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加工贸易转型研究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下江苏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
金融危机下江苏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①江苏大学 陈云香 赵艳萍摘 要:加工贸易一直是江苏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江苏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已成为当前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主要途径。
在经济转型的新的发展阶段,理性分析加工贸易走过的历程,研究加工贸易转型的方向及升级的对策,对促使江苏加工贸易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发展,实现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均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加工贸易 转型 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0)02(b)-160-021 江苏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所谓加工贸易,主要指对外加工装配、中小型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
发展加工贸易的好处是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而通常所说的“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其中来样加工不在加工贸易的范围内。
江苏是国内首批对外开放的省份、加工贸易的规模以及数量都发展较快。
江苏的加工贸易已经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8年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值2260亿美元,同比增长8.1%。
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419.7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口840.3亿美元。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236家,新批协议外资507.3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51.2亿美元,增长14.7%;这又为加工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年,由于受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成本的上升等使得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类行业竞争力难以延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我省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而带来的诸多挑战也是机遇,它可以促使我省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和升级。
所以,就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并准确把握江苏加工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条件,进一步提出完善的政策以及创新性的管理方式,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加工贸易的效益和质量上来,从而引导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发展文献综述【精选资料】
加工贸易发展文献综述摘要: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我国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以往加工贸易主要集中于沿海,在内陆地区基本上是空白,难以分享到加工贸易所带来的好处。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内陆地区加工贸易加快发展并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加工贸易、现状、问题、方向正文:加工贸易是一国利用本国生产能力和技术,进口料件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随着IT和交通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全球通讯和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为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
许多产品的生产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按专业分工展开,其生产环节大都选择在成本最低的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由此诞生,并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把劳动力优势与国际化的市场、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相结合,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
1、国内外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研究近几年,在中央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在发展中暴露出的“低层次、低水平、低增值,高能耗、高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般途径和对策研究。
隆国强从提升国际生产价值链位置,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条,企业进入服务环节,发展本土跨国公司等方面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提出从政策上促使加工贸易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梯度转移[1]。
张旭宏提出要引进更高技术,实施产业聚集与配套,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价值链,培育自创品牌[2]。
刘德学从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角度,研究了制定发展战略、实施产业政策、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等对策建议[3]。
孙国辉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综合体现于企业、产业、地区多个层面,并从战略定位、政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论述支持体系建设[4]。
何斯斐针对加工贸易转型面临的准入门槛低、国内采购率低、结构区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建立机制、完善制度、优化区域布局等对策建议[5]。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理论综述 (5)(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界定 (5)1.加工贸易的内涵 (5)2.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含义 (5)(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 (6)1.比较优势理论 (6)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6)3.价值链理论 (7)二、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7)(一)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规模 (7)(三)江苏省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与市场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江苏省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和分布区域 (10)三、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12)(一)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配套率低 (12)1.加工贸易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 (12)2.加工贸易配套能力不足 (14)(二)加工贸易结构不平衡 (14)1.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不平衡 (14)2.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和分布地域不均衡 (14)(三)江苏省加工贸易传统优势逐渐丧失 (15)1.加工贸易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减弱 (15)2.土地价格上涨 (15)(四)企业自身经营机制不合理 (15)1.