、企业网站、商业网站、教育科研机构网站、个人网站、其他非营利机构网站手机手机媒体: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五种形式: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视频(电影)、手机电视、手机小说特征:多媒体融合、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效果强大。
一、报纸新闻的生产(一)新闻采访P(50——53)发现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搜集背景信息、预约采访、拟订采访方案、事务性准备采访实施:注意提问技巧,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不要提带引导性答案的问题。
(二)新闻写作P(53——58)“三分采,七分写”1、基本要求:新鲜、迅速、简明、客观真实2、标题写作:准确、新鲜生动、简明(三)新闻编辑P(58——60)(1)编辑的分类级别分:总编辑、副总编辑、总编助理、编委、主编、责编、编辑、实习(见习)编辑工作内容分:文字编辑、电讯编辑、图片编辑、言论编辑、副刊编辑、组稿编辑、资料编辑、策划编辑报纸版面的空间组成:报头、报眉、报尾、报眼、中锋、稿件区报纸版式的分类:文字排列方式:竖排式、横排式、横竖兼用版面结构:有规则对称式、非规则对称式内容编排:集中式版面、综合式版面、重点式版面、对比式版面一、从广义的角度看受众的特点1、广泛性2、混杂性3、隐蔽性4、自由性二、我国当前受众群体的特点1、在积聚的社会变动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尤为强烈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导致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对媒介素养的认识

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媒介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信息社会中,能够正确有效地获取、理解、评估和利用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数字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
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信息爆炸的挑战,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中。
媒介素养包括对媒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媒体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对于不同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不同媒体的特点和运作机制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利用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
媒介素养还包括对媒体内容的评估和批判能力。
在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观点,其中既有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也有虚假的、低俗的信息。
媒介素养使我们能够对媒体所传递的内容进行评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价值。
同时,也需要具备批判思维,对媒体所传递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媒介素养还包括对媒体技术和工具的运用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技术和工具不断更新和演进,我们需要掌握并善于利用这些技术和工具。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交流和分享,通过数字编辑软件创作和编辑媒体内容等。
掌握这些技能,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媒介素养还包括对媒体文化和伦理的理解和尊重。
在信息时代,媒体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媒体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我们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尊重。
同时,也需要遵守媒体伦理规范,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他人隐私、不制造恶意言论等。
媒介素养是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更好地获取和利用各种媒介信息。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媒介素养,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到信息社会中,积极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一般公民对媒介的职能认识和如何正确使用媒介的知识。
我们现在由于没这方面的教育,公众一般把媒介看作一种纯粹的工具,商业们把它看作是推销自己产品的工具,这都是有偏差的,媒介有自己的职责,按照拉斯韦尔的说法,媒介有三大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监测社会环境。
人们为什么接受传媒,就是想了解他周边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他自己没有接触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这个世界发生了打破常规的事情,传媒有义务向人们报告。
或者像我们中国电影《鸡毛信》一样,我们的传媒就像站在山顶上的消息树和消息树旁边的小孩子,当发现鬼子的时候,及时推倒消息树,这是任何传媒的职责,有的只不过是在工作领域不一样,有一些是党报,有一些是纯粹面向社会的报纸。
他站的位置比受众高,如果发生重要的涉及人们生命的情况他不报告,传媒就失职了,这样对传媒认识应该从小学的时候培养起来,让人们从小就认识到传媒是为我们服务的,有什么想了解的事情,可以向传媒了解。
第二个功能是使社会的各部分不断调整自己,建立相互的协调关系。
因为我们社会各部分,小到家庭、大到党和国家和人民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需要各方面的人不停地接受信息,调整自己和外部的关系,不断地接受信息。
这个渠道,主要就是现代传媒。
我们报纸上发表了反对家庭暴力的新闻,其实达到了家庭内的和谐的效果;如果我们媒体上发表了胡锦涛的讲话,就是达到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的效果;商人们在媒体发表了广告,也是建立一种关系,就是厂家和消费者的关系。
媒体就起到这个作用,协调社会各部分,建立一种相互、和谐的关系。
这个关系是动态的,因为媒体在每时每刻发出信息,人们在每时每刻接受信息,这个也是调整职能的体现,这个职能无论意识到没意识到,其实每日每时都在发挥着作用。
第三个作用就是传媒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这种功能也是无形的,但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因为传媒发出信息,无论你意识到没意识到,实际上你把社会的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又传播下去,这个继承下来过程中是一种扬弃,不是完全的继承,同时又把社会的创新和一些比较先进的文化,添加到传媒里。
媒介素养作文八百字演讲稿

媒介素养作文八百字演讲稿媒介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利用各种媒介进行信息获取、交流和创造时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
