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症状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症状诊断学PPT课件
![症状诊断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0469f80029bd64793e2c35.png)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骨 髓红系增生旺盛
58
血中非结合 胆红素明显 增多UCB↑
尿中尿胆原 代偿性增高, 隐血阳性
肠道中代偿 性增高
肝 细
黄疸:金黄或桔黄色、可有瘙痒
胞
性
黄
肝功↓表现:疲乏、纳差、出血
疸
倾向
59
TB↑,UCB↑, CB↑,肝功受 损
胆红素 (+)
粪胆素轻度↑、 正常或↓
60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肠道易激综合症(IBS)
11
腹痛发生的机制
部位不确切、感 觉模糊、伴自主 神经兴奋症状
定位准确、 程度 剧烈而持续、局部 腹肌强直、咳嗽、 体位改变可加重
定位准确、 程度剧 烈、局部压痛、肌 紧张、感觉过敏
内脏性腹 躯体性腹
痛
痛
牵涉痛
12
临床表现
部位
多为病 变所在
性质和程度
刀割样、烧灼 样
1.食管疾病:食管V曲张破裂 2.胃十二指肠病变:PU、急性胃粘膜病变
Dieulafoy 综合症 3. 肝胆疾病 4. 胰腺疾病 5. 血液病 6.急性传染病 7.其他 以PU>食管胃底V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 最为常见
26
27
临床表现
量
部
、
位
速
度
28
◆ 上腹不适、恶心→呕血:鲜红、暗红、 咖啡色(酸化正铁Hb);伴黑便
腹膜急性炎症穿孔自发性腹膜炎定位明确持续性锐痛腹内压增加时加剧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消失腹腔器官急性炎症胃炎肠炎胰腺炎胆囊炎出血坏死性肠炎疼痛部位不确切感觉模糊钝痛灼痛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肠梗阻肠套叠胆道结石阵发性绞痛性剧烈脏器扭转或破裂脾破裂等强烈绞痛持续性痛腹腔内血管阻塞缺血性肠病夹层动脉瘤门静脉血栓形成胸腔疾病肺炎肺梗心绞痛10腹壁疾病全身性疾病腹痛剧烈而无明确定位症11慢性胃胆囊胰腺等的炎症腹腔内脏器的慢性炎症慢性假性肠梗阻十二指肠壅滞腹腔内脏器的扭转或梗阻肝淤血肝癌肝脓肿肝炎包膜张力升高腹腔内各种原发及继发肿瘤肿瘤压迫及浸润肠道易激综合症ibs胃肠神经功能紊乱12部位不确切感觉模糊伴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内脏性腹牵涉痛定位准确程度剧烈而持续局部腹肌强直咳嗽体位改变可加重定位准确程度剧烈局部压痛肌紧张感觉过敏13部位性质和程度诱发因素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刀割样烧灼绞痛广泛性剧痛暴饮暴食
58
血中非结合 胆红素明显 增多UCB↑
尿中尿胆原 代偿性增高, 隐血阳性
肠道中代偿 性增高
肝 细
黄疸:金黄或桔黄色、可有瘙痒
胞
性
黄
肝功↓表现:疲乏、纳差、出血
疸
倾向
59
TB↑,UCB↑, CB↑,肝功受 损
胆红素 (+)
粪胆素轻度↑、 正常或↓
60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肠道易激综合症(IBS)
11
腹痛发生的机制
部位不确切、感 觉模糊、伴自主 神经兴奋症状
定位准确、 程度 剧烈而持续、局部 腹肌强直、咳嗽、 体位改变可加重
定位准确、 程度剧 烈、局部压痛、肌 紧张、感觉过敏
内脏性腹 躯体性腹
痛
痛
牵涉痛
12
临床表现
部位
多为病 变所在
性质和程度
刀割样、烧灼 样
1.食管疾病:食管V曲张破裂 2.胃十二指肠病变:PU、急性胃粘膜病变
Dieulafoy 综合症 3. 肝胆疾病 4. 胰腺疾病 5. 血液病 6.急性传染病 7.其他 以PU>食管胃底V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 最为常见
26
27
临床表现
量
部
、
位
速
度
28
◆ 上腹不适、恶心→呕血:鲜红、暗红、 咖啡色(酸化正铁Hb);伴黑便
腹膜急性炎症穿孔自发性腹膜炎定位明确持续性锐痛腹内压增加时加剧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消失腹腔器官急性炎症胃炎肠炎胰腺炎胆囊炎出血坏死性肠炎疼痛部位不确切感觉模糊钝痛灼痛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肠梗阻肠套叠胆道结石阵发性绞痛性剧烈脏器扭转或破裂脾破裂等强烈绞痛持续性痛腹腔内血管阻塞缺血性肠病夹层动脉瘤门静脉血栓形成胸腔疾病肺炎肺梗心绞痛10腹壁疾病全身性疾病腹痛剧烈而无明确定位症11慢性胃胆囊胰腺等的炎症腹腔内脏器的慢性炎症慢性假性肠梗阻十二指肠壅滞腹腔内脏器的扭转或梗阻肝淤血肝癌肝脓肿肝炎包膜张力升高腹腔内各种原发及继发肿瘤肿瘤压迫及浸润肠道易激综合症ibs胃肠神经功能紊乱12部位不确切感觉模糊伴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内脏性腹牵涉痛定位准确程度剧烈而持续局部腹肌强直咳嗽体位改变可加重定位准确程度剧烈局部压痛肌紧张感觉过敏13部位性质和程度诱发因素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刀割样烧灼绞痛广泛性剧痛暴饮暴食
诊断学症状学-ppt课件
![诊断学症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553a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8.png)
金属音调咳嗽 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压迫气管
鸡鸣样咳嗽
见于会厌炎、喉部疾患和气管受压
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声 见于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患者
8
