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1.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江水奔腾,冲破天门山的壮观景象;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则描绘了江水在天门山脚下回旋激荡的情景。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则将天门山的雄奇和江水的壮阔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高远、豁达的意境。

2.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作,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欢快之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和奇想的手法,描绘了江水奔流、舟行如飞的景象,以及两岸猿声不断、轻舟飞逝的场景,展示了诗人豁达、豪放的性格。

3.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色,展示了西湖的美丽和变幻无常。

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出了西湖在晴天时的水光潋滟和在雨天时的山色空蒙,表现出西湖的美丽多姿。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三年级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三年级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三年级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一、原诗:《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诗意: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三、赏析: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在三年级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和美学素养。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年级语文学习中的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味吧!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令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思考引发共鸣。

李白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读起来,仿佛可以看到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孤独而深沉的倚窗思乡的情景。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名篇。

诗人通过描绘山河壮美的景色,表达了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精神。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会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鼓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3. 《江南春》——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名篇。

诗人以巧妙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仿佛可以闻到清新的春风,体会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好。

三年级的学生们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可以通过朗读和模仿,培养对于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同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一些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诗词创作等,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在美的世界中自由驰骋。

希望大家在三年级语文学习中能够深入领略古诗的魅力,体验语言的美妙和思想的深远。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段美妙的旅程吧!。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诗意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诗意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诗意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赠刘景文》、《山行》。

1、《望天门山》唐・李白
诗意: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全文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主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2、《赠刘景文》宋·苏轼
诗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全文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主题: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表达了作者对处窘境
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思想感情。

3、《山行》唐・杜牧
诗意: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全文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主题:这首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十二课古诗三首

十二课古诗三首

十二课古诗三首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

“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甜醒来。

次句写春鸟的叫声,春天到了,小鸟在欢快地叫唤着,诗人通过听觉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后两句写回忆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心想不知道又有多少花朵凋落了。

诗人惜春爱花,对春天的美好事物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之音。

三、《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农村春景图,同时也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活泼可爱。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勃勃生机。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六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六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为祖国感到自豪。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内容描述了作者李白在船上远望天门山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诗中描绘了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名篇。

诗人苏轼在杭州任知府时,与同僚们在西湖上饮酒赏景,正值初晴后雨的天气,湖面波光粼粼,山色如洗。

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湖上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佳作。

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的秋色,湖面平静如镜,山色翠绿如玉,景象清幽秀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优美。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祖国山河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美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手法,描绘了天门山雄伟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杰作。

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把西湖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

诗人以洞庭湖为背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湖光秋月、君山的景色,表现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阅读教材和教辅材料或请教语文老师,了解更多具体信息。

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课古诗三首翻译

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课古诗三首翻译

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课古诗三首翻译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无所适从。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

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沉沦时光。

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贬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一样,恍如隔世。

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树争春。

今日听你赠的这首诗,暂且凭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熙宁九年中秋节,(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我)在月下起舞,清影也随人舞动,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巍峨险峻的(
)
和汹涌浩荡的( ),气势十分雄伟。
《山行》描绘了( )的美景,表达了
诗人对( )的喜爱之情。
《暮江吟》是一首吟咏从( )到( )
江上的景色,表现了诗人( )的喜悦之情。
二.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fēng
( )山 ( )树
( )澈 ( )景
( )声 ( )狂
jìng 石( ) ( )争 ( )然
6.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山行》 《暮江吟》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 唐诗人。他是一个反对封 建制度和权贵,反映人民 疾苦和愿望的伟大诗人。
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李 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风格豪放飘逸 洒脱,想象丰富。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 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 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的大量诗篇, 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 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 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 精神。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 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似:好像,如同。
真珠:珍珠。
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那
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弓一样 挂在天空。
表现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 的喜悦之情。
《暮江吟》吟咏从傍晚到夜 幕降临后江上的景色,表现了 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 喜悦之情。
一、填空:
本文三首诗从内容上看都是写( ),

三年级第9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第9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第9课古诗三首古诗三首:《静夜思》、《登高》、《悯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歌颂了诗人在一个静谧的月夜下,感叹这美好的夜景。

首先,诗人眺望床前的明月,发现地上仿佛有霜,暗示夜已深,气温已经降低。

接着,诗人仰望明月,借着月光思念故乡,山川河流,亲朋好友。

最后,他低头自省,反思自己的岁月流逝,思绪万千。

这首古诗的表现手法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堪称是中国优秀的诗歌作品之一。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歌颂了诗人在普陀山登高俯瞰美景的壮阔情景。

诗中,诗人深情地叙述登上山顶后的景色,风猛天高,遥望山下,烟波浩渺,落叶纷纷。

他的旁边还有野猿长啸,以及渚清沙白,飞鸟回归的美景,形象的描写完美地呈现了这一景象。

他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孤独寂寞之感。

杜甫的思想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登高》也恰恰体现了他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诗歌,歌颂了农民的辛劳与贡献。

