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文学概述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二、历史与文学史上“中世纪 ”概念的差异
1、历史上的“中世纪”(476年——17世纪中叶 历史上的“中世纪” 476年——17世纪中叶 1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5 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 (1)(5-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 )(12 15CT) 12中期) (2)(12-15CT)封建社会全盛期 (中期) )(15 17CT)封建社会衰落、 15(3)(15-17CT)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产 末期) 生(末期) 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 (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庄园经 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民谣:最著名的作品是《罗宾汉谣曲》
英国影视中的罗宾汉
《A Challenge for Robin Hoody》 1967
《The Story of Robin Hood 》1952
《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1938
《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 》1991
主题
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成份
有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份
代表作
盎格鲁·撒克逊人《贝奥武甫》 日尔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冰岛“埃达”和“萨迦” 芬兰《卡列瓦拉》(《英雄国》 )
法国《罗兰之歌》 西班牙《熙德之歌》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古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2)14世纪以后的“谣曲”故事诗 14世纪以后的“谣曲” 世纪以后的 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 ① 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农民与封 建主间的斗争 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 ② 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罗宾汉与 绿林好汉
02中世纪文学1概述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 1.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 • 目的是用较通俗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普及推广
基督教教义。教会文学的创作者主要是教士、修士, 也有少量民间诗人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 和斯拉夫文,主要体裁有基督故事、宗教叙事诗、宗 教戏剧等,题材大多取自《圣经》。 • 《德奥菲勒》 • 《阿列克西斯行传》
• 骑士传奇是以叙事形式出现的,也叫骑士叙事诗。这种长
篇叙事体诗歌大多写骑士的冒险和爱情,虚构性成分很大。
• 不列颠的“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是骑士文学中
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
• 骑士文学为后世西方文学提供了冒险、爱情和宗教三大主
题,骑士传奇中的一些故事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创作素 材。
• 4.城市文学(市民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世纪的文化历史背景及基本特征
• 1.分期
• 欧洲的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开始, 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终结。
• 该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初期(5世纪~11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 中期(12世纪~14or15世纪,封建社会全盛时期) • 晚期(15or16世纪~17世纪中叶,封建社会衰亡、封建
• 另一类是后期英雄史诗,是欧洲各民族封建化时期的产 物。在这类史诗中,英雄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已经超出了 狭小的部落范围,为保卫国家而战。史诗的中心是爱国 主义,诗中的英雄勇敢善战,忠于祖国、君主,体现出 理想中的爱国英雄形象。在这些史诗中,多神教的神话 因素相对减少,具有不同程度而贵族的、基督教的色彩, 带有一定的复杂性。
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时期)。 • 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阶段的文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3.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 《玫瑰传奇》包括两部分。上部是骑士 文学,约4300行,写于13世纪20年代,作 者是吉约姆· 德· 洛利斯,相传是教士。它 采用寓意写法,以“玫瑰”代表少女, 叙述“情人”追求“玫瑰”而不得的故 事。有人说它“是骑士文学中 ‘典雅爱 情’故事的翻版”。
