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

合集下载

结合当前形势,谈我国周边安全态势及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结合当前形势,谈我国周边安全态势及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结合当前形势,谈我国周求和平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首先是大国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升。其次是促进与邻国发展友好关系。另外,中国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问题上,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机制的建立。 2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一方面,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另一方面,我国仍然面临着不安全的因素和潜在的威胁。
主要挑战:1美国始终对我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无论从历史、现实还是为来的角度看,美国都对我国的安全构成重大影响。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潜在的战略对手”,将其对华战略放在全球战略层面上加以谋划,采取“接触+遏制”的手段,西化、分化、弱化中国 2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面临巨大威胁。台湾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也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中国与周边相关国家存在着领土争议和海洋权益争端。 3周边地区影响我国安全的热点问题将长期存在。东北亚朝鲜半岛局势存在较大变数。东南亚东盟十国呈现出扩军态势。南亚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依然存在。恐怖组织和反恐斗争使形势复杂。中亚“三股势力”是该地区安全稳定的主要威胁 4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能源冲突、战略通道安全、民族与宗教问题、公民的海外安全等都是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战略环境分析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战略环境分析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战略环境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之一,对周边战略环境的分析具有
重要的意义。

中国周边地区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地,每个
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安全局势而对中国的战略
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周边战略环境的分析。

1.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朝鲜
半岛的朝核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局势复杂且矛盾重重。

日本
是中国的邻国和重要的经济伙伴,但两国之间仍存在历史和领土争端。


罗斯远东地区是中国的邻国,两国在能源合作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共同利益。

2.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与东南
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紧密相连,但南海争端一直是两者之间的敏感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式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式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式与政策论文
目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主要面临两个主要挑战:地区冲突和
海洋争端。

在地区冲突方面,东北亚是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朝鲜半岛的紧
张局势以及日本与韩国之间的历史和领土争端都给该地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在东南亚,南海争端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涉及到中国与菲律宾、
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争议。

此外,南亚和中亚地区也面临
着一些特定的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地区冲突等。

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也对中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挑战。

首先,中国需要在应对地区冲突时保持稳定和克制,以避免冲突升级和军事对抗
的风险。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和互信,通过对话和协商
解决争端和矛盾。

此外,中国还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周边国
家的合法权益,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依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主要包
括地区冲突和海洋争端。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应对措施,包括和平发
展战略、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以及军事交流和合作等。