痰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性质可分黏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等。 (二)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痰量常较多。
支气管扩张与肺脓肿痰量多,往往为大量脓性臭痰,将痰 液放置于玻璃容器内痰液可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 中层为浆液性或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组织。 (三)脓痰伴恶臭提示厌氧菌感染。 (四)黄绿色或翠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呕吐?咳嗽?恶心?”
32
咯血的问诊
病史要点
“曾得过肺结核吗?” “家里也有人咯过血吗?”
(父母,祖父母等) “你服用抗凝药吗?” “最近做过手术吗?” “有无夜间多汗,气短,心悸,心跳不齐,
声音嘶哑,体重减轻,下肢肿胀或疼痛?
33
思考题
I. 怎样鉴别咯血与呕血? II. 咯血的问诊要点? III. 咯血的常见病因?
9
痰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五)粉红色泡沫痰见于肺瘀血或肺水肿。 (六)铁锈色痰见于大叶性肺炎。 (七)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见于阿米巴肺脓肿 (八)痰白粘稠、牵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真菌
感染。
10
伴随症状
发热 急性呼吸道感染、肺TB等 胸痛 肺炎、胸膜炎、肺癌、肺栓塞等 呼吸困难 喉水肿、喉部肿瘤、大量胸腔积液、
伴随症状
伴咳嗽、咳痰和/或发热:常见于气管、支气 管和肺部疾病。
伴咯血:主要见于肺栓塞、支气管肺癌。 伴呼吸困难: 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 伴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等:多见于心
肌梗死、夹层动脉瘤 伴吞咽困难:多提示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
症状诊断学PPT课件
![症状诊断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d222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3.png)
症状诊断学ppt课件
症状诊断学概述 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症状诊断的方法与技巧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症状诊断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contents
目 录
01
症状诊断学概述
定义
症状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症状识别、评估和诊断疾病的学科。它以症状为基础,通过分析症状的特点、表现和变化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发展
现代症状诊断学融合了医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等多种诊断技术,使得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症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症状诊断学将进一步发展,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症状诊断学的历史与发展
内科
01
症状诊断学在内科疾病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表现,结合相关检查,可以确诊内科疾病。
重要性
症状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准确的症状诊断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定义与重要性
历史
症状诊断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如中医和西医的早期阶段。在古代,医生们通过观察和描述患者的症状来诊断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症状诊断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完善和进步。
03
症状诊断的方法与技巧
问诊技巧
问诊的重要性
问诊是医生获取患者信息的主要途径,通过问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问诊技巧包括
耐心倾听、细致询问、关注细节、注意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等。
问诊的注意事项
避免诱导式提问、避免重复提问、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
诊断学--常见症状-PPT
![诊断学--常见症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dcb0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0.png)
状
300-500ml(多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扩
、支气管肺癌等)
诊 断
3.颜色和性状:
学
a.鲜红色
肺结核
↓ 常
b.铁锈色 c.砖红色胶冻状 d.暗红色
大叶性肺炎 肺炎杆菌肺炎 二狭肺淤血
见
e.粉红色泡沫血痰 左心衰肺淤血
症
状
病因
出血前症状
出血方式 血的颜色 血中混有物 酸碱反应 出血后改变
四、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学
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药物热、
