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综合)-高一化学讲义(人教版2019)(原卷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综合)-高一化学讲义(人教版2019)(原卷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综合)专题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断裂要吸热,化学键形成要放热。

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数值不相等就造成了热效应。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

若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或吸热不明显。

2.吸热、放热与能量的关系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1)用E(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总能量,ΔQ表示能量变化,则ΔQ=E(生成物)-E(反应物)。

(2)用Q(吸)表示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Q(放)表示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总能量,ΔQ 表示能量变化,则ΔQ=Q(吸)-Q(放)。

【例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专题二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原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①较活泼金属作负极时,电极本身被氧化若生成的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产物可直接写为金属阳离子,如Zn-2e-===Zn2+,Cu-2e-===Cu2+。

若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电极反应为两反应合并后的反应。

如铅蓄电池负极反应为Pb+SO2-4-2e-===PbSO4。

②负极本身不反应氢氧(酸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氢氧(碱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OH--2e-===2H 2O 。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 2 ⇌ H 2CO 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答案】C 【详解】A . C 和CO 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 错误;B . “CO→CO 2”的反应可以是222CO O 2CO 点燃,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2CO+CuOCu+CO 高温,也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 错误;C . 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 正确;D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CO 2 ⇌ H 2CO 3”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故D 错误; 故选C 。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 .灼热的碳与CO 2的反应C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答案】B 【详解】A .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 错误;B .灼热的碳与CO 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正确;C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 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吸热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反应类型判断的考查。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3.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A.Ba(OH)2与 NH4Cl 固体混合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实验室制备氢气【答案】D【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化 学
①钠投入水中 ②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③食物腐烂 ④炸药爆炸 ⑤氢气在氯 指
气中燃烧
⑥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⑦碳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CO和H2)

导 生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⑨氦气球受热爆炸

(1)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①__③__④__⑤__⑥__⑧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吸热反应的有:_②__⑦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1-4】原电池中正负极和总反应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写出Zn-Cu(稀 H2SO4)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总反应式。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总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理论模型
【评价反馈练习2】 铝—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液是 KOH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入空气的电极是_正__(填“正”或“负”)极。 ②Al电极上发生_氧__化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4_A_l_+_3_O_2_+_4_O__H_-_=_4_A_l_O__2-_+_2_H_2_O____(写离子方程式)。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同时消耗a mol N2
2NH3(g)(条件忽
本章小结
知识线
化学能 与热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能 与电能
原电池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状态
思维模型
能量守恒思想 氧化还原恒思想 化学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为多孔性碳棒)持续通入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消耗甲烷体积V 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H-由A端移向B端B.0<V≤22.4 L时,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 +KOH=KHCO3 +2H2OC.22.4 L<V≤44.8 L时,负极电极反应为:CH4 +9CO32-+3H2O-8e-=10HCO3-D.V=33.6 L时,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O32-)>c(HCO3-)>c(OH-)【答案】C【解析】【分析】n(KOH)=2mol/L×1L=2mol,可能先后发生反应①CH4+2O2=CO2+2H2O、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

【详解】A、燃料电池中,通入CH4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为原电池的正极,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H-由B端移向A端,故A错误;B、当0<V≤22.4L时,0<n(CH4)≤1mol,则0<n(CO2)≤1mol,只发生反应①②,且KOH过量,则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故B错误;C、当22.4 L<V≤44.8L,1mol<n(CH4)≤2mol,则1mol<n(CO2)≤2mol,发生反应①②③,得到K2CO3和KHCO3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CH4-8e-+9CO32-+3H2O=10HCO3-,故C 正确;D、当V=33.6L时,n(CH4)=1.5mol,n(CO2)=1.5mol,则电池总反应式为3CH4+6O2+4KOH=K2CO3+2KHCO3+7H2O,则得到0.5molK2CO3和1molKHCO3的溶液,则c (HCO3-)>c(CO32-)>c(OH-),故D错误;故选C。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由Zn电极流出,经KOH溶液流向正极O-+=Fe2O3+5H2OB.正极反应式为2Fe24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答案】D【解析】【详解】A.电子由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锌极经导线流向K2FeO4极,A错误;O-+8H2O+6e-=Fe(OH)3+10OH-,B B.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Fe24错误;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C错误;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OH-向负极迁移,D正确;答案选D。