然而,中国在应对
这些挑战时还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与和平发展的理性思考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与和平发展的理性思考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理性思考东北亚是与北美、西欧并列的世界三大力量中心区;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特别是两极格局终结后,俄罗斯的发展,中国的快速崛起,日本追求转向“正常国家”,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不断插手该地区事务,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一、解析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2011年以来,和平与发展仍是东北亚区域的主基调,但东北亚战略格局却出现历史性的新变化;中国崛起进程加快;美国高调宣称在军事、经济和战略上重返亚太;日本外交呈现同心圆排列;南海局势出现新的紧张;朝鲜进入金正恩时代;一中国和平崛起进程加快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整体陷入制度困境现象的突出对比,国际力量“东升西降”态势更加明显,中国GDP总量连续数十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代了日本的地位,并挤掉美国成为亚太地区所有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GDP总量排名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伴随着美国在东北亚的影响力持续下降、中国却越来越多地掌握东北亚区域话语权的情况,美国和中国周边国家越来越感到快速崛起的中国给他们带来心理和现实的、强大的压力,出于对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美国积极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周边国家也随声应和;但我们对中国的崛起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0%,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中国GDP总量的优势和地区人均GDP的差异决定中国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必须是改善国内民生、福祉,并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努力追求社会公正以促进公民的幸福感;这一目标的实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正如胡锦涛所讲,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威胁论”是不存在的;二美国高调落实“重返亚洲”的战略部署2011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和希拉里国务卿联袂发动“中国攻势”,强调“只有美国的强势介入和美国的领导才能确保亚太安全,并表示要确保美国不会因为预算压力而削弱在亚太的战略存在”,宣称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重返亚洲;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并声称南海岛屿领土争议事关美国国家利益;美国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泛太平洋经济合作圈,继续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事务;美国一方面提升老盟友关系,从2012年开始,将有25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进驻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使美国全球军事基地网络化;另一方面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与印度、新加坡、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建立准军事关系,明确提出军事中心转向亚太;奥巴马政府战略新动向代表了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亚太战略最大的、实质性的调整,是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威胁评估”已经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争议及双边关系中的涉台、涉藏问题的结构性争议中转向美国眼中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中国的“能力”和“意图”,是针对中国崛起美国亚太战略再度出现新的、重大的变化;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变化一是为了增强传统盟友和防务伙伴对美国在亚太地区责任和战略能力的再信任,二是奥巴马政府为了在2012年的美国大选中获胜的需要,为减少国内政敌的攻击而特意在对华政策上表现更为强硬,以此彰显奥巴马政府的强悍性;无论美国政府对华战略怎样的调整,大方向还是遵循政治上接触、经济上合作、战略上防范和看管的态势;用邓小平的话说,中美关系的基本面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只要美国抑制不了中国的成长,中国没有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权的能力和野心,这一双边格局关系就会维持下去,这种关系具有相当的可预见性;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美国的“内忧外患”迫使美国调整亚太战略,从美国的国内外形势看,其对内经济问题严峻,受中东乱局牵制,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外一是盟友和伙伴存在越来越大的离心倾向,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亚洲的威信大大下降;二是中国快速崛起对美国产生了巨大压力;因此,美国转移战略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防范牵制中国,乘机重新塑造自己的威信,强化其在亚洲盟友心目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寻求更多的机会插手亚洲事务,利用经济上的合作互利关系及时发现和缓解可能造成中美冲突的因素,使中美关系能够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可能要进入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相互调适的稳定期;三美国强化与亚太老盟友的合作关系、寻求新伙伴并支持其遏制中国崛起日本外交显同心圆排序,美日同盟更加稳固;美日同盟仍然是东北亚安全最重要的战略力量,从日本3·11地震接受救援的亲疏顺序——美国、英法澳韩、东南亚国家、俄印蒙古,可以看出日本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日本在中日关系上的“耍横”,既是日本国内政治转型、社会思潮日益右翼化的反映,同时也与中日差距迅速缩小、力量对比正在不断朝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关;日本为了缓解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情绪,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和扩大其世界影响力,利用钓鱼岛问题,再次挑起纠纷,旗帜鲜明地彰显对盟友美国战略重点转移的支持;朝鲜半岛问题复杂化导致韩国对美国军事依赖加重;韩国总统不顾国内强烈反对,强行批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奥巴马对这一协定给予很高评价,他说:“这一里程碑式的协定对于两国来说是双赢,它有望每年使美国出口额增加110亿美元,为美国带来7万个工作机会;不但能够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美国还能借此加强在亚太经合组织以及跨太平洋伙伴贸易协定等多边组织和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2011年10月13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美,凸显美韩紧密关系,奥巴马在当天新闻发布会上声称,韩国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之一;目前美韩关系处于最佳时期,原因之一:日本近年来首相频换,加上地震和核泄露,令日本更多关注国内事务,美日双边关系并未获得新发展;而韩国和美国因为2009年朝鲜的核试验、2010年的“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在东北亚区域安全方面抱成一团;原因之二:韩国总统李明博在制裁伊朗、利比亚问题、阿富汗问题上都向美国提供了实质性支持;菲律宾积极增加海空军备投入,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内外呼应,挑起南海岛屿争端;2012年5月3日菲律宾总统发言人埃德温·拉谢尔正式将黄岩岛命名为帕纳塔格礁,并声称菲律宾有信心在国际法庭上获得“帕纳塔格礁”的所有权;菲律宾积极联合南海权益声索国,对中国采取目标一致的行为,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伺机渔利;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菲律宾经济迅速发展,2011年增长率高达7.6%,创25年来新高;菲外汇储备到2011年底从630亿美元增至700亿美元;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让菲感觉到中国目前正在崛起,当下是菲律宾维持其在南海“实际存在”和继续侵占中国南海海域主权的最后“机遇期”,国民也支持对华采取更强硬的态度;2011年1月27日美菲举行第一届战略安全对话,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特·坎贝尔说:“美国已经准备好帮助菲律宾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增强保卫领土的实力;”希拉里说:“美国永远都在菲律宾旁边,我们站在你身边并和你一起战斗;”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表示澳大利亚是美国的坚定盟友,澳美关系是“深厚的、持久的”,两国共同的价值观使彼此长期的友谊与合作更加巩固;澳大利亚同意美国在其北部达尔文港增加驻军,美国宣布2012年将在澳大利亚永久驻军2500人;美国驻军澳大利亚的目的就是要把澳大利亚作为其驻军基地和后勤补给点,这是美国亚太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点,也是“空海一体战”构想的落实;澳大利亚在军事上与美国合作,同时希望在经济上加强和中国的来往,对中国和美国采用左右逢源的战略;四金正恩时代朝鲜问题呈现新特点由于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核心地带,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其领导人金正日去世,新领导人金正恩的上任,朝鲜问题成为东北亚战略局势的聚焦点;朝鲜问题出现以下特点:1.朝鲜政局维持稳定、经济体制在稳定中走向渐变首先,朝鲜国内政局基本维持稳定;虽然在朝鲜国内也存在不同利益和派别的战略声音,但是各派力量较为有限且大致均衡,朝鲜领导集体通过60多年执政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比较稳定,他们不希望出现内乱,因此接受金正恩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也是唯一的合理和现实的选择;其次,金正恩体制的构建得到中俄的有力支持;金正日去世时,中国政府是第一个对朝鲜发出唁电的国家,表明中国政府对已逝领导人的哀悼和对新任领导人的支持,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政治局常委亲自前往朝鲜驻中国使馆进行吊唁活动,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政府维持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信号;俄罗斯总统当日表示哀悼,同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希望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去世不会影响俄朝之间的关系;金正恩也致函俄国表示感谢,并表示愿意进一步发展俄朝双边关系;最后,金正恩体制构建没有遭受美韩实质性打压;美国对内面临2012年的总统大选,对外面临叙利亚、伊朗等国际局势当中不确定性因素的牵制,美也不愿意看到朝鲜半岛动荡;对于韩国来讲,尽管李明博政府内部的保守派一直主张对朝“促变”,甚至鼓吹将2011年视为“统一元年”,但韩国内维持半岛和平与稳定的呼声仍然占据上风;2.朝美关系具有两面性,增加了美朝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朝美第三次高级别对话中,朝鲜向外界特别是美国展示金正恩时代有更灵活的外交形象,告诉大家朝鲜并非一心一意拥核,并不是不想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朝鲜决定在与美方“有效的会谈期间”,暂停核试验、远程导弹试射和宁边的浓缩铀活动,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监督,美国则同意向朝鲜提供24万吨营养食品;朝鲜的这一举动其用意有二:一是向世人宣告金正恩政权构建数月得以夯实,二是展示新任领导人既能和美国改善关系又能为人民带来实惠,改善目前缺粮的困境;这次对话为朝美重启六方会谈创造了条件,以对话为契机使朝鲜问题走向缓和,但我们还必须清楚认识到美朝关系正常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朝鲜弃核是美国当前对朝外交的首要任务,和美国正常化交往是朝鲜赢得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获得生存发展的需要;但美韩不顾朝鲜的强烈反对公开在韩国举行“关键决心”和“秃鹰”大型军事联合演习,2012年3月25日,奥巴马访三八线,一是以其强硬的作风为自己在国内的大选拉选票,二是向韩国和国际社会表明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同时向朝鲜施压,这都增加了美朝关系的不确定性;3.