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专题二十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专题二十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 考备
专题二十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目录
CONTENTS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 考点2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专题过关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光照
气 热量 候
降水
平原


山区
土壤 水源Leabharlann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案例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
积温多少直接影响作物的生 我国南方种植甘蔗,北方
考点2 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等因素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 造或对市场、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8
读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9
1.上图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C )
C.距海较近,降水丰沛
D.土地较广,便于栽种
11
2.拉萨河谷成为西藏重要的苹果产区,主要是因为( A )。
A.海拔较低
B.纬度较高
C.地势较平坦
D.灌溉较便利
3.西南地区早熟苹果售价较高是由于其( D )。
A.果品优质,口感独特
6%
B.地处偏远,运输不便
35%
C.人工采摘,产量有限
D.错峰上市,需求量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养殖业属于农业,决定农业生产类型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南方水网地区 发展养猪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广阔。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地价低廉等不是主导因素。第2题, 东北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秸秆等饲料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入户的主要优势条件是饲料 丰富。市场在南方地区,距市场远。交通、劳动力成本南方、北方差异不明显。第3题,“南 猪北养”市场主要在南方地区,产品需要远距离运输。能够实现“南猪北养”主要得益于冷 藏保鲜技术提高。养猪企业排污量大,污染水源。与养猪企业规模扩大无关。铁路提速,运输 速度大为提高。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自然环境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较低的海拔
一般而言,较低的海拔使得农 作物的生产周期变短,而产量 和质量相对提高,适宜种植旱 地农作物。
微咸的土壤
指一些虽然可以种植农作物但 内容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或微 量元素,这类土壤适宜种植耐 盐农作物,如柿子。
独特的地势
不同的地势特征决定着各自的 农业区位因素,如山地、平原、 盆地等,对水、土、生物资源 的利用及开发服务的范围有着 很大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演讲将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对其进行分析,包括自然环 境、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方面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概述
1 定义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严格区分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和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 的影响。
2 意义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可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乡村振兴。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市场需求的改变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市场对高品 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农业区 位因素得以开发和调整。
经济形态的改变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随着经济转型不断推进,农业市 场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如有机 农业在大众市场已形成生命周期。
随着非农业工种薪资的快速提高, 在部分地区推动了农业区位因素 的改变和调整,也提高了农业区 位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性。
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1
土地整治政策
通过推行土地流转、集中整修等政策,实现土地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 种植效益。
2
优化耕地质量
通过耕地保护和管理、补贴、奖励等措施,提升土地质量和农业区位因素的竞争 力。
3
资箱支持政策
资金支持是促进农业区位因素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依靠政府资金支持有效的利 用资源和增加生产。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水果那么香、那么甜?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光照强、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你能说出从南到北我国农作物种类和熟制的变化吗?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10°C积温
作物数制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千早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交通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智利车厘子
澳大利亚安格斯牛肉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区位的变化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地域性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季节性、周期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主要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及沿海平原、日本沿海平原等地。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亚洲地形图
亚洲水稻分布
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亚洲水稻分布
农业区位因素:由于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差异显著的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从而影响了某地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影响a、b两地农业景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020·东营高一检测)春节期间热销全国各地的库尔勒香梨是我国新疆的特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印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其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
(4)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什么由油菜转为越冬小麦种植?
能使桃树亩产提高,其原因是更好地利用 ( )
A.光照条件
B.水分条件
C.热量条件
D.土壤条件
【解析】选A。“一边倒”的桃树栽培技术——桃树倾向一定角度,可减少桃树
之间相互遮光现象,从而提高桃树获得光照的时间。
3.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 )
A.政策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低,收割水稻后翻耕播种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才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不经翻耕播种小麦不能提高产量;平原地
区落差小,流水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不严重;当地水资源充足,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析,具体总结如下: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驱动:
我国名茶“西湖龙井”产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龙井村周围的群山之中,向来以色绿、香郁、味甘、 形美“四绝”驰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带 回国精心栽培,但成效不理想。为什么“西湖龙井” 在日本种不好?
1.农业生产 人们利用土地的_自__然__生__产__力__,栽培植物或_饲__养__动__物__等,以获得所 需产品的部门。 2.生产特点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 )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价格的上涨又会刺激人们扩大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价格的下降又会刺激人们缩小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比如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来调节温度,光照以及湿度等可以扩大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导致市场上能买到产自世界各地的农产品。

