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与托幼机构疫情处置
➢ 麻疹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时,病例须暂 时离开学校,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出疹后4天内避免 与易感者接触。
➢ 病例所在班级应立即开展应急接种,同时对校内所有 儿童免疫史进行查验并开展查漏补种,校内工作人员 如果无免疫史也应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如病例数较 多、传播风险较大时,对同一地区暂时未受暴发影响 的学校与托幼机构的儿童也应考虑开展接种率评估和 查漏补种。
传染病报告卡管理权限
当传染病报告卡中的“疾病名称”订正为除 “麻疹”、“风疹”外的其他疾病名称时 ,病例管理权将 自动推送回传染病报告信 息管理系统,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 统中不可再更改传染病报告卡部分 内容, 但仍可以浏览到该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相 关信息,订正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血清 学、核酸检 测、病毒分离、基因型鉴定结 果和监测 病例分类相关信息。
乙脑监测病例定义
• (一)疑似病例 •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
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 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 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 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 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 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 ,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 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 物正常。
• 麻痹出现14天以内 双份粪便 两份便的采集间隔24—48小时 6—8克 2—8℃保存运送
麻疹、风疹监测
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 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 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麻疹临床诊断病例
•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 性鼻炎、结膜炎、淋 巴结肿大、关节炎/关 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 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与病例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接触后要及时洗手。 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 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易感者须及时接种麻疹疫 苗。
收治麻疹患者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隔离条件
➢在麻疹暴发期间要实施更严格的感染控制,按照《医 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 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防止在门 诊输液室等区域造成交叉感染。
搜索范围及方式
➢医疗机构
➢查阅内科、儿科、皮肤科、传染病科等相关 科室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访谈村医或个 体医生。
➢学校(幼托机构)
➢了解学生或教师缺勤情况及原因,通过晨检 及早发现既往和续发病例。
➢村(社区) ➢入村与村医和群众访谈搜索病例。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其他适宜的搜索方式 ➢如对机关、企业、厂矿等单位进行搜索。
疫苗可预防 疾病 监测
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
•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 • 流感监测系统 • 专病监测系统
❖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 ❖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 ❖ 麻疹监测系统 ❖ 乙脑监测系统 ❖ 流脑监测系统
AFP病例监测
• 定义: • 15岁以下任何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包括
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 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 例麻疹病例。
麻疹暴发疫情的发现
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 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 疹暴发疫情。
开展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 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 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 未住院病例 ➢ 建议暂时离开学习、工作的场所,居家休息隔离,避 免接触婴儿、无疫苗接种史的儿童或成人,尽量只与 接种过麻疹疫苗或麻疹患病史的家庭成员接触。
接触者管理
➢调查人员应找出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结 合疫情发展趋势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 措施。
➢在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厂矿企业等集 体单位及家庭内发生疫情时,
•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皮肤、粘膜出现瘀点 或瘀斑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3、确诊病例:
•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述任一项 者作为确诊病例: (1)病原学:瘀点(斑)组织液、脑 脊液涂片,可见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或 脑脊液或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或 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 (2)免疫学:急性期脑脊液、血液检 测到Nm群特异性多糖抗原;或恢复期血清 流脑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 以上升高。
时以内报。
• 城市必须在12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24小
时以内报
医疗机构内标本采集和检测
• 医疗机构发现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按《流行 性乙型脑炎病例标本采集指南》(附件)要采集 、保存病人脑脊液、血液标本。
• 脑脊液:发病1周内采集1~2ml脑脊液,进行病 毒培养分离、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
• 血液:抽取病人全血2~4ml,进行抗体测定、病 原培养分离、核酸检测。要求在发病1周内采集第 1份血液标本,发病3~4周后采集第2份血液标本 2ml;若第1份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实验室病原学 检测阳性或乙脑特异性抗体IgM为阳性,可不采 集第2份血液标本。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监测病例采集血标本和/ 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 检表,并协 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 就诊监测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负 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
当确认为麻疹暴发疫情时,应采集疫情早期至 少5例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 本,病例数 小于5例 应全部采集。
• 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 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
• 4、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四)排除病例