朝韩关系的进一步冷却使朝韩统一的前景更加暗淡朝鲜和韩国几十年的军事对峙和互不信任使对方建立起来的对话关系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便停止对话;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吊唁问题上,韩国政府只向“朝鲜民众表示慰问”的做法,激怒朝鲜政府,朝鲜声称:韩国没有发出表示哀悼的声明,是对朝鲜领导人的侮辱,警告韩国,可能面对严重的后果;对此,韩国统一部再次重申,韩国不会改变现行吊唁政策;在联合国,韩国选择和美日一道抵制了对金正日的默哀仪式;进入2012年,韩国不但自行组织多次针对朝鲜半岛的军事演习,而且还伙同美国进行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些演习场面赤裸裸地把朝鲜前任领导人和现任领导人当靶子,引起所有朝鲜军民的愤怒;朝鲜除了三军演习之外,金正恩频繁出访西海一带的朝鲜部队、导弹部门、板门店等敏感地区,动向十分“异常”,引起韩国警惕;这些都使朝韩关系更为紧张;五新普京时代调整俄罗斯战略,重视亚太并加速融入亚太一体化,促进其快速崛起俄罗斯虽然在东北亚的影响今不如昔,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俄罗斯永远是一个大国,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对中国、东北亚来说永远是最大的战略力量;未来的东北亚地区一体化不应只是中日韩的一体化,迟早要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把俄罗斯也囊括进来;当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太战略时,俄罗斯认为这有利于缓解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压力,增加俄罗斯在欧洲反导问题上的话语权;俄罗斯要想快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尽快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中;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亚太安全挑战,俄罗斯必须强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政治存在;俄罗斯在推行“亚洲战略”中明确提出“俄必须成为真正的亚洲国家”,扎扎实实地扩大俄罗斯在亚洲的经济、军事、政治存在;普京政府采用既与东方合作,又与西方合作的平衡战略外交思想;与东方合作重点是巩固和发展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协作关系;与西方合作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力量难以与西方抗衡,另一方面是想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以发展经济,但如果西方侵害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俄罗斯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强烈反应,坚持了“斗而不破”的战略思想;俄罗斯在2008年4月制定并通过2008~2013远东外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纲要,计划投资220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展与中国更加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俄罗斯进军亚太是对美国重返亚洲的对冲,有利于维持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二、东北亚战略结构的演变是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的根源一促进东北亚战略结构演变的因素1.美国亚太战略安全调整是东北亚战略结构演变的直接动因首先,在军事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转向主要是针对中国而制定的雁形安全结构,军事部署呈现四个层次的梯队:第一梯队是大雁头美国队;第二梯队是美韩、美日同盟,其中以美日同盟为主导,是美国接触亚太地区的“基石”;第三梯队是美国与菲律宾,缅甸、澳大利亚等盟友的关系;第四梯队是美国与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的新伙伴关系;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美国亚太战略网络化的主要表现,它是美国塑造亚洲地区秩序的最广阔依托;第三、四梯队是美国推行亚太战略新发展的伙伴力量;其次,在经济上,美国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通过TPP协议使美国成为亚太经贸机制的中心,改写亚太经贸版图,从经济、军事、贸易、政治四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全面包围;最后,在合作组织上,积极加入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削弱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构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是美国的最终目标,其途径是借助APEC、TPP、东亚峰会,最终实现巩固亚太安全体系,强化成熟伙伴关系,完善地区多边机制的战略目的;2.域外大国参与亚太经济,分享亚太发展成果是促进东北亚战略结构转化的外因东北亚是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早在1975年,美国着名国际问题专家斯卡拉皮诺教授首次将“东北亚”作为一个国际政治区域从“远东”区域分开;东北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国际政治区域,从地域上看,包括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东西伯利亚、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群岛和千岛群岛;从国家上看,主要包括中国东北、朝鲜、日本、俄罗斯的远东部分、蒙古和韩国;东北亚区域合作是世界上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区域GDP总量占整个亚洲的70%;2010年日本GDP总量约为54612.32亿美元,占东北亚国家比重的39%;韩国GDP 总量约为1.001~1.002万亿美元,占东北亚国家比重的7.1%;中国GDP总量为5.9万亿美元,在世界排序第二,占东北亚国家比重的42%;俄罗斯GDP总量约为1.82万亿美元,占东北亚国家比重的13%;从GDP总量来看,中国和日本是世界前三大经济体之一,韩国和俄罗斯排名也在世界前15名中;从东北亚区域贸易角度看,2010年全球贸易额比上年增长14.5%,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2.97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7%,日本对外贸易总额达1.47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8%,韩国对外贸易总额达891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9%;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达648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2.1%,分别高于上年30%左右;东北亚主要国家进出口总额2010年占世界总额的20%以上;东北亚能源存储状况,2010年,煤炭储藏量为30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5%,天然气总量为710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2%,石油储量为900亿桶,占世界总量的9%;域外大国如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垂涎东北亚各国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在世界经济整体萎靡持续走低和东北亚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长的鲜明对照下,东北亚作为世界最大新兴经济市场成为世界大国关注的对象,这些大国积极投入亚太经济活动中,追求实现扩大就业、出口倍增计划,以期本国快速实现经济复苏,这是造成东北亚战略格局演变的外部因素;3.结构性多重矛盾相互叠加是东北亚战略结构调整的内因中国和世界大国及中国周边国家的结构性矛盾伴随着中国GDP的快速增长而不断上升;美国与中国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亚太主导权的竞争上,美国是在实力、意愿和战略三个方面最有可能打断中国和平崛起进程的外部因素,周边国家则是最可能拖累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因素;在中国崛起过程中,能牵制中国发展的一是国家内政问题,二是周边领土问题;美日要拖垮中国,目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中国纠结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中国和美国的对立,并非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而是战略厉害关系上存在根本的矛盾和差异,崛起的中国将使美国丧失掉已经霸占和支配的很多经济政治利益,因此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国力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最高目标;美国鼓励和庇护中国的民族分裂者,吸引选拔网罗中国的知识精英外流,高唱人权高于主权,有计划、有选择的培训未来可能影响高层决策者的智囊代理人,批判中国的限制人口政策,暗中支持台藏疆三股独立势力;美国在中国的目标表面上是鼓励中国政治多元化,民主化,联邦化,实质是谋求中国出现一个政治软弱,内部涣散分裂,无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复杂经济社会问题的“软”政府;这样,美国就可以利用中国的经济困难和社会矛盾,煽动中国发生内乱和民族分裂,中国一旦陷入分裂和内乱中,再背着巨大的人口包袱,就会丧失在国际社会中强大起来从而分享世界利益的机会;在中美博弈中,双方即合作又斗争,美国的目的是在金融危机下逼迫中国割肉给自己,增加国内就业和扩大出口创汇;中国则是花钱买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使自己在一个相对和平宽松的环境下埋头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国和美日韩三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促使美日韩三国在对华政策上很快能达成共识,一拍即合,使亚太格局朝着有利于遏制中国发展的方向演变;二东北亚战略结构转型导致东北亚区域战略安全呈现新态势1.东北亚安全从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扩展东北亚区域各国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安全性并没有因和平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而变淡,甚至消失,两极格局造成的后遗症使东北亚区域军备竞赛依然严峻,各国还笼罩在传统安全威胁的风险中;同时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却越来越多;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区域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使东北亚成为世界三大经济区之一;伴随经济发展出现的环境安全、水资源安源、核能安全、食品安全、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等因素对该地区安全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由于非传统安全因素的跨国传染性、动态不确定性、流动转化性和主权被动性的特点,要解决这些问题整个区域内国家必须合作,风险共担;2.东北亚安全结构赋予动态性和网络化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出现动态的均衡,是表现形式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战略交叉互动,中美、中日、中俄、日美、美俄之间任意一组关系的变化都将对整个地区战略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东北亚安全结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美国亚太战略的布局上,第三、第四梯队呈现出以地区为平台的网络形态;3.美国直接或间接支持亚太周边国家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美军大举兵临亚太,表明美国已经毫不避讳的将中国放到美国主要战略对手位置,由原来的软防范转向硬遏制,由概念构想转向实战部署;美国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持强大的可以随时对中国实施军事干涉的能力,以压促变,以压促乱,一旦时机成熟与中国内部网罗的第五梯队人员扳倒中国,实现小代价、大利益的理想模式;二是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的气氛,以此绑架亚太国家,控制韩日盟国滋生的离心倾向,防止美国大权旁落,伺机在南亚、东南亚进一步扩展势力,巩固美在亚太地区的领导权,确保美长期独霸亚太;美国对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的支持,说到底都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而采取的系列措施之一;三、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一随着美国亚太战略新布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压力增大中国必须密切关注美军事战略调整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形势的影响;美国采取围堵与遏制双重战略,经济上拓宽合作领域,加大合作力度;军事上加强防范,强化主导权,及时主导协调对华政策,巩固和扩展军事基地;对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

