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学案 (新版)沪科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十一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第十一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练习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第十一章知识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三、案例分析(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活动重难点:重点:第十一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十一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补充和说明:自主学习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我提供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我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以便在后续的讨论和交流中能够更好地参与。
二、案例分析环节的实施案例分析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所学的物理知识。
补充和说明:补充和说明: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引导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是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3节探讨宇宙导
第三节探讨宇宙【学习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讨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熟悉到人类对宇宙的探讨将不断深切。
【学习重点】对宇宙的了解。
【学习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讨历程的展现,培育学生对科学的追求,熟悉宇宙的科学态度,探讨宇宙的科学精神。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式指导:1.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一路特点: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2.恒星是由灼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探索的历程自主阅读教材P224~225的内容,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继“神舟九号”升空后,“神舟十号”也于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再次实现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我国探讨宇宙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其实,人类对宇宙的探讨经历了__地心__说→__日心__说→牛顿创建了运动定律→飞向太空。
知识板块二浩瀚的星空自主阅读教材P226~227的内容,并观看图,回答问题:如图所示中①~⑧代表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其中咱们居住的星球是__⑥__(填序号)。
其实,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地球是__太阳__系中一般的一员,而太阳又是__银河__系中的一颗一般恒星。
宇宙中有很多如此的星系。
方式指导:探讨宇宙使咱们加倍了解日地空间环境,有效地预报和预防如宇宙射线、太阳风等对地球的阻碍,还能够为咱们解开宇宙演化的隐秘,探讨生命的起源等。
因此咱们要不断探讨宇宙,及早揭开宇宙之谜。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
依照完成情形挑几组同窗率领大伙儿别离学习板块一、二、三,其他同窗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窗在全班展现方案一、二,小组同窗彼此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现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讨,一路解决。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3节探索宇宙教案新版沪科版0
第3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
2.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3.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宇宙结构层次和尺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宇宙之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和开发天空新家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介绍宇宙与外星生命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大都是在太阳系以内航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冲出了太阳系的束缚。
在新的世纪,人类在对太阳系内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彗星以及其它小行星探测的同时,还将冲出太阳系,到广阔的宇宙空间航行,进行星际探测,寻找外星生命的存在。
【自主预习案】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为、、、、、、、,离太阳最远的是。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案】一、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集中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控制了太阳系里所有的天体,使这些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里的主要成员是九大行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且又近于圆形的轨道,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太阳和这些行星组成了行星系。
这些行星中类地行星密度最大,巨行星最小;而论大小和质量,则巨行星最大,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最小。
它们离太阳的距离也是有规律的,是符合提丢-波得定则的。
多数行星的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金星则相反,天王星和冥王星则侧向自转。
除了九大行星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小行星,它们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水星和大星轨道之间。
形状特殊的慧星和数量众多的流星体也是太阳系里的成员。
此外,行星际间还有稀疏的微小尘粒和气体,它们大都集中天黄道面附近,反射太阳光,形志黄道光。
行星际气体主要包括有离子和电子,它们是来自于太阳的粒子流,构成太阳风,对地球大气影响很大。
太阳系的诞生。
太阳系是大约50亿年前由星际气体和尘埃构成的云状物形成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3节探索宇宙教学设计2(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探索宇宙⑴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⑵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本节以我们生存的地球为基点,逐步向着太阳系、银河系直至宇宙的范围呈示,不仅展示宇宙这一物质世界的总称的清晰脉络,而且将人们探索宇宙的过程以及探索宇宙的工具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对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有一基本了解。
最后,又以人们对太空的探索和向往为题,鼓励同学们学好物理知识,去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
本节的重点是对宇宙的了解。
本节的难点是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1课时4.教学准备:图片,与课本配套的VCD片5.教学设计:情境1 中国古代对宇宙的研究。
问题1 宇宙如何构成?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呢?猜想与假设:可以让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同时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供给学生。
查文献:可以让学生分组查有关文献资料,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物理学发展史和探索宇宙的技术手段发展的文献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功能收集有关证据。
活动交流:其中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
分析论证:通过交流,对提出的问题或有关的猜想进行分析。
评价:包括对科学探究之后所得结论的归纳、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复习巩固过渡容?2.哪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巩固知识情境1 问题1 猜测假设查文献活动交流分析论证评价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播放VCD片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为了使你的想象成为现实,你现在应该做些什么?看书问题1.简要说明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2.简要说明国外探索宇宙的历程。
1.指出恒星、行星、卫星的运转规律。
