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和银行
国外各大银行中英文名字对照
Abbey National 英国阿比国民银行Algemene Bank Nederland 荷兰通用银行BANK SINOPAC 台湾永丰银行BANK SINAR MAS 金光银行Barclays Bank PLC. 英国巴克莱银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 法国巴黎国民银行Banco Do Brasil 巴西银行Bank of Tokyo 日本东京银行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 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Bankers Trust New Y ork Corp. 美国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Banca Commerciale Italiana 意大利商业银行BNP PARIBAS 法国巴黎银行CITIC KA WAH BANK 中信嘉华银行COMMERZBANK 德国商业银行CREDIT LYONNAIS 法国里昂信贷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 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Cooperatieve Centrale Raifferssen-Boerenleenbank 荷兰荷兰农业合作社中央银行Citibank 美国花旗银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assa Di Risparmio Delle Provincie Lombarde 意大利伦巴省储蓄银行Chemical New Y ork Corp. 美国纽约化学银行Credit Suisse 瑞士信贷银行Credito Italiano 意大利意大利信贷银行DANSKE BANK 丹麦丹斯克银行Daiwa Bank 日本大和银行Dresdner Bank 德国德累斯顿银行Deutsche Bank 德意志银行Dai-Ichi Kangyo Bank 日本第一劝业银行de Caisse Nationale Credit Agricole 法国农业信贷国民银行First Chicago Corp. 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First Interstate Bancorp 美国第一洲际银行Fuji Bank 日本富士银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 香港汇丰银行Istituto Bancario SanPaolo Di Torino 意大利都灵圣保罗银行Industrial Bank of Japan 日本兴业银行Lloyds Bank PLC. 英国劳埃德银行LANDESBANK BADEN-WURTTEMBERG 德国巴登-符滕堡银行Mellon National Corp. 美国梅隆国民银行Midland Bank 英国米兰银行Morgan Guaranty Trust Corp. of New Y ork 美国摩根保证信托银行MIZUHO BANK 日本瑞穗银行Manufacturers Hanover Corp. 美国汉华实业银行Mitsui Bank 日本三井银行Mitsubishi Bank 日本三菱银行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意大利西亚那银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PLC. 英国国民西敏寺银行NORDEA BANK 瑞典北欧联合银行POHJOLA BANK 芬兰波赫约拉银行PT. BANK CIMB 印尼联昌商业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 加拿大皇家银行SOCIETE GENERALE 法国兴业银行Swiss Bank Corp. 瑞士银行公司Sanwa Bank 日本三和银行Security Pacific Corp 美国太平洋安全银行Sumitomo Trust & Banking 日本住友信托银行Tokai Bank 日本东海银行Toronto-Dominion Bank 加拿大多伦多自治领银行UNITED OVERSEAS BANK 新加坡大华银行UNICREDIT BANK 德国裕信银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 瑞士联合银行Westdeutsche Landesbank Girozentrale 德国西德意志地方银行Westpac Banking Corp. 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公司。
世界各银行名称
世界各银行名称世界100家著名大银行1. Citibank 花旗银行(美国)2. Dai-Ichi Kangyo Bank 第一劝业银行(日本)3. Fuji Bank 富士银行(日本)4. Sumitomo Bank住友银行(日本)5. Mitsubishi Bank三菱银行(日本)6. Banque Nationalede Pairs巴黎国民银行(法国)7. Sanwa Bank三和银行(日本)8. Credit Agricole农业信贷银行(法国)9. Bank of America美洲银行(美国)10. Credit Lyonnais里昂信贷银行(法国)11. Norinchukin Bank农业储金银行(日本)12. National Westminster国民西敏士银行(英国)13. Industrial Bank of Japan日本兴业银行(日本)14. Societe Generale兴业银行(法国)15. Deutsche Bank德意志银行(德国)16. Barclays Bank巴克莱银行(英国)17. Tokai Bank东海银行(日本)18. Mitsui Bank三井银行(日本)19. Chase Manhattan Bank大通曼哈顿银行(美国)20. Midland Bank米兰银行(英国)21. Mitsubishi trust and Banking三菱信托银行(日本)22. Sumitomo Trust and Banking 住友信托银行(日本)23. Long Term Credit Bank of Japan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24. Band of Tokyo东京银行(日本)25. Dresdner Bank德累斯顿银行(德国)26. Taiyo Kobe Bank太阳神户银行(日本)27. Manufacturers Hanvor Trust汉华实业银行(美国)28. Mitsui Trust and Banking三井信托银行(日本)29. Compagnie Financiere de Paribas巴黎巴银行(法国)30.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汇丰银行(英国)31. J.P.Morgan摩根银行(美国)32. Royal Bank of Canada加拿大皇家银行(加拿大)33. 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瑞士联合银行(瑞士)34. Daiwa Bank大和银行(日本)35. Lloyds Bank劳埃德银行(英国)36. Yasuda Trust & Banking安田信托银行(日本)37. Swiss Bank Corp瑞士银行(瑞士)38. Deutsche Landesbank德意志地方银行(德国)39. 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国民劳动银行(意大利)40. Bank of Mantreal蒙特利尔银行(加拿大)41. Bank of China中国银行(中国)42. Commerzbank商业银行(德国)43. Chemical (New York) Bank化学银行(美国)44. Banco do Brasil巴西银行(巴西)45. Bayerische Vereinsbank巴伐利亚联合银行(德国)46. 