那么,什么是媒介素养呢?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呢?首先,媒介素养包括对各种媒介的正确使用和理解。
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我们都需要学会正确使用。
比如,对于互联网,我们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一切网络信息;对于手机,我们需要学会控制使用时间,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现实生活;对于电视,我们需要学会选择有益的节目,而不是沉迷于无意义的娱乐。
只有正确使用各种媒介,才能更好地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其次,媒介素养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被虚假信息所欺骗。
我们需要学会通过多方渠道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于一己之见。
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才能在信息海洋中游刃有余,不至于迷失方向。
再次,媒介素养需要具备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创造新的信息。
我们需要学会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情感。
我们需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只有具备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才能在信息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媒介素养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在信息社会,我们需要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媒介,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传播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需要学会用媒介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传播正面价值观。
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公民。
总之,媒介素养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中所必备的素质。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媒介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不同媒介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传媒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
媒介素养对现代公民的意义:决定了人们能否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来分辨媒体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
决定人们能否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甄别乃至合理的使用最终形成独立判断和健全人格的关键。
媒介素养是建构现代公民综合素质的基本指标。
作为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形式,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的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包括重要,显著,接近,趣味,时新。
所谓有偿新闻是指新闻传播者从被报道对象方面收取报酬而发表的广告宣传性新闻。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新闻报道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要准确无误的反映新近发生的事实,另一方面,又不可能不带有反映者的主观色彩;一方面要受到客观存在的严格制约,另一方面,又要受到主观认识的必然影响。
新闻评论是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和典型新闻事件发表议论、阐释道理。
并运用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多种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发布的一种论说问题。
新闻报道的本质特性:新闻性、思想性、群众性。
娱乐的特点:游戏——娱乐的本质、互动——娱乐的形式、快乐——娱乐的指向。
娱乐的功能:1.娱乐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众娱乐为社会关系的创造和维持提供了润滑剂。
娱乐新闻的特点:1.物质生活的丰富是娱乐新闻产生、发展及其被民众接受的基础、2.内容趋软,讲究趣味性、3。
表现形式生动活泼。
新闻娱乐化主要表现在:1.软新闻增多,严肃新闻减少、2.新闻播报的手法开始娱乐化报纸广告基本特性:1.时效性相对较强且便于阅读。
2.读者群相对稳定。
3.可行度较高。
新时代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作文

新时代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叫媒体素养。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媒体信息时,能有正确的认识、判断和应对的能力。
当今社会,媒体无处不在,比如说电视、手机、电脑等等。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信息,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
所以具备良好的媒体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具体应该培养哪些媒体素养吧。
第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面对媒体信息时,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要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
比如说,有些新闻报道夸大了事实,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楚真相。
第二,要有辨识真伪的能力。
现在有很多假新闻、谣言在网上传播,我们必须能识别出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是虚假的。
要学会从多个渠道核实信息。
第三,要有批判性思维。
看到一些媒体内容时,我们要学会提出疑问,不能全盘接受。
比如广告为了营销,可能会夸大产品的功效,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
第四,要有选择性使用媒体的能力。
面对如此多的媒体,我们要学会有选择地使用。
比如娱乐节目太多了,我们要适当节制,多接触一些有益的知识型节目。
第五,要有创造性运用媒体的能力。
新时代,我们不仅是媒体信息的接受者,也要成为信息的创造和传播者。
比如运用视频工具记录生活,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知识等等。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媒体素养,在这个信息时代游刃有余!学会正确看待和使用媒体,对我们的成长大有好处呢!希望大家都能做个独立思考、理性看待媒体信息的新时代好少年!篇2标题:新时代的"看门人"大家好,我是小明。
