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
一、单选题
1.“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不比古时,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
A.致力于社会稳定
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融儒释道为一体
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2.王阳明说:“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据此可知,王阳明( )
A.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完善儒学体系
B.倡导废八股以消除科举制弊端
C.认为理学传播导致空疏学风盛行
D.意在倡导知行合一的经世之学
3.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
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
5.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6.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
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
C.反对格物致知
D.践行知行合一
7.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这表明( )
A.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
B.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动摇
C.道学背离了儒学价值观
D.道学缺乏应时趋新精神
8.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云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 )
A.改变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C.源于程朱理学的官方化
D.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
9.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一《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朱熹( )
B.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
D.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
10.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这一思想( )
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
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C.有利于妥善处理公私的关系
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
11.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
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
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12.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
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D.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
13.在王阳明看来,“人人皆可以为圣”,儒者“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这一主张( )
A.促进了儒学的平民化
B.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求
C.否定了儒学的伦理意义
D.瓦解了传统社会等级秩序
14.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政治需要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明理学( )
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16.“良知”之说源于《孟子》,指“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观念,王阳明把“良知”二字看得很高,将“良知”说成儒家文明最精华、最具永恒性的观念,能让人超脱患难生死,在此基础上,王阳明逐渐形成“致良知”的主张。由此可见,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
A.推动了儒学思想世俗化
B.尊崇了儒学的传统风尚
C.显著提升了“四书”地位
D.背离了理学的基本思想
17.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