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加拿大)47. * Pacific安全太平洋银行(美国)48. Algemene Bank Nederland荷兰通用银行(荷兰)49. Nippon Credit Bank日本信贷银行(日本)50. Amsterdam-Rotterdam Bank阿鹿银行(荷兰)51. Kyowa Bank协和银行(日本)52. Bankers Trust银行家信托公司(美国)53. First Interstate Bancorp第一州际银行(美国)54. Toyo Trust & Banking东洋信托银行(日本)55. Rabobank农业合作社中央银行(荷兰)56. Banca Commerciale Italiana意大利商业银行(意大利)57. Bayerische Hypothekenaund Wechsel巴伐利亚抵押汇兑银行(德国)58. Saitama Bank琦玉银行(日本)59. Istituto Bancario Sanpalol di Torino都灵圣保罗银行(意大利)60. Bank of Nova Scotia诺伐斯科西亚银行(加拿大)61. Credit suisse瑞士信贷银行(瑞士)62. Bayerische Landesbank巴伐利亚州银行(德国)63. Deutsche Gemossenschalts Bank德意志合作银行(德国)64. Stand-Chartered Bank标准麦加利银行(英国)65. Generale de Banque通用银行(比利时)66. Monte dei pascht di Siena西雅那银行(意大利)67. Cassa di Risparmio Delle Paovincie Lombarde伦巴第省储蓄银行(意大利)68. Banco di Roma罗马银行(意大利)69. First Chicago芝加哥第一银行(美国)70. Norddentsche Landesbank北德意志州银行(德国)71. Credit Italiano意大利信贷银行(意大利)72. Shoko Chukin Bank工商组合中央金库(日本)73. Hokkaido Takushoku Bank北海道拓殖银行(日本)74. CIC Group工商信贷集团(法国)75. Toronto Dominion Bank多伦多自治领银行(加拿大)76. Bank of Yokohama横滨银行(日本)77. Rafidain Bank拉菲丁银行(伊拉克)78. Banque Indosuez东方汇理苏伊士银行(法国)79. Bank Melli Iran伊郎国民银行(伊郎)80. Westpac Banking西太平洋银行公司(澳大利亚)81. Zenshinren Bank合作银行(日本)82. State Bank of India印度国家银行(印度)83. Mellon Bank梅隆银行(美国)84. Group des Banque Popalaries大众银行集团(法国)85. Banco di Napoli那坡里银行(意大利)86. Continental Lllinois Bank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美国)87. Wells Fargo Bank威尔士法戈银行(美国)88. Chuo Trust & Banking中央信托银行(日本)89. Bank of Boston波士顿银行(美国)90. 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澳新银行集团(澳大利亚)91. Bank fur Gemeinwirischaft公共经济银行(德国)92. BBI Bank Brussels Lambert布鲁塞尔朗贝银行(比利时)93. Nederlandsche Middenstandsbank荷兰密登斯坦银行(荷兰)94. First Bank System第一银行系统(美国)95. Krediet Bank信贷银行(比利时)96. Hessische Landesbank黑森地方汇划中心(德国)97. Creditanstalt Bankverein联合信贷银行(奥地利)98. Banque Francaise de Commerce法国商业银行(法国)99. Credit Communal de Belgique比利时公共信贷银行(比利时)100. Banco Central中央银行(西班牙)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中国阿比国民银行Abbey National 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PLC. 英国巴黎国民银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巴西银行Banco Do Brasil 巴西第一劝业银行Dai-Ichi Kangyo Bank 日本第一洲际银行First Interstate Bancorp 美国东海银行Tokai Bank 日本东京银行Bank of T okyo 日本富士银行Fuji Bank 日本大和银行Daiwa Bank 日本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 美国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 德国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德国荷兰通用银行Algemene Bank Nederland 荷兰花旗银行Citibank 美国日本兴业银行Industrial Bank of Japan 日本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 瑞士瑞士银行公司Swiss Bank Corp. 瑞士三和银行Sanwa Bank 日本三井银行Mitsui Bank 日本三菱银行Mitsubishi Bank 日本劳埃德银行Lloyds Bank PLC. 英国米兰银行Midland Bank 英国梅隆国民银行Mellon National Corp. 美国里昂信贷银行Credit Lyonnais 法国住友信托银行Sumitomo Trust & Banking 日本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 加拿大多伦多自治领银行T oronto-Dominion Bank都灵圣保罗银行Istituto Bancario SanPaolo Di Torino 意大利?加拿大?国民劳动银行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 意大利国民西敏寺银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PLC. 英国荷兰农业合作社中央银行Cooperatieve Centrale Raifferssen- Boerenleenbank 荷兰?汉华实业银行Manufacturers Hanover Corp. 美国汇丰银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 香港?瑞士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 瑞士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加拿大?加拿大?伦巴省储蓄银行意大利Cassa Di Risparmio Delle Provincie Lombarde ?美洲银行(全称\"美洲银行国民信托储蓄会\") ?摩根保证信托银行Morgan Guaranty Trust Corp.of New Y ork 美国?纽约化学银行Chemical New Y ork Corp. 美国?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Bankers Trust New Y ork Corp. 美国农业信贷国民银行de Caisse Nationale Credit Agricole法国?太平洋安全银行Security Pacific Corp 美国西德意志地方银行Westdeutsche Landesbank Girozentrale 德国西太平洋银行公司Westpac Banking Corp. 澳大利亚西亚那银行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意大利?意大利商业银行Banca Commerciale Italiana 意大利意大利信贷银行Credito Italiano 意大利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First Chicago Corp. 