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与维修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功能为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认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的职业技能,并为后继专业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做前期准备。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BIOS 设置和硬盘分区、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系统测试、系统维护、故障检测与维护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具计算机网络维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网络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

2.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和协商。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按照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展工作。

4.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观点。

(二)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性能。

2. 熟悉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

3. 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及维护方法。

4. 掌握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三)能力目标1. 能够能熟练组装计算机。

2. 能够准确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备份、恢复。

3. 能够熟练安装和使用主要防病毒软件。

4. 能够熟练诊断和排除计算机系统常见的软、硬件故障。

5. 能够进行基本的程序调试和错误排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设计建议表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应该在机房进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2.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技能鉴定标准

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技能鉴定标准

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技能(jìnéng)培训和鉴定标准一.定义(dìngyì)完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故障设备(shèbèi)修复的工作技能。

二.适用(shìyòng)对象微型计算机维护、维修人员(rényuán)、系统管理技术人员,微型计算机硬件技术支持人员及其他需要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操作技能的社会劳动者。

三.相应等级微机系统维修员:专项技能水平达到相当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四级。

独立完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板级安装、调试,日常维护,简单故障排除和系统升级工作。

高级微机系统维修员:专项技能水平达到相当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三级。

独立完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芯片级维护、维修工作。

四.培训期限微机系统维修员:短期强化培训 40-60学时。

高级微机系统维修员:短期强化培训 80-100学时。

五.技能标准5.1 微机系统维修员5.1.1 知识要求: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系统配置要求及相关外设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微型计算机常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如:DOS/Windows),能熟练操作机器;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安装、调试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相关测试软件、诊断软件的使用方法,理解常见错误信息;了解计算机系统运行基本环境要求(用电、温度/湿度、常用设备禁用环境等);了解系统的CPU、中断、内存、I/O地址、DMA、BIOS等及相关参数;了解更换设备的方法(板极维修)和操作注意事项;具备计算机系统维护的知识。

