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数据计算

合集下载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公式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公式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公式引言。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在地理测量和工程测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测量员准确地确定地表的高程,从而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公式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公式。

在地理测量和工程测量中,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ΔH = √(ΔX^2 + ΔY^2 + ΔZ^2)。

其中,ΔH表示高程精度,ΔX、ΔY和ΔZ分别表示测量点的X、Y和Z坐标的误差。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测量员计算出测量点的高程精度,从而评估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工程中,测量员通常会通过GP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获取测量点的X、Y和Z坐标,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高程精度。

通过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工程师可以评估工程设计和规划中所使用的地形数据的可靠性,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在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地表高程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工程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形地貌的特征,从而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际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通常需要结合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

工程师通常会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高程精度。

在道路工程中,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确定道路的坡度和高程变化,从而为道路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桥梁工程中,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桥梁的高程和地基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水利工程中,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水利设施的高程和水流的流向,从而为水利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结论。

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是地理测量和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工程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高程精度的检测计算,工程师可以准确地确定地表的高程,从而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相对标准偏差: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 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v = S/x(均值)×100%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x 100%绝对误差= | 示值- 标准值|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相对误差= | 示值- 标准值|/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另外还有: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

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开方,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

测量校正值的计算公式

测量校正值的计算公式

测量校正值的计算公式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测量校正值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校正值是指在测量过程中为了消除系统误差而进行的修正值。

通过测量校正值的计算,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和工程数据。

本文将介绍测量校正值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测量校正值的计算公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零点校正,另一种是比例校正。

在进行测量时,常常会遇到零点漂移和比例误差,这时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校正。

首先,我们来看零点校正的计算公式。

假设测量仪器存在零点漂移,即在零点位置处存在偏差。

为了消除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在零点位置进行校正。

假设原始测量值为X,零点校正值为C,那么校正后的测量值为Xc=X-C。

这里的校正值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零点位置得到平均值,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校正值。

其次,我们来看比例校正的计算公式。

假设测量仪器存在比例误差,即在不同测量范围内存在偏差。

为了消除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在不同测量范围内进行比例校正。

假设原始测量值为X,比例校正值为K,那么校正后的测量值为Xc=KX。

这里的比例校正值K可以通过在不同测量范围内进行标定实验得到,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校正值。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复合校正。

比如,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同时进行零点校正和比例校正,这时可以通过复合校正公式来进行计算。

复合校正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Xc=K(X-C),其中K和C分别表示比例校正值和零点校正值。

测量校正值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领域中,各种测量仪器都需要进行校正,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在机械加工中,需要对数控机床进行校正,以确保加工精度;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对各种仪器进行校正,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电子领域中,需要对各种测试仪器进行校正,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测量校正值的计算公式对于各种领域的工程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外,测量校正值的计算公式在科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EXCEL常用测量公式计算

EXCEL常用测量公式计算

EXCEL常用测量公式计算Excel是一种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可以进行各种数据计算和测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测量公式,以及如何在Excel中应用这些公式。

1.SUM(求和):将一系列数字相加。

在Excel中,可以使用SUM函数来计算一列或一组数的总和。

例如,如果要计算A1到A10区间中的数字总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UM(A1:A10)。

2.AVERAGE(平均值):计算一组数字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AVERAGE函数,可以计算一列或一组数字的平均值。

例如,要计算A1到A10区间中的数字的平均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VERAGE(A1:A10)。

3.MAX(最大值)和MIN(最小值):找到一组数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MAX函数返回一组数字中的最大值,MIN函数返回一组数字中的最小值。

例如,要找到A1到A10区间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AX(A1:A10)和=MIN(A1:A10)。

4.COUNT(计数):计算一组数字中非空单元格的数量。

COUNT函数可以计算一组数字中非空单元格的数量。

例如,要统计A1到A10区间中的非空单元格数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COUNT(A1:A10)。

5.COUNTIF(计数条件):根据给定条件计算一组数字中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函数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一组数字中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量。

例如,要计算A1到A10区间中大于10的数字的数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COUNTIF(A1:A10,">10")。

6.SUMIF(求和条件):根据给定条件计算一组数字中符合条件的单元格的总和。

SUMIF函数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一组数字中符合条件的单元格的总和。

例如,要计算A1到A10区间中大于10的数字的总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UMIF(A1:A10,">10")。