也因此形成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6.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某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中重要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限制因素:指影响农业的不利因素中最严重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影响农业的有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水源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农业区位是指农业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布局,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本次演讲将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及对农民收入、粮食安全和国民 经济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概述
农业区位的确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 市场需求。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和农业发展的可能性。
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变了农业区位的需求和生产方式。
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影响了土地流转和利用方式,从而改 变了农业区位的布局。
农村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对农业区位的发展和农民收入产生了 深远影响。
交通运输设施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水路Βιβλιοθήκη 输水路运输提供了便捷的农产品运输渠道,
公路和铁路
2
改善了农业区位的发展条件。
交通网络的完善对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
拓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3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缩短了农产品流通的时间和距 离,对农业区位具有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国际贸易使得农产品的购买者和销售地更广泛,对农业区位的布局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农业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地理位置
地势高低、纬度和纬度对农 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条件
温度、降水和季节变化对作 物生长和农作物选择的影响。
土壤质量
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水分保持 能力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需求
农业区位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决定了农作物的选择和农业活 动的发展方向。
人力资源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农业劳动力 的供应和技术发展的关键影响。

第二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有哪些人文区位优势吗?
1.水陆交通发达 2.技术发达3.政策支持 4.国内外市场广阔
课后作业
1、分层P77-78 微专题3
市场
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生产习惯食物偏好
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水稻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单产高
商品率低
生产规模小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机械化水平低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小结: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季风水田农业
混合农业
乳畜业
1、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的农业地域类型。(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2、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以大牧场为主要经营方式,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3、乳畜业: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4、混合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 P75-76:能力提升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政策Βιβλιοθήκη 劳动力科技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会影响农业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地区可精耕细作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尤其重要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如园艺业、乳畜业等
政策会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探究:南蔬北运,北菜南运
三亚市
兰州市
①季风气候,冬季水热条件好②地势起伏小,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③面向全国,市场需求量大④交通便利
①位于黄河河谷,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②地势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夏菜的生长③交通运输条件好,市场广阔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1.1.1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

1.1.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1.1.3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二、知识点讲解2.1 农业区位因素2.1.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2.1.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

2.1.3 技术因素: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三、教学内容3.1 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1 自然因素:介绍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3.1.2 社会经济因素:介绍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对农业的影响。

3.1.3 技术因素: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4.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1.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1.3 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1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2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5.2.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由于篇幅原因,剩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未展开编写,您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结构进行编写,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投影仪和幻灯片6.1.2 地图和图表6.1.3 教学模型和实物标本6.2.1 笔记本和笔6.2.2 地图和图表6.2.3 调查表和研究报告七、教学过程7.1 引入新课7.1.1 提问: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7.1.2 引导学生回顾: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7.1.3 提问: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7.2 讲解知识点7.2.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气候、土壤、水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4. 案例分析:特定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肥力、排水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水资源因素:水源、灌溉设施、水资源利用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引入话题: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土壤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水资源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价格、销售渠道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交通因素:交通设施、运输成本、物流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补贴、法律法规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交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四章: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技术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1. 农业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
霜降抢收,不收就丢
季节性
周期性
回答:下列句子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春播、夏种、秋收、冬藏。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我国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主导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决定性因素),即对该种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的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低洼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
限制性因素
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的即为限制性因素。 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水源不足,因此,水源就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河西走廊由于引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能够进行农业生产,水源就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目标】
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区位因素
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举例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
我国南方的三季稻;熟制;新疆吐鲁番的水果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九单元 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考点导航核心素养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域认知:结合某农作物的分布,说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自然和人文因素,说明某种作物或农业产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3.人地协调观:说明某一农业生产对区域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考点二 典型地域的农业区位分析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① 土地 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② 地域 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Ⅰ.气候:包含③热量、光照、④降水等,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Ⅱ.水源:临近⑤河湖,或有地下水源、⑥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Ⅲ.地形:平原适宜发展⑦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⑧林业或⑨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Ⅳ.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因素影响表现实例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其他因素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大棚农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水稻种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现代农业精准施肥、喷洒农药、良种培育与科技有关,欧洲西部乳畜业的发展与历史文化、饮食习惯有关,等3.农业区位因素中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完美人教版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完美人教版课件

