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编制技术研究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成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成](https://img.taocdn.com/s3/m/fa98be2ee87101f69f319503.png)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2017)》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成果鉴定奖励
【发文字号】京建发[2017]177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05.09
【实施日期】2017.05.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2017)》的通知
(京建发〔2017〕177号)
各区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房地局,各集团、总公司,各科研院(所),各学(协)会,各有关单位:按照《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通知》(京建发〔2016〕231号)要求,我委面向全行业广泛征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项目,经我委初审、专家评审,“垂直泵送 800 米以上混凝土技术”等37项科技创新成果符合推广条件。
上述项目经公示后,现予以发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058c1e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e.png)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打造美丽乡村,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编制导则,以指导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
二、总体目标1.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是创造适宜居住、宜业宜游、宜商宜文、宜农宜牧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2.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村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原则与理念1.景观原则:保持农村的田园特色,注重保护农田和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2.可持续原则: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农民收入。
3.社会协同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村居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自治能力。
4.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四、规划设计内容1.农村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注重农村房屋的建设与改造,提高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2.农村产业发展规划设计:根据农村资源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供水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注重保护农田、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
5.农村文化传承规划设计: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注重文化活动的发展和文化设施的建设。
6.农民参与与自治规划设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提高农村自治能力。
五、实施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原则、步骤和责任。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经费保障: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引导农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4.农民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创业能力。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正式发布!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正式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262bff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5.png)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正式发布!《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正式发布!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北京市政府于近日发布了《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旨在引导和规范北京市农村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本文将分两篇细致地探讨该导则试行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
第一篇:《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主要内容《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立足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指导性原则和措施,以高质量的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改善。
以下是导则试行的主要内容:1. 建设目标:导则试行明确了建设目标,即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乡风文明的传承,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强调科学规划和创新设计,统筹布局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规划设计应侧重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重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建设指导:导则试行设立了乡村建设指导中心,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职能,加强对农村建设的组织和指导。
乡村建设指导中心将提供农村建设规划、设计、项目落地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4. 资金支持:导则试行提出,将加大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政府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等领域,以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
5. 政策保障:导则试行明确,将加强政策保障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政府将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减税降费、人才引进、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支持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篇:实施策略和预期效果为了确保导则试行的顺利实施,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策略和举措,并对预期效果进行了详细规划。
1. 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将加强对导则试行的组织和领导,成立工作组和专人负责指导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2017年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7年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5613973700abb68a982fbf6.png)
2017年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关联报告: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建议书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总论1.1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概况1.1.1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名称1.1.2建设性质1.1.3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1.1.4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建设地点1.2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设计目标1.3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4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1.4.2资金筹措1.5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1.6可行性研究依据1.7研究范围第二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建设背景2.1宏观形势2.1.1地理、历史2.1.2交通2.2宏观经济运行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2.3人均生产总值2.2.4人口变化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2.3.1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第三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3.1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市场分析3.1.1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市场近况3.1.2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市场划分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3.1.4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市场总结3.1.5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机会分析3.2项目市场定位3.3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的SWOT分析3.3.1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优势(STRENGTH)3.3.2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劣势(WEAKNESS)3.3.3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机会(OPPORTUNIES)3.3.4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3.4.1营销主题3.4.2广告创意3.4.3营销策略3.4.4宣传推广策略3.4.5促销策略第四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区建设条件4.1市区域概况4.2区域文化特色4.3区域人居环境4.4区域交通网络4.5基础条件4.5.1.