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旅游统计报表制度
旅游统计报表制度(2003年统计年报和2004年定期报表)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旅游局2003年11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本制度由北京市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4)二、报表目录 (5)三、调查表式 (6)(一)综合年报表 (6)北京市旅游业情况(外旅统综1表) (6)(二)综合定期报表 (7)北京市旅游业情况(外旅统综2表) (7)(三)基层年报表 (8)1.旅游单位基本情况(旅统基1表) (8)2.旅游饭店资产情况(旅统基6-1表) (10)3.旅游院校基本情况(旅统专4表) (11)4.旅游行业职工教育培训情况(旅统专5表) (12)5.旅游行业职工文化程度及年龄结构情况(旅统专6表) (14)(四)基层定期报表 (15)1.旅行社外联和接待情况(旅统基2表) (15)2.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情况(旅统基3表) (18)3.旅行社经营情况(外旅统基1表) (19)4.旅游饭店接待情况(旅统基5表) (20)5.旅游饭店经营情况(外旅统基2表) (21)6.旅游区(点)经营情况(外旅统基3表) (22)四、附录 (23)(一)旅游统计基本概念 (23)(二)旅游统计指标解释 (24)(三)北京市行政区划代码 (29)(四)企业编码规则 (29)(五)企业编码目录 (30)一、总说明一、根据国家旅游统计制度要求,为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北京地区旅游业的各种情况,加强旅游宏观经济管理,促进我市旅游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北京市《旅游统计报表制度》。
2000-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1年6月18日2000年,是全国各地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的一年。
东、中、西部旅游业全面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地位进一步提高。
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9%,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0年,中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外国旅游者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
——入境旅游人数达8344.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外国人1016.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700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台湾同胞31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3122.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继续居世界第5位。
在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中,外国人80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2033.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台湾同胞271.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6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继续居世界第7位,相当于当年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6.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0年,国内旅游全面升温,呈现出出游人数大幅增长、热点地区扩张、旅游旺季前“推”后“延”的特点,并形成了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国内旅游“黄金周”,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国办发[2000]46号文件的贯彻执行,使我国假日旅游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7.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5%。
其中:城镇居民3.29亿人次,农民4.15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175.5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235.26亿元,农民旅游消费940.28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26.6元,比上年增长8.3%。
2003中国经济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2月26日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
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见表1)。
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
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
利用外资继续增加。
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
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的分析与预测
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的分析与预测一2003~200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一)总体状况1. 2003年的发展状况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投资和内需的拉动,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带来的机遇,中国旅游业也和其他产业一样,面临着十分有利的发展时机。
2002年,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都出现了较2001年更令人乐观的增长态势。
据统计,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已达5566亿元,比2001年增长11.43%,高出当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3个多百分点。
进入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更出现了难得的强劲增势,和其他许多产业一样,旅游业出现了“开门红”,整个第一季度发展形势异常喜人。
而突如其来的“非典”,使中国旅游业一下子跌入深谷,至2003年4月底,全国有组织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都基本停止。
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先后于5月、6月宣布撤销对香港、广东和北京的旅游警告,并将其从SARS疫区名单中删除,旅游业随即出现了强劲的恢复势头。
其中受“非典”影响最为严重的广东、北京等地方政府,不仅积极落实国务院、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有关扶持旅游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而且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实情的相关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加速了旅游业的复苏。
关于“非典”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上本《旅游绿皮书》已有详尽的说明,而这一年多来的发展,再次印证了我们当时的判断和分析:①“非典”所造成的重大损失,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旅游产业“敏感性”的认识,从而努力探索旅游业的危机管理,寻找应该采取的办法与措施。
②“非典”的经历,加速了居民在旅游方式、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变化。
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与安全;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乡村旅游和自然旅游更受欢迎;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一日游、周边游、近地游、自驾车游、家庭亲子游等更加普遍。
这些都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动力。
③“非典”的“洗礼”,推动了旅游企业新的改革计划,如改制、重组、转让等加快,更多的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同时,诸多企业着重确立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重视消费主体的多侧面,开辟销售渠道的多途径。
山西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山西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6.06.11•【字号】•【施行日期】2006.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山西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6年6月11日)2003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等困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创近19年来最高水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共完成生产总值24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400.1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832.2亿元,增长8.6%。
2003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7402元,比上年增加1256元,增长12.4%。
图1 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创1985年以来最高水平绝对量(亿元)增长速度(%)市场物价稳中有升。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8%,其中城市上升1.6%,农村上升2.5%。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1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7.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升2.9%,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总水平分别上升2.8%和0.5%,土地交易价格总水平上升8.6%。
表1 2003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
环城游憩带
环城市游憩带(2007-04-16 19:16:49)转载刍议城市旅游的环城游憩带问题一、研究背景城市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集散地和目的地,城市旅游现在也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体。
统计表明,在2003年我国的174. 06亿美元的入境旅游创汇中, 22 个主要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创汇达到110.114亿美元,占据全国旅游创汇总量的63%以上[i]。
另有研究表明,旅游业总体规模越大,旅游城市体现的作用就越充分,其主体性就越强。
现代的城市功能,除了以往的人们常常提到的居住、工作、与交通外,作为城市旅游研究的一部分的城市的游憩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于城市旅游的概念,学术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城市旅游是在空间上依托城市作为载体, 在内容上是以城市自然环境、城市的传统文化积淀、城市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基本功能所提供的服务为主体,兼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一种旅游形式,其实质是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有些学者认为,研究城市旅游一方面要将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
