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导学案
2020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能力整合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能力整合人物一、“贴着人物写”1.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由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决定的。
2.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二、揣摩人物心理1.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
2.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三、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1.语言也是一种行为,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去分析人物形象。
2.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考查类型在高考中,常见的考题类型有:1.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形象。
2.谈一谈小说中的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如何?二、答题指津小说中的人物各有性格,然而有的性格复杂,有的性格简单。
因此,鉴赏小说,重视人物形象尤为重要。
1.抓住小说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的个性和特点.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
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2.抓住小说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作家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刻画性格的。
鉴赏人物形象,离不开表现他们形象的事件。
我们在鉴赏人物形象时要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3.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场所。
作者描写环境,或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或烘托人物心境,或展示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条件.总之,环境决定和影响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把人物放在典型的环境中去理解。
三、典题例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素芭教案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7. 教师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课堂提问,以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素芭教案 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第四单元——素芭。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印度作家泰戈尔的短篇小说《素芭》,通过讲述主人公素芭的故事,让学生领略到外国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理解《素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欣赏并分析泰戈尔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难点:
1. 对《素芭》中印度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把握。
2. 对泰戈尔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和抒情手法的解读。
3. 学生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故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为分组讨论区和课堂讲解区。在分组讨论区,设置若干个讨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张讨论桌和舒适的座椅。在课堂讲解区,设置一个讲台和投影仪,以便进行课堂教学和多媒体展示。
5. 教学工具:确保投影仪、音响设备、电脑等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提前将教学PPT、多媒体资源等上传至电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播放。
解决办法:
1. 通过预习资料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印度文化背景,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素芭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素芭小说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素芭的生活状态和遭遇,塑造了一个如清水般明净的至纯至真至美至善的女孩子形象,表现了她纯洁、友善、坚贞的性格和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注,对人世的悲悯情怀。
学习本文,要注意鉴赏小说细腻、高超的人物刻画技巧,在此基础上概括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进而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他凭借作品《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位亚洲人)。
泰戈尔参加领导了印度的文艺复兴运动。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歌曲。
主要作品有小说《沉船》等,诗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从1891年开始,泰戈尔按照父亲的意图管理家里的地产,较长时间地居住在西莱达。
在西莱达农村所度过的岁月,使泰戈尔扩大并加强了对大自然的了解和亲近感;同时,也使他得到了观察和认识农村各种事物和一切生活的机会。
这些生活体验成为泰戈尔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他目睹了农村的黑暗和凋敝,体验了农村的落后和贫穷,对穷苦的农民群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几十篇短篇小说,《素芭》是其中之一。
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疵.点海蚌.黑眸.踌躇..满志槟.榔胚.胎叱.责纤纤.绳脸颊.纤.细犄.角解浑身解.数懒散.押解.休憩.解.放岸埠.数数不胜数.海市蜃.楼数.见不鲜窥.望数.目干瘪.泊停泊.修葺.血泊.2.写汉字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shuò大军xiǎngqí长mò然pí邻mù捐pì美摩suōshǎng午婆suō3.解词义出阁:出嫁。
情愫:〈书〉①感情;②本心,真情实意。
文中取第一个义项。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4.辨用法弥补弥合①大自然似乎______了她不会说话的缺陷。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娜塔莎导学案教师版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娜塔莎导学案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等话题知识,并运用该知识分析小说。
3、研读文本,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和评点人物形象。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上台展示,教师点拨。
四、学时:3学时五、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1、“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国家)(作家)的(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长篇巨著《》、《》和《》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其中,《》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文学现实主义。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战争与和平》(二)、《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教师简介(略))(三)、单元话题知识1)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有对比映衬、环境烘托。
2)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3)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4)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人物语言和外在行动对表现内心情感,起到了媒介作用。
5)“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学案教师版