当前周边安全形势

当前周边安全形势

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当前周边安全形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形势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当前周边安全形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当前周边安全形势,以及针对这些挑战所需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东北亚地区作为中国领土边界线最长的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

目前,该地区面临着从多方面而来的挑战,主要包括:1、朝鲜半岛核问题:朝鲜半岛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朝鲜核问题直接威胁到中国东北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

2、日本军事扩张:近年来,日本逐渐重兴军国主义而扩大了自卫队的武装,进一步改变了宪法的和平主义精神和历史地位。

同时,日本加紧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之间的联合军演加剧了地区军事紧张。

3、韩国与中国关系: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尤其是韩方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一系列挑衅行为更是严重冲击了中韩两国的关系,导致了地缘政治风险的增加。

二、南海地区南海是中国的重要领土之一,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展开合作的重要区域。

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议:南海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领土争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之间针对领土问题的争议并不断发酵。

这些争议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在南海的合法开发权利。

2、美国军事介入问题: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干预,让该地区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

美国通过建立军事基地、进行舰艇巡航和进行联合军演等方式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使得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更加危险。

三、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处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十字路口,地处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汇处。

该地区的安全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恐怖主义和暴力乱局:近年来,该地区经常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如在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内战不断。

这些冲突和恐怖袭击给当地的民众带来严重的伤害和苦难。

2、伊朗核问题:2015年,伊朗与六国达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与地区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与地区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与地区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赵子祥众所周知,在东北亚地区,由于地缘政治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强烈影响,从冷战结束以后,各国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经济合作新格局。

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的经济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以出口为主,因此各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高,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深。

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激烈竞争,东北亚各国都产生了一种不稳定感,都在急于寻找稳定而互利的经济贸易伙伴,以此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为此,有关“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讨论,近几年来已成为亚洲政治、经济的热门话题。

尽管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主流趋势在朝着平等互利、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然而,各国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以军事风险、国家安全、政治利益、贸易保护以及长远战略出发,形成了许多阻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软硬约束,特别是朝核问题和导弹试射引发的朝鲜半岛发展局势,给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与韩朝的南北和平统一愿望带来更大的变数。

一、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1.军事安全高于国家利益从世界军事史和战争史来看,许多国家为了应对战争,规避军事风险,都有牺牲国家和民众利益的案例。

朝鲜大搞“先军政治”的目的,对外顶住美国的军事威胁,对内可以巩固自己的政权。

因此朝鲜宁愿搞“吃饭经济”,被边缘化在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之外。

无独有偶,日本在与中国加强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中国的经济强盛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在改善中日关系的同时,“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在日本也十分畅销,担心中国对日本的“矮化”和野心,在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视中国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

应该承认,中韩关系现在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韩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加,无论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解决得双方均比较满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太大的争议。

现在韩国在忙于国内政治选举和南北和谈,对外发展技术经济,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提升很快,令世人瞩目,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韩国影响也不大。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作者:高丰艳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摘要:东北亚地区异质政治文明与非兼容战略目标的并存,使东北亚地区在政治上表现出鲜明的非整合性特征;遗留的冷战遗产和因热点问题引发的国家间对抗,使该地区安全形势处于"两难"与"困境"之中;涉及到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呈现出愈来愈突出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东南亚;安全形势;战略政策一、东北亚地缘政治特征1.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国:美、中、日、俄。

目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中,除欧盟、印度、巴西外的四大力量中心都在此。

上世纪 70 代以来,国际公认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美、苏、中、日、欧盟,东北亚地区是其中四大力量间的相互影响地区。

该地区浓缩了世界基本矛盾,大国间的关系决定了这一地区安全的基本态势。

2. 东北亚地区的小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东北亚地区大国间存在着相对小一些的国家:如韩国、朝鲜、蒙古。

它们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既是大国关系的战略缓冲地带,也是大国间的利益边界、利益交汇处,是国际政治力量。

3. 东北亚国家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差异巨大。

这种差异既有非同寻常的经济活力,又有越来越大的政治不确定性,这种多元性既是产生国家间利益冲突的诱因,但同时也是吸引各国谋求合作互补共赢的动因。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该地区的合作常常被冲突所干扰,安全机制迟迟难以建立。

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目前,东北亚地区主要的政治、经济行为主体难以摆脱“安全两难”困境的束缚。

根据“安全两难”(security delimma)概念提出者约翰·赫兹的界定,凡在国家间“共处但未结成较高的统一”的场合,或者说缺乏“可以对它们施加行为标准、并且由此保护它们彼此免遭对方攻击的较高权威”的场合,总是存在着“安全两难”问题。

它表现在:在该地区内,每个国家都感觉自身处于不安全状态,始终担心被他国侵害,因而为求得安全倾全力去追求实力和权势。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作者:丁菱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政治实力的增强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东北亚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涉地区和平和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二是中日韩面临历史问题的困境;三是区域安全机制中的“去中国化”态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东北亚安全治理的出路在构建新的安全格局、完善现有安全机制、关注非传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治理困境出路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东北亚安全治理问题之所以成为牵动各方、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其原因之一在于东北亚安全治理所面临的困境。

本文将对东北亚安全治理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一)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脚步迈入21世纪,东北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一极,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重新将注意力和焦点放到了亚洲,并提出“重返亚洲”的口号,这对东北亚的安全治理造成了严峻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美国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旨在全面提升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并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

第二,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影响,以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

第三,利用2010年3月发生的“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盟友义务,以应对诸多地区安全问题。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奥巴马政府的“重回东亚战略”竭力宣扬美国将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所担负的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

(二)中日韩面临历史问题的困境中日面临的历史问题困境主要在于以钓鱼岛问题、东海区域边界划分为代表的领土争端问题,以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认知态度,这些导致中日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对敏感。

