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批准H期1995-05-01 实施FI期1995-05-0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1qua1itystandardforsoi1s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术语2.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In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注:①重金属(铭主要是三价)和础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1(+)∕kg的土壤,若≤5cmo1(+)∕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标准值确定: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趋势,确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和评估指标
• 标准修订与完善: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 科学性: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实用性: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政策法规制定: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
• 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
•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公开土壤环境质量信息,鼓励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与修订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1995年,中国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 2018年,中国修订并发布了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与实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
准中对铅的浓度限值要求较严格
• 实施方式的差异: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如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
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启示
• 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结合国内外标准,完善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高标准的
科学性和实用性
• 加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 制定具体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 指导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008/7/31/17:13 来源:慧聪农化网标准类别:GB-国家标准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号:GB15618-1995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分类:农业土壤化肥标准颁布部门:颁布日期:1995-1-1 实施日期:1995-12-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1 主题内容与适用于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谁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菜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为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qualitystandardforsoils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术语2.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土壤pH值自然背景<6.56.5~7.5>7.5>6.5项目镉≤0.200.300.601.0汞≤0.150.300.501.01.5砷水田≤15252030旱地≤1540302540铜农田等≤35 50100100400果园≤—150200200400铅≤35250300350500铬水田≤90 250350400旱地≤90150200250300锌≤100200250300500镍≤40405060200六六六≤0.050.501.0滴滴娣≤0.050.501.0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 (+)/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范本模板】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范本模板】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批准日期1995-05-01 实施日期1995—05-0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

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

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2。

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3。

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15618-1995 1995-12-06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 ( 按一价离子计 ) 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 ( 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 )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 ( 蔬菜地除外 ) 。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评估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指规定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允许含量的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土壤环境的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通过设定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以有效监控土壤污染状况,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遵循科学、合理、严谨的原则,具体包括:1.基于科学研究: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保护人类健康: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以保护人类健康为首要目标,限制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兼顾生态平衡: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应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四、常见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时通常考虑的指标包括:1.重金属含量:如镉、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对土壤和生态系统有潜在的危害。

2.有机物含量:如农药、化肥残留、工业废物等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生物和植被的生长有影响。

3.放射性物质含量:如铀、钍等放射性元素,可能对土壤和生物造成辐射危害。

五、世界各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各国根据本国的土壤特点和环境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建立了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污染物进行限制和监管。

六、中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限量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等标准,用于监测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及污染程度,保护土壤资源和环境健康。

七、结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减少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 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检测范围 mg/kg
注释
分析方法
来源
1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025以上 0.005以上
土壤总镉
①、②
2

土样经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硫、硝酸锰酸钾消解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
0.004以上
1.0以上
土壤总铜
①、②
5

土样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4以上 0.06以上
土壤总铅

6

土样经硫酸-硝酸-氢氟酸消解后,
(1)高锰酸钾氧,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2)加氯化铵液,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15618-1995 1995-12-06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指根据土壤环境的生态功能和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定的一系列定量的指标和限值。

这些指标和限值可以用来评价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首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土壤环境的生态功能。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植物生长、水分循环、养分供应等多种生态功能。

因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需要考虑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适宜性、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等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标准来评价土壤的生态功能,才能有效地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也考虑了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

因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需要对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限制,以保障人类的健康。

同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致病微生物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限值和监测要求。

在实际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合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各项指标和限值。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的差异,以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总之,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以有效地指导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促进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因此,各国和地区都应高度重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监测和管理,为建设美丽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 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 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 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 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 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cmol)(按一价离 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 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 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 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 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
4

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
1.0 以上
土壤总铜
①、②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篇幅
土壤是人类生活、发展和繁荣的基石,它的质量和状况是社会上各方面的关注和至关
重要的课题。

因此,确保土壤环境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国家
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管理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规范土壤
质量的管理、监测和保护工作。

一、标准的类别
《标准》规定了三个类别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A类标准、B类标准和C类标准。

A类标准是关于重点行政区域、重点污染源附近土壤环境质量的一般标准,B类标准针对其他
居住区、非重点行政区域和工业用地、旅游用地等土壤环境质量的一般标准,C类标准针
对重点行政区域、重点污染源以及食用园林水产的土壤环境质量的特殊要求。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对A类标准,要求对重点行政区域和重点污染源周边土壤环境做有效的保护和
治理,完善有关规定,如土壤污染控制政策、土壤污染预防控制技术规范、土壤污染整治
工程技术要求、土壤环境监测等。

三、标准的实施
根据《标准》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机制,落实土壤污染预
防控制技术规定;落实污染源的减排任务;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实施污染治理工程;控制土壤污染侵染源的产生和传播等。

此外,各级政府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土壤污染问题,出台有力措施,实施污染防治和修复工程,以达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土壤污染问题的目标。

四、总结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管理、监测和保护土壤环境的依据和参考。

因此,各级政府都应
详细了解并加强遵守《标准》的规定,健全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土壤
污染问题,维护土壤环境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 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批准日期1995-05-01实施日期1995-05-0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 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 mg/kg ?
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
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5 监测
5.1 采样方法: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
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

国家有关方法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

5.2 分析方法按表2执行。

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
续表2 ?
注:分析方法除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有国标外,其他项目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现暂采用下列方法:
①《环境监测分析方法》,198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
②《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199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③《土壤理化分析》,197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6 标准的实施
6.1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实施。

6.2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划分本辖区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家淇、蔡道基、夏增禄、王宏康、武玫玲、梁伟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