美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 Bank of China, BOC中国工商银行,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 中国农业银行,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BC中国建设银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CB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China Development Bank, CD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ADBC中国进出口银行,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China Eximbank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China Merchants Bank, CMB交通银行, Bank of Communications中国光大银行, China Everbright Bank, CEBB中国民生银行,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oration Ltd., CMBC华夏银行, Hua Xia Bank, HXB中信银行, China CITIC Bank兴业银行, Industrial Bank, CIB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SPDB 或 SPD BANK广东发展银行, 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 GDB深圳发展银行, 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SDB厦门国际银行, Xiamen International Bank, XIB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 CICC中国建设银行:CBC——存不存?中国银行:BC——不存!中国农业银行:ABC——啊,不存?中国工商银行:ICBC——爱存不存!中国人民银行:PBC——屁,不存!中国光大银行:CEB——存,有病!中国招商银行:CMB——存,没病!中信实业银行:CITIC——存啊,特爱存!北京市商业银行:BCCB——不存,存不?中国交通银行-CTB中国农村信用社-CUB华夏银行-HXB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SPDB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oration-CMBC Guandong Development Bank-GDB Fujian Industrial Bank-FIBXiamen International Bank -XIB。
金融大和银行案例分析
从操作风险角度看日本大和银行巨额亏损案引言大和银行是日本大商业银行之一,为日本国内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公认为唯一一家除提供银行服务外,亦设有信托银行业务的城市银行。
本案例的研究讨论目的是借鉴商业银行由于内控不利导致银行蒙受巨额损失的教训,加强对银行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银行由于内控不利,违规操作造成的损失仍然触目惊心。
借鉴日本大和银行内控不利导致巨额损失的教训,对于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十分有益。
一、大和银行亏损案的概述(一)大和银行的简介大和银行创立于1918年3月15日,是全日本第5大的银行集团。
前身是大阪野村银行,总行设在大阪。
大和银行是日本城市银行中唯一兼营信托业务的银行。
除一般银行业务外,还经营货币信托、土地信托和养老金信托等金融业务。
该行主要立足点在大阪地区,加上关东地区及海外,共设有分支机构240多个。
1999年3月31日该行的资本金为70.67亿美元,资产总额1195.67亿美元,在世界大银行中分别排列第54位和第74位。
(二)关键人物井口俊英的简介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交易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在12年的违规交易中给其公司造成了11亿美元的亏损,为公司资产的1/7。
1996年12月16日,他被纽约地方法院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及两百万美金的罚金。
(三)巨额亏损的经历井口俊英由于工作出色,得到总行赏识,后来被提升为副行长,既负责证券交易又负责资金清算。
1984年,井口俊英在作美国国债交易时出现了第一笔亏损,虽然金额不是很大,但是被他隐瞒下来。
他私下买掉了大和银行持有的债券弥补了亏损,并伪造了大和银行债券保管行——美国信浮银行签发的对账单。
在截止1995年的11年期间,他进行的这种假账多达3万次,导致银行亏损总额高达11亿美元(1100亿日元)。
投资学作业魔鬼交易员大和银行案例与启示知识讲稿
h
7
h
8
h
9
三、风险启示及对策
(一)要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
国家风险
流动性风 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h
10
其中,操作风险十分重要
由于其他几种风险的发生都往往有由于内部控制 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而导致操作风险的问题。这 种失效使得银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必 要的对策,无法避免各种操作失误或欺诈,如银 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 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从而导致银 行的财务损失,或使银行在其他方面的利益受到 损害。
1999年11月12日 ,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 法案》获得总统签署,该法案的颁布意味着在美 国实行了近 70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 对世界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 制度走向终结。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 为日本在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方面改革滞后。
h
13
目前,中国也是实行银证分业经营制度,分业经营虽 然可以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分业经营将银行业 务范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仍 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实 际上更加集中了。考虑到当今世界银证融合是发展的大趋 势,但银证分、业又是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选择,在这种 情况下,应积极探索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合作,如银行与证 券经营机构之间的相互投资、资金结算、基金托管、金融 服务外包、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 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创造条件,加快银证分、业经营制度 的改革,跟上世界金融发展的步伐。
h
11
• 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和巴林银行的倒闭,大 和银行的巨额损失,实际上都是由于内部 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以及外部监管 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 特别是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要从大 和银行事件中吸取教训。
现代金融业考试案例分析题