7.AVERAGEIF(平均值条件):根据给定条件计算一组数字中符合条件的单元格的平均值。

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计算方法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表高程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质勘探、水利工程等领域。

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1. 基本概念。

在进行水准测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水准测量中常用的几个术语包括高程、测点、测站、水准线等。

高程是指地表某一点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垂直高度,通常用米为单位。

测点是进行水准测量时所测得的点,测站是进行测量时的观测点,水准线是连接各测站的水平线。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

2.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的垂直方向来测量高程。

在水准测量中,我们通常使用水准仪来测量各测站的高程,然后利用测站之间的高程差来计算测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前方视线和后方视线的观测、高程的闭合差检查、高程的平差计算等步骤。

3. 水准测量的计算步骤。

(1)前方视线和后方视线的观测。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首先需要进行前方视线和后方视线的观测。

前方视线是指从前一测站观测到后一测站的视线,后方视线则相反。

通过前后方视线的观测,我们可以得到各测站的高程数据。

(2)高程的闭合差检查。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观测得到的高程数据进行闭合差检查。

闭合差是指从回程观测到起点的高程差,通常应该接近于零。

如果闭合差超出了一定的限差范围,就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和修正。

(3)高程的平差计算。

在完成观测和闭合差检查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高程的平差计算。

高程的平差计算是指根据观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平差计算,得到各测点的最终高程值。

常用的平差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平差、中误差法平差等。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水准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2)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闭合差符合要求;(3)选择合适的平差方法进行高程的计算,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全站仪高程计算公式和方法

全站仪高程计算公式和方法

全站仪高程计算公式和方法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或建筑物高程的仪器,它能够精确地测量地面上不同点的高程差。

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地质勘探等领域,全站仪的高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全站仪高程计算的公式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站仪的高程测量原理和技术。

一、全站仪高程计算公式。

全站仪高程计算的基本公式是:H = R + h d。

其中,H表示目标点的高程,R表示全站仪的仪器高,h表示全站仪的观测高程,d表示目标点到全站仪的水平距离。

在实际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还需要考虑大地水准面的影响,因此全站仪高程计算的修正公式为:H = R + h d + ΔH。

其中,ΔH表示大地水准面的改正数,它是由大地水准面测量数据计算得出的修正值。

二、全站仪高程计算方法。

1. 设置全站仪。

首先,需要在测量现场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设置全站仪,确保其稳定性和水平度。

然后使用调平器将全站仪调平,使其准确指向目标点。

2. 观测目标点。

使用全站仪对目标点进行观测,记录下目标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数据。

在观测时,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观测误差。

3. 计算高程。

根据观测数据和全站仪高程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大地水准面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4. 数据处理。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校核和分析等工作。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异常数据和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输出。

最后,将测量结果输出为报告或图表等形式,以便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

同时,还可以将测量数据存档,以备将来的参考和查询。

三、全站仪高程测量的注意事项。

1. 测量精度。

在进行全站仪高程测量时,需要注意保持测量精度,避免观测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

尤其是在复杂地形或恶劣天气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测量精度。

2. 仪器校准。

定期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如何进行测绘数据的差值计算

如何进行测绘数据的差值计算

如何进行测绘数据的差值计算测绘数据的差值计算在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测量地表高程、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并为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等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测绘数据的差值计算。

一、差值计算的基础概念差值计算主要是指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待测点与已知点之间的差值。

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待测点的坐标进行差值计算,用以确定其在已知点坐标基础上的位置关系;二是对待测数据的属性进行差值计算,以得到未测量点的属性值。

差值计算可以通过插值方法、拟合方法等多种方式实现。

二、插值法的应用插值法是一种常用的差值计算方法,它可以根据已知点的数值推算出未知点的数值。

在测绘中,常用的插值方法有最近邻法、反距离权重法、克里金法等。

最近邻法是指将待测点的数值设置为其最近邻已知点的数值。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但对待测点周围情况变化较剧烈的区域处理效果较差。

反距离权重法是指通过待测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权重,进而计算出待测点的数值。

该方法适用于待测点周围存在多个已知点的情况,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待测点的实际情况。

克里金法是一种基于变异函数的插值方法,其主要思想是根据已知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通过克里金方程来计算待测点的数值。

克里金法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拟合方法的应用除了插值法,拟合方法也是常用的差值计算方式之一。

