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参考书目
《中外教育史》课程简介
《中外教育史》课程介绍一、课程背景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早的氏族部落的教育到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教育史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开设了《中外教育史》这门课程。
本课程将介绍世界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以及教育变革等。
二、课程目标1. 了解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实践;2. 培养同学们对教育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3. 通过对中外教育史的学习,培养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古代教育:介绍世界和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实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2. 中世纪教育:介绍中世纪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实践,包括宗教教育、大学教育等;3. 近代教育:介绍近代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实践,包括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现代教育 ** 等;4. 现代教育:介绍现代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实践,包括全球化和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等;5. 中国现代教育史: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我们将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史的发展。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将根据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课程意义学习中外教育史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还能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学习中外教育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一、“教育学原理”部分: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学科学出版社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6、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7、《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原理(修订版)》,孙喜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鲁洁,《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11、郑金洲编写的《教育通论》二、教育心理学部分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冯中良、伍新春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5、《教育心理学》,瞿葆奎,人民教育出版社6、《教育心理学》,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7、《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9、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三、中外教育史部分1、王炳照等编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孙培青编著,《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四、教育研究方法部分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袁振国编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3、李秉德编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5、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6、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注:标黑体字部分为重点推荐书目。
《中外教育史》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王炳照等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八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2.王炳照等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八卷),湖南教育社版,1994年版。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5.杜成宪、邓明言著:《教育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张瑞璠、王承绪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7.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选读书目:
1.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上中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加】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4.陈平原:《北大精神及其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熊月之:《圣约翰大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加】许美德著,周勇译:《思想肖像:中国知名教育家的故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年版。
7.黄书光主编:《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丹麦】曹诗弟,泥安儒译:《文化县——从山东邹平的乡村学校看二十世纪的中国》,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7Q08A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2.2 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修读条件: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为先修课程网络课程地址: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学前教育系二、课程简介《中外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二战前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教育行政、学校制度、家庭教育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从而揭示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规律。
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录像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讲解等方式,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主要特点,重点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学前教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课程主要内容有: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华民国的学前教育;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现代学前教育思想;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古代西欧的学前教育;近代六国的学前教育;现代六国的学前教育以及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等。
重点围绕中外学前教育制度发展、家庭教育特色、教育家教育思想等展开。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历史阶段学前教育的特点,同时掌握历史上主要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学前教育现象,理解教育规律,并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启发,指导实践。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历史阶段学前教育的特点;了解主要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总结中外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和特殊规律。
能力目标: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借古明今,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同时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教育家的主张。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中外教育思想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的变化和发展脉络,理解和掌握教育思想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把握教育发展的现在和未来,并通过汲取历史上伟大教育思想家的思想精华,提升自己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2学时)一、教育思想史的性质与特点二、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史三、教师如何学习教育思想史思考题:1、教育思想史的特征是什么?2、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史?第二章中外教育思想史的发展轨迹(2学时)一、中国教育思想史的起源和发展二、外国教育思想史的产生和演变思考题: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2、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中外教育思想史的特征和比较(4学时)一、重世俗与重神性二、重道德与重功利三、重政务与重自然四、重和谐与重竞争五、重整体与重个体思考题:1、中国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何在?3、西方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西方教育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第四章中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学时)一、人性理论二、治乱学说三、人才观念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性问题、治乱学说和人才观念是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2、性恶论和性善论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有哪些?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中国古代的教学论二、中国古代的教师说三、中国古代的读书法四、中国古代的德育论五、中国古代的科举教育思想六、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思想七、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思想八、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思想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对现代教育有何意义?2、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3、中国古代德育理论有何当代意义?第六章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二、关于教学问题的论述三、道德教育问题的论述四、关于体育及音乐教育问题的论述五、关于教师和师生关系的论述思考题:1、外国古代德育理论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2、外国古代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七章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4学时)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学的诞生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三、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思考题:1、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八章外国近代的教育思想(6学时)一、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教育学的萌芽二、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三、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思考题:1、外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外国近代教育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第九章中国著名教育家的生平与学说(8学时)一、孔子的生平与学说二、墨子的生平与学说三、荀子的生平与学说四、颜之推的生平与学说五、韩愈的生平与学说六、朱熹的生平与学说七、王守仁的生平与学说八、王夫之的生平与学说九、蔡元培的生平与学说十、陶行知的生平与学说思考题:1、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试评述中国著名教育家对教育思想的贡献。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外教育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小时
