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
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本人通过《中国法制史》的认真学习,对其有了一个新的系统的全面认识。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非常灿烂的历史文化。
因此,历代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完善法制,目的是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后人应当从中审视自己,找出不足,对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法制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下面是本人对《中国法制史》学习后关于进一步发展中国法制史学的几点看法:1.法制史研究需要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
法制史的是非常复杂的、深邃的,不能简单化。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好像是一个圆,但截取每一段都可能是直线。
”直线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不是整体,不是真实的全部的发展历程。
历史又像是一座大厦,任何光源也不可能照彻每个角落,所以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只有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没,才有可能揭示中国法制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注意历史上法律调整功能的多样性。
法制历史是复杂的,它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也是复杂的,因此,法律调整的功能、方式也是多样的。
在阶级社会中,法制自然拥有对敌对阶级反抗进行专政的功能,否则法典中对反、逆、叛等大罪的严厉制裁就成为无对象的了。
过去,把阶级社会法制的功能唯一归结为阶级专政是不全面的,忽略了法律对社会的调整功能,但不能因此把阶级社会的法制史说成人类自身解放的历史。
3.注意理论与史料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纷至沓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已不再一枝独秀,出现了多元的百家争鸣,这是可喜的,但却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应有的理论深度。
当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是需要发展的,而理论分析也不是空发议论,而是有的放矢,揭示本质和其规律性。
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而增强自觉遵守法律的观念。
4、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为我们提供以资借鉴的法制历史资源。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法律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法学遗产非常丰富。
这些遗产有许多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完善现行法制可资借鉴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同时,通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也可以让我们除去一些糟粕,避免今后在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5、《中国法制史》课程是法学学科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可以让我增加法学基本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提供给以借鉴的法制历史资源,更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中国历代法律中一切有益的精华,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制,提高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增强自觉遵守法纪的观念,了解法学的渊源,为学好法学打下历史知识的基础。
为此,我必须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好《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通过一个学期系统的学习,我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有如下几点体会:一、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第一,学习中国法制史,掌握其基本知识、发展线索和规律,可以更好地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理解,增强法制观念。
法制史与法理学同为基础法学,两者关系极为密切。
法理学是对法的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离开了法制史的基本知识,法理学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学习中国法制史,获得法制方面的国情教育,使我们能更主动、更自觉地为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而努力。
“观今宜鉴古”,中国古代的法制,为现实法制建设提供了许多非常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法律制度,更是我们现实法律制度的直接。
因此,学好中国法制史,了解中华民族为人类法律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掌握法律制度的发展线索和规律,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能促使我们自觉地为今天的法制建设而发奋努力。
第三,学习法制史,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行各部门法学的理论和知识,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
尽管中国古代的法典是以刑为主,但细加分析,又不难发现其中也包含有行政法、经济法、民法、诉讼法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从清末开始,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更是制定了大致完备的各种部门法典,这些遗产无疑将成为我们现行的各种部门法的知识元素,所以学好中国法制史,会帮助我们加深对现行各种部门法的理解。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中国法制史属于边缘学科,既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这种特点使其学习方法有别于其他部门法。
第一,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法制史”教材在编写上以朝代为经,以主要部门法为纬,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17章。
如按社会性质来分,又可以分解为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即奴隶制时期、封建制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时期。
掌握这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并进而弄清楚每个阶段都具体包括哪几个朝代、时期,再进一步找出作为这一阶段法律制度的一些共性特点,是学好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
中国法制史读后感
中国法制史读后感中国法制史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和法律制度变迁的重要史书。
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我深刻体会到法律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法制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我读后感受与大家分享。
中国法制史的实用性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部法学教材,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体验到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法制史也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法制建设的经验。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强调的,法律制度具有其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法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法制史的全面性《中国法制史》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法制史中的重要时期和法律制度。
从古代至今,它覆盖了从先秦时期的礼法制度到现代法治建设的进程,横跨了几千年的历史。
这让我对中国法制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轨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进行对比,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的变革与延续,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变动机制。
中国法制史的深刻性读《中国法制史》,我不仅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
其中,作者对于法律变革的起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使我对法律制度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此外,作者对历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变化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使我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中国法制史的启示性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我认识到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与作用,同时也感受到法律的变革与进步。
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历程表明,法律需要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正视法律的局限性,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到法律建设中,也是中国法制史给予我们的启示。