我最近在上网时发现了一个新词"媒介素养",听起来好高深啊!我就问老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老师说,媒介素养指的是我们在面对各种媒体信息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获取、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当一名"看门人",对接收的信息有所"判断"和"筛选"。
媒介素养知识点总结

媒介素养知识点总结媒介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能够理智、独立和批判地对待并正确理解、使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在当前信息泛滥和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媒介素养方面具有高水平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媒介素养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对新媒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对信息内容的判断和评价等方面。
媒介素养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媒介素养的重要性1.1 个人层面媒介素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获取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在信息时代,媒介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也涉及到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一个拥有高水平媒介素养的个体,能够更加熟练地获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正确判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缺乏媒介素养的人,则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判断,甚至走向迷信和极端的方向,导致个人发展受阻。
1.2 社会层面媒介素养是社会中每个成员共同的基本素养,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
具有高水平媒介素养的社会成员,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程度同样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准确性、社会和谐度、文化品位和社会稳定度,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1.3 国家层面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具有高水平媒介素养的人民,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能够更好地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而在国家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高水平的媒介素养也会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媒介素养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
二、媒介素养的知识点2.1 媒介素养的基本知识(1)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是媒介素养的基本能力之一。
信息获取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
线上信息获取主要包括网络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网站浏览等方式;线下信息获取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
具有高水平媒介素养的人应该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获取方式,并能够快速定位需要的信息。
媒介素养教育简介

麦克卢汉根据媒介环境描绘的社会形态 (一)
人类社会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口头传播时期(部落社会) ——文字印刷传播时期(脱部落社会) ——电子传播时期(地球村)
10
“地球村”
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延伸, 以至于能拥抱全球,抹去了我们星 球上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11
麦克卢汉根据媒介环境描绘的社会形态 (二)
21
对非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 容
第一,研究媒介信息,即学习如何理性地 分辨媒介信息所包含地意义,辨别媒介所 创造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区别。
第二,研究媒介,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中 介,我们必须对媒介的运作及如何传递信 息有所理解。
第三,学会利用媒介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 步,对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22
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1、在认知方面,帮助公民提升了解媒介所 承载和播出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的能力, 熟悉寻求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估、解释、 判别、选择、组织及总和信息的能力;
2、在情意方面,帮助公民体认媒介信息的 价值和力量,判断其适当性,合乎法律和 伦理性;
23
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16
拟态环境: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
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于他们有关的整 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情都保持直接接触,对 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之外的事物,人们只能够 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识。这 样,在人与现实世界之间就插入了一个由大 众传媒构建的“拟态环境”——它并非对现 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 过对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 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5
媒介发展规律之二——媒体与权力的结合
“广播总统”罗斯福 “电视总统”肯尼迪 “互联网总统”克林
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和媒介负责具体实施:
利用学校和教师的权威性,系统地讲解和讨 论媒介文本解读与分析的技巧(穿插在各种 课程中);媒介应侧重于对大学生开展媒介 技术教育,即大学与媒介合作,使媒介对大 学生开放,让大学生自己参与电视广播节目、 广告、网页制作以及报纸编辑等。
最后强调:
提倡媒介素养教育不是反媒介,而是通过教 育使大学生了解媒介再现现实、重构现实的 功能,认清媒介对社会的功能与影响,判断 媒介信息的多重意义,与媒介形成良性互动 的关系。