金申请。2004年1月8日被告向原告出具拒赔通知书,以事故不属于保险 责任范围为由,拒绝承担保险责任。之后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 定:保险条款中“被保险人如果已从其他途径获得补偿,则被告只承担 合理医疗费用剩余部分的保险责任”的规定符合法律规定,该约定合法 有效。原告在已经获得第三致害人的赔偿的前提下,其损害已得到全部 弥补。“无损害即无保险”,依照保险法不得不当得利的原理和保险条款 的规定,原告无权再从被告处获得保险赔偿。法院判定:驳回原告的诉 讼请求。 案例思考 1. 代位求偿权的内涵是什么?代位求偿的要件有哪些? 2. 物上代位和权利代位相同吗?如果不同,区别是什么? 答案参考 1. 代位求偿权的内涵是什么?代位求偿的要件有哪些? 代位求偿权是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 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取代被保险人的 地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条件为: (1)保险标的所遭受的风险必须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2)保险事故的发生应由第三者承担责任。 (3)被保险人要求第三者赔偿。 (4)保险人必须事先向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 (5)保险人只能在赔偿金额限度内行使代位求偿权。 坚持代位求偿原则的目的在于:既防止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产生不 当得利,又维护补偿原则,有利于被保险人迅速得到保险赔偿;同时也 有利于维护保险人自身的合法利益;也可使有关责任方承担事故赔偿责 任。 另外根据该案例应该说明的是:代位求偿权只适用于财产保险,而 不适用于人身保险。因为财产保险的保险价值是可以确定的,财产保险
再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要建立和完善 银行系统的稽核审计体系,完善专业监督检查制度。注意使用外部审计 力量和市场中介;进一步发挥业务部门的专业检查作用,制定专业检查 制度,加大专业检查力度。 总之贷款发放的全过程要作到“贷款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是日本一家历史悠久的银行,在过去几年中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和困境,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和银行的问题主要源于内部管理不善、市场竞争激烈、机构改革迟缓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分析大和银行案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内部管理不善
大和银行长期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高管决策失误、监控失灵、风险控制不力等方面。
这种问题导致了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加剧了银行业务的不稳定性。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加剧,大和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金融机构的
竞争压力。
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导致银行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机构改革迟缓
大和银行在机构改革上的进展缓慢,很多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上,缺
乏创新和灵活性。
这种情况使得银行无法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加剧了银行整体的僵化和落后。
综上所述,大和银行案例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管理不善、市场竞争激烈和机构
改革迟缓等几个方面。
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吸取以下启示: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高效的监控和风险控制机制,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创新经营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和方式,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
•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机构变革步伐,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灵活性,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对大和银行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有益
的借鉴和参考,帮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稳步发展和良好运营。
大和银行是日本名列第12位的大型国际性商业银行
大和银行是日本名列第12位的大型国际性商业银行。
1995年9月25日,该行纽约分行主管交易的执行副总裁井口俊英坦言自己在长达11年的时间中累计隐瞒了高达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随即,大和银行被迫对外宣布其亏损。
井口俊英成为继巴林银行交易员里森之后又一个令国际银行界为之震惊的人物。
早在二战结束时,日本就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
该法案类似于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
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松。
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
由于膨胀太快,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就为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
井口俊英1976年开始在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三年后被提升为交易部主任,从此负责前台交易、后线结算和债券保管。
如此三权集于一身,显然违背了资金交易中前线和后线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风险管理原则,为井口俊英的违规交易提供了机会。
自从1984年井口在美国的政府债券市场上亏损20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未卖掉。
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然而大藏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及大和银行总行均未曾检查出问题直到井口俊英自感难以为继才主动坦白。
大和银行纽约分行被关闭的主要原因1995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员工井口俊英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的事件曝光。
为了掩盖这笔巨额亏损,井口在11年内伪造了3万多笔交易记录。
如此长时间和涉及如此大金额的伪造文件在11年后才被发现,当时一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是什么给了一个银行职员如此大的权限,引起了多方讨论。
银行案例分析范文