5.1.2 技能要求:熟悉常见的微型计算机板、卡、存储器、驱动器、外设及其规格、型号、接口和使用要求,能正确熟练地连接和设置微型计算机和打印机等常用外部设备;能熟练拆装微型计算机,完成板、卡和外设的硬件开关设置,完成常用设备硬件及驱动程序的安装和设置(例如CD-ROM、声卡等);能熟练使用系统维护软件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压缩/还原、软盘拷贝、软盘数据镜像等;能熟练完成一般消耗材料的更换;能熟练地使用简单的维修工具和仪器;能完成计算机的病毒检测、清除和防病毒;能完成微型计算机硬件板极故障定位、维修和设备(shèbèi)更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侧重于实践的学科,可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电子类专业、自动化控制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最新微型计算机系统各个组成部件的结构、特点、常见型号及主要性能,计算机硬件组装与调试,计算机软件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认识微机的所有组成部件,了解各种板、卡有关背景知识,掌握各种硬件技术的发展趋势2.掌握微机常用外设的安装与设置3.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与调试方法,能组装较高质量的机器4.掌握微机软件系统的安装方法及常用维护软件的使用5.能对微机主要部件及软件系统进行维护6.能分析微机系统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能判断和处理计算机的常见故障7.能达到参加“计算机调试员技能大赛”、“计算机调试员职业技能考证“计算机维修工职业技能考证”及“计算机硬件工程师认证”的技能要求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课堂讲解与实际安装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三、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54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可参照下表:学时分配建议表在36课时的实践教学中,共计划安排7个实训项目,具体学时分配可参照下表:四、课程教学内容1.微型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2.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的组成3.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分类4.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指标【重点难点】1.重点:●微机的主要厂商和品牌●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组成2.难点:●各阶段微处理器的特点1.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2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多媒体微机的基本硬件系统【教学目标】1.了解AT机箱与A TX机箱的区别、AT电源和ATX电源的特点2.认识主板的结构、类型,芯片组的性能以及主板的选购技巧3.掌握CPU品牌、型号,CPU的性能参数及识别方法4.理解内存的类型、性能指标,以及选购技巧5.掌握软驱、硬盘、光驱的品牌、类型、性能指标及连接方法6.认识键盘与鼠标的结构、分类及选购方法7.理解显卡与显示器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及选购原则8.认识声卡的结构和作用以及音箱的种类【重点难点】1.重点:●AT电源与A TX电源的识别●主板上各组成部件的作用及主板的分类●CPU架构类型及性能指标●外存的连接及主从盘的设置●显卡的类型、显卡和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及显示器的选购2.难点:●CPU外频、倍频、工作电压的设置●硬盘、光驱的主从设置及双硬盘的安装●CPU、内存条的真伪识别2.1主板2.2 中央处理器CPU2.3内存2.4显卡与显示器2.5声卡与音箱2.6软驱、硬驱及光驱2.7键盘和鼠标2.8 机箱与电源3.多媒体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教学目标】1.掌握打印机的种类、特点及日常维护方法2.理解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安装与使用方法3.了解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和维护方法【重点难点】1. 重点:●各类打印机的优缺点●扫描仪的安装●数码相机的维护2. 难点:●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3.1打印机3.2扫描仪3.3数码照相机4.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教学目标】1.了解组装微机的注意事项2.掌握计算机的组装方法3.理解CMOS的设置方法4.掌握装机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5.认识硬盘的分区过程6.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CPU、内存条、主板及硬盘的安装●硬盘、软驱、光驱数据线的连接●BIOS和CMOS的区别与联系●操作系统的安装2.难点:●CMOS的设置●硬盘分区●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4.1多媒体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及流程4.2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4.3 CMOS的设置4.4硬盘的分区4.5硬盘的逻辑格式化4.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安装5.多媒体计算机常见故障【教学目标】1.了解微机的维护和保养知识2.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种类、预防与清除3.理解微机主要部件的维护方法4.理解计算机软件维护方法5.掌握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的处理方法6.了解计算机性能的检测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微机主要部件的维护●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处理2.难点:●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的维护●主板、硬盘及显示系统常见故障处理●计算机软件故障的处理●计算机检测软件的使用5.1多媒体计算机的日常维护5.2计算机的硬件维护与故障处理5.3计算机的软件维护与故障处理5.4多媒体计算机的检测五、教材使用建议理论教材建议选用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类系列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白景让主编,书号ISBN7-5606-12512;实践教材建议选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实践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傅宝玉主编,书号ISBN7-5844-4830-3/TP.208;参考教材可选用下列教材:(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谭浩强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指南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指南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2版)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制:二年或三年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基本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的维修方法。

基本上达到计算机中级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

机中级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主要原理、分类、性能、使用、选购方法,掌握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外设的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维修方法。

护维修方法。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2. 初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初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3. 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类型、性能和组成;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类型、性能和组成;4. 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5.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6. 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理解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能正确理解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3. 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4. 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5. 初步学会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能进行板级维修。

初步学会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能进行板级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热爱本专业的工作;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热爱本专业的工作; 2.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3. 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包括计算机维修员、计算机销售员和计算机系统维护员。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动手性,依托现有的实训条件和实训基地,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和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以及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该课程侧重培养研究者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的操作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生的研究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人人能动手操作实的目的。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本课程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研究中适时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研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主机部件与外设的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和选购方法;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掌握BIOS的基本设置与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掌握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和处理;掌握常用测试软件和维护软件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具备正确选购计算机配件的能力;具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和检测能力;具备处理常见BIOS错误信息能力;具备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安装操作系统的能力;具备分析处理计算机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的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操作规范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4)终极目标:具备企业计算机管理员等相关工作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独立完成企业计算机的维护工作。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项目1:了解计算机系统(2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2、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以及分类和应用。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4、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笔记本、一体机以及IPAD。

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讲解各个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和性能。

1.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

讲解各个硬件组件的作用和性能。

1.3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

第二章:微型计算机的组装2.1 组装前的准备讲解组装计算机所需工具和设备。

讲解如何正确打开电脑机箱。

2.2 安装CPU和散热器讲解CPU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如何正确安装散热器。

2.3 安装内存讲解内存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如何正确安装内存条。

2.4 安装主板讲解主板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如何正确安装主板。

2.5 安装电源讲解电源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如何正确安装电源。

第三章:硬盘和光驱的安装3.1 安装硬盘讲解硬盘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如何正确安装硬盘。