《娜塔莎》学案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相关词语2.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3.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4.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5.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过程与方法1.自读、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师生互动,深入理解小说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非正义战争,热爱和平,歌颂爱国主义。
2.呼唤人性的回归。
学习重点:掌握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知人论世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将他抚养长大。
在青年时代因小说《童年》获得过屠格涅夫的赞扬。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本文节选之《战争与和平》它展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从1805年到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
小说所热情歌颂的真正爱国英雄是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适成对照。
小说中也反映了作者的一些很典型的偏见。
例如婚后的娜塔莎表现了宗法制家庭的贤妻良母理想。
下面,让我们走进《娜塔莎》,去感受列夫。
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风格。
二、整体感知,创景设疑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写的,怎样的场景写的?明确思路:小说从三个场景,有不同的对话与人物活动构成情节来刻画人物。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借我慧眼看人性教案1
《借我慧眼看人性》教案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群文阅读《琥珀手串》《害人郎中》《午餐》。
教材分析:1、《琥珀手串》是作家宗璞的一部小说,小说的核心是护工祝小凤与林总交换配戴真假琥珀手串,引发周围人各种议论评价。
作者在小说中设置了阶层之间的矛盾、亲情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构思十分严密,因此这部小说虽然文字波澜不惊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2、《害人郎中》是聂鲁达的一篇讽刺小说。
这部小说着重刻画了送葬队伍滑稽可笑的群像,精炼的文字充分展现人性的贪婪,虚伪、阴暗,另一方面,医生赫里贝尔特博士身上表现不惧权贵不追名逐利的可贵品质,啤酒酿造商则表现出可贵的忠诚。
3、《午餐》是毛姆的作品,作者用流畅精妙的文笔讲述了一顿昂贵又可笑的午餐,一个虚伪贪婪的中年女人,一个唯利是图的老练侍者三个市井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久久难忘。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语言描写个性分明,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语文幽默风趣,人物个性鲜明,对比突出。
二、学情分析。
、高一整个学期以散文学习为主,高一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小说的知识。
学生阅读小说兴趣高,但是阅读速度快,喜欢阅读情节性强的小说,不注意速读与细读的结合,在阅读后普遍只记得住小说的大概情节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静下来,慢下来阅读的读书态度,培养学生细读和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三、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赏读《琥珀手串》《害人郎中》《午餐》,感受三篇小说的主题,学会细读小说,掌握阅读人物的手法【学习重点】1、整体阅读三篇小说,读议“人性的美与丑”。
2、学会从人物入手精读,掌握阅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在阅读中感受人物描写的巧妙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型设计:大单元教学法。
文本特点:并列式文本。
课堂环节:教师指明议题----指导阅读方法----示范阅读《害人郎中》小说片段----还课堂给学生,学生围绕议题阅读文本、筛选信息、讨论议题-------学生展示成果。
学生安排:学生提前组合讨论小组,确定发言人及发言形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素芭》优质课教案_16
课题:素芭一、教材分析《素芭》是人教版高中课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有所不同,必修教材是按照文体进行编排的,这本选修教材是按照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编排的,这个单元重点介绍的是小说的人物。
本文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小说代表作品。
泰戈尔把孟加拉中世纪著名的毗湿奴教派诗人琼迪达斯的格言——“人,是最高的真理”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他的诗作、小说洋溢着浓厚的人道主义风格。
同时由于作者的诗人身份,他的小说是典型的“诗化小说”,如教学用书中指出“具有内敛、含蓄、隽永的美感特征,所以也就具备了一种朦胧的神韵”。
这样一种意在言外的诗意美,和我们中国的诗歌的“象外之象”“题外之旨”的美学特征是一致的。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如下: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二是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性格特征),三是揭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意义。
二、学情分析: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在实施新理念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却很难调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导学案”辅助教学,以导学案为基础加入创新理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但对小说人物的塑造方法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同时学生可能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不甚了解。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导学案汇总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教学活页(共12页)《娜塔莎》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2、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圆形人物的特点和意义。
【重难点】重点: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知识链接】1、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2、列夫•托尔斯泰名言——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3、《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9
教学设计:小说欣赏: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以鲁迅《铸剑》为例教学目标:1. 通过梳理必修教材文本的典型人物,理解掌握 “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概念,初步分辨和概括《铸剑》小说中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形象。
2. 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作家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眉间尺和宴之敖。
3. 通过情境探究,结合主题思想解读作家塑造“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意义价值。
教学方法:讲授法、文本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理论简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师: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所谓的“扁平人物”,也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
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在那些较为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
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