银行案例分析范文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银行案例分析范文,供大家阅读!银行案例分析范文篇1:华夏银行保兑仓融资案例分析1、基本情况介绍2、各方需求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准备对经销商进行融资支持,但是直接对经销商融资存在较大的困难。
直接融资可以采用赊销的形式,赊销会造成下游企业对核心企业资金的占用,而且下游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如果到期不能还款,则会造成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大量的应收账款坏账,财务报表恶化。
并且在目前的供应链结构中,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大都采取部分预付款的形式进行,占用下游企业资金进行生产经营,由于钢铁行业利润的下滑,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的流动资金也日趋紧张,对下游企业的直接融资更加不现实。
若是以担保方式提供支持,则不占用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自有资金,在经销商产品可以顺利销售给终端客户获取回款的前提下,为下游企业提供担保的风险较低,承担回购担保为经销商获取银行资金既能改善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又可以实现壮大销售网络的目标。
迁安联钢九江钢铁有限公司是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合作最稳定也是最大的经销商,迁安联钢九江钢铁有限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迁安联钢九江钢铁有限公司想达到2013 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63 亿元、净利润 13000 万元的目标,该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已不能满足其正常经营的需求。
但是迁安联钢九江钢铁有限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高于行业内平均水平,如果能获得融资支持,迁安联钢九江钢铁有限公司可以较快的创造出利润还款,如果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贷款,则迁安联钢九江钢铁有限公司可以在一年内创造出较高的收益。
迁安联钢九江钢铁有限公司虽然利润可观,但从公司人员规模(300 人左右)上看仍属于中型企业,并且没有可以提供足额担保的不动产,加上钢铁行业近几年不良贷款率较高,以传统的业务形式从银行获得贷款较为困难。
重大金融损失与借鉴
浅谈重大金融损失与借鉴【摘要】:金融创新的发展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它们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市场的空间和时间,但其产品设计又有着很大的复杂性,其交易也缺乏透明度,具有很大的杠杆性。
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为美国以至全球上了一堂难得的金融衍生产品普及课,其实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金融衍生品市场便出现了入若干起引人瞩目的重大损失事件。
本文就历史上发生的几起重大金融损失事件,简要介绍其过程,并基于这些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损失借鉴一、引言:在过去的30年间,金融衍生品在金融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世界许多交易所都十分的活跃。
金融衍生品是指由标的资产(如股票、利率、外汇、实物等)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其价值依赖于标的资产的价值。
常见的金融衍生品有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互换等。
既可以有场内交易,也可以是场外交易。
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价值依赖于标的资产的价值,因此投资者的损益情况就取决于其对标的资产未来市场走势预测的准确程度。
其交易采用保证金制度,即交易所需的最低资金只需满足标的资产价值的某个百分比,因此具有很高的杠杆性。
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对冲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亏损。
从理论和技术上来看,通过金融衍生品可以将当地的金融(如股票,外汇等)或非金融(如实物等)产品与全球任何一个市场的产品链接在一起,因此拓宽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空间,在投资者甘愿付出足够成本的前提下,可以使产品的交易期限产长数年甚至数十年,大大拓宽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时间线。
金融衍生品可以使交易更加的灵活和便捷,使不同的投资者、投机者都可以为其所有。
然而,过高的杠杆倍数加大了其市场的风险,了解和研究历史上重大的金融损失事件,有助于加深对金融衍生品的认识,从而能以更加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对待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交易。
二、重大金融损失事件:1.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1995年2月27日,英国经营了233年的老牌皇家银行—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给国际金融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日本理索纳银行案例
理索纳银行理索纳银行 (Resona Holdings,Inc)是一家成立于2OO1年12月,由大和银行(Daiwa Bank)和旭日银行(Asahi Bank)合并而成,拥有 3272亿日元资产的日本第五大银行。
它是由前大和银行控股与朝日银行两个城市银行合并后正式成立的。
在2003年第一季度,由于不良债权增加和股价暴跌,理索纳集团财务状况严重恶化,自有资本率已降至不到4,低于银行业的最低标准。
理索纳银行于2003年5月17日公开承认其资本严重不足,并向日本政府申请财政援助。
日本政府随后向理索纳银行注入2万亿日元的公共资金。
由此,该银行实质上已被收归国有,并将在政府主导下谋求新生。
这次向理索纳集团注入公共资金是继1998年和1999年对其前身的大和银行和朝日银行之后的第三次,前两次共接受国家1.1万亿日元的资金援助,并制定了相应的经营改善计划,但最终并没有实现根本上的经营改革。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在此次注入公共资金的时候,政府附加了完善公司治理等要求,其中包括诸如引入外部董事长和公司外部董事、确立严格的监管体制、强化政府的检查和监督力度等苛刻的条件。
在 2003年接受注入公共资金的决定发表之后,理索纳集团公布了经营改善计划,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重建措施,除了关闭43家营业网点外,还将削减员工1800 人,工资收入水平也按年收入下调三成,集团的多名高级领导也被迫辞职。
