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全课件ppt
《资本论教案》课件
《资本论》PPT课件第一章:马克思的生平与《资本论》的背景1.1 马克思的生平简介1.2 《资本论》的创作背景1.3 《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二章:商品与货币2.1 商品的基本属性2.2 价值与交换价值2.3 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3.1 资本的分类3.2 剩余价值的产生3.3 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章:资本的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4.1 资本的积累过程4.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4.3 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第五章: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意义5.1 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5.2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适用性5.3 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第六章: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6.1 剩余价值的实现与资本的循环6.2 资本的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6.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第七章: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崩溃7.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7.2 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及其根源7.3 资本主义的崩溃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第八章: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8.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特点8.2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8.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第九章:垄断资本与帝国主义9.1 垄断资本的形成与发展9.2 垄断资本对外扩张与帝国主义9.3 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第十章:《资本论》的教育意义与研究方法10.1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影响10.2 研究《资本论》的方法与途径10.3 如何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和传播《资本论》的精神实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对马克思的生平与《资本论》的背景的介绍,是理解《资本论》的基础。
马克思的生平经历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为《资本论》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了解《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也至关重要。
2. 第二章中商品与货币的关系,是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关键。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与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资本论全课件
〔第1天然段〕 “本钱主义临盆体例安排着的社会财富,
体现为‘复杂年夜的商品聚积’,而以单个 的商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必 需从商品的分解入手下手。”
商品是研究本钱主义临盆关系的逻辑 出发点和历史出发点:
第1、本钱主义临盆关系是从商品经 济展开而来的。
通俗地说,商品拜物教就是指商品具有一 种不成思议的神秘性,致令人对商品象对宗 教中的偶像一样加以崇拜。
第1、马克思揭穿了商品拜物教的形式 及其本质。
商品的拜物教,不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也不在于临盆商品的具体劳动,而在于商品 形式本身。
商品拜物教的本质,就在于人与人的关 系为物与物的关系所包庇。
第2、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中独 有的现象。
〔17〕
互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别的一种使用价值互相换 之量的关系和比例。
价值、价值实体: 价值就是常人类劳动的凝固。 价值实体就是常人类劳动。
社会需要劳动时候: 在社会正常的临盆前提下,用平均的劳动谙练水
平和强度,临盆同一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候。 社会需要劳动时候决意商品的价值量。
决意劳动临盆率的各成分: 工人的平均谙练水平 科学及其手艺利用水平 临盆历程的社会连系 临盆资料的范围和效能 天然前提
1、《本钱论》第一卷共七篇25章, 根底内容是在科学地说明科学的 劳动价值论的根底上,提醒残剩 价值理论和本钱堆集理论。
第一局部:第一篇,商品和泉币。 重要论说劳动价值理论。
第二局部:第二篇至第六篇。重 要论说残剩价值理论。
第三局部:第七篇,本钱的堆集 历程。重要论说本钱堆集理论。
2、方式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式
相对价值 形式
等价形式
资本论全ppt课件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价值形式? 第一、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可以深刻
地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 体现。
第二、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揭露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证明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是永恒的范畴。
18
简单的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品经 济发展而来的。
第二、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要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先解剖 商品。
第三、通过分析商品而阐明的劳动价 值论是全部《资本论》的理论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2)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和特征(2-4) (3)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5-12)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6)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是第二、三卷的理论基础 3、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8
第一卷第一篇
按照马克思写作计划,第一篇是作为全书的导 言来写的。这一篇在《资本论》第一版中只是一 章,章名为《商品和货币》再版时改为三章,并 合成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 。
本篇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因为 简单商品生产是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9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实 体与价值量) (1)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第1自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着的社会财富, 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以单个的商 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从 商品的分析开始。”
10
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 起点和历史起点: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解读(ppt35张)
30
130
30%
80c+20v 100%
90c+10v 100%
20
10
120
110
20%
10%
(3)利润趋向下降的规律 (趋势)
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 二重性:总量增加和利润率下降。 一种长期趋势。
2.商业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1)商业资本本身不生产剩余价值
(2)其利润只是在流通中并且通过流通 才获得的,原因在于贱买贵卖。 (3)商业资本会按照它在总资本中所占 的比例,参加决定一般利润率。
集》,第204页。
货币资本的循环
一般:G — W … P … W′— G′ (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出售阶段)
简单:G — G′
G:货币资本—货币形态 W:商品资本—商品形态 P: 生产资本—生产形态
2.宏观视角:产业资本平衡理论——社会总 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第二卷第三篇)
(1)基本概念 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 系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简单再生产,是指生 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扩大再生产是生产 过程比原有规模更大的再生产。 (2)货币资本的作用 第一,资本运动总是从货币开始,表现为 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 第二,预付资本任何时候都有一部分保持 货币形式。
(1)土地所有者基于土地的资本主义 所有制通过垄断以地租的形式参与整个工 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分配。 (2)地租分为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Ⅱ)和绝对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
级差地租 Ⅰ 源 泉 形成原因 数 条 量 件 Ⅱ 剩余价值 绝对地租
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 权的垄断 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 商品价值与社会生 价格之间的差额 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土地肥力和 追加投资的不 农业比工业的有机 位置的差别 同生产效率 构成低 土地的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论》理论逻辑体系PPT课件
(1)当年两大部类生产产品价值各为多少?