通过阅读《中国法制史》,我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中国法制史对于我们理解当今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篇一: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对中国法制史有了一个新的全面认识。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
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啊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非常灿烂的历史文化。
因此,历代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完善法制,目的是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应当从中审视自己,找出不足,对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法制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深入学习的。
纵向方面,自原始社会默契,开始有了法律萌芽,到进入阶级社会出现国家以后,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类型法律制度。
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是与国家同时出现的。
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应当是在夏朝出现了军队、警察、监狱和法庭。
所以说,最初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或集团出于同志的需要,便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制定各种法规,通过国家政权强制和要求人们遵守,维护统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和人们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横向的方面主要是学习了每个历史时期国家政权的法律制度,着重以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司法制度为主要学习对象。
作为全国法学学科本科生十四门必修课之一,中国法制史的地位十分重要。
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中国历代法律中的一切有益的精华,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制。
二、有利于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优越性的认识,增强自觉遵守法纪的观念。
三、有利于了解部门法学的渊源,为学好部门法学打下历史知识的基础。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边缘科学,它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在阅读《中国法制史》过程中,我深深体味到中国法制在发展中所经历的挫折与辉煌,不足与改进,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法制的发展始终不曾停下脚步。
作为一个学习法律专业的人,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内心深处默默呐喊:“历史长河中的法律,你好!”从基础学术研究出发,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中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和基本规律。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通常可以从纵横两个方便加以说明:就纵向方面而言,自原始社会末期,开始有了法律萌芽,到进入阶级社会出现国家以后,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从横向来看,每个历史时期国家政权的法律制度,通常都包括立法概况、立法指导思想、法律形式、行政立法、经济立法、刑法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继承立法、军事立法、诉讼立法、司法制度,以及其他立法。
追随并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了解并理解了中国法律的演变过程。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头系,规范社会成员日常行为的主要途径便是习惯。
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全体氏族成员的利益和要求,不靠国家强制力,人民自觉遵守。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了。
这个习惯逐渐无力调整强大对抗性的阶级矛盾,于是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由国家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法律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沿袭夏朝的神权思想,把一切活动都说成是上帝和鬼神的力量。
如:商统治者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把对奴隶和平民的镇压,以及对其他不服统治者的惩罚,说成是“恭行天罚”。
进入封建制社会,首先一定要提到的是秦朝的立法概况,其思想根源就是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并且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皆决于法,要求凡事皆有法式,这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依法治国”的主张以刑杀为威,主要表现在法网严密和严刑重罚。
此后封建制社会的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等各朝在立法上都是以秦朝的法律为基础,稍做改变。
有关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
有关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它阐明了法学各个分科历史发展的源流关系,因而较之法学分科的内容更加丰富。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篇一通过本人认真地学习中国法制史的全部课程,让我懂得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也就是说,中国法制史课程讲述的是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同时,更让我认识到学好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为学好其他部门法打下坚实的历史知识基础。
每一个部门法学都有各自的历史源流,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只了解现行的各部门法学,而不知其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学习中国法制史,就是要为学好其他部门法学打下历史知识的基础。
通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从而有利于加深对一些抽象法学命题的理解。
同时,对我们研究现行法中的一些问题,能够进一步开阔思路,得到启迪。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了解中国的法律文化。
通过中国法制史学习,使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法律对人民所规定的权利是不同。
如不管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都不能当家作主,在法律面前也不能人人平等的,有些人还享有特权,比如,在奴隶社会奴隶不是权利主体,而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是会说话的工具,法律允许奴隶主可以将他们随意买卖、赠予。
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强调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权主义,人民是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制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人民大众意志的体现,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
通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可以从中受到教育,了解爱国与守法是统一的,从而增强自觉遵守法律的观念。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为我们提供以资借鉴的法制历史资源。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法律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法学遗产非常丰富。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1)中国法制史的进程反应出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通过对法制史的学习联想现在的社会生活,可以看出法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我国第一个国家的产生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法律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水平。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曾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开始的,而国家的萌芽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他通过暴力夺得政权后,我国便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标志就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而法律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习惯渐渐无力调整和对抗性的阶级矛盾,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由国家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法律便产生了。
夏朝建立了国家制定了法律但法律多不成形,夏朝的奴隶主用神权法对奴隶进行欺骗。
商朝全部继承了神权法思想,并较夏更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典型的神权法思想,商朝的审判通过占卜求神问天,在一定的程度上说占卜的官吏拥有了一定的司法权。