从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理索纳银行的公司治理具有以下特点:1.理索纳银行现有的公司治理与典型的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1)从股权结构分析,相互持股的特征并不明显;(2)董事会规模比一般日本公司董事会规模要小得多;(3)董事会的独立性特征突出,尤其是董事长外聘不是日本公司的传统做法;(4)一般而言,日本公司传统上比较不重视董事会的作用,董事会的效率也很低下,但是理索纳银行的董事会不仅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且董事会建设和运作良好;(5)设置有专门的投资者管理办公室,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而传统的日本公司由于相互持股和主银行制度的影响,往往仅看重大股东的作用2.理索纳银行现有的公司治理与英美模式和银行治理的国际惯例比较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建立了构成合理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有效地保障董事会功能的实施;(2)建立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董事会决策和银行的日常管理工作;(3)设有专门的合规部门,负责有关公司治理原则等治理规范的实施落实3.理索纳银行现有的公司治理,从结构到机制都相对健全从结构看,理索纳银行应有的公司治理机构设置齐全,保障了公司治理职能的正常发挥;从机制看,内控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合理,运转良好对于重组不久的理索纳银行而言,能够放弃本土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针对自身特点和实际,有选择地引进适应性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建立功能完善运转良好逐步规范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对我们的最大启示。
日本金融危机
一、日本金融危机的背景和本质
进入1995年以来,日本金融业的运气极其不佳,坏消息频频传出,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初,东京协和、安全两家信用社发生挤兑,致使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出资200亿日元才得以解决。7月份,柯斯摩信用社又发生挤兑被停止部分业务。8月份,宇宙、木津两家信用社破产。9月份,兵库银行又创下日本战后第一宗银行倒闭案。11月初,一则惊人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界:日本大和银行因长期非法交易美国国债,导致11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美国联邦和纽约州银行管理当局联合下令,限令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分行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在美国的一切业务,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大陪审团还指控大和银行非法隐瞒其纽约分行高达11亿美元的交易损失。如果指控成立,大和银行可能被判处13亿美元的罚款。12月份,日本金融机构在美又爆丑闻,日本野村国际证券公司因违反股票交易规定(未按规定维持足够的资本和现金准备,并提供不实财务资料),被纽约股票交易所处以100万美元的罚款……。
通过对日本金融业目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日本金融业今年以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透明度和应变能力。大和银行事件说明,日本的银行虽然拥有庞大的资金量,但是却不很熟悉国际上先进的金融交易,而且也暴露了银行内部管理混乱、信息度透明度低、违法的秘密交易盛行等重大弊端。事件本身使人们确信日本金融系统对海外银行业务疏于管理,可能还有不少潜在的隐患。美国表示无法信任日本银行体系“松散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程序”。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和纽约、加利福尼亚等州银行也认为,大和银行数年来对经营信息,特别是巨额亏损秘而不宣是与整个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相违背的,这会对联邦管理职能的信心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和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叶冬义、高雅
一味相信里森,并期待他为巴林套利赚钱。 • 直到1995年井口均英向行长藤田彬坦白自己的巨额亏损
时,藤田彬还表示不可置信。
风险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信用风险
• 国家风险
• 市场风险Biblioteka • 利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
• 操作风险
Nick Leeson- “金融流氓”
1992年,巴林总部 决定派他到新加坡 分行成立期货与期 权交易部门,并出 任总经理。
摩根•斯坦利银 行清算部职员
1989年,巴林银 行印尼分部工作 出色,被视为期 货与期权结算方 面的专家
1995年,英国中央银 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 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 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 理。10天后,这家拥有 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 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 兰国际集团收购。
• 大和银行事件实际上已宣告了自80年代以来日 本向国际证券市场扩张的努力惨遭失败。
•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各大银行大面积 亏损,纷纷为巨额呆账所困,为了摆脱危机, 日本已加快了金融改革步伐。
• 1993年出台了日本金融制度改革法,银行与证 券业混合经营已成定局。但是,国际证券经营 的风险仍是日本银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
与英国王室 有紧密关系
创建于1763年 创始人是弗朗 西斯·巴林爵士
经营灵活变通、 富于创新 业务范围广泛
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 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 达15亿美元。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 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尼克里森
1995年,尼克里森未 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 货币交易所从事东京 证券交易所日经225 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 易失败
现代金融业考试案例分析题
欢迎共阅案例一:信用贷款违规发放信用贷款是仅靠借款人而发放的贷款,因而风险较大,通常只发放给信用评定等级比较高的借款人。
如果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违规操作,将会增大贷款风险,造成不良贷款损失。
案例思考3. 结合案例说明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本案例中第一笔贷款发放的企业资不抵债,第二笔贷款发放的企业信用等级不具备资格,均存在风险。
银行应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采取以下对策: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当前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
其次,要在制度方面狠下工夫,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内控体制和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动银行体制改革,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再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要建立和完善银行系统交易员,负责巴林新加坡分行的衍生产品交易。