3.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罗兰之歌》Chanson de Roland
• 史诗体现出民间文学的特色:
1、重叠法。例如奥利维埃 3次建议罗兰吹号角,罗兰3次 拒绝。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突出罗兰出于“荣誉”而 产生的固执。 2、对比法。例如查理大帝为国勤劳,爱将士胜于爱自己 的生命;而马尔西勒则懦弱卑鄙,使他悲恸的不是将 士的牺牲,而是儿子的死亡。再如罗兰忠心耿耿,为 了“可爱的法兰克”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而加奈隆 则为了个人恩怨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 3、风格粗犷、朴素。
• “典雅爱情”和骑士冒险故事相结合,构成骑士传奇的的基本主 题。在“典雅爱情”面前,基督教所宣扬的禁欲主义事实上已经 找不到立锥之地了。
King Arthur
《 朗 斯 洛 》
《特利斯坦和绮瑟》
Tristan and Isolde
• 特利斯坦和绮瑟无意中喝了一种 可以使人永世相爱的神药,结果 他们由于这种永远消灭不了的爱 情而招致了绮瑟的丈夫马尔克国 王的无情迫害,最后他们双双自 杀。
1、骑士抒情诗
• 骑士抒情诗最早于12世纪初出现在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中叶蔓延到北方, 直到14世纪中叶才衰落。
•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主题是骑士之爱,即所谓骑士的典雅爱情:
“Courtly Love” ——歌咏骑士的冒险事迹及其与恋人的悲欢离
合。 • 骑士抒情诗中最著名的是“破晓歌”。它们用热烈的笔调描写骑士与贵夫人 幽会以及破晓时依依惜别的情形,用精美的语言来讴歌爱情,用赞美宗教、 上帝及圣母的语句来赞美世俗的女性,表现出与宗教禁欲主义的对抗。恩格 斯说:“破晓歌,成了普罗旺斯爱情诗的精华。” • 法国北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抒情诗都曾受普罗旺斯抒 情诗的影响。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抒情诗集《新生》也是在普罗旺斯抒情诗 影响下写出的。
中世纪文学
总结———————————————— • 恩格斯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 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 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做起。” • 由于欧洲的封建国家和古代奴隶制国家是由完 全不同的民族所建成,迁徙的日耳曼部落又摧 毁了古代文化,所以中世纪的文学在发展初期 无历史传统可以继承,又加上基督教思想的控 制,发展很慢,成就很底,只是到了十四世纪, 才出现了像但丁这样的大诗人。
4、城市的兴起——————————————
•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市民的壮大分不开的。 城市本来是在封建主的土地上兴起,有些城市是在领主 的直接参与下建成的,因而依附于领主。但是由于领 主对城市的横征暴敛,城市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国王、 教会的怂恿,很多城市取得了自治或半自治权,从而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新兴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 这样欧洲的社会政治结构便由四部分组成: 国王——贵族——教会僧侣——市民。这样的多元的政 治结构不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也使民主制 度能够很容易建立。
骑士文学的意义———————————— • 为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黑格尔称之为“浪 漫型艺术”,是人的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 • 恩格斯说:“人和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 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 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 这个时期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旋转的轴心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哲学的终结》《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20页。
地 狱
炼狱
天堂
三界
通 往 天 堂 之 路
《神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 进步性: 1、用惩恶扬善的方式,促使人性得到升华。 2、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安排每个人在三界的 位置。 3、人的得救不是凭借教会,而是凭借理智和信 仰。 4、提倡政教分离。 局限性:1、仍然用基督教的结构作品。 2、仍然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正因为但丁的思想矛盾性,其思想表现出新旧交 替的特点,所以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最 后一位诗人,也是新世纪最初一位诗人”。
中世纪文学概述
枝来象征和平。
教会文学的内容:
1、赞美诗:大部分赞美耶稣的诞生、显灵、 受难、复活。