观看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节探索宇宙一、探索的历程中国古代:国外古代:二、浩瀚的星空恒星→行星→卫星三、幻想与追求7.教学反思:(三)教学参考资料关于探索宇宙的发展史和技术探索宇宙:广袤而深邃的星空,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八年级物理全册 11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课题: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学习目标1.梳理知识点:微观世界、分子的运动、探索宇宙2.把握重点:物质结构,突破难点:会解释分子的运动重点: 物质结构难点:会解释分子的运动学习过程知识点梳理:一、微观世界:1、自然的尺度:从无垠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1)一切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2)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3)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1、探索的历程(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20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 通过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 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对宇宙的了解.【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 , 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 , 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 , 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 ,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俄国著名的火箭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 : 〞地球是人类的 , 但是你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要想知道答案 ,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探索宇宙〞.【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224-P228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 , 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 , 用红笔做上记号 , 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局部.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 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 , 报告〞课前预习〞答案 , 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 , 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 探索的历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 〔1〕中国古代的星象图 ; 〔2〕〞地心说〞的宇宙图像 ; 〔3〕〞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临海王星 ; 〔4〕人类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 ; 〔5〕〞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在月球上 ; 〔6〕〞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效果图.使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片 , 并进行归纳和比拟.教师归纳 : 这些图片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 , 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 , 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请各小组从以下各题中任选一条 , 进行网上信息收集.也可以自行立题探究.问题 : 〔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 〔2〕哥白尼和日心说 ; 〔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 〔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 〔5〕〞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飞行.学生进行活动 , 教师可参与其中 , 与学生共同查阅资料 , 共同讨论 , 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 , 推选代表 , 进行信息发布.把相关问题的科学猜测、论证分析进行报告.最后教师评价总结 , 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 , 指出探究活动中的缺乏 , 设置疑问 ,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点2 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系示意图、银河系的想象图、仙女座河外星系.提出要求 :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 指出地球的位置.教师介绍 , 这些图是以地球为参考 , 逐渐向外延伸 , 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 , 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 , 请各小组从以下各题中任选一条 , 进行网上查询 , 也可以自拟论题查询.问题 : 〔1〕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 ; 〔2〕地球的结构和演化 ; 〔3〕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 ; 〔4〕空间技术.学生上网查询 , 小组间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例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活动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C.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没有卫星D.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恒星解析 : 太阳只是众多恒星中的一个 , 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 故A项错误 ; 太阳的一切活动都会对地球及人类造成影响 , 如温度的变化、太阳黑子的运动等都对地球产生影响 , 故B项正确 ;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拥有自己的卫星 , 故C项错误 ; 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的恒星中的一颗 , 并不是唯一的 , 故D项错误.答案 : B例2 科学家们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宇宙在加速膨胀说明〔〕.A.有能量在推动宇宙膨胀B.宇宙中各星系的运动状态不变C.宇宙中各星系的距离保持不变D.宇宙中各星系受到平衡力作用解析 :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需要有能量在推动宇宙膨胀 , 故A项正确 ;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宇宙中各星系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 故B项错误 ;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宇宙中各星系的距离不断变大 , 故C项错误 ; 由于宇宙中各星系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 宇宙受力不平衡 , 所以正在加速膨胀 , 故D项错误.答案 : A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28-P229页作业1-6.2.请同学们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教材习题解答〔P228-P229〕1.D2.A3.D4.不对 , 因为水分子很小 , 用肉眼是看不到的.5.因为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时 , 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 所以示数会大一些.6.略第三节探索宇宙〔一〕探索的历程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行星的发现 ; 人造卫星的发射.〔二〕浩瀚的星空 , 幻想和追求地球属于太阳系 , 银河系中还有许多太阳这样的恒星 , 宇宙中还有许多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本节课内容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要求不高 , 在学习过程中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 , 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并通过神舟系列飞船资料的查找.使学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所了解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及大宇宙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科学内容:.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
认识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类研究将不断深入。
.大概认识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构造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概的认识。
.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断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全章概括自然界中的全部都是由物质构成。
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大概认识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类研究将不断深入;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看法,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同,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目级;并将当古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显现给学生,使学生大概认识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构造的历程,而这类研究也是渐进的。
本章教材的要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看法;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概数目级看法;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研究将永无止境。
本章教材中包括两条科学研究主线。
一是以文件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研究过程,主要在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三节“研究宇宙”中表现。
另一个是以学生实验为主的科学研究过程,主要在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中表现。
课时安排:课时【学情剖析】第一节走进微观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认识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概的数目级的看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大概认识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类研究将不断深入。
教课要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
教课难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看法的成立。
