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题目
关于感情的哲学题目
关于感情的哲学题目
以下是一些关于感情的哲学题目,可供参考:
1. 感情的本质是什么?它是由什么构成的?
2. 感情和理性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在人类行为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3. 感情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它对我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有何影响?
4. 感情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社会对个人的感情有何影响?
5.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它是否有可能存在?
6. 感情和自由意志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的感情是否可以完全被控制?
7. 感情和感知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感情?
8. 感情和自我意识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感情?
9. 感情是否可以量化或度量?如果可以,应该如何进行?
10. 在现代社会中,感情的重要性是否有所增加?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为什么?
这些题目涵盖了关于感情的哲学方面的多个方面,包括感情的本质、作用、与其它因素的关系以及其在社会和道德领域的影响等。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启发。
哲学相关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哲学相关论文题目一、最新哲学相关论文选题参考1、体悟哲学追求普遍理性的韵味——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相关学说2、2007马克思哲学的相关论题3、哲学的领域和层次——基于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相关论述4、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5、哲学统一性与西哲中化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相关的几点结论6、浅析价值哲学研究的相关问题7、殊相与共相关系之为哲学基本问题初探8、文化及其相关概念——一个“体育·武术”人的哲学思考9、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相关哲学思想的运用10、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人性研究的相关问题——兼与郝晓光先生商榷11、反思核风险,重视民生安全文化建设——关于核风险及其规避相关几个问题的哲学思考12、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哲学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规律的相关原理为视角13、求医行为的哲学思考及与社会发展相关性的探析14、人之“忙”的哲学揭秘——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相关论述15、相关·比较·反思——对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16、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现状及相关哲学思考17、整体相关性——西部大开发的哲学意蕴18、民族精神相关问题的哲学思考19、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20、哲学视角下看可靠性与相关性的辩证关系二、哲学相关论文题目大全1、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应加强相关理论研究2、与二程相关的几点哲学思想及史料问题之辨析——兼评葛瑞汉书中的一些观点3、对“学生是主体”命题及相关表述的哲学追问4、体现"天才"——一个与作曲家相关的哲学命题5、军人人性哲学观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6、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我国学者相关分歧的评析及启示7、探究如何上好高中政治课——以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教学内容为例8、中国宪法财产权相关问题的哲学思考——基于马克思私有财产的概念9、在哲学教学中利用相关原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10、用哲学理论探讨初级股份合作制的相关问题11、甲骨文"月"、"日"的哲学内涵及相关问题12、量子控制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的哲学问题13、对康德先验哲学中形而上学及其相关问题的探析14、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的几个哲学问题15、从相关哲学原理审视客观真理论16、莱布尼茨、朱熹与有机论哲学——对李约瑟相关思想的分析与回应17、老子相关哲学思想的管理学启示18、“视域融合”与外语学科相关性探究——基于哲学解释学“理解”观的研究19、美术认识中不可或缺的哲学思考——大学生美术学相关学科教学中的启迪20、"先验自由"与理性的功能——对阿利森关于康德哲学中相关批评的质疑三、热门哲学相关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当代台湾学术性佛教多元哲学研究的诠释建构者——林镇国的研究特色及其方法学的相关检讨2、时间与自由的“二律背反”——康德和马克思相关哲学观点的矛盾分析3、从意识到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中相关哲学内容的引入研究4、基于改革创新:环境相关会计学科发展的哲学分析5、论斯宾诺莎解释《圣经》的方法与其中显示的宗教与哲学之相关性6、浅谈精神药理学的发展与相关哲学思考7、太白山草医药与“道医”、“易学”哲学思想相关研究8、未来:哲学与人的生存的相关性:美国《当代哲学》杂志‘99年会侧记9、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哲学本质的模型揭示10、《黄帝内经》哲学思想数据库建设及相关文献计量分析11、回归思想政治课程本质的教学内容分析——以《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相关内容为例12、"国家身份"相关文献综述——从国际关系及哲学领域论述13、模糊逻辑及其相关哲学问题探析14、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准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对党章相关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15、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开辟哲学研究的新途径——《与中国哲学传统》序16、政治身份认同的哲学探讨——对魏玛共和国和波恩共和国前后相关思想的考察17、张贤亮散文中哲学思想及相关问题18、马克思哲学中国化与世界化的相关问题探讨19、斯宾诺莎与庄子的相关哲学思想之比较20、对当前文化哲学的相关探讨四、关于哲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1、语言学理论的哲学相关性考察2、三论“志性”志性与中西哲学相关范畴比较3、关于马克思哲学相关研究的几点思考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相关概念辨析及思考5、与价值哲学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6、三个主题及代表作——与中国哲学相关的当代西方学术研究评析7、与信息哲学相关的几个问题的讨论——对霍有光先生质疑的再质疑8、《第二性》的时代背景、哲学倾向及其相关学术争论9、多样性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及相关冲突的解决:一些哲学和法律的思考10、考古所见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以及相关的哲学思想11、回眸20世纪的分析哲学与相关的科学哲学12、“国家安全”及其相关哲学概念13、“太极”相关概念之哲学内涵14、和而不同,相辅相成——制度与道德相关性的哲学辨析15、《黄帝内经》哲学中的人性论与先秦诸子相关学说研究16、试论哲学的层次结构——兼涉几个相关问题17、略论近代中日哲学的相关性18、养老的相关问题哲学浅析19、生活哲学范式中的相关概念探析20、关于哲学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思考五、比较好写的哲学相关论文题目1、用哲学思维学习经济生活相关知识2、“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对基础教育“择校热”现象相关角色的哲学分析3、非自指悖论及相关哲学问题4、哲学思想与具体学研究实践的相互影响以哥德尔相关工作为例的说明5、针刀医学理论对部分传统针灸理论的阐释及相关的哲学思考6、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尝试——武汉大学哲学及相关专业试验班简介7、康德哲学与詹姆斯心理学相关内容比较性辨析8、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客体及相关要素的哲学思考9、公权力界分的考证及几点启示——基于相关法哲学思想及流派的辨析10、R-P互逆相关性的哲学解释11、第二只看不见的手——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性的哲学思考12、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关性的哲学考察——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反思之一13、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关性14、济南市哲学社科课题结题要求及相关表格-山东英才学院15、重获管理会计相关性研究中的哲学与方法论评述16、知识创新环境相关的历史检视:启蒙运动、哲学革命和自由主义传统17、艺术生人性哲学观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18、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相关理论涵义的分析19、哲学所余日昌研究员参加南京市高淳区委“特色价值特色发展”专题调研并撰写相关研究报告20、历史存在论的实践辩证法: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及其内在思想逻辑——相关文本互读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谈庄子处世哲学的作文题目
谈庄子处世哲学的作文题目
1. 庄子处世哲学:逍遥游于世间之道
2. 顺应自然,无为而为——浅析庄子的处世哲学
3. 庄子哲学下的生活智慧:从“心斋坐忘”看处世之道
4. 万物齐一,心境自若——庄子处世哲学的现代解读
5. 逍遥于物外,游心于无穷——论庄子的处世哲学与人生境界
6. 庄子处世哲学中的“无待”之境:自由与超脱的探索
7. 庄子“坐忘”哲学:在纷扰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8. 从庄子“物化”思想看其处世哲学的独特之处
9. 庄子处世哲学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与融合
10. 逍遥人生,自在处世——庄子哲学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启示。
哲学题目
