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圆的认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学校:二七区铁三官庙小学姓名:王晓彩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圆的认识——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57-58。

【标准相关陈述】: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并会用圆规画圆。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目标】:1.经历动手折、画、量,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能说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2.通过自己的尝试能够正确使用圆规画圆;3.根据圆的特征,知道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了解圆在生活中的价值。

【评价设计】:1.通过小组反馈折、画、量的数据及分析来检测目标1.2.通过小组交流、归纳后反馈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练习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来检测目标2.3.通过思考反馈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的习题来检测目标3.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利用课件岀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回答它们是由什么围成,加深认识到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师出示课件生活中的圆和学生带来的生活中的圆,通过直观的感触比较圆和前面学习的平面图形有何不同之处,进而引入新课。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出示自学指导1:1、自学课本P56,借助圆形纸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在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2、使用资料袋中的圆,画一画,量一量,观察同圆内半径、直径各有多少条?直径、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汇报收获: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课程理念。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以丰富的素材、生动的语言、贴近学生实际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索圆的特征,掌握圆的画法和应用。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直线、射线、曲线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圆形物体有一定的感知,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圆的特征、画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陌生,需要在本单元学习中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画法,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画法,圆的应用。

2.教学难点:圆的画法,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圆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合作意识。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形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提问:圆是什么?圆有哪些特征?3.操练(10分钟)讲解圆的画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圆。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五单元_第02课时_圆的设计图案(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五单元_第02课时_圆的设计图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拓“延伸”
【作业设计】
1.完成课件上作业内容。 2. 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设计图案
观察分解图案 (1)找到外边框(圆形) (2)找到内部的圆弧(半圆) (正方形的边长=半圆的直径) 与大圆有 4 个交点 (定圆心和半径) 添加辅助线
学习任务二:利用圆规、直尺绘制较复杂的与圆有关的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展示汇报学生能够分解步骤画出图案,此环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 识尝试画出更复杂的图案,并能自己设计图案。进一步巩固用圆规和直尺画图的方法。】 请你试着用圆规和直尺画一画下面的图形。(先独立尝试画图,然后组内交流各自的画法。)
学情分析
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扎实基础,本课学生综合运用的图形设计图案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同时
在分析图案和设计图案时,学生还将进一步巩固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核心素养 在用尺规作图中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思考:怎样用圆规和直尺来绘制与圆有关的这个图案?
一、学生独立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思考:4 个花瓣由几个半圆组成,这几个半圆的圆心分别在哪里?半径怎么找? 2.想一想,自己尝试画一画。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学生观察交流后动手尝试画图案,汇报展示。 2.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画图过程:观察分解图案 (1)找到外边框(圆形) (2)找到内部的圆弧(半圆) (正方形的边长=半圆的直径) 与大圆有 4 个交点 (定圆心和半径) 添加辅助线
第五单元 第 2 课时 设计图案 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这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体会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其性质和特点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圆的性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2.学具:圆规、直尺、圆卡片等。

3.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图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圆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

如: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圆桌的直径和周长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案

参与人:《圆》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利用圆设计图案。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教学重点:利用圆设计图案教学难点:圆的大小、位置的确定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观察以前认识的对称图形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

如:蝴蝶、飞机、门窗、月饼等。

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设计图案1、观察:这个图案有什么特征?说明: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2、学生用圆规和直尺按步骤画图案3、试着用圆规和直尺画一画下面的图形。

4. 学生尝试设计图案。

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61页第6题:复习轴对称图形2、61页第7题: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61页第8题: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要注意组合图形的对称轴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参与人:《圆的周长》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

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认识周长1.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2.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精品教案篇一: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人教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图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3、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4、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出示圆片图形:(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1)先自己在纸上画圆,再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画圆的方法。

人教版六上数学第五单元《圆》教案圆的认识(含单元计划)

人教版六上数学第五单元《圆》教案圆的认识(含单元计划)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
1.圆的定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初步理解圆的概念。
2.圆的特征:学生学习圆的轴对称性质,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
3.圆的画法:学生学会使用圆规画圆,掌握画圆的基本技巧。
4.圆的度量:学生学习用圆规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了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的知识点,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圆的认识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5.数学运算: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学习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等相关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也曾接触过圆形图形,对圆有初步的认识。
2.学习兴趣与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新知识。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圆的画法。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圆的画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的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点。