另一方面还要将城市作为旅游的一个客源地来研究。
卢玲认为城市旅游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旅游的特征之一是城市旅游内涵扩大。
城市旅游的内涵在不断外延, 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农家乐”、“渔家乐”和“民俗游”等, 按其性质应列入乡村旅游或民俗旅游, 但是现在不少城市将其纳入旅游体系内, 成为城市旅游的组成部分。
这些景观大多居于城市近郊, 有人称之为“都市休闲”[ii]。
通过对以上学者观点的研究,笔者认为随着休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应成为现代城市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张岩就认为环城市旅游度假带,这是城市发展的必需,也是城市扩展的过渡和衔接。
很多城市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出现城市空心化,从城市结合部到郊区形成环城市旅游度假带。
所以,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发展,也是城市特色的发扬,通过环城市旅游度假带可以进一步弘扬城市的文化特色,使城市旅游有一个长远发展的条件,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方向[iii]。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加快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减慢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加快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减慢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房地产业增长%。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其中,城市上涨%,农村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服务价格上涨%。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其中,谷物上涨%,棉花上涨%,油料上涨%,畜产品上涨%。
表1: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食品其中:粮食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就业人数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
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比上年末上升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
国家旅游局公布2003年度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
国家旅游局公布2003年度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一、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截至2003年底统计,全国有国际旅行社1364家,国内旅行社11997家,总计13361家。
其中:有12187家通过年检,占总数的91.21%;有901家暂缓通过年检,分别受到限期改正、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顿、停业整顿等处分,占总数的6.74%;有273家不予通过年检,占总数的2.05%。
二、2002年度旅行社基本情况(一)行业规模2003年底全国13361家旅行社中,新增加1746家,增长15.03%。
其中,国际社增加6家,增长0.44%;国内社增加1740家,增长16.96%。
2003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387.85亿元,同比减少5.9%;负债232.12亿元,同比增长1.98%;所有者权益155.73亿元,同比减少15.64%;直接从业人员为24.98万人,同比增加9.04%。
其中,导游人员9.23万人、领队人员1.74万人、会计人员2.56万人、经理人员5.84万人。
(二)经营规模和效益根据13085家旅行社(国际社1343家,国内社11742家)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2003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652.78亿元,同比减少8.13%;旅游业务收入620.02亿元,同比减少8.57%;利润总额-2014.6万元,同比减少101.70%;旅游业务利润为2126.99万元,同比减少98.16%;实缴税金为6.66亿元, 同比减少16.21%;结汇3.44亿美元,同比减少60.63%;全年促销费支出3.72亿元,同比减少11.02%。
(三)旅游业务指标1、入境旅游业务2002年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收入为94.85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收入总量的15.30%;利润为-1201万元。
入境外联522.65万人次,同比减少44.05%;外联人天数为1973.40万,同比减少50.00%,其中外国人为1083.93万人天,同比减少55.15%;接待入境旅游者896.79万人次,同比减少49.10%,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为2100.57万,同比减少51.39%,其中接待外国人1108.16万人天,同比减少57.17%。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总计中:国有企业 5.56 18.12
集体企业 1.13 13.7
股份制企业 46.91 10.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4.36 20.62
总计中:市属企业 32.82 18.5
总计中:大中型企业 43.78 8.81
氮肥(折含N100%) 万吨 15.35 30.2
磷肥(折含P2O5100%) 万吨 35.02 7.1
钾肥(折含K2 O 100%) 万吨 6.72 108.7
磷矿石(折含P2O530%) 万吨 131.68 3.7
水泥 万吨 539.2 4.5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91.34 9.1
墙地砖 万平方米 561.17 48.4
包装机械 台 382 -9.5
电子元件 万只 8845 27.9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0.54,比上年提高11.2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3.57亿元,增长16.5%;实现利税14.84亿元,增长14.1%,其中利润1.76亿元,增长10.4%;亏损企业个数减少16个。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7.5%;邮政业务收入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年末全市住宅电话用户25.4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2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5.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09万户,比上年增长86.0%。
全年接待游客305.14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401人次。旅游总收入8.68亿元,旅游创汇76.29万美元。全市有涉外星级饭店35家,客房出租率达59%。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
旅游行业2002年回顾与2003年展望.doc
旅游行业2002年回顾与2003年展望2003年01月13日10:49江南证券郑迎旭一.行业回顾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2002年)中国旅游业整体还是高速度发展的。
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增幅2000年为12.9%,2001年为10.5%,今年(2002年)的增长率应该不会低于10%。
1.入境游继续增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2002年6月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1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78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9.7%,首次居世界第5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8%,国际旅游收入分别相当于位居前四位的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的24.6%、54.1%、60.1%和68.7%;接待的入境过夜旅游者数量为3320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6.2%,仍居世界第5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8%。
2002年1—8月份,入境旅游依然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
入境旅游人数累计6422.80万人次,比2001年同期增长10.03%。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累计2403.57万人次,比2001年同期增长9.96%。
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为131.26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2.03%。
2.国内游稳定增长2002年国内游的目标是,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实现3850亿元。
虽然2002年国内旅游的有关统计数据还没有发布,但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国内旅游发展的因素,可以肯定的说2002年国内旅游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
3.出境游快速增长2001年,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区增长较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增长速度名列前茅。
增长速度保持两位数。
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1213.31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15.9%。
市场结构基本没有变化。
中国公民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泰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美国、新加坡、朝鲜、澳大利亚。
经旅行社组织的游客有升有降。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369.53万人次,比2000年减少60.72万人次,下降14.1%.其中:组织出国游152.02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27.4%;组织港澳游127.97万人次,比2000年下降28.3%;组织边境游89.54万人次,比2000年下降32.4%。
旅游行业2002年回顾及2003年展望.doc
旅游行业2002年回顾及2003年展望2003年01月24日09:48国海证券研发中心胡学义一、2002年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全面繁荣1、2002年我国入境游收入突破200亿万美元。
近20年来年均增长达20%的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6年前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0亿美元之后,2002年又突破200亿美元。
2002年前3季度,我国共接待入境旅游者7287.82万人次,比2001年同期增长10.78%。
这一时期,作为旅游业重要指标的过夜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达2751.69万人次和152.20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77%和15.10%。