拟合方法是指通过已知点的数值拟合出一个数学模型,进而计算出待测点的数值。

常见的拟合方法有多项式拟合、样条函数拟合等。

多项式拟合是通过多项式函数逼近已知点的数值,然后计算待测点的数值。

多项式拟合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但在数据量大、曲线曲率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过拟合或欠拟合的问题。

样条函数拟合是一种将已知点之间连续曲线分段逼近的方法。

它通过将已知点之间的空间区域划分成若干段,利用多项式函数逼近每一段的数值,再将各段连接起来,计算出待测点的数值。

测量员所有的计算公式

测量员所有的计算公式

测量员所有的计算公式作为测量员,掌握各种计算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测量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种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最终的测量数据。

因此,掌握各种计算公式对于测量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员需要掌握的计算公式有很多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帮助测量员更好地进行测量工作。

1. 长度计算公式。

在测量长度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线段长度计算公式,线段长度=√((x2-x1)²+(y2-y1)²)。

弧长计算公式,弧长=半径×弧度。

圆周长计算公式,圆周长=2×π×半径。

2. 面积计算公式。

在测量面积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矩形面积计算公式,矩形面积=长×宽。

圆形面积计算公式,圆形面积=π×半径²。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

3. 体积计算公式。

在测量体积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立方体体积=长×宽×高。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积=π×半径²×高。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积=1/3×π×半径²×高。

4. 角度计算公式。

在测量角度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弧度与角度的转换公式,弧度=角度×π/180。

弧度与正弦、余弦、正切的关系公式,sinθ=opposite/hypotenuse,cosθ=adjacent/hypotenuse,tanθ=opposite/adjacent。

5. 斜率计算公式。

在测量斜率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斜率计算公式,斜率=(y2-y1)/(x2-x1)。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当然在实际测量中还会有更多的计算公式。

测量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测量员还需要注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除了掌握各种计算公式,测量员还需要掌握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实测数据解析法计算工程量

实测数据解析法计算工程量

实测数据解析法计算工程量
1.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实测数据,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各种参数的测量结果。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测量、实验室测试或
其他方法得到。

2.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实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各种计算
公式和统计方法,得出相关的工程量指标。

例如,可以通过长度乘以宽度
计算出一个区域的面积,或者通过面积乘以高度计算出一个物体的体积。

3.工程量计算: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工程量计算。

根据具体的
项目需要,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用量、人工工时、设备需求等工程量指标。

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可以通过测量钢筋的长度和数量,计算出所需
的钢筋用量;在道路施工中,可以通过测量路面的面积,计算出所需的沥
青用量。

4.预估成本和完成时间:根据工程量计算的结果,可以预估项目的成
本和完成时间。

通过将工程量指标与相关的价格和生产率数据结合,可以
计算出项目所需的成本,并根据预计的生产率估算出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

实测数据解析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电力工程、机械工程等各种工程项目中。

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准确分析
和计算,可以更加精确地估计工程量,避免浪费和不足的情况发生,提高
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执行效率。

同时,实测数据解析法也为工程项目的后续
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例如编制施工计划、采购物资和设备、安排
人员等。

总而言之,实测数据解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工程量计算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能够准确估计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人力和时间等资源,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执行效率。

物理实验长度测量数据处理计算公式表格模板

物理实验长度测量数据处理计算公式表格模板

仪器误差: 0.02 5 50.00 29.44 47.40 20.02 6 49.98 29.48 47.38 19.96
mm
〖_N^-〗
49.96 29.47 47.38 19.98
〖按照U〗_N=√(U_NA^2+U_NB^2 )=√(δ_N^2+∆_仪^2 )分别计算各个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
得到: H= D= 49.96 29.47
表3:仪器选择及体积测量 物理量 量具 测量值
长a 宽b 高c
米尺 216.5 游标卡尺 29.22 螺旋测微计 2.982
0.5 0.02 0.005 mm3
如219.0±0.5mm 填零点修正后数值
体积计算公式:V=abc= 1.886E+04
相对不确定度U Vr
ua u u b c 0.47% a b c
相对不确定度最多取2位有效数字
Uv=Uvr.V= V=V
9.E+01 Uv=
mm3

例如:V=(1.989±0.009)X10 mm
4
3
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
考指导书中的计算式。

δ_N
0.04 0.02 0.03 0.02
各个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
mm mmຫໍສະໝຸດ δ时,须写出计算表达式,下同