加工贸易企业观念守旧 (15)2.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水平落后 (16)四、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16)(一)提升加工贸易附加值 (16)1.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不断刺激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16)(二)调整完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 (17)1.改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制造方式 (17)2..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注重节能减排 (17)(三)提升江苏省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优势 (17)1.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17)2.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与打造行业公共品牌并举 (17)(四)完善企业自身经营机制 (18)1.改变加工贸易企业观念 (18)2.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水平 (18)五、结论 (18)参考文献 (22)致谢 (23)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日臻完善,国际化的生产趋势逐渐增强,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配置正在逐步实现优化,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的还有国际贸易方式。
苏州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探讨
严
楠 :苏州地 区加工贸 易转型升 级工作探讨
总值合计为 1 9 亿美元 ,占苏州地 区加工 贸易进 42 出口总值八成以上。吴江、常熟、张家港、太仓依 次递减 ,合计加工贸易进 出口值为 29 8 亿美元 ,只
较 缓 。2 1 年 1 月 各类 企业 加 工 贸易 占比如下 01 —6
20 年 至 2 1 06 0 0年 五 年 间 占 比 情 况 分 别 为: 7. 7 4 8 %、7 . 1 、6 . 6 、6 . 5 、6 . 8 , 3 3 9 8 9 1 5 8 今 年上半年 占比情 况 已降 为 6 .3,,份额 逐 年减 18 9 6
少。
比增长 3 7 。其 中进 口总值为 3 8 . 2 亿美元 ,同比 下降 2 1 ,出 口总值 为 5 2 美元 ,同 比增长 . 5亿
74 ,增速有所减缓。20 —2 1 年苏州地区加 . 01 01
( )加 工 贸易地 区结 构 :高聚集 、不平衡 j
苏州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主要集 中在苏州和昆 山两地。2 1 年苏州 、昆山两地加工贸易进 出口 00
工贸易进 出口总值走势如下图所示 :
*
作者单位 :苏州海关
24
提 升工业产业规模 ,推 动配套产 业发展 ;调整产 业整体 结构,实现技术进 步和溢 出;拉动地方财政 税收,成为 全市重要税收来源 ;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维护社会 稳定 和繁荣 。 目前苏州地 区加 工贸 易存 在处 于产 业价 值链低 端、技术溢 出作用较弱、本 土企 业参 与程度不高 、特 殊监管 区域 产 出效 益不足等方 面的 问题。按 照党的十六届 三 中全会 、国家 “ 十二五”规划 以及 总署提 出的加工 贸易转型 升级 的有关 要求,从引 导、提效 、形 成合力角度 出发 ,可从三方面着手推动苏州地 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工作 :一是 以政 策引导促 转型,配合相关部 门为加工 贸 易发展营造 良好 的政策环境 ;二是以效能提升促转 型,优化监管 与服 务 ,促 进贸 易便 利化 ,为加工 贸易发展 营
基于价值链的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
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是越高越好,这里面的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出口企业在处理经济国际化与经济本土化关系的基调应当是把发展本土经济放在企业经营的首位。
我国十几年来外贸“出超”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到了要求从根本上解决的时候了。
3 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企业的路径选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商务部的基本方针是“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确保增长的措施,包括财税金融政策,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展服务贸易和扩大进口等。
鉴于我国外贸依存度之高,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巨大,应当从根本上解决出口企业的自身活力和竞争力问题。
等待永远不是聪明人的选择,企业家们在金融危机中寻找着前进的方向。
本文只是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1)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缓解贸易不平衡矛盾。
(2)既要占领国外市场,又不忘开拓国内市场。
(3)稳定人民币汇率,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参考文献[1] 2008年:我国外贸形势遭遇突变[EB\OL]. 中国证券网,2009-1-5.[2] 路虹.当需求不再的时候[N].国际商报,2008-11-27(1).[3] 张斌.出口将遇艰难一年 企业盼减税[N].经济观察报,2009-1-4.[4] 赫德森对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批评[M].国外理论动态,2008,(11).[5] 范俏燕.当前国际性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J].财经科学,2008,(7):31~39.基于价值链的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九江学院 王世平 赵春燕摘 要:江苏作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高度集聚和高速发展的主要地区,其加工贸易量在全省进出口中的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
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江苏省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缓慢,在整个加工贸易价值链中,江苏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环节,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本文即是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提出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含量、促进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措施。
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探析--以南通市船舶海工业为例
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探析--以南通市船舶海工业为例随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加工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强烈。
南通市船舶海工业作为一家典型的加工贸易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以下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三方面探析南通市船舶海工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情况。
现状:南通市船舶海工业是一家从事船舶制造和海工装备制造的企业,主要业务是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相关产品的加工服务。
目前,企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产品对客户的附加值较低。
传统的加工生产模式使得企业只能扮演加工和组装的角色,难以提供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
2.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缺乏独立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存在波动性,无法满足客户的高品质需求。
3.生产成本升高。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问题:目前南通市船舶海工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1.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缺乏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难以推动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