而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已同时高居世界第5位,显然,我国2002年旅游外汇收入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2002年我国国内旅游业日益兴旺发达。
2002年全年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800亿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370亿元。
根据2002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预计2002年全年的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预计目标,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3、旅游各子行业都有较好的发展。
馆酒店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共有5星级酒店15家,出租率均在90%以上,全市所有酒店的平均出租率高达70%以上。
毗邻东外滩的东方滨江大酒店几乎天天客满,客房出租率达到100%。
经济实惠的锦江之星连锁旅馆自从1997年第一家旅馆在上海开张以来,已在苏州、无锡、宁波、南京开出了13家连锁旅馆,客房出租率高达98%。
在海滨旅游城市青岛、热带岛屿海南岛以及黄山、武夷山、泰山、桂林、大连等旅游胜地,宾馆酒店的客房出租率同样不断攀升,明显好于往年同期水平。
旅游景点融资市场较旺。
2002年,很多地区都推出自己的招商项目。
比如:2002年伊始,四川省就举行盛大的旅游项目招商会,有100个旅游项目走向全球的资本市场。
安徽祁门县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的观音塘景区将五十年经营权500万转让给深圳一家公司。
中国旅游业近年来发展成果
中国旅游业近年来发展成果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资源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30年来,中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放与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如今,中国旅游已经进入一个快车道,各地各省市都大兴旅游业,近几年旅游发展的各项宏观数据都比较理想。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上图为中国2000-2008年中国旅游服务进出口情况,从图中可看出连续几年我国旅游服务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进出口差额也是逐渐递增。
其中,2008年,中国旅游进、出口呈现出不同走势。
在旅游出口方面,受国内南方冰冻雨雪灾害、“3.14”拉萨等地严重暴力犯罪事件、“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等事件的影响,出现了非典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比2007年下降2.8%;在旅游进口方面,则继续保持增长,比2007年增长21.4%。
但是奥运会的举办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并使得北京、青岛等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了新的台阶,为我国奥运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9年,是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经受严峻考验和挑战的一年,全国旅游行业化挑战为机遇,保持了旅游业总体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6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96.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7%和2.9%;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收入10183.6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6.4%;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765.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旅游业总收入1.2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3%。
中国历年旅游人数和收入统计(2007-2012)
中国历年旅游人数和收入统计(2007-2012)指标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旅游人数入境游客万人次13187.313002.712647.613376.213542.413240.5 外国人万人次26112432.52193.82612.72711.22719.2 日本万人次397.8344.6331.8373.1365.8351.8 韩国万人次477.7396319.8407.6418.5407 菲律宾万人次83.379.574.982.889.496.2 新加坡万人次92.287.689100.4106.3102.8 英国万人次60.555.252.957.559.661.8 德国万人次55.752.951.960.963.766 俄罗斯万人次300.4312.3174.3237253.6242.6 加拿大万人次57.753.55568.574.870.8 美国万人次190.1178.6171201211.6211.8 澳大利亚万人次60.757.256.266.172.677.4 港澳同胞万人次10113.610131.710005.410249.510304.99987.4 台湾同胞万人次462.8438.6448.4514.1526.3534 入境过夜游客万人次54725304.95087.55566.55758.15772.5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万人次4095.44584.44765.65738.670258318.2 因私出境万人次3492.44013.142215150.864127705.5 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16.117.1192126.429.6旅游收入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10956.511585.812893.915681.122435.325866.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419.2408.4396.8458.1484.6500.3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7770.68749.310183.712579.819305.422706.2注:本表数据由国家旅游局提供.摘编自《中国统计摘要2013》。
2003 中国统计年鉴
Sheet Name Table NameA0101a1-1 全国行政区划(2002年底)A0102a1-2 自然状况A0103a1-3 自然资源A0104a1-4 土地状况A0105a1-5 主要山脉基本情况A0106a1-6 红树林地类状况A0107a1-7 主要河流基本情况A0108a1-8 河流流域面积A0109a1-9 内陆水面面积A0110a1-10 海区海域及渔场面积A0111a1-11 浅海滩涂海湾可养殖面积A0112A.XLS1-12 水资源总量和总供水量(2002年)A0113A.XLS1-13 总用水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A0114a1-14 主要矿产基础储量A0115a1-15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2002年)A0116a1-16 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 (2002年)A0117a1-17 主要城市降水量(2002年)A0118a1-18 主要城市日照时数(2002年)B0201a2-1 各部门机构数B0202a2-2 平均每天主要社会经济活动B0203a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B0204a2-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B0205a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B0206a2-6 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B0207a2-7 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2年)B0208a2-8 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B0209a2-9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和人口 (2002年)B0210a2-10 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B0211a2-11 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地区C0301A.XLS3-1 国内生产总值C0302A.XLS3-2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C0303A.XLS3-3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C0304A.XLS3-4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C0305A.XLS3-5 第三产业增加值C0306A.XLS3-6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C0307A.XLS3-7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C0308A.XLS3-8 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指数C0309A.XLS3-9 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2002年)C0310A.XLS3-10 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项目结构(2002年)C0311A.XLS3-11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C0312A.XLS3-12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C0313a3-13 各地区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2002年)C0314A.XLS3-14 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2002年)C0315A.XLS3-15 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2002年)C0316A.XLS3-16 居民消费水平C0317a3-17 2000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分)C0318a3-18 2000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最终使用部分)C0319a3-19 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 (2000年)C0320a3-20 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 (2000年)C0321a3-21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00年)C0322a3-22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2000年)C0323a3-23 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2年)D0401a4-1 人口数及构成D0402a4-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D0403A.XLS4-3 各地区总人口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002年)D0404A.XLS4-4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D0405A.XLS4-5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D0406A.XLS4-6 分地区、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D0407A.XLS4-7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D0408A.XLS4-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D0409A.XLS4-9 