↓
急性溶血或输血输液反应。
常
(2)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
见
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症
(3)单纯疱疹: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
状
(4)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
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白血病
。
诊
(5)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肝 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白
疹伤寒、中毒性痢疾;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
出血、巴比妥类中毒。
诊
3.问诊要点
断
(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频度、
学
诱因;
↓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常
(3)多系统症状;
见
(4)一般情况; (5)诊疗经过;
症
(6)传染病接触史。
状
导入:
诊 断 学
↓ 常 见 症 状
诊
第二节 水 肿
断 一、定义
症引起,伴有消瘦,体重减轻等。
↓
2.粘液性水肿
常
非凹陷性水肿,主要由于组织液中粘蛋白增多所
见
致。以颜面、下肢水肿明显,常见于甲状腺功
诊断学-症状学-呼吸困难-PPT
![诊断学-症状学-呼吸困难-PPT](https://img.taocdn.com/s3/m/ee4b88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e.png)
心血量增多,致肺淤血加重;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 1.左心衰--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机制 ④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对肺淤血引起
的轻度缺氧反应迟钝,当淤血加重, 缺氧明显时,才刺激呼吸中枢作出应 答反应。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2.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1)机制: ①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压↑刺激压力感受器,
课后复习题
• 呼吸困难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 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如何
进行鉴别?
谢谢!
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②血氧含量↓,酸性产物堆积——刺激呼
吸中枢。 ③淤血性肝大、胸水、腹水—呼吸运动受
限。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 1.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2)意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 脏病或由左心衰竭发展而来。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中毒性呼吸困难
1.代谢性酸中毒
四、伴随症状
1.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多见于支 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
2.呼吸困难伴发热 3.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 4.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 5.呼吸困难伴意识障碍 见于脑出血、
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性脑病
五、问诊要点
1.呼吸困难发生的诱因 2.呼吸困难发生的快与慢 3.呼吸困难与活动、体位的关系 4.伴随症状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 (2)机制:呼吸机极度用力,胸腔负
压增加 (3)意义:喉、气管和大气管狭窄与
阻塞,如喉头水肿、气管内异物。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2.呼气性呼吸困难 (1)表现:
主症: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呼吸 时间明显延长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 1.左心衰--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机制 ④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对肺淤血引起
的轻度缺氧反应迟钝,当淤血加重, 缺氧明显时,才刺激呼吸中枢作出应 答反应。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2.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1)机制: ①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压↑刺激压力感受器,
课后复习题
• 呼吸困难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 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如何
进行鉴别?
谢谢!