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圆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圆的特点,建立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圆的特点。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测量和计算,加深对圆的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合作精神。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辅助教学。

2.实物的圆:准备一些实际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测量工具:准备尺子、圆规等测量工具,供学生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并用实物进行演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圆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正确识别圆形以及其中的圆心、半径、直径。

3. 掌握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方法。

4.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圆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圆形的定义和特点。

2. 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 掌握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圆形的定义和特点。

2. 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 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出圆形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圆形的特点。

2. 研究圆形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示例让学生识别圆形。

3. 讲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找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4. 引导学生研究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方法,并进行练。

5. 提供一些与圆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复所学内容,并强调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研究情况。

2. 学生识别圆形、找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3. 学生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准确性。

4. 学生解决与圆形相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制作简单的圆形模型,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和测量。

2. 带领学生参观周围有圆形结构的地方,增强对圆形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实物和图片展示圆形的例子。

2. 相关练和问题的教辅资料。

以上是《圆形》教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学设计手册(共计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学设计手册(共计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学设计手册(共计7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画法等。

本单元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学习的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相关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逐步建立。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画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3.圆的画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用具: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

3.练习题: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对圆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圆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分享对圆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圆心是圆的中心点等。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性质。

2.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专有名词。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二、教具准备1.墙上贴有圆形的图片。

2.学生课桌上发放圆规、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

三、教学内容1. 圆的认识1.1 认识圆的形状:圆是一个没有顶点、边的几何图形。

1.2 认识圆的专有名词:圆心、半径、直径。

1.3 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

1.4 利用圆规、圆规研究圆的性质。

2. 圆形问题解决2.1 使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2 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圆的形状并用手指指向圆的中心,引导学生讨论圆的形状和特点。

2. 学习2.1 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让学生用手把圆规的尖端放在圆心,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2 分发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让学生通过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来加深认识。

3. 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圆形问题,强化所学知识。

五、课堂讨论学生就圆的性质、半径、直径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中与圆相关的题目。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可以应用圆的知识?七、扩展内容利用科学实验或故事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圆的应用领域,如圆形建筑、圆形器具等。

八、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基本性质,并展示学生对圆的认识。

九、反馈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是否更加深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圆的认识(1)》的教案内容,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教学实施。

祝愿教学顺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的第1课时《圆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圆的特征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圆的特征和性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了解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圆的特征。

2.难点:圆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圆的形象认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圆形的。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并提问:你们认为圆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案手册(共计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案手册(共计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案手册(共计7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能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特性,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圆的概念,理解圆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能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难点:圆的定义的理解,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模型展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

3.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物品、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圆规、直尺、空白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等,同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让学生观察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加深对圆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以及圆的画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对轴对称图形、平面图形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圆的概念的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知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饼干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有什么特点吗?圆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定稿)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定稿)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圆》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圆的认识。

2.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认识扇形。

单元教学分析: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和画圆等实践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再到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认识圆周率;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正确、灵活地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意识;通过介绍圆周率等数学史料,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4.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5.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理解圆周率“π”,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会画指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单元教学措施:1.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圆的认识。

圆是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之一。

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出示一组图(5个正多边形和1个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圆是由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这个正多边形就会越来越接近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要做到不拖沓,点到为止。

关于画圆,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借助一些圆形实物画圆,这样画圆有两个目的:其一,从用眼看,用嘴说,到动手画,让学生逐步感知圆的特点;其二,为进一步认识圆心创造研究材料。

第二个层次,为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创造研究材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对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等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了解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了解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特征和圆心和半径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2.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环等,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圆形卡片,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PPT,用于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环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共同特征,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圆形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的大小、位置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让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也有所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圆有什么认识?圆有哪些特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时,解释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面积是指圆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201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2014)

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

《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时,而圆是平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3、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辨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圆》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
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计划教学:6课时
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