• 脑脊液呈非病毒性脑炎表现、或血清学实 验阴性、或能够证实为其它疾病的疑似病 例应排除乙脑诊断。
病例报告
• 城市必须在12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24小
• 2.规范“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报告管理
– 麻疹临床病例隔离治疗,按要求采样送检和网络直报 – 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如风疹、幼儿急疹、病毒疹等),应在
病历第一诊断之后列出第二诊断:“麻疹疑似病例(待排)” ,同样按要求采样送检和网络直报,若第一诊断已非传染病,仅 仅是需要排除麻疹,可以不予隔离
落实麻疹监测方案
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症和任何年龄组临 床医生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 突然出现 肌肉不能变硬或收缩——软瘫 • 肌力减退;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
AFP病例种类
• 脊髓灰质炎 • 格林巴利综合症 •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
个案调查
病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每一剂麻疹/风疹疫 苗接种日期、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标本采集 日期、感染来源等10个关键变量要核实清楚
尤其要获取详细准确的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免疫史信息 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信 息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
流脑病例定义
• 1、疑似病例:流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 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者,实验室检查末梢血 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或脑 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 高,并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 少,蛋白含量升高;颅内压力增高。以上病例作 为流脑疑似病例报告。
➢了解可疑的暴露因素以及与续发病例间 的流行病学关联等流行病学信息。
病例管理
➢对麻疹病人应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 麻疹病例 ➢ 应自前驱期出现卡他症状时开始隔离至出疹后4天,并 发肺部感染的应隔离至出疹后14天。
➢ 疑似病例 ➢ 未确诊之前,按确诊病例进行隔离。
➢ 住院病例 ➢ 应实施呼吸道隔离措施, ➢ 疑似麻疹病例应单独病房诊治, ➢ 确诊的麻疹病例可同住一个病房
➢接触者在接触传染期麻疹病例后应进行医学 观察,观察期限到最后一次接触后21天,在 此期间避免与其他易感者接触。
➢告知接触者若出现发热、流鼻涕、咳嗽或结 膜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感染控制
对麻疹病例所在的一般场所和居家室内环境可开 窗通风,但随时消毒并无必要。
集体单位发生麻疹疫情后避免集体活动减少病毒 的传播。
神经病) • 神经根炎 •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 单神经炎 • 神经丛炎 •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高钾、正常钾软瘫) • 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 急性多发性肌炎 • 肉毒中毒 •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 短暂性肢体麻痹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
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
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 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
包括
患者的看护人员 家庭成员 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 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传染病报告卡管理权限
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传染病报告卡在未纳入 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专病管理 前,在传染病报 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进 行病例订正、删除等管理操作。
➢调查感染来源尤为重要,若为输入病例还需补充调查病例 国籍、外出史、入境时间、入境后活动范围及接触人群及 接触者发病情况等流行病学信息。
个案调查
➢每例麻疹疑似病例的个案流行病学 调查参照监测方案的 “个案调查” 部分
➢对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要重点调查
➢其发病前7~21日以及在传染期的活动 情况、接触人群
• 3.落实“麻疹疑似病例”监测报告任务
– 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儿童专科医院 – 落实到主要科室和骨干医生头上 – 符合监测病例定义住院病人尽量报告,门诊病人要尽量动员病人
和家长配合采样
• 4.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监测报告督导
– 参考AFP监测报告的管理方式,通过查阅病历找出符合定义的漏 报个案进行讲解和动员
(三)确诊病例
•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 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
• 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 毒IgM抗体阳性。
• 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 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 / 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当该病例被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进行专病管理后,只能由麻疹监测信息报 告管理系统的管 理员对病例进行订正
麻疹暴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 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 暴发。
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 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 (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 及以上麻疹病例。
➢ 在发生暴发疫情的学校及周边学校,应开展晨检和因 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 报告、早调查。
➢ 教室等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开展预防麻疹的健康宣传 教育,使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防病意识。
医疗机构处置
➢ 在麻疹流行的地区和麻疹高发季节,医疗机构可能成为助推麻疹病毒 传播的特殊场所,这对小月龄儿童的影响尤为明显。应在以下几个方 面加强医疗机构的麻疹防控工作。 ➢ 防止医护人员感染麻疹并成为传染源造成医源性传播。所有可能暴 露于麻疹病例的医务人员,如无两剂次麻疹疫苗免疫史、既往患病 史或血清学免疫力证据,均应接种麻疹成分疫苗。对于已经暴露于 麻疹病例的医护人员,无免疫史者应进行隔离并采取适当的暴露后 预防措施(如接种麻疹疫苗)等。 ➢ 防止医院成为助推麻疹病毒传播传播的场所。做好就诊病例的预检 分诊,尤其防止门诊治疗、集中输液等环节造成的交叉感染。做好 住院病例的隔离,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例应隔离更长时间,禁止麻疹 病例与易感者接触。 ➢ 做好宣传教育。对于在医疗机构就诊并可能接触到麻疹病例的易感 者,尽早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未到免疫月龄婴儿,在医疗机构接 受诊疗活动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其他患者近距离接触。医生在诊治 适龄儿童病例时,应常规询问疫苗接种情况,提醒及时接种免疫规 划疫苗
采集血标本
对所有的麻疹疑似病例均应采集血标本, 就诊单位采集并报告疾控
尽快进行血清学实验室诊断,并及时进行 病例分类。
此外,尽量对麻疹病例在出疹后5天内采 集病原学标本
以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和 传播轨迹。
落实麻疹监测方案
• 1.扩大“麻疹疑似病例”监测报告范畴
– 麻疹为症状监测( 如AFP、ILI监测),风疹、幼儿急疹、病毒疹 等纳入监测报告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