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题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题目

1.当代哲学观概览

普遍规律说

普遍规律说认为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并提供关于整个世界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科。

认识论说

认识论说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不是通过研究“整个世界”而获得,而是以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实现。

语言分析说

认为哲学问题从根本上是语言问题的学说。

存在意义说

认为哲学的使命是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的学说就是存在意义说。

精神境界说

以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为旨趣的许多现在中国哲学家,特别是被称之为现在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弘扬哲学对人生境界的意义的学说。文化批判说

把现代哲学视为对“文化”的批判反思。

文化样式说

哲学只是“一种”文化样式,而不是其他文化样式的基础。

实践论说

以“实践”的观点去理解和解释全部的哲学问题。

2.哲学对常识的超越

一、常识的经验性和哲学的超越性。

二、常识的表象性和哲学的概念性。

三、常识的有限性和哲学的无限性。

四、常识的非批判性和哲学的批判性。

3.作为理论的科学与哲学的三重基本内涵

其一,它们都是由一些列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既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世界的相应的图景,又为人们解释这种世界图景提供了某种“原理”和“公理”。

其二,他们的知识体系中都蕴含着构成该种知识体系及其相应的世界图景的思维方式。

其三,作为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哲学,规范着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即规范着人们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

因此,简洁地说,科学和哲学的三重基本内涵,就是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统一。

4.作为理论的科学与哲学的巨大的社会功能

首先,理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具有解释世界的功能。

其次,任何一种理论都具有规范功能,规范我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么想和不怎么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么做和不怎么做,也就是规范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第三,理论的一个巨大的功能,还在于它能够启发我们批判地、反思地去看待问题。

第四,任何一种理论都具有一种理想性的功能,引导性的功能。

5.“解释”的需求,必须具备下述基本条件

其一,“类概念”的形成,即形成把握世界不同程度、不同等级的“普遍概念”。

其二,思维规则的形成,即以形式化的方式确认思维运演的规则,保证思维过程的确定性和无矛盾性。

其三,概念内涵的反思,即对概念定义的追问和反省。

6.哲学对科学的反思

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

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

7.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

首先,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能把它简单地直接地归结或等同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8.为什么近代哲学基本问题比较重要,如何表述

近代哲学“十分清楚”地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使之“获得了完全的意义”。

首先,近代哲学明确地区分了“意识外的存在”与“意识界的存在”,也就是明确地区分了“客观世界”和“意识内容”,从而清楚地提出了“对象与表象”或“对象与映像”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清楚地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与此同时,近代哲学还特别地从“形式”上去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还在辩证法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中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9.本体论的三重内涵

终极存在:寻求世界统一性

终极解释:寻求知识统一性

终极价值:寻求意义统一性

10.“真”的概念解析

五层含义:

“真”的第一层含义,是在“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中得以成立的。“真”就是有或者说“存在”。

“真”的第二层含义,是在“真实的”与“虚假的”的关系中成立的。“真”就是“真实的”。

“真”的第三层含义,是在人的认识“正确的”与“错误的”关系中成立的。“真”就是“正确的”认识。

“真”的第四层含义,是在“感性”与“理性”、“表象”与“思想”、“经验”与“超验”的关系中成立的。

“真”的第五层含义,是在“好的”和“坏的”,“美的”与“丑的”的关系中成立的。这是超越关于“真”的存在论和认识论追问的价值伦追问。

三个方面:

一是“有没有”的问题,即所谓“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

二是“对不对”的问题,即所谓“认识论”或“逻辑学”问题。

三是“好不好”的问题,即所谓“价值论”或“伦理学”问题。

11.“善”的哲学追问

首先,苏格拉底的“对话”,是引导人们明确地意识到并承认自己看

法中的“矛盾”,在这种对话中,他引导人们离开各种特殊的事例去思索“普遍原则”,明确人们所确信的真、善、美的普遍原则到底是什么,然后他再从人们所确信的这些普遍原则中引申出恰相反或相矛盾的命题。正是在这种“对话”的“辩证法”中,苏格拉底开启了善的哲学追问。

其次,苏格拉底的“对话”的“辩证法”,并没有致力于对世界的起源和实在的结构进行关于自然的思辨,而是献身于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这种最普遍的背景中寻找我们的认识和信念的依据,致力于思考平常问题,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是人们意识到“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无价值的生活”。这就使哲学的追问聚焦于对“善”的思考。

再次,苏格拉底的追问,是对概念的定义的追问,而不是对概念所表述的对象的追问。“包括一切的普遍的美德”就是“能够取得人所要求的那些善”。至此,苏格拉底明确对“善”的解释。这样,关于“善”的哲学追问,就发展成对整个生活信念的前提反思了。

由苏格拉底对“善”的哲学追问,我们可以知道,在哲学思考中,“善”是批判、反思的对象,而不是某种现成的、教条的结论。

12.美是什么,三重含义

一是表示感官快适,如由于感官生理强烈需求得到某种满足而发出的“真美”、“美极了”和“太美了”的赞叹。

二是表示伦理赞赏,对人的思想、行为、事业用“美”来进行伦理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