自然及气候条件4.5.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条件第五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建设方案5.1总体规划5.1.1设计依据5.1.2规划设计构思5.1.3指导原则5.1.4规划目标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5.2.1总平面布置5.2.2道路及景观设计5.2.3竖向设计5.2.4技术指标5.3建筑单体设计5.3.1平面设计5.3.2立面设计5.4结构设计5.4.1工程概况5.4.2设计依据5.4.3基础设计5.4.4结构选型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5.4.6主要结构材料5.5公用辅助工程5.5.1给排水工程5.5.2暖通工程5.5.3电气工程5.5.4燃气工程5.5.5人防设计5.5.6无障碍设计第六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2.1施工期污染源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6.3.1大气污染源分析6.3.2水污染源分析6.3.3环境保护措施6.4公众参与第七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1卫生防疫7.2消防7.2.1消防给水系统7.2.2防排烟系统7.2.3电气消防第八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节能节水措施8.1节能8.1.1设计依据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8.1.3节能技术措施8.2节水8.2.1水环境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8.2.3节水器具应用8.3太阳能利用第九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9.1项目组织管理9.1.1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9.1.2人力资源配置9.2物业管理9.2.1物业服务内容9.2.2物业服务标准9.3项目实施安排第十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10.1.1估算依据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10.1.3投资估算10.2资金筹措10.3借款偿还计划第十一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工程招标方案11 .1 总则11 .2 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1 .3 招标内容第十二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效益分析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12.2.1 成本费用估算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12.3 财务效益分析12.3.1项目损益分析12.3.2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2.4盈亏平衡分析12.5敏感性分析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第十三章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结论与建议13.1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结论13.2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建议1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位置图2 、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3 、主办单位近 5 年的财务报表4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5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6 、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8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9 、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10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现金流量表11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现金流量表12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损益表13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4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资产负债表15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财务外汇平衡表16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7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18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19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20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21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22 、美丽乡村“四合一”建设项目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10。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b3fab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9.png)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日期】2020.04.28•【字号】京绿办发〔2020〕93号•【施行日期】2020.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京绿办发〔2020〕93号各区园林绿化局: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的要求,现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指导意见》,请各单位在编制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时,按相关要求遵照执行。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0年4月28日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指导意见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全市美丽乡村绿化美化水平和景观效果,依据北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的部署安排,现就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的重要意义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是园林绿化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环节。
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是规范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的是重要手段。
乡村的生态环境、景观风貌是不可逆转的宝贵资源,只有重视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的编制,才能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实现乡村绿化美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编制,是保护乡村环境、传承乡村文脉、重焕乡村活力的具体措施,通过指导乡村绿化美化建设,让市民在乡村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编制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一) 落实规划,遵循规范乡村绿化美化要以村庄规划为导向,确定乡村绿化美化的定位布局、景观风貌等关键问题。
北京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研究
![北京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9c01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c.png)
北京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绿色美丽乡村既是农村的美丽名片,也是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北京市在美丽乡村的绿化景观设计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
本文将结合北京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北京市美丽乡村的总体情况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多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并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美丽乡村建设,各地的绿化景观设计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趋势。
2. 现有绿化景观设计的特点(1)融入乡土文化:北京市的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注重融入当地的乡土文化,突显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在绿化布局和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引导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统。
(2)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北京市美丽乡村的绿化景观设计强调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积极采用生态种植、水系塑造、田园休闲等手段,打造出生态优美的景观环境,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3)农业观光与休闲度假: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景观设计不仅实现了农业观光的功能,也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场所。
通过改善村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推动农村的产品销售和旅游业的发展。
3. 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在绿化景观设计中过于模仿城市化的风格,失去了乡村的本真;一些农村绿化缺乏长期规划和统一标准,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不同地区的差异化。
在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突出乡土特色,强调自然、朴素、原生态的设计理念;二是依托生态环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与农业的协调发展;三是注重服务农村居民和游客,通过设计合理的休闲度假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提升农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的通知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1d8171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a.png)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村
