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和朝花夕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不仅创造了现代小说的经典《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更在传统文学最具实力的散文领域(另一个领域是诗歌),也创造了堪称经典的《朝花夕拾》与《野草》。这真正显示了鲁迅的创造活力。《朝花夕拾》与《野草》一方面在鲁迅的著作中,是最“个人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两种体式,或者说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在这个方面也是显示了鲁迅“文体家”的特色的。

《朝花夕拾》

一、《朝花夕拾》成书经过:

《朝花夕拾》共收散文十篇。这些作品写于1926年2月--11月,因为是"回忆的记事",鲁迅自己称它为“回忆文”。最初在《莽原》上连载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8年结集出版时改为《朝花夕拾》并由鲁迅加作一篇《小引》,篇目增加为11篇。

《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对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写法。所以鉴赏《朝花夕拾》,不妨多注意其笔墨情趣。

二、思想内容:

是鲁迅自己生活、思想、心灵发展历程的真实而完整的记录,具有一种浓厚的中年意识,充盈着一种美好的,淡淡的愁绪。展现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成年的思考。

1、个人生活和思想的真实记录。《朝花夕拾》十篇文章,按年代顺序编排,相当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个人从童年到青年,大致是从六,七岁到三十二岁(约1886-1912)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经历和思想的变化与发展。

《阿长与山海经》(1926.3.30)《五猖会》(1926.5.2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9.18)《父亲的病》(1926.10,7)等前七篇,描绘了童年时期在家庭和私塾的生活情景。《琐记》(1926.10,8)主要写下了离开故乡去南京学习的经历,《藤野先生》(1926.10.12)

和《范爱农》(1926.11.18)记录了留学日本、回国教书以及辛亥革命中的生活片断。这些具体的真实的回忆的记事,使我们看到了伟大的鲁迅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中国,在艰难困顿中所走过的道路。怎样大胆背叛,苦苦探索,坚毅努力,在寻求民族出路和社会改造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勇前进,从对封建主义的憎恶背叛开始,终于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

2、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朝花夕抬》通过个人的生活经历,通过一幅幅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展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时代的风云,社会的风貌。这里有对陈腐不堪、令人窒息的私塾教育和“乌烟瘴气”的洋务学堂的具体揭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有绍兴的演戏、迎神赛会的民间风习的盛况的生动描绘,(《社戏》、《五猖会》)有对号称名医实为庸医的愚昧迷信、骗财害命的控诉;有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留日学生的剪影(《藤野先生》)有“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辛亥革命的实录。(《范爱农》)这些极为具体生动的记叙和描绘,多方面地真实地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立场。

3、回忆往事与针砭现实相结合。《朝花夕拾》这些回忆的记事,是如此具体,如此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面貌。但是作家不只是为了过去本身而“旧事重提”因而并不满足于再现历史。鲁迅对于回忆的记事,总是着眼于现实,不忘怀于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二十四孝图》(1926.5.10)一文,通过回忆童年所受旧教育,阅读《二十四孝图》的切身感受,揭露了封建教育,封建孝道的反动和虚伪。十分明显,这篇写于1926年5月的回忆散文,它的锋芒是指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和文化界掀起的复古主义逆流的,是对它的有力的回击。除《二十四孝图》外,《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明显地表现了对“现代评论派”某些人的揭露和抨击。如《狗·猫·鼠》、《无常》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现代评论派”正人君子的批判和揭露。

三、《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

1、《朝花夕拾》作为回忆性散文,以记叙为主,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相结合,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2、《朝花夕拾》的抒情色彩十分鲜明。文章所记都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一些难忘的人和事,因此在叙述中总是饱含感情,而又爱憎分明。如对善良热忱的长妈妈,勤劳能干的闰土的父亲,正直质朴的藤野先生,字里行间都表露了深挚的怀念和崇敬的感情,对于反动丑恶的人和事,则表运了强烈的憎恶和愤怒的感情,投以辛辣的讽刺。

3、《朝花夕拾》在它所描绘的时会生活的背景上,塑造了富有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的保姆一个遍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事迹。鲁迅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寄予了诚挚的深情的怀念,文章最后写道“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藤野先生》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片断,以十分敬仰的心情追忆了一位品格高尚的日本教师,学者。他为人正直,诚悬,工作严肃认真,具有崇高的思想和科学精神。他勇于冲破民族偏见,对中国人民怀着友好的情感,热诚地帮助鲁迅,愿意以自己的知识促进中国的发展。

4、语言,简洁清新,生动自然,文字优美,轻松流畅,寓庄于谐,饶有风趣,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

5、文体意义:散文体小说,孙犁小说受其影响。

总之,《朝花夕拾》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以叙事、抒情,描写,议论之有机结合和有特色的语言,互相补充,互相映衬,既有文采,又很通俗,既有形象,又藏哲理,取得了艺术上的和谐与统一。

《野草》

《野草》成书于“五四”后期,收入了鲁迅在1924到1926年所作的24篇序列散文诗。总的来说是以晦涩隐秘的意象表达了20世纪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借用著名学者孙玉石的说法是“是将其自我心灵的解剖与生命哲理的沉思完美结合而达到最高境界的杰作”。鲁迅也对朋友坦言过他的哲学都在《野草》里,然而他又说,并不希望青年人读他的《野草》,那是为自己而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