3.2 安装光驱讲解光驱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如何正确安装光驱。

3.3 硬盘和光驱的调试讲解如何调试硬盘和光驱的工作状态。

讲解如何解决硬盘和光驱出现的问题。

第四章:显卡和显示器的安装4.1 安装显卡讲解显卡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如何正确安装显卡。

4.2 连接显示器讲解如何连接显示器和显卡。

讲解如何调试显示器。

4.3 显卡和显示器的调试讲解如何调试显卡和显示器的工作状态。

讲解如何解决显卡和显示器出现的问题。

第五章:组装完成后的调试和维护5.1 调试计算机讲解如何调试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讲解如何解决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2 维护计算机讲解如何清洁计算机内部。

讲解如何检查和更换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5.3 计算机的软件维护讲解如何安装和更新软件。

讲解如何解决软件出现的问题。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组装6.1 计算机网络概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计算机装配、调试和维修人员的等级考核方法及内容

计算机装配、调试和维修人员的等级考核方法及内容

计算机装配、调试和维修人员的等级考核方法及内容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要在各行业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从事计算机安装、调试和维修的技术人员、工人及相关的售后服务人员,都应取得等级证书才能上岗(就业)。

微型计算机装调工职业技能鉴定,是针对从事计算机安装、调试和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工人和从事该专业售后服务的技术人员而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

是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行业中的一种,在电子行业中是从人员最广的一行。

按照标准规定该专业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一、考核(鉴定)方式1.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项,理论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60min;技能考试为现场实际操作,考试时间为90min;高级工考试还可适当延长。

理论考试采用百分制,技能考试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理论考试成绩60分以上,且技能考试为合格以上者为合格,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具体坚定内容如下:(1)初级工:理论考试依据培训内容出题,重点测试计算机系统组成。

技能考试采用计算机整机组装,也就是为应试者提供微机套件,在90min内装配完成,解决常见故障,能使显示器正常显示为合格,并依据其熟练程度定优秀、良好,否则为不合格。

(2)中级工:理论考试依据培训内容出题,重点测试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其安装过程。

技能考试采用为裸机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应的硬件驱动程序,应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安装,依据其安装结果和熟练程度定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3)高级工:理论考试依据培训内容出题,重点测试局域网及Internet常识。

技能考试为局域网调试,提供网络技术参数IP地址、子网掩码,应试者在90min内完成做网线、装网卡和网络软件调通,依据其安装调试结果和熟练程度定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二、基本理论知识(各等级都应掌握的知识)1.微型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1)计算机发展概况。

(2)数制与编码基础知识。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Windows)。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方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方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方案一、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维护与检修在实际中经常使用,已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熟悉的一门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功能和计算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对计算机实行日常维护和对常见故障实行检测。

2、要求通过学习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方法,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部件选型、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突出技能操作,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

1、由指导教师讲清实验的基本原理、要求,实验目的及注意事项。

2、学生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并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

3、实验小组人数为20人,共同完成实验。

4、教学实践除巩固课程理论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调试的水平。

三、实训时间每周周二、周四课外活动时间四、主要仪器设备配件完好的微机、螺丝刀等拆卸工具、网络交换机、网线、主机各部件驱动程序、WINDOWS、系统优化程序、各种杀毒和防御工具等五、考核方式采用操作考试考核方式。

操作考试内容为电脑硬件组装、系统安装及故障检修。

在100分钟内将已经拆散的计算机各部件完整地组装成一台计算机,能正常进入BIOS,并设置好相关内容,按要求实行硬盘分区并格式化,并安装操作系统,正常进入操作系统,制作双绞线并根据网络要求到连接国际互联网,填写实习报告。

六、实训项目及学时分配七、培训要求1、对所教学的电脑基础知识能即时了解掌握。

2、在电脑房上机操作按规定程序操作,不得随便乱用电脑,更不能在电脑房玩游戏。

3、不要电脑房追逐嬉戏。

4、不在培训时间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5、不得随意引领非参训人员进入训练教室。

6、能即时到电脑房实行培训学习。

7、指导教师不在场,不得拆装机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名词解释总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组装)1.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也叫个人计算机、PC或电脑,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及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计算机。

(P3)2.DIY: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可译为自己动手做,意指“自助的”。

(P3)3.一体机:即一体台式机,是指将传统的分体台式机的主机集成到显示中,从而形成一体台式机。

(P4)4.笔记本电脑:又称“便携式电脑”,其最大的特点是机身小巧,相比PC携带方便。

(P4)5.平板电脑:英文名称为Table Personal Computer,简称Table PC、Flat PC、Table、Slates,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输入设备。