庄规划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12.07
•【字号】
•【施行日期】2017.12.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村庄规划
导则的通知
各相关区政府: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法〔2014〕25号)和市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7〕8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在全市农村地区开展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要求,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有效促进全市村庄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示范性,我委制定了《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附件)。
《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推进乡村资源整合,集成优化土地政策,从总体规划层面完善乡村规划编制体系,完善规划审批流程,明确村庄分类和村庄建设规划条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
请各相关区政府及(乡)镇人民政府依据此导则的相关要求,组织编制村庄建设发展规划,把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到位。
特此通知。
附件: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2017年12月7日。
北京美丽乡村规划实施方案
![北京美丽乡村规划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7e87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b.png)
北京美丽乡村规划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环境恶化、土地资源浪费、农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北京市制定了美丽乡村规划实施方案。
二、背景介绍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近年来,为了避免城市扩张过快带来的问题,北京市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
美丽乡村规划实施方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
三、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美丽乡村规划实施,使北京市的农村地区恢复自然生态、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形成与城市相协调的乡村环境。
2. 原则:- 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强化乡村文化建设,保护乡村传统和历史遗迹。
-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发展。
四、重点任务和措施1.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土地资源统筹规划,防止农村用地过度开发。
- 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工程,提升农村景观生态环境。
- 将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纳入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2. 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便利度。
- 发展智能农业,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 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 乡村文化建设:- 保护农村传统和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
- 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创造力和活力。
- 建设好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乡村文化设施,提供文化娱乐场所。
4. 农村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提升农民收入来源。
- 支持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
-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五、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1. 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实施进度。
2.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规划实施工作,吸引社会和企业投入。
浅析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内容
![浅析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3dcaed0866fb84ae55c8d75.png)
浅析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内容摘要:“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本文分析了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试图结合北京市规自委的要求解决村庄规划问题,为村庄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公众参与;风貌管控一、背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三农”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持续聚焦“三农”工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农业农村得到长足发展,为提升“三农”工作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村庄规划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如村庄规划脱离农村实际情况、规划方案“纸上谈兵”、缺乏落地实施性等。
关于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进入了新一阶段的探讨时期。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村庄布局规划(2017年—2035年)》和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地区开展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北京市规自委研究编制了《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修订版)》(以下简称《导则》),并选取了一些试点村进行村庄规划,目的在于指导各区开展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全市村庄规划编制情况2018年全市第一批村庄规划要求1081个村需要编制村庄规划,1060个村完成编制,1056个村完成审批,完成审批比例达99.3%,完成效果较好。
随着编制要求的不断细化及各种法规政策要求的出台,2019年全市第二批村庄规划要求1375个村需要编制村庄规划,968个村完成编制,仅22个村庄完成审批,完成审批比例只有1.6%。
(二)村庄规划编制需重点研究的问题1.村庄规划与分区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管控要求存在不一致风险。
北京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北京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9709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5.png)
北京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
为了加快推进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北京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实现乡村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1.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和提升;推动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田生态修复工程。
2. 产业兴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3. 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倡导文明乡风;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社区管理水平。
4. 治理有效,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 生活富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进农村住房保障工作,解决农村住房困难问题;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三、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2. 完善政策支持,制定出台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吸引力。
3.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实。
四、推进路径。
1.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增强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强化督导检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
美丽乡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美丽乡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733881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6.png)
美丽乡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一、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建议。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情况;2.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乡村资源状况、发展潜力等情况;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看法和建议;4. 统计分析:通过对调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1. 美丽乡村的定义与意义:阐述美丽乡村的概念内涵,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改善乡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2. 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深入了解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3. 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4. 美丽乡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行性,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建议。