二、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一)考试大纲:
1、中国教育史部分:
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孔子的教育思想;孟子的教育思想;荀子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教育思想;法家的教育思想;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董仲舒的教育思想;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历史上的科学制度;历史上的书院发展;朱熹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严复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杨贤江的教育思想;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梁漱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2、外国教育史部分: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希腊的教育思想;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
洛克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理论;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斯宾塞的教育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学说;杜威的教育理论;列宁的教育理论;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马卡连柯教育理论;凯洛夫教育思想;赞科夫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二)参考书目:
王天一等编著,《外国教育史》(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专业课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考核方式: 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及规律, 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便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鉴往知来;同时, 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了解中外著名教育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掌握那些对今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用的宝贵经验, 并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教育家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增强和激励其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注意本课程与中国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二)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 应突出重点、难点, 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新动向。
(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 集思广益, 借古明今, 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四)注意帮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 理解其现实意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六)必要时对重点章节或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可在讲授基础上,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 写出读书报告, 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行课程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外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难点是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中外教育家名著选读
孔丘的教育思想
四、教育方法和道德修养
(一) 教育方法
2.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 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的惟一手段,知是由 学而得的。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 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 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 的知识要“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 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 重视行动。
孔丘的教育思想
二 二、教育对象和教育的作 用
三 (一)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孔子开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上层贵族垄断学校 教育的局面,提出“有教无类” 的口号,凡是愿意学习 的人,无论等级高低,都可以收他做学生。实行开放性 的“有教无类”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孔子私学成为当时规模最大、 培养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一所学校。从总的社 会实践效果来看,是应该肯定的。“有教无类”是顺应 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他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 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有利于中华民 族文化的发展。
孔丘的教育思想
五、论教师
学而不厌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身教
以身作则 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以身作则
孔丘的教育思想
五、论教师
孔子特别重视教师的以身作则,亦称“身教”。 他认为,一个人能正己然后才能正人。他回答子 贡的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 倦也。” 他也曾在学生面前评价自己说:“若圣 与仁, 则吾其敢。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也。” 他为后世的教师树立了光辉 的形象。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参考书目】参考书目即北师大招生目录上指定的11本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两本:十二校联编的《教育学基础》和黄济、王策三的《现代教育论》中国教育史两本: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两本: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和王天一的《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三本:陈琦、刘儒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的《教育心理学》和冯忠良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两本: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和叶澜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另外,我在复习时看了两本统考时的考纲,一本是厦大版的,一本是高教版的。
【总体复习过程】首先,我总体说一下我的整个复习过程。
第一步:根据两本考纲做笔记。
因为我是跨专业,准备的时间也比较晚,7月底北师大发布招生简章那天才把工作辞了准备考研,时间很紧张,想把11本书连看好几遍根本没时间,所以我第一步并没看书,而是看了厦大版和高教版的两本考纲,大致了解了一下整个教育学包括哪些内容,接着综合这两本考纲做了一套自己的笔记,可以说,这两本考纲上的知识点我一点没落地总结到了自己的笔记上,而且是边看边撕,等笔记做完,两本考纲已经惨不忍睹了,我就把它们扔了,把自己做的笔记当做我之后复习的总宝典。
第二步:看11本参考书。
按照我给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11本书只能看一遍,所以必须在一遍之内把书彻底读懂。
每开始看一本新书,我首先把整本书通读一遍,大致知道这本书都讲了哪些内容,有哪些内容是我笔记上没有的,然后就把这些内容撮其要补充在我原来做的笔记上,这样一本一本地攻克,直到11月最后一天才把11本书完全看完,这个时候我的笔记已经正面反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中间还夹着补上的纸片······虽然乱,好在我自己能看懂,而且这绝对是我的宝贝,那时我每天都把全部笔记装在背包里,从住的地方到自习室来回背着,可以说,如果当时一不小心把笔记给丢了,我就只能去跳楼了······?第三步,最后一个月的冲刺。
外国教育史参考书目
外国教育史参考书目外国教育史基本参考书目1、《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为主要教材]2、《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上、下册),北师大教育系教育史教研室外国教育史组选编,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3、《外国教育史料》,[美] 克伯雷选编,华中师大等四院校教育系译,华中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4、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1-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996。