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②血氧含量↓,酸性产物堆积——刺激呼
吸中枢。 ③淤血性肝大、胸水、腹水—呼吸运动受
限。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 1.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2)意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 脏病或由左心衰竭发展而来。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中毒性呼吸困难
1.代谢性酸中毒
四、伴随症状
1.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多见于支 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
2.呼吸困难伴发热 3.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 4.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 5.呼吸困难伴意识障碍 见于脑出血、
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性脑病
五、问诊要点
1.呼吸困难发生的诱因 2.呼吸困难发生的快与慢 3.呼吸困难与活动、体位的关系 4.伴随症状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 (2)机制:呼吸机极度用力,胸腔负
压增加 (3)意义:喉、气管和大气管狭窄与
阻塞,如喉头水肿、气管内异物。
三、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2.呼气性呼吸困难 (1)表现:
主症: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呼吸 时间明显延长
诊断学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PPT课件
![诊断学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5505dffd0a79563c1e72fe.png)
痰量增多见于肺脓肿、支扩、慢性肺 结核、肺泡癌等
-
20
咯血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咯出
下列情况不属咯血: 1.喉以上部位(口腔、咽、鼻)出血 2.肺内出血,但未咳出者 3.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入呼吸道再咳出者
-
21
【临床表现】
1、年龄: 青壮年:肺结核、支扩、二尖瓣狭窄
40岁以上长期吸烟:肺癌 2、咯血量的估计:
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
1
发热
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
-
2
【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
低热——37.3~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
3
2.临床经过及特点:分三阶段 (1).体温上升期
血压、 血尿、 颈V怒张,肝大,
蛋白尿、 管型 肝颈V回流征(+),
尿、眼底改变 静脉压↑等
-
10
3、肝源性水肿: a.发展缓慢,腹水为主。
也可先出现踝部水肿。
b.伴肝功能减退表现
4、营养不良性水肿 a.病前消瘦、体重↓ b.足部-下肢→全身
-
11
5、其他原因 (1)粘液性水肿:常于眼睑、颜面、下肢,
①骤降:数小时内速降至正常,伴大 汗。如疟疾
②渐降:数天内缓降至正常。 如伤寒
-
6
水肿
过多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使组织肿胀。 可为全身性或局部性,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 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
-
7
【临床表现】 一、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 a. 先发于下垂部,随体位改变。
《症状诊断学》PPT课件
![《症状诊断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5e6e212cc58bd63086bd19.png)
呕吐与反食不同,后者系指无恶心与呕吐的 协调动作而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溢出体外。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它有两个功能不同的机 构:一是神经反射中枢,即呕吐中枢,位于 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部,直接支配呕吐的 动作;一是化学感受器触发带,位于延髓第 四脑室的底面。
精选ppt
17
血 药中 物化 、学 毒物 素质
2、放射痛(牵涉痛):非胸部内脏疾病引
起的胸痛,是因为病变内脏与分布体表
的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并在后角
发生联系,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
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痛感。
精选ppt
6
三、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 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质、强度 疼痛的时限及发作的时间 促发和缓解疼痛的因素
精选ppt
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更剧烈并伴有恐惧、濒死 感。 诱因: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 缓解:休息、硝酸甘油类药物。 原发病:高血压、冠心病。 心电图:心肌缺血。
精选ppt
10
呼吸系统疾病胸痛的特点
常因呼吸、咳嗽加剧; 胸壁无压痛; 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咳嗽、发热、
呼吸困难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阳性体征,X线或CT检查
such damage.
疼痛是一种与真正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有关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
经历。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
精选ppt
2
第六节 胸 痛
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 部位的病变引起。痛阈因个体差异性大, 故胸痛的程度与原发疾病的病情轻重并 不完全一致。
精选ppt
3
一、病因
(四) 纵膈疾病:纵膈炎、纵膈脓肿、纵 膈肿瘤、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 食管癌等。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它有两个功能不同的机 构:一是神经反射中枢,即呕吐中枢,位于 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部,直接支配呕吐的 动作;一是化学感受器触发带,位于延髓第 四脑室的底面。
精选ppt
17
血 药中 物化 、学 毒物 素质
2、放射痛(牵涉痛):非胸部内脏疾病引
起的胸痛,是因为病变内脏与分布体表
的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并在后角
发生联系,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
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痛感。
精选ppt
6
三、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 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质、强度 疼痛的时限及发作的时间 促发和缓解疼痛的因素
精选ppt
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更剧烈并伴有恐惧、濒死 感。 诱因: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 缓解:休息、硝酸甘油类药物。 原发病:高血压、冠心病。 心电图:心肌缺血。
精选ppt
10
呼吸系统疾病胸痛的特点
常因呼吸、咳嗽加剧; 胸壁无压痛; 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咳嗽、发热、
呼吸困难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阳性体征,X线或CT检查
such damage.
