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热点七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解析版苏教版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种的进化、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性状的继承等方面。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相信大家对此也很关注。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考生物中的遗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 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DNA是生命体遗传的物质基础,由核酸组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和碱基。
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四种,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形成基因。
D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的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稳定地保存着遗传信息。
2. 基因的表达: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通过基因的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携带了细胞合成蛋白质所需的信息,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转录是DNA合成RNA的过程,RNA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运RNA(tRNA)等不同种类。
翻译是指mRNA编码的信息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形成蛋白质。
3. 基因组:基因组是一个个体或物种的全部基因的集合。
人类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构成,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其余22对为非性染色体。
染色体是DNA与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其编码了细胞的全部遗传信息。
4.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的异常和植物的胚胎发生是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的突发改变,包括点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等。
基因重组是通过DNA分子在染色体间的交换,形成新的组合。
染色体的异常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导致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植物的胚胎发生是指在融合前的雌配子和雄配子中自由组装新染色体。
5. 遗传的规律和方法:孟德尔遗传学是遗传学研究的基础。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研究到了孟德尔定律,即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基因对的分离和再组合等。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同时,遗传学研究中也使用了遗传图谱、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等方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巧用图解,突破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课件(必修2)
C.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
胞 50%含有 32P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增殖产生的子细胞含 32P
K12课件
解析
10
[技法归纳] 减数分裂中子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1)过程图解:减数分裂一般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 为研究对象,如下图:
(2)规律总结:由于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NA 只复
为(只考虑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
()
K12课件
解析
19
3.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10,其中染色体中的
DNA 用 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放射性同
位素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两代,则在形成第 2 代细胞的有
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A.5 条
B.40 条
C.20 条
A.20、40、20
B.20、20、20
C.20、20、0~20
D.20、40、0~20
K12课件
解析
13
[技法归纳] 利用模型分析子细胞中染色体标记情况 此类问题可通过构建模型图解答,如下图:
K12课件
15
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 4 个子细胞有三种情况:第一种
情况是 4 个细胞都是
; 第二种情况是 2 个细胞是
被 32P 标记 A.第 1 次
B.第 2 次
()
C.第 3 次
D.第 4 次
K12课件
解析
6
[技法归纳] 有丝分裂中子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1)过程图解(一般只研究一条染色体): 复制一次(母链标记,培养液不含标记同位素):
K12课件
8
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DNA 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将某精原细胞(2n =8)的DNA 分子用15N 标记后置于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并检测分裂过程和分裂后细胞中的情况。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含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B .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 的染色单体有8条
C .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减Ⅰ中期含14N 的染色单体有8条
D .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15N
审题关键
(1)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进行2次DNA 分子的复制,如下图所示(以一条染色体为例):
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15N//14N ”,第二次有丝分裂复制后的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5N ,DNA 分子为“15N//14N ”,而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有14N ,DNA 分子为“14N//14N ”,在后期时两条染色单体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中可能都含有15N ,也可能都不含15N ,含有15N 的染色体条数是0~8条。
则连续两次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含有15N 的个数可能为4、3、2个。
(2)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只进行了1次DNA 分子的复制,其染色体中的DNA 标记情况如图所示(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2次,但DNA 只复制1次,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DNA 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15N//14N ”。
答案 D。
人教版高考生物学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质检卷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3)
单元质检卷六遗传的分子基础(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湖北重点中学开学联考)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又或是RNA,经历过长期的探究,下列关于相关探究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在培养基中培养能得到S型菌落B.艾弗里的实验中只有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内才能导致其转化C.利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肺炎链球菌可探究DNA是否为遗传物质D.用含放射性标记的碱基U的培养基培养病毒,若子代病毒出现放射性证明其遗传物质为RNA答案:B解析: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不能产生S型细菌,A项错误;艾弗里的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内,才能导致转化,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项正确;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链球菌,C项错误;病毒不能用培养基培养,D项错误。
2.(湖南湘潭一模)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下列有关遗传学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翻译过程中,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连续翻译B.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C.将S型细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细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细菌D.翻译过程中,核酸之间的相互识别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答案:D解析: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A项错误;孟德尔时代人们还没认识染色体,所以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没证明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B项错误;将S型细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细菌混合,DNA被DNA酶水解,得不到S型细菌,C项错误;翻译过程中,核酸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互识别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D项正确。
3.(山东师大附中摸底)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C有6个)的DNA 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58B.78C.82D.84答案:D解析: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构建一个DNA的基本单位需要2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若搭建含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碱基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C有6个,C=G=6,那么A=T=4,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需要订书钉连接,共需要6×3+4×2=26个,因此使用订书钉的个数为20×2+9×2+26=84(个)。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6单元 第2课时 DNA的结构与复制