(2)为实现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积累率均为60%, 第Ⅰ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11 :1,则第Ⅱ部类追加 资本的有机构成比例应是多少?
感谢您的聆听,为方便温习本节 课程内容, 本课件可在下载完成 后进行查阅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view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this courseware can be viewed after downloading
价值构成
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
对劳动力
资
构成提高
的需求减少
本
积
累
劳动力供给不变或增加
相对 过剩 人口
经济 增长
消费水 平提高
无产阶级 贫困化
绝
相
对
对
贫
贫
困
困
化
化
5
G——W…P…W’——G’ ·G——W…P…W’——G’
G
W
W’
P
P G W’ W
个别 资本 运动 理论
W’ G W
P
购买时间
资 本 周
转 时 间
剩余价值生产 过程
剩余价值生 产方法
1,资本总公式 及其矛盾
2,劳动力的买 和卖
1,劳动过程与 价值增殖过程
2,不变资本 与可变资本
1,绝对剩余价 值的生产
2,相对剩余价 值的生产
2
资本积 累理论
从物质形 态看
由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构成
资
本
构
成
从价值形 态看
由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构成
资本论教学讲义(ppt248张)
四 怎样学习《资本论》
1 、掌握精髓思想, 即不僵化教条也不全 盘否定 2、完整准确地把 握基本理论。不强加、 不曲解、不死报、不 误传。
五 《资本论》研究的发展态势
1、《资本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2、《资本论》研究的多维性 3、《资本论》研究的辐射面 4、《资本论》研究的纵深度 5、《资本论》研究的新方法
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主 要内容。《资本论》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3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 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 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 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是指价值形式和更有内容、更 为复杂的资本、工资、地租等形式相比较,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 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 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
经十分明显。它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大陆。在那里,它 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 程度而定。所以,现在的统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 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 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因此,我在本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 叙述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 其他国家学习。警告欧洲的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应参加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碍工人阶级发展障碍除去。一个 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 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 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马克思资本论的主要内容ppt课件.ppt
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他认为,资本家通 过雇佣劳动力,生产出的商品的价格超过生产过程中所用工人所得的工资,这 被称作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严重问题之一。
资本积累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不断积累,这是导致产生巨大贫富差距和其他社 会问题的主要原因。资本的积累还引发了劳动力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着阶级斗争。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利益冲突 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斗争将特定的社会关系转化为阶级意识和组织行动。 总之,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经典著作, 为人们认识和理解现代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谢谢
马克思资本论的主要内 容ppt课件.ppt
演讲人
目录
01
商品和货币
02
资本积累
03
剩余价值
04
阶级斗争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理论著作,主要围绕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批判和研究。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商品和经济生活中的基 本形式,而货币则是商品流通的基础。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厦
先门
生大
从学
北师
京生
开欢
会迎
回王
校亚
南
10
郭大力教员自存的1938年版《资本论》
11
12
13
内容提要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与《资本论》写作简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引发的思考
14
一、马克思 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 源与《资本论》简介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0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 (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 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 力来代替。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28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剥削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9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表面现象: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家—利 息; 大土地所有者—地 租; 劳动者(工人)— 工资。
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
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商品拜物教
38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 规律。主要要求、
作用形式、作用 条件、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
3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选读《资本论》PPT课件
• “林木盗窃” • “共产主义短评” • 《总汇报》——“虚幻的、卖弄风情的、向 共产主义频送秋波的夫人” • 《莱茵报》——“长舌妇”
• • • • • • • • • • • • • • • •
1818年,出生 法学哲 1842年,德国科伦,《莱茵报》主编(1843年3月退出) 1844年,伦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年,布鲁塞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 ( 唯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物 1848年3月,巴黎,共产主义者同盟委员会主席 史 政 1848年6月,德国科伦,《新莱茵报》 治 学观 ) 经 1849年6月,巴黎 政 济 1849年8月,伦敦 治 学 经 1850年,大英博物馆阅览室 济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1910年,《资本论》第四卷出版,考茨基整理
(父生子)
• 收入÷利率=资本
(子生父)
为什么出现经济危机?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为什么出现经济危机?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统治
四、研究方法
1.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方法 2.研究文献,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3.引证方法。 4.抽象法。 5.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 6.构造理论体系的方法 7.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8. 矛盾分析法。
• • • • • • • • • • • • • • • •
1818年,出生 1842年,德国科伦,《莱茵报》主编(1843年3月退出) 1844年,伦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年,布鲁塞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1848年3月,巴黎,共产主义者同盟委员会主席 1848年6月,德国科伦,《新莱茵报》 1849年6月,巴黎 1849年8月,伦敦 1850年,大英博物馆阅览室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1910年,《资本论》第四卷出版,考茨基整理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