δ_N
0.001 0.002
注意:E表示科学计数法,如 1.23E+03表示 1.23 10
3
正式报告中不能出现1.23E+03这种形式,否则视为错误。 不确定度取一位有效数字,测量值末位与不确定度对齐 表格仅供格式参考,仍需同学自行各种结果。各个量的计算方法请参考指导书中的计算式。 如有问题请与老师联系 表1 游标卡尺测量圆筒体积 单位:mm 次数 H(高) D(外直径) h(深) d(内直径) 1 50.02 29.48 47.40 20.00 2 49.92 29.46 47.32 20.00 3 49.92 29.50 47.36 19.94 4 49.94 29.44 47.42 19.98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或水平面高程差异的地理测量方法。

通常情况下,水准测量是通过放置水平仪和测量杆来测量不同地点之间的高程差异,然后使用数学公式计算这些数据并得出成果。

1.数据记录和处理:测量人员需要将测量数据准确地记录下来,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水准测量会涉及多个测量点,测量人员需要记录每个测量点的标高。

2.高程差计算:高程差是水准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可以通过两个测量点之间的测量数据计算得出。

在进行高程差计算之前,需要进行一些数据处理,例如进行仪器常数和折射改正等。

3.数据纠正:在水准测量中,测量数据可能会受到一些误差和偏差的影响,例如仪器积聚误差、观测误差等。

因此,在计算水准测量成果时,需要进行数据纠正以提高测量精度。

4.等级测量计算:水准测量中的等级测量是一种用来确定一系列测量点高程的方法。

在进行等级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和测量点的高程差计算出各测量点的高程。

5.数据输出和报告:最后,水准测量的成果需要以合适的形式输出和报告。

通常情况下,测量人员会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将水准测量的结果呈现出来,以便于其他人员进行参考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测量原理和规范进行。

任何错误或不准确的数据处理都可能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因此在进行水准测量成果计算时,测量人员需要细心和耐心,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是一个基于测量数据和数学计算的过程,它涉及多个步骤,包括数据记录和处理、高程差计算、数据纠正、等级测量计算等。

这些步骤的正确和准确执行对于得出水准测量的准确结果至关重要。

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很有用哦

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很有用哦

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很有用哦) 测量中的误差计算公式是用来确定测量误差大小的一种方法。

误差通常是由于测量设备、环境条件、操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因此,误差计算公式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误差计算公式通常基于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概念。

平均值是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差则是反映测量结果离散程度的指标。

标准差越小,说明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越小,误差也就越小。

1.收集多个测量数据,并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2.计算每个测量数据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差值列表。

3.对差值列表进行平方,然后求和。

4.将总和除以测量数据的数量,得到平均方差(即平均值的平方的平均数)。

5.将平均方差开平方,得到标准差。

6.最后,根据需要,可以将标准差转换为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

需要注意的是,误差计算公式只是一种估计误差大小的方法,实际误差大小可能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误差计算公式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误差处理方法,如不确定度评估、最小二乘法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于估计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但具体使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误差计算公式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误差处理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工程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手段获取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以便进行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工作。

在工程测量中,常常需要用到一些计算公式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工程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测量相关公式:- 直线距离计算公式:d=sqrt((x2-x1)^2+(y2-y1)^2),其中(x1,y1)和(x2,y2)分别为直线两个点的坐标。

- 准线距离计算公式:d=(s/n)*sqrt((m1)^2+(m2)^2+...+(mn)^2),其中s为总长度,n为总测次数,m1、m2、..、mn分别为各测次的测量值。

- 斜距计算公式:d=sqrt((HC+ΔH)^2-(n1-n2)^2),其中HC为水平视距,ΔH为高差,n1和n2分别为测站的高程。

2.角度测量相关公式:- 三角测量公式:tanA=(a/b),其中A为角度,a为A边长,b为B边长。

-方位角计算公式:Az=At+Δ,其中Az为目标点的方位角,At为测站的方位角,Δ为目标点相对测站的方位角修正数。

- 高程角计算公式:V=(100/π)*atan((n2-n1)/d),其中V为高程角,n1和n2分别为测站和目标点的高程,d为水平距离。

3.面积和体积测量相关公式:- 面积计算公式:S=(1/2)*(x1y2+x2y3+...+xn-1yn+xny1-x2y1-x3y2-...-xn-yn-1-x1yn),其中(x1,y1)到(xn,yn)为多边形边界点的坐标。