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

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

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今年‚十一‛国庆大阅兵活动,的确显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水平,与十年前大阅兵时期相比,有了很长足的发展,这次阅兵也确实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国家和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同时,也对那些敌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敌对国家和组织起到了一定的威慑的作用。

但在兴奋之余,看我版图时,忧虑的心情不由得慢慢地浸上心头:沿我国的国境线看去,我国的国防形势却是那么的令人深感不安与堪忧。

请看: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4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东面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东南面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南面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在为邻的这些国家中,既有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国家,亦有西部毗邻因战乱而动荡不安的阿富汗,以及政局不稳的巴基斯坦。

特别是西南相接的印度,更是在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着挑衅甚至还侵占着我国的藏南和达旺部分领土。

甚至,也还存在与我国曾经发生边境武装冲突的、现在还在不断抢占我大量岛屿的越南,以及东盟的一些国家还公然侵害着我国的海洋权益的事实与局面。

同时,在东面隔海相望的日本,更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趋势;在东北隔江相接的朝鲜,亦存在核武危机。

更应该特别警惕的,更有呈弯月形、自东向西、海陆‘围堵’着我国的,以期扼制我和平发展与和平利用海洋资源的某超级大国的军力部署。

而那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敌对、反华、分裂势力,更是打着所谓民主、自由、民族、宗教等旗号,长期从事并且不断干扰与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可以这样说,我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的极其复杂性,在当前的世界上,恐怕是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环境有我国的复杂。

一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加以分析与甄别。

当前,对我安全构成现实威胁的主要来自美、印、日。

简析东亚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简析东亚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及恐怖 主义 、分裂主义泛滥 、跨 国犯罪猖獗等多个方面。
其 中恐怖 主义 和 分裂 主义 尤 为值得 重 视 ,它们 背 后一 般 都 有 激 进好 斗 、具有 破 坏性 和颠 覆性 的极 端 宗教 意 识形 态作
支撑 ,因此能给多国的和平与稳定带来极大威胁。 目前在
菲 律 宾 、缅甸 、印度尼 西亚 以及 中国 等都有 恐 怖 主义 和分
2 OO9. 9
C N E P R R RD O TMO A Y WO L
39
国还在 日本布置了导弹防御系统 ,这无疑会引起其他国家 的恐慌 ,导致东亚地 区事实上的军备竞赛 。美 日韩与朝鲜 之间也广泛存在着安全两难的现象 ,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东
亚地 区的 和平与稳 定 。
散 、能 源安 全等 。
三、大国之间缺乏有效 的互动及协作机制影响到东亚 地区的整体稳定和安全 ,使未来局势充满了变数。大国之
间政 治关 系 的性 质 、状 态与趋 势 ,直 接 决定 地 区安 全环 境
东亚 安全 问题产生 的缘 由

的质量与走势。东亚各大 国在根本战略利益 、传统意识形 态以及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着 巨大差异 ,因此大国普遍存 在着疑惧和相互竞争。 目前东亚地区只有 中俄 、美 日之间
三、广泛存在的安全两难严重影响了东亚各国间的互
信 ,并导致了事实上的局部军备竞赛 ,给东亚地区的安全 稳定带来 了潜在危险。根据 ( )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论 新
述 ,国际关 系中普遍存在着 “ 安全困境 ” ,而 由此带来 的
更是多次宣称六方会谈已永远结束 ,这对已取得重大进展
的六方会谈无疑是一种沉重打击 ,给朝核问题的解决又蒙 上 了一层阴影 。而中国台湾问题伴随着台湾岛内的政治走

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

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

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是指包括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内的地区。

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和重塑。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探讨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所处的地缘格局。

一、政治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地缘格局主要由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三国的关系构成。

中国作为地区最大的国家,在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日关系长期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矛盾点。

尽管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较为密切,但地缘政治问题限制了两国间的深度合作。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备受关注,半岛的稳定关系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

然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以及朝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复杂因素,使得半岛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二、经济地缘格局经济合作是东北亚地区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作为区域内最大的经济体,其发展对整个东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也对东北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中日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和政治问题,限制了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朝鲜由于制度和外交限制,经济格局相对较为封闭。

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模式、贸易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相对较慢。

三、安全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牵动着各国的神经。

半岛核问题是地区安全的最大挑战之一。

朝鲜频繁进行核试验和导弹发射,给地区安全稳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同时,东北亚地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安全问题,如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以及军备竞赛等。

这些问题增加了地区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和对抗。

综上所述,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充满挑战与机遇。

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矛盾与合作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地区国家需要通过积极对话与合作,以构建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地区格局。

军事理论论文-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军事理论论文-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从近期热点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我们常说,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这句话之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同样适用。

下面将从2010年之后的中国周边热点问题出发,分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

在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中,我国必须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将来的发展铺平一条绿色的国际通道。

一、中国周边安全热点问题1.东北亚:半岛局势僵局难破2010年,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雏形初现。

朝鲜方面坚持核试验,朝核危机阴云不散,六方会谈终止。

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2012年12月12日,光明星3号再次由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且成功。

2013年2月12日,韩国监测到在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发生5.1级的“人工地震”。

该地区是朝鲜丰溪里核试验场所在地。

韩国官员称,这“很有可能”预示朝鲜已经进行核试验。

2.东北亚:日本“远交近攻”,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灾后在接受中国的援助时甚为谨慎,充分显示了其“远交近攻”策略。

2010年,来自冲绳的强烈反对阻碍了日本政府执行关于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的协议。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驻日美军迅速、大规模的救灾行动使日本民众看到美日同盟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日本民众对美军基地的情绪,有利于美日同盟的深化。

2012年9月,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中日关系僵硬。

3.东南亚:南中国海争端不断当前,我国与周边8个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问题,与5个国家之间有着岛礁归属争议。

中菲黄岩岛争端和中菲仁爱礁事件。

4.南亚:对手与朋友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

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

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我国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完整版

我国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完整版

我国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完整版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

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

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周边安全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地缘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周边的安全局势存在诸多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从地区角度,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和评估。

东亚地区在东亚地区,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尤其是钓鱼岛问题。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在领土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与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领土争议问题,虽然这些争端并未升级为实质性的冲突,但也给中国的周边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外,中国还需要应对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

朝鲜的核武器开发和导弹试验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对朝鲜进行制裁,同时也在外交层面上努力促进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进程,以维护自身周边的安全。

南亚地区南亚地区是中国另一个重要的周边地区,也是中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关注重点。

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着长期的领土争端,特别是在中印边界地区,常年出现军事对峙事件。