它拥有的触摸屏(又称为数位板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进行操作,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

(P4)6.接口:指同一计算机不同功能之间的通信规则。

(P5)7.外部接口:指主机箱前后面板上与与其他外部设备连接的一些接口。

(P5)8.内部接口:在主机箱内光驱、内存、硬盘、电源、主板、CPU和CPU风扇等部件之间的连接接口。

(P8)9.IEEE1394:IEEE1394接口又称为FireWire火线接口,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串行标准,4针/6针,支持外设热插拔,可为外设提供电源,省去了外设自带的电源,能连接多个不同的设备,支持同步数据传输。

(P9)10.商品摆放:是指运用一定得原则方法和技巧,采用相应的摆放工具,以多变的表现形式将商品展示给客户,以刺激客户的购买欲,促进商品的销售,提升门店的形象。

(P19)11.礼仪:是人们在社交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体现为礼貌、礼节、仪式等形式。

(P11)12.调货:调货简单理解就是货物调配,具体就是两个店之间相互调配货物,这多半是连锁店之间常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减少库存的积压,避免资金的占用。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
应用软件是指那些建立在系统软件之上的专门用 于解决某类应用的软件,也叫实用程序。随着微机应 用领域的日益扩展,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例如用于 办公业务的Office,用于绘图的Photoshop和AutoCAD 等。
1.2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
1.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含义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不但针对硬件组成设备、 部件、电路板、元器件,还针对系统和主要应用软 件。维护通常是指对硬件进行保养和对软件进行参 数的优化设置,以保证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行。而维 修通常是指当软硬件损坏无法工作,要进行修复、 更换和重新安装等处理。
图1-4 软盘和软盘驱动器
硬盘驱动器(HDD)也是微机的外部磁盘存储器, 它与软驱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内部固定安装了几片硬质 金属磁盘,因此也被称为固定盘(Fixed Disk)或硬 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r),也因此它的存储容 量要比软盘大得多。硬盘的外形见图1-5。
图1-5 硬 盘
本书所谓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主要 涉及如下几个含义: 1. 定位在学习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最基本的知识 和技能。
2.
“计算机”是指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即PC
兼容的台式微机。
3. “系统”是指单台使用的个人微机。
4.
“维护”是指组成PC机的基本硬件的日常保
养和DOS、Windows操作系统的运行维护。
5.
“维修”是指对PC机硬件和软件损伤造成的
常见故障进行排除,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6.
硬件要求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原因,定
位到一个可拆卸的部件,然后以新换旧,排除故障。
7.
为此,必须掌握各种硬件部件的原理、功能、
性能、种类和指标等,此外还要了解它们的系统兼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的学习内容,通过以上五个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方法和原则,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等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微机)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网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正确选购计算机的主要部件;(2)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3)能胜任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原则和方法;(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的方法;(3)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计算机系统测试等知识。

3.态度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展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计算机调试、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系统维护三个岗位在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上,结合实际操作来设计的。

微型计算机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微型计算机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专题八微型计算机部件的组装与调试一、组装前的准备为了配置安装一台合适的计算机,需要进行市场调查。

一方面了解计算机配件的最新技术、性能指标和参数,另一方面要了解各种配件的价格情况。

根据实际性能价格情况和各种配件的最佳搭配列出组装计算机的配置清单,选择合适的经销商并购买需要的配件,然后进行组装。

1、组装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1)准备一张宽敞的工作台,最好是专用的电脑台,或者专门的实验台或书桌。

(2)检查市电电源是否有接大楼地线的三线插座。

准备仿静电手环,或用其他方法释放人体所带的静电。

(3)准备一个品字形三角插头的专用接线板。

(4)认真阅读各部件的使用说明书,特别是注意事项、配置方法、安装方法、附带软件的安装要求等。

(5)准备一套DOS系统启动软盘、一套操作系统的安装盘、板卡的驱动程序盘以及常用的工具软件。

(6)将全部电源插头、插座与市电断开。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带电插拔机内的部件。