2.产品质量难以提升。
由于传统的加工模式,难以提供更具附加值的技术服务和高品质的产品,产品质量存在波动性。
3.缺乏自主品牌。
企业在自主品牌开发和市场营销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难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南通市船舶海工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积极开拓国内外技术渠道,建设研发机构,提升企业产品研发能力。
2.拓展产品附加值。
通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形式,拓展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
3.发展自主品牌。
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建立自主品牌形象,并在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影响力。
总之,南通市船舶海工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从技术研发、产品附加值和自主品牌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报告论文
XX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概念及意义(一)加工贸易发展概况我国海关监管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一国将其全部或部分的初始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从境外保税进口,经过本国国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再将加工完成的半成品或制成品出口至国外的经营活动。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有以下两种:(1) 进料加工进料加工也叫以进养出,是指运用外汇来购买国外提供的原材料、辅料,然后再利用本国自身拥有的设备、劳动力和技术水平,将进料加工成为成品后,将成品再出口到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2) 来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东道国企业接受国外企业订单,由国外企业自己提供其所要用的原材料、元件和包装材料等,然后再按照双方协商过的一系列要求(质量、规格、款式等)加工成成品,成品再交付给国外企业,东道国企业仅收取加工费用。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30多年來,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7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3000多亿美元,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作为连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工贸易有效地解决了我国资本和外汇双缺口的问题,带动了所在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地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且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纵观中国加工贸易30多年的发展历程,加工贸易不断升级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零配件生产和组装阶段而进入深加工阶段并不断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加工贸易企业的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然而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比如加工贸易价值链比较短,外贸依存度过高,贸易摩擦不断,加工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等。
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依然面临的较大的升级转型压力与挑战。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我们可以把加工贸易升级简单定义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加工贸易通过技术发展,产业升级,政策调整等方式,不断的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加工贸易自身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改善加工贸易出口条件,促进加工贸易由低技术含量、低产值、取代性强的低级模式向高技术含量、高产值、竞争力强的高级模式发展,从而实现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网络生产中角色向更高层次攀升,拉动自身GDP增长,改善居民生活。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文献综述
摘要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但就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由国际化背景到中国的自身条件和需求、从己经取得的成就到存在的制约因素等方面来看,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成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
本文献综述从整体上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简要评价,提出我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微观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途径长期以来,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也为外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加工贸易将面临近2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原油及原材料普遍上涨的影响,走低价路线的“中国制造”行业竞争力难以为继;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成本的上升以及“两税合一”新政的实施,加工贸易管理强化等一系列新情况都将透支企业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加工贸易传统的成本比较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也成了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概念(一)加工贸易按照Feenstra与Hanson(2002)的定义,是指东道国采用免税方式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并最终再出口的一种生产与贸易活动。
[1]从广义角度来讲,加工贸易是指外国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和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进行销售,它同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紧密相连。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也标志着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开始。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包括五个领域的转型,即股权结构转变、产品产地转移、组织方式转换、生产方式转化和营销市场转向,同时在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集聚配套、增值能力五个方面升级。
加工贸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论文
加工贸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加工贸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优秀论文范文, 对正在写有关于升级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论文片段:口金额为约为503 亿美元,占国内比重的18.54%,排名全国第二;进口金额约为75 亿美元,占国内比重32.74%,排名全国第一;出口额约为427 亿美元,占国内比重17.23%,排名全国第二。
2011年1月〜12月,全国服装的产量达254亿件,同比增长8.14 %。
其中,梭织服装为133亿件,占总产量的52.37%;针织服装为121 亿件,占总产量的47.61 2 3 下一页[ 摘要]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遇到瓶颈。
通过对转型升级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整体升级概念。
并以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为例,从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发现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依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进而提出关于广东省纺织业整体升级的倡议。