各地区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D0410A.XLS4-10 各地区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分的人口D0411A.XLS4-11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D0412A.XLS4-12 各地区15-49岁妇女活产和存活子女状况D0413A.XLS4-13 全国按现住地、户口登记地在外省分的人口D0414A.XLS4-14 各地区家庭户按人均住房面积分的户数D0415A.XLS4-15 全国按户主受教育程度分的家庭户住房状况D0416A.XLS4-16 全国不同规模的家庭户类别D0417A.XLS4-17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E0501A.XLS5-1 就业基本情况E0502A.XLS5-2 按三次产业分的年底就业人员数E0503A.XLS5-3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的年底就业人员数 (2002年)E0504a5-4 按城乡分的年底就业人员数E0505A.XLS5-5 分行业年底就业人员数E0506a5-6 分行业年底职工人数E0507a5-7 分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年底职工人数 (2002年)E0508A.XLS5-8 国有单位分行业年底职工人数E0509A.XLS5-9 城镇集体单位分行业年底职工人数E0510A.XLS5-10 其他单位分行业年底职工人数E0511a5-11 分行业城镇单位年底女性就业人员E0512a5-12 分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女性年底就业人员 (2002年)E0513a5-13 分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年底女性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2002年) E0514a5-14 分地区分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年末人数(2002年)E0515A.XLS5-15 分地区分行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E0516A.XLS5-16 分地区分行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E0517A.XLS5-17 各地区私营企业年底就业人员数(2002年)E0518A.XLS5-18 各地区个体年底就业人员数(2002年)E0519A.XLS5-19 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E0520A.XLS5-20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E0521a5-21 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E0522A.XLS5-22 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E0523A.XLS5-23 分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2002年)E0524A.XLS5-24 国有单位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E0525A.XLS5-25 城镇集体单位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E0526a5-26 其他单位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E0527a5-27 其他单位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工资E0528A.XLS5-28 分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年底就业人员数和劳动报酬(2002年)E0529a.XLS5-29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2002年)E0530A.XLS5-3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行业构成(2002年)E0531A.XLS5-3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2002年)E0532A.XLS5-3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2002年)E0533A.XLS5-3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2002年)E0534A.XLS5-34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2002年)E0535a5-35 分地区职业介绍工作情况(2002年底)E0536a.XLS5-36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F0601a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0602a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分)F0603a6-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资金来源和构成分)F0604a6-4 按经济类型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F0605a6-5 国有经济按各种分组的固定资产投资F0606a6-6 按管理渠道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0607a6-7 按资金来源和隶属关系分的基本建设投资F0608a6-8 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的基本建设投资F0609a6-9 国民经济各行业按建设性质分的基本建设投资 (2002年)F0610a6-10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的基本建设投资F0611a6-11 按项目规模分的基本建设投资及项目个数F0612a6-12 基本建设房屋建筑面积F0613a6-13 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F0614a6-14 各地区基本建设施工、投产项目个数和新增固定资产F0615a6-15 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施工、投产项目个数 (2002年)F0616a6-16 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 (2002年)F0617a6-17 基本建设新增主要产品生产能力F0618a6-18 按资金来源和隶属关系分的更新改造投资F0619a6-19 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的更新改造投资F0620a6-20 国民经济各行业按建设性质分的更新改造投资 (2002年)F0621a6-21 各地区更新改造施工、投产项目个数和新增固定资产F0622a6-22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的更新改造投资F0623a6-23 国民经济各行业更新改造施工、投产项目个数 (2002年)F0624a6-24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的更新改造新增固定资产F0625a6-25 国民经济各行业更新改造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 (2002年)F0626a6-26 各地区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个数、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 (2002年) F0627a6-27 国民经济各行业更新改造限额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2002年)F0628a6-28 更新改造新增主要产品生产能力F0629a6-29 按用途分的更新改造投资和房屋建筑面积F0630a6-30 城镇集体单位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 (2002年)F0631a6-31 各地区城镇集体单位按构成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屋建筑面积F0632a6-32 各地区城镇集体单位按国民经济行业分F0633a6-33 城镇和工矿区个人建房F0634a6-34 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F0635a6-35 在建大型项目基本情况(2002年)F0636a6-36 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F0637a6-37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F0638a6-38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从业人数F0639a6-3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土地开发及其购置F0640a6-40 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总规模及完成投资F0641a6-41 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完成额F0642a6-4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F0643a6-43 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F0644a6-44 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F0645a6-45 商品房屋销售情况F0646a6-46 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面积F0647a6-47 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F0648a6-48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资产负债F0649a6-49 房地产开发经营情况F0650a6-50 按规模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F0651a6-5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的成套住宅和其他类房屋竣工面积F0652a6-52 35个大中城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2年)G0701a7-1 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G0702a7-2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G0703a7-3 综合能源平衡表G0704a7-4 石油平衡表G0705a7-5 煤炭平衡表G0706a7-6 电力平衡表G0707A.XLS7-7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G0708A.XLS7-8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G0709a7-9 分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 (2001年)G0710a7-10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G0711a7-11 平均每天各种能源消费量G0712a7-12 分品种生活能源年消费总量G0713a7-13 每人年平均生活用能源G0714a7-14 分地区电力消费量H0801a8-1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H0802a8-2 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H0803a8-3 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H0804a8-4 各项税收收入H0805a8-5 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收入H0806a8-6 国家财政债务发行情况H0807a8-7 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H0808a8-8 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H0809a8-9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H0810a8-10 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H0811a8-11 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H0812a8-12 