而到了西周,其政治制度更加完善,西周是宗法奴隶制国家,各级政权机构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使国家的政权与宗族权利融为一体,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网络,有力的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这一时期所创造的治国经验,对整个封建后世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春秋时期打破了古代传统秘密法的状态,首次出现了成文法,成文法的出现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为叔向责难提供了依据,其次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所起的作用。
商鞅变法又是我国法制史进程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主要内容是: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③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④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篇一: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对中国法制史有了一个新的全面认识。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
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啊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非常灿烂的历史文化。
因此,历代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完善法制,目的是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应当从中审视自己,找出不足,对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法制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深入学习的。
纵向方面,自原始社会默契,开始有了法律萌芽,到进入阶级社会出现国家以后,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类型法律制度。
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是与国家同时出现的。
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应当是在夏朝出现了军队、警察、监狱和法庭。
所以说,最初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或集团出于同志的需要,便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制定各种法规,通过国家政权强制和要求人们遵守,维护统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和人们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横向的方面主要是学习了每个历史时期国家政权的法律制度,着重以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司法制度为主要学习对象。
作为全国法学学科本科生十四门必修课之一,中国法制史的地位十分重要。
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中国历代法律中的一切有益的精华,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制。
二、有利于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优越性的认识,增强自觉遵守法纪的观念。
三、有利于了解部门法学的渊源,为学好部门法学打下历史知识的基础。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边缘科学,它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
在学习的方法上,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历史阶段性。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的课程,让我懂得中国法制史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也就是说,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这门课程有利于为日后其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我认为要学好中国法制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条理清晰,重点明确。
《中国法制史》课程的体系是:以中国历史断代为经,以主要部门法为纬,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分为17章。
这17章,按照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可以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半殖民地半封建法、革命根据地法四种。
中国法制史的发展相应地也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阶段、封建制法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法阶段、革命根据地法阶段四个阶段。
从更大的发展阶段来说,奴隶制法、封建制法是古代法,1840年以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和革命根据地的法是近代法。
这是我们学习《中国法制史》这门课首先应该搞清楚的。
接着要进一步掌握:在这四个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又包括哪几个朝代、时期,各自属于什么历史类型的法。
课本上的内容经过梳理、整合、归纳后不再纷繁复杂,我们就会学习到一部脉络清晰、重点明确的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史。
二、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在我们对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培养了浓厚的兴趣以后,还需要在理论上作更深层次的分析,要掌握每个阶段、每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也就是要进一步把握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上的,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是在什么法制指导思想指引下形成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掌握这一阶段或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阶级本质,并进而把握其特点。
三、旁征博引,纵横前后。
法制史虽然是以法律制度为主,但是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些法律制度,是需要对相关的人文、社会等背景进行了解。
这又需要我们向有深厚的历史知识积淀和较高的古文功底的老师请教,分析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知识,使我们对法制史的把握更为清晰和准确。
中国法制史心得1500字(5篇)
中国法制史心得1500字(5篇)关于中国法制史心得,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我国是一个法制史上的法治国家。
在法治中国的国家,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发展,都是与法律有关。
而法律的实质是法制,而法律实际上就是国家与法律有着一个法律的保障。
中国法制史心得(范文):1我国是一个法制史上的法治国家。
在法治中国的国家,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发展,都是与法律有关。
而法律的实质是法制,而法律实际上就是国家与法律有着一个法律的保障。
《中国法治》中的“中国法治”的实质是法律。
中华民族法律是中国的权力,是的利益所在。
法律的实现,最终实现的就是法律实现。
法治的实现有三个层次:一是实现法律权威,二是实现法律规范。
实现法律实现的最大目的是实现法律效力的增强。
实现法治的实现是建设和保持我国国家的法律尊严的战略目标的需要,实现法律的实现就是为实现法律规范的提供法律保障。
实现法律的实现要依靠法律。
《中国法治》中的“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是中国法律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律是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国家法律的基本体现,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中的法律地位。
法律实现不仅要依靠法律的规范,而且还要实现国家法律的规范。
《中国法治》中的“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则对我国法治建设有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中国法治建设的一大特征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
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
法律实践证明,实施好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为实现国家的法律规范和各项法律制度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这也是我们国家法律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构,法律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持,法律的保障。
中国法制史心得(范文):2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及其他法律法规,使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法律规定了法律的行为准则,不允许任何行为的偏差。
这次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国法制史,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对法律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以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提高,现将我的学习体会与法律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个法律人,一个法律工。
中国法制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8篇
