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护士资格备考-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区别
![护士资格备考-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dea12d783c4bb4cf6ecd12c.png)
护士资格备考-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区别皮内注射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主要用于三种目的: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
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
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①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皮下注射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全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全](https://img.taocdn.com/s3/m/166544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0.png)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药物过敏护理抢救流程》。
对照试验:试验结果可疑阳性者,可做生理盐水 对照试验,在对侧手腕处注射0.1毫升0.9%NS。
各科治疗室均有皮试液配置的展示牌。
皮下注射指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常用区域有:外上手臂、腹部、大腿前区。
我院常用:胰岛素注射、预装药液注射器 注射抗栓药、促红素注射液注射、立生素 注射液注射等。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针对负荷后的血糖 提供基础胰岛素分泌
室温30 ℃以下避免日晒保存,6周
时间: 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一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长效胰岛素:每日皮下注射一次,于早餐前一小 时注射一次。
注射前必须看清剂量:普通胰岛素4单位/0.1毫升。 严格无菌操作:局部皮肤消毒后注射。注射普通胰
岛素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应用诺和笔注射胰岛 素应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头。 若短、长效混合注射:应先抽短效后长效,长效药 液应摇匀。
注射前的消毒:根据药液性质选择消毒剂 注射的手法:
注射的部位:注射到肌肉组织。 注射前的消毒:安尔碘或75%酒精 注射的手法:绷紧皮肤,以90度角,插入消毒
部位中心,插入深度为针头的 1⁄2至2⁄3,反复确定无回血后 慢慢注射。
用物准备时备肾上腺素1支。 选择注射部位正确(前臂掌侧下1/3),避免注射在多毛,
有病变或变色区域。 消毒皮肤用75%酒精棉自中间环形向外消毒一直径约 5cm
之圆形区域,待干。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 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以免影响观察结果。酒精过敏者, 用新洁尔灭或0.9%NS。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cc99ce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d.png)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主要用于三种目的: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
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
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①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皮下注射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0d46c3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c.png)
注射后局部硬结或肿胀可能是由于药物刺激或局部感染所 致。可以采取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05 总结
三种注射方式的比较
皮内注射
肌内注射
注射部位为表皮和真皮之间,通常用 于皮肤试验和疫苗接种。由于注射剂 量小,疼痛感较轻。
注射部位在肌肉组织中,通常用于需 要快速吸收的药物,如紧急疫苗。由 于肌肉组织较为致密,疼痛感最强。
适应症
皮下注射常用于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如胰岛素、肾上腺素 等。
注射技巧与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选择
选择皮肤较薄、皮下脂 肪较多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上臂外侧、腹部和大
腿内侧。
消毒
注射前需对注射部位进 行严格消毒,确保无菌
操作。
进针角度
针头应与皮肤呈30-40 度角,快速刺入皮肤,
然后缓慢推进药物。
拔针
注射完毕后,应缓慢拔 出针头,并用无菌棉签 轻压注射部位,避免出
注意事项
注射后应观察局部反应,记录过敏试验结果,避免在有炎症、硬结、疤痕等部 位进行注射。ຫໍສະໝຸດ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01
问题1
局部红肿、硬结。
02
解决方法
可采用热敷或抗过敏药物治疗 。
03
问题2
过敏反应。
04
解决方法
立即停止注射,给予抗过敏治 疗,严重者需就医。
03 皮下注射
定义与适应症
定义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通常使用较细的针 头。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
contents
目录