关于耶稣:相传是上帝的独生子,是上帝 的化身,代表着上帝的意旨。他是圣母玛 利亚无孕而生。他生前到处传道,做善事 (五饼二鱼),后被门徒犹大出卖,被钉 在十字架上,死后复活。
英国卡德蒙的《圣歌》:
“让我们赞美天国的守护者,/赞美造物主 的能力和智慧,赞美光荣的天父,是他, 永恒的主,/起始了一切奇迹。/为了人类的 孩子,是他,那神圣的创造者,/先让天穹 成为屋顶,然后/那人类的眷顾者,永恒的 主,/全能的上帝,又为我们/造出中间的世 界和大地。”
教圣徒,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在新婚之夜逃 出了家门,表明自己战胜了情欲。离家出走之 后,他把身上所带的钱财散发给穷人,自己却 过着乞丐般的生活,风餐露宿过了20年,然后 他返回了家乡,为了考验自己是否已经战胜了 七情六欲。他的父母没有认出自己的儿子,只 是把他当作一个乞丐收留了,他住在家里,每 天都能听到父母思念儿子的叹息,听到自己20 年未谋面的妻子在房中哭泣,但他却没有任何 触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一名真正的 圣徒,最后他愉快地死去了。
另一方面,列那狐又肆意欺凌代表下层劳动 人民的弱小动物,许多鸡、兔、鸟类几乎成 了他的腹中之物。从这方面看,他又不是底 层市民的形象。综合看来,他应该是一个上 层市民形象。
列那狐既敢于向强大动物作斗争, 不畏强暴,又欺负小动物。是当时小 市民的象征。既反抗上层权势,又有 着狡诈圆滑的一面。
作品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
四、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多为民间创作, 没有具体的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
故事主要描写动物的生活,以狐狸列 那和代表贵族的狼伊桑格兰的斗争为线索, 揭露了重重的社会矛盾,辛辣地嘲讽了专 制的国王、贪婪的贵族、愚蠢的教士。
中世纪文学概述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学习要求
本节学习中世纪文学思潮,了解中世纪教会 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的特 点和内容。
一、中世纪文学界定
476-1640年,即西罗马帝国灭亡到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封 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分期:
艺术特点:多梦幻的、蒙胧的、浪漫的气氛,又多劝 善惩恶的说教。
特殊的作品:修士们的情书。禁欲主义与自然情欲的 矛盾。神学家阿贝拉尔(1079-1142) 与爱洛伊丝的 爱情故事。
宗教剧
宗教剧以圣经为题材,9世纪出现了以耶稣受难、天使显灵、 耶稣升天为内容的瞻礼式戏剧,10世纪形成以圣经故事为题 材的戏剧,13世纪出现歌颂圣母为主的表演。到了14世纪, 所有宗教题材的戏剧都被称为神秘剧。
世俗戏剧
中世纪宗教剧多,世俗戏剧少。惟一流传下来 的世俗戏剧是一部笑剧《巴特兰律师》。
这是一部骗上加骗的笑剧。律师巴特兰先生用 花言巧语骗了布商的布。牧童装羊叫,赖帐不 付律师的诉讼费。喜剧冲突突出,表现市民的 机智与聪明。为文艺复兴戏剧奠定基础。
4、城市文学(12—15世纪)
价值:反映了市民的要求,讽刺嘲笑封建主和 僧侣,肯定知识智慧的力量,充满对世俗生活 的情趣,包含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具有反 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成为文艺复兴时期 文学的先驱。
4、城市文学(13—15世纪)
①取材于日常的现实生活,讽刺与揭露是其特 色,风格活泼。
②作者主要是街头说唱者。 ③主题是歌颂市民的机智,讽刺贵族、骑士和
教士。 ④不崇高,小聪明,贪恋食色,有得意也有失
败,但真诚不虚伪。
4、城市文学(12—15世纪)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教会文学(尚德) 史诗与谣曲(尚武) 骑士文学(尚情) 市民文学(尚智)
教会文学(一)
教会文学又称为僧侣文学。公元5—10世 纪,这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11世纪 以后,教会文学的势力仍然很大。教会 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 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 (天主教势力区)、希腊文和教会斯拉 夫文(东正教势力区)。其基本文学体 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 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及特征
1、欧洲中世纪文学 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 化相融合的产物; 2、欧洲中世纪文学 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 响和交融的产物; 3、欧洲中世纪文学 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 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中世纪文学的总体思想特征
1、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的思想文化领域 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2、中世纪文学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表现 出了一个共同的基本思想——爱国主义 和英雄主义; 3、中世纪的社会结构形态带来了层次丰 富的反映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 象。
中世纪英雄史诗