-体积计算公式:V=S*H,其中V为体积,S为横截面面积,H为高度。

4.坐标转换公式:- 平面坐标转换公式:X=x0+R*sin(A),Y=y0+R*cos(A),其中(x0,y0)为原点坐标,R为距离,A为方位角。

-大地坐标转换公式:B=B0+ΔB,L=L0+ΔL,其中(B0,L0)为基准点的大地坐标,ΔB和ΔL分别为相对于基准点的纬度和经度差值。

这些计算公式只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测量需求进行更多的计算和推导。

测绘仪器断面数据计算方法与误差分析详解

测绘仪器断面数据计算方法与误差分析详解

测绘仪器断面数据计算方法与误差分析详解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测绘仪器在地理信息、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而在测绘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断面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误差分析则成为了关键问题。

一、断面数据计算方法断面数据计算是指根据实际测量得到的现地数据,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断面图的各项数据。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1. 直接测算法:该方法适用于测量数据容易获取的情况。

通过直接测量河道或道路的宽度、深度等参数,然后根据断面横截面积的计算公式得出结果。

2. 间接测算法:该方法适用于测量数据获取困难或不可行的情况。

通过利用已知的测量数据和相关的计算公式,间接计算出断面的各项数据。

常见的间接测算法包括面积法、体积法、均值法等。

3. 统计法: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测量数据处理。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推断出整个断面的数据情况。

主要包括频率分布法、回归分析法等。

二、断面数据计算误差分析无论采用何种计算方法,测绘仪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因此,进行误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1. 仪器误差:测绘仪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例如,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差、零位漂移、定标误差等。

为了减小仪器误差对数据计算的影响,常常需要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进行校正和调整。

2. 人为误差: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断面数据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测量时的操作失误、读数误差、数据录入错误等。

为了减小人为误差,需要加强测量人员的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

3. 环境误差:测绘工作往往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包括天气、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数据计算时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和校正。

4. 数据误差:测绘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例如,由于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等的限制,实际测得的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在进行断面数据计算时,需要对实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修正。

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记录表是用于记录水准测量数据的表格,其中包括测站点名、测量日期、观测数据等信息。

下面是水准测量记录表的一般计算方法:
高程差计算:
在表格中记录每个测站的高程值,通常以测站1为基准点,将其高程设定为0。

对于每个测站,测量得到的高程数值减去基准点高程,即可得到该测站的高程差。

累积高程差计算:
根据高程差的计算结果,逐个累积计算每个测站相对于基准点的累积高程差。

从基准点开始,将每个测站的高程差累加到前一个测站的累积高程差上,得到当前测站的累积高程差。

检查闭合差:
在记录表的最后一行,计算闭合差(或称为封闭差)。

闭合差是指从基准点开始测量到最后一个测站再返回基准点,计算得到的累积高程差与起始点高程差的差值。

如果闭合差接近于零,说明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如果闭合差较大,则可能存在测量误差或系统漏差,需要进行检查和校正。

检查其他误差:
在水准测量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误差,如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大气压力影响等。

可以通过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进行误差检查和修正,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水准测量记录表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因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测量中,应根据所用仪器的操作手册和相关的测量规范进行计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百分表的测量数据计算方法

百分表的测量数据计算方法

百分表的测量数据计算方法
百分表是指利用固定尺寸的百分表(例如:0.1、0.2、0.3、0.4、0.5、0.6、0.7、0.8、0.9)来测量被测物体的尺寸。

由于其精度高(可以达到0.01毫米)和方便简洁的特点,它们是大多数规模和计量应用中最常用的工具。

计算百分表的测量数据时,先把百分表上的小数点标记出来,然后仔细观察物体的尺寸,找出被测物体和百分表的最接近的小数点。

一般来说,测量的尺寸大小在最接近的小数点之前和之后之间,可以把它们的小数点之间的距离求出来,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求出被测物体的尺寸。

如果物体的尺寸位于百分表上的两个小数点之间,那么就可以利用插补法,求出被测物体的尺寸。

插补法是指:把百分表上的两个小数点之间的距离分成两部分,每部分的长度分别为:(最接近的小数点 - 小数点之前的小数点)以及(最接近的小数点 - 小数点之后的小数点),再把这两部分加起来,就可以求出被测物体的尺寸。

