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探伤检验规程
磁粉探伤操作规程
![磁粉探伤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032df1b964bcf84b9d57b87.png)
1、适用范围
磁粉探伤操作规程是指导磁粉探伤操作的工艺技术文件。本规程适用于检验钢质模锻件及其加工件表面及近表面的裂纹和其它缺陷。
2、探伤配置
2.1探伤人员资格:视力在1.0以上不是色盲。具有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2探伤装置:12平方米暗室,2000~3000A磁粉探伤机,125W荧光灯。
2.4标准样件:连杆或锻件,并具有如下两类缺陷。
⑴裂纹:磁粉沉积浓密,痕迹清晰可见。
⑵细小裂纹:磁粉沉积稀薄,痕迹隐约可见。
3、探伤方法
3.1探伤准备
3.1.1工件表面不应有油脂、金属屑、氧化皮、锈斑、粘砂以及其它能粘附磁粉的物质存在,保证表面干净。
3.1.2将配好的磁粉液15升倒入油盘内,接通电源后开启油泵,使泵工作将磁粉液搅拌均匀。
3.1.3接通电源后开启荧光灯,预热5~8分钟使光源稳定。如关灯后再使用,必须待灯管冷却后进行。
3.1.4接通电源后,根椐工件长度调节移动探头的位置,使两探头间的距离比工件长来自短5~10mm,锁紧移动探头。
3.1.5每天上班时都应将磁粉液搅拌均匀并检测磁粉液浓度,为合格时才能开始工作。
3.2磁化方法
工件最大尺寸mm
交流充磁电流KA
工件最大尺寸mm
直流充磁电流A
Ø20或宽40以下
0.4
长度/直径≥10
8×Ø5或5×宽
Ø20或宽40以上
0.5~0.8
<2长度/直径<10
15×Ø10或10×宽
Ø60或宽90以上
0.9~1.4
长度/直径≤2
25×Ø16或16×宽
Ø100或宽150以上
1.5~2.0
3.3.3拔动充磁时间选择开关。当采用“时控”时,须转动“时间预选”旋钮将充磁时间设定,充磁时用脚点动充磁开关(右)后立即松开。选择“手控”时,脚踩住充磁开关(右)到充磁完成后松开。
磁粉检测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磁粉检测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2e4f25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b.png)
磁粉检测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磁粉检测是以磁粉做显示介质对缺陷进行察看的方法。
依据磁化时施加的磁粉介质种类,检测方法分为湿法和干法;依照工件上施加磁粉的时间,检验方法分为连续法和剩磁法。
以下是滚动轴承零件湿法磁粉检测的规程和操作注意事项。
本方法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造的轴承零件(包括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在役检修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磁粉检测。
一、磁粉检测规程如下(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检测场地检查,除去不安全因素;2、磁粉探伤机(照度及紫外辐照度、相关设备、器材)检查;3、零件表面预清洗,清除纤维、油污、氧化皮、铁锈、金属屑等杂物;4、磁悬液体积分数及污染物检测;5、水断试验(仅限水基磁悬液);6、系统灵敏度测试;7、零件内部存在有可能影响探伤效果的残磁时,检验前应对零件进行退磁。
(二)选择并确定磁化规范。
(三)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充磁及施加磁悬液:1、连续法:施加磁悬液,同时充磁,充磁时间为1s~3s,停止施加磁悬液后再连续充磁1次~2次,每次0.5s~1s;2、剩磁法:充磁后,接受浸泡法施加磁悬液,浸泡时间不少于30s。
(四)察看、评定及缺陷记录:对零件上形成的磁痕应适时察看,并评定是否为缺陷磁痕。
接受照相法、透亮胶带粘印法、书面描述等方法对缺陷进行记录。
(五)对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进行区分标识。
(六)退磁。
1、检测合格的零件应进行退磁。
检测后尚有加热至700℃以上的热处理工序的零件可不退磁;2、多个零件同时退磁时,应将零件之间留有确定的间隔,摆放于非金属的料盘或料筐中进行退磁;3、退磁时所使用的电流值不应小于磁化时所使用的电流值。
一般情况下,交流电磁化用交流电退磁,直流电磁化用直流电退磁;4、零件退磁后,应进行残磁测定,其要求及方法应符合JB/T6641—2023的规定;5、已退磁的零件,应阔别磁化设备及退磁设备1.5m以外。
(七)如有疑问可重复(二)~(六)。
(八)检测后的合格零件应适时清洗,如有需要进行防锈处理。
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f9c64bcc17552707220851.png)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本工艺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的承压设备原材料、焊接接头及压力管道焊接接头的表面、近表面缺陷的磁粉检测和评定。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也可参照本部分进行磁粉检测。
2.编制依据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 钢制换热器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检测规程-工业管道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19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3.0一般规定3.1检测人员3.1.1从事磁粉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操作人员应具有I级或I级以上检测资格,磁粉检测报告应由具有II级II级以上检测资格者签发。