5、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10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6、《外国近代教育史》,滕大春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外国现代教育史》,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8、《西方教育思想史》,张斌贤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9、《西方教育史》,博伊德·金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佛罗斯特,华夏出版社,198711、《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W. F. 康纳尔著,孟湘砥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James Mulhern, A Histo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1946.13、Mayer, Frederick, A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Columbus, Ohio : C. E. Merrill Books, 1960.14、James Bowen, 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Methuen & Co.Ltd,1972.15、Paul Monroe, A Brief Course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New York, Macmillan, 190716、Robert Ulich,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New York, Cincinnati American Book Company, 194517、Robert Ulich, 徐宗林译, 《西洋三千年教育文献精华》(Three Thousand Years of Educational Wisdom )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18、Robert Ulich, Education in Western Cultu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196519、Robert Ulich, The Education of Nations : A Comparis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20、Robert Ulich, A History of Religious Education; Documents and Interpretations from the Judaeo-Christian Tradition.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68.21、Mayer, Frederick, A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Columbus, Ohio : C. E. Merrill Books, 1960.世界史、世界文明史及史学进一步阅读书目1、《世界史》(6卷本),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世界史》2卷,马世力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上下卷),第15版,〖英〗赫·乔·韦尔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7Q08A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2.2 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修读条件: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为先修课程网络课程地址: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学前教育系二、课程简介《中外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二战前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教育行政、学校制度、家庭教育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从而揭示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规律。
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录像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讲解等方式,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主要特点,重点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学前教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课程主要内容有: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华民国的学前教育;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现代学前教育思想;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古代西欧的学前教育;近代六国的学前教育;现代六国的学前教育以及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等。
重点围绕中外学前教育制度发展、家庭教育特色、教育家教育思想等展开。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历史阶段学前教育的特点,同时掌握历史上主要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学前教育现象,理解教育规律,并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启发,指导实践。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历史阶段学前教育的特点;了解主要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总结中外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和特殊规律。
能力目标: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借古明今,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同时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教育家的主张。
中外教育史
(二)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以本体论为教育思想构建的基础,以道德修养为教育的惟一目的,
(三)朱熹的教育思想。
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是“明天理,灭人欲”。教育的阶段分为“小学”和“大学”。朱熹的读书法。
2.领会:西周的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
(四)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1.识记:四艺;弦琴学校;体操学校
2.领会: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和特点;雅典教育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3.应用: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特点的比较。
(五)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1.识记:修辞学校
(一)《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教育的作用、目的及地位。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提出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方法有回答、讲解等。
(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育思想。
作者为昆体良。教育的目的。对演说家的要求和培养。
3.应用:
书院产生的原因和教学特点。
(三)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1.识记:僧院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
2.领会
(1)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类别和各自的特点。
(2)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三)荀况的教育思想
1.识记:荀子论学习的方法
2.领会:“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之间的关系;荀子的关于教师的观点。
(四)墨家、法家的教育思想
识记:墨家的教育目的;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五)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原始社会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内容主要是:①社会公育是实施儿童的基本形式:②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③原始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④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5、原始社会教育方法简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它是分年龄的教育。
3.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4.所谓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5.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三公”6.我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7.奴隶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特点是:1.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宗法性;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初步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4.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8.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成为家庭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9.王应麟的《三字经》是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童蒙读物。
10.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外像内感”的胎教理论。
外像是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是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11.《颜氏家训》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12.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一、提倡尽早实施二、提倡威严有慈三、重视语言教育四、强调真才实学五、重视风化陶染13.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慈结合14.朱熹强调“眼前事”,养成习惯。
编写了《童蒙须知》与《小学》在教育工作中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15.王守仁,自然教育论提出者,自然教育比卢梭早200年传统教育思想:一、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批判二、在教育理念上,提倡顺应“童子之情”三、在教育内容上,提倡“歌诗”“习礼”和“读书”的全面教育四、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诱”“导”“飒”的教学方法16.《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为学前教育专门制订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中外教育史》课程标准
《中外教育史》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演变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1. 中外教育史概述:介绍中外教育的起源、发展、变革及现状,帮助学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 中国教育史:梳理中国教育的历史演变,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 外国教育史: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让学生了解世界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4. 教育制度比较:比较中外教育制度的异同,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优劣和适应性。
5. 教育思想研究:分析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演变,探讨其对中国及世界教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观点。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外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及其演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博物馆、访问教育工作者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评估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分的30%。
2. 考试成绩: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察学生对中外教育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分的50%。
3. 课题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教育史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占总评分的20%。
五、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中外教育史相关教材及参考书籍;2. 中外教育史相关论文及研究报告;3. 教育博物馆展览资料及教育视频资料;4. 互联网上有关中外教育史的相关资源。