第2课时DNA的结构与复制课标要求 1.概述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2.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考点一DNA分子的结构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构建过程2.DNA的结构3.DNA结构特点多样性若DNA含有n个碱基对,则其可能有4n种碱基排列顺序特异性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稳定性两条主链上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碱基配对方式不变等源于必修2 P50图3-8: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端,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的,另一条单链是从3′-端到5′-端的。
归纳总结DNA双螺旋结构的热考点4.DNA 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设DNA 一条链为1链,互补链为2链。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 1=T 2,A 2=T 1,G 1=C 2,G 2=C 1。
(1)A 1+A 2=T 1+T 2;G 1+G 2=C 1+C 2。
即:双链中A =T ,G =C ,A +G =T +C =A +C =T +G =12(A +G +T +C)。
规律一:双链DNA 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为碱基总数的一半。
(2)A 1+T 1=A 2+T 2;G 1+C 1=G 2+C 2。
A 1+T 1N 1=A 2+T 2N 2=A +T N (N 为相应的碱基总数),C 1+G 1N 1=C 2+G 2N 2=C +GN。
规律二: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 分子中都相等,简记为“补则等”。
(3)A 1+C 1T 1+G 1与A 2+C 2T 2+G 2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规律三: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简记为“不补则倒”。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2节DNA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课件
教材素材变式
5 [生物兴趣小组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几乎都含有 15N。然后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进行离心,如图① ~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B.根据含14N或15N的DNA离心后的位置,⑤为亲代、②为子一代 C.若出现图中③的结果(带宽比3∶1),则亲代DNA进行了3次复制 D.研究DNA的复制方式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本实验是演绎的环节
教材素材变式
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不是全保留复制,可能为半保留复制或分 散复制,A错误;若DNA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重带和1条轻带,与 题图信息不符,B错误;若DNA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只出现1条中带, 与题图信息不符,C错误;若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得到的子代DNA分子离心后,试管 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D正确。
教材素材变式
4 下列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以及该技术的可行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面部特征 B.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是遗传物质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C.DNA分子的多样性是指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D.指纹开锁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相同
教材素材变式
答案
7.D 解题关键: (1)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后,形成 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为15N/15N-DNA和14N/14N-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轻带、一条重带;如果DNA的复 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 分子都是15N/14N-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中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后,形成的子代DNA分子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中带。 (2)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2次后,得到 的4个DNA分子中,其中一个是15N/15N-DNA,另外3个是14N/14N-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重带、一条轻带; 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2次后,得到的4 个DNA分子中,其中2个DNA分子是15N/14N-DNA,另外2个DNA分子是14N/14N-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中 带、一条轻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2 次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离心后,试管中只有一条中带。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哺乳动物的减数分裂(一)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2、过程:3、结果:1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然后变形形成4个精子4、相关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分裂I)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
四分体:在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I(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分裂II:后期X染色体与Y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交叉互换的结果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卵巢(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将会发育为卵细胞)2、过程:3、结果: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其余三个细胞叫极体。
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基因的分配、染色体分配,核DNA分配1、有丝分裂:染色体、核DNA、核基因都是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代细胞与亲代一般情况下都相同。
(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而不能发生基因重组)2、减数分裂:染色体、核DNA、核基因都减少一半。
经过受精作用恢复到体细胞水平。
等位基因分离:导致产生2种配子;n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2种配子;导致一个亲本个体产生2n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交叉互换:导致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4种配子;导致一个亲本个体产生2n种配子,两多、两少;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四、受精作用1、概念: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遗传的分子学基础一、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一)DNA是遗传物质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区别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实验(提出“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真核生物(含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含DNA和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含DNA或RNA)(二)“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氧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
(三)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链球菌R型: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菌落表面粗糙;不会使人或小鼠患病S型: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菌落表面光滑;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2、格里菲思实验(1928年)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3、艾弗里实验(20世纪40年代)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1952年))1、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60%是蛋白质,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40%是DNA,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3、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大肠杆菌保温:使亲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使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35S组: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细菌裂解,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无35S32P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细菌裂解,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有32P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复制与合成、组装、释放二、DNA的结构(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二)DNA的结构特点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热点题型七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只进行了1次DNA分子的复制,其染色体中的DNA标 记情况如图所示(以1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2次,但DNA只复制1次, 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15N//14N”。