3.1.2色盲、色弱及矫正视力低于1.0者不得从事磁分检测工作。
3.2检测设备和材料3.2.1检测设备3.2.1.1磁粉检测设备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3.2.1.2磁粉检测作业前,检测设备应经调试合格。
当磁轭式检测设备磁轭间距为最大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3.2.1.3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3.2.1.4黑光辐照度及波长当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黑光辐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黑光的波长约为320nm~400nm,中心波长约365nm 。
黑光源应符合GB/T16673的规定。
3.2.1.5退磁装置应能保证工件退磁后表面剩磁小于或等于0.3mT(240A/m) 。
3.2.1.6磁场强度计、标准试片、磁场指示器、黑光灯等辅助器材应满足磁粉检测的需要。
3.2.2检测材料3.2.2.1磁粉检测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以下要求:3.2.2.2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3.2.2.3磁粉粒度均匀,颜色与检测工件应有较高的对比度。
螺栓磁粉探伤机检测规程
![螺栓磁粉探伤机检测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c6af56336c1eb91a375dcc.png)
螺栓磁粉探伤机检测规程概述:螺栓磁粉探伤仪器,是专用于螺栓及各类轴棒类零件的磁粉无损检测设备。
检测螺栓的磁粉探伤仪器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小型便携式磁粉探伤仪,一种是固定床式磁粉探伤机。
固定床式磁粉探伤机又有检测线与非检测线之分。
正常按非检测线的固定床式来做检测规程: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磁粉探伤机《GB3721-83》标准,机械工业部行业磁粉探伤机《JB/T8290-2011》标准,行业《HB/Z72-98》标准。
技术要求:1、磁粉探伤对螺栓表面的要求1.1螺栓表面粗糙度Ra值为3.2µm。
1.2螺栓表面不应有油脂、锈斑、氧化皮及其它能粘附磁粉的物质。
1.3螺栓应在表面处理前进行磁粉探伤。
若必须在表面处理后进行,则覆盖层不应影响探伤效果。
2、探伤设备2.1探伤设备应具备对螺栓单周向、单纵向、周纵向复合磁化、喷洒磁悬液、紫外灯日光灯等观察设施及退磁等功能。
2.2设备配有磁悬液储液箱,需是非导磁材料制作,箱内要安装搅拌器,以使磁粉在油或水中均匀分布。
2.3使用荧光磁粉探伤时,其紫外线照射装置,荧光灯峰值波长为365nm,距灯380mm,照度不小于1000W/cm2。
2.4退磁效果应使螺栓剩磁减少到≤2Gs。
3、对磁粉和磁悬液的要求3.1探伤所用的磁粉建议采用荧光磁粉。
3.2磁粉的粒度在400目以内。
3.3探伤所用的磁悬液是由磁粉和液体介质配制而成。
4、荧光磁粉水磁悬液配方:乳化剂5克,亚硝酸钠15g,消泡剂0.5至1克,水1升,荧光磁粉1-3克配制时,将乳化剂和消泡剂搅拌均匀,并按比例加足水,成为水分散剂。
用少量水载液与磁粉和匀,再加人余量的水载液,最后加亚硝酸钠。
2g/L荧光磁粉,搅拌均匀,并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添加或更换。
5、荧光磁粉油磁悬液配方:变压器油和无味煤油按1:5配制1升荧光磁粉1至5克磁粉在使用时需提前20分钟充分搅拌,定期每天或每周用磁悬液测淀管测量其浓度,按情况添加磁粉,或更换。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磁粉检验)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磁粉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e12cc9d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0.png)
1. General
1.1 This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the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and welds for ASME Code items.
1.2 The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detecting cracks and other discontinuities on or near the surface in ferromagneticபைடு நூலகம்materials.
1.4 This procedure shall be demonstrated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AI prior to implementation.
2. Personnel
2.1 The NDE personnel who engage in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shall be qualified and certified according to NJBST Co.,Ltd.’s “Written Practice for NDE Personnel Training, Examination, Qualification & Certification”(No.:QCD-011).