举例:假设百分表上的小数点为0.1、0.2、0.3、0.4、0.5,物体的尺寸位于0.4和0.5之间,那么就可以利用插补法,得到物体的尺寸:0.4 + (0.5 - 0.4)= 0.45,这就是物体的尺寸。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数据的计算主要是根据图纸提供的平曲线和竖曲线以及细部尺寸和横坡计算出施工放样所需要的点位坐标各个结构物的标高数据,这些数据计算的正确与否与施工的质量息息相关。

一、点位坐标的计算
图纸中细部结构的点位坐标(如:桩位、承台四角点、立柱四角点、现浇箱梁的模板边线等)的计算,主要是根据平曲线要素计算出中桩坐标和切线方位角,然后结合细部结构的偏角和偏距解算得到,方法主要有手算和编程计算,对于批量的数据的计算一般采用excle编程解算。

1、平曲线要素
如图1所示,道路中线的平面线型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其中圆曲线是一段圆弧,其曲率半径在该段圆弧中是定值,缓和曲线是一段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过渡曲线,其曲率半径从无穷大渐变为圆曲线半径。

图1 道路平曲线的组成
如图1中直线Ⅰ与圆曲线的分界点为直圆点(ZY),圆曲线与直线Ⅱ的分界点为圆直点(YZ),直线与缓和曲线的分界点为直缓点(ZH),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分界点为缓圆点(HY),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的分界点为圆缓点(YH),缓和曲线和直线Ⅲ的分界点为缓直点(HZ),直线Ⅰ与直线Ⅱ、直线Ⅱ与直线Ⅲ的延长线的交点为交点(JD)。

2、中桩坐标、切线方位角的计算
输入变量:A=起点桩号;B=终点桩号;D=起点切线方位角;F=起点X坐标;H=起点Y坐标;K=起点曲率;R=终点曲率(曲率为1÷半径,直线的曲率为0);I=判断因子(线路左转I=-1;线路右转I=1;直线I=0);C=桩号(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任意桩号,A≦C≦B)。

输出:X,Y=桩号为C点的坐标;
P=桩号为C 点的切线方位角(单位:度)。

UV为C点任意边距角度的XY坐标,O为边桩点到中线C点的距离(路左为负,路右为正),Q为边桩点到路中线C点的偏角(顺时针)下面介绍一种采用casio5800编程计算器编写的计算程序,具体程序如下:1.(QXZDJS 计算总调度程序)
“M”?M:’注M为线路的编号If M=1:then Prog "SJK1":Prog "SUBSJK"
Else if……
Else if M=n:then Prog "SJKn":Prog "SUBSJK":ifend
2.(SJK1 数据库程序)
"DKI"?S:
If S≤1119.472:then 4232161.028→U:524398.857→V:93°55′11.1″→G:2194→P:本2194→R:0→O:1119.472→H:1(0或1、-1) →Q:Goto 0:ifend
If S≤本线元终点里程:then 本线元起点X坐标→U:本线元起点Y坐标→V:本线元起点正切线方位角→G:本线元起点曲率半径→P:本线元终点曲率半径→R:本线元起点里程→O:本线元终点里程→H:本线元左直右偏向(0或1、-1) →Q:Goto 0:ifend
If S≤下一线元终点里程:then…………:Goto 0:ifend
LB1 0:(P-R)÷(2PR(H-O)) →D:Abs(S-O) →W
3.(SUBSJK 主程序)
“Z”?Z:Prog "SUB1":"XS=":X→X◢
"YS=":Y→Y◢
"QX-FWJ=":F-90→F:F►DMS◢
4.(SUB1 子程序)
0.1739274226→A:0.3260725774→B:0.0694318442→K:0.3300094782→L:U+W(Acos(G+180QKW(1÷P+KWD)÷π)+Bcos(G+180QLW(1÷P+LWD)÷π)+Bcos(G+180(1-L) QW(1÷P+(1-L)WD)÷π)+Acos(G+180(1-K)QW(1÷P+(1-K)WD)÷π)) →X:V+W(Asin(G+180QKW(1÷P+KWD)÷π)+Bsin(G+180QLW(1÷P+LWD)÷π)+Bsin(G+180(1-L)Q
W(1÷P+(1-L)WD)÷π)+Asin(G+180(1-K)QW(1÷P+(1-K)WD)÷π)) →Y:G+180QW(1÷P+WD)÷π+90→F:X+ZcosF→X:Y+ZsinF→Y
说明:Q:左-1 右1 直线为0
半径无穷大(接直线)用10^45代替
运用计算器运算时,将Z的值输入为0即可得到中桩坐标,其中"QX-FWJ"即为切线方位角。