第三阶段是199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的普 及、网络的兴起,以及数字多煤体技术的广 泛应用,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 益凸显,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在发达国家进一 步规范化,而且开始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散 ,成为一种颇具信息时代特征的世界性现象 。
(三)欧美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
媒介素养教育的三种范式:
(5)向大学生传授符号学、心理学 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对 媒介及媒介信息的批判力。让其明 白媒介的商业取向,社会操控功能, 媒介符号(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对性 别、族群、阶层的刻板印象。
所谓刻板印象(成见):指的是人 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 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随着结构主义符号学和文化霸权理论的兴 起,学界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范式—破 译范式。破译范式认为,大众媒介有其特殊
的生产、制作和流通规则,媒介内容是通过 符号建构出来的,并不是客观事实本身;大众 媒介具有创造“媒介环境”的功能,这种“
煤介环境”是虚拟而不是现实的,是被媒介
选择过、解释过的现实,“媒介环境”有别
(2)分析范式。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 国文化研究的发韧时期,文化研究学派的开 拓者们一反“利维斯主义”的精英立场,“ 文化”不再被视为拥有特权、高不可及的“ 经典”,而被视为“整体的生活方式”。正 如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威廉斯所指出的:“ 对于文化这个概念,困难之处在于我们必须 不断扩展它的意义,直至它与我们的日常生 活几乎成为同义的。既然文化意味着整个生 活方式,大众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 分,那么,一味地排斥大众文化,
简述媒介素养

简述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使用和理解媒体(如新闻、社交媒体、数字媒体等)时所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个体能够有效地处理媒体信息,批判性地思考媒体内容,同时能够在数字时代更加自信、负责任地参与信息社会。
媒介素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批判思维:具备对媒体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能够识别信息的来源、可信度、偏见等,并理解信息可能的目
的和意图。
2.信息搜集与评估:能够有效地搜索、筛选和评估各种媒体信息,
了解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3.媒体制作:具备基本的媒体制作技能,能够使用数字工具创建
和分享内容,理解数字媒体的制作过程。
4.数字素养:具备使用数字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
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5.沟通技能: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地传达信息,理解不同媒体
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沟通规范。
6.文化理解: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观点,具备文
化敏感性,避免对媒体信息的误解和刻板印象。
7.隐私和安全:具备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意识,知道如何
在数字环境中保护自己的身份和数据。
媒介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媒体环境,更
有能力主动、理智地参与媒体活动,同时降低沉迷于虚假信息或信息过载的风险。
这是在数字时代中,个体应具备的一种综合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简介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 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 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应用
价值
目录
•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案例分 析
• 媒介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01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定义与内涵
定义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通过培养个体对 媒介信息的识别、评估、批判和创造 能力,以提高其媒介素养和应对媒介 信息的能力的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式
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 系统地传授媒介素养知
识。
实践活动
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 动,如新闻采访、制作 节目等,提高实际操作
能力。
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 讲座,深入剖析媒介现
象和问题。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 学习,共同探讨媒介问 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03
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育理念转变困难
传统的教育理念往往更注重知识 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媒介素养的
培养。
教育资源不足
一些学校和地区可能缺乏足够的师 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难以有效开展 媒介素养教育。
教育效果评估困难
媒介素养教育效果的评估标准尚未 统一,难以对教育成果进行科学、 客观的评估。
内涵
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关注个体的媒介使 用技能,还注重培养个体的媒介批判 思维、媒介道德伦理以及媒介法律法 规意识。
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提高个体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个体能够更好地 识别、评估和批判媒介信息,从而避 免被误导或欺骗,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
大众传播受众媒介素养理论

社会组织与机构的作用
社会组织与机构在提升受众媒介素养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等可 以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媒体行为,保障受众权益;非政府组织可以开展公益性媒介 素养教育项目,提高公众意识;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媒体自律。