六、课程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讲授16学时,案例分析4学时,小组讨论4学时,实践活动4学时。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课程编码:16A04041 学分: 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推荐教材:于洪波等.简明中外教育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参考书目: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3.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王雪峰.教育转型之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沈红.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现代性经历[M].北京:万卷出版社,2006.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二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教育史的理论与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打下教育史研究的专业基础。
(包括1次期末考试)。
要求学生参加小组发言、进行课程讨论等,以锻炼他们的能力。
通过相关研究活动、评论文章等活动形式进行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要求学生在作业、课程论文等方遵守学术诚信。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绪论建议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教育史的学科地位;理解中外教育史的学习内容;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上卷中国教育史第⼀章夏、商、⻄周时期的教育1.⻄周的教育⾏政体制——“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具有两个典型特征:第⼀,政教合⼀;第⼆,官师合⼀。
2.⻄周的教育内容——六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乐射御为“⼤艺”,属于⼤学课程,书数为“⼩艺”,属于⼩学课程。
3.周宣王时太史籀做作的《史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童识字课本。
第⼆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孔⼦的教育思想论教育对象与教育⽬的教育对象——“有教⽆类”孔⼦主张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旧习,扩⼤教育对象的范围。
“有教⽆类”是孔⼦创办私学的⼀条基本原则。
⼀,种族,即招收学⽣时不分⺠族、国别。
⼆,类别,即招收学⽣时不问等级出⽣、不分贫富贵贱。
三,定规,即招收学⽣时灵活机动、不循成规。
对年龄没有限制,对智⼒性情没有限制,对学习态度也没有限制。
2.教育⽬的——“学⽽优则仕”教学⽅法:因材施教⾸先要求教师承认学⽣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并充分了解学⽣对个性特征和才能志趣。
p23句⼦例⼦3.《⼤学》中的教育思想(1)三纲领“⼤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在⽌于⾄善。
”这是对于⼤学教育⽬的的纲领性概括。
明明德,就是使天⽣的善性——“明德”得到明复和发扬。
亲⺠,即新⺠,就是推⼰及⼈,把个⼈⾃身的善转化为他⼈乃⾄全体⺠众的善。
⽌于⾄善,就是要以达到⾄善的境界为最终⽬标。
(2)⼋条⽬⼋个教育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修身、⻬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是⼤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其任务在于学习儒家德⾏艺能等⽅⾯的知识。
诚意、正⼼、修身,属于意志和情感⽅⾯的综合修养阶段。
诚意指意念和动机的纯正;正⼼指摆脱情绪的影响,保持认识的中正和信念的坚定;修身,指超越个⼈的⾃省和⾃律,在与他⼈的相互关系中再认识和提⾼⾃我。
⻬家治国平天下,是⼤学教育的实践⽬标。
⻬家,成为家族的楷模;治国是⻬家的扩⼤和深化,平天下是治国的扩⼤和深化。
4.《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篇专⻔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外国教育史》学习参考书
《外国教育史》学习参考书各位同学:请在假期中认真阅读以下参考书目,其中第1—4本必须阅读。
建议同学们都应购买下列书籍。
1.《西方哲学十五讲》,张志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西方哲学史新编》,苗力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3.《欧洲简史》(版本不限)4.《希腊原创智慧》杨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西方文化概论》,方汉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顾明远著,山西教育出版社7.《外国教学思想史》,田本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8.《外国教育思想史》,张斌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9.《世界三大宗教》于可湖南人民出版社10.《西方宗教文化》,赵林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古希腊教育”思考题1.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2.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古希腊社会的影响?3.古希腊教育与教学实践的特征?4.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说”?掌握以下基本概念:本原;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理念论;原创文化(雅斯贝尔斯);教学方式,一、教育学大类专业必读书目1、文史哲类:《说文解字》(许慎);《中国通史》(翦伯赞)《世界史简编》(刘明翰);《道德经》;《圣经》;《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庄锡昌);《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李泽厚);《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新编西方现代哲学》(刘放桐);2、教育科学类:叶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孔丘:《论语》;孟柯:《孟子》;《礼记·大学》、《礼记·学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柏拉图:《理想国》;[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美]康纳尔著,孟湘砥译:《20世纪世界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韩达:《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美]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教育学专业方向必读书目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颜泽贤,张铁明:《教育系统论》,河南教育出版社;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学科》,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墨翟:《墨子闲诂》;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王夫之:《四存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英]斯宾塞:《教育论》,毛礼锐:《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藤大春:《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英]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Ⅱ性》,中国书籍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23、46卷,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万俊人);[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九州出版社;[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等译:《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等译:《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译:《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等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瞿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德]马·贝克·哈贝马斯著,王学东译:《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曾国屏等著:《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颜泽贤,张铁明:《教育系统论》,河南教育出版社;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学科》,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墨翟:《墨子闲诂》;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王夫之:《四存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英]斯宾塞:《教育论》,毛礼锐:《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藤大春:《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英]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Ⅱ性》,中国书籍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23、46卷,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万俊人);[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九州出版社;[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等译:《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等译:《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译:《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等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瞿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德]马·贝克·哈贝马斯著,王学东译:《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曾国屏等著:《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
1.王炳照等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八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2.王炳照等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八卷),湖南教育社版,1994年版。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5.杜成宪、邓明言著:《教育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张瑞璠、王承绪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7.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选读书目:
1.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上中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加】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4.陈平原:《北大精神及其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熊月之:《圣约翰大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加】许美德著,周勇译:《思想肖像:中国知名教育家的故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年版。
7.黄书光主编:《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丹麦】曹诗弟,泥安儒译:《文化县——从山东邹平的乡村学校看二十世纪的中国》,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