• 简介 • 皮内注射 • 皮下注射 • 肌内注射 • 总结
01 简介
定义与目的
(医学课件)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医学课件)皮下、皮内、肌肉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44f6c525ba1aa8114431d948.png)
推药(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操作后处理
11
注意事项
• 1.要选择合适的臀部注射部位,应避开瘢痕, 硬结或压痛处,偏内侧易伤神经,血管; 偏外侧易伤到髂骨或形成断针。
• 2.注射针头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应立即将 针头拔出,重新更换部位。
• 3.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 禁忌。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现用现配, 以减少过敏反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 融化后在抽药。
• 4.呼吸受抑制时:可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必要时实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 开术;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准备插入气管 导管控制呼吸,或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 5.心脏骤停时:立即施行体外心脏按摩术:心脏内注射 0.1%盐酸肾上腺素1ml;必要时可行胸腔内心脏挤压术。
注射部位
皮肤试验
常选择前臂掌侧下段。
15
注意
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皮 肤,右手以平执式持 注射器,针头斜面向 上与皮肤成5°刺入
待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 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
固定针栓,右手注入药 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 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 白,毛孔变大
头
再次核对,15~20min
7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2)
髂前上棘外侧三 横指处(病人手 指宽度为标准)
8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大腿中段外侧。 髋关节下10cm至 膝关节的范围
9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 横指处
10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操作步骤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总结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ef1d0b844769eae009ed41.png)
护理总结第一弹:皮下、肌肉注射I.大体步骤:医生下医嘱单→核对病人,查看注射部位→备药→再次核对病人与药→找注射点,消毒,注射→帮病人整理好衣物,手消,整理器具II.详细步骤1)看清医嘱单,核对病人,问“你叫什么名字?”,查看腕带,解释来意,并查看注射部位,有无溃疡、瘢痕、肿胀炎症等,让其做好准备(如排便)2)回准备室,洗手,戴好口罩帽子,准备无菌盒,查看无菌盒上胶带是否为黑色,消毒日期,胶带是否有破损。
3)撕开胶带,小心打开包装布(拎着角防污染),关闭侧孔,,在胶带上写打开时间和过期时间,打开后24小时则不能用了。
包装布折叠好置于车下4)准备药品:双人核对药品和病人是否配套,查看药品是否过期,有无变性变质;取注射器,检查是否过期,包装袋有无破损(挤一下看是否漏气),取出注射器,抽动几次活塞确保注射时活塞推动顺畅。
将注射器针头的盖子置于无菌盒内(说明:若针剂为一次性的安瓿盛装,盖子则可直接丢弃于锐物盒;若针剂为可多次使用如胰岛素等,则需留置盖子于无菌盒内)5)用砂轮打磨安瓿颈部蓝点处,消毒安瓿颈部并从蓝点处将安瓿掰断,掰下的头入锐器盒。
用注射器吸取适当量,可多吸少量(切不可吸取过多)排气泡时用。
(左手示指和中指夹着药瓶,标签冲上,拇指、环指固定注射器乳头,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下,缓吸,边吸边抬高药瓶直至吸取到所需的药量)PS:TB针(1ml注射器)由活塞橡胶头的前缘读数,其余注射器仍按活塞橡胶头的后缘读数6)吸好后将药瓶留在针头上,放入无菌盒内,针头朝向一个方向,将之前从消毒盒包装布上撕下的胶带贴在盒盖上并在盒外胶带上标记盒内针头方向,单手盖上盖子。
7)在标签纸上写“*床,张三,药名,吸取时间”(吸完的药在无菌盒内只能放2小时)贴于注射器身,活塞以下。
PS:也可在配药前先将所需针剂的标签纸写好,注射器吸取药液后可先贴好标签纸再放入无菌盒8)盖上无菌盒盖子,推车到病人床前,再次核对病人信息,腕带。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89e346c76c66137ee0619d5.png)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
④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病人及家属,并予以注明。
3.皮下注射的部位有哪些?
答:皮下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能否皮下注射?
答: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应用皮下注射,以免刺激损伤皮肤。
5.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臀大肌定位的方法有几种?
答:肌肉注射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及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的定位方法有两种: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
(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6.肌肉注射常用的体位有哪些?