特点
媒介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的能力,涵盖了语言、文化、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同时,媒介素养也是一种实践性的 能力,需要在具体的媒介使用和信息处理过程中得到体现和提升。
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个人层面
提高媒介素养有助于个人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增强判断力,避免信息过 载和误导;同时,媒介素养也是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必备的素质之一。
03
意见,避免传播虚假信息和恶意言论。
03
大众传播与受众媒介素养
大众传播的特点与影响
传播速度快
大众传播能够迅速传递信息, 影响受众的认知和行为。
覆盖范围广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覆盖广泛的 受众群体,具有全球化的传播 能力。
传播内容多样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提供多样化 的信息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的 需求。
传播效果可量化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通过各种指 标评估传播效果,为传播策略
提供依据。
受众媒介素养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提升信息鉴别能力
受众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能够更好 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减少虚假 信息的传播。
增强批判性思维
受众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理性地分 析和评价媒介内容,不盲目接受媒介 的立场和观点。
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社交媒体中的媒介素养问题
01
社交媒体中的虚假信息传播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和快速扩散的特点,这使得虚假
媒介素养概论课件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如传媒节、影 视文化节等,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 氛围。
社会教育途径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设立媒介素养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公 众免费借阅。
社区活动
社区组织开展媒介素养培训和讲座,提高居民的 媒介素养水平。
公益机构
公益机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项目,为弱势群体提 供媒介素养培训。
自我教育途径
内涵
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对媒介信息的 认知和判断能力,还包括对媒介 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应用 能力。
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01
02
03
适应信息社会需求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需要具备较高的媒介 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提升个人素质
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 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 个人的竞争力。
促进社会进步
培养批判思 维
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 接受媒介信息,对媒介 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评 价。
增强媒介素养意识
认识到媒介信息可能存 在的偏见、误导和虚假 成分,保持警惕和质疑 态度。
了解媒介运作机制
了解媒介的商业利益、 政治影响和社会责任, 对媒介的运作机制和传 播规律有深入了解。
提高媒介参与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媒介素养概
目 录
• 媒介素养概述 • 媒介素养的基本要素 • 媒介素养的培养途径 • 媒介素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 媒介素养的未来发展趋势 • 提高媒介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contents
定义与内涵
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 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 以及使用媒介服务进行自我发展 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媒介 素养,不断适应媒介发展的变化。
媒介素养名词界定之综述

媒介素养名词界定之综述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在使用和理解媒介时所需要的技能
和知识。
这种素养与技术能力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局限于这一方面。
它涉及了媒介的
语言、结构、制造过程,以及信息的采集、评估、分析和利用等方面。
虽然媒介素养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但是它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和探讨。
在不同的学
科领域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界定。
在传媒领域,媒介素养被定义为理解媒介的作用、语言和结构等方面的能力。
这种能
力不仅体现在消费者对媒介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上,还有助于生产者在设计和制作媒介产品
时更好地考虑受众的需求和习惯。
在教育领域,媒介素养被理解为在学生中培养媒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媒介信息,并且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在社会科学领域,媒介素养被解释为开发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了解讯息来源和真假,引导公众理性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使公众更加关注公共利益,还可以提高社会的民主化程度。
总之,媒介素养是关于媒介和其所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素养包括了对媒介语
言和结构的理解,以及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这种能力,人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媒介信息,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高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素养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