国家财政债务还本付息支出H0813a8-1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H0814a8-14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H0815a8-15 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收入H0816a8-16 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H0817a8-17 政策性补贴支出H0818a8-18 中央和地方预算外资金收支及比重H0819a.XLS8-19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项目(2002年)H0820a.XLS8-20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2002年)H0821a8-21 分地区财政收入(2002年)H0822a8-22 分地区财政支出(2002年)H0823A.XLS8-23 外债余额H0824A.XLS8-24 外债风险指标I0901a9-1 全国各种价格指数I0902a9-2 全国各种价格定基指数I0903a9-3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2002年)I0904a9-4 全国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 (2002年)I0905a9-5 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I0906a9-6 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2年)I0907a9-7 各地区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I0908a9-8 各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I0909a9-9 各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I0910a9-10 分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I0911a9-11 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I0912a9-1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I0913a9-13 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I0914a9-14 房地产价格指数I0915a9-15 全国和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J1001A.XLS10-1 人民生活水平状况J1002A.XLS10-2 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和年增加额J1003a10-3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J1004a10-4 城市居民家庭基本情况J1005a10-5 西部12省(区、市)城市居民家庭基本情况J1006a10-6 城市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2年)J1007a10-7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2年)J1008a10-8 西部12省(区、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J1009aJ1010a10-10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J1011a10-11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J1012a10-12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市居民家庭J1013a10-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J1014a10-14 各地区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2002年)J1015a10-15 各地区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2年)J1016a10-16 各地区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2年)J1017a10-17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J1018a10-18 农村居民按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J1019a10-19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J1020a10-20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J1021a10-21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按来源分的纯收入(2002年)J1022a10-22 不同收入组农户家庭基本情况(2002年)J1023a10-23 不同收入组农户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2年)J1024a10-24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J1025a10-25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2年)J1026a10-26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002年)J1027a10-27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 (2002年)J1028a10-28 全国和西部12省(区、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J1029a10-29 全国和西部12省(区、市)农村居民家庭J1030a10-30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002年底) J1031a10-31 城乡新建住宅面积和居民住房情况J1032a10-32 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J1033a10-33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年末住房情况 (2002年)K1101a11-1 全国城市数 (2002年)K1102a11-2 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社会经济指标 (2002年)K1103a11-3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 (2002年)K1104a.XLS11-4 地级及以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2年)K1105a.XLS11-5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K1106a11-6 各地区城市房屋建筑及住房情况 (2002年)K1107a11-7 各地区城市供水情况 (2002年)K1108a11-8 各地区城市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情况 (2002年)K1109a11-9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 (2002年)K1110a11-10 各地区城市市政工程情况 (2002年)K1111a11-11 各地区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情况 (2002年)K1112a11-12 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情况 (2002年)K1113a11-13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2年)K1114a11-14 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 (2002年)L1201a12-1 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基本情况L1202a12-2 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L1203a12-3 农村基层组织情况L1204a12-4 乡村从业人员 (年底数)L1205a12-5 全国耕地面积L1206a12-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L1207a12-7 主要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底拥有量L1208a12-8 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及用电情况L1209a12-9 灌溉、水库和除涝、治水、治碱情况L1210a12-10 各地区水利设施和除涝、治碱面积 (2002年)L1211a12-11 农村居民家庭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L1212a12-12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L1213a12-13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土地经营情况 (2002年)L1214a12-14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L1215a12-15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L1216a12-16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L1217a12-17 主要农产品产量L1218a12-18 主要林产品产量L1219a12-19 牲畜饲养情况L1220a12-20 畜产品产量L1221a12-21 水产品产量L1222a12-22 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L1223a12-23 每个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主要农产品生产量L1224a12-24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农产品L1225a12-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牧业产品及水产品L1226a12-26 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L1227a12-27 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L1228a12-28 国营农场基本情况L1229a12-29 乡镇企业单位数L1230a12-30 乡镇企业年末从业人员L1231a12-31 乡镇企业增加值L1232a12-32 乡镇企业主要财务指标L1233a12-33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L1234a12-34 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M1301a13-1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M1302a.XLS13-2 工业分行业职工人数M1303a13-3 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M1304a13-4 各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比重(1999-2002年)M1305a13-5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2年)M1306a13-6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M1307a13-7 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2年)M1308a13-8 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2年) M1309a13-9 按行业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2年)M1310a13-10 按行业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M1311a13-11 各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2年)M1312a13-12 各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2年)M1313a13-13 按行业分“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2年)M1314a13-14 