1、哲学是(C)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B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C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C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B )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C、不可知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这题的答案应该就是唯心主义,不分主观和客观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B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哲学试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D )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C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C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C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B )A、黑格尔B、尼采、叔本华C、萨特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 B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CD )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BDE )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BE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AC )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AD )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C、马赫主义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DE )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DE )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ABD )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C、全盘抛弃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BCD )A、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1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高中政治哲学经典题目2000题(附详细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哲学经典题目2000题(附详细解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哲学都是A.智慧之学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方面来定义“哲学”的。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不同于人们日常活动中自发产生的朴素观念。
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不仅要提出一定的观点、原理和原则,而且要对哲学观点、原理和原则作出理论的解释和逻辑的论证,即不仅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世界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的问题。
因此,黑格尔认为,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把哲学称之为“智慧之学”,是古希腊哲人对哲学的定义。
D选项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是任何哲学的共同特点。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页;《大纲解析》第1页。
2.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所形成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方法论就是指在一定的世界观原则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
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是一切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 B.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C.是一切哲学都主张的观点 D.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
世界观人皆有之,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方面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
哲学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方面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哲学方面论文题目一、最新哲学方面论文选题参考1、思维反作用于存在应当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2、《生活与哲学》教材需完善的几个方面3、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哲学基本問題的第二个方面4、“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吗?——评郭月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一文5、世界本原问题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6、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两个基本方面7、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三方面8、论傅山哲学思想在自然观方面的贡献9、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10、再谈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答董新民同志11、亦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12、由会计的概念想开去——关于会计哲学、美学方面的思考13、论我国哲学研究的五个重要方面14、延安新哲学会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情况及贡献15、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问题的几个问题16、学习哲学常识必须掌握的四个方面17、人体健康问题的哲学——方法论方面18、哲学的困惑源于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割裂19、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与社会方面20、存在主义与解释学在人的基本哲学分析方面的片面性二、哲学方面论文题目大全1、哲学是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运动2、改造世界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方面3、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两方面鸣不平4、齐文化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历史贡献5、追求实践,追求行动,追求变革:哲学双刃作用的重要方面6、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方面再探讨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一点理解8、后萨特时代的萨特肖像--从哲学、文学、政治方面解读知识分子萨特9、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还有第三个方面10、哲学与现实——基于教学方面的思考11、术语学与科学理论——兼谈维也纳术语学派与维也纳哲学学派在科学理论方面的关系12、论哲学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13、西方和日本学者对新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影响的探讨评述——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新技术革命的动态(二)14、关于儿科学向儿童保健方面发展的哲学思考15、浅谈哲学社会科学在维护高校稳定和谐方面的意义16、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吗?——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一点思考17、荣开明在哲学、理论和期刊编辑学方面的理论建树18、论建设省、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几个方面19、浅论《科技哲学》学科发展的几个方面20、人生哲学思想的几个主要方面三、热门哲学方面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哲学与政治(哲学史方面)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对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论述的再认识3、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有关方面问题的关系5、近年来法国哲学关注的几个方面6、试探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基本方面7、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8、哲学基本问题还有第三方面9、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发挥作用和发展的社会方面10、范畴精确化,体系严密化是实现哲学新的大发展的重要方面11、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鸣不平12、哲学的基本问题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指的是什么?——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对《费尔巴哈论》中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经典论述的若干分析15、三栖学者旷古求索——吴学谋在数学、科学与哲学三方面的泛系思想方法与研究16、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加强对新技术革命的研究17、“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体会18、应当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与苍夫、金睿两同志商榷19、1965年国内物理学和化学方面哲学问题的论文综合评述20、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答司马志纯等同志四、关于哲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1、试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贡献2、从哲学方面说“读书明理”3、中国和欧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4、关于从哲学方面阐明经济改革问题的初步思索5、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在哲学方面的契合性6、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哲学方面的成就7、从道家哲学方面试析黑塞作品中的中国元素8、认真研究三中全会以来思想在哲学方面的发展9、评《纪律和社会(社会哲学方面)》一书10、人的因素:社会哲学方面的问题11、宇宙论的哲学方面12、哲学方面的创造与研究13、翻译的哲学方面14、翻译的不确定性——《翻译的哲学方面》评介15、《翻译的哲学方面》一书出版16、哲学基本问题应包括三个方面17、从哲学的逻辑化走向哲学的诗化──现代西方哲学范式转换的一个方面18、论新世纪党参政议政工作的四个方面及其哲学思考19、关于儿科学向儿童保健方面发展的哲学思考20、价值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五、比较好写的哲学方面论文题目1、研究哲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相互关系的三个主要方面2、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重要方面3、复杂性理论的哲学思考(上)(专题讨论)——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十个方面的丰富和发展4、政府决策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定性与定量——以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数学建模与哲学思考为例5、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方面的作用——学习《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一点体会6、企业文化是确保现代企业科学发展的经营哲学理念——关于酒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7、關於相對論底哲學方面的問题8、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哲学源流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继承方面9、關於相對論底哲學方面的問题10、蘇聯數學工作者們在數理哲學方面的研究11、蘇聯數學工作者們在數理哲學方面的研究12、巧用学生的问题解决哲学的难点——"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教后记13、内唇捉要政治哲学研究存在着四个层次,而当前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在良序社会的设计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使得政治哲学研究陷入玄谈...14、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元学及道德哲学15、希望多方面地出版哲学著作16、从哲学政治军事多方面认识王阳明全人17、理性的张扬与存在的遗忘──对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方面的透视18、《文心雕龙》之道确诂——兼就有关方面与海德格尔哲学比较19、莫理斯:《文化的哲学方面》20、析哲学“最重要方面是能动性”。
