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似一条璀璨的星河,孔子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经过了时间的洗涤和岁月的积累,其中有太多的养分需要我们去汲取。现代中国教育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继承和借鉴古代教育优良传统。本文将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四方面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010-0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其一生成就斐然,是享誉古今中外的文化巨人之一。孔子身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有着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积累总结出了许多教学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他的教育理念最总成为了珍贵的传统教育思想,并对现代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 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能够在他所处的时代提出:“建国君民,教学力先”的思想,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以此终结了奴隶主和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格局。至此,教育的范围被扩大到了平民,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他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这里的“性”是指人的素质和禀赋,而“习”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孔子意在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人的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他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总是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
据记载,孔子号称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他的学生来源多,分布广,差异大,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和商人子弟,大多数是平民,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这充分说明,孔子认为人无论出生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孔子的平等教育观,对当代教育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如今受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当坚持孔子的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公共的学校教育体系(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人(如高校扩招、希望工程),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阶层的教育资助,保证所有学生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
2 关于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当官也;优,余力也。这体现了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即鼓励人们如果当官有了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了余力就去当官,这样学习就与做官有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他对学生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必担心没有官做,要担心的是做官所需要的知识本领学好没有”。弟子们受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头脑中普遍存在为做官而学习的念头。学优与仕优相结合,仕优以
学优为基础,有利于推行贤人政治和改良社会政治,符合当时封建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世袭制的存在与发展产生了强烈冲击,开辟了平民从政之路,成为积极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
受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以培养治国安邦之材为目的,借助“仁教、智教”两种手段,以实现国泰民安的政治思想。这在当时应该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结合当代实际来看孔子过分强调以从政为教育目的,这是不可取的。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实行人才强国战略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所以我们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再单一的将“学而优则仕”作为教育的目的,我们要结合新世纪的国情、民情,培养出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适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制的新型社会人才。
3 关于教育内容——六艺
孔子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孔子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范围广泛全面,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六艺”。礼:礼节(即今德育)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相当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数:一般的数学知识和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包括“八卦”。由此可见,孔子的教学内容已明确提出了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五育”中的德、智、体、美“四育”,而且根据“弟子入
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论述来看,孔子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的。
可以说,孔子在2500年前已明确提出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六艺”教育内容,对于今天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现代教育中,我国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现象严重,而且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一部分学生被忽视,产生厌学情绪,个性受到压抑,不能全面发展,失去前进的动力,人格素质精神素质低下。当前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向孔子学习,应首先强调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个教育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来抓,同时兼顾智、体、美、劳的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和谐统一地发展,才能更充分的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4 关于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育人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其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的教育原则对中国现代教育具有重大的现
实指导意义。这些原则与当前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很多相通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借鉴和创新。
4.1 因材施教原则
孔子的学生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学生的年龄、地区、行业差异大,而且受先天条件和外部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孔子在教育实践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他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观察学生,非常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用简洁、
浅显易懂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例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问的同样一个问题,而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