(完整版)磁粉探伤工艺规程-2017
![(完整版)磁粉探伤工艺规程-2017](https://img.taocdn.com/s3/m/0550fc7b81c758f5f71f6712.png)
磁粉探伤工艺规程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1 目的和范围1.1 目的:使产品磁粉探伤作业质量符合质量要求,并处于受控状态。
1.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验钢质模锻件及其加工件表面及近表面的裂纹和其它缺陷。
2 岗位任职条件2.1 必须具有高中、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达到1.0以上,无色盲;熟练掌握磁粉探伤基本知识,热爱本职工作。
2.2 必须经过铁道部门无损检测鉴定考核委员会组织的磁粉探伤专门培训,并取得铁道部门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颁发的Ⅱ级及以上级别的磁粉探伤技术资格证书。
3 工具、量具、工装设备及材料4 环境条件4.1 探伤作业场地应远离翻砂、锻打、电焊、潮湿、粉尘场所,地面须经硬化;室内温度达到10—30℃。
4.2 探伤作业场地应整洁明亮,采用荧光磁粉探伤时,观察磁痕显示处紫外灯的辐照度不得低于1500μW/cm2。
4.3磁粉探伤机所用电源必须与大型机械、动力电源分开。
4.4 探伤作业场地应设有工件存放架或箱,待探、待处理、合格的零件应隔离放置,并设有明显的标识。
5 检验规则5.1新造工件的磁粉探伤应在最终热处理工序或机加工工序之后进行。
最终热处理工序之前的磁粉探伤结果不能作为产品交验的依据。
检修工件的磁粉探伤应在分解抛丸除锈工序之后进行。
5.2工件探伤部位表面经过处理应达到规定清洁度,探伤部位应光滑平整,不得存在油污、尘垢、锈蚀、氧化皮等影响磁化及磁痕识别的物质。
5.3 探伤部位经过修磨或机械加工后,必须进行复探。
5.4探伤后,探伤部位再次经过热处理的工件,热处理后探伤部位必须进行全面复探。
5.5探伤后,探伤部位再次经过机加工的工件加工后探伤部位必须进行全面复探。
6 探伤方法6.1 工件磁粉探伤采用湿法连续法。
悬液应比磁化提前结束,或在施加磁悬液结束后,再进行一至两次磁化。
7 作业程序及标准7.1 开工前的准备7.1.1上岗前要充分休息,上岗应按规定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准备好工具。
磁粉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磁粉探伤检测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91f0d376eeaeaad1f33069.png)
磁粉探伤检测工艺规程1 适用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铁磁性材料及其产品的磁粉探伤方法和检测工艺。
1.2 本规程适用于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及军工产品的铁磁性材料磁粉探伤。
1.3 本规程不适用于陆用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铁磁性材料探伤。
2 引用标准GB3721-8 3 磁粉探伤机ZBJ04006-87 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方法JB/T606 3-92 粉探伤磁粉技术条件JB/T6065-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JISG0565-74 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试验方法及缺陷磁粉花纹的等级分类AWS D1.1-2001 美国焊接协会无损检验标准3 探伤人员3.1 从事磁粉探伤人员的视力,校正后应不低于1.0,并不得有色盲和色弱。
3.2 从事磁粉探伤人员应具有国内外各船级社互相认可的Ⅱ级以上资格证书。
4磁粉探伤设备4.1 磁粉探伤设备应符合GB3721—83《磁粉探伤机》的规定4.2 我厂使用的磁粉探伤设备采用便携式电磁轭和永久磁铁探伤仪。
4.3 电磁轭磁极间距50—200 n皿,交流电磁轭应具备44N以上提升力(磁吸力)。
直流电磁轭应具有177N提升力(磁吸力)。
4.4 旋转磁场的磁极间距为100—120 mm。
交流磁轭在被探工件表面上行进扫查时,四个磁轭端面与探测面之间间隙不超过2.0 mm。
激磁安匝数不得低于1300ATx 2。
4.5 使用电磁轭和旋转磁场探伤仪,被探工件不必做退磁处理。
5磁粉和磁悬液5.1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材料制成。
磁粉颗粒之间不应互相吸引,用磁称量法检验时,其称量值应大于7—10g。
测试磁悬液浓度时,非萤光磁粉每100mL悬浮液的体积中为1.2—2.4mL的浓度。
萤光磁粉应符合JB/T6063-92《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的规定,每100mL体积为0.1—0.5mL。
5.2 磁粉材料应采用经有关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的产品。
颗粒度应均匀。
湿法用的磁粉平均颗粒度为2—10µm,最大颗粒度不大于45µm(即大于320目)。
磁粉探伤规程
![磁粉探伤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0556eed15abe23482f4dbe.png)
磁粉探伤规程1 适用范围1.1 本规程按ASNTTC—1A或ASNT所承认的同等标准要求编制。
1.2 本规程规定了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要求。