期货交易的成功使里森深受上司的赏识,地位节节上升,以致被允许加入由18人组成的巴林银行集团的全球衍生交易管理委员会。
里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活动。
然而,里森并没有严格地按规则去做,当他认为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时,不惜伪造文件筹集资金,通过私设账户大量买进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头寸,从事自营投机活动。
然而,日本关西大地震打破了里森的美梦,日经指数不涨反跌,里森持有的头寸损失巨大。
若此时他能当机立断斩仓,损失还是能得到控制,但过于自负的里森在1995年1月26日以后,又大幅增仓,导致损失进一步加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其所在的巴林新加坡分行持有的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超过6万张,占市场总仓量的30%以上,预计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
这项损失已完全超过巴林银行约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值,英格答案参考:1、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由于经济、法律、历史、传统乃至体制的不同,各国在金融监管的诸多具体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
日本大和银行国债事件
主角——井口俊英
“大和银行事件”的主角井口俊英出生于日本神户, 在日本读完高中后到美国攻读心理学。这个没有金融 履历和知识的人,1976年因大和银行纽约分行急需扩 编而被招入其麾下。此后,井口俊英一路步步高升, 到丑闻败露时,他的身份已经是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 行政总裁兼债券交易员了。 井口俊英给同行的印象是个大“赢家”。一般来讲, 债券交易由于价格波动不剧烈,属于风险低利润小的 金融产品。井口俊英通过多年的实战,对一些小的交 易技巧还是很熟练的。他有时会在一天之内用上亿美 元去买进多家公司的债券,以便造成有大资金入市、 行情看涨的假象。等其他人跟进把价格抬升后,井口 俊英再一下子抛出。他一度被称为“神奇小子”。
大和银行经营者疏于职守的其他细节
大和银行在对纽约分行进行检查时,未对证券交易情 况进行检查; 大和银行纽约分行搬家时,留下了原证券保管业务未 搬,并将原证券保管业务单独设立派出所留在了原地; 井口俊英先生也无须纽约分行的同意就可使用资金等, 这使得证券保管业务派出所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的分行; 井口俊英买入股票最多,但又未能及时抛出股票时, 大和纽约分行的资金缺口高达1亿美元,对此大和银 行竟然谁都未对此引起注意;
“大和事件” 发生的必然性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一片 繁荣,股市狂涨,楼价狂升,大有一举成为世界 第一经济强国之势。然而,随着经济状况突然连 年萧条,银行投放在日本股市和房地产上的大量 贷款成了呆账和坏账,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在这 种形势下,日本金融界的经营思想开始从以放款 为主要收入来源转变为到证券市场上去冒风险, 以获取高额利润。井口俊英之所以能长期在美国 债券市场大肆搏杀,实际上是与总行的大政方针 密切相关的。然而,其内部管理制度却没有跟上 业务发展的脚步。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背景介绍:大和银行是日本最早的银行之一,成立于1876年。
在其140多年的历史中,它曾经是日本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
然而,在2000年代初期,大和银行开始面临巨大的困境,并在2005年宣布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亏损。
原因分析:1. 长期低息率环境下的竞争压力长期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息率环境下。
这种环境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使得贷款利润变得非常低。
为了保持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许多金融机构开始寻找其他方式来赚取收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机构也开始进入风险更高、收益更高的领域,并逐渐失去了对风险管理的控制。
2. 投资策略出现失误在2000年代初期,大和银行采取了一种名为“Project Sigma”的投资策略。
该策略旨在通过购买各种金融产品来实现高额收益。
然而,在2005年,大和银行宣布该策略已经导致了约1万亿日元的亏损。
这种投资失误不仅导致了巨额亏损,也让大和银行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3. 组织结构和文化问题大和银行在其14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非常保守的文化和组织结构。
然而,在2000年代初期,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而大和银行并没有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这种情况导致了许多机会被错过,并使得该银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启示:1. 需要注意市场环境对于业务影响在金融领域,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以保持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
2. 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机构需要确保其投资策略合理、风险可控,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保护自身和客户的利益。
3. 组织结构和文化需要不断调整金融领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调整其组织结构和文化,以适应市场变化。
机构需要保持灵活性,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以保持竞争优势。
结论:大和银行的失败给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教案资料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失效和外部监管有名无实 井口俊英于1976年开始在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 3年后被提升为交易部主任,从此负责前台交易,后 线结算和债券保管。如此三权集中于一身,显然违 背了资金交易中前线与后线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 风险管理原则,为井口俊英的违规交易提供了机会。 自从1984年井口俊英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亏损20 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 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 未卖掉。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然而大 和银行总行一直未发现问题,日本大藏省和美国联 邦储备银行也从未发现蛛丝马迹,直到井口俊英自 感难以为继主动坦白时,各方面才如梦初醒。