优秀中国哲学论文题目146例参考
优秀中国哲学论文题目146例参考中国哲学专业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创立,是建国后全国最早设立的中国哲学学科之一,xxx在本篇文章中列举146例优秀中国哲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在写作中国哲学论文过程中能够参考学习。
中国哲学1、《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2、经子关系辨正3、中国哲学研究反思:超越“以西释中”4、殷周人文转向与儒学的宗教性5、《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启示6、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7、“心外无物”:从存在论到意义建构8、论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基于赖尔与王阳明的探讨9、早期《老子》、《周易》“文本”的演变及其与“思想”之相互作用10、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宗教信仰、道德信念与秩序问题11、智的直觉与善相——牟宗三道德存有论及其对西方哲学的贡献12、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13、先秦儒家之“礼”与我国教育的教化功能14、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15、孔子“仁”的终极观及其功用的心理机制16、再议儒家文化对一般信任的负效应——一项基于2007年中国居民调查数据的考察17、当代中国的哲学精神构建的前提反思18、仁、爱与权利:兼说费孝通先生暮年的“文化自觉”19、全球化情境中的儒家伦理与代理成本20、梁启超的“私德”论及其儒学特质21、李泽厚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22、儒家宪政民生主义23、文化多元、文化间对话与和谐:一种儒家视角24、《论语》的历史世界25、从德福关系看儒家的人文特质26、基于易经阴阳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27、论孟子对孔子德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28、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29、传播模式论:《论语》的核心传播模式与儒家传播思维30、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31、子论人性的真与美32、道与事物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实义考论33、纲常、礼仪、称呼与秩序建构——追求对儒家的制度性理解34、论儒家的实践智慧35、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36、《庄子》内篇的心学(上)——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37、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38、《诗》学与心性学的开展39、出土文献视野下的黄老道家研究40、天人合一:学术、学说和信仰——再论中国哲学之身份及研究取向的不同41、权力的自我节制:对老子哲学的一种解读42、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之路43、谭嗣同之“群学”、“社会学”辨析——兼论中国社会学一词的起点44、《论语》的“孝”:儒家角色伦理与代际传递之动力45、“向死而生”:先秦儒道哲学立论方式辨正——兼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比较46、“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47、再论儒家的政治哲学及其正义论48、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49、《庄子》内篇的心学(下)——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50、“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51、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52、制度企业家与儒家社会规范53、正负方法与人生境界——冯友兰哲学方法论引发之思考54、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55、问题研究与文本研究——基于知识生产视角的学术方法论探讨56、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57、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58、儒家宪政的现实与历史59、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60、四书升格运动与宋代四书学的兴起——汉学向宋学转型的经典诠释历程61、儒家“天人合一”自然伦理的现代转化62、孔孟儒家的公私观与公共事务伦理63、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64、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65、朱子思想中的四德论66、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67、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68、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补的乐观心理思想探微69、“中庸”的超越性思想与普世性价值70、气论对于中国哲学的重要意义71、“天下观”的逻辑起点与历史生成72、明清之际的儒耶对话与中国哲学创新73、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74、“天人合一”不能归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75、超越立场,回归学理——再谈“亲亲相隐”及相关问题76、“道统”的自立愿望与朱子学在日本的际遇77、中国哲学研究之检讨及建议78、意向与行动——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哲学阐释79、论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80、荀子的国际政治思想及启示81、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82、超越理想主义与犬儒主义的“辩证法”——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分析83、现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三个核心问题——一种基于回归马克思实践哲学范式的考察84、“三纲五常”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重估85、本然、实然与应然——儒家“天人合一”论的内在理路86、孟子正义论新解87、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体价值相辅相成——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再思考88、孟子性善论的多维解读89、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90、孔子的天命观与超越形态91、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谈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反向格义”问题92、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93、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94、“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95、“存在论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96、“黄帝”与“孔子”——晚清报刊“想象中国”的两种符号框架97、试说《老子》之“道”及其中含蕴的历史观98、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思想史意义99、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关于启蒙反思的学术对话100、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101、《论语》英译的缘起与发展102、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对中国和世界的启发103、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104、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105、中国哲学之真实建立——以《老子》第25章“周行而不殆”为核心论老子之道物106、儒家的“天人合一”与人和自然的和谐107、两种逍遥与两种自由108、五行说考源109、经典与诠释——论朱熹的诠释思想110、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111、正义何以保证?——从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谈起112、论先秦儒家的师生友朋思想113、“为天地立心”——张载“四为句”新释114、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思考115、《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116、公共性:走进我们生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视点117、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哲学化路径及其意义118、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119、近代中国“道”的转化120、朱子心性论的结构及其内在张力121、儒家心性之学的当代意义122、韩非子与现代性——一个纲要性的论述123、论“道德的政治”——儒家政治哲学的特质124、清华简《保训》篇解读125、中国哲学的“本体”概念与“本体论”126、从注释到创构:两种定向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127、《论语》的文体意义128、东亚儒家思想传统中的四种“身体”:类型与议题129、生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范式的新探索130、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131、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132、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维路径创新133、“‘德’—‘道’”理型与形而上学的中国形态134、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思考——以张载为中心135、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其思想意义136、法家的发生逻辑与理解方法137、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138、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范式生成与转换139、张载两层结构的宇宙论哲学探微140、“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141、张载礼学论纲142、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和谐143、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哲学的现实基础——兼论关于虚拟与现实关系研究的方法论144、儒家“礼”的观念与现代世界145、论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扬弃——兼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146、老子之自然与无为概念新诠。