1.3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2参考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a) ASTM E 709 《磁粉检验的标准推荐操作方法》b) API规范4F、7K、8C、11Ec) ASNTTC-1A 《美国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评定及认证推荐方法》d) ISO9712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和认证》e) JB/T6061—2007《焊缝无损检测》f) JB/T 4730 -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 AWS D1.1/D1.1M:2010《钢结构焊接规范》h) ASME V《无损检测》3 人员3.1 Ⅰ级磁粉无损检测人员1)可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2)按照检测规程的要求,正确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记录。
3.2 Ⅱ级磁粉无损检测人员1)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2)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3.3 Ⅲ级磁粉无损检测人员负责验证和批准无损检测规程。
3.4 无损检测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资格换证。
4 磁粉检测原理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5 磁化设备校验5.1 MT设备采用CDX-Ⅲ型磁轭探伤仪。
5.2 设备校验5.2.1 校验周期:磁粉检测设备,至少每年校验一次;设备进行过重要电源修理,周期大修或损坏时,必须得到校验。
磁粉探伤
![磁粉探伤](https://img.taocdn.com/s3/m/87d6ab1ca300a6c30c229fba.png)
磁粉探伤检验程序和标准1.0 目的本规程叙述了磁粉检验人员如何正确的进行检验工作,在规程中着重介绍了探伤方法,检验材料磁悬液的配制,磁粉探伤步骤,检验评定等内容,以本规程作为从事磁粉检验人员的工作手则。
2.0 范围本规程主要为海上平台维修建造等所使用,湿式磁粉的检验技术被检对象为所有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以及其它缺陷。
3.0 探伤方法本公司生产的结其构材料主要为铁磁性物质,它的被检部位为焊缝、热影响区的母材和结构材料的打磨处,以及材料切割磨平处等,检验的场所以现场为主,根据以上特点,磁粉探伤采用的方法为手提便携式电磁轭和永久磁轭法等。
4.0磁粉探伤灵敏度试验片磁粉探伤试验片是磁粉探伤必备工具,它可用以检查设备的磁场强度范围、磁化方向、磁粉、磁悬液的性能,以及探伤时综合灵敏度等,常用的试片有以下几种。
4.1 ASME 8角试片4.2日本A 型标准试片注:1)试片的型号中,分数的分子为人工缺陷深度,分母为试片厚度单位μm。
2)对灵敏度试片施加磁粉时,应采用连续法。
3)试片的使用方法、粘贴方法:先洗净试片防锈油,将试片开槽的一面紧贴于清洁的被检查工件表面,用胶带贴紧,但不得盖住试片的槽部。
5.0磁粉5.1根据标准规定,探伤所用的磁粉粒度不小于200目。
我公司现采用磁膏配置的磁悬液或成品磁悬液,目数为350目。
5.2为了使磁粉与被检件有一定的对比度,使用白色反差剂打底,磁粉的颜色为黑色。
6.0磁悬液的配制6.1磁粉膏挤出100mm长的磁粉膏,冲入1000ml(1升)水溶解,搅拌后,即可进行探伤。
6.2水磁悬液配制磁粉悬浮在水里成为水磁悬液。
配方为:水1000毫升,肥皂4克,磁粉7-10克,水温50-60℃。
6.3油磁悬液配制磁粉悬浮在油里成为油磁悬液。
配方为:煤油500毫升,变压器油500毫升,共计1000毫升,磁粉20-30克。
6.4磁悬液的使用期限配制一次的水磁悬液使用的最长时间为3个月。
配制一次的油磁悬液使用的最长时间为6个月。
磁粉探伤操作规程
![磁粉探伤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7b4ebeba58da0116c1749c9.png)
磁粉探伤操作规程1、表面预处理a.探伤前应对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进行修磨,不应有油污、铁锈、氧化皮等,清理时不要将异物堵塞表面开口缺陷。
被检工件表面不得有粘附磁粉的物质。
b.被检工作上孔隙在检验后难于清除磁粉时,应在检验前用无害物质堵塞。
2、检验时机a.焊缝的检验通常安排在焊接完成之后,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应安排在焊后24小时进行。
b.紧固件和锻件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
3、工件磁化a.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50 mm~200 mm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50mm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15mm的重叠。
b.磁化工件时,必须在同一部位至少作两次互相垂直的探伤,而且将焊缝划分为几个受检段,其长度小于磁轭间距10mm~20mm。
c.用标准试块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帖在工件不同部位,以磁痕显示情况确定磁化规范。
4、施加磁粉a.先用磁悬液湿润工件表面,在外加磁场磁化的同时,将磁悬液施加到工件上,已形成的磁痕不应被流动磁悬液所破坏,停止浇磁悬液后再通电数次,待磁痕形成并滞留下来时再停止通电。
b.磁悬液的施加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可采用刷涂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
5、磁粉及磁悬液a.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磁粉粒度应均匀。
b.磁粉的颜色与被检工件表面应有较高的对比度。
c.湿粉法应用煤油或水作为分散媒介。
若以水为媒介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
d.磁悬液的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以及施加方法、时间来确定。
e.对于循环使用的磁悬液,应定期对磁悬液的浓度进行测定。
6、退磁处理a.当有要求时,工件在检查后应进行退磁处理。
b.将工件放入磁化工件的磁场中,然后不断改变磁场方向,同时逐渐减少磁场强度使其等于零。