中国法制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8篇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篇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我体会到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讲述的内容虽然是过去的、古代的,与今天的部门法或现在的现行法律的确相差很远,有一点需要我们稍做思考:我们今天的法律从何而来,它的历史渊源又是什么现今的法制建设是否受到历史的影响,受到影响大还是小也许很多同学都会说,现今的很多习惯、思想、行为都是古代的或者说都受传统深刻的影响,我们并没有完全摆脱过去的一些东西。
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我们面对今天的社会发现很多的问题,要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肯定要排除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很多来自于传统习惯,要排除他们,我们肯定要回头看一看它存在的根源。
探其之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首先一定要怀着开放的心情去接受这门课程。
如果你把你的心紧闭,根本不容这门课程的话,肯定学不好。
如果你把心打开去容纳它,不管有用没用、好学还是不好学,你去接纳它,我想它会成为你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
第二就是要将中国的历史的发展脉络分清楚。
中国历史有它发展的规律性,学习中国法制史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历史发展规律。
第三点方法是掌握每一个人类社会的法律制度的特点,知道它所包含的朝代有哪些。
第四个学习方法就是要了解各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历史地位。
比如说,要知道第一个奴隶制社会是夏朝,它是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
第五个学习方法是要求我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
这个方法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还是比较好用的。
这个对比的对象可以是不同朝代的法律制度,可以是古今的对比,也可以是中外的对比。
它的对比的对象(范围)是比较大的,这样对比起来我想大家学习起来相对来说印象会非常深第六个学习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思考一些问题,要讨论一些问题,要交流一些问题。
比如说学完这门课程之后,你应该思考中国的法制建设应该如何走我们怎样才能达到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不是真的很难能可贵我们如何面对今天所出现的一些不好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篇2近二十年来,法制史界一批新秀成长成熟,他们的著作体现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达到了新的水平,是法律史进一步发展的希望所在下面谈谈我对于进一步发展中国法制史学的几点看法:一、法制史研究需要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
中国法制史观后感
中国法制史观后感
中国法制史:穿越千年的法律印记
中国法制史,这是一个深邃而博大的领域,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法律文化、政治智慧和社会变迁。
学习中国法制史,仿佛就是在阅读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和启示。
从夏商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合流”,再到秦汉时期的法律大一统,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碰撞,法律的形态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法律的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一方面,法律作为社会规范,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法律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价值观念。
这种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正是中国法制史的魅力所在。
此外,我还注意到了中国法制史中的“礼法结合”特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和“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行为规范。
这种“礼法结合”的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法律的独特性,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学习中国法制史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探索中国法制史的奥秘,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对中国法制史有了一个新的全面认识。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
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啊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非常灿烂的历史文化。
因此,历代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完善法制,目的是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应当从中审视自己,找出不足,对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法制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深入学习的。
纵向方面,自原始社会默契,开始有了法律萌芽,到进入阶级社会出现国家以后,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类型法律制度。
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是与国家同时出现的。
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应当是在夏朝出现了军队、警察、监狱和法庭。
所以说,最初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或集团出于同志的需要,便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制定各种法规,通过国家政权强制和要求人们遵守,维护统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和人们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横向的方面主要是学习了每个历史时期国家政权的法律制度,着重以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司法制度为主要学习对象。
篇2作为全国法学学科本科生十四门必修课之一,中国法制史的地位十分重要。
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中国历代法律中的一切有益的精华,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制。
二、有利于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优越性的认识,增强自觉遵守法纪的观念。
三、有利于了解部门法学的渊源,为学好部门法学打下历史知识的.基础。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边缘科学,它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
在学习的方法上,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历史阶段性。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1)中国法制史的进程反应出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通过对法制史的学习联想现在的社会生活,可以看出法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我国第一个国家的产生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法律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水平。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曾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开始的,而国家的萌芽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他通过暴力夺得政权后,我国便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标志就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而法律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习惯渐渐无力调整和对抗性的阶级矛盾,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由国家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法律便产生了。
夏朝建立了国家制定了法律但法律多不成形,夏朝的奴隶主用神权法对奴隶进行欺骗。
商朝全部继承了神权法思想,并较夏更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典型的神权法思想,商朝的审判通过占卜求神问天,在一定的程度上说占卜的官吏拥有了一定的司法权。
而到了西周,其政治制度更加完善,西周是宗法奴隶制国家,各级政权机构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使国家的政权与宗族权利融为一体,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网络,有力的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这一时期所创造的治国经验,对整个封建后世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春秋时期打破了古代传统秘密法的状态,首次出现了成文法,成文法的出现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为叔向责难提供了依据,其次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所起的作用。