[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广东纺织服装业; 整体升级[]A[ 文章编号]1673-0461 (2012)08-0058-06一、理由提出加工贸易产业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形势的转变,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出现瓶颈。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当下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巨大,同时人民币的升值导致产品出口价格上升,销售受到影响。
这需要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理由。
以广东省纺织服装业为例,该产业是广东省传统优势产业①,2011年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4.6%,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12.1%。
该产业发展对于广东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作用重大,近年纺织业从业人数稳步上升,据估计该产业2011 年解决全省就业70 余万,对提供就业岗位,稳定失业率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原本具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论文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论文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加工贸易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加工贸易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的研究,并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
首先,加工贸易企业应该加强创新能力。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创新可以是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也可以是进程或生产方式的创新。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机制,加大对研发活动的投入。
其次,加工贸易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是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通过品牌建设,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减少价格竞争的压力。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进行有效的品牌宣传和推广,不断提高品牌价值。
第三,加工贸易企业应该深入挖掘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趋势,进行差异化的生产和营销,满足不同层次和地区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应该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其深度跟进市场。
第四,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支持。
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政府还应加强监督管理,引导企业遵守环保、质量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规,推动加工贸易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企业创新升级的关键。
加工贸易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吸纳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拓宽企业的视野和思路。
最后,加工贸易企业应该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国际市场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企业应该抓住全球市场机遇,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综上所述,加工贸易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具备创新、品牌建设、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国际市场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19
对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的建议:
完善加工 贸易相关 政策
完善加工贸易相关政策,继续推动加工贸易的不 断发展,用低碳理念指导加工贸易发展 这里主 要从二个层次完善加工贸易政策。首先,完善加 工贸易商品分类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 品, 改进出口退税政策, 促使加工贸易的产品 向低碳、 高技术产品转变; 其次,加强对加工 贸易企业的审核与评估,淘汰其中高污染高能耗 等不利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企业,引导加工贸 易企业提高企业自身能力。
08
加工贸易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罗建兵 (2010) 也认为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外需 萎缩使中国东南沿海的加工贸易企业成本竞争优势 逐渐弱化, 加工贸易产业通过产业升级与转移可 以突破困境。 也有学者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 制与路径进行研究, 刘德学等 (2005) 从全球生 产网络的角度, 从产业、 产品、 价值链环节、生 产过程、 企业角色等五个方面界定了加工贸易升 级的机制和内涵。
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16
三个层面
1.宏观层面
2.中观层面 3.微观层面
1.宏观层面:国际贸易环境与国家政策。
17
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环境将更变幻莫测。首先,随着危 机影响的加深,美欧等国将进一步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 求;其次,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疲软,消费萎缩, 客户资源显得十分有限,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最后, 危机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订单进一步减少,中 国将遭遇更频繁的贸易壁垒。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中 国的一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加 工贸易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政策已经暴 露出了不能适应加工贸易发展的状况。
国内配套能力有所增强,增值水 平有所提升
价值链视角下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价值链视角下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苏州加工贸易行业的现状和困境,阐述产业转移升级的必然性以及苏州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探讨加工贸易分工模式下企业的升级能力;提出重构国际—国内价值链,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价值链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企业想要生存并壮大,控制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Humphrey和Sehmitz(2000)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四种类型: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链条升级(grading)。
企业要实现GVC(Globe Value Chain)的升级,不可或缺的就是创新能力。
与这四种升级类型相对应的创新能力分别是生产再造能力、产品升级能力、功能创新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
这四种升级类型、四种能力之间存在严格的递进关系,慢慢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端跃迁。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州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能力本次课题,共计发放问卷80份,回收55份,问卷涉及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企业升级能力测评两大块内容。
(一)生产再造能力(工艺升级)1.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升级。