四、研究结论1. 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的双赢;2. 加强政府引导、推动社会参与、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3. 未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五、建议与展望1. 政府应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与支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2. 农民应增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和积极性,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努力实现自身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3.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在研究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
北京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研究
![北京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38dfcefe4733687e21aaad.png)
北京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研究作者:宋艳霞来源:《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21期摘要:通过对北京美丽乡村背景的分析,总结出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美丽乡村绿化应遵循的原则,并将美丽乡村绿化分为村口、道路、活动广场、沟渠、宅旁等重点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植物配置,得出美丽乡村绿化是在原有基础上做提升,绿化要回归乡土性的结论。
关键词:美丽乡村;绿化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1115070背景美丽乡村是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展开的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活动,经过十八大、十九大进一步明确目标后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此期间,北京市提出了“2020年实现京郊美丽乡村全覆盖”的奋斗目标,开展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行动,制定了《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等规范,并在2019年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专项工程,使北京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入提档升级的新阶段[1]。
美丽乡村建设包括村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多个方面[2],其中环境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村容村貌最为直接的手段,如何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为村庄进行美化,同时突出乡村特色、传承乡村文化,是景观设计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1 现状存在的问题截止2017年底,北京已累计建设美丽乡村1300個,实施村庄“五边”(沟边、路边、河边、渠边、村边)绿化1233.3hm2,大大提升了乡村的景观环境。
然而大部分的乡村绿化还停留在简单的“增绿”阶段,绿化质量和设计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美丽乡村的标准,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1 绿化意识差这里的绿化意识包括景观设计人员、村镇干部以及乡村居民3个群体,景观设计人员以往做的都是城市公园、小区等的设计,对乡村绿化缺乏经验,在设计手法和植物选择上也还沿用城市绿化的方式,导致美丽乡村缺乏乡土特色;村镇干部做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管理者,通常提出绿化要“高大上”的要求,不认可常见的乡土树种,偏爱引用外来品种,对乡村的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乡村居民习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果树蔬菜,如今乡村绿化“侵占”了居民的绿地,导致部分村民对完成的绿化进行破坏,出现绿地复垦的现象。
北京市建设最美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北京市建设最美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20413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a.png)
北京市建设最美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正文】北京市建设最美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北京市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仅实现了农村面貌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度假场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北京市建设最美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情况。
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北京市建设最美乡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提高灌溉效率,保护农田水源,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此外,还加大了农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通过生态种植和养殖方式,增强农村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北京市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通方面,加大了农村公路和乡村旅游公路的建设力度,缩小了城乡交通差距,并且便于城市居民来乡村旅游和采摘农产品。
在水电方面,优化了农村供水和供电,提高了农村生活的便利性。
此外,还加强了通讯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可以与外界保持紧密联系。
三、农民收入增加与就业机会城乡融合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的渠道。
北京市通过发展农村旅游业,壮大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农业产业,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还积极推广农村电商,鼓励农民从事电商创业,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还引导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合作社,提供各类就业机会。
四、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符号,也是人们情感的归属。
北京市建设最美乡村,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修缮乡村古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品、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使乡村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
此外,还加强了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为乡村文化传承培养了更多的接班人。
五、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北京市注重优化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耕地利用,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北京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北京美丽乡村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9da38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0.png)
北京美丽乡村实施方案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素有“京城”之称,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农村面临着人口减少、农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北京市制定了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重点任务。
1.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发展乡村旅游业。
利用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 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电商等新型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打造清洁、美丽的乡村环境。
5. 振兴乡村文化。
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6. 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三、实施措施。
1. 加大政府投入。
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2. 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发展、农村产业振兴等方面的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3.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地实施。
4. 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注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
1. 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关于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的思考
![关于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bebd8f483c4bb4cf6ecd109.png)