2.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图。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答案】C【分析】镁、过氧化氢和海水形成原电池,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为OH-,溶液pH增大,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

【详解】A.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镁为负极,不是正极,故A错误;B.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H2O2+2e-=2OH-,故溶液pH值增大,故C正确;D.溶液中Cl-移动方向与同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一致,应向负极方向移动,故D错误;答案选C。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答案】B【详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正确;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1)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1)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一、选择题1.425℃时,在两个1L 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①中t 0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B .图①中0t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图②中的可逆反应为2HI(g)H 2(g)+I 2(g)D .图①②中,当c(HI)=3.16mol/L 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答案】B 【分析】图①中0t 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此时还未达到平衡;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可逆反应为()()()222HI g H g I g +,当浓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A .图①中0t 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于体系恒容,所以三者的物质的量也相等,故A 项正确;B .图①中0t 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0t 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发生改变,即0t 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 项错误;C .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可逆反应为()()()222HI g H g I g +,故C 项正确;D .图①、②中,当()HI 3.16mol /L c =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故D 项正确; 故答案选:B 。

2.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22NO g O g 2NO g −−→+←−−,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 .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A【详解】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之比等于2: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A正确;B.NO为无色,NO2为红棕色,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的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B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的压强不断变化,当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C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D错误;答案选A。

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析版)

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析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认识吸热和放热反应。

2.能用化学键解释某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设计实验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4.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5.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的特点。

6.掌握构成电池的要素,了解不同电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7.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与热能1、实验探究(1)向Mg与稀盐酸反应的溶液中插入温度计,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将20 g Ba(OH)2·8 H2O晶体粉末与10 g NH4Cl晶体混合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

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时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杯壁下部感觉冰凉,烧杯与木片间有结冰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如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3、化学反应存在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的变化理解——主要原因(2)从物质储存化学能的角度理解宏观解释放热反应示意图吸热反应示意图化学反应 放出热量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①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反应物所具有的 化学 能转化为 热 能释放出来。

②吸热反应可以看成是 热 能转化为 化学 能被生成物所“储存”。

4、人类对能源的利用 (1)利用的三个阶段柴草时期——树枝杂草 ↓化石能源时期—— 煤 、 石油 、 天然气 ↓多能源结构时期——太阳能、氢能、核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①一是其短期内 不可再生 ,储量有限;②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 SO 2、NO x 、CO 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由Zn电极流出,经KOH溶液流向正极B.正极反应式为2Fe24O-+=Fe2O3+5H2O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答案】D【解析】【详解】A.电子由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锌极经导线流向K2FeO4极,A错误;B.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Fe24O-+8H2O+6e-=Fe(OH)3+10OH-,B 错误;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C错误;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OH-向负极迁移,D正确;答案选D。

2.反应3A(g)+B(g)═2C(g)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为:①v A═1mol/(L•min),②v C═0.5 mol/(L•min),③v B═0.5mol/(L•min),三种情况下该反应速率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①>②D.②>①>③【答案】C【详解】都转化为A表示的反应速率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①v A=1 mol/(L•min);②v C=0.5 mol/(L•min),由3A(g)+B(g)═2C(g),则转化为A表示的反应速率v A=0.5mol/(L•min)×32=0.75 mol/(L•min);③v B=0.5 mol/(L•min),由3A(g)+B(g)═2C(g),则转化为A表示的反应速率v A=0.5mol/(L•min)×3=1.5 mol/(L•min);显然③>①>②,故选C。

3.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D.2v逆(X)=v正(Y)【答案】D【详解】A、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A错误;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B错误;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C错误;D、不满足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关系,D正确;正确答案:D。

高一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辅导(共41张PPT)