7、磁痕记录a.除能够确认磁痕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不均匀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它磁痕显示均作为缺陷磁痕处理。
b.记录磁粉痕迹(尺寸、数量、和产生部位),可采用照相或用透明胶带把磁痕粘下。
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6e684b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9.png)
1. 范围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2.引用标准法规GB/T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辐射的测量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JB/T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8290-1998 磁粉探伤机3. 检测人员3.1、磁粉检测人员上岗前, 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 取得磁粉检测资格, 且只能从事相应资格的检测工作。
3.2、磁粉检测人员的矫正视力应不低于5.0, 并每年检查一次, 不得有色盲。
4.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的规定。
4.1.1.当磁轭间距最大时, 交流电磁轭的提升力≮44N, 直流电磁轭的提升力≮177N.4.1.2、剩磁法检测时, 交流探伤机必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4.1.3、荧光磁粉检测时, 黑光灯在工作表面的照度≥1000μw/ , 黑光的波长λ=320nm~400nm,中心波长λ≈365nm。
黑光源应符合GB/T16673的规定。
4.1.4.退磁装置应保证退磁后表面剩磁≤0.3mT4.2.辅助器材一般包括下列器材:a)A1型、C型、D型和M1型试片, 磁场指示器;b)磁场强度计及毫特斯拉计;c)磁悬液浓度沉淀管;d)2~10倍放大镜;d)白光照度计;f)黑光灯;g)黑光辐照计。
4.3.磁粉、载液、磁悬液4.3.1、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 并与工件表面的颜色对比度要较高。
其他要求应符合GB/T6063的规定。
4.3.2、载液为水时, 应加入防锈剂、表面活性剂及清洗剂。
载液为油时, 其运动粘度在38℃时应小于或等于3.0 /s, 使用温度小于或等于5.0 /s, 闪点不低于94℃, 且无荧光和异味。
4.3.3.磁悬液浓度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
测定前应充分搅匀。
表1 磁悬液浓度4.4.标准试块4.4.1、一般应选用A1-30/100, 检测狭小部位可选用C-15/50。
磁粉探伤工艺规程10
![磁粉探伤工艺规程10](https://img.taocdn.com/s3/m/57beb1b2763231126fdb112f.png)
文件编号:NPIC-YR-WP-10 版本: A页数:共5页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通用工艺规程磁粉探伤工艺规程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1总则1. 1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圧力容器及其零部件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和评定;1.2本规程包括干磁粉、湿磁粉的非荧光磁粉检测方法;1.3本规程结合焊缝磁粉检测工艺卡同时使用,焊缝磁粉检测工艺卡山I【级人员编写。
2朋资格2.1凡从事本院压力容器及零部件检测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经考核,取得II级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2.2凡从事无损检测工作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校正视力不低于1.0,并且一年检查_次,不得有色盲。
3设备3.1磁化设备见表1。
表13.2为保证磁粉检测顺利进行,应备有下列辅助设备3.2.1磁场指示器、A型试片和C型试片。
3.2.2磁悬液浓度沉淀管。
3.2.3 2〜10倍放大镜。
3.2.4 交直流特斯拉计CT3-1 0〜1T3.2.5 交直流特斯拉讣CT3-2 0〜1T3.2.6 交直流特斯拉计CT3-2 0 〜5mT3.2.7 白光照度计4材料使用湿式非荧光铁磁粉或磁粉育,且磁粉的颜色应与被检表面有适半的对比度,用水或油(用变压器油和煤油各50%配成的混合油)作为载液,配置成磁悬液,湿磁粉悬浮液的浓度按下列规定的沉淀值检查。
4.1每]00ml非荧光磁粉悬浮液其沉淀值为1. 2〜2. 4mlo4.2瓶或槽中的磁悬液浓度用梨形离心管测定其沉淀值来确定。
在取样前,将磁悬液在循环系统中至少流动30分钟,以保证所有磁粉完全混和,再从槽中取100ml悬浮液使其沉淀大约30分钟,管底沉淀的体积即为沉淀值,也即是浓度指标值。
磁粉检测技术规范
![磁粉检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980e1996294dd88d0d26bc0.png)
磁粉检测技术规范1.1 检测人员1.1.1 从事磁粉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 47013.1的有关规定。
1.1.2磁粉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1.2 磁粉检测程序磁粉检测程序如下:a)预处理;b)磁化;c)施加磁粉或磁悬液;d)磁痕的观察与记录;e)缺陷评级;f)退磁;g)后处理。
1.3 检测工艺文件1.3.1 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1.3.2工艺规程除满足NB/T 47013.1的要求外,还应规定下列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当相关因素的一项或几项发生变化并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