哲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哲学论文题目一、最新哲学论文选题参考1、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2、《文化与哲学》3、“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4、利益相关者管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5、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启示6、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7、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8、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9、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10、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11、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12、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精)13、代价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关于发展与代价问题的哲学反思14、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15、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16、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17、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作为历史性条件的世界结构18、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以重构知识产权制度为视角19、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20、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二、哲学论文题目大全1、有关权利问题的法哲学思考2、图书馆哲学散思3、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4、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公共管理文库5、权利的法哲学思考6、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7、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8、财产权及其哲学基础9、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10、论韩礼德的语言哲学思想11、“存在论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2、教育与生命——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13、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兼论语言能力的合成观14、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15、图书馆哲学是什么16、判例法与经验主义哲学17、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18、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19、人文社会科学哲学20、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三、热门哲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民权哲学2、教育与公民素质的培养——对教育目的的哲学思考3、论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扬弃-兼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4、论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5、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6、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哲学思考7、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8、图书馆学也是一种人学:图书馆哲学思考之三9、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哲学——风景园林师的五大专业观与专业素质培养10、哲学的新方向11、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2、哲学解释学与法律解释学--《真理与方法》对法学的启示13、程序正义的哲学基础14、“复杂性”研究的若干哲学问题15、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文化——一种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哲学文化学视角16、语用学的哲学渊源17、超越现实性哲学的对话18、关于交往与教学交往的哲学认识19、知识产权法哲学20、部门法哲学引论——属性和方法四、关于哲学毕业论文题目1、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2、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3、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下)——对建构主义的反思4、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哲学基础(上)——对建构主义的反思5、中国哲学大纲6、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7、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8、现代性的哲学话语9、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10、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11、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12、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13、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14、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15、“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16、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17、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8、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19、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20、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五、比较好写的哲学论文题目1、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3、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4、文化与哲学5、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诠释6、大学理念的哲学基础及大学理念的偏失7、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8、创新教育的哲学思考9、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10、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教学11、理解与对话——从哲学解释学出发看教师与课程的关系12、技术创新的哲学视野13、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14、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哲学基础15、生成性教学:教学哲学的分析视角16、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基础17、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18、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19、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20、从功利到 --设计艺术的境界与哲学之道。
哲学试题集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哲学考研考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考研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A. 哲学的终结B. 哲学的开始C. 哲学的革命D. 哲学的转变答案:C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 物质是第一性的B. 意识依赖于物质C. 物质和意识是同一的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C4.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矛盾B. 联系C. 发展D. 变化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社会革命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答案:D6. 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真理是主观的B. 真理是客观的C. 真理是相对的D. 真理是绝对的答案:B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主观对客观的创造C. 主观对客观的改造D. 主观对客观的超越答案:A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是:A.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的唯一来源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答案:A10. 下列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互决定的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互独立的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世界是孤立、静止和不变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忽视了事物的内在矛盾。
哲学有关的论文题目中国哲学论文题目
哲学有关的论文题目中国哲学论文题目中国哲学论文题目:1.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2.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视域研究3.中国哲学范畴的基本特征(可选一对范畴来分析)4.儒道墨法价值观之比较5.《坛经》的心性论6.王阳明贺麟知行学说比较研究7.中国的“语言”哲学(1)以《论语》为例(2)以《道德经》为例(3)以“言意之辨”为例8.《孟子》理想人格的哲学分析9.朱熹的分殊思想研究10.儒家思想(或道家、墨家)的现代价值: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视角11.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12.中国传统人文精神13.儒学与宗教的关系14.儒家的和合思想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15.儒学与全球伦理1.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2.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视域研究3.中国哲学范畴的基本特征(可选一对范畴来分析)4.儒道墨法价值观之比较5.《坛经》的心性论6.王阳明贺麟知行学说比较研究7.中国的“语言”哲学(1)以《论语》为例(2)以《道德经》为例(3)以“言意之辨”为例8.《孟子》理想人格的哲学分析9.朱熹的分殊思想研究10.儒家思想(或道家、墨家)的现代价值: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视角11.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12.中国传统人文精神13.儒学与宗教的关系14.儒家的和合思想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15.儒学与全球伦理16.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研究17.庄子的自由观18.