答: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④坐位:为便于操作座位要稍高。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48f16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5.png)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人体内部,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注射方式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药物特性可以分为多种方法,下面将就注射方式的几种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最常见的注射方式是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一种方式,常用于注射一些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药物。
进行皮下注射时,需要选择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上臂、腹部、大腿前侧等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再用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皮下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为缓慢,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时间作用的药物。
其次,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的一种方式。
肌肉注射常用于一些需要迅速起效的药物,如镇痛药、抗生素等。
进行肌肉注射时,需要选择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臀部外上象限、上臂三角肌等部位,然后同样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再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肌肉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为迅速,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
另外,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一种方式。
静脉注射常用于一些需要立即起效的急救药物,如心肌梗死时的溶栓药物、休克时的补液药物等。
进行静脉注射时,需要选择静脉通畅的部位,通常选择在前臂内侧、手背静脉等部位,然后同样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再用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注射到静脉内。
静脉注射的特点是药物能够迅速到达全身循环系统,起效迅速。
最后,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下的一种方式。
皮内注射常用于一些需要迅速起效的药物,如疫苗、肝素等。
进行皮内注射时,需要选择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前臂内侧、上臂三角肌等部位,然后同样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再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下。
皮内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迅速,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
综上所述,注射方式有多种方法,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皮内注射等。
不同的注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药物和治疗需要,医生在进行注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课件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c70302dd88d0d233d46ac7.png)
部 位 选 择
最常用的部位:臀 大肌
其次:臀中肌、臀 小肌、股外侧肌及
上臂三角肌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臀大肌(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 作一水平线,以髂嵴 最高点作一垂直线, 其外上象限(避开内 角)为注射部位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臀大肌(2)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 骨联线的外上 1/3处为注射部 位。
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融化后在抽药。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脱落;若发生
4
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 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埋入肌肉内,即请外
科医师行手术取出。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05 5.需长期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避 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注 射 定 位 法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 横指处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操作前准备 操 作 步 骤
按医嘱吸取药液
评估患者并解释
核对、摆体位
患者准备
消毒皮肤,待干
护士自身准备
再次核对、排气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穿刺 推药(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操作后处理
06 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 射。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取合适体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使肌 肉松弛,易于进针。
3、注射时 “二快一慢”,即进针快和出针快, 推药慢,注药速度均匀。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4、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针头宜粗长,进针 宜深,否则易造成注射部位硬结和疼痛。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 ppt课件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449f0376a20029bc642d93.png)
注射者应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皱褶,注射过 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ppt课件
28
禁用 对此药品过敏。
有使用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史。
活动性出血。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严重肾功能不全。
ppt课件
29
药物过量的症状和体征: 出血是主要的临床体征。
储藏: 25°以下保存,避热。不得冷冻。
ppt课件
1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组件 肌肉及筋膜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7
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 入皮内,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 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如没有皮丘,或在针头抽 出后部位有流血情形,表示药物可能注入皮下组 织,则皮肤试验无效,应重做一次。
迅速拔出针头,拔针后不要按揉、抓挠注射部位, 防止局部皮肤发红,影响观察效果。
皮内注射是把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
皮下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
肌肉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肌肉组织。
ppt课件
5
药物过敏试验 预防接种 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ppt课件
6
详细询问过敏史。凡首次使用青霉素或停用青霉素在72h 以上者,必须在试验阴性后方可应用。 用物准备时备肾上腺素1支。 选择注射部位正确(前臂掌侧下1/3),避免注射在多毛, 有病变或变色区域。 消毒皮肤用75%酒精棉自中间环形向外消毒一直径约 5cm 之圆形区域,待干。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 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以免影响观察结果。酒精过敏者, 用新洁尔灭或0.9%NS。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操作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操作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c97c476312b3169a451a46e.png)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
④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病人及家属,并予以注明。
3.皮下注射的部位有哪些?
答:皮下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能否皮下注射?
答: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应用皮下注射,以免刺激损伤皮肤。
5.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臀大肌定位的方法有几种?
答:肌肉注射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及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的定位方法有两种: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6.肌肉注射常用的体位有哪些?
答: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④坐位:为便于操作座位要稍高。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课件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90a52fb9d528ea80c77983.png)
再次核对、排气
穿刺 推药(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操作后处理
.
11
注意事项
1.要选择合适的臀部注射部位,应避开瘢痕, 硬结或压痛处,偏内侧易伤神经,血管; 偏外侧易伤到髂骨或形成断针。
2.注射针头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应立即将 针头拔出,重新更换部位。
3.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 禁忌。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现用现配, 以减少过敏反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 融化后在抽药。
.
17
皮试阳性判断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部红肿,无自觉 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节, 直径大于1cm,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 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在观察反映的同 时,应询问有无胸闷、气短、发麻等过敏 症状。
注意:阳性者不可用药,并在医嘱单或门诊病
历上注明过敏,如出现过敏性休克,按过敏性休 克抢救。
.
12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连接 处脱落;若发生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 不动,迅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 埋入肌肉内,即请外科医师行手术取出。
5.需长期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 换,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推药时,速度 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局部刺激。
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 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 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 处注射。
6.肌肉瘫痪松弛无力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0ml.但 哮喘时禁用。
.