(7)对主板进行跳线、安装CPU和内存时,最好在主板的焊接面上垫一张抗静电的海绵(一般主板包装盒内都带有这种海绵)。

2、工具的准备主要工具是螺丝刀和尖嘴钳,以及万用表、手电筒和仿静电手环等。

3、机箱的准备(1)选择机箱应遵循的原则:确定选择立式机箱或卧式机箱,立式机箱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卧式机箱可以放在显示器下面;根据主板和工作空间确定机箱的大小;通常机箱和电源一起购买,选购机箱时,要了解所配电源的品牌和质量。

(2)机箱的准备:拆开机箱盖;用尖嘴钳拆下机箱后盖处的键盘、鼠标等接口孔盖板;将机箱中的螺丝包拆包,摆放在工作台上。

(3)考虑键盘的排列情况(4)注意键盘的品牌、造型、价格等因素(5)验看键盘的品质:加工是否精细、表面是否美观、弹性如何。

(6)注意键盘的手感4、组装的步骤新计算机的安装步骤如下:打开机箱盖。

安装软驱、硬盘和光驱等。

检查设置主板跳线。

在主板上安装好CPU和内存。

在机箱内安装固定好主板。

固定主机电源,连接主板电源线。

组装微型计算机的步骤

组装微型计算机的步骤

组装微型计算机的步骤
1 组装微型计算机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组装微型计算机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主机板、CPU、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键盘、鼠标、电源、数据线、螺丝刀、螺丝批、吸尘器、绝缘胶带等。

2 组装微型计算机的步骤
(1)安装CPU
在主机板的CPU插槽上放置CPU,按照箭头方向按平并轻轻压下,顺时针转动CPU插头,紧固卡扣。

(2)安装内存
在主机板的内存插槽上插入内存条,插入时先按住插槽两侧的扣子,然后用力往下按。

(3)安装硬盘和光驱
将硬盘和光驱插入机箱的盘位,用螺丝固定。

(4)安装主机板
将主机板放入机箱,固定在机箱的安装螺丝孔上。

注意主板与机
箱接口的对齐。

(5)安装电源
将电源插入机箱内部,按照螺丝固定在机箱上。

(6)连接数据线
将硬盘、光驱和主板上的数据线连接好。

根据不同接口的数据线
有不同的插口。

(7)连接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将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外设通过USB或其它接口连接到主机上。

(8)通电测试
组装完成后,接通电源开始自检。

如果主板发出的蜂鸣声正常,
并显示信息,说明组装成功。

3 总结
以上就是组装微型计算机的步骤。

在组装过程中需注意静电问题,勿用手直接触摸主板及须保持环境清洁。

组装完毕后,通过安装操作
系统等进行调试,实现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英文名称: Compute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总学时: 34 讲课学时: 17 实训学时: 17学分: 2适用对象:高职计算机类各专业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必修课程。

通过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初步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计算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使用计算机提供必要的硬件知识,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使计算机发挥作用。

本课程通过阐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方法,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部件选型、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所学人员奠定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二、课程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维护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的学习是以培训学生的实操能力为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硬盘和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测试、计算机的故障分析及排除等。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训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方法,能进行计算机的维护、熟练使用计算机外设、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的学习内容,通过以上五个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方法和原则,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等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微机)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网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正确选购计算机的主要部件;(2)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3)能胜任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原则和方法;(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的方法;(3)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计算机系统测试等知识。

3.态度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展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计算机调试、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系统维护三个岗位在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上,结合实际操作来设计的。

《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标准

《维修电工实训B》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40学时修读学期第1学期适用专业计算机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费化林审核人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对应于计算机维修员,计算机销售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培养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1.2设计思路以日常学习和生活为着力点,以实用技能作骨架,以简明理论为血肉,知道学生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提高学生司机动手能力。

2.课程目标方法能力目标1.能识别计算机硬件设备;2.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3.能熟练组装计算机;4.能熟练安装操作系统和补丁;5.能熟练安装板卡驱动程序;6.能熟练安装应用软件和补丁;能熟练安装和使用防病毒软件;8.能熟练安装和使用软件防火墙;9.能熟练诊断和排除常见主机故障;10.能熟练诊断和排除常见外设故障;11.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目标目标1. 知道组成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2.知道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光驱等的品牌,性能以及选购技巧;3. 知道计算机组装及与外设的连接方法;4. 知道组装微机的注意事项;5. 知道计算机主流设备的性能参数、作用及市场参考价位;6. 能设计出满足需求、性价比及稳定性好的计算机配机方案;7. 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8. 知道BIOS设置方法。