第二类英雄史诗也以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为基 础,如《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 龙根之歌》和《伊戈尔远征记》。但这类史诗 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产物。此时的 史诗中的英雄,他们的荣誉观念已不限于狭小 范围的部落复仇义务,开始具有国家观念,在 他们身上封建君臣关系体现得很明显。在这类 史诗里,多神教的神话因素相对减小,在基督 教影响下,英雄们的爱国行为往往表现为反对 异教徒的斗争。
欧洲中世纪文学概述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程
初期(5——11世纪)北欧的日尔曼部落向南 迁移并逐渐强大,西欧文明开始萌生,拜占 庭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西欧文化 并立的局面在欧洲形成。 中期(12——15世纪)西欧文明逐渐突起, 成为地中海东岸令人生畏的势力。市民阶层 出现、民族国家形成等经济与政治的因素必 然带来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这一时期最重 大的事件莫过于十字军东征。 晚期(16——17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 奥斯曼——土尔其帝国的威慑使欧洲文明面 临倾覆之险,而与中世纪晚期同时并存的意 大利文艺复兴使之化险为夷。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神曲》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的寓言性总结。贯穿在整部长诗中的主题思想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神曲》在宗教性的构思中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神曲》也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1、中世纪文学的主要艺术特征:
象征、寓意、梦幻、宗教色彩、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
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后三者也叫:世俗文学)
2、识记: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的代表作品。
1)教会文学:宣扬禁欲主义、来世思想。教会把一切世俗文化纳入神学的范畴,为宗教服务;把哲学当做“神学的婢女”,把科学看作“宗教的仆人”,诗歌的作用是写圣歌,音乐用来唱赞美诗等。
2)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基本内容。大多反映了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的爱情”。所谓“典雅的爱情”其中心主题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
和《埃涅阿斯传奇》等。
②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12名圆桌骑士的故事,主要作品《特里斯丹和伊瑟》。
③拜占庭系统:根据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故事写成,主要作品法国的《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英雄史诗,爱国主义是英雄史诗的基本主题,著名的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4、《列那狐的故事》:讽刺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城市文学的重要成就。它通过对动物生活的描绘,形象的表现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关系,寓言式的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中世纪文学概述
《罗密欧与1595年 体裁:悲剧
故事背景:意大利维罗纳
主要人物:罗密欧、朱丽叶、凯普莱特、 蒙太古
主题:爱情与家族仇恨
《亚瑟王传奇》
作者:托马斯·马 洛里
创作时间:15世 纪
内容:讲述了亚 瑟王和他的圆桌 骑士的故事
影响:对后来的文 学、电影、游戏等 产生了深远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化价值:丰富了欧洲的文化遗产,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价值:探讨了人性、道德、宗 教等深层次问题,对后世哲学、伦 理学等学科产生了影响
社会价值
反映了中世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体现了中世纪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添加副标题
中世纪文学概述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中世纪文学背景
03 中世纪文学形式
04 中世纪文学作品
05 中世纪文学特点
06 中世纪文学评价
添加章节标题
中世纪文学背景
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15世纪
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封建制度、骑士精神、 城市兴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秩序:中世纪文学中的社会秩序,如封建制度、骑士制度等,对现代社会的社会秩序有启示 作用。
文化传承:中世纪文学中的文化传承,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传 承有启示作用。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民间文学
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 说、童话、寓言等