按行业分“三资”工业企业M1315a13-15 各地区“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2年)M1316a13-16 各地区“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2年)M1317a13-17 按行业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2年)M1318a13-18 按行业分大中型工业企业M1319a13-19 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2年)M1320a13-20 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2年)M1321a13-21 按主要注册登记类型分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M1322a13-2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M1323a13-23 工业产品产量M1324a13-24 重点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2001年)N1401A.XLS14-1 建筑业企业概况N1402A.XLS14-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2年)N1403A.XLS14-3 各地区历年建筑业总产值N1404A.XLS14-4 各地区历年建筑业增加值N1405A.XLS14-5 各地区历年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N1406A.XLS14-6 各地区历年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N1407A.XLS14-7 各地区历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N1408A.XLS14-8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单位数(2002年)N1409a14-9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2002年)N1410A.XLS14-10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情况N1411A.XLS14-11 各地区国有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情况N1412A.XLS14-12 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 (2002年)N1413A.XLS14-13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总产值(2002年)N1414A.XLS14-14 各地区按行业分的建筑业总产值(2002年)N1415A.XLS14-15 各地区建筑业增加值(2002年)N1416A.XLS14-16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增加值(2002年)N1417A.XLS14-17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2002年)N1418A.XLS14-18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资产(2002年)N1419A.XLS14-19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资产(2002年)N1420A.XLS14-20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2002年)N1421A.XLS14-21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所有者权益(2002年)N1422A.XLS14-22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负债(2002年)N1423A.XLS14-23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总收入(2002年)N1424A.XLS14-24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总收入(2002年)N1425A.XLS14-25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02年)N1426A.XLS14-26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税金总额 (2002年)N1427A.XLS14-27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02年)N1428A.XLS14-28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利润(2002年)N1429A.XLS14-29 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2002年)N1430A.XLS14-30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工程质量(2002年)N1431A.XLS14-31 各地区国有建筑业企业工程质量(2002年)N1432A.XLS14-32 各地区房屋建筑面积N1433A.XLS14-33 各地区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2年)N1434A.XLS14-34 勘察设计机构和人员数(2002年)O1501A.XLS15-1 各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职工人数(2002年底)O1502A.XLS15-2 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O1503A.XLS15-3 各地区运输线路长度(2002年底)O1504A.XLS15-4 运输线路长度O1505A.XLS15-5 运输线路质量O1506A.XLS15-6 客运量O1508A.XLS15-8 货运量O1510A.XLS15-10 旅客运输平均运距O1511A.XLS15-11 货物运输平均运距O1512A.XLS15-12 各地区全社会客运量(2002年)O1513A.XLS15-13 各地区全社会旅客周转量(2002年)O1514A.XLS15-14 各地区全社会货运量(2002年)O1515A.XLS15-15 各地区全社会货物周转量 (2002年)O1516A.XLS15-16 国家营业铁路基本情况O1517A.XLS15-17 铁路机车年末数O1518A.XLS15-18 国家铁路客、货车拥有量O1519A.XLS15-19 国家铁路运输固定资产情况O1520A.XLS15-20 国家铁路货物运输量(按货类分)O1521A.XLS15-21 国家铁路平均每日装车数O1522A.XLS15-22 国家铁路货车平均静载重O1523A.XLS15-23 铁路主要干线客货运输量 (2002年)O1524A.XLS15-24 铁路主要车站旅客发送量O1525A.XLS15-25 铁路主要车站货物发送量O1526A.XLS15-26 国家铁路运输主要财务指标O1527A.XLS15-27 国家铁路运输技术经济主要指标O1528A.XLS15-28 民用汽车拥有量O1529A.XLS15-29 私人汽车拥有量O1530a15-30 各地区新注册民用汽车情况(2002年)O1531A.XLS15-31 公路运输汽车拥有量O1532A.XLS15-32 各地区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O1533A.XLS15-33 各地区私人运输船舶拥有量O1534A.XLS15-34 沿海主要港口分货类吞吐量O1535A.XLS15-35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O1536A.XLS15-36 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 (2002年底) O1537A.XLS15-37 内河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 (2002年底) O1538A.XLS15-38 民用航空航线及飞机架数O1539A.XLS15-39 民用航空运输量及通用飞行时间O1540A.XLS15-40 输油(气)管道长度和运输量 (2002年底) O1541A.XLS15-41 邮电业务基本情况O1542A.XLS15-42 邮电业务量O1543a15-43 邮政局所数及邮递线路(年底数)O1544A.XLS15-44 电信主要通信能力 (年底数)O1545A.XLS15-45 邮电通信服务水平P1601a16-1 国内贸易基本情况P1602a16-2 全国消费品市场交易情况P1603a16-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P1604a1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P1605a16-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基本情况(2002年) P1605b16-5 续表 continuedP1606a16-6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法人企业数P1607a16-7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数P1608a16-8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从业人数P1609a16-9 分行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02年)P1610a16-10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P1611a16-1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额P1612a16-1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数量P1613a16-13 餐饮业营业收入P1614a16-1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P1615a16-15 分行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 (2002年)P1616a16-16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P1617a16-17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P1618a16-18 各地区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P1619a16-19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P1620a16-20 各地区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P1621a16-2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P1622a16-22 分行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2002年)P1623a16-23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P1624a16-24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P1625a16-25 各地区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P1626a16-26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P1627a16-27 各地区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Q1701a17-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Q1702a17-2 人民币对主要外币年平均汇价(中间价)Q1703a17-3 进出口贸易总额Q1704a17-4 海关历年出口商品分类金额Q1705a17-5 海关历年进口商品分类金额Q1706a17-6 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金额Q1707a17-7 我国同各国(地区)海关进出口总额Q1708a17-8 海关出口主要商品数量和金额Q1709a17-9 海关进口主要商品数量和金额Q1710a17-10 各地区进出口商品总值(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Q1711a17-11 各地区进出口商品总值(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分)Q1712a17-12 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商品总值Q1713a17-13 利用外资概况Q1714A.XLS17-14 利用外资额(按方式分)Q1715A.XLS17-15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和其他投资额 (按国别、地区分)Q1716a17-16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和其他投资额 (按地区分)Q1717A.XLS17-17 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额Q1718A.XLS17-18 按行业分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Q1719a17-19 年末登记外商投资企业行业分布情况Q1720A.XLS17-20 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年末登记情况Q1721a17-21 对外经济合作Q1722a17-22 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 (按国别、地区分) R1801A.XLS18-1 旅游事业发展情况R1802A.XLS18-2 各地区旅行社数和职工人数 (2002年底)R1803A.XLS18-3 各地区按经济类型分的星级饭店数 (2002年底) R1804A.XLS18-4 各地区按规模分的星级饭店数 (2002年底)R1805A.XLS18-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R1806A.XLS18-6 接待外国旅游人数 (按性别、年龄和事由分)R1807A.XLS18-7 接待外国旅游人数 (按国别分)R1808A.XLS18-8 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R1809A.XLS18-9 各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R1810a18-10 各地区国际旅行社主要经济指标(2002年)R1811A.XLS18-11 国内旅游情况S1901A.XLS19-1 银行系统机构、人员数 (2002年底)S1902A.XLS19-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来源)S1903A.XLS19-3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运用)S1904a19-4 货币供应量(年底数)S1905a19-5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S1906a19-6 金融机构现金支出S1907a19-7 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回笼差额S1908a19-8 黄金和外汇储备S1909a19-9 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S1910a19-10 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表S1911a19-11 国内有价证券分类发行情况 (2002年)S1912a19-12 上市公司数量一览表S1913a19-13 股票发行筹资情况S1914a19-14 股票交易统计表S1915a19-15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2002年)S1916a19-16 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2002年底)T2001a.XLS20-1 教育事业基本情况T2002A.XLS 20-2 各级各类学校数T2003A.XLS 20-3 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T2004A.XLS 20-4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数T2005A.XLS 20-5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T2006A.XLS 20-6 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T2007a.XLS 20-7 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T2008a.XLS20-8 研究生和留学生数T2009A.XLS20-9 高等学校分科在校学生数T2010A.XLS20-10 高等学校分科招生数T2011A.XLS20-11 高等学校分科毕业生数T2012A.XLS20-12 高等学校分科专任教师数 (2002年)T2013A.XLS20-13 中等专业学校分科学生数(2002年)T2014A.XLS20-14 中等专业学校分类别专任教师数 (2002年)T2015A.XLS20-15 技工学校数和学生数T2016A.XLS20-16 各类技工学校情况(2002年)T2017a20-17 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及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T2018A.XLS20-18 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和大中小学学生构成T2019A.XLS20-19 各级学校教师负担学生数T2020A.XLS20-20 各级学校女学生和女教师数T2021A.XLS20-21 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基本情况 (2002年)T2022A.XLS20-22 各地区高等学校分类别学校数 (2002年)T2023A.XLS20-23 各地区高等学校教职工数 (2002年)T2024A.XLS20-24 各地区中等专业学校数 (2002年)T2025A.XLS20-25 各地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数 (2002年)T2026A.XLS20-26 各地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数 (2002年)T2027A.XLS20-27 各地区普通中学分城乡学校和在校学生数 (2002年)T2028A.XLS20-28 各地区普通中学分城乡招生数和毕业生数 (2002年)T2029A.XLS20-29 各地区普通中学按城乡和主办部门分的教职工数 (2002年) T2030a20-30 各地区职业中学基本情况 (2002年)T2031a20-31 各地区小学分城乡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 (2002年)T2032a20-32 各地区小学按城乡和主办部门分的教职工数 (2002年)T2033a20-33 各地区特殊教育情况 (2002年)T2034a20-34 各地区幼儿园基本情况 (2002年)T2035a.XLS20-35 各地区教育经费情况T2036a.XLS20-36 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情况 (2001年)T2037a20-37 科技活动基本情况T2038a20-38 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基本情况T2039a20-39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T2040a20-40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情况T2041a20-41 中国科协系统科技活动情况 (2002年)T2042a20-42 国有企事业单位年底专业技术人员数T2043a20-43 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T2044a20-44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02年)T2045a20-45 测绘部门生产完成情况 (2002年)T2046a20-46 各地区测绘资料提供情况 (2002年)T2047a20-47 气象台站数和卫星云图接收、使用情况 (2002年)T2048a20-48 农业气象业务站点数 (2002年)T2049a20-49 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情况T2050a20-50 各地区产品质量情况 (2002年)T2051a20-51 全国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 (2002年)T2052a20-52 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总表(2002年)T2053a20-53 地震监测情况 (2002年)T2054a20-54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T2055a20-55 三种专利申请授权量T2056a20-56 各地区三种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量 (2002年)T2057a20-57 按国别(地区)分的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 (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2月26日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
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见表1)。
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
表1: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就业人数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
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2004年7月12日)2003年,受“非典”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出现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9166.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 74.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4%和14.6%;国内旅游人数8.70亿人次,收入3442.2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11.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2022.1 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8%;旅游业总收入488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1 2.3%;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18%,比上年降低1.26个百分点。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从2003年3月开始,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受到了“非典”的严重冲击。
6月24日北京实现“双解除”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及旅游全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旅游业的措施,全年入境旅游业实绩要好于预期:——入境旅游人数达91 66.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4%,其中:外国人1 140.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 5.1%;香港同胞5877.0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澳门同胞1875.7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9%;台湾同胞273.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4%。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3297.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4%。
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889.0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 7.0%;港澳同胞2 1 70.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台湾同胞237.8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 74.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3年,受“非典”影响,国内旅游业也受到了明显影响:——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0亿人次,比上年下降0.9%。