三、风险启示及对策 (一)要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贷款到期 后,借款方不能归还贷款从而使放款方承受损失的风 险;国家风险——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 治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市场风险——银行表内和表 外头寸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 风险——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 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无力满足客户的提款 要求或正当的岱款申请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 险——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外部监管 也不到位,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在上述六大风险中, 操作风险十分重要,由于其他几种风险的发生都往往 有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而导致操作风险 的问题。由于这种失效使得银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 迅速采取必要的对策,无法避免各种操作失误或欺诈, 如银
顾问活动、证券经纪活动、证券私募发行和其他非银行业务, 尤为重要的是,美联储扩大了银行持股公司附属机构可以承销 和交易证券的范围,并大大减少了将会降低此类业务收益的经 营限制。上述重大变化,给美国商业银行进入梦寐以求的投资 银行业务领域以极好机会,大商业银行纷纷把业务扩展到投资 银行。如上所述,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 为日本在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方面改革滞后。目前,中国也是实 行银证分业经营制度,分业经营虽然可以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金 融风险,但分业经营将银行业务范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 在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情况 下,银行的风险实际上更加集中了。考虑到当今世界银证融合 是发展的大趋势,但银证分、业又是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探索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合作,如银行与 证券经营机构之间的相互投资、资金结算、基金托管、金融服 务外包、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方面开 展合作。逐步创造条件,加快银证分、业经营制度的改革,跟 上世界金融发展的步伐。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加 快,银行参与证券业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范围、增加利 润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银行业与证券业混合经营逐 步成为改革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 第65条严禁日本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该法案类似于美国 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 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 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 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 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 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放松,即取消分业经营 法令。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内人员进 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由于膨胀太快,交易人员缺乏必 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这就为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案例分析: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一、案情介绍 1995年9月26日 ,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 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的交易部主任井口俊英从 1984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银行蒙受11亿美 元的巨额损失。 10 月2 日,美国宣布暂停大和银行纽约 分行买卖美国债券。 10月4 日藤田彬为此引咎辞职。 11 月2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联合 发布命令,限令因非法交易美国国债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日 本大和银行在美国的 17家分行和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在90 天内停止一切经营活动,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 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大和银行是一家至当年 有77年历史,总资产1820亿美元,位居日本商业银行第 13位,全球第19位的大银行。由于家大业大,虽未倒闭, 却信誉扫地,最后不得不走向同住友银行合并之路。
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 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从而导致银行的财务损失,或使银行在 其他方面的利益受到损害。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和巴林银行的倒 闭,大和银行的巨额损失,实际上都是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 理机制失效,以及外部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我国的商 业银行,特别是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要从大和银行事件 中吸取教训。 (二)探索银证合作途径,推进业务交又改革 1999年11月12日 ,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获得总统 签署,该法案的颁布意味着在美国实行了近 70年,并由美国 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对世界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 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其实,美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放松对银 行证券业的管制,逐步允许金融业务的交叉,到90年代以后, 美‘联储修改了银行持股公司法中的个别条例,建立了更有效 银行兼并和开展非银行业务的申请和通告程序。取消了许多对 银行从事非银行业务的限制,商业银行能更自由地从事财务投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