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 谣、民谣等
民间戏剧:包括民间戏剧、 民间舞蹈等
外国文学史第二章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PPT课件
代表作是《耶稣受难神秘剧》、《圣母奇迹剧》。
梅 姆 林 受 难 图
8
·
2、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 主要内容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 雄的事迹。
各国英雄史诗: 英国:《贝奥武甫》(8世纪) 法国:《罗兰之歌》(1080) 西班牙:《熙德之歌》(1140) 俄国:《伊戈尔远征记》(1185)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1200)
极既容人,到离是就它果明管情们们,的
了要忍、那生不这好能它没光,为为因,
,做,丑是意开样吧讲不有明无什什为是
就生但人爱就那地,的仅舌,视么么你白
像意容、情必有爱我最仅头也黑要要要天
结,忍虚最须着我情糟能,应暗躺起从了
了又不假可使我的愿的看但该,倒床我;
— —
婚要了的怕你的名留东,到使把
的但
的作忙人的远心誉下西也处我我因因身那
《伊戈尔远征记》描写罗 斯王公伊戈尔于1185年孤 军出征南方波洛维茨人, 兵败被俘的故事。伊戈尔 虽然被俘,最终逃脱,回 国受到人民的欢迎。
史诗主要歌颂了伊戈尔的 英雄气概,呼吁诸侯团结 抵御外敌的侵略。
伊戈尔归来
13
德国:《尼贝龙根之歌》(1200)
《尼贝龙根之歌》描写尼德 兰王子西格弗里德王子毒杀 怪龙,占有尼贝龙根族的财 宝,抗击外敌,征服冰岛女 王,迎娶恭太王妹妹克琳希 德的故事。
史诗歌颂了西格弗里德的高 尚品德,揭露了封建主之间 权势之争,姻亲杀戮。
尼伯龙根之歌 14
3、骑士文学
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 的全盛时期。作者是骑士, 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 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课件(上课用)
四、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一)教会文学 (又称宗教文学、僧侣文学) (二)史诗与谣曲 (三)骑士文学 (四)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
(一)教会文学
1、作者:僧侣。教会文学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 士写出的文学作品。 2、 创作目的:直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宣传基 督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来世思想。 3、取材:大多取材于《圣经》。 4、体裁类型: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 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5、表现手法:多采用梦幻故事、寓意性、象征性的 表现手法。 5 -10世纪,宗教文学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 之后势力仍然很大。
《圣经》及《圣经》故事
1、《圣经》的地位。 2、《圣经》的来源。 3、《圣经》的构成。《圣经》分为新约、旧 约两部分。旧约有三十九卷,新约有二十 七卷,总共六十六卷。 4、《圣经》的故事。 5、《旧约》——伊甸园的故事。 6、《新约》——耶稣之死与复活的故事。
(二)史诗与谣曲
史诗与谣曲,是在民间创作基础上形成的。 1、中世纪早期史诗 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口头创作。 描写氏族英雄,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分,较少基督教影响。 早期史诗代表作品: 日尔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冰岛《埃达》和“萨迦” 盎格鲁· 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是流传至今保存 最完整的中世纪史诗。 芬兰《卡勒(列)瓦拉》
一、生平和创作
1、但丁的生平 但丁· 阿利盖里(1265—1321)1265年5月, 生于佛罗伦萨小贵族家庭。 • 贝娅特丽丝(贝雅特丽采)(8岁) • 佛罗伦萨的政治生活: • 1300年,佛罗伦萨执政官;1302年,被革 除公职,流放。 • 晚年定居拉维纳,1321年9月14日,病故。
一、生平和创作
叫看到的人显得那么惬意 令人感到一种甜蜜从眼睛到心里 没有体验的是没有感受的 似乎从她口唇里一个灵魂转移 如许温存,又满含着爱意 来告诉灵魂:“叹息吧,你!”
中世纪文学
• • • • • • • • • • • •
他还是忘不了这些往事; 他忏悔罪恶,请求上帝宽恕: “天父啊,您从来不说假话, 您曾让圣拉萨尔死而复生, 您曾从狮口救出达尼埃尔, 拯救我的灵魂,让我避开一切厄运, 我此生所犯的罪将给我以灭顶之灾。” 他伸出右手,把手套献给上帝, 圣加伯利用手接了过去。 罗兰用手臂支起垂下的头颅; 双手合一,走向他的黄泉。
三、 《神曲》的二重性
主题内容方面:
中世纪的特点: 1)相信上帝,宣扬精神高于物质,信仰高于 理性。 2)地狱、炼狱、天堂的世界观是典型的中世 纪世界观 3)尚未完全摆脱中世纪道德标准,如:禁欲 主义
新时代的特点: 1)政治上反对国家分裂,主张统一 2)抨击教会和教皇 3)肯定现实生活和世俗情感的价值,尊重知 识。
•
• • • • • • • • • • •
•
罗兰在褐石上频频击剑, 剑“嘣嘣”作响,但无伤无损, 反而弹向半空。伯爵见击它不断, 便轻轻地替它惋惜: “杜朗达尔啊,你美丽而神圣! 你金子做的圆剑把布满圣物, 有圣皮埃尔的牙,圣巴西尔的血, 有圣德尼斯的头发和圣玛丽的衣。 异教徒们不配拥有你. 只有基督徒才能把你使用, 你可别落在懦夫的手中。” 罗兰感到死神来临,从头降到了心;
她的可爱,使人眼睛一眨不眨, 一股甜蜜通过眼睛流进心里, 你决不能体会,若不曾尝过它: 从她樱唇间,似乎在微微散发 一种饱含爱情的柔和的灵气, 它叩着你的心扉命令道:“叹息吧!”