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气候(?、?、?)我国西北非季风气候区
2.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水源
塔里木盆地的农业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又称绿洲农业。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农业分布?
有水源灌溉,灌溉用水包括河流、湖泊、降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等。
水源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例如,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能否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区位)因素。
地形
影响农业类型、作物类型、机械化水平等
平原种植业;山地、丘陵林业或畜牧业;地形起伏大的地区立体农业
土壤
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厚度、疏松度等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归纳: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案
归纳:农业生产的人文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案例
气候
热量
影响农业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生长期等
柑橘是亚热带水果,苹果是暖温带水果
光照昼夜温差
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产量等。
新疆瓜果特别甜
降水
降水影响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湿润半湿润地区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
水源
水源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
1.据图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季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多分布在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排灌方便,便于水田管理。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据图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2.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水源塔里木盆地的农业主要分布在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我国从2006年开始全面取消交农业税 (政策)
(7)“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气候) (8)珠海农科所的无土栽培 (技术)
(9)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水源)
23
产量
粮食 产量
蔬菜
城镇
1
产量
蔬菜
A
年代
粮食 产量 蔬菜
粮食
B
年代
蔬菜 粮食
C
年代
D
年代
随着①范围的扩大,四幅图能正确
反映该地区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B
24
读图分析题: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有四块地,准备分 别发展乳牛、花卉、小麦和水果生产,从影响农业类型的
区位因素考虑,应该如何自安主排预并说习明学理案由。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____。 (2)农业与_________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__________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自然因素:包括______、地形、______、水源等, 比较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劳动力、__________、
6
孟买和北京的水稻种植有什么不一样?
7
雨热同期——气候
《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 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热量
气候
水分
8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9
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 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 类型,这是为什么?
不同的 型的农业
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
10
荒漠草原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形
荒漠草原
12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充分利用: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
2、及时改造: (1)改造气候因素(建玻璃温室)--- 冬季生产 (2)丘陵地形(修建梯田)--- 发展种植业 (3)红黄壤使用生石灰 (4)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 发展种植业
26
我国一些农作物区位范围扩展情况(见下表)
距离
17
举例:天津市汉沽区近年来出现了 大面积的葡萄园,而在几年前却很少, 这是为什么?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 产的类型和规模
18
问题:种植葡萄要想获得更好的效 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 外,还要依靠什么?
交通是运农输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
19
荷兰郁金香20
算一算:下列各作物在什么范围内会有 利润?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
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水稻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副业
广义农业:农、林、牧、副、渔
1
狭义农业:种植业
天山牧场
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小麦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2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种植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 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政策是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 22
展的重要手段。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1)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 (气候) (2)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地形) (3)珠海市的大亨和顺恩牛奶 (市场) (4)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黑龙江适宜种植大豆(土壤)
(5)冬季,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交通)
(1)A适宜政发策展、_科_小_技_麦_等生,产发,展变理化由_是_____面___。积__大__、_地__形__平__坦____。 (2)B适宜发展__乳__牛_生产,理由是_靠__近__市__场_,__交__通_好_____。 (3)C适宜发展__花__卉_生产,理由是_靠__近__市__场_、__水__源_足_____。 (4)D适宜发展__水__果_生产,理由是_丘__陵__地_形__不__适_宜__耕__作_25 。

技术

政策
区 位
劳动力
5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 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多种因素 的综合作用,但其中某个因素往往是关 键或决定性的因素,即主导区位因素。 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找出 该地发展农业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或 最大的限制性区位条件。
材料: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 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 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 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土是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 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13
材料:东南丘陵盛产茶叶,而山东丘陵盛产花生, 原因是什么?
例: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 爱好着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 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14
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 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 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相应产
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大。
15
交通运输对乳畜业、园艺 业(产 品容易腐烂变质)影响最大
项目
作 物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市场价格(元/kg) 5 3 2 1
生产成本(元/kg) 2.5 2 0.8 0.4
运费率(元/kg/km) 0.5 0.3 0.01 0.01
单位面积产量(kg) 20 15 4 10
21
材料: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棉花收购价格的影 响 ,各个地区每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1
2
4
3
1.城市中心区 2.蔬菜.奶牛.花卉区 3.棉花蔬菜和奶牛区
4.市商品场粮.棉因产素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 16
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市场需求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对自给农业的区 位选择几乎没有影响。
利 润 蔬菜园艺业
乳畜业
粮食种植业
城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作物 橡胶 双季稻 小麦
油菜
区位范围的扩展 由热带向北扩展到北纬22° 由华南地区推广到江淮平原
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由长江流域“北移南迁”到黄淮河平原、
辽宁、黑龙江、华南地区
27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喷灌
地理环境有这巨大的差异(整体性)。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有没有关键 性的因素(主导因素)?
3
农业区位(location)的概念
1、农业生产的 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自然、社会)
各因素的
相互联系
4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因自 素然
区 位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因社
交通运输 素 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