20
定义
皮下注射
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的目
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注射给药法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注射给药法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6a7d95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e.png)
1.皮内:表皮和真皮之间,进针角度:5°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 和深度
2.皮下:皮下组织,进针角度:30-40° 3.肌内:肌肉层,进针角度:90° 4.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不慎断针时增加处理的难度。
注射给药法
注射原则
内容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 技术
1.解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取合适体位。 2.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均匀”(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均匀) 3.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
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
二、操作中: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用PDA扫描患者腕带,核对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核对药名等(至已校对), 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 2.选择注射部位:常选择臀大肌注射部位(采用十字法或连线法),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嘱患者下腿稍弯曲,上腿伸直,告之患者放松(肌肉放松有利于药液吸收)。 3.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处,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面积5cmX5cm,待干。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至开始执行);排净针管内的空气(针梗距碗盘大于10cm)。
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2cm处嘱患者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手前臂,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可 嘱家属配合),待形成0.5cm皮丘,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取前臂掌侧中断做皮试。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者勿抓、 挠,用 0. 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 水疱者,用0. 5%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 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进行外科换 药处理。
注射给药法
皮内注射 并发症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93214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e.png)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
2.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不能在感染、硬结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4.需长期反复肌肉注射者应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遇2种以上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6.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梗部焊接处折断:万一折断,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取出。
如全部埋入肌肉内,即请外科医师行手术取出。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af45d1cb49649b6648d747de.png)
〉 PNC皮试液如何配置?
〉 取一支 80万单位的青霉素 ,用 5ml注射器吸 4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每ml药液青霉素含量为 20万单位,用1ml注射器吸0.1ml上夜加0.9%氯化 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含量为2万单位;再用 1ml注射器吸0.1ml上夜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 药 液 青 霉 素 含 量 为 2000 单 位 ; 再 用 1ml 注 射 器 吸 0.1ml上夜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含 量为200单位(每次配置时均需将溶液摇匀),配 置完毕换接41∕2号针头,妥善放置。
1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患者采取休克卧位,给予氧气吸 入,并保温。在患者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并密切观察患 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
2.给予抗过敏药物:a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 上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 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 险。b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 200mg+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 萄糖液500ml静点。c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 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肉注射。
3
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减少过敏反
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融化后在抽药。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脱落;若发生
4
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 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埋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避 05
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吸收不良。
进针角度5'
各种注射的进针深度
操作顺序
〉 举手示意——着装整洁,指甲已修剪——双人核对医 嘱——洗手戴口罩——检查用物,核对药物(用物已准 备完毕,无菌物品均在使用效期内)——洗手取口罩— — 携 用 物 至 床 旁 —— 核 对 床 尾 卡 、 自 我 介 绍 、 核 对 腕 带——解释取得病人同意——评估部位(皮肤完好,无 破损、无炎症、无瘢痕、无硬结、无皮疹,适合操 作)——评估环境(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合操 作)——洗手戴口罩——消毒皮肤—核对病人、药物— —穿刺——分离针头,再次核对病人、药物——询问用 药反应、人文关怀、整理床单位——用物按院感要求分 类处置——洗手记录——举手示意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ffe17d6294dd88d0d26bc7.png)
2. 临床表现 (1)无皮丘。 (2)皮丘过大或过小。 (3)针口有出血。 3. 预防 (1)对不合作的患者肢体给予约束和固定。 (2)充分暴露注射部位,衣服过多或袖口过 窄,
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衣袖。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3
)
提
高
技
能
,
掌
握
注
射
的
角
度
、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 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 重新
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三)过敏性休克
1. 发生原因
(1)操作前未咨询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患者对注射药物发生速发货迟发过敏反
应。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备有氧气和吸痰设备。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配置药液 有无
变化沉淀破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
4. 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给药→通知医生→平卧→就地抢 救→畅
通气道→皮内做、皮好下、气肌肉注管射操切作中开常见并术发症前的预准防和处备理 →遵医嘱
(四) 局部组织反应
1. 发生原因
(1)药物种类或性质不同,局部发生变态 反应
2 . 临 床 表 现
(
1
)
表
现
为
注
射
部
位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4
)
待
皮
肤
消
毒
剂
干
燥
后
方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针头宜粗长,进针 宜深,否则易造成注射部位硬结和疼痛。
5、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 液,然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同时注意药物配伍 禁忌。
.
