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无效吸氧(一)发生原因1.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
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可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
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
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管擦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
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粘膜干燥(一)发生原因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速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粘膜干燥。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
(二)临床表现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三)预防及处理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
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
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呼吸系统疾病带来的症状。
然而,这些操作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氧气吸入(1)氧中毒:长时间高浓度吸入氧气会引发中毒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避免高浓度吸氧,使用适当的流量和浓度以维持患者的氧饱和度。
(2)烧伤:氧气本身具有促进燃烧的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火灾。
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氧气管道的安全,并避免在附近吸烟或使用明火。
(3)干燥:长时间吸入氧气会使呼吸道黏膜过度干燥,引起鼻腔、喉咙的痒、痛等不适感。
为缓解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加湿器、润滑剂等辅助方法。
2.雾化吸入(1)感染:雾化吸入装置容易滋生细菌,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定期清洗和消毒雾化器及其相关设备,使用无菌药物。
(2)喉痉挛:一些患者对药物雾化吸入过敏,容易引发呼吸道痉挛,导致呼吸困难。
如果出现痉挛症状,应迅速停止使用雾化器,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如给予镇静剂或支气管舒张剂。
(3)咳嗽:雾化吸入时,呼吸道可能会受到刺激,引起咳嗽。
注意调整雾化剂的浓度和流速,减少咳嗽的发生。
处理常见并发症的方法:(1)中毒处理:如果出现氧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等,应立即停止高浓度氧气吸入,并将氧浓度降低至合理水平。
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必要时给予适当治疗,如镇静剂或抗恶心药物。
(2)烧伤处理:如果发生火灾,要立即切断氧气供应,并迅速采取灭火措施,如用灭火器灭火或用湿布覆盖火源。
同时,及时将烧伤区域冷却,并立即送医治疗。
(3)干燥处理:对于干燥引起的不适感,可以使用加湿器给氧气增加湿度,同时使用润滑剂涂抹鼻腔和喉咙,缓解不适感。
(4)感染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等,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同时,对雾化吸入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痉挛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痉挛症状,应停止雾化吸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无效吸氧1.原因(1)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1)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
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
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优秀课件
预防及处理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 对新生儿,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 2 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定期眼底检查 3 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治疗。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无效吸氧 气道粘膜干燥 氧中毒 感染 鼻衄 过敏反应 二氧化碳麻醉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1 确保供氧压力及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2 保持吸氧管通畅,妥善固定 3 保持气道通畅 4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 5 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预防及处理
预防及处理
过敏反应 1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2 发生过敏时,去除过敏源,给予对症处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防及处理
二氧化碳麻醉 1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
给氧。 2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3 动态监测用氧效果 4 一旦发生,应调低氧流量至1-2K/min,应用呼吸兴奋剂,
保持呼吸道通畅。 5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
气道粘膜干燥 1 保证气道湿化 2 调节适当氧流量 3 加强气道湿化
预防及处理
氧中毒 1 严格掌握吸氧指正 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3 做好健康宣教 4 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预防及处理
感染 1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2 保持口腔清洁 3 如有感染症,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防及处理
鼻衄 1 规范鼻导管使用流程 2 选择合适的吸氧管 3 加强气道湿化 4 如出现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无效吸氧1.原因(1)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供氧装置连接不严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病人缺氧病症无好转,自感空气缺乏、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1)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
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防止脱落、移位、扭曲折叠。
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
(5)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病症有无改善。
(6)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平安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安康水平下降、精神紧*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2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共10张PPT)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 4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氧氧气气吸 吸入入操操5作作并并立发发症症即预预防防查及及处处找理理 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发生过敏时,去除过敏源,给予对症处理。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 一旦发生,应调低氧流量至1-2K/min,应用呼吸兴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5页,共10页。
预防及处理
感染
1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2 保持口腔清洁 3 如有感染症,给予抗生素治疗
第6页,共10页。
预防及处理
鼻衄 1 规范鼻导管使用流程 2 选择合适的吸氧管 3 加强气道湿化
4 如出现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第7页,共10页。Leabharlann 预防及处理过敏反应
1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第1页,共10页。
常见并发症
无效吸氧
气道粘膜干燥
氧中毒 感染
鼻衄
过敏反应
二氧化碳麻醉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第2页,共10页。
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1 确保供氧压力及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保持吸氧管通畅,妥善固定 2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3 保持气道通畅 如出现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第3页,共10页。
医院护理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医院护理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氧气吸入技术是指通过供给患者氧气,提高其肺泡内氧分压,促进代谢,纠正缺氧状态,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氧气吸入,达到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的目的。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包括:无效吸氧、气道黏膜干燥、氧中毒、二氧化碳麻醉、腹胀、感染、鼻出血、肺组织损伤、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一、无效吸氧发生原因1.吸氧装置因素:氧源压力低,吸氧管道连接不紧密,吸氧管不通,吸氧浓度不能满足病情需要。