某种意义上,“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但在一些小说,“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温故知新】 梳理和分辨小说中“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师:在学习过的高中课文,哪些小说的人物属于典型的扁平人物?哪些属于典型的圆形人物?学生:2-3名同学举例回答【理论阐释】“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表达效果】某种意义上,“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但在一些小说,“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二、鉴赏与探究【知人论世】《铸剑》创作背景师:《铸剑》是鲁迅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原载1927年4月25、5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8、9两期,原题作《眉间尺》,1936年收入《故事新编》。
《外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教师)
一.字词整理常见题型: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XXX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XXX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一:如何概括、分析(赏析)和评价人物形象?1.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找细节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提炼概括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等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
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
3. 概括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题与概括性格特征类似。
不过人物形象试题在答题模式上常采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后再分词在文中找到体现点。
小说塑造了一个(或A是一个)abcd的人物形象。
“……”可见其a;“……”可见其b……4.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本题一般情况下属于主观开放性题目,很能拉开差距。
对此,一般可从以下四方面把握: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
④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
①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或先概括形象。
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描写来分析观点,挖掘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重点二:如何确定作品的主人公?1.根据情节安排来确定2.根据主题揭示来确定3.根据文章标题来确定4.根据隐喻意义来确定5.根据时代背景来确定…………四.考点梳理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高三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高三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话题:叙述1. 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第二单元话题:场景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
(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4)暗示背景(5)推动情节发展第三单元话题:主题1.母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
2.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3.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象大于思想”。
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如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爱情悲剧”,有人认为主题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败落”,甚至认为主题是表现“排满思想”等等。
4.考试中归纳主题往往用这样的句式:通过……表现(反映、揭示、批判、赞美等)……第四单元话题:人物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
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如素芭。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分析技巧:(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完整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娜塔莎导学案学生修改版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上台展示,教师点拨。
四、学时:3学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长篇巨著《》、《》和《》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其中,《》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四、目标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宅邸dǐ花翎líng勋绶shòu砰pēng然
B、搽chá香粉迸bèng流怜悯mǐn皱襞bì
C、请帖tiě怯qiè场袒tǎn露撩liáo拨
D、茶(寮)liáo绛jiàng红迸bèng流撩liáo倒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休憩 消遣 静谧海市蜃楼B.瞥见 崭新 槟榔 流言匪语
1、娜塔莎对爱情的一番表白说明
(4分)
2、索尼娅清楚地知道阿那托尔的为人,可娜塔莎为什么不相信朋友?(4分)
3、“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一句中,“幸福的惊惶”该如何理解?(4分)
4、索尼娅和娜塔莎都“恐惧”,她们害怕的内容相同吗?(6分)
二、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面题目。
玩 笑莫泊桑[法]
②其它:对比,衬托,漫画式夸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典型材料(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运用巧妙的构思展现人物性格等等。
第三学时
一、自主学习
(一)、研读第三部分:订婚后的争吵
1、订婚后娜塔莎与索尼娅发生争吵的原因是?
2、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最能够体现娜塔莎认为自己已经找到幸福爱情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精品导学案(无答案)-教学文档
《素芭》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基础知识,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形象及人物命运。
3.情感目标:感受悲剧美震撼人心的力量,感悟作者的悲悯情怀。
4、重点:素芭形象5、难点:素芭命运学习步骤:[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预习——仔细诵读,积累基础,深入思考,发现问题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早自习声情并茂诵读文章第二课时:课堂预习认真细致完成“学导案”要求: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及与他人交流的技巧。
[第二学习时间] 师生共赏——品读鉴赏精讲点拨时间:一课时要求:激情投入,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一、 [课前导航]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印度一个宗教改革社团)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小说《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
14岁的泰戈尔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教学活页(共12页)《娜塔莎》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2、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圆形人物的特点和意义。
【重难点】重点: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知识链接】1、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2、列夫•托尔斯泰名言——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3、《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
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来•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
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深深地吸引了。
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