a) 被检测对象(形状、尺寸、材质等);b) 磁化方法;c) 检测用仪器设备;d) 磁化电流类型及其参数;e) 表面状态;f) 磁粉(类型、颜色、供应商);g) 磁粉施加方法;h) 最低光照度;i) 非导电表面反差增强剂(使用时);j) 黑光福照度(使用时)。
1.3.3应根据工艺规程的内容和被检工件的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其内容除满足NB/T 47013.1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包括:a) 检测区域和表面质量要求;b) 检测环境要求;c) 检测技术要求:灵敏度试片显示,磁化方法,磁化规范,磁化时间等;d) 磁粉或磁悬液的施加方法;e) 磁痕观察条件;f) 退磁要求。
1.3.4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前应采用标准试件进行工艺验证,以确定是否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1.4 安全要求1.1.1电流短路引起的电击或在所用相对较低电压下的大电流引起的灼伤。
1.1.2使用荧光磁粉检测时,黑光灯激发的黑光对眼睛和皮肤产生的有害影响。
1.1.3使用或去除多余磁粉时,尤其是干磁粉,其悬浮的颗粒物等被吸入或进入眼睛、耳朵导致的伤害。
1.1.4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有毒磁粉等材料引起的有害影响。
1.1.5易燃易爆的场合使用通电法和触头法引发的火灾。
(完整版)磁粉探伤工艺规程-.docx
![(完整版)磁粉探伤工艺规程-.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54630b352ea551811a68710.png)
磁粉探伤工艺规程磁粉探伤工艺规程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1目的和范围1.1目的:使产品磁粉探伤作业质量符合质量要求,并处于受控状态。
1.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验钢质模锻件及其加工件表面及近表面的裂纹和其它缺陷。
2岗位任职条件2.1必须具有高中、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达到 1.0以上,无色盲;熟练掌握磁粉探伤基本知识,热爱本职工作。
2.2必须经过铁道部门无损检测鉴定考核委员会组织的磁粉探伤专门培训,并取得铁道部门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颁发的Ⅱ级及以上级别的磁粉探伤技术资格证书。
3工具、量具、工装设备及材料顺号名称数量规格效验周期1DZS- Ⅻ型销轴磁粉1DZS-Ⅻ型小修 6 个月中修 2.5年大修 5 年探伤机2磁强计1XCJ- A一年3沉淀管1100ml/4钢直尺1500mm/5试片/A1 15/50/6紫外线辐射照度计1/一年710 倍以上放大镜110X/8实物试块1//9荧光磁粉/大于 320 目铁道部认证厂家合格产品,入厂复验合格10紫外线灯/2≧ 1500μ W/cm11其他紫外线防护眼镜、裂纹深度尺、胶带纸、扁铲、手锤、锉刀、记号笔备注:磁悬液的配制,可用荧光磁粉与专用载液按一定比例配制。
4环境条件4.1探伤作业场地应远离翻砂、锻打、电焊、潮湿、粉尘场所,地面须经硬化;室内温度达到10— 30℃。
4.2探伤作业场地应整洁明亮,采用荧光磁粉探伤时,观察磁痕显示处紫外灯的辐照度不得低于1500μ2W/cm。
4.3磁粉探伤机所用电源必须与大型机械、动力电源分开。
4.4探伤作业场地应设有工件存放架或箱, 待探、待处理、合格的零件应隔离放置, 并设有明显的标识。
5检验规则5.1 新造工件的磁粉探伤应在最终热处理工序或机加工工序之后进行。
最终热处理工序之前的磁粉探伤结果不能作为产品交验的依据。
检修工件的磁粉探伤应在分解抛丸除锈工序之后进行。
5.2工件探伤部位表面经过处理应达到规定清洁度, 探伤部位应光滑平整, 不得存在油污、尘垢、锈蚀、氧化皮等影响磁化及磁痕识别的物质。
磁粉探伤检验方法
![磁粉探伤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cc9b4c284ac850ad0242fd.png)
磁粉探伤检验方法1适用范围1.1本方法规定了铁磁性材料和零件磁粉检验时工艺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
1.2本方法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零件的磁粉探伤检验。
不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的检验,也不适用于母材为铁磁材料但用奥氏体焊条焊接的焊缝的检验。
2定义磁悬液磁粉和载液(磁粉分散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悬浮液叫磁悬液。
连续法在工件磁化的同时浇洒磁粉或磁悬液的检验方法叫连续法。
剩磁法先将工件进行磁化,然后在工件上浇浸磁悬液的检验方法叫剩磁法。
3检验人员3.1检验人员必须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证书(磁粉专业)。
签发检验报告的人员必须持有【I级或【I级以上磁粉检验技术资格证书。
编制磁粉检验工艺(或工艺图表)的人员必须持有磁粉检验II级或II级以上技术资格证书,且应山磁粉检验III级人员或主管工程师审核。
各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自己技术资格等级相适应的工作。
3.2色盲、近距离矫正视力在5.0以下者,不得参与磁粉检验结果评定。
3.3为防止强电及紫外线的危害,必须配备有关防护用品:同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4设备和仪器4.1检验设备检验设备应能满足受检材料和零部件磁粉检验要求,并能满足安全操作的要求。
4. 1. 1检验设备有便携式、移动式、固定式和专用设备,设备应具备对工件完成磁化、施加磁粉或磁悬液、提供观察条件及退磁等功能,有必要时,退磁装置亦可另外单独配置;检验设备应按零件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配备,同时满足相应技术及安全操作的要求。