先进生产制造系统是企业效能提升的重要载体,是产品质量的保障。
目前国际先进的设备已经进入数字化集成阶段,其在自动化、高精度、高稳定、低消耗、柔性化、智能化等方面能够较好满足终端产品需求。
在55家样本企业中,有29.09%的企业(全部为外资企业)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32.73%的企业使用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36.36%的企业属于国内一般水平。
仅有4家明确表示存在国际生产工艺储备,会每年随着订单要求更新产线;25%的企业表明最近3年没有大规模更新产线。
从这些数据可知:一是加工贸易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二是加工贸易企业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较大。
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企业数虽然仅有16家,全部为外资,且为苏州地区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产能较大,设备投资力度也有保证。
苏州加工贸易行业现状评析论文
苏州加工贸易行业现状评析摘要:苏州抓住世界产业梯度转移的机会,通过利用fdi与国内廉价劳动力相结合的加工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本课题分析苏州加工贸易行业的现状和困境,旨在指导苏州加工贸易产业的实践。
关键词:加工贸易;现状;价值链作者简介:张译匀(1981-),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0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18-0221世纪初来,苏州加工贸易的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为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实现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贸易结构来看,仍停留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润阶段,苏州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苏州加工贸易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一)发挥“引擎”作用,三驾马车齐推苏州经济快速持续增长2011年,苏州进出口总额为3008.63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1162.56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38.64%。
加工贸易对苏州gdp的贡献率为19.94%,也就是说苏州2011年的gdp为105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332亿元,在增长的1332亿元中有19.94%是由加工贸易增长产生的。
2008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加工贸易总额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苏州的加工贸易值为950.35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57%。
加工贸易对苏州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非常显著,“十一五”期间加工贸易对gdp的贡献率均保持在10%以上。
(二)优化加工贸易产品结构,推动配套产业发展2011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969.5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8.70%,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比重高达65%,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手机、计算机零配件等主要it产品的出口增幅都超过50%以上。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加工贸易现状的阐述,表明江苏省加工贸易处于转型期的事实,在对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了SWOT 分析后,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增值率;转型;SWOT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round to the status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Jiangsu province. Showing that trades in Jiangsu face in transformation having SWORT analyses done .we have some advices for it.Key words: Processing trade ; The multiplier; In transition ;SWOT目录摘要 (1)目录 (2)1.绪论 (4)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4)1.1 研究背景 (4)1.2.加工贸易的研究目的 (4)1.3加工贸易国内研究现状 (5)2理论基础 (7)3.江苏省加工贸易现状 (9)3.1江苏加工贸易中发展特征 (10)3.1.1加工贸易产业技术水平低 (10)3.1.2 加工贸易地区分布不平衡 (10)3.1.3 加工贸易依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10)4SWOT 分析 (12)4.1.优势因素 (12)4.2.劣势因素 (12)4.4.威胁因素 (13)5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对策 (15)5.1.提高加工贸易的本土化程度, 提高国内配套水平 (15)5.2.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 (16)5.3.充分利用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优势 (16)5.4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还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17)5.5 提高核心竞争力,延伸提升产业链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0)1.绪论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近30 年来,江苏省加工贸易由小到大,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探索出了具有江苏本地优势的加工贸易道路,形成了自己特色。
助推江苏加工贸易率先转型升级
助推江苏加工贸易率先转型升级我国自2009年12月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转正以来,短短两个月增长上升到44.8%。
据南京海关统计,2010年1季度江苏省进出口总值991亿美元,同比(与2009年第1季度相比,下同)增长52%,其中,出口561.3亿美元,同比增长41.2%;进口429.7亿美元,同比增长68.8%。
数据表明,江苏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正率先转型升级。
“在压力面前主动转,在机遇面前加快转,全力助推江苏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江苏加工贸易率先转型升级,已经凝聚成为南京海关全体干部群众的共识。
”南京海关党组书记、关长李多宽说。
加工出口和品牌内销比翼齐飞今年春节过后,“老外贸”苏州恒润进出口有限公司加快试水内贸的各项筹备工作的节奏。
公司选址吴江开设直营店,准备在国内市场上推出自主服装品牌“艾蔻”。
恒润从一家专业从事纺织服装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转型为自创品牌,内外贸一体化。
而仅仅以“新面孔”出现在内销市场上才一年的莱克电器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了国际国内市场双丰收:稳坐吸尘器出口头把交椅,成功自创“莱克”品牌豆浆机、吸尘器等小家电销售突破6000万元。
品牌赢市场成为莱克电器公司应对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制胜法宝。
和许多加工贸易企业一样,莱克电器公司也是从代工起步,从OEM(贴牌生产)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属于100%加工贸易外销企业。
由于其质量水平符合国际知名品牌的要求,其高速电机在业内获得了“电机专家”的美誉,为其赢得了大量国际客户的信任。
莱克电器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吸尘器行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世界上每5台吸尘器中,就有1台产自莱克。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骤冷,莱克电器公司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毅然选择了自创品牌开展内销业务。
“海关的一系列鼓励内销的措施增强了我们创立品牌的信心。