体位选择
• 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 可彩以下姿势:
•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
.
〉 PNC皮试液如何配置?
〉 取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 ,用5ml注射器吸 4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每ml药液青霉素含量为 20万单位,用1ml注射器吸0.1ml上夜加0.9%氯化 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含量为2万单位;再用 1ml注射器吸0.1ml上夜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 药 液 青 霉 素 含 量 为 2000 单 位 ; 再 用 1ml 注 射 器 吸 0.1ml上夜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含 量为200单位(每次配置时均需将溶液摇匀),配 置完毕换接41∕2号针头,妥善放置。
其次:臀中肌、臀小肌、 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 肌
.
臀大肌(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 作一水平线,以髂嵴 最高点作一垂直线, 其外上象限(避开内 角)为注射部位
.
臀大肌(2)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 骨联线的外上 1/3处为注射部 位。
.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
示指尖和中指尖 分别置于髂前上 棘和髂嵴下缘处, 髂嵴、示指、中 指间的三角区为 注射区
• 4.肌肉瘫痪松弛无力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0ml. 但哮喘时禁用。
.
〉 5.呼吸受抑制时:可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等呼 吸兴奋剂,必要时实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 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准备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 吸,或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 6.心脏骤停时:立即施行体外心脏按摩术:心 脏内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必要时可行 胸腔内心脏挤压术。
1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患者采取休克卧位,给予氧气吸 入,并保温。在患者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并密切观察患 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
.
2.给予抗过敏药物:a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 上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 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 险。b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 200mg+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 萄糖液500ml静点。c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 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肉注射。
.
• 3.抗休克治疗:a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给予低分 子右糖酐500ml或4%碳酸氢钠+5%葡萄糖内静点。b如血压 不回升,需立即静脉输入5-10%GS200ml+去甲肾上腺素12ml,或多巴胺20mg.根据血压调节滴速。c加大地塞米松 或氢化可的松的计量。d针刺人中、十宣、涌泉、足三里、 曲池等穴位。
核对、摆体位 消毒皮肤,待干 再次核对、排气
穿刺 推药(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操作后处理
.
注意事项
1.要选择合适的臀部注射部位,应避开瘢痕,硬结或 压痛处,偏内侧易伤神经,血管;偏外侧易伤到髂骨 或形成断针。 2.注射针头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应立即将针头拔出, 重新更换部位。
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
06 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 射。
.
注射技术
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取合适体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使肌 肉松弛,易于进针。
3、注射时 “二快一慢”,即进针快和出针快, 推药慢,注药速度均匀。
.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2)
髂前上棘外侧三 横指处(病人手 指宽度为标准)
.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大腿中段外侧。 髋关节下10cm 至膝关节的范围
.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 横指处
.
操作前准备 操 作 步 骤
按医嘱吸取药液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A (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短、发
绀、口吐白沫伴濒死感
B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
发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
C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
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D (4)皮肤过敏症状:瘙痒、荨麻疹及其他 皮疹
.
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
注意忌用碘酊
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皮 肤,右手以平执式持 注射器,针头斜面向 上与皮肤成5°刺入
待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 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 固定针栓,右手注入药 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 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 白,毛孔变大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
头
再次核对,15~20min
后观察结果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
皮内注射
定义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 表皮和真皮之间的 方法
.
皮内注射
• 1.目的:药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2.部位:表皮与真皮之间 (1)药敏——前臂掌侧下段,如青霉素皮试; (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如卡介苗、百日咳疫
苗。 (3)需实施局部麻醉处的局部皮肤 ,如普鲁卡因皮试;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
皮试阳性判断
•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部红肿,无自觉症状。
•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节,直径大于1cm, 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在 观察反映的同时,应询问有无胸闷、气短、发麻等过敏 症状。
• 注意:阳性者不可用药,并在医嘱单或门诊病历上注明 过敏,如出现过敏性休克,按过敏性休克抢救。
.
3.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
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减少过敏反
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融化后在抽药。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脱落;若发生
4
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 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埋入肌肉内,即请外
科医师行手术取出。
.
5.需长期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避 05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
肌肉注射定义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 射治疗方法,指将少量无菌药液 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
到治病的目的。
.
肌肉注射的目的
01
1.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
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02
பைடு நூலகம்
2.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
大的药物
.
注射部位选择
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