4.1.2磁化装置应有足够的磁化电流或提升力,能满足零件磁粉检验的要求;其他辅助装置(如指示仪表、夹头、搅拌喷淋器等)均应能适应检验的实际需要。
4. 1. 3当采用剩磁法检验时,交流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直流和三相全波整流探伤机应配备通电时间控制继电器。
4. 1.4半自动化磁粉检验装置应配备检验工件是否磁化的控制装置及报警装置。
4. 1. 5当采用荧光磁粉检验时,应有能产生波长在320nm〜400nm范围内,中心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照射装置。
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https://img.taocdn.com/s3/m/2c63ba7ac850ad02de8041f7.png)
1 适用范围1.1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焊缝及其原材料、机加工部件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要求。
1.2本部分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板材、复合板材、管材、管件和锻件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以及铁磁性材料对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1.3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也可参照本部分进行磁粉检测。
2 编制依据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4—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3 一般要求3.1 检测人员3.1.1从事磁粉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3.1.2磁粉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 磁粉检测程序磁粉检测程序如下:⑴预处理;⑵磁化;⑶施加磁粉或磁悬液;⑷磁痕的观察与记录;⑸缺陷评级;⑹退磁;⑺后处理。
3.3 磁粉检测设备3.3.1 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 8290的规定。
3.3.2 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包括整流电)磁轭或永久性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小于等于0.5mm)。
3.3.3 断电相位控制器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3.3.4黑光灯当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的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辐照强度应大于或等于1OOOμW/cm2,其波长应为315nm-400nm,峰值波长约为365nm。
黑光源应符合GB/T 5097的规定。
3.3.5黑光辐光照度计黑光辐光照度计用于测量黑光的辐照度,其测量的波长范围应至少在315nm-400nm内,峰值波长约为365nm。
磁粉探伤仪校验规程
![磁粉探伤仪校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6fd57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0.png)
磁粉探伤仪校验规程
1目的
确保磁胡式探伤仪性能的有效性。
2引用标准
2.1 《磁粉探伤机》(JB/T8290-1998)
2.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4-2005)
2.3 用标准器具(应是计量部门校验检定合格的)
3.1标准重力块:
4.6Kg碳钢板一*块;
3.2器具:1米卷尺或30Cm钢板尺1把。
4校验
4.1磁头(探头)极距:用尺进行测定,间距为200mm;
4.2提升力的测定:
仪器连接电源、将磁头置于重量为4.6kg的试块上,在通电磁化的同时,提起探头,探头能吸起试块,即为仪器的提升力合格。
5校验记录
5.1校验人员应按记录表内容要求认真记录测定结果,记录复检人员应对记录结果
进行复对,对不符合项应进行复核。
5.2校验人员应依据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并作出评价结论。
磁扼式探伤仪校验记录(附录A)。
BS-6072磁粉探伤方法 中文版
![BS-6072磁粉探伤方法 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d88afa4693daef5ef73d7e.png)
导言0.1基本原理:BS 607219812092 参考标准参考标准见本标准封底。
3定义本英国标准的术语及定义见。
BS 3683-24 磁化仪器及相关设备4.1 固定式设备4.1.1 该设备应能对工件或材料按照各自规定的方法进行探伤。
4.1.2 应在设备上装上控制器以调节磁化电流即可从连续调节至最大值,也可按档调, 0节,从而获得任何所需电流值且误差不超过公称值的±%。
104.1.3 本设备应备有电流表,以测量每次检验时的电流值。
电流表的刻度盘长度应为或以上,并应符合的精度等级级±%。
磁化电流的公称波形应能在该设60mm BS895(5)备上显示,并连同显示出该设备电流表指示电流的方式,如峰值,均方根值,平均值。
4.1.4 设备旁边应配有一储液箱,盛放磁粉探伤的磁悬液,磁悬液在使用前应充分搅动。
如没有安装电动搅拌器,则在探伤机工作期间采用人工经常用搅棒进行充分搅动。
若采用空气搅动磁悬液,则不能使用煤油或其它矿物油基的磁悬液。
4.1.5 检验时应有向工件施加检验介质的工具。
其方法应符合第条的规定。
184.1.6应特别注意,磁悬液供应系统中的磁性结构材料被磁化后可能影响设备功能。
,4.2移动式或便携式设备4.2.1 该设备应能按照各自规定的方法对工件或材料进行检验。
移动式或便携式设备采用高电流低电压,备有电流表测量每次检验时的电流值。