其中:城镇居民3.51亿人次,农村居民5.1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42.2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11.2%。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404.08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038.19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395.7元,比上年降低45.9元。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684.9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00.0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4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3.6亿元。
三、旅游业产业规模及从业人员根据本年度对国内旅游住宿设施(不包括星级饭店)抽样调查的结果,结合对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等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到200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30.44万个,比上年增长3.6%。
其中:旅游住宿设施28.38万个(包括:星级饭店0.98万个;社会旅馆8.01万个,个体旅馆1 9.40万个);旅行社1 3361个;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车船公司等其他旅游企业7205个。
——到2003年末,全国旅游业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439.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
其中:旅游住宿设施7013.53亿元,占83.1%(星级饭店291 5.55亿元,社会旅馆3572.1 2亿元、个体旅馆525.86亿元);旅行社387.86亿元,占4.6%;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车船公司等其他企事业单位1037.83亿元,占12.3%。
——到2003年末,全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48.7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9%。
其中:旅游住宿设施541.43万人(星级饭店135.06万人,社会旅馆336.97万人,个体旅馆69.4 1万人),占83.5%;旅行社24.98万人,占3.8%;主要旅游区(点)和旅游车船公司等其他企事业单位82.33万人,占12.7%。
全国旅游业间接从业人员约为3244万人。
四、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1.外国市场2003年,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出现下滑。
全年入境外国游客1 140.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 5.1%。
——亚洲各国入境旅游总人数比上年下降16.0%,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3.7%,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
其中:日本、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吉尔吉斯斯坦等市场的降幅均超过一成;但印度、尼泊尔、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入境人数实现增长。
——除非洲外,其他各洲市场来华人数同比下降。
非洲入境人数比上年增长5.8%;欧洲、美洲、大洋洲客源分别比上年下降8.1%、24.9%和1 5.1%。
除俄罗斯外,各主要客源国的入境人数普遍下降且降幅都达到两位数,其中,英国比上年下降15.9%、德国下降2 1.2%、法国下降29.7%、美国下降26.6 %、加拿大下降20.9%、澳大利亚下降15.8%。
俄罗斯入境人数仍实现增长,全年来华人数138.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
16个主要客源国2003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如下:如果图片过小点击小图看大图2.港澳台地区市场——2003年,香港市场入境人数为5877.0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
其中:过夜旅游者1865.5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9%,占31.7%;一日游人数4011.4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6%,占68.3%。
——2003年,澳门市场与上年基本持平,入境人数1875.7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9%。
其中:过夜旅游者304.6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6%,占16.2%;一日游人数1571.1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占83.8%。
——2003年,台湾市场降幅较大,全年入境人数273.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4%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2003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经营单位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3016.9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2.9%。
接待量超过2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云南、辽宁、山东、广西、黑龙江、天津、陕西、四川、内蒙古、湖北、海南、安徽、河北、重庆、吉林等2 1个省(区、市)。
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196.96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3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经营单位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1 506.7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4.2%。
接待量超过1 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辽宁、云南、山东、黑龙江、福建、天津、内蒙古、广西、湖北、陕西、河北、四川、吉林、重庆、安徽、新疆、海南、河南、湖南等24个省(区、市)。
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245.76万人次,居全国第一位。
——2003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山东、云南、天津、黑龙江、陕西、广西、四川、内蒙古、湖北、重庆等1 7个省(区、市),比上年减少4个。
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42.67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如果图片过小点击小图看大图如果图片过小点击小图看大图六、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2003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中山、厦门、南京、天津、桂林、昆明、泉州、无锡、大连、青岛、西安、福州、重庆、成都、武汉、宁波等23个,比上年减少3个;另有沈阳、汕头、黄山、哈尔滨、三亚、延边、烟台、温州等8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2003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天津、大连、南京、青岛、无锡、西安、昆明、桂林、厦门、重庆、武汉、沈阳、福州、成都、宁波、延边、珠海、哈尔滨等24个,比上年减少5个。
——2003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珠海、杭州、天津、南京、厦门、泉州、苏州、大连、福州、中山、青岛、无锡、西安、昆明、重庆、沈阳、桂林、成都等22个,比上年减少2个;另有宁波、武汉、汕头、南通、烟台、哈尔滨等6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上海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0.53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22个旅游创汇大市的具体情况是:如果图片过小点击小图看大图七、全国星级饭店的规模和经营情况2003年,全国星级饭店的总体规模比上年有所扩大,但受“非典”影响,平均客房出租率比上年有所下降。
——到2003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9751家,比上年末增加871家,增长9.8%;客房99.28万问、增加9.56万间,增长10.7%;床位188.77万张,增加15.83万张,增长9.2%。
——到2003年末,全国星级饭店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915.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1%。
——2003年,全国星级饭店的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达56.14%,比上年减少4.01个百分点。
——2003年,全国9751家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983.16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上缴营业税4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员劳动生产率7.28万元/人,比上年下降3.2%。
——全国5622家国有星级饭店,2003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09.63亿元;上缴营业税1 9.4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71万元/人。
——全国外商和港澳台客商投资兴建的678家星级饭店,2003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03.42亿元;上缴营业税16.56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27万元/人。
——在9751家星级饭店中:五星级饭店198家,比上年末增加23家;四星级饭店727家,增加92家;三星级饭店3166家,增加320家;二星级饭店4864家,增加450家;一星级饭店796家,减少14家。
——2003年全国星级饭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具体如下:如果图片过小点击小图看大图如果图片过小点击小图看大图八、旅行社的规模和经营情况——到2003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13361家,比上年末增加1809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1 364家,比上年末增加15家;国内旅行社11997家,比上年末增加1 794家。
——到2003年末,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387.86亿元,比上年降低5.9%;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652.79亿元,比上年降低8.1%;实际缴纳税金6.66亿元,比上年降低16.2%。
——2003年,全国国际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旅游者522.65万人次、1973.40万人天,分别比上年降低44.1%和50.0%;经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为896.79万人次、2100.57万人天,分别比上年降低49.1%和51.4%。
——2003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过夜旅游者3642.62万人次、11 139.98万人天,分别比上年降低4.9%和24.7%;经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旅游者为6185.33万人次、10942.7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降低22.4%和1 1.2%。
九、出境旅游情况2003年,在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因受“非典”影响而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市场继续发展壮大,出国(境)人数有较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