”莱克电器公司进口部经理陈菊告诉笔者,“下调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缓税利息率,实行内销当月集中申报等,都对我们非常有利,因此我公司决定利用保税政策开展内销自己的品牌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材料:文献综述课题名称: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课题研究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专业系主任完成日期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 江苏加工贸易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加工贸易为推动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对外贸易大省地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密切与港台经贸关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江苏加工贸易也存在省内发展不平衡问题、总体收益率不高、税收贡献率不高等问题。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和服务,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政府可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加工贸易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企业由外资为主向内外资并重转变,生产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经营方式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区域分布由沿海为主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模式由保税加工为主向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贸易和保税服务并重拓展。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革开放近30年来,江苏省加工贸易由小到大,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探索出了具有江苏本地优势的加工贸易道路,形成了自己特色、近年来,江苏省利其优越的地理优势,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工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5-2008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逐年激增,在全省进出口总额中占据重要份额。
尽管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年加工贸易仍然.占据贸易经济的大部分,据海关统计,2009年1-5月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640.6亿美元,下降30.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5.1%一、江苏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加工贸易为江苏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发挥“引擎”作用,推动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加工贸易超常规发展,奠定江苏对外贸易大省地位3.开拓参与国际分工渠道,促进江苏产业结构升级4.日益成为区域经疥的增长极,辐射带动效应显著5.吸纳大量劳动力,保障民生、提高人力资源素质6.密切江苏与香港、台湾的经贸关系,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加工贸易从无到有,快速增长,现在已经成为江苏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为促进江苏开放型经济腾飞,实现“两个率先”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各种贸易形式中.进料加工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外商投资企业是江苏省加工贸易的主体。
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30家在江苏省投资5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在江苏注册投资。
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90%以上.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近80%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江苏省加工贸易商品结构小断优化机电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二).辫证分析江苏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关于江苏省内发展不平衡问题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察赋、基础配套等原因,目前苏南的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明显优于苏中和苏北。
应该说,江苏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更多的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这与加工贸易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类似的,属于前进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通过转型升级和用梯度转移的办法加以解决,也给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提供了空间。
江苏加工贸易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1、区位条件不同。
2、区域经济基础不同。
3、区域文化心理差异。
4、区域政策差异5、区域外商投资差异。
江苏加工贸易区域协调发展是指苏南、苏中、苏北在加工贸易方而在做好错位经营的基础上,相互依赖、密切合作、协调发展,最终达到缩小区域差距,形成良性互动的状态。
这种状态既是江苏加工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缩小江苏南北差异的必然选择,不但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2.关于总体收益率不高问题江苏加工贸易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总体上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依存度过高等现实问题。
虽然出口的大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但大多不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自主品牌。
3.关于资源消耗和环保问题江苏加工贸易30年的高速发展成绩显著,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企业。
4.关于税收贡献率不高问题总而言之,当前加工贸易的层次、水平和质量与发展之初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加工贸易已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贸易方式,更承载着经济、政治、民生、外资、外汇、外交等诸多内容和责任。
如果完全取消加工贸易保税政策,可能在短期内较大地增加企业成本,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生存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加工贸易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有着自身的缺陷,也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这些不容回避也不可回避。
如何逐步消除存在不足,实现新一轮的发展,是当前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政策,不应提倡取消保税政策,必须要保持政策的长期稳定。
但也要高度重视加工贸易带来的间题,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国内增值链,实现梯度转移。
二.关于江苏加工贸易的方法研究。
(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江苏加工贸易升级路径基于市场扩张能力的升级.加下贸易企业开始于OEA,再到OEM,再发展到全球物流契约模式(GLC)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纳入全球物流体系,以实现市场扩张,最后发展到OBM.。
基于技术能力的升级.它是指OEA企业通过扩张职能来加强企业的技术能力,使企业从原始设备制造(OEM)扩展到产品的设计(ODM),然后依托自己的品牌来营销自己的设计。
基于市场扩张能力和技术能力双向组合的升级(或简称为组合路径)战略选择:1.在技术上自主创新。
2.充分利用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优势3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实现加工贸易区域协调发展。
4完善政策。