孟子、荀子人性论思想比较研究19.先秦至两汉的真理观20.魏晋言意之辨的哲学价值21.朱熹的“格物致知”说研究22.王守仁的“致良知”说(从本体到工夫: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研究)23.明末清初实学思潮再评价24.章太炎(炳麟)的“俱分进化论”25.孙中山“知难行易”说的现代价值26.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27.《国语》中的“和”思想研究28.《论语》“仁”的多元阐释29.“蝴蝶梦”与庄子哲学的意境30.《庄子》中人物形象的哲学隐喻31.孟子与告子人性善恶论争的伦理意蕴32.《论语》的“言”“语”伦理思想研究33.老庄的本体思想比较研究34.《盛世危言》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建构35.《墨子》的伦理思想研究36.中国“孝”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37.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38.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说与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39.郭店楚简的思想价值(也可选取其中的一篇进行研究)40.论《易传》的辩证法思想41.论禅宗的“顿悟成佛”论42.论牟宗三“智的直觉”的观念43.中国传统哲学与21世纪中国哲学44.和谐:《洪范》的政治哲学45.《国语》的和同哲学46.价值论视野下孟子和告子人性论的分歧47.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朋友哲学48.“欲”与“仁”:《论语》关于“欲”的哲思49.韩非子《五蠹》的哲学价值50.自然境界论以冯友兰为核心51.道德境界论以冯友兰为核心52.功利境界论以冯友兰为核心53.宗教境界论以冯友兰为核心54.冯友兰和唐君毅人生境界论比较55.梁漱溟的科学观56.梁漱溟的自由观57.梁漱溟的国家观58.什么是科学胡适的科学观。
100道哲学题(带答案)
100道哲学题(带答案)第【1】题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第【2】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4】题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第【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广泛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6】题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第【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表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本色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第【10】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XXX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讨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D第【12】题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立异的需要正确答案:A第【13】题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第【14】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开放性正确答案:A第【15】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第【16】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第【17】题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A.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承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第【18】题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题目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A.假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正确答案:D第【19】题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A.唯物主义的B.主观唯心主义的C.唯物主义经验论D.客观唯心主义的正确答案:B第【20】题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题目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1】题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类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正确答案:C第【22】题“人的意志高于统统,决意统统”的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第【23】题XXX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24】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存在性C.客观实在性D.实物性正确答案:C第【2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正确答案:C第【26】题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第【27】题“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A.承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正确答案:D第【28】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正确答案:B第【29】题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第【30】题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支解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正确答案:D第【31】题“XXX破缸”的故事是说XXXXXX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想题目、办工作要学会抓主要冲突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只要突破常规,有立异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D.做任何工作都要具体题目具体分析正确答案:D第【32】题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同一性和斗争性D.内因和外因正确答案:D第【33】题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A.冲突是事物变化发展缘故原由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质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正确答案:D第【34】题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正确答案:C第【35】题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上下是由教师的程度、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形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A.异因同果B.同因异果C.多因一果D.一因多果正确答案:C第【36】题“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进的结果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正确答案:A第【37】题“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A第【38】题XXX的相对论揭示的是().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正确答案:D第【39】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正确答案:C第【40】题XXX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冲突的广泛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41】题“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A.整体和部分不可支解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正确答案:D第【42】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地看题目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正确答案:C第【43】题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事物的内部矛盾D.外力的推动正确答案:D第【44】题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A.全盘抛弃B.绝对承认C.全盘一定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评又继承正确答案:D第【45】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A.保守和进步关系B.决意与被决意的关系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D.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答案:D第【46】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A.前进性和迂回性的统一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C.继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正确答案:C第【47】题否定方面是指().A.坚持事物本人存在的方面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正确答案:B第【48】题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A.矛盾的普遍性B.冲突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正确答案:D第【49】题联系是指统统现象、事物().A.都有共同点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正确答案:D第【50】题唯物辩证法的中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系统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51】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正确答案:C第【52】题事物的质是指().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正确答案:C第【53】题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辩证统一的关系B.因果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等同关系正确答案:A第【54】题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认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意性环节是().A.概念、判断、推理B.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C.客体、主体、客体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认识正确答案:D第【55】题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来看,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A.人类的需要B.人类的创造力C.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发展D.人类的正确认识路线正确答案:C第【56】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经济根蒂根基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题目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认识的关系题目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57】题社会基本矛盾是().A.