特别是系统启动顺序、密码设置及芯片设置的方法;9. 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10.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11.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2. 初步学会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能进行维修;能力目标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与维修第一章:计算机的概述•一、计算机发展历程•1、1946-1957年(电子管时代)•2、1957-1964年(晶体管时代)•3、1964-1969年(集成电路时代)•4、1970年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二、计算机硬件发展•三、软件发展(操作系统)•1、DOS•2、WINDOWS•3、LINUX•4、Apple MacOS等•四、微型计算机的主要参数•1、进制数•2、数的编码•3、逻辑运算•4、位(bit):二进制数中的位数。

•5、字节(byte):连续八个二进制数作为一个字节。

•6、字(word):表示电脑时行数据处理时,一次存取、传送加工数据信息的二进制数据位长度。

•7、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二进制的数据位数。

•8、存储容量:指存储器所能记忆的信息能力•(1)、换算关系如下:•1kb=1024byte 1mb=1024kb•1gb=1024mb 1tb=1024gb•9、运算速度:衡量计算机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取决于指令的执行时间。

•10、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1)、标准ASCII:采用7位二进制代码来对字符进行编码(52个英文大小写、32个专用符号、34个控制符号)。

•(2)、扩展ASCII:用来表示常用的图形和画线字符。

•五、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1、运算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

•(1)、算术逻辑部件:主要由加法器和有关数据通路组成。

•(2)、寄存器:指可提供运算的操作数并存放运算结果。

•2、控制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负责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对指令进行分析,并根据指令有序的,有目的地向各个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使电脑的各部件协调工作。

•(1)、指令译码器•(2)、指令寄存器•(3)、控制逻辑部件•3、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重要部件。

•(1)、内存储器•(2)、外存储器•(3)、对比(区别)•4、输入和输出(I/O)•5、总线(BUS):计算机各模块间进行信息传输通道。

•(1)、数据总线:外部设备和总线主控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数据通道。

•(2)、地址总线:外部设备和总线主控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传送通道。

•(3)、控制总线:传递各种控制信号的通道,总线操作的各项功能都是由控制总线完成的。

•(4)、总线的分类•A、连接方式可分:•系统总线:是CPU、内存和各种I/O接口之间互相连接的总线。

•B、结构可分:•ISA:工业标准结构•EISA:扩展ISA•PCI:外围设备互连 AGP:图形加速接口•六、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1、指令:指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注:每条指令可以独立完成一个操作•2、指令系统:计算机能执行全部指令集合。

注:它决定了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性能和基本功能3、程序: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指令的有序集合•4、CPU时序:计算机的任何一条指令都是在统一的时钟脉冲控制下,通过按一定的顺序执行一系列微操作来完成的。

•(1)、机器周期:指完成某一明确规定动作的基本操作周期。

•(2)、指令周期: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5、计算机软件:•(1)、软件:是各种程序的总称。

•基本功能:控制、管理、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2)软件的分类:•A、系统软件:管理软、硬件资源,执行用户命令维护微机,以及开发微机的各种功能。

•B、应用软件:为解决各行各业实际工作问题而设计的各种程序,可以提高工作质量。

•七、计算机输入与输出:•1、数据格式的转换。

•2、数据的寄存和缓冲。

•3、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和监视。

•4、产生中断请求及DMA请求。

•2、输入输出的传送方式•(1)、无条件传送•(2)、查询传送•(3)、中断传送•(4)、直接数据传送(DMA)•3、中断系统•(1)、非屏蔽中断(2)、屏蔽中断•(3)、中断号(IRQ)•(4)、软件中断(5)、硬件中断•4、DMA:直接存储器存取•(1)DMA0-DMA3(8位数据传输)•(2)DMA4-DMA7(16位数据传输)第二章:PC机基本结构原理•主板•一、主板的作用:是计算机系统硬件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二、芯片组:代表主板的风格和档次。