(二)、加工贸易促进江苏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2.促进配套企业发展,促使当地企业进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3.培养了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4.缓解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培养了熟练劳动力队伍苏州加工贸易是以外资带动出口加工发展外向经济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能够迅速推动当地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
进入21世纪,苏州的加工贸易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通用设备、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开发区为主体,龙头企业为核心,多集群配套企业密切合作的高集聚度产业体系,并加速从劳动、技术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发展模式转变。
(三)金融危机下江苏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1.提高核心竞争力,延伸提升产业链目前江苏的加工贸易仍然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数量扩张带来的大量虚肿的顺差还造成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出口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难。
2.促使产业梯度转移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加工贸易的区域升级苏锡常宁苏南地区产业应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体系转型升级,徐扬盐连等苏北地区应承接苏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形成加工贸易由南向北呈梯级推进的新格局,实现区域间的产业互补,改变目前区域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状况,使江苏更大范围地融人国际加工贸易产业链。
3.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实现人才升级要实现自主创新,就要有从事创新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要有发明创新技术的人才,还要有转化和应用创新技术的人才。
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切实落实自主创新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实现加工贸易中自主创新的根本性问题。
4.向服务贸易环节延伸,实现发展空间升级与货物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的服务贸易仍处于逆差地位,服务业在我省的发展明显滞后。
三.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现阶段,加工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是其它的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
同时,我国加工贸易也而临诸如“双刃剑效应”监管方式不适应、加工贸易内销问题及对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管理的争议等一系列情况。
(一)新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1.世贸规则本身对加工贸易带来的挑战由于关税的减让,原来销往国外市场的加工贸易产品可能转而在本地销售,从而影响国产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一些加工贸易货物通过内销途径可能逃避配额许可证管理,既影响了企业加工贸易的正常运行,也为海关对加工贸易进行后续管理造成很人的困难。
2.现行监管政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加工贸易的发展需要,加工贸易面管挑战随着我国加工贸易活动的新发展、新变化,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对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上贸易挤压正常贸易,使出口税源萎缩。
4.加上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弱,拉动作用较小。
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加工业过度膨胀。
5.加上贸易顺差、原产地规则与严重贸易摩擦的挑战20世界80年代以后,一批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我国。
随之而来的是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欧关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也同时转嫁给我国,从而加剧了欧美国家与我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
6.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的标准和保证金管理面临挑战加工贸易企业的分类标准条件尺度过于严格,对技术性犯规惩罚过重。
7.我国加工贸易的未来发展面临挑战四、结论加工贸易作为江苏省的主要对外贸易方式.对江苏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直接影响江苏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大力培育和发展加工贸易.是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
但是目前江苏省加工贸易中还存在些问题:第一.品仍是出口中坚;第二.进出口结构不平衡.表现为进口高端、出口中低端;第三.产品附加值低.例如.江苏省IT企业主要以OED形式进行IT外部设备的生产、加工和组装.这是典型的产业链低端.大大限制了产品增值率;第四.缺乏研发设计企业。
第五.国产料件采购率偏低.原因方而是由于结转中的监管政策阻碍了国产料件的采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在研发能力、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上的局限阻碍了外商对国产料件的采购。
因此要想提高国产料件采购率,必须在国家政策和企业能力上做双重努力。
因此.未来江苏省加工贸易要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第一.加工贸易应由加工制造为主逐步向采购、加工制造、分销服务、售后服务以及研发、信息资讯等方向转型升级,沿着价值链逐步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由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刑升级;第二.加工贸易的主体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逐步向内资企业、尤其民营企业为主转变;第三完善加工贸易的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1] 装长洪.正确认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国际贸易,2008(4):4-7.[2] 李薇.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活力2008(1):53-55.[3] 隆国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探讨 [J].国际贸易,2008,(12):8-14.[4] 王勇,赵波.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J].对外经贸实务.2006,(OS):25.[5] 袁定育,聂影.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及转型升级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2010(3):40-43.[6] 毛群英.政策变化对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8,(6):22-27.[7] 于瀚,二岩.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素分析[J].国际贸易,2008(12).[8] 燕红,谢陶.江苏加工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与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2009,(04).[9] 王世平,赵春燕.基于价值链的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商贸.2010,(01).[10]李少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探论[J].经济前沿,2009.(I).[11]廖涵.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30- 31.[12]张旭宏.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8(2).[13]魏靖.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隐忧[J].国际贸易问题,2009(11).[14]王怀民.市场分割、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J].世界经济训究.2007.(1).[15]张燕生.我国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J].月宏观经济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