高一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辅导(共41张PPT)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 两个孩子每天回家第一句话: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5.教学案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难点突破:单池→双池,盐桥 案例1:北京十二中:赵虹华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方案1:电极插入单瓣橘子
G
Zn
Cu
提炼 模型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202 0年高 一化学 必修一 人教版 (2019 版)第 二册第 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辅导(共41张PPT)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PPT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202 0年高 一化学 必修一 人教版 (2019 版)第 二册第 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辅导(共41张PPT)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PPT
●化学反应:物 质变化和能量变 化
●化学反应:速 率和限度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反应与能量:呈现方式。 2.化学反应与能量:与选择性必修1的衔接。 3.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与选择性必修1的衔接。 4.培养问题意识。 5.教学案例。
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本质,知道金属腐蚀的危
害,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初中阶段
化学反应伴随 着能量变化 (宏观现象)
高中必修阶段
能量变化的主 要原因
(微观) (定性分析)
高中选择性必修1
热量变化及其 主要原因
(定量测定) (微观)
(定量分析)
通过化学反应 可以实现能量
转化
化学能→电能 原电池(单液) (氧化还原反应)
3.4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2HI(g) H2(g)+I2(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3)c(HI)= c(I2)
(4)反应速率υ(H2)=υ(I2)=0.5υ(HI)
【详解】
A. 0~t1min内X与Y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即为:(0.15-0.06)mol/L∶(0.11-0.05)mol/L=3∶2,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Z一定是生成物,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t3~t4阶段改变的条件只能是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故C错误;
(5)c(H2)∶c(I2)∶c(HI)=2∶1∶1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A.(1)(2)(5)(9)(10)B.(2)(6)(9)C.(6)(7)(10)D.全部
B.溶解过程中只发生了扩散作用
C.溶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热效应
D.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接近
【答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故A错误;
B.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故B错误;
C.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扩散过程吸收能量、水合过程释放能量,故C错误;
D.氯化钾固体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接近,所以溶液温度变化不显著,故D正确;

2021版《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复习教师用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复习教师用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Word版含答案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Δ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吸热E1-E2肯定低(2)减小 减小 不变
二、常考题点分组练
题点(一)能量变化的图示分析
1.(2021·北京高考)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看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A.H2O (g)=== H2(g)+ O2(g)ΔH=-485 kJ·mol-1
2.(2021·海南高考·节选)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若生成1 mol N2,其ΔH=______ kJ·mol-1。
解析:依据图像可知N2O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氮的反应热为(209-348)kJ·mol-1=-139 kJ·mol-1。
答案:-139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3)0.3 mol乙硼烷(分子式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解析:选CA.状态Ⅰ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Ⅲ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从状态Ⅰ、Ⅱ、Ⅲ的图示可以看出,反应中CO并未断裂成C和O。C.由图示可以看出,CO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C与O间为极性共价键。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生成CO2的过程,并不是CO与O2的反应过程。

第六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迁移应用 (1)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必须是金属吗? 提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可以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也可以是一种金属 与一种可导电的惰性材料(如非金属石墨等),在燃料电池中,电极材料均不 发生反应,故两极均可用惰性材料。 (2)原电池中作负极的一定是活泼金属,作正极的一定是不活泼金属吗? 提示:不一定。在原电池中的两极可以都是活泼金属(如Zn-Fe-稀硫酸,Zn作 负极), 也可以都是不活泼金属 (如Cu-Ag-AgNO3溶液,Cu作负极), 也可以是 一种金属和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如Cu-C-AgNO3溶液,Cu作负极)。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程标准】 1.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3.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能举例说明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意义。 【素养目标】 1.通过观察锌铜原电池实验中的宏观现象,探究这些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实质变 化,从而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揭示原电池装置的本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通过分析原电池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认识到化学变化中会发生物质的变化及电 子的转移,但电子的得失是守恒的。整个原电池反应中原子和能量也是守恒的。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A.Cu 为正极,电子沿导线从 Zn 流向 Cu 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 Zn-2e-===Zn2+ C.SO42-向 Cu 极移动 D.若有 1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5 mol 气体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1)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2)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负极失去的电子数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 【解析】选 C。A.Zn 比 Cu 活泼,Zn 为负极,Cu 为正极,电子沿导线从 Zn 流向 Cu,A 正 确 ;B. 负 极 发 生 失 电 子 的 氧 化 反 应 ,Zn 为 负 极 , 电 极 反 应 式 为 Zn-2e-===Zn2+,B 正确;C.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SO42-向 Zn 极移动,C 错 误;D.Cu 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若有 1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5 mol 氢气,D 正确。