《新生》片段欣赏 长夜走过了三分之一的时光 繁星都为我们辉煌,辉煌在天上 爱情的大神在这时突然下降 他来时气象庄严, 真使我现在还不敢回想 可是对我,他却好像在表示娱乐 他的手中紧握着我的热心一颗 他的臂间抱了个睡美人,裹着轻罗 我看见他轻轻地摇醒了那位美人 他使她战兢兢地吞下了我的热心 最后,我看见她含着眼泪, 离开了凡尘。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二、不可能的爱:爱情与婚姻的冲突
• “不可能的爱”:一与婚姻对立,二是难于 实现。
• 1.外在婚姻制度与社会规范的压制: ①封建婚姻实质。 ②基督教观念。 2.内心的情感与道德观念的冲突 “偷恋别人的妻子”,是威胁婚姻的爱,必然 会受到压制,却成为西方文学里伟大的爱情 作品的常见模式。
婚姻背景下的 爱情颂歌
典雅爱情的历史意义
• 1.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男女双方的平等。 • 2.典雅的骑士之爱开创了对女性的诗意崇拜, 成为当时一种新的恋爱观。 • 3.典雅爱情在爱中获得一种精神力量,使自己 的能力与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成为人生的一种 正面的推动力。 • 4.它的脉脉温情和优雅举止虽难免夸张,甚至 形式荒唐,但促进了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增添 了人们对爱的情感体验,而丰富了爱情本身。
• 两个婚姻:婚姻合法合理, 却有违于情。 • 教堂脱险与麻风病人:神佑 有情人? • 剑:情浓而欲淡。 • 误饮药酒:有“罪”之身, 无辜之人。 • 神审:神对恋人网开一面, 还是其力量止于爱情之前?
三、激情之爱:爱情的性质与道德
• 艺术、技艺(能力)——激情。 • 由此:理性——非理性;可操作的——难 以控制的;平和的,和风细雨、涓涓细 流——激昂的,刻骨铭心、狂暴猛烈。
(二)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1. 众多蛮族部落各自的融合; 2. 古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 融合; 3. 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4. 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多元化
古 典 文 化
基 督 教
日 耳 曼 精 神
骑士传奇的分类
按照题材来源,骑士传奇可以分为三大 系统: • 古代系统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
一、但丁的生平 1265年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1300年任佛罗伦萨执政官, 1302年被终身放逐出佛罗伦萨, 1321年去世于拉维纳。
中世纪文学
二、但丁的主要创作 《新 生》 (1293) 《论俗语》 (1304-1307) 《飨 宴》 (1304-1305) 《神 曲》 (1307-1321)
中世纪文学
1、英雄史诗 (1)、前期英雄史诗 反映的时代是氏族社会末期蛮族部落的 生活,当时他们还没有封建化,也没有受 到基督教的影响,如盎格鲁·撒克逊人的 《贝奥武甫》 内容主要歌颂部落和英雄; 特点是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较少基督 教影响。
中世纪文学
贝奥武夫手稿
中世纪文学
代表作品:
日耳曼人 《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冰岛 《埃达》和“萨迦” 芬兰 《卡列瓦拉》
中世纪文学
1 、公元 5 世纪 — 11 世纪,为中世纪 初期,也即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公元12世纪—15世纪,为中世纪中 期,也即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 3、公元16世纪—17世纪中叶,为中世 纪晚期,也即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 萌芽时期。
中世纪文学 历史分期与文学史分期的错位
就文学史而言,封建社会末期已是近代欧 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始,不包括在中世纪文 学之内,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在14世 纪就开始了。中世纪的文学主要是指前两个 时期的文学,但中世纪文学与文艺复兴时期 一般分开来讲 。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与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的起止时间: 公元476—公元十四世纪初期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是指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与文 艺复兴时期之间西欧的历史阶段。中世纪文学 也就是指这一历史阶段的西欧文学。
3中世纪文学
基督教产生、发展
公元二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的镇压下,犹太人被赶出了 住地,流亡散居欧洲各地。处于“散亡”中的犹太人把信奉 的基督教散布于“散亡”之地。这为基督教成为全欧性的、 世界性的宗教提供了社会土壤和种族土壤、欧美普遍信奉基 督教。 基督教定为国教 最初,罗马帝国当局仇视下层人信奉的基督教。后来,基 督教会渗入到一些中上层人士,他们取得了领导权,主张效 忠顺服执政者。 罗马帝国当局改迫害为利用,并于公元313年颁发米兰敕 令,正式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中世纪时,基督教正统教会成 为封建社会的支柱,一切学术、教育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下。
基督教统治的文化
中世纪的文化特点是宗教文化,即基督教神学 统治的文化。对于中世纪文化,17世纪的英国唯物 主义者和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形成了一种流行 的错误观点,即认为中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中断”, 中世纪文化是统治阶级压迫欺诈与老百姓愚昧无知 结合的产物。然而,封建制度较之奴隶制,毕竟是 更进步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对中世纪文化全盘否 定。中世纪扩大了欧洲文化的领域,形成强大的民 族,以及巨大的技术进步。