此外,中国还需要应对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阿富汗的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中亚地区中亚地区是中国西部的重要周边地域,中国通过中亚地区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亚地区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包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边境冲突等。

中国需要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安全威胁,以确保自身的周边安全。

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关注重点。

中国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存在着领土争议,特别是在南海诸岛的争议上,导致区域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中国需要与相关国家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维护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此外,东南亚地区还存在着恐怖主义和海上安全问题,这也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加强反恐合作,加强海上巡逻和安全合作,以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论述亚洲安全形势和我们中国的亚太安全观

论述亚洲安全形势和我们中国的亚太安全观

论述亚洲安全形势和我们中国的亚太安全观亚洲安全形势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亚洲地区存在着地缘政治复杂性。

该地区由许多国家和地区组成,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充满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因素,难以解决。

其次,亚洲地区的安全挑战多种多样。

这些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海盗活动、外交纠纷、贸易争端、既有军备竞赛和核武器问题等等。

第三,亚洲的安全现状受到大国争霸的影响。

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历史纠纷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零和游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亚洲地区的稳定。

针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挑战,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亚太安全观。

该安全观始于2012年,强调了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环境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全面性。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构建亚太地区的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主张在共同发展、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中亚、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合作,建立一种适合各种国家和区域的协力机制。

第二,推动共同安全。

中国认为,亚太地区的共同安全是各国在建立民主和自由的过程中必须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三,鼓励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主张各方通过平等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和其他问题,避免动辄使用武力和进行激烈谈判,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

第四,大力发展经济。

亚太地区的经济繁荣是地区稳定的重要保障。

中国主张应加强经济合作,努力打造亚太地区的经济共同体,推动共同发展。

总之,亚洲地区的安全局势和挑战是复杂而多样的。

对于中国来说,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亚太安全观体现了中国推动地区稳定和共同繁荣的诉求和思路。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今天,气质出众的李老师给我们讲解《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李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解:战后以来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的基本结构、中国崛起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安全形以及中国在东北亚地区面临的安全环境与挑战。

东北亚在地理范围上包括中国的东北部、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同时由于美国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渗透和美国与该地区安全利益的相互依存关系,美国也应该被包括在东北亚地区安全的范畴之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东北亚地区带来冷战以及使得美国力量介入。

战后的雅尔塔体系规定了美苏之间的势力范围,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政治归属尚未确定。

而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朝鲜战争完全改变战后东亚国际政治关系格局。

使得日本取代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中心与主要支柱。

而朝鲜半岛成为大国间的缓冲地带,形成冷战对抗局面下的安全秩序。

在全球、地区、次区域出现三重结构:美苏对立,中美对立和中苏对立,朝鲜半岛与台湾问题。

战后以来,东北亚政治安全结构的基本态势为:“轮辐结构”以及有限霸权下的势力均衡与相互牵制。

其特点是:1)地区一体化难有大进展,2)地区内各国难以建立战略互信3)始终是热点地区。

冷战结束以后,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环境以及制度建设的关系日益密切—安全的地区化。

在新的安全形势下,地区安全环境对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影响最直接、最重要。

安全的的地区化的特点在于,1)其威胁的主要根源源自地区内;2)地区安全互动的后果更多的局限在地区范畴之内,而不是直接扩散到全球层面;3)管理地区安全的战略和制度方向主要有地区内国家或通过力量的相互牵制或凭借集体协调与合作来处理所面临的地区安全挑战;4)地区内国家有队地区安全的认同,各国意识到与邻国之间结成命运共同体。

但是安全的地区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1)该地区大国汇聚、战略利益、战略目标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冲突,战略利益的和谐关系无法构建,表现出非兼容性的特征;2)国家类型、发展程度、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各异,处于巨大的权利转型过程中,上升中的国家和衰落的国家,挑战体系现状的国家和维护体系现状的国家,从平衡的多极向不平衡的多极过渡等特点,即表现出非整合型特征;3)历史问题和冷战遗产未得到清理,各国间政治互信度低下,战略安全利益无共识,甚至敌对,冷战思维强烈。

形式与政策

形式与政策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推手,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

今天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一、东北亚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特别是冷战之后,苏联解体,中国崛起,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

这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就当前形势来看,整个东北亚局势以和平为主,但随时存在爆发武装冲突的危险,中、日、美、俄四大国在此博弈。

1.朝韩矛盾:穿插韩国朝鲜的南北冷战,南北方在统一问题上仍然存在消除不了的分歧。

两国之间巨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差异使两国一直处在冷战的阴云下。

没有结果的六方会谈,延坪岛的炮击事件都显示出复杂的南北关系。

南北方虽然同是一个民族,但是还有很大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2.中日矛盾:作为东亚的两个大国,中日之间的矛盾存在了上百年,不管官方怎么说中日友好,在民间仇恨仍然占据了主流。

中日之间的东海海域钓鱼岛争端,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日本右翼的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都动摇着中日之间的关系。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两国存在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危险。

两国关系无论再怎么发展,也不会走向一个长久的和平与友好。

再一个,狭长的日本列岛在不久的将来,养不活将近两亿日本人,怎么办?中日必有一战!3.中韩矛盾:由最近的中国船长刺死韩国海警即可窥见中韩矛盾。

韩国于中国关系不可能太近,也不可能太远。

4.中美矛盾: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决定了美国实行遏制中国的军事策略。

美国对台军售、支持我国的分裂分子等都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威胁,而东北亚自然而然成为中美博弈的主要场所。

5.朝日矛盾:美韩日三国的军事联盟直接导致了朝鲜对于日本的敌视态度,另外,朝鲜曾经多次被日本侵略,历史遗留问题显著。

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本文简介: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一、摘要:在我国平和兴起进程加速的一起,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在发作重大变化。

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及重返亚洲脚步的加速,我国的战略安全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现实,面临日益恶化、险象环生的周边安全形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东移将是一个长期的前史进程。

我国兴起带来的周边国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本文内容: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一、摘要:在我国平和兴起进程加速的一起,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在发作重大变化。

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及重返亚洲脚步的加速,我国的战略安全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现实,面临日益恶化、险象环生的周边安全形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东移将是一个长期的前史进程。

我国兴起带来的周边国家危机感,一些大国家想抑止我国开展,一些小国倾向于采用抱团或依靠某大国的方法寻求自身安全也在情理之中。

重要的是咱们不能自乱阵脚,不要一味见怪日美等国,是时势造就了我国被遏止的局面。

应该理性面临承受,冷静应对!必须捉住天赐良机的二三十年平和开展时刻,集中精力处理贪污腐败、贫富不均、社会制度不公平、法制不健全、人心不齐、国家认同感缺乏等严重社会问题,一起锲而不舍开展咱们科技势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现实力。