关于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的思考摘要:本文以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村庄规划为例,全面梳理村庄现状、深入挖掘村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各大要素,对村庄用地减量、产业发展、村民生活、文化修复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同步编制村庄美丽乡村实施方案,实现村庄规划与实施的高效衔接,实现村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用地减量、多元产业、三大设施、文化修复Abstract:Taking the village planning of Tangshang Village in Xiayunling Township of Fangshan District as an example,Planning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llages in an all-round way,digs deeply into the natural ecology,history and Humanities of villages,makes overall arrangements for the reduction of land use,industrial development,villagers'life,cultural restoration,and so on,and simultaneously compile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villages,so as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connection between villag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and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illages.0村庄概况堂上村地处京西南山区、房山区西部霞云岭乡西北边缘地区,距离北京市100余公里。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fe00a7ccbff121dd3683d9.png)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京财农〔2019〕1979号)各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园林绿化局、水务局、城市管理委、卫生健康委、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自然资源委、发展改革委: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京办发〔2018〕5号)部署,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实施,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管护资金保障机制,规范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际,市财政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联系人:裴阳联系电话:55592227附件: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9月18日附件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京办发〔2018〕5号,以下简称《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部署,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实施,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管护资金保障机制,规范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依据《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是指市财政根据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管护需求,按照测算标准和补助比例安排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
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94cb3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4.png)
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黄薇;史亚军
【期刊名称】《农学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作为北京市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新
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和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北京市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新社区建设、农房改造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
文章简述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在实地考察北京市16个区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概述了北京美丽乡村的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北京美丽乡村建设五大模式:产业发展型模式、生态保护型模式、城郊集约型模式、文化传承型模式和休闲旅游型模式,并提出了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个性化、差异化、地域化和品牌化,更注重文化内涵建设和产业化水平提升。
【总页数】5页(P118-122)
【作者】黄薇;史亚军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2
【相关文献】
1.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J], 黄薇;史亚军;
2.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J], ;;
3.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研究 [J], 张敏; 杜英
4.有关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旅居养老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J], 陈思羽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基于美丽乡村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石玉波;张金锋;王月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正式发布!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正式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356768f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1.png)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正式发布!一拆除拆除违法建设对侵街占道、私搭乱建和村庄外围的违章建筑和散、乱、污企业等其他违法建设进行拆除。
一治理治理村容乱象整理乱堆放,将柴草、杂物进院,建筑材料临时存放安全无碍;整治乱贴挂,广告、宣传牌统一规范,店面招牌特色协调;梳理乱拉线,理顺线路、鼓励入地;清除乱占道,整顿路边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等行为。
两整治整治农村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农村垃圾。
建立收运体系、配置收集设施、配备清运设备、完善保洁机制。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就地减量;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就近掩埋、重复利用;对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秸秆循环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理。
整治生活污水。
疏通河道沟渠,雨污分流完善收集管网,明确适宜的污水处理方式,选择恰当的污水处理技术,保障设施运行维护。
一革命实施厕所革命户厕应选择合适的类型,按照要求改造。
公厕应合理选址、明确设置标准,配建给排水设施,选配现代节水型卫生器具,完善保洁机制。
八提升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升供给设施配套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农房质量和风貌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升村庄绿化美化。
突出村旁绿化村在景中、路旁绿化自由多样、水旁绿化亲水自然、宅旁绿化和庭院绿化经济美观的“四旁”绿化。
强化村口、公共活动空间和民俗旅游景点的节点美化。
保留古树名木、高大树木。
优选本地植被。
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提升公交站点、改善村内道路,宽窄相宜、路面平整、材料多样,增加亮化、安全等设施,设置规范停车场地。
提升供给设施配套。
保障用水安全卫生、用电荷载满足、用气安全清洁和通信网络全覆盖。
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坚持按需配套的原则,采用“1+1+X”的配置要求。
必建的设施包括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健身场地(公共活动场地),灵活掌握的设施包括文化活动室、党建活动室、村卫生室、农村幸福晚年驿站(村级养老院)、集贸市场、阳光浴室、快递网点(邮站)、连锁便民店等,均应按照要求进行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编制技术研究王迎,王璐,刘雨佳文章摘要:本文在回顾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总结提炼了《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编制思路、内容框架、技术特色,旨在为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相关技术导则提供编制技术经验。
在编制内容上,除了传统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引导内容,增加了对产业发展、乡风文明、长效机制方面的引导内容。
在编制方法上更加突出实用性,包括:(1)注重对工程建设与实施过程的引导;(2)以现状调查为依据,针对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引导;(3)刚性管控与弹性引导相结合,避免共性问题,同时留有个性发挥空间;(4)面向多部门管理要求,综合集成各部门政策要求和技术标准;(5)面向农民和乡镇干部的阅读特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导则,北京市,乡村振兴1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历程回顾1.1新农村建设试点探索阶段(2005-2008年):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2005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北京市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
2006年,北京市委制定了《关于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启动村庄规划编制;2006-2008年,先后在79、120、200个村庄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探索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在建设中,根据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结合农村工程特点,总结出了最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基本需求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2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阶段(2009~2013年):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北京市委、市政府陆续制定实施了《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2012年)》、《北京市新农村“三起来”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2年)》(简称“五+三”工程)、《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意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统一设计、建设、配套农村基础设施,通过实施以村庄街坊路硬化、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厕所改造为重点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和“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户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基本解决了北京郊区农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建设用地控制不力、乡村景观的塑造与保护不力,以及公共与基础设施区域化配套不力;[1]缺乏产业建设、集体经济收入匮乏、难以支持村庄日常建设维护等。