•1、控制芯片组:控制协调整个系统,保证系统设备间信息的正常交换。

•2、高速缓存(CACHE)内部存有使用频繁的指令和数据,以备处理器访问。

•3、系统时钟:一个特定频率发出脉冲信号的发生器,系统总线的频率由系统时钟决定。

•4、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等插槽,ECC(内存数据纠错)等支持。

(图一)•5、南桥芯片: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支持。

(图二)•芯片厂家:INTEL、VIA、SIS、ALI等•三、CPU的插座•1、socket插座(FC-PGA)零插拔力插座。

(图三)如:socket370、socket423•Socket478•Socket462•2、SLOT:它是一个狭长的242引脚的插槽(支持SEC单边接触)。

•四、内存插槽•1、SIMM(72线)单边接触内存模块•如(图5)•2、DIMM(168线)双边接触内存模块•如(图6)•3、RIMM(184线)•如(图7)•4、线数说明•五、主板上的总线扩展槽•1、总线时钟:主板提供给(PCI、AGP内存等)•2、位宽:CPU在与内存、显卡等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传送一组数据(如:32、64位等)•3、带宽:指每秒钟的数据流量。

•带宽=总线时钟*位宽/8•4、ISA:工业标准总线•位宽:8、16位•总线时钟:8MHZ•带宽:•5、PCI:外部设备互连•位宽:32、64位•总线时钟:66MHZ•带宽:•6、AGP:加速图形标准总线•位宽:321X、642X、1284X、2568X位•总线时钟:66MHZ•带宽:•7、AMR:声音/调制解调器插卡•8、 CNR:网络通信插卡(专为宽频网络设计)•9、ACR:扩展通信插卡•如图:•六、主板上的接口•1、IDE:集成设备电子部件(如上图)•IDE1•IDE2•2、软驱接口(可接ZIP、LS-120)•3、串行接口:•4、并行接口:•5、USB:通用串行总线•6、PS/2接口:•7、电源接口:•七、主板新技术:•1、芯片组的“整合技术”•2、增强性免跳线设置技术•3、先进的防病毒技术•4、增强型ACPI技术STR•八、主板选购指南:•1、是否与CPU配套•2、主板速度3、稳定性•4、兼容性5、升级能力•6、多功能,可扩展性•7、主板的售后服务•Cpu(contral processing unit)•一、CPU发展:•4004、8088、8086、286、386、486、586、P2、P3、P4•二、CPU性能指标:•1、主频:指CPU内核运行时的时钟频率(主频的高低直接影响到CPU 的运算速度)•2、外频:指的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外频的速度影响到CPU与内存、L2CACHE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3、倍频:指的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三者关系如下:•主频=外频*倍频•4、锁频:指CPU生产厂家在生产CPU时,将CPU的倍频系数锁定•5、超频:将外频或倍频人为地提高,使其工作频率超过额定的主频•6、CPU工作电压:CPU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5V(CPU内核工作电压越低,说明CPU 的制造工艺越先进,如:0.25um、0.18um、0.13um)•三、CPU基本部件•1、电脑指令:是CPU提供运算服务的最小单位•工作原理:由电脑单位送来的一组电流信号通过CPU中特定的接脚(针脚或金手指)送往CPU主体,然后CPU按照电流信号的代表意义,执行对应指令。

•2、数学运算器(ALU)•用来处理内部的基本数学与逻辑运算功能•3、浮点运算(FPU)是专门运算小数数据的单元•4、内存寻址线:是CPU用来送出内存地址信号所用的数据通道•四、主流CPU介绍:•INTEL、AMD•内存:•一、主存储器:用于存取程序和数据•重要性:•1、存取数据的时间快慢取决于内存•2、内存的大小和读写速度直接影响系统的速度及整机性能•3、容量:byte、MB表示•4、存取时间:以纳秒(NS)•(速度:表示在无差错的情况下,访问内存所需要的时间)•二、内存分类:•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储器•1、随机存储器分类(RAM)•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区别:•1)、DRAM必须在几十NS的间隔内,将数据读出,并再写入——存储器刷新(否则数据将丢失)•2)、DRAM比SRAM速度慢•3)、DRAM比SRAM电路简单,因而集成度高•三、RAM工作周期•1、选中地址:CPU向内存控制器发出地址,内存控制器再向内存芯片传送这一地址,芯片内的逻辑电路将地址转化为存储单元到内存芯片的输出电路。