、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能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通过探究性实验,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难点】知道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
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分子间的空隙自主阅读教材P219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观察下列各图,回答问题:混合前水的体积V1=__50__mL,混合前酒精的体积V2=__50__mL,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V3=__90__mL。
由以上实验可知:__分子间存在间隙__。
知识板块二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自主阅读教材P220~222的内容,观察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方法指导:物质的状态常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物质状态中,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模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分子通过__运动__分散到空气中,造成汽油的减少,该现象可以说明分子__在不断运动__;受热时乒乓球内的气体的__分子间隔__变大,所以,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会复原,该现象可说明__分子间有间隔__;用手指碰一下左侧的肥皂薄膜时,肥皂薄膜破了,另一侧绷紧,棉线被拉向了薄膜没破的一侧,说明棉线受到了__力__的作用,故肥皂薄膜的分子之间存在__引力__。
知识板块三物质中的分子状态自主阅读教材P222的内容,观察下图,回答问题:如图所示是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组成的物体,它们彼此连在一起,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但不能改变它们的体积,这种吉祥物的组合相当于物体的__液__态。
八年级物理十一章小粒子大宇宙导学案(沪科版).doc
三维 重难方法 科流程_定标导小组学教师点拨、点1、学习目设疑激2、通过视频“ ”自主学习1、 了解自然的尺度2、 了解物质的组成3、 掌握微观粒子及其尺度 重点:分子、电子、质子、中子、核式模型。
难点:分子、电子、质子、中子、核式模型。
(一)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84页动能与势能,完成下列各题。
1、 我们的世界是由 组成的。
2、 从银河系等 到微小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
3、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是。
我国古代的五行说是。
4、 分子可以分为 __ 和。
(二)合作共建 (-)自然的尺度 1、 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到地球 、到、、、、称为宏观世界。
人类能探索的尺度 是。
2、 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到分子 、到—、、、、、、称为微观世界。
目前科学家的研究尺 度到了。
3、 神奇的微观世界 (二) 物质的组成 1、 关于宇宙的组成古代有—、—学说。
2、 后来,人们认识到物质可以无限制的分割下去,小到性质物质的—不变为止,由意大 利物理学家—把这种颗粒命名为—。
例如有—、_。
3、 分子还可以再分,称为—,由英国物理学家—首次证明了他的存在。
分子可以分 为—、例如氧分子为—,水分子是 4、 原子也可以再—,原子的中心叫做—,带—电,占很—的体积,但是 、 很 大,几乎是整个原子的质量。
核外是由速度很大的带 的 组成,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发 现的。
5、 原子核也可以再分,有—、—组成,其中质子带—电,中子带—电。
6、 在a 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7、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电子、质子、中子是由更小粒子—组成。
8、 近代,科学家进一步发现了 400多种粒子,这些粒子在更深层次里以物质形式存在。
1、 无垠的宇宙叫做世界,微小的粒子叫做世界。
2、 科学家与发现成果连线4、卢瑟福在 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5、 试画出各粒子从大到小的空间尺度关系6、 原子的中心叫做,带 电,占很 的体积,但是、 很大,几乎是整个原 子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 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3) 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 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到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教学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诱导【课前准备】查阅太阳系、八大行星、银河系及宇宙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二、讲授新课(一)、探索的历程1、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根据星象制定历法。
中国古代的星象图在我国民间最著名的是北斗七星,位于勺头的前4颗叫斗魁,其余3颗叫斗柄。
2、地心说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人们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观点: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这种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达千年之久。
“地心说”的宇宙图像3、日心说1 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日心说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1543年,哥白尼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观点:太阳居于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日心说”的宇宙图像4、公元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揭开了太阳系神秘面纱.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
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动轨道。
2020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一、知识梳理1.物质是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组成和模型;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分子的特征;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探索宇宙的历史;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二、题型、技巧归纳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D.“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知识来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烈日炎炎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雪花飘飘3.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A.月球表面有空气B.嫦娥三号可以采用降落伞缓慢降落C.月球上有水和生命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归纳小结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家德罗第一个把这种颗粒命名为“分子”;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再分割,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多原子分子”;20世纪中叶,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离子家速器。
借助不断完善的离子加速器,还发现了μк介子、Λ超子、Σ2.分子的运动:固体、液体的分子可能是一个挨一个的挤在一起,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的分子可能是静止不动的,而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分子可能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要不然就不会构成物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地球等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恒星也在运动;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走进微观》。
本节主要介绍了原子的构成、电子的发现以及原子核的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电子的发现: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3.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构成,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理解电子云模型。
3. 掌握原子核的组成,理解质子和中子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电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
难点:电子云模型的理解,质子和中子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原子的构成。
2. 知识讲解:(1) 讲解原子的构成,介绍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讲解电子的发现过程,引入电子云模型。
(3)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介绍质子和中子的性质。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注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 + 电子原子核:质子 + 中子电子的发现:汤姆生 + 电子云模型原子核的组成:质子 + 中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原子的构成,并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
2. 解释电子的发现过程,并说明电子云模型的意义。
3. 描述原子核的组成,并解释质子和中子的性质。
答案: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 + 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电子的发现: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了电子云模型,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3.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原子的构成。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沪教版(1)
问题2:分子的运动具有什么特点?