出产力与出产关系的冲突,经济根蒂根基与上层建筑的冲突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冲突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D.坚持四项根本准绳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冲突正确答案:A第【58】题划分两种汗青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正确答案:C第【59】题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人口太多而形成贫穷落后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出产力和出产关系之间的冲突D.人民群众觉悟及其积极性正确答案:C第【60】题阶级划分().A.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的惟一根据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分歧方式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所起作用不同正确答案:B第【61】题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根本冲突C.人民群众D.统治阶级正确答案:A第【62】题社会革命().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正确答案:D第【63】题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D第64】题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以().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冲突为动力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为动力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动力正确答案:A第【65】题经济根蒂根基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汗青阶段的出产力和出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汗青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办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正确答案:D第【66】题技术社会形态是().A.以出产力和技术发展程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B.以出产关系性子划分C.以出产力和出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D.以出产材料统统制性子划分正确答案:A第【67】题判断一种出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程度的上下C.是否适合出产力的性子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物分派是否公平正确答案:C第【68】题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正确答案:D第【69】题汗青人物的成功或失利,归根到底取决于().A.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他们的意志是否顽强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D.他们的行动是否判断正确答案:A第【70】题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质在于坚信().A.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B.群众本人解放本人C.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D.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正确答案:B第【71】题“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人民群众是汗青的‘剧中人’,豪杰人物是汗青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A.唯物史观B.英雄史观C.二元论历史观D.不可知论的观点正确答案:B第【72】题人类社会由低级到初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A.政治原因引起的B.经济原因引起的C.精神原因引起的D.科学技术程度引起的正确答案:B第【73】题生产力是人们().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征服自然的能力C.掌握知识的本领D.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答案:B第【74】题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的B.领袖人物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正确答案:D第【75】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D.内容决定形式正确答案:D第【76】题社会根本冲突运动的最终缘故原由是().A.必然性决意偶然性B.本质决意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D.内容决意形式正确答案:D第【77】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B.出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正确答案:B第【78】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B.发展出产力C.搞好阶级斗争D.逐步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和按需分派的成分正确答案:B第【79】题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程度的高低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根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益于出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D第【80】题对科学发展起决意性作用的是().A.社会生产B.社会制度C.文化教育D.社会认识正确答案:A第【81】题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A.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B.能影响周围环境的改变C.人有言语D.人能在人脑支配下进行举动正确答案:A第【82】题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在根据是().A.气候的变化B.类人猿的心理结构和生活特点C.类人猿是高等动物D.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正确答案:B第【83】题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一般民主”的唯心史观根蒂根基是().A.天赋人权论B.抽象人性论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论正确答案:B第【84】题社会主义出产关系的根蒂根基是().A.按劳分配制度B.劳动者的协作协作关系C.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D.生产资料公有制正确答案:D第【85】题政体是指().A.政权的构造形式B.国家的政治性子C.国家的经济体制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正确答案:A第86】题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B.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情况C.社会的阶级关系D.生产力发展水平正确答案:A第【87】题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A.社会意识是历史的决定力量B.人类的精神力量C.杰出个人的重大历史作用D.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正确答案:A第【88】题经济社会形态().A.是直接或间接以出产关系性子划分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C.是以如何进行产物分派划分D.是以出产力和技术发展程度划分正确答案:A第【89】题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经济基础B.生产方式C.科学文化D.精神文明正确答案:B第【90】题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正确答案:D第【91】题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决定于().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它是否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正确答案:A第【92】题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据是().A.政权的组织形式B.是否存在着民主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正确答案:C第【93】题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A.人的直立行走B.语言和思维C.气候变化D.生产劳动正确答案:D第【94】题社会存在().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前提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出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正确答案:B第【95】题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A.全部自然界B.劳动材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天然前提的总和正确答案:D第【96】题享乐主义是().A.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价值观B.剥削阶级腐朽、颓废的价值观C.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价值观D.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正确答案:B第【97】题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根据他().A.对社会的进献B.能力大小C.社会地位的高低D.拥有的金钱财富正确答案:A第【98】题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能够是客体,又能够是主体的二重性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D.只具有经由过程自身的实践举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正确答案:A第【99】题所谓抽象的人性论是指().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B.承认人的社会性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理论C.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正确答案:B第【100】题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A.泛指人的自由。
中国哲学史题目
中国哲学史题目
以下是一些中国哲学史的题目:
1.《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 孟子和荀子在人性观点上有何不同?
3. 儒家经典《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指的是什么?
4.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意思?
5.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6. 论述中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7. 中国哲学史上的“百家争鸣”是什么时期发生的?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有哪些?
8. 对于人类命运与社会进步问题,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看法?