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
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
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目录1 概念2 内容3 传播特征4 新要求▪受众▪传者5 内涵分析▪媒介认识▪使用情况▪批判能力概念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
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内容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第二,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第四,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接受媒介产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传播媒介的内容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不仅是使用媒介的需要,还应该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部分。
也有学者指出,“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
”“第二媒介时代”的概念是由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马克.波斯特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在电影、广播和电视中,为数不多的制作者将信息传送给为数甚众的消费者,播放模式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先期介入以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和电话的结合,一种替代模式将很有可能促成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的产生,大众媒介的第二个时代正跃入视野。
”第二媒介的本质特征就是双向沟通和去中心化。
以网络为例,互联网“博客”“播客”的开通为公众发布信息提供了平台,每一个公民既是受众,也可能是传者,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是媒介公民。
近几年,各种虚假新闻,搞笑文字,恶搞图片在网络上愈演愈烈,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规范网络行为的新要求,政府发布了相关法律政策,然而对公众自身内在媒介素养的提高是关键。
传播特征(一)普通个人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并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扮演重要角色。
马克.波斯特所说的“第二媒介时代”,是相对于20世纪大部分年代里盛行的“播放型传播模式”(broadcast model of communications)所对应的“第一媒介时代”而言。
当时信息的发布权掌握在极少数的专家知识分子手里,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并且没有互动交流。
他认为,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电话等的结合所逐渐形成的替代模式,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正在形成,其中“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三个概念间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毫无疑问的承认了这种观点。
从最初的“克林顿绯闻案”,1998年由德拉吉在博客中报道,抢先于美国的任何一家报纸杂志,再到9.11发生时,一名普通旅游者的DV记录成了重大新闻的重要内容,普通个人已经介入了新闻的生产和大众传播的过程中。
在这次中国发生的汶川地震中,许多的DV影像都是网友传到视频网站公之于众的,使我们了解了地震时的动荡,地震后的破败,清晰的知晓了这次事件中的方方面面。
还有那知名人士“范跑跑”,就是在网络博客中披露了自己在地震发生时的所作所为,还有那骇人听闻的言论“即使是我的母亲,我也不会付出生命,除了我的小女儿之外”,使自己一下子成为了“公众人物”,并引起了社会上关于伦理道德的大讨论,公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与使用者,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
(二)个人自由发表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实现互动交流。
普通个人成为了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主体不再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传播权力,信息的话语权也被分散到了普通个人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的解码自由发表言论。
网络舆论的高潮曾一度使人民受益,比如曾经的“孙志刚案”引发了人们对收容遣送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思考,从而推动了新制度的出台,使一个实施了21年的不合理制度终止。
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提出评论,使政府能够了解民意,汲取批评意见。
但慢慢的,这种言论开始超越正常表达舆论的权限,恣意扩大,成为了一部分人发泄的通道,甚至是滋生色情、暴力的温床。
如2006年2月的“女子虐猫事件”,似乎是网络舆论的高潮,受到了网友们空前的关注,网友们发出了“宇宙通缉令”,高价悬赏虐猫女子,终于通过各种手段把她挖了出来,且不论这位女子行为的对错及其中包含的隐情,光是网友这种可怕的“宇宙通缉令”就给这位女子造成很大的困扰,再说另一位夫妇的焚猫事件,经过网友的一“关注”,这对夫妇连门都出不了,对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网络的“贴吧”给了网民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但言论的过分却使本来美好的东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三)媒体个人化对新闻把关的降低。
媒体个人化加剧了信息传播内容的泛滥,把关降低。
且不论近年来由于手机短信引发的疾病恐慌,军事武装恐慌,单从网络恶搞的不断加剧,且愈演愈烈,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从日本将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的唐僧改为女性之后,近来又估摸着将另一名著《红楼梦》改为游戏版《红楼馆奴隶》,据说林黛玉在里面是个妓女,到现在中国的网友将经典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进行恶搞;从“芙蓉姐姐”的出世,到校园第一爆笑组合“后舍男孩”,再到近来一夜成名的陕西农民周正龙,再加上媒体网民的特别关注,各种版本的搞笑文字,恶搞图片,使原本严肃的科学话题“虎照疑云”被“娱乐化”了,“周老虎”成了娱乐界的新宠儿。
近来的“艳照门事件”又是闹的满城风雨,人们不禁怀疑网络难道是个自由、混乱、色情、暴力的大熔炉。
在网络中,人们时而虚假,时而真实,网络把关低,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媒体更是渲染炒作,有娱乐化倾向。
新要求网络是个虚拟的环境,人们在这个世界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身份,自由发表言论,因为没人知道自己是谁,他可以不必负任何责任。