该程序还可以计算边桩的坐标,将偏距赋值给Z,沿路线方向左边为负,右
边为正,中桩为0。

2、细部点的坐标计算
下面以桩基坐标的计算为例,如图2
路线设计线
线路前进方

图2 细部点示意图
首先根据图纸得出横轴线与路线设计线的的交点里程,根据里程利用编程计算器解算出交点1#点的坐标(x1,y1)和交点处的切线方位角Q FWJ 。

计算步骤如下:
1、解算出2#点的坐标(x2,y2)
211cos()211sin()FWJ FWJ x x BL Q y y BL Q αα=++⎫⎬=++⎭
(1)
注:式中B 沿路线方向左边取“-”,右边取“+”。

2、根据2#点得坐标解算出3#点的坐标(x3,y3)
322cos()322sin()FWJ FWJ x x BL Q y y BL Q αβαβ=+++⎫⎬=+++⎭
(2)
注:式中B 沿横轴线向右方向左边取“-”,右边取“+”。

如果点位在直线段上,直接根据图纸得出点位对应的桩号和偏距(即为到路线设计线的距离)根据上面提供的程序通过计算器求的。

二、纵曲线的计算
1、纵曲线的形式
在路线纵坡变更处,为了行车的平稳和视距的要求,在竖直面内应以曲线衔接,这种曲线称为竖曲线。

竖曲线有凸形和凹形两种。

C
图3 竖曲线
2、竖曲线上具体点的标高计算
如图3:A 点在竖曲线上,D 点在直线上,根据图纸得出交点B 点对应线路的里程L B 、标高H B ,交点C 点对应线路的里程L C 、标高H C ,B 点到C 点的坡度i ,A 点的里程L A ,D 点的里程L D 以及A 点所在曲线的半径R 。

(1)A 点的标高H A 的求解:

1先求出A’的标高H A’: ()'A B A B H H i L L =+⨯- (3)

2加上高程改正值得A 点的标高H A : 'A A H H H =+改 (4)
其22x H R =改 (5)
式(5)中 x ──竖曲线上任一点P 至竖曲线起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

R ──待求点所在竖曲线的半径。

H 改值在凹形竖曲线中为正号;在凸形竖曲线中为负号。

(2)D 点的标高H D 的求解:

1直接根据坡度i 计算出D 点的标高H D :
()
D B D B H H i L L =+⨯- (6)
注:竖曲线解算出得标高为标高设计线处的标高。

3、超高计算
在直线线路上的横坡一般式恒定不变,但在线路的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为了行车的安全,横坡需要进行超高处理,下面介绍一下超高的相关计算。

如图4:
X0
LC=LS
×i b
b 1HY(YH)
ZH(HZ)
超高计算公式1
相对于路中线超高值行车道外侧边缘
行车道内侧边缘
X0=2×i0/(i0+ib)×Ls
X≤x0
hb=b1×(i0+ib)×X/Ls-b1×i0
hb=-(b1+bx)×i0X≥x0hb=-(b1+bx)×X/LS×ib 行车道外侧边缘
行车道内侧边缘
hb=(-i0+(i0+ib)×X/Ls)×b
hb=(-i0-(ib-i0)×X/Ls)×b
i0:路拱坡度
ib:超高坡度L s :缓和曲线长b:到路中线距离
X:所求点到ZH(HZ)距离
超高计算公式2图4 超高示意图
()
b s
i i L i x +=
0002 (7)
(1)当x≤x 0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
()0101i b L x
i i b h s
b b -+= (8) 行车道内侧边缘:()01i b b h x b +-= (9)
(2)当x≥x0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
()0101i b L x
i i b h s
b b -+= (10)
行车道内侧边缘:
()
b
s
x
b
i
L
x
b
b
h
+
-
=1(11)
注:i0——路拱坡度
i b——超高坡度
L s——缓和曲线长
b1——所求点到路中线距离
x0——从直缓开始,到路左右坡度一致的距离,即图中C---C
x——所求点到直缓或缓直的距离
h b——超高值
4、边桩标高计算
=+
H H i L

边中
(12)
式(12)中H

——边桩标高
H中——标高设计线处标高
i——横坡
L——为偏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