9. 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道家和墨家三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0. 中国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哲学(经典题目2000题)(内容)。
哲学(经典题目2000题)(附详细解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哲学都是A.智慧之学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方面来定义“哲学”的。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不同于人们日常活动中自发产生的朴素观念。
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不仅要提出一定的观点、原理和原则,而且要对哲学观点、原理和原则作出理论的解释和逻辑的论证,即不仅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世界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的问题。
因此,黑格尔认为,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把哲学称之为“智慧之学”,是古希腊哲人对哲学的定义。
D 选项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是任何哲学的共同特点。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页;《大纲解析》第1页。
2.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所形成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方法论就是指在一定的世界观原则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
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是一切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B.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C.是一切哲学都主张的观点D.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
世界观人皆有之,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方面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
哲学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唯物主义阵营?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马克思D. 恩格斯答案:A2.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尼采B. 康德C. 黑格尔D. 休谟答案:C3.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笛卡尔B. 斯宾诺莎C. 莱布尼茨D. 洛克答案:A4.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现象学?A. 意向性B. 生活世界C. 存在论D. 形而上学答案:D5. “道法自然”是哪位哲学家的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康德的著作?A. 《纯粹理性批判》B. 《道德形而上学》C.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 《人类理解研究》答案:A、B2. 以下哪些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特点?A. 强调个人自由B. 强调历史决定论C. 强调存在先于本质D. 强调理性至上答案:A、C3. 以下哪些是庄子的哲学思想?A. 天人合一B. 无为而治C. 逍遥游D. 性善论答案:B、C4.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现象学的研究方法?A. 直观B. 反思C. 演绎D. 归纳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答案: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或形式)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理念世界是完美无缺的,而物质世界是不完美且易变的。
2. 请解释尼采的超人哲学。
答案: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是超越了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存在,是一种理想的人类形象。
超人不受传统道德束缚,具有创造力和意志力,能够为自己设定价值,并且能够实现自我超越。
3. 阐述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
答案: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本性。
哲学题目8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选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________。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________。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3.认为某种物质是世界本源,这类观点是________。
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4.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________。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B.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C.上帝创造世界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5.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________。
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事物的部矛盾D.外力的推动6.中央关于把扩大国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措施的哲学依据是________。
A.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外因是通过因而起作用的D.因和外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7.“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属于________。
A.自然进化论B.历史宿命论C.历史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________。
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9.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________。
A.化学运动B.物理运动C.生物运动D.社会运动10.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________。
A.从外在形象到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________。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12.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________。
A.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D.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13.衡量社会进步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________。
哲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本质属性是:A. 广延性B. 可分性C. 运动D. 可塑性答案:C二、填空题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客观实在性2.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______的统一。
答案:量变和质变三、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强调事物的全面性、发展性和矛盾性。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事物之间相互独立,强调事物的孤立性、静止性和片面性。
2.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味着任何理论或观点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检验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四、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辩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的矛盾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解决来实现的。
- 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性,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矛盾。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案例:某公司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通过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公司成功开发了新产品,并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答案:本案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
公司通过实践(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同时,公司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策略,体现了辩证法的矛盾斗争和解决过程。
哲学论文题目
哲学论文题目
1.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对立:哲学的角度
2. 知识与信念的关系:哲学的思考
3. 美学与道德的交互作用:哲学与人类文明的探究
4. 空间与时间的哲学解读:思维的维度拓展
5. 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辩证:哲学中的存在与意义
6. 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哲学中的思维模式探究
7. 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哲学的思考与科学的探索
8.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思考哲学中的个体和社会
9. 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哲学视角下的真理与想象力
10.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哲学中的 utopia 与现实主义。
高考哲学复习题
高考哲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B.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观C.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观D. 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观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反映C. 社会关系的总和D. 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矛盾B. 联系和发展C. 质量互变D. 否定之否定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客观对主观的反映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 客观对客观的反映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表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反映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二、填空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________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9.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________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________社会存在,同时又________社会存在。
三、简答题1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2.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3. 什么是实践,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何重要性?14. 简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15. 论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四、论述题16.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17.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18. 论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践。
五、案例分析题19.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题目1.当代哲学观概览普遍规律说普遍规律说认为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并提供关于整个世界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科。