在“第二媒介时代”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我们急需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何为媒介素养?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拥有的听、说、读、写诸能力之外,还应具有批判性地接收和解码影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广告等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电脑、电视、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广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传播信息的能力。
”中国的受众,由于性别、文化、民族、职业等差异,媒介素养的程度不一,低下者居多,他们上网的唯一目的就是娱乐、游戏,使得网络呈现出一种泛娱乐化倾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
”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公众,既是受众,也可能是传者,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是媒介公民。
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媒介公民,也应从两方面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受众作为受众,应能够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出批判意见,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中国的受众是很好的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首先,受众应当明白媒介所构建出的拟态环境,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其内容不完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拷贝,而是经过刻意筛选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的融合。
其次,受众应学会理性地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媒介所报道的信息,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对各类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批评性意见。
最后对媒介中屡见不鲜的非法信息、暴力信息、垃圾信息、庸俗信息等,受众应认知其危害性,提高对这些负面信息的免疫力。
受众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奠定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正确解析信息,运用信息,有效地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自我。
传者作为传者,要自觉接受传媒素养教育,强化自身的传媒职业精神。
中国的相关法律政策也要加强对网络、手机短信等的管理监督。
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传者,之所以会出现文章前半部分所叙述的不良后果,一是由于人性的弱点,从众心理,当一种形式出现,受到很大关注,传播极快,效果极佳时,另一种形式的东西就会大量产生,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这种从众心理,了解其害处,克服人性的弱点。
二是由于传者缺乏职业道德,未接受传媒素养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说:“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的传播,而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职业道德,也难保证每个人都受到过新闻专业的严格训练,通过他们所传播的信息,很难说是真正新闻还是无知之见。
”传者媒介素养的提高,使自身了解了传播实质,明了传播意义,知道话语权的重要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者。
眼下,众多受众正享受着网络带来便利与娱乐。
但是,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公众,面对琳琅满目,变化纷杂的信息,个人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更可能成为一名传播人。
这就要求个人要有相应的媒介素养。
其中不仅要对各种媒介信息有较高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为个人生活发展所用,更要做一名合格的传者。
同时中国的相关法律政策也要加强对网络、手机短信等的管理监督,共同构建和谐的媒介环境。
内涵分析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认识大众传媒、使用大众传媒、对大众传媒的批判三个部分。
下面一起看看这三个部分的具体分析。
媒介认识.在信息社会里,认识媒介将会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青少年作为将来社会文化精英的受众群体之一,能否较正确地认识大众媒介,能否完整和较客观地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如果想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首先要在对媒介认识的基础上,发现信息对自己或对社会的意义.媒介具有信息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技术属性和商品属性.这五项属性之中,信息属性是媒介最根本、最重要的属性.没有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就不会有媒介的存在,更不会有社会、文化、商品、技术等其它的媒介属性了.党报和非党报在这五项属性中各有侧重点.使用情况传播学认为,文化水平的高低在选择何种媒介类型上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文化程度高的会较多选择印刷媒介.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媒介选择上体现出一般的文化水准.在城乡青少年经常接触的媒介中,网络在青少年人群中正日益普及,手机短信的接触率超过了广播和录音带、影像(碟),"拇指族"在青少年中规模庞大.在媒体接触上青少年表现出自由、开放心态,他们对新兴媒体接受能力快但又并不抵制传统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立体式、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在各大媒介中,电视对青少年在学习上帮助最大.由此表现青少年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但是,要注意电视给他们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台湾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和身体质量指数具有相关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发胖.但是,如果经过引导,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作为社会学习的手段,会有积极的影响.可是,现今十分匮乏有意识利用电视的社会功能.香港的调查同样显示,香港青少年最喜爱的传媒是电视,最主要的目的却是娱乐.批判能力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大众传媒中经常存在着负面信息,即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信息.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