疼痛是一种与真正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有关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
经历。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
精选ppt
2
第六节 胸 痛
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 部位的病变引起。痛阈因个体差异性大, 故胸痛的程度与原发疾病的病情轻重并 不完全一致。
精选ppt
3
一、病因
(四) 纵膈疾病:纵膈炎、纵膈脓肿、纵 膈肿瘤、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 食管癌等。
《症状诊断学》课件
![《症状诊断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05b4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b.png)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X线、CT、MRI等多种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更 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
PART 04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
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情况。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诊断与 鉴别诊断需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 体重下降等。医生在诊断糖尿病时,需进行 血糖检测,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 情况。此外,还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糖 升高,如应激性高血糖、药物性高血糖等。 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生还需评估其并
分类
根据症状的性质和表现,可以分为一 般症状和特殊症状。一般症状如发热 、疼痛等,特殊症状如特定的感觉异 常、特定的体征等。
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形 式之一,通过症状可 以推断出可能存在的 疾病。
症状的出现和消失可 以反映病情的变化和 发展。
不同疾病可能有相同 的症状,相同疾病可 能有不同的症状。
详细描述
感冒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诊断感冒时 ,医生需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喉咙是否红肿、肺部是否正常。此外,还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流感、支气管 炎等。
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肺炎是指肺部炎症性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
症状诊断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医学
医生通过询问、观察和检 查患者症状,进行疾病的 初步诊断。
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X线、CT、MRI等多种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更 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
PART 04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
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情况。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诊断与 鉴别诊断需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 体重下降等。医生在诊断糖尿病时,需进行 血糖检测,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 情况。此外,还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糖 升高,如应激性高血糖、药物性高血糖等。 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生还需评估其并
分类
根据症状的性质和表现,可以分为一 般症状和特殊症状。一般症状如发热 、疼痛等,特殊症状如特定的感觉异 常、特定的体征等。
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形 式之一,通过症状可 以推断出可能存在的 疾病。
症状的出现和消失可 以反映病情的变化和 发展。
不同疾病可能有相同 的症状,相同疾病可 能有不同的症状。
详细描述
感冒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诊断感冒时 ,医生需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喉咙是否红肿、肺部是否正常。此外,还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流感、支气管 炎等。
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肺炎是指肺部炎症性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
症状诊断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医学
医生通过询问、观察和检 查患者症状,进行疾病的 初步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热病等。 伴有咳嗽、咳痰、胸痛 常见于呼吸系疾病如上感、肺炎、肺结核等。 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常见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疾病等。 伴有出血现象 可见于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败血症、麻疹等。 伴随结合膜充血 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伴有口唇疱疹 常见于风疹、水痘、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
天至数天。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体温呈波状 回归热:骤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
和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周期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曲线无规律性,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胸膜炎等。
h 9
发热的伴随症状
伴有头痛、呕吐或昏迷 可见于乙型脑炎、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发热伴有寒战 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伴有关节痛 常见于风湿热、结核病、结缔组织病。 伴有淋巴结 肝脾肿大 可见于肝胆疾病、血液病、癌肿、布氏杆菌病、