但是,年轻的娜塔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埃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那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
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方能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
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
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且死亡。
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埃尔于莫斯科巧遇娜塔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塔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研习课文】第一部分:舞会前1、请从本部分找出关于娜塔莎的语言和行为描写,简析这些描写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怎样的的心态。
2、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热情、兴奋、焦急等的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是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试做分析。
3、我们读了这段小说后,看看娜塔莎是怎样一位人物形象?第二部分:舞会中1、“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为什么没有跳第一圈华姿舞,娜塔莎“几乎要哭”呢?2、继续阅读第二部分内容,请筛选你认为最能体现娜塔莎见到安德莱公爵心情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3、小说除了直接写娜塔莎,还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为什么?这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吗?第三部分:收到情书1、本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2、读完了这三部分内容,你喜欢这位托尔斯泰精心塑造的女主人公吗?说说理由。
【合作探究】结合阅读过的小说,说说对“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理解。
补充资料: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①人物的性格特征;②人物的精神风貌;③人物的思想特征;④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
2、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①通过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肖像(神态、衣着等)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场景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等。
②其它:对比,衬托,漫画式夸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典型材料(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运用巧妙的构思展现人物性格等等。
附:参考答案【研习课文】部分第一部分:舞会前1、请从本部分找出关于娜塔莎的语言和行为描写,简析这些描写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怎样的的心态。
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
“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排你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因为要参加舞会怕迟到,同时也是兴奋快乐之情的表现。
2、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热情、兴奋、焦急等的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是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试做分析。
明确:心理描写,如“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等。
3、我们读了这段小说后,看看娜塔莎是怎样一位人物形象?明确:一位被兴奋、激动包围着的天真活泼充满热情的少女形象。
第二部分:舞会中1、“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为什么没有跳第一圈华姿舞,娜塔莎“几乎要哭”呢?明确:一位妙龄少女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是异性肯定的心情没有得到实现。
这既是人之常情,也反映出娜塔莎特有的少女情怀。
她似乎并不是非常漂亮,因为没有人来请她跳第一支舞。
小说中也写到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也正因为这样,她更渴望别人认同。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心理,娜塔莎可能会陷入更大的麻烦。
2、、继续阅读第二部分内容,请筛选你认为最能体现娜塔莎见到安德莱公爵心情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明确:如①“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
”等语句。
通过对娜塔莎神情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写出了一位急切盼望异性肯定的少女形象。
②“我等你好久了”,脱口而出的话语既表现出娜塔莎直率的性格,也表现出她喜悦的心情。
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法。
3、小说除了直接写娜塔莎,还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为什么?这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吗?明确:作者将笔墨放在正在跳舞的伯爵夫人身上,越是写出她的舞姿曼妙诱人,越是反映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
少女渴望关注,争强好胜,希望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美丽的心态一览无遗。
有。
跟爱仑的比较,看出其清纯,没有浮华之气;安德来与娜塔莎跳舞时后,“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可见娜塔莎是真正活泼年轻的,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感染他人。
第三部分:收到情书1、本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明确:主要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娜塔莎任性稚气、率真浪漫、敢爱敢恨、盲目轻信的性格2、读完了这三部分内容,你喜欢这位托尔斯泰精心塑造的女主人公吗?说说理由。
明确:只要能结合课文内容,(适当拓展也可,如联系一些对爱情忠贞不移的人物——刘兰芝、李香君,对爱情执着追求的人物——杜十娘)阐述自己的理由即可。
(重点说明:娜塔莎这一人物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具有“圆形人物”的特性。
也正因为这样,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就更具有典型人物的经典意义。
)【合作探究】部分结合阅读过的小说,说说对“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理解。
明确:“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相比,“圆形人物”更具有丰富的特点。
(见课本)如宋江、李逵是圆形人物,戴宗、李鬼就可以看成扁平人物。
焦大、刘姥姥、傻大姐都是扁平人物,但在《红楼梦》中对于衬托王熙凤等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贾府真相,都起了很大作用。
圆形人物理论上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汇集或集合了几种类型。
人的角色的多面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互为表里,角色与性格又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因而人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人物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林冲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
不同角色塑造了他烈性如火、柔肠似水而又忍辱负重的复杂性格。
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阿Q正传》里,既有属于圆形人物的“阿Q”,也有属于扁平人物的“假洋鬼子”;在《祝福》中,既有祥林嫂这样的圆形人物,又有“善女人”这样的扁平人物。
《素芭》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
2. 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描写手法。
4.探究小说主题。
【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描写手法,探究小说主题。
【知识链接】1、泰戈尔及其作品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