骑士抒情诗
又称普罗旺斯抒情诗,最早产生在法国南部的普 罗旺斯,作者主要是骑士,以爱情为主要内容,有 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及感兴诗等。其中破晓 歌最著名,描写骑士和贵妇人幽会后在黎明离别的 缠绵感情,有现世主义和反禁欲主义的倾向。骑士 抒情诗从民间诗歌中吸取营养,形式多样,诗律严 格,语言精练,心理描写细致,曾传遍西欧各国, 对欧洲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是近代欧 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发端。
⑵ 拜占廷系统的作品多是以流传于拜占廷的古希腊晚
期故事写成的。代表性的作品是《弗洛阿和勃朗希芙 洛》(1170?)、《奥卡森和尼柯莱特》(13世纪)等。
04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北方外族入侵的打击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从这一年起,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
一般认为,公元5至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初期,12至15世纪是它的中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它的末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而后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侵入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来是些氏族部落,正处于氏族社会解体阶段。
他们在征服罗马各地以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阶级。
原来的奴隶从新主人手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人缴纳赋税并服劳役。
从这些先前的奴隶和隶农以及贫困破产的自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的受压迫阶级——农奴。
因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那些王国,通过土地的大量集中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这一过程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
在中世纪初期,各外族王国为了争夺土地不断发生战争,它们的疆域也不断发生变化。
中世纪的最初几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
在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王国中,以6世纪初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
公元8世纪末和9世纪初,法兰克王查理(通称查理大帝,768—814)通过多次征战和侵略,大大地扩充了疆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查理死后,帝国迅速分裂。
查理的三个孙子之间发生内战,公元843年帝国一分为三: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东法兰克王国(日耳曼)和意大利。
欧洲大陆三个主要国家的疆域,随着外族的定居和封建化而初步定型。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主阶级和农奴阶级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是封建庄园,农奴依附在封建领主的土地上,被迫无偿地为领主耕种土地。
他们也从领主那里领取份地耕种,向领主缴纳地租,同时要服各种劳役。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概述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一)中世纪的阶段划分:1、早期5-11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期。
标志是封建庄园、骑士制度及等级制度的形成。
天主教思想在欧洲占据着统治地位。
2、中期2-14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主要的历史事件是十字军东征和地理大发现。
3、末期15-17世纪中叶,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和资本主义逐渐产生、成长的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
中世纪后期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二)三种文化的综合1、是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
2、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3、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二、中世纪文学的特征(一)思想特征: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欧洲中世纪文化,使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它的印记。
2、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3、体现反封建、反教会思想。