在此期间应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范畴避开美国矛头期间。

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保证我国第三次兴起战略机遇不被打断。

到时国家安全问题迎刃而解。

二、正文现在我做扼要的分析。

海疆争端愈演愈烈,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几度出现崎岖,周边交际举步维艰。

从东海到南海,连绵逾万里的海岸线上,近半海洋国土存在疆域争端;从东北亚到东南亚,我国一起面临多个国家的主权要求,周边交际压力可想而知。

谈欠好,打不了,又拖不起已经成为我国沿海安全问题的最真实写照我国兴起带来的周边国家危机感,一些大国家想抑止我国开展,一些小国倾向于采用抱团或依靠某大国的方法寻求自身安全也在情理之中。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哪些?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哪些?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哪些?1、东北亚方向:一是朝鲜半岛问题,二是中日问题。

(1)朝鲜半岛因核问题闹得沸沸扬扬,朝核危机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我国的安全。

首先是地区无核化能否实现,如果朝核问题谈判破裂,日本、韩国甚至台湾都会以此为借口发展核武器,届时东北亚地区则完全笼罩在核阴影之下,我国也面临核武器的直接威胁;其次是朝鲜政权是否稳定,如果朝鲜现政权垮台,西方敌对势力必将趁虚而入,则我国防御纵深大大缩短,必然会有大批朝鲜难民涌入东北,给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中日磨擦的焦点集中在四个问题上: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

日本对华政策中消极因素明显增长,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和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

日本作为战败国,无视亚洲人民的感情,修改历史教材,否认战争罪行,屡次尝试突破和平宪法,国防战略也逐渐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一直保持国防费用总额世界第二、人均防务费用世界首位的状态。

2、中亚方向:一是“三股势力”的威胁;二是中亚局势。

(1)所谓“三股势力”,就是指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它们企图推翻中亚各国的世俗政权,并按照所谓“纯粹民族教义”建立“纯粹伊斯兰政权”。

鉴于中亚局势的复杂性,特别是种族和宗教等因素,不论是采用武力还是其他手段都无法根除在中亚及其周边地区的“三股势力”。

对其进行标本兼治以及防范打击仍将是长期、不能掉以轻心的任务。

(2)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印之间曾因边界领土争端爆发了1962年的边境武装冲突,此后两国在政治上对立、军事上对峙了多年。

80年代中期以来,两国之间也没有签定过涉及中印边界具体位置的条约和协定。

除此以外,印度还积极支持达赖集团分裂国家的活动,妄图分裂我西藏地区。

作为敌手与共同发展的“朋友”,印度不可不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摘要: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利益交汇、角力之地,快速发展的中国,日渐有崛起之势,尝试冲击亚太地区现有秩序;“世界警察”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一直将此作为战略前沿;二战战败国日本,仍保留强大的国家实力,并向往走向“正常国家”;朝鲜半岛,两国历史上的纠葛,现实上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除此之外,俄罗斯、蒙古等国家,虽然此时的他们无力顾及此地,但是也对该地利益的重要一环。

由此可见,这里聚集着众多的国家的地缘利益,大国之间以各种方式相互博弈,国家战略关系非常复杂,难以把握。

特别是在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朝鲜开启核试验之后,这里成为了世界安全格局中极为脆弱一点。

所以当今东北亚局势的势变,都可能导致亚洲甚至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塑。

关键词:东北亚中国周边环境国家博弈东北亚作为亚洲与太平洋相连的咽喉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极力争夺的战略高点。

目前东北亚的地缘争端主要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

几乎所有的东北亚国家都无一幸免的卷入了这场地缘争端。

(2)长期性,历史性。

历史问题是国家间正常交往的沉重包袱,国民情绪对立的根源所在,同时也是各国发展军备的借口。

如今的东北亚问题还是历史问题的长期堆积,其中包括:中朝韩与日本间的侵略关系,朝韩之间的国家分裂问题,朝鲜战争问题等,这些都导致该地区安全形势堪忧。

(3)利益纠葛复杂。

各个国家在此地区的博弈的目的、期待结果基本都不相同,并且因为利益纠纷,国家间存在的政治互信有限,导致很多问题不能达到共识。

本文便首先从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说起,由此再谈谈如今的东北亚安全态势的种种表象和根源及其未来可能态势。

一各个国家在此的战略部署在此部分主要就东北亚利益相关国家:朝鲜、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的战略利益说起。

1.朝鲜朝鲜,是东北亚局势的最大一个变量。

朝鲜自2006年开启核试验以来,一直抱着“一条路走到黑”的坚决态度研制核武器,这都是挑起目前东北亚局势的关键诱因,这也是首先谈朝鲜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研制战略武器装备都是十分耗资的(研制和保养),并且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威慑,并不能投入实用(基本不可能爆发核战争),所以可以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那么朝鲜为什么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并且在国民极度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仍要将十分有限的国家资产投向核武器研制呢?在我看来,是由于朝鲜在当今世界的定位以及金家为维护其对朝鲜政权的掌控。

首先,朝鲜从地缘不具备快速发展工业的能力;其次金氏家族完全掌控着国家,在这一基础上,金氏家族为维护他对朝鲜的绝对控制,不可能完全放开国家进行工业革命或者是资产改革。

这些都是如今朝鲜极端贫穷、闭塞的原因。

所以朝鲜作为一个不入流的国家,他面临着很多安全问题。

第一,韩国对其的统一。

韩国在美国的扶持下,国力超过朝鲜太多。

第二,中国。

毕竟自汉武帝灭掉卫氏朝鲜后,正式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置郡统治,即历史上著名的“汉四郡”。

①从这一时期一直到清朝后期,中国一直都是朝鲜的宗主国。

虽然目前,中国是朝鲜的最大支持者,但仅仅是因为他的位置恰好在中国之前,是中国的天然屏障。

但是真到中国国力能够重建东北亚平衡时,朝鲜就可能被中国吞并或者任韩国吞并。

这些安全问题都导致朝鲜必须武装自己,让自己能上谈判桌,或者说是自己能成为该地区的一极,而不是一个任他国利益纠纷的牺牲品。

这一点类似于当时刚刚建国的中国,毛主席所谈的:没有它,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只有在自己能保证国家安全时,才能谈及经济的和平发展。

2、美国美国可以说是该地区的最大始作俑者(当然也无可厚非,各为其主),美国历届政府都认为东北亚地区对美国国家利益与其亚太盟友的安全至关重要,所以一直对东北亚地区持续关注。

自奥巴马上台后,在新的背景下,挑战美国战略,提出亚太再平衡。

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集中于一下几点。

(1)初现崛起之势的中国。

美国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并且经过历时七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国力受到了一定的损伤。