电流表的刻度盘长度应为或以上,并应符合的精度等级级(±%)。
磁化电60mm BS 8955流的公称波形应能在该设备上显示,并连同显示出该设备电流表指示电流的方式,如峰值,均方根值,平均值。
4.2.2当方法要求提供可调电流时,则该设备应遵照固定式设备的要求。
4.2.3 不带电流表的便携式磁轭在使用时,应满足第条的检验要求。
154.2.4应按检验方法附表所列提供附具,如触头。
4.3探伤仪器的校核4.3.1 概述设备及辅助设备应至少每三个月校核一次,校核应由能胜任的人员执行, 以确保其连续有效。
磁粉检测规程
![磁粉检测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25db103bed5b9f3f90f1c4f.png)
磁粉检测操作规程1. 概述1.1 本规程适用于ASME规范产品铁磁性材料和焊缝的磁粉检验。
1.2 磁粉检验方法适用于在铁磁性材料表面或其附近探测裂纹和其它不均匀性缺陷。
1.3 本规程适用于磁轭湿粉连续磁化法技术。
此法仅适用于检出工件表面开口缺陷。
1.4 本规程在执行之前须通过演示,使AI审查满意。
2. 人员2.1 从事磁粉检验的NDE人员必须是根据南京宝色钛业有限公司<<NDE人员培训,考试,资格鉴定和认证实施细则>>(资料号:QCD-011)进行考试和资格任命的合格人员。
3. 方法综述3.1 原则上,磁粉检验方法是指在工件受检区域表面施加铁磁粉,裂纹或其它缺陷会导致正常磁场畸变,使表面上的磁粉形成一定图形,这些图形通常是探测到的缺陷特征。
3.2 磁粉检验法的灵敏度以表面缺陷处为最高,并随离表面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因此,本方法仅适用于检验材料或部件的表面或近表面缺陷。
4. 磁化设备校验4.1 MT设备采用CDX-4型磁轭式探伤仪。
4.2 设备校验4.2.1 校验周期:每一带电流表的磁化设备至少应每年校验一次;设备进行过重要电源修理,周期大修或损坏时,必须得到校验。
如果设备已一年或一年以上未使用,则在第一次使用之前必须校验。
4.2.2 磁轭提升力的校验提升力用标准重块提升法来校验。
交流电磁轭提升力至少为10lb(44N)(最大磁轭间距);直流电磁轭提升力至少为40lb(177N)( 最大磁轭间距)。
5. 检验介质.1 检验介质是具有高导磁率和低顽磁性的细铁磁粉,其尺寸和形状必须易于形成磁粉显示。
5.2 应使用宜兴磁通探伤材料公司生产的黑磁粉HK-1-400或350。
5.3 磁悬液的液体介质必须是变压器油、无味煤油或水。
磁悬液的温度和工件表面温度均不得超过1350F(570C) 。
5.4 湿磁粉悬浮液的浓度5.4.1 磁悬液浓度应按制造厂推荐,用沉淀量值验证,务使日常浓度一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粉探伤检验规程
(ISO9001-2015/IATF16949)
1.0目的:
本规范适用于铁磁性材料阀门表面的磁粉探伤。
2.0引用标准
ASTME709
ASMEB16.34
JB4730-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0探伤人员
3.1应符合应符合API6A和JB4730-2005中
4.3条有关规定,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II或III资格。
3.2色盲、近距离校正视力(每年检查一次)为1.0以下者,不得参加磁粉探伤评定。
4.0取样(APISpec6A产品)
4.1在最终热处理和机加工后,每一完工零件易接近湿润表面和密封表面进行磁粉检验。
4.2不允许在井液接触表面或密封表面上有电击伤。
5.0设备
5.1磁粉探伤设备必须工作正常。
5.2安装电流表半年校验一次。
6.0磁粉要求
6.1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之间不应相互吸引。
6.2磁粉平均粒度2~10um,最大粒度不大于45um。
7.0磁悬液的配制
7.1磁悬液介质要求挥发率低,无太大的刺激性,一般选用煤油或水作为分散媒介。
若以水为媒介时,应加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
磁悬液的粘度应控制5000~20000Pa.S(25ºC)。
7.2磁悬液的配制为每升溶液加入10~20g磁粉。
7.3湿磁粉的浓度在每次使用前或定期测定。
7.4对于非荧光磁粉沉淀体积是每100ml为1.2~2.4ml。
7.5测定前应循环系统对磁悬液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30min。
7.6APIspec6APSL3产品磁粉检验采用湿荧光法。
8.0工作准备的探伤时机
8.1被检工作表面应清洗、干燥,没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涂层物等,表面粗糙度
8.2被检工作表面,需要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
8.3除有规定外,对于紧固件和锻件一般应在最终加工之后进行磁粉探伤。
9.0磁化方法
采用周向磁化。
10.0磁化方向
10.1对于规格小于32mm(包括32mm)的角式截止阀必须使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磁化,对于规格大于等于40mm角式截止阀阀体必须同时使用两个垂直方向的磁化。
10.2对于螺栓、螺母、弹簧等工作进行一次轴向磁化。
10.3对于阀座、阀盖等工作使用两个或更多方向的磁化。
10.4其它零件参考以上零件执行。
11.0磁化强度
直流电连续法I=(12~20)D交流电连续法I=(6~10)D式中:
I-----电流强度A
D----工作直径或横截成的最大尺寸mm
12.0检验方法
采用连续磁化方法。
磁化电流每次连续时间为1~3秒,停放磁
液至少1秒后方可停止磁化。
13.0磁化电流类型
13.1磁粉探伤中磁化工件常用的电流是:交流电和直流电。
13.2电交流磁化法由于“集肤效应”,对于表面开口缺陷有较高灵敏度,它也可用于退磁,而直流电磁化对近表面缺陷有较高灵敏度。
13.3当发生判断困难时,应采用两种磁化电流。
14.0退磁
14.1当有要求时,工件在检查后进行退磁。
14.2使用直流电磁退时,通常是采用反复换向和逐渐减小磁化电流的方法。
退磁开始时使用的磁场强度大于或等于磁化工件磁场强度。
当电源降至零后,工件退磁完毕。
14.3使用交流电退磁时,应以小的分档或连续地把磁化电流将到规定之值。
15.0探伤检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