归纳 总结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Q:800049878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20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
第20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 应的DNA片段
考纲展示 考频
考纲解读
1.DNA 分子结
识记 DNA 分子的元素组成、结构单
构的主要特点 ☆☆ 位及双螺旋结构特点,概述 DNA 分
(Ⅱ)
子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
概述 DNA 分子复制的场所、时间和 2.DNA 分子的
3.1 个 DNA―复―制→2 个 DNA,这两个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 息的 DNA 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 )
A.细胞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复制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分 开。
信息
深度思考 蛙的红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否都能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
提示: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可进行 DNA 分 子的复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已丧失细胞核,也无各种细 胞器,不能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
知识点三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1.基因、染色体、DNA 的关系
4.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 DNA 复制 B.DNA 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 DNA 分子 C.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 DNA 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 DNA 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DNA 复制过程及特点。DNA 的复制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 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这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 程,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 DNA 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 利用细胞内游离的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复制结束后,一个 DNA 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 DNA 分子。
必修2 第6单元 微专题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的知识整合
3.减数分裂中核DNA和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分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下图是一 次减数分裂的结果(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两次,但DNA只 复制一次,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核DNA分子均由一条亲代DNA链和一 条利用原料合成的子链组成。
A.② B.①② C.③ D.③④
解析: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一 个周期,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则细胞中的每个DNA中一条链含 3H,另一条链不含。转入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周期,中期 时一个着丝粒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 子全部不含3H,即为正常DNA,另一个DNA分子一条链含3H,一条不 含3H,而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 向两极,因此可以产生图中的①③④,故选A。
解析:若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不同,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互换,该 精原细胞的DNA复制了一次或两次。
2.将正常生长的玉米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酸的培养液中,待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 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再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此时获得的 子 细 胞 内 DNA 分 子 不 可 能 为 ( 只 考 虑 其 中 一 对 同 源 染 色 体 上 的 DNA 分 子)( A )
1.(2023·四川成都高三二联)用3H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的DNA双 链,将该细胞转至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 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该精原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 裂
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则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不一定含3H C.若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不同,则该精原细胞的DNA只复制了一次 D.若子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 重组
新课标通用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7遗传的分子基础训练检测含解析
热点7 遗传的分子基础1.(2024·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讨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试验有重要意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试验设计思路的共同点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B.他们都选用了结构非常简洁的生物——病毒绽开探讨C.两个试验都应用了细菌培育技术,为试验胜利供应了保障D.两个试验表明: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答案 B解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干脆地视察他们的作用,A正确;艾弗里选用的试验材料是肺炎双球菌,赫尔希与蔡斯选用的试验材料是噬菌体和大肠杆菌,B错误;两个试验中都有细菌的培育过程,都应用了细菌培育技术,C正确;两个试验都证明白DNA是遗传物质,即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D正确。
2.(2024·江苏盐城第三次模拟)下图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试验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内的培育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别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干脆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试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缘由是搅拌不充分答案 B解析本试验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因此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因此培育大肠杆菌的培育液中不含32P标记的物质,A错误;过程②为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别,B正确;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证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但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必需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试验进行相互比照,C错误;若试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育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或培育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大肠杆菌裂解,D错误。
高考生物总复习备考考点必背知识 遗传的分子基础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狂背: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脱氧核苷酸2.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3.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 G—C5.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构成DNA的碱基虽然只有四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6.DNA分子的特异性每种DNA分子有自身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7.DNA复制概念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8.DNA复制的时间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9.DNA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10.DNA复制的过程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11.DNA复制的条件复制需要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催化,在ATP等供能下复制12.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13.DNA复制的意义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14.DNA复制的计算(1)经复制形成子代DNA的数量为2n(n表示复制的次数或细胞分裂的次数)(2)经n次复制,过程中所需要某种碱基为原料的数量为(2n-1)×m(设该DNA中某碱基的含量为m);在第n 次复制时需要碱基为2n-1×m15.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6.遗传信息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就是基因储存的遗传信息,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精研课8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