2.患者因素:气道内分泌物过多,堵塞气道;患者躁动,导致吸氧管道脱出。
临床表现患者吸氧后仍不能缓解临床缺氧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烦躁不安、不能平卧等。
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与吸氧前均无改变。
预防及处理1.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保证氧源压力正常、吸氧管道连接严密不漏气。
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避免脱落和移位并保持通畅。
2.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
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内套管供给氧气。
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
4.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
二、气道黏膜干燥发生原因1.病室内干燥,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湿化。
2.过度通气或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大于60%。
3.长期吸氧。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干咳,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口咽干燥不适,部分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
预防及处理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灭菌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
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氧流量适当控制在6L/min以下)。
3.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并发症1.干燥和刺激:氧气吸入会导致口腔和呼吸道的干燥,从而导致口干、咽喉痛、鼻塞等不适感觉。
2.氧中毒: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病变和肺气肿,表现为失眠、头痛、共济失调等症状。
3.火灾:氧气是一种助燃剂,氧气吸入过程中,如果有火源或者使用不当的丙烷或氢气装置,可能引发火灾。
4.气胸:氧气吸入时,如果与气管插管或胸廓有关的组织发生破裂,可能导致气胸。
二、预防和处理1.干燥和刺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或处理干燥和刺激问题:a.使用湿化器:将氧气通入湿化器中,使氧气湿润,减少干燥感。
b.使用口腔滋润剂:使用口腔滋润剂涂抹在口腔黏膜上,减轻口干和咽喉痛。
c.适当加湿: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
2.氧中毒:预防和处理氧中毒的方法包括:a.控制吸氧浓度:根据患者需氧情况,选择适当吸氧浓度。
一般氧气浓度不超过40%。
b.监测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吸氧浓度。
c.定时休息:使用氧气吸入时,要让患者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吸氧。
3.火灾:预防火灾并处理火灾的方法包括:a.使用正确的氧气装置:选择合格的氧气装置,确保装置安全可靠。
b.避免火源:在使用氧气装置时,要远离火源,禁止吸烟。
c.学习火灾应对知识:学习火灾应对知识,了解如何使用灭火器和其他应急措施。
4.气胸:预防和处理气胸的方法包括:a.定期检查气管插管和胸廓:对于气管插管患者,要定期检查插管是否与气胸有关的组织发生破裂。
b.使用合适的氧气装置:选择适合患者的氧气装置,避免使用不当的装置或方式。
c.尽量减少插管时间:减少插管时间可以降低气胸的发生风险。
总结起来,氧气吸入操作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正确选择和使用氧气装置,控制吸氧浓度,定期检查患者状况,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可以确保氧气吸入治疗的安全有效。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处理”文档)共10张
定确期保更 供换氧消压4毒力氧及遵气氧医湿气化装嘱装置置的或密闭根性 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
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询问过敏史5,选立择即合适查的吸找氧原材料因,采取相应措施
确保供氧压力及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 确保供氧压力及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定期眼底检查 一旦发生,应调低氧流量至1-2K/min,应用呼吸兴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确保供氧压力及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第1页,共10页。
常见并发症
无效吸氧
气道粘膜干燥
氧中毒 感染 鼻衄 过敏反应 二氧化碳麻醉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第2页,共10页。
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1 确保供氧压力及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对新生儿,2避免保长持时间吸、高氧浓度管的通吸氧畅,妥善固定 保持气道通畅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对新生儿,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定期眼底检查 确保供氧压力及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确保供氧压力及氧气装置的密闭性
第5页,共10页。
第8页,共10页。
预防及处理
二氧化碳麻醉
1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 Nhomakorabea量、低浓度持续给 氧。
2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3 动态监测用氧效果
4 一旦发生,应调低氧流量至1-2K/min,应用呼吸兴奋剂,保持呼吸 道通畅。
5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用于改善氧气供应和药物直接到达呼吸道的效果。
然而,这些操作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氧中毒、气道刺激、呼吸道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氧中毒的预防和处理:-选择适当的氧气流量和浓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氧气流量不应超过每分钟5升,浓度不应超过40%。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以确保氧气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避免过度使用氧气,尤其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过度补充氧气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如出现氧中毒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呼吸急促等,应减少氧气流量和浓度,并复查血氧饱和度及心率。
2.气道刺激的预防和处理:-避免过高浓度的气雾剂用于雾化吸入,以免刺激呼吸道黏膜。
-使用适当大小的面罩或儿童鼻塞,确保合适的密封性,避免气泄漏。
-避免使用过于频繁或过长时间的雾化吸入,避免过度刺激呼吸道。
3.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处理:-保持呼吸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在使用雾化吸入前,检查设备是否清洁完好,如有损坏或老化的部件应及时更换。
-对于有呼吸道感染风险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囊肿纤维化等,可以添加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到雾化溶液中,预防或治疗呼吸道感染。
4.处理其他并发症:-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吸入操作,并及时就医。
-如出现气道阻塞或呼吸急促等问题,应检查气道通畅性,调整呼吸姿势,如有需要可以进行人工气道管理。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预防和处理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操作的并发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
合理使用氧气流量和浓度,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但在进行操作时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氧气吸入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培训小结
氧气吸入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培训小结
氧气吸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保证患者的安全,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 仔细观察患者:在氧气吸入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皮肤颜色、症状变化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 确保设备安全:使用氧气吸入设备时,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无漏气现象。
同时要注意烟火等火源的远离,以免引发火灾。
3. 避免低氧症和高浓度氧中毒:氧气吸入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控制氧流量和浓度,避免引起低氧症或高浓度氧中毒。
4. 防止呼吸道感染:氧气吸入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湿化瓶内的水及导气管等设备。
5. 紧急处理:如果发生氧中毒、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氧气吸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情况下氧气吸入的预防及处理流程小结,并不能代替医生的具体指导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循医院的操作规范和相关标准,确保患者的安全。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课件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课件一、内容概要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关于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我们都知道,氧气吸入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极为重要的医疗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如何预防这些并发症,以及万一出现并发症该如何处理。