商鞅变法又是我国法制史进程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主要内容是: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③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④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01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的课程,让我懂得中国法制史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也就是说,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这门课程有利于为日后其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中国法制史,使我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有一个全面认识。
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律典是国家的刑法典,其内容是对有关违反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以及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规定。
律典属于刑事法律的范畴,只是诸多法律中的一种。
从古代法律的立法形式看,不仅名目繁多,有关法律形式的名称以及各朝注重的法律形式也不尽一样。
如秦有律、命、令、制、诏、程、式、课等;汉有律、令、科、品、比;晋为律、令、故事;唐有律、令、格、式;宋于律令、格、式之外,重视编敕、又有断例和指挥;元有诏制、条格、断例;明、清两代于律和各种法律形式的单行法外,广泛适用例等。
此外,历朝还颁布了多种法律形式的地方法规。
每一种法律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以唐代为例,“律”是有关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令”是指国家组织制度方面的规定和行政命令,“格”是皇帝临时颁布的各种单行敕令、指示的汇编,“式”是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的办事细则,各种法律形式共同组成唐朝的法律体系。
在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面貌时,不能只偏重刑事法律,而忽视其他形式的法律。
深入学习后,我对中国法制史的面貌、中国古代的社会矛盾与法的功能问题、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有了全面的认识,知道了中国法律的发展过程和形成的原因。
历代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目的是为了法国安邦的需要,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背景下,都有自己特色和特点的法律制度,随着社会关系的增加,法律的条款和内容也在与是俱进的修改和修订且增加着。
透过这科可以看到中国法律的发展过程,同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也有了系统的了解。
中国法制史读后感
中国法制史读后感中国法制史是一部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发展演变为主线的历史著作,通过对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司法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展现了中国法制史的宏大历史画卷。
在中国法制史这部著作中,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先秦至清末民初的中国法律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和发展规律,展现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中国法制史中的内容既有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描述,也有对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探讨,从中我了解到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渊源和演变,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的学习,我不仅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中国法制史的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法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古代的法律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法制史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阅读中国法制史,我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中国古代法制史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法制史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著作,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全面展现和深入分析,展示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和发展,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愿我们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法制史,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精神,为法制的发展和法治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
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本人通过《中国法制史》的认真学习,对其有了一个新的系统的全面认识。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非常灿烂的历史文化。
因此,历代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完善法制,目的是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后人应当从中审视自己,找出不足,对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法制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下面是本人对《中国法制史》学习后关于进一步发展中国法制史学的几点看法:
1.法制史研究需要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
法制史的是非常复杂的、深邃的,不能简单化。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好像是一个圆,但截取每一段都可能是直线。
”直线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不是整体,不是真实的全部的发展历程。
历史又像是一座大厦,任何光源也不可能照彻每个角落,所以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只有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没,才有可能揭示中国法制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注意历史上法律调整功能的多样性。
法制历史是复杂的,
它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也是复杂的,因此,法律调整的功能、方式也是多样的。
在阶级社会中,法制自然拥有对敌对阶级反抗进行专政的功能,否则法典中对反、逆、叛等大罪的严厉制裁就成为无对象的了。
过去,把阶级社会法制的功能唯一归结为阶级专政是不全面的,忽略了法律对社会的调整功能,但不能因此把阶级社会的法制史说成人类自身解放的历史。
3.注意理论与史料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纷至沓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已不再一枝独秀,出现了多元的百家争鸣,这是可喜的,但却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应有的理论深度。
当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是需要发展的,而理论分析也不是空发议论,而是有的放矢,揭示本质和其规律性。
西方的理论,也值得学习,但要弄懂弄通,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理论要与史料统一,重视史料但不“唯史料论”而是发挥它在实证法制历史中的价值。
4.使命感与开拓进取。
发展中国法制史学,使中国法制史学的中心牢固地建立在中国,仍是法制史科研队伍应负的历史使命,当然不因此而漠视外国学者的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七十几位学者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编出了《中国法制史》多卷本。
为了推进法史学的研究水平,需要积极开拓法制史学的研究领域,保持旺盛的活力和进取心。
5.谦虚谨慎,自强不息。
古人说:“一谦而四益”。
面对博大精深的法制史,确实需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自强不息。
要承
认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前进。
当然谦虚谨慎绝不等于缺乏自信,而是更加理性地对待已有的成就和持之以恒地进取。
更不因此而忽略对中青年学者成就的充分肯定。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史学无论在中国在世界,都有不同程度被边缘化的迹象,这就须要总结我们已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更加努力创造新的成就。
所谓中心绝不是一枝独秀,而是要发挥法史界整体研究力量的作用,使法律史这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年轻学子和司法干部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并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真实的历史借鉴,这是中国法制史学生命力的所在。
中国法制史在学习的方法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历史阶段性。
2.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连续性和因革关系。
3.在我国几千面的历史进程中,法律制度本身也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
结合自身的学习过程,我主要是将中国法制史当做一本普通的历史书来读,首先让自己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未知或者知而不详的问题先列下来,然后带着问题去读,从教材中找出自己满意的结论。
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怎强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得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避免单纯学习法律条文和历史事件的单调、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