诗中,诗人描述了农民风雨无阻地春耕和秋收的繁忙与坚韧,同时也表现出在被诸侯占据的情况下,农民所遭受的苦难和生命威胁的窘境。

写出了诗人对农夫的同情之情。

这首古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劳动、尊重农业的主题,展现出农民的奋斗精神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

总之,这三首古诗形象地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与民生的精髓,启迪人们的思想,令人感慨万千。

3课古诗三首六年级上册笔记

3课古诗三首六年级上册笔记

《古诗三首》精讲笔记:品味李白、杜甫、白居易以下是一份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的笔记,供您参考:一、导入介绍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所作。

引导学生了解每首诗的背景和主题,为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二、精读第一首《夜宿山寺》指名读诗,正音。

解释诗题背景:诗人夜晚宿在山寺,身临高楼,俯瞰山下,感慨万千。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危楼高百尺”:形容楼很高,百尺是虚指,不是实数。

“手可摘星辰”:形容楼很高,站在楼上伸手就能摘到星星。

“不敢高声语”:形容诗人很谨慎,不敢大声说话。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人类渺小的感叹。

三、精读第二首《早发白帝城》指名读诗,正音。

介绍诗的背景: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写下此诗。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离开白帝城,出发时天空中彩云缭绕。

“千里江陵一日还”:形容船行速度很快,一天就能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

“两岸猿声啼不住”:形容船行过程中听到两岸猿声不断,表达离别之情。

“轻舟已过万重山”:既表达船行之快,也表达诗人心情愉悦。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四、精读第三首《登鹳雀楼》指名读诗,正音。

介绍诗的背景: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美景而写下此诗。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白日依山尽”:形容太阳依傍着西山渐渐落下。

“黄河入海流”:形容黄河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象。

“欲穷千里目”:希望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眼前的美景。

“更上一层楼”:想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来观看美景。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的追求态度。

五、拓展阅读建议建议学生课后阅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其他著名作品,更全面地了解这三位伟大诗人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7 古诗三首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7 古诗三首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 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 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 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 的湖水、山色相称。
想象: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 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 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 视觉享受。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潋滟 方好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显得美。
空蒙 亦 山色空蒙雨亦奇。
云雾迷茫 的样子。 也。
第一、二句诗哪几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晴天:水光潋滟
雨天:山色空蒙
晴天的西湖
雨天的西湖
“好”和“奇”字有什么好处呢? “好”和“奇”分别写出了诗
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善于领略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立”而说“两 岸青山相对出”?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 见的雄姿,这里的“出”字 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 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 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 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 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 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白银盘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
比喻洞庭湖。
比喻洞庭湖 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yì 山色空蒙雨亦奇。

古诗三首三年级笔记

古诗三首三年级笔记

古诗三首三年级笔记
一、《望天门山》
1、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诗句大意: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叶孤舟从日边来。

3、重点词语解释:中断、至此回、相对出、日边来。

4、感悟: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诗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诗句大意: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3、重点词语解释:潋滟、空蒙、亦奇。

4、感悟: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三、《望洞庭》
1、诗人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2、诗句大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重点词语解释:和、镜未磨、翠、白银盘、青螺。

4、感悟: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笔记总结:这三首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通过诗人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这些古诗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祖国山河.。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课⽂原⽂ 望天门⼭ 【唐】李⽩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 孤帆⼀⽚⽇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 【宋】苏轼 ⽔光潋滟晴⽅好, ⼭⾊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 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

【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教案:望天门⼭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赏图⽚,揭⽰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河壮丽。

⼤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图⽚) 2.师:⼤家知道这是哪⾥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被叫做天门⼭,谁来说说⾃⼰看了这些图⽚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家都说了⾃⼰看了天门⼭的图⽚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李⽩也去到了天门⼭,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这⾸诗。

5.下⾯请⼤家齐读课题--《望天门⼭》(教师板书课题)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读通诗句。

2.指导⽣字的读⾳。

3.全班齐读,分⼩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节奏划分,指导学⽣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三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三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水光潋滟
(可插入西湖山色空蒙风光的图片)
山色空蒙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插入西施浣纱图)
欲把西湖比西子
请大家讨论这个 比喻究竟好在哪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一:洞庭湖的湖面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比喻二: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盘。 比喻三:洞庭湖中的君山就像一颗青色的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为什么强调“镜未 磨”
洞庭湖
约个西湖那么大
君 山
①青黑色的螺。
②美女的螺形发髻。
你觉得这些动词里,哪一个用得 碧水东流至此回。
特别好,给你带来了丰富的感受?
小组讨论。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玄宗开元 十三 年,24 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 雄心壮志,又带着对前途的忐忑之心,离开家乡,仗剑 远游。他是沿着长江一路沿流而下。现在,他坐船到了 “天门山”这个地方,忍不住写诗一首。
很多人说,李白不仅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更是在表达自己乐观、豪迈、自由、洒脱的精神风貌。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翻译

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翻译

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翻译
1、《静夜思》[唐]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春夜喜雨》[唐]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古诗三首
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 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 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 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 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 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三首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佳作欣赏
返回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佳作欣赏
返回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佳作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