解析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则细 胞进行的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形成的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故有 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A项正确;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染色体数 目与体细胞相同),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相 同,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只含有1个A基因和1个a基因,B项错误;若四个子细胞 中的核DNA均含15N,则DNA只复制一次,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四个子细 胞为精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 体,C项错误;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说明DNA不止复制一次, 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所以每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D项错误。
题型二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分析
1.过程图解(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 (1)字母含义:A与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A1与A2是A复制之后形成的姐妹染色 单体,中间通过着丝粒相连;a1和a2同理。 (2)图形含义:一个圆角矩形代表一个 细胞,里面的矩形代表染色体或染色 单体,染色体或染色单体中的实线代 表母链(原有链),虚线代表子链(新合 成链)。
专题精研课8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
题型一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分析
1.过程图解(选取 一对同源染色体)
2.标记情况分析 (1)前提: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 的两极,因此存在多种组合方式。假设有一个细胞,含有2n条染色体,DNA 母链都被同位素标记,之后形成的子链都不含有同位素标记。 (2)一次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每一个细胞的每一条染色体都含有标记。 (3)两次分裂: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所有染色体中会有一半被标记, 但因染色体的分配存在多种可能,故结果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并检测分裂过程和分裂后细胞中的情况。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B.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C.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15N
审题关键
(1)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进行2次DNA分子的复制,如下图所示(以一条染色体为例):
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15N//14N”,第二次有丝分裂复制后的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5N,DNA分子为“15N//14N”,而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有14N,DNA分子为“14N//14N”,在后期时两条染色单体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中可能都含有15N,也可能不含15N,含有15N的染色体条数是0~8条。
则连续两次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含有15N的个数可能为4、3、2个。
(2)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只进行了1次DNA分子的复制,其染色体中的DNA标记情况如图所示(以1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2次,但DNA只复制1次,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15N//14N”。
答案 D
四步法解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1.用32P标记某二倍体生物体(含20条染色体)的增殖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细胞检查其染色体,发现某细胞染色体条数为40条,且均不含32P,则此细胞正在进行的分裂至少是第几次分裂( )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答案 C
解析细胞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上的DNA都有一条链含32P、一条链不含32P;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一个DNA 分子含有32P、一个DNA分子不含有32P,分别位于2条染色单体上,进入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细胞中的40条染色体有20条含有32P、20条不含有32P,细胞分裂结束,子细胞中染色体上含有32P的数目是0~20条,不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目是20~0条,当细胞中不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目是20条时,进行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不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目是40条。
2.(2018·镇江调研)蚕豆根尖细胞(2n=12)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 B
解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H-T)培养
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每一个DNA分子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T,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至中期,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通过着丝点连接,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3H-T,如下图。
3.(2018·湖南重点中学演练)BrdU在DNA复制过程中能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由于含BrdU的情况不同,染色单体着色的深浅也不同:当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时,则染色单体着色深;当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时,则染色单体着色浅。
现将豌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对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进行染色、制片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此实验中,DNA中的碱基A可以与碱基T、BrdU进行配对
B.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深
C.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
D.第三次分裂的中期,不可能出现每条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浅的细胞
答案 D
解析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在此实验中DNA复制时,DNA中的碱基T可以与碱基A进行配对,由于BrdU在DNA复制过程中能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碱基A可以与碱基T、BrdU进行配对,A正确;在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不含BrdU,另一条单链含有BrdU,所以染色单体均着色深,B正确;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情况是:一个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含BrdU;另一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含BrdU,另一条单链不含BrdU,所以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一条着色深,一条着色浅,C正确;第二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若着色浅的染色体均移向了同一极,则该细胞在下一次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浅,D错误。
4.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答案 C
解析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细胞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H,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是0~2n,A项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每个子细胞中含3H的DNA分子数应该是n,B项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说明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项正确;如果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D项错误。
5.(2019·扬中模拟)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
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0条B.20条
C.大于0条小于20条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D
解析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细胞中,DNA双链均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第二次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都是一条染色单体含32P,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2P,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如果含32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一极,不含32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则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条和0条;如果移向细胞两极的20条染色体中既有含32P的,也有不含32P的,则形成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大于0条小于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