(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二)艺术特征:1、表现领域的广阔性:2、表现形式的多样性:3、表现手法的丰富性:4、表现技巧的自觉性:5、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中世纪文学的主要(基本)类型:(一)教会文学教会文学:中古初期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文学,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中占统治地位。
它以宣传基督教教义为宗旨,主要内容是宣传神的权威、禁欲主义、来世思想等。
主要文学形式是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圣者言行录等。
常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充满浓厚的神秘色彩,缺乏真实性,不免公式化、概念化缺陷。
代表作《圣亚力克西的生涯》。
(二)骑士文学1、骑士文学的涵义:骑士文学:伴随中世纪西欧社会骑士制度而出现的一种世俗封建文学,盛行于12-13世纪。
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主要内容,分为抒情诗和传奇两种类型。
骑士抒情诗的主题是讴歌骑士之爱,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破晓歌》最为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文学概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一、中世纪简评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出来的。
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aa恩格斯
社会属性是封建社会,指欧洲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时期,是居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历史时段。
aa马克思
辩证看待中世纪:
负面:教会思想与封建制度两大支柱的双重残酷统治和压迫(宗教审判庭、贞操带、站笼)。
正面:生产方式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先进,孕育新的思想。
诞生了欧洲最早的大学(1168牛津大学,1209剑桥大学,1253巴黎大学);建筑艺术(哥特式宏伟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经院哲学(哲学、美学、神学浑融一体)中蕴含西方思想传统重要理性思辨的特征。
二、历史与文学史上“中世纪”概念的差异
1、历史上的°中世纪±(476年西罗马灭亡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
发,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1)(5-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
(2)(12-15CT)封建社会全盛期(中期)
(3)(15-17CT)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产生
(末期)
(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庄园经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中世纪城堡
2、文学史上的°中世纪±
(1)(5-15CT)°千年暗谷±,欧洲封建社期和中期文学
(2)(15-17CT)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Middle Ages),即西方中古,双峰之间的暗谷,即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双高峰之间的历史时段,对此时期文学总评价有两种对立观点:黑暗世纪(Dark Ages)与罗曼蒂克时代
四、世俗文学
1、英雄史诗与°谣曲±
(2)14世纪以后的°谣曲±故事诗
*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农民与封建主间的斗争
*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罗宾汉与绿林好汉
2、骑士文学
(1)性质:封建主阶级的世俗文学
(2)内容:表现°骑士精神±:
* 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
* 骑士的荣誉:勇敢、冒险、战斗、爱情;
* 骑士的风度:即礼仪。
(3)体裁
骑士抒情诗: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典雅的爱情±为内容,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以及感兴诗和十字军歌等,以破晓歌最为着名。
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中心在法国北方,以虚幻的°英雄美人±故事为内容,有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
-不列颠系统: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特里斯丹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城市文学
(1)内容: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思想意识,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反封建反教会色彩(2)艺术风格:生动、诙谐,多采用讽刺手法。
(3)体裁
韵文故事:《驴子的遗嘱》、《牧师阿米斯》
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讽刺叙事诗:《列那狐故事》
狐狸列那是上层市民的化身,他机智地反抗象征封建统治者的大动物,也狡诈地欺凌象征下层人的弱小动物
城市戏剧:笑剧《巴特兰律师》
市民抒情诗:
吕特博夫《吕特博夫的穷困》、《吕特博夫的婚姻》
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