相反,海峡对岸的中国却在这十多年中韬光养晦,不断发展,GDP已上涨到世界第二,并且在部分领域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地区影响力不断加深。

尤其是今年中国推出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得到世界各国的响应。

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陷入担忧,中国现如今已不干于发展经济,而是开始挑战美元霸权和试图重建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这是美国万万不能容忍的。

所以美国在东北亚,就不断给中国制造“麻烦”,企图以此拖延、抑制中国发展的节奏,(2)朝鲜无核化。

半岛无核化一直以来都是美国诉求的最基本的东北亚局势。

但是,朝鲜在核武器研制上的一意孤行,使得美国不得不维护这一地区的安全。

并且美国还可以借此直接除去朝鲜,使得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能够直接压制到中国家门口。

(3)加强对日本韩国的控制。

首先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影响力的重要支点,并且在中国逐步强大的今天,他需要和日本有更亲密的盟友关系。

其次,作为韩国,从21世纪开始,中国便不断扶持着韩国的经济发展,并且在萨德部署前韩国经济已被中国高度捆绑,并且中韩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蜜月期,韩国在多次的中美博弈中都仅仅采取骑墙官网的姿态,这是美国担心的。

因为,韩国处于半岛的南端,有着极其优良的地缘价值,是美国所必需的亚太战略配合者和压制中国的利器。

但是,韩国近年的态度松动,都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介入亚太。

3、中国中国,这一亚太地区新生的一极力量,企望着能够靠自己的实力,打破现如今世界格局的枷锁,创造一片新的天地。

中国在东北亚的地区战略主要体现在:(1)朝鲜政权必须存在,半岛局势相对稳定。

中国目前虽然已经具备雄厚的国力,但是相比美国,还远远不足,不可能能够与美国正面对抗。

所以中国需要的便是维持朝鲜政权这一天然的地缘屏障、战略缓冲继续存在,并且半岛局势稳定,不能发生大规模战争,为中国的崛起在积蓄一点时间。

(2)半岛无核化。

这一点上中国与美国的诉求是相同的。

如果半岛出现核武器,朝鲜和韩国都会变的不易控制,为半岛局势增添新的变量。

其次,半岛与中国东北直接相连,而半岛又是一个极端敏感的地区,所以为保障东北地区安全,半岛必须无核化。

(3)朝鲜不能导向美国,成为美国盟友,并在此基础上极力拉拢韩国。

4、韩国韩国,夹在中美博弈的中间,怎么做都会不合适。

韩国长期作为美国盟友,但更多的诉求是自己能够成为半岛上的重要一极,并且能够统一半岛。

其实,韩国并不愿意做为美国的冲锋士兵。

因为,如果美国利用韩国限制中国,而中国因为和美国经济的高度捆绑和两国的实力差距,难以对美国实施有效制裁。

但是中国对韩国就不同了,经过中国十多年的努力,目前韩国的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只要中国愿意制裁,韩国便会承受大国博弈的伤害,这并不符合韩国的国家利益。

所以韩国在萨德部署前,在半岛问题上一直采取的是中立态度。

但是,朝鲜的核实验完全打破的这一良好进程,韩国担心自己的国家安全,不得不再次踏上美国的战车,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5、日本日本作为世界GDP第三,并起在科技等等众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具有地缘影响力的大国出现,但自二战以来,国家长期受制于美国和安保法的限制,使得日本完全不能发挥全部“内力”,只能屈居人下。

所以,日本在东北亚渴望的是一场大的争端,甚至说是中美的直接的直接军事对抗,只有这样这一地区才能重新洗牌,日本才能借此机遇接触安保法,跻身世界前一流国家。

当然,这些都只是简单的一方面而已,但从此也可看出,相关国家在东北亚的利益关系极端的复杂,并且战略目标很多都是完全不兼容,这些都导致了东北亚地区战略形势的复杂多变。

二东北亚安全新态势东北亚作为亚洲与太平洋相连的咽喉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极力争夺的战略高点。

尤其自2016年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以来,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高度紧张,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可能,例如,五月美国航母驶入朝鲜半岛。

在此部分我主要从目前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新态势出发,简单分析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得失。

随着萨德在韩国的部署接近尾声,朝鲜完成第四次核试验,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部署可谓形势堪忧。

首先,萨德的落地,标示着韩国重新踏入美国战车。

中国经过十多年对于中韩关系的培养,本来中韩关系急剧升温但是因为朝鲜的第四次核实验完全化为泡影。

其次,中国坚持的半岛无核化被打破。

目前的朝鲜已经拥有核武器,如此看来,朝鲜已经有能力、有资格上谈判桌,中国对于朝鲜的控制力度将大不如前;并且中国还要随时担心朝鲜会投向美国,联合美国压制中国(因为有核武器的朝鲜完全可以和美国谈判,换取经济利益)。

最后,半岛目前高度紧张的局势。

朝鲜的核实验,萨德的入韩,美国航母的挺进,随时都可能爆发小规模冲突,而眼下的中国是完全不愿意看到战争的。

从以上便可看出,中国目前在东北亚的形式和中国的三点战略目标完全背道相驰,当然,或许是中国硬实力在这一地区还真的不够,无论如何日后如何突破才是关键。

虽然,中国目前的东北亚布局属于失分阶段,但是这些都并没有对中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只是战略上的失分。

但是这一次的失分,也暴露出了中国的弊端:一是,目前该地区硬实力还是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韬光养晦。

二是调整战略重心,转换其他突破口。

这方面中国做的非常好,例如,中国最近在南海问题上已经出现破局的态势,美国已经不能有效的阻止中国的造岛计划。

还有,中国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也得到了沿途很多国家的积极肯定。

三是构建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通常被国际认为是目前世界最重要的大国关系,所以两国应该通过多变合作更多的增加政治互信,在保障两国共同利益的同时,维持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

三和平共处的“新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已经成为冷战后新型的世界性潮流,目前世界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区域安全合作机制。

东北亚作为世界上大国力量交汇的重要的地区,并且各国之间利益交汇复杂,目标冲突,所以目前其他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显然不适合东北亚地区。

每个国家的政府都是各位其主,所以在利益不兼容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有效的区域全面合作和战略互信。

所以中国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安逸的外部环境,而是在艰难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

并且,在国家实力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强力发展国家军事力量,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完整,保障国家主权。

最后希望中国能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大国崛起。

参考文献:1.陈放,李宗勋. 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历史[J]. 东疆学刊,2007,(02):13-15.2.郭正兴. 论奥巴马政府的东北亚安全战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