h 5
发热的发生机理
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 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通过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 热。
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如白介 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h 2
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 巧。
掌握系统体格检查的顺序和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临床意义。 熟悉血、尿、便等常规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 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以及正常和异常心电图的图象分析。 熟悉超声波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并提出初步
非致热源性发热: 如脑外伤、出血、炎症、甲亢、心衰等。
h 6
发热的常见病困-临床上分为两大类
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菌引起发热 1、皮肤粘膜;2、颅内;3、呼吸道;4、胆道;5、消化道;
6、内脏;7、附件;8、泌尿道;9、全身性;10、传染病 等。 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h 4
发热 及正常体温
发热(fever)的概念: 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 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 对恒定,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中枢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 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
正常体温:正常人体温为36-37℃左右。 影响因素:运动、劳动、进餐、高温环境、经前等。
降温等。
h
8
热型和临床意义
稽留热:39-40 ℃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
过1 ℃ 。如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 ℃ ,但
在37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
诊断和治疗方案。 掌握完整病历的格式和内容,以及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h 3
诊断学-常见症状及其问诊要点
症状和体征的概念
当机体在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的基础上发生 改变时,病人主观上 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不 适感觉称之为症状(Symptom),如疼痛、 乏力、食欲减退等。经体格检查客观发现到的 异常表现称为体征(sign),如肝脾肿大,淋 巴结肿大、杂音等。本章仅叙述一些常见症状 及其问诊要点,目的是启发学员了解症状分析 对诊断的重要意义。
1、肿瘤(tumor) 2、风湿病(rheumatism) 3、坏死物质(necro-substance):手术、外伤、出血、烧伤 4、其他(other):物理化学、甲亢、皮炎等。
不明原因的发热:往往诊断困难
h 7
发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的分度 1、低热T 37.3-38 ℃ 2、中等度热T 38.1-39 ℃ 3、高热T 39.1-41 ℃ 4、超高热T>41 ℃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三各阶段) 1、体温上升期:分为骤升期和缓升期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分为骤降(crisis)和渐降(Lysis) 热型影响因素:抗生素、降温药、糖皮质激素、物理
性肺炎等。 伴有咽痛可见于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急性喉炎等。 伴昏迷见于乙型脑炎、脑出血、斑疹伤寒、中暑等
h 10
发热患者的诊断要点
详细的病史询问 系统的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必要时科室讨论、扩大会诊、远程会诊
h 11
疼痛
疼痛是一种痛苦的异常感觉,是许多疾病的 先断学概述 诊断学(diagnostics)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
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诊 断学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医学生过渡 到临床工作的基本基础和技能。 诊断学的内容 1. 问诊(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 2. 症状和体征(symptom\sign) 3.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4.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5. 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发病机制:引起疼痛的刺激物质称致痛物质, 在组织损伤时释出。躯体:痛觉感受器---脊 髓后根神经节细胞---脊髓丘脑束---内囊---大 脑皮质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引起定位疼 痛,同时也有情绪反应。头面部:三叉神经 ---丘脑束---脑桥---脊髓丘脑束汇合传入大脑 皮质。内脏:交感神经传入,经后根进入脊 髓。
类型:1、皮肤痛 2、内脏痛 3、牵涉痛: 起源于内脏疾病的痛觉冲动,定位于体表, 且常位于病变脏器的远距离处,这种新秩序 称放射痛或牵涉痛。4、深部痛
h 12
头痛
头痛是常见症状,多由于颅内病变引起,也可由颅外组织及全身器质或 功能性疾病所引起。 (一)常见病因 1.血管性头痛 其特点为跳痛。常见于偏头痛、发热、中毒(如一氧化 碳中毒)及药物过敏反应、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2.颅内高压性头痛 为弥漫性钝痛,咳嗽用力时加重,常伴呕吐,见于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脑血肿)。 3.颅内感染性头痛 脑炎、脑膜炎。 4.头部局部病变 由于病灶、炎症、细菌和毒素刺激局部末梢神经,引 起头痛。如中耳炎、鼻窦炎、龋齿、屈光不正、青光眼、颅骨骨膜炎及 骨肿瘤、颈椎病等。 5.其它颅脑外伤后遗症、贫血、尿毒病及神经官能症也可引起头痛。
天至数天。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体温呈波状 回归热:骤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
和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周期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曲线无规律性,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胸膜炎等。