[2]1.3美丽乡村创建阶段(2014-2017年):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2014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2014-2020年)》。
文件提出,自2014年起,郊区各区县每年以不低于现有村庄15%的比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首次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四美”目标(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
主要还是围绕生态环境、公共设施、景观风貌、村庄文化四个方面来创建美丽乡村。
表1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历程阶段时间工作重点相关政策文件新农村建设试点探索阶段2005-2008年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委3号文件《关于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阶段2009~2013年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2012年)》、《北京市新农村“三起来”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2年)》美丽乡村创建阶段2014-2017年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2014-2020年)》。
美丽乡村全面推进阶段2018-2020年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同时注重产业发展、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可以归结为“五大建设”:产业兴旺对应经济建设,重在资源整合、产业培育、经济转型与收入增长;生态宜居对应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农村景观优化、环境美化、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发展绿色生态新产业、新业态;乡风文明对应文化建设,关键是乡村文化传承、思想观念转变、和谐社会构建,增强发展软实力;治理有效对应政治建设,关键是基层组织建设、民生自治、科学决策与机制创新;生活富裕是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关键是居民享有平等参与权利、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3]表2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对比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变化经济建设产业兴旺生产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建设生态宜居村容整洁内容变化最大,增加了生态建设内容,同时要求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文化建设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政治建设治理有效管理民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社会建设生活富裕生活宽裕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201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提升建设水平。
不仅强调硬件建设,而且注重软件跟进,包括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在五大建设方面给出了回答。
经济建设方面,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是与农村新型业态发展互相关联的。
在北京市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背景下,限制低端制造业发展,农村的产业出路转变为旅游休闲,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北京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污染治理和绿化建设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大面积的山水林田湖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同时又为整个北京市提供生态功能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着重解决了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的污染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以建筑风貌和绿化景观提升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风貌。
文化建设方面,北京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村庄文化挖掘和传统村落保护来传承乡土文化,通过村规民约制订和文化活动开展将有效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政治建设方面,北京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党建引领、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的组织实施模式以及长效运行维护机制的建立,可以实现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
社会建设方面,北京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设施完善来极大改善民生。
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每个农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设施建设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3《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编制思路为有效指导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组受北京市农委委托,着手编制《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后文简称《导则》),在工作前期围绕以下五个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明确了《导则》编制思路和技术要求。
3.1辨明施策方向——建设导则和规划导则的区别是什么?一般来讲,在村庄这个最小的人居空间单元里,“规划”和“建设”是分不开的,《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和《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同时在编,那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建设导则的施策方向在哪里?这是项目组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通过与规划导则编制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我们认为,规划导则侧重于整体把控与规划编制的引导,建设导则侧重于工程建设与实施过程的引导,强化对“怎么去建”的指导。
比如,建设导则中就强调了实施原则:先规划、后实施;先地下、后地上;重管护、可持续。
3.2找准引导重点——如何让《导则》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导则》是直接指导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手册,不是规范汇编,如何让《导则》更加有针对性?首先必须摸清当前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问题,找准问题,精准施策。
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检查验收的第三方调查评估报告结论显示,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有:(1)村庄规划缺位或过时,22%的村庄没有规划,90%的村庄是2008年以前的规划;(2)急需管网改造,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处理站的需求占47%,对污水管网的需求占55%,对供水管网更新的需求占33%;(3)私搭乱建严重,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村庄;(4)建筑垃圾急需处理,部分村庄(19%)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有破损;(5)停车问题突出,对停车场的需求达到42%;(6)街坊路破损严重,改造需求达到55%;(7)需要有质量的公共空间,对公共绿地的需求62%,对停车场的需求53%;(8)设施不能正常运转,60%村庄的公共浴室只冬季开放,50%村庄的公共卫生间冬季不开放。
因此,《导则》在村容乱象、污水、垃圾、厕所、道路与停车、绿化美化等方面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引导对策。
3.3设计引导策略——如何避免一刀切?北京市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乡村地区14000平方公里左右,现有保留村庄数量3226个,如何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的制定建设标准?从区位、经济、建设基础等要素考虑,对北京市村庄进行分区分类引导。
根据城乡结合部、平原、浅山、深山等不同地区特点,提出各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
比如,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庄重点进行环境整治;平原地区村庄重点进行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浅山地区村庄重点进行文化挖掘、风貌提升、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任务最重;深山地区村庄重点进行文化挖掘、设施建设、生态保护。
表3北京市各类分区村庄特征与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庄分类现状特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城乡结合部村庄紧邻城区,人口和建筑密度较高,村容村貌较差环境整治平原地区村庄邻近城区,村庄规模较大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浅山地区村庄距离城区较近,生态环境较好,传统村落较多,发展潜力较大文化挖掘、风貌提升、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深山地区村庄距离城区较远,村庄小而零散,生态环境较好文化挖掘、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村庄具有多样性,如果《导则》内容规定太死,容易出现千村一面;如果《导则》内容过于抽象和原则,就无法有效引导村庄建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导则》把刚性管控和弹性引导相结合。
一方面,以村庄区别于城市的共性特征,针对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严禁实施的错误做法,作为刚性管控要求。
比如,不得建设大广场,不得私搭乱建等。
另一方面,在村庄之间可以区别、突出个性的方面,如污水处理工艺、路面材料、绿化形式、建筑风貌等,提出多方案引导措施,作为弹性发挥空间。
3.4集成技术标准——如何让《导则》更有用?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部门至少十几个,水务局管污水、园林局管绿化、城管委管垃圾、爱卫会管户厕、建委管道路、文委管文化室、卫计委管卫生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对应的管理部门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资金才能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