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探讨
01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社会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生产资料用于满足生产消
费,消费资料用于满足个人消费。
02 03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需要满足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条件。价值补偿要 求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实物替换要求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得 到替换。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 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剖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 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 造的新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精读》课件
第三卷:资本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 余价值
1
绝对剩余价值
探讨资本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
相对剩余价值
分析资本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
3
剩余价值实现
揭示剩余价值如何通过商品交换和利润分配来最终实现。
阅读《资本论》的建议与方法
1 深入研究
读者应通过系统研读原著,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及其内在逻辑。
第一卷:商品和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本质
马克思对商品的定义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 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货币的作用
货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流通和价值储藏功能 是如何发挥的?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
资本流通
探讨资本在生产领域和市场领域之间的流动过程和 相互依存
2 历史背景
把握《资本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马克思时代背景。
3 批判思考
对于马克思的理论和观点,要进行批判性思考,深入思考其现实意义。
结论和要点
资本主义的演进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矛盾, 对理解当代经济具有重要启示。
核心要点
理解《资本论》的核心要点,有助于对资本主义社 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资本论精读》PPT课件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本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作机制的经典著作。本课件 将带你深入了解《资本论》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马克思的《资本论》简介
《资本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发表的一部重要经济学著作,对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 义。
《资本论》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资本论》涵盖了诸多核心概念与理论,如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商品交换等,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 济的本质。
《资本论Ⅰ》课件
马克思的《资本论Ⅰ》简介
《资本论Ⅰ》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对社会经济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资本论Ⅰ》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剩余价值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剥削的价值。
劳动价值
商品所包含的用工人做出的劳动量。
商品
能够被交换的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资本
用于生产商品并获取利润的货币或财富。
《资本论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1
历史分析
通过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演进,揭示其内在规律。
2
经济学分析
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概念,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入剖析。
3
社会学观察
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阶级关系,深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
总结与展望
《资本论Ⅰ》为理解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深刻的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 供了借鉴。
《资本论Ⅰ》的结构与内容
结构
由7个章节组成,逐步探讨资本主义的演变过程。
内容
包含关键概念如商品,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的详细 论述。
《资本论Ⅰ》的重要思想与理论
1 剩余价值理论
解析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核心,且导致社会阶级 矛盾。
2 商品生产与交换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以及价值通过交换实现的 过程。
3 资本积累
研究资本主义中资本的增 殖和积累过程,展示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动力。
《资本论Ⅰ》的影响与意义
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为后来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 要的基础和参考。
对经济学的影响
其经济分析方法和概念对现代 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历史索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框架。
《资本论》第一篇第一二章.ppt
第一章
商品
第三,可以说扩大的相对的价值形式只是由简 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的总和,还没有获得统一 的表现形式。
第一章
商品
(3)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现象 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现象。在 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不存在商品拜物教。 马克思分析了不存在商品拜物教的四种非商 品经济的社会形式,论证了商品拜物教的历 史性。
第一章的主要方法和重点段落
1.本章的主要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分析事物 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一节是分析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二节是分析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第三节是分析使用价 值形式与价值形式的对立统一;第四节是分 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物的人格化和人格 的物化的对立统一。 2.重点段落讲解: P56第二段, P58第二段, P70第一段。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一章第三节和本章都是讲货币的起源和 实质,但是第一章第三节是通过价值形式 的发展引出货币,第二章是从交换过程的 现实矛盾来说明货币的产生;第一章第三 节侧重于价值形式发展过程的逻辑演绎, 第二章则侧重于揭露交换过程的矛盾,概 括交换发展的历史。
第二章 交换过程
一、交换同时也就是货币形成过程。 二、上章第三节从理论上分析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 货币的产生,本章则从历史角度分析货币形成过程。 这是一、三章之间的逻辑过渡。 三、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商品自己不 会运动,需要有个人格化代表,交换中的人就是以 商品代表的身份——经济关系的人格化而彼此相互 对立的。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要求必须 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交换中每个商品所有者都想把 自己的商品当作一般等价物(与其它商品直接相交 换),所以,哪种商品也不是一般等价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方法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即从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最简单的元 素、最微小的细胞,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逻辑与历史辨证结合的方法
即理论顺序与历史顺序辨证结合的方法。逻辑关 系源于历史并反映历史关系,历史关系决定逻辑关 系并接受逻辑关系的安排。
(三)《资本论》第一卷的意义
1、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是第二、三卷的理论基础 3、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价值形式?