•2、把数据从选中的存储单元传送到内存芯片的输出电路,内存芯片输出数据到外部。

•四、内存性能指标•1、内存线数:指的引脚数(内存条与主板插接时接触点的个数)“金手指”•2、内存容量:64MB、128MB、256MB等•3、内存奇偶校验:为了检验内存在存取过程中的错误•4、CAS等待时间:指的是从读命令有效,到输出端可以提供数据的时间(即CAS信号要经过多少时钟周期之后才能读写数据)•5、存取时间:TAC•在最大的CAS等待时间时的最大的数据输出时钟•五、内存条的分类:•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工作频率:PC66、PC100、PC133•对应系统总线:66、100、133MHZ•DDR SDRAM:双数据率SDRAM•具有比SDRAM多一倍的传输速率和内存带宽PC3200标准的总线频率为400MHZ六、虚拟内存:当系统内存不够某个软件来使用时,为了避免完全无法执行该软件的情况发生,由操作系统来取得一快可存取的磁盘区域,当作一个虚拟的内存位置。

七、主流内存介绍:LG、HY、NEC、IBM、KINGMAX、金士顿•硬盘:•一、作用:记录各类数据程序和信息等•二、分类:•1、按盘径尺寸分类:• 5.25、3.5、2.5英寸•2、按接口类型分类:•1)、IDE•2)、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1(50)SCSI-2(68)SCSI-3(80)•三、硬盘的硬件:•1、磁盘:是硬盘中用来存储数据的部分•注:磁盘大部分是以铝合金制成的,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而数据就写在磁性物质上(最新的硬盘盘片采用玻璃材料)•2、磁头:进行读取或写入磁盘中的数据•注:磁头是磁盘与电脑中其它数字设备之间的传输接口•MR磁头、GMR(巨型磁阻磁头)、OAW(光学辅助温式技术)•四、硬盘主要参数:•1、磁头数:磁头数的多少与硬盘体内的盘片数有关(二倍)•2、柱面: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每个磁道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且从外缘开始编号,最外圈的磁道称为0磁道)•3、每磁道有63个扇区,每扇区有512字节•关系:硬盘容量=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512•五、性能指标:•1、容量•2、转速:是硬盘内部电动机旋转的速度•单位:RPM(每分钟旋转几圈)•如:5400R/MIN、7200R/MIN等•3、平均寻址时间:由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构成•4、缓冲存储器: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5、数据传输速率:•六:硬盘接口方式:•IDE、EIDE、ULTRA DMA•主要不同:支持容量不同•传输速率不同•1、外设与主机交换数据的方式:•1)、PIO:过程输入/输出•注:使用主机的I/O指令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使用I/O串指令操作时,执行一条指令就可重复多次I/O操作)•PIO模式规定了五种:•PIO0-PIO2:最大传输率8.3MB/S•PIO3-PIO4:最大传输率16.6MB/S•2)、DMA;直接数据传送•外设与内存交换数据时,不经过CPU直接在外设与内存间进行•DMA传送数据可分:•单字模式:DMA0-DMA2:最大传输率8.3MB/S•多字模式:DMA0-DMA3:最大传输率33.3mb/s•3)、UDMA:•在DMA的基础上增加了CRC()•七、硬盘的其它部件:•1、电源接孔(注:两个接触点为一组共有12V、5V,分别给硬盘和控制电路使用)•2、跳线:用来设定主从关系•3、主流产品:MAXTOR、SEAGATE、WD、IBM等•光盘驱动器:•一、按光盘存储技术可分:•1、CD-ROM:只读光盘驱动器•2、CD-RW:反复擦写驱动器•3、DVD-RAM:可反复擦写DVD光盘存储器•4、DVD-ROM:DVD只读光盘驱动器•二、CD-ROM性能指标•1、数据传输率:指光驱在1S的时间内能读取最大数据量•2、单速(1X):150KB/S•3、接口:SCSI、IDE•4、纠错能力•5、缓存:CACHE•6、数据存放方式:光盘被从内圈到外圈等长的分段(按字节数,每一段称为“块”是最小的分配单元)•光道的地址单位是:“分”、“秒”、“段”•1秒=75段“一个段内有2352字节”•7、旋转技术:•1)、CLV(恒定线速度):指盘片工作时读取光道的线速度是恒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