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每一个需要氧疗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正题吧!首先我们要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氧气吸入技术操作的并发症。
这里面既有操作者的经验问题,也有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涉及到一些氧气吸入操作的基本原则,比如说吸入的氧浓度是否适当,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度如何等。
只有对这些因素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做到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讲解这些要点。
然后我们会介绍如何预防氧气吸入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是第一道防线,重中之重在于教育操作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正确的操作方法不仅包括开启氧气的正确步骤,还包括如何调整氧流量、如何妥善放置吸氧管等细节问题。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保持环境清洁等。
这些内容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我们会讲解一旦出现并发症该如何处理,这部分的内容也十分重要,毕竟我们不能预测所有事情都能避免发生。
处理并发症的原则是及时、准确、有效。
我们会讲解各种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比如氧中毒如何处理、氧气管道脱落如何处理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技巧等。
这样一旦出现问题我们能迅速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大家能掌握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1. 阐述氧气吸入技术的重要性氧气吸入技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常接触,但在医疗领域却极其重要的一个技术。
每一个需要呼吸的生命都离不开氧气,氧气吸入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在医院、急救中心还是其他医疗场所,它都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手段之一。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因为疾病、创伤或其他原因无法自主呼吸时,氧气吸入技术就像是给他们输送生命的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 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搞流量吸氧。 3.吸氧过程中,经常行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处理措施】 1.立即降低吸氧流量。 2.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四.二氧化碳麻醉
【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面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 稳,行为异常。 【预防措施】 1.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2.对慢性呼吸衰竭者,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度24%-33%,氧流量 1-3L/min。 3.加强病情观察,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用氧情况列为床旁交接内容。 避免患者和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4.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二 氧化碳分压为原则。
【处理措施】
1.调整氧流量,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2.经上述处理无效者,报告医师,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
五.腹胀
【临床表现】 患者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 弱,口唇发绀,脉搏细速,严重者危及生命。【预防措施】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 插管不易过深,成人使用单鼻孔吸 氧时,鼻导管插入深度以25cm为宜。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时,须准 确测量长度,注意插入方法,插入鼻导管时可将患儿头部稍向后仰, 避免导管进入食道,不可过深。 2.用鼻塞吸氧、面罩吸氧能有效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措施】 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行肠胃减压、肛管排气。
4.拔出鼻导管前,如发现鼻导管与鼻粘膜粘连,应先用湿棉签或液状石蜡湿润,在轻摇鼻导管,等结痂物松脱 后才拔管。 【处理措施】
1.报告医师,进行局部止血处理,如使用血管收缩剂或局部加压止血。
2.对鼻出血量多、经上述处理无效者,请耳鼻喉科医师行后鼻孔填塞。
八.肺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出现气胸。 【预防措施】 1.在调节氧流量后,在将供氧管与鼻导管连接供患者使用。 2.原面罩吸氧患者改用鼻导管吸氧时,应及时将氧流量减低。 【处理措施】 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 的预防及处理
时间:2016-07-25 地点:医患沟通办 主讲人:章阮玲 参加人员:
一.无效吸氧
【临床表现】 1.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2.胸闷、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唇及指(趾) 甲床发绀、鼻翼扇动等。 3.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九.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 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 继发性白内障、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 【预防措施】 1.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 浓度应小于40%。 2.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 检查。 【处理措施】 报告医师,尽早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1.检查供氧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管放入冷开水中,了解气泡溢 出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避免脱落、移位。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 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 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内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血氧 饱和度。
三.氧中毒
【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的氧气分压及吸入时间。氧中毒的特 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 6小时后,患者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 安、面色苍白、胸痛;吸纯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
【处理措施】
1.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2.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二.气道黏膜干燥
【临床变现】 1.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2.部分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
【预防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患者,及时对症处理; 对习惯张口呼吸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改用鼻腔 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 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 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可使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处理措施】 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七.鼻出血
【临床表现】 鼻腔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
【预防措施】
1.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如遇阻力,应排出鼻中隔畸形的可能,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 塞法吸氧或面罩法吸氧。 2.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
3.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做好鼻腔湿化,防止鼻腔黏膜干燥。
六.感染
【临床表现】 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等。 【预防措施】 1.每天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湿化瓶每天消毒。 2.湿化瓶内湿化液为灭菌用水。 3.每天口腔护理2次。 4.插管动作宜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 【处理措施】 1.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 2.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