第一、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可以 深刻地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人与人关 系的体现。
第二、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 析,可以揭露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 析,可以证明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是永恒的 范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的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相对价值 形式
通俗地说,商品拜物教就是指商品具有一种 不可思议的神秘性,致使人对于商品象对于宗教中 的偶像一样加以崇拜。
第一、马克思揭露了商品拜物教的形式及 其本质。
商品的拜物教,不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也不在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而在于商品形式本 身。
商品拜物教的本质,就在于人与人的关系 为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
第二、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中特 有的现象。
在孤岛上生活的鲁滨逊,他的个人劳 动和物的关系,是极其简单明了的,不具备 任何神秘性。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在劳动中社会关 系也直接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而不为物的 外客所掩盖。
《资本论》Ⅰ教学讲义
一、《资本论》第1卷总体介绍
(一)《资本论》第1卷对象和中 心
1、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这里的生产过程是指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第二、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抽象出来的 生产过程,是纯粹的生产过程。除了考察劳动力商 品买卖(流通)以外,不考察一般商品、货币和资 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卷第一篇
按照马克思写作计划,第一篇是作为全书 的导言来写的。这一篇在《资本论》第一版中只 是一章,章名为《商品和货币》再版时改为三章, 并合成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 。
本篇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的, 因为简单商品生产是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实 体与价值量) (1)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第1自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着的社会 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以单 个的商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 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 品经济发展而来的。
第二、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 胞,要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先 解剖商品。
第三、通过分析商品而阐明的劳 动价值论是全部《资本论》的理论基础。
(2)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和特征(2-4) (3)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5-12)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6)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等价形式:
等价形式的性质:表现别的商品价 值的材料。
等价形式的特点: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式;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
式。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
4、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1-20)
商品的拜物教形式:商品形式。
商品拜物教的本质:人与人的关系 为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
马克思如何和为何要揭露商品拜物教?
2、在商品中表现的劳动的二重性
(1)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自然段)
第一、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科学的劳动价值 论的核心。
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阐明剩余价值来 源的关键。
第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资本划分为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第四、劳动二重性学说对于分析社会资本 再生产问题也有密切关系。 依据劳动二重性原理 对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作正确的划分,是研究社会 再生产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
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的性质: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四种情况的分析) (1)假定上衣的价值不变,麻布的价值变动; (2)假定麻布的价值不变,上衣的价值变动; (3)上衣、麻布生产所必要的劳动量依同一
方向同一比例变化; (4)上衣、麻布生产所必要的劳动量依同一
方向不同一比例变化,或按相反方向发生变化等。
第三、研究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之所以保留劳动力 商品买卖这个流通,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 立在雇佣劳动制度基础上的,劳动力商品买卖既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制度基础也是它的制度特征。
2、中心是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研究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的目的, 是揭示支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基础和 物质基础,揭示支撑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 律——剩余价值规律。
(2)具体劳动及其特征(2-8) (3)抽象劳动及其特征(9-15) (4)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
统一(16)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1)为什么要探寻货币的起源(1-3) (2)考察货币的起源和本质(4-80)
简单的价值形式(4-51) 扩大的价值形式(52-57) 一般的价值形式(58-75) 货币形式(76-80)
(17)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 之量的关系和比例。
价值、价值实体: 价值就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实体就是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平均的劳动熟
练程度和强度,生产同一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 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各因素: 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自然条件
主要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前提、 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等问题。
(二)《资本论》第1卷的结构和方法
1、《资本论》第一卷共七篇25章, 基本内容是在科学地阐明科学的 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剩余 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第一部分:第一篇,商品和货 币。主要论述劳动价值理论。 第二部分:第二篇至第六篇。 主要论述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部分:第七篇,资本的积累 过程。主要论述资本积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