h 9
发热的伴随症状
伴有头痛、呕吐或昏迷 可见于乙型脑炎、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发热伴有寒战 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伴有关节痛 常见于风湿热、结核病、结缔组织病。 伴有淋巴结 肝脾肿大 可见于肝胆疾病、血液病、癌肿、布氏杆菌病、
h 5
发热的发生机理
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 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通过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 热。
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如白介 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h 2
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 巧。
掌握系统体格检查的顺序和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临床意义。 熟悉血、尿、便等常规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 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以及正常和异常心电图的图象分析。 熟悉超声波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并提出初步
非致热源性发热: 如脑外伤、出血、炎症、甲亢、心衰等。
h 6
发热的常见病困-临床上分为两大类
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菌引起发热 1、皮肤粘膜;2、颅内;3、呼吸道;4、胆道;5、消化道;
6、内脏;7、附件;8、泌尿道;9、全身性;10、传染病 等。 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h 4
发热 及正常体温
发热(fever)的概念: 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 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 对恒定,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中枢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 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
正常体温:正常人体温为36-37℃左右。 影响因素:运动、劳动、进餐、高温环境、经前等。
降温等。
h
8
热型和临床意义
稽留热:39-40 ℃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
过1 ℃ 。如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 ℃ ,但
在37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
诊断和治疗方案。 掌握完整病历的格式和内容,以及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h 3
诊断学-常见症状及其问诊要点
症状和体征的概念
当机体在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的基础上发生 改变时,病人主观上 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不 适感觉称之为症状(Symptom),如疼痛、 乏力、食欲减退等。经体格检查客观发现到的 异常表现称为体征(sign),如肝脾肿大,淋 巴结肿大、杂音等。本章仅叙述一些常见症状 及其问诊要点,目的是启发学员了解症状分析 对诊断的重要意义。
1、肿瘤(tumor) 2、风湿病(rheumatism) 3、坏死物质(necro-substance):手术、外伤、出血、烧伤 4、其他(other):物理化学、甲亢、皮炎等。
不明原因的发热:往往诊断困难
h 7
发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的分度 1、低热T 37.3-38 ℃ 2、中等度热T 38.1-39 ℃ 3、高热T 39.1-41 ℃ 4、超高热T>41 ℃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三各阶段) 1、体温上升期:分为骤升期和缓升期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分为骤降(crisis)和渐降(Lysis) 热型影响因素:抗生素、降温药、糖皮质激素、物理
性肺炎等。 伴有咽痛可见于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急性喉炎等。 伴昏迷见于乙型脑炎、脑出血、斑疹伤寒、中暑等
h 10
发热患者的诊断要点
详细的病史询问 系统的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必要时科室讨论、扩大会诊、远程会诊
h 11
疼痛
疼痛是一种痛苦的异常感觉,是许多疾病的 先断学概述 诊断学(diagnostics)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
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诊 断学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医学生过渡 到临床工作的基本基础和技能。 诊断学的内容 1. 问诊(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 2. 症状和体征(symptom\sign) 3.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4.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5. 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发病机制:引起疼痛的刺激物质称致痛物质, 在组织损伤时释出。躯体:痛觉感受器---脊 髓后根神经节细胞---脊髓丘脑束---内囊---大 脑皮质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引起定位疼 痛,同时也有情绪反应。头面部:三叉神经 ---丘脑束---脑桥---脊髓丘脑束汇合传入大脑 皮质。内脏:交感神经传入,经后根进入脊 髓。
类型:1、皮肤痛 2、内脏痛 3、牵涉痛: 起源于内脏疾病的痛觉冲动,定位于体表, 且常位于病变脏器的远距离处,这种新秩序 称放射痛或牵涉痛。4、深部痛
h 12
头痛
头痛是常见症状,多由于颅内病变引起,也可由颅外组织及全身器质或 功能性疾病所引起。 (一)常见病因 1.血管性头痛 其特点为跳痛。常见于偏头痛、发热、中毒(如一氧化 碳中毒)及药物过敏反应、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2.颅内高压性头痛 为弥漫性钝痛,咳嗽用力时加重,常伴呕吐,见于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脑血肿)。 3.颅内感染性头痛 脑炎、脑膜炎。 4.头部局部病变 由于病灶、炎症、细菌和毒素刺激局部末梢神经,引 起头痛。如中耳炎、鼻窦炎、龋齿、屈光不正、青光眼、颅骨骨膜炎及 骨肿瘤、颈椎病等。 5.其它颅脑外伤后遗症、贫血、尿毒病及神经官能症也可引起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