认识论说认识论说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不是通过研究“整个世界”而获得,而是以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实现。
语言分析说认为哲学问题从根本上是语言问题的学说。
存在意义说认为哲学的使命是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的学说就是存在意义说。
精神境界说以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为旨趣的许多现在中国哲学家,特别是被称之为现在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弘扬哲学对人生境界的意义的学说。
文化批判说把现代哲学视为对“文化”的批判反思。
文化样式说哲学只是“一种”文化样式,而不是其他文化样式的基础。
实践论说以“实践”的观点去理解和解释全部的哲学问题。
2.哲学对常识的超越一、常识的经验性和哲学的超越性。
二、常识的表象性和哲学的概念性。
三、常识的有限性和哲学的无限性。
四、常识的非批判性和哲学的批判性。
3.作为理论的科学与哲学的三重基本内涵其一,它们都是由一些列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知识体系。
这些知识体系既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世界的相应的图景,又为人们解释这种世界图景提供了某种“原理”和“公理”。
其二,他们的知识体系中都蕴含着构成该种知识体系及其相应的世界图景的思维方式。
其三,作为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哲学,规范着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即规范着人们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
因此,简洁地说,科学和哲学的三重基本内涵,就是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统一。
4.作为理论的科学与哲学的巨大的社会功能首先,理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具有解释世界的功能。
其次,任何一种理论都具有规范功能,规范我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么想和不怎么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么做和不怎么做,也就是规范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第三,理论的一个巨大的功能,还在于它能够启发我们批判地、反思地去看待问题。
第四,任何一种理论都具有一种理想性的功能,引导性的功能。
5.“解释”的需求,必须具备下述基本条件其一,“类概念”的形成,即形成把握世界不同程度、不同等级的“普遍概念”。
其二,思维规则的形成,即以形式化的方式确认思维运演的规则,保证思维过程的确定性和无矛盾性。
其三,概念内涵的反思,即对概念定义的追问和反省。
6.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
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
7.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首先,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能把它简单地直接地归结或等同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8.为什么近代哲学基本问题比较重要,如何表述近代哲学“十分清楚”地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使之“获得了完全的意义”。
首先,近代哲学明确地区分了“意识外的存在”与“意识界的存在”,也就是明确地区分了“客观世界”和“意识内容”,从而清楚地提出了“对象与表象”或“对象与映像”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清楚地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与此同时,近代哲学还特别地从“形式”上去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还在辩证法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中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9.本体论的三重内涵终极存在:寻求世界统一性终极解释:寻求知识统一性终极价值:寻求意义统一性10.“真”的概念解析五层含义:“真”的第一层含义,是在“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中得以成立的。
“真”就是有或者说“存在”。
“真”的第二层含义,是在“真实的”与“虚假的”的关系中成立的。
“真”就是“真实的”。
“真”的第三层含义,是在人的认识“正确的”与“错误的”关系中成立的。
“真”就是“正确的”认识。
“真”的第四层含义,是在“感性”与“理性”、“表象”与“思想”、“经验”与“超验”的关系中成立的。
“真”的第五层含义,是在“好的”和“坏的”,“美的”与“丑的”的关系中成立的。
这是超越关于“真”的存在论和认识论追问的价值伦追问。
三个方面:一是“有没有”的问题,即所谓“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
二是“对不对”的问题,即所谓“认识论”或“逻辑学”问题。
三是“好不好”的问题,即所谓“价值论”或“伦理学”问题。
11.“善”的哲学追问首先,苏格拉底的“对话”,是引导人们明确地意识到并承认自己看法中的“矛盾”,在这种对话中,他引导人们离开各种特殊的事例去思索“普遍原则”,明确人们所确信的真、善、美的普遍原则到底是什么,然后他再从人们所确信的这些普遍原则中引申出恰相反或相矛盾的命题。
正是在这种“对话”的“辩证法”中,苏格拉底开启了善的哲学追问。
其次,苏格拉底的“对话”的“辩证法”,并没有致力于对世界的起源和实在的结构进行关于自然的思辨,而是献身于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这种最普遍的背景中寻找我们的认识和信念的依据,致力于思考平常问题,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是人们意识到“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无价值的生活”。
这就使哲学的追问聚焦于对“善”的思考。
再次,苏格拉底的追问,是对概念的定义的追问,而不是对概念所表述的对象的追问。
“包括一切的普遍的美德”就是“能够取得人所要求的那些善”。
至此,苏格拉底明确对“善”的解释。
这样,关于“善”的哲学追问,就发展成对整个生活信念的前提反思了。
由苏格拉底对“善”的哲学追问,我们可以知道,在哲学思考中,“善”是批判、反思的对象,而不是某种现成的、教条的结论。
12.美是什么,三重含义一是表示感官快适,如由于感官生理强烈需求得到某种满足而发出的“真美”、“美极了”和“太美了”的赞叹。
二是表示伦理赞赏,对人的思想、行为、事业用“美”来进行伦理评价,如“五讲四美三热爱”等。
三是表示审美判断,如对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的肯定。
13.人是什么,人的一系列问题在人类已知的世界中,人类自己是最奇特的存在。
“认识世界上唯一具有认识自我的本性、唯一能够认识自我的存在物。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在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人类既要外向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又要“内向”地认识自我的“本性”。
人类的一切探索,包括哲学探索,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探索。
从生物学上讲,人首先是一种生物,是一种高级的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具有抽象思维、语言、自我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的灵长类生物。
人同其他生物一样需要生殖、繁衍、求生,具有食欲、求生欲、性欲等一系列自然欲望,也称作人的自然属性。
但同时,现实中的人又远远不简简单单是自然状态下的人,而是始终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活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人的价值也只有在与其他人发生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社会属性。
同时,人又是历史中的人,具有极强的历史性,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经历的一个过程的结果。
人也在不断地创造历时和书写历史,实现社会历史的进步,为自己的下一代创造新的历史条件。
这是人的历史性。
可以概括地说,人就是同是具有自然醒、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复杂、独特的矛盾体。
14.用两个标准考察哲学理论------派别性、层次性哲学的派别冲突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冲突既具有不容否认的派别性,又具有不应忽视的层次性,哲学的派别冲突总是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哲学在层次上的递进又总是在派别冲突中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用派别性和层次性这两个标准去考察哲学理论及其派别冲突。
把全部哲学区分为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等,是运用区分哲学派别的标准考察哲学理论所得出的基本认识,没有这种基本认识,就会模糊甚至混淆哲学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的两条认识路线以及其他重大的原则界限。
哲学史还表明,哲学不仅是在不同派别的哲学斗争中发展的,而且是在不同水平的哲学斗争中前进的。
所以我们在肯定派别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承认和运用另一种方法-----区分哲学水平的标准-----层次性。
15.本原问题,区分根据哲学中的本源问题一般指的是“精神”和“自然界”谁为“本源”的问题,根源于人类的产生。
对于本源的不同观点主要有两个派别,分别是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他们分别从对立的两极去思考自然界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因而始终僵持于“自然本体”和“抽象本体”的抽象对立,并以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去说明二者的统一。
旧唯物论以自然界为精神的本源,力图把精神还原为自然,用自然来解释人类的精神活动,从而把物的尺度当作人类全部行为的根据,这就是旧唯物论的自然本体论;旧唯心论则以精神为自然界的本原,试图把自然还原为精神,用人类的精神活动来解释自然,从而把精神的尺度当作人的全部行为的根据,这就是旧唯心论的精神本体论。
16.认识路线问题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呢?这就是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问题。
两条认识路线的区别在于,看他们从什么出发,把什么作为认识的根源和前提,把什么作为认识的对象和内容来源。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就是把“物”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因而是哲学的唯物主义;反之,“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就是把“思想和感觉”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因而是哲学的唯心主义。
我们应当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17.形而上学的两种含义一是在近似于“哲学”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在“哲学”的同义词或代名词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越经验的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的理论。
二是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
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指一种以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哲学理论,是指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
18.思维方式问题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结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是主体把握客体,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和过程。
通常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人们还有三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常识的、科学的和哲学的思维方式。
常识的思维方式属于经验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既源于经验而又适用于经验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反,科学的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则是“超验”的思维方式。
1.需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去看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思维方式。
2.需要从常识、科学和哲学的相互关系中去看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思维方式。
3.需要从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水平去开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思维方式。
19.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歧在哲学史上,对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歧与斗争。
这种分歧与斗争总是以新的方式与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得以展开和深化。
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它不依赖与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