小结:所有物质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
例2:【解析】在判断该类题目时,要抓住两个特点:一是小物体运动还是分子运动;二是有规律运动还是无规则运动.
问题3:处理例3和变式练习3
例3:【解析】有关分子动理论的题目,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开宏观和微观,排除掉宏观现象,然后再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来逐个对号入座.
变式练习3:【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物体被拉伸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快,表现为引力;当物体被压缩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的快,表现为斥力.
例1:【解析】对于原子的微观结构,首先我们要记住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的顺序,然后充分展开想象,在头脑中设计出一个从原子到夸克的模型.
变式练习1:【解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
知识点2:扩散现象及分子的运动
问题1:什么是扩散现象?它说明了什么?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天体的运行轨迹,了解和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类比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类比、推理、论证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和热情.
重点
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3节 探索宇宙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中的很多故事真是精彩,让我们大家百看不厌。
这就是古人对太空世界的一种精彩的描绘,说明了古人也想了解神秘的宇宙。
2.讲述: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2)提问: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哪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3)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4)谈话: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从而,望远镜就诞生了。
2.介绍望远镜:(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人类从肉眼观察-----第一架望远镜-----各种现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尤其展示现代望远镜的先进功能及特点。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1、知识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及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和宇宙的探索历程。
2、技能目标: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能区分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
情感目标: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了解,感受先人探索过程的艰辛,树立热爱科学的信念。
学导重点及方法由于宇宙和粒子的大小远离我们的生活实际,所以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是本节的难点;组成物质的分子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分子的运动也是看不见,因此本节的重点是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现象。
问题预设1、从微观世界到无垠的宇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科学家们正在探索着物质的奥秘,那么你知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什么?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请写出这种模型的特点。
3、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子、原子、夸克、质子、原子核。
4、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是不是紧密挨在一起的呢?教材219页实验探究给出了答案,请将答案写下来。
5、课本图1116所示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举出至少3例)6、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分别证明了什么?请再各举出一个例子,写下来。
7、通过你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了解,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8、完成课后作业并总结解题方法。
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目标咀嚼2分钟阅读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目标,同伴之间说一说这节课自己的目标,2分钟教师提问说目标。
(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自学指导20分钟1、先通读一遍导读单,明确本节的重难点、课时安排和导读问题,明确本节的重点任务是学会预习。
2、带着导读问题和重难点,再次通读教材和资料,完成导读单上的导读问题,并写出问题的答案、思路、拓展;提出问题注意问题要围绕目标并且结合生活情境提出,记在我的问题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结构、地球的结构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元素的性质,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掌握太阳系的结构,了解地球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元素的性质。
2. 使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掌握太阳系的结构,了解地球的结构。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难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宇宙的演化过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质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3. 练习: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列表等形式。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基本组成。
2. 请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请列举三种元素的性质,并说明其原因。
4.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5. 请说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6. 请简述地球的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掌握较好,但在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深入讲解这些知识点,并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宇宙的演化过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加深对these knowledge poi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重点和难点解析:原子的内部结构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的第十一章中,原子的内部结构是学生理解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关键。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一、知识梳理1.物质是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组成和模型;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分子的特征;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探索宇宙的历史;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二、题型、技巧归纳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D.“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知识来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烈日炎炎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雪花飘飘3.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A.月球表面有空气B.嫦娥三号可以采用降落伞缓慢降落C.月球上有水和生命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归纳小结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家德罗第一个把这种颗粒命名为“分子”;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再分割,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多原子分子”;20世纪中叶,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离子家速器。
借助不断完善的离子加速器,还发现了μк介子、Λ超子、Σ2.分子的运动:固体、液体的分子可能是一个挨一个的挤在一起,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的分子可能是静止不动的,而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分子可能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要不然就不会构成物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地球等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恒星也在运动;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知识梳理
1.物质是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组成和模型;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分子的特征;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探索宇宙的历史;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二、题型、技巧归纳
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D.“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
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知识来解释的是()
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烈日炎炎
C.秋天,丹桂飘香D.冬天,雪花飘飘
3. xx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有空气
B.嫦娥三号可以采用降落伞缓慢降落
C.月球上有水和生命
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
归纳小结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家德罗第一个把这种颗粒命名为“分子”;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再分割,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多原子分子”;20世纪中叶,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离子家速器。
借助不断完善的离子加速器,还发现了μ子、介子、к介子、Λ超子、Σ超子、子等。
2.分子的运动:固体、液体的分子可能是一个挨一个的挤在一起,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的分子可能是静止不动的,而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分子可能是运动的,分子
之间有引力的作用,要不然就不会构成物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地球等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恒星也在运动;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现在宇航员还可在太空站上过太空生活。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C
2、C
3、D
4、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