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选择题1.一个由锌片和石墨棒作为电极的原电池如图所示,电极反应分别是:锌片:2Zn-4e-+4OH-===2ZnO+2H2O 石墨:2H2O+O2+4e-===4O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子从石墨经外电路流向锌片,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B.锌片是负极,石墨是正极C.电池总反应为2Zn+O2===2ZnOD.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石墨附近溶液中的c(OH-)增大【答案】A【详解】A.根据锌片电极反应式,锌片失去电子,锌片作负极,石墨作正极,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从Zn→外电路→石墨,通过石墨电极反应式,得出此溶液显碱性或中性,故说法错误;B.根据选项A的分析,故说法正确;C.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出2Zn+O2=2ZnO,故说法正确;D.根据石墨电极反应式,产生OH-,c(OH-)增大,故说法正确。

2.工业合成氨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氨的正、逆反应的焓变相同B.若使用催化剂,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C.在该过程中,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氨气分子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答案】B【详解】A.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焓变数值相同,但符号相反,A错误;B,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B正确;C.N原子和H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形成的是极性键,C错误;D.根据图示,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键释放的能量,D错误;答案选B。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其原因是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C.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答案】B【分析】【详解】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答案选B。

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选择题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 x(2≤x≤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答案】D【详解】A.原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则a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随放电的多少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可能为2Li2S6+2Li++2e-=3Li2S4,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转移0.02mol电子时,氧化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14g,故B正确;C.石墨能导电,利用石墨烯作电极,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生成的Li和S8越多,即电池中Li2S2的量越少,故D错误;答案为D。

2.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外电路的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d B.a>c>d>b C.c>a>d>b D.b>d>c>a【答案】B【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负极强于正极;根据电极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金属活泼性,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活泼;根据电流流向判断金属活泼性,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活泼。

【详解】a、b相连时,a为负极,活泼金属作负极,所以金属活动性a>b;c、a相连时,c上产生大量气泡,c上发生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上发生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金属活动性a>c;c、d相连时,电流由d经导线流向c,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c作负极d作正极,金属活动性c>d,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即b是正极,d是负极,活泼性d>b,所以a、b、c、d4块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d>b,故选:B。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3-5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3-5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课件

负极:Fe-2e-=Fe2+
⑤ (√)
正极: Cu2++2e-=Cu
总反应:Fe+Cu2+=Fe2++Cu
Fe+CuSO4=Cu+FeSO4
7、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式:
Zn片: Zn -2e- = Zn2+ Cu片:2H++2e- = H2 ↑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x)
SO42—
H+
H+
H+
H+
SO42-
(x)
练习1. 下列装置中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B )
解析 A项,两个电极都是Cu,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B项,符合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正确;C项,Zn、Cu两个电极分别置于两个分离的 烧杯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D项,酒精是非电 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
(2)Al-Cu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 而若把NaOH溶液换为浓HNO3,则Cu作负极。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6、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电极反应式的一般书写程序:
负极: 还原剂—ne- = 氧化产物
正极: 氧化剂 + ne- = 还原产物
明确正、负极反应生成的阴、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 离子是否共存。 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应写入正、负极反 应式。 再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
(2)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 电解质溶液到达锌吗?
答:电子只能在两极和外电路中流动,不能进入溶液,在溶液中是 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3)原电池内部阴、阳离子是如何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这是因为负极 失电子,生成大量阳离子积聚在负极附近,致使该极附近有大 量正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要移向负极;正极得电子,该 极附近的阳离子因得电子生成电中性的物质而使该极附近阴离 子数目相对增多,带负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要移向正极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1)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1)

一、选择题1.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固定式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

一种以Na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的钠离子电池总反应为:NaTi2(PO4)3 +2Na2NiFe II (CN)6 Na3Ti2(PO4)3 +2NaNiFe III(CN)6(注:其中P的化合价为+5,Fe的上标II、III代表其价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NaTi2(PO4)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C.充电过程中阳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 (CN)6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答案】C【详解】A.由题意可知放电时负极为2Na2NiFe II(CN)6- 2e-=2NaNiFe III(CN)6+ 2Na+,Na2NiFe II(CN)6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2NaTi2(PO4)3+2Na++2e-=Na3Ti2(PO4)3,NaTi2(PO4)3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B项正确;C.充电过程中阴极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CN)6,阳极:Na3Ti2(PO4)3-2e-=2NaTi2(PO4)3+2Na+,故C项错误;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项正确;本题选C。

2.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2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4~6分钟平均反应速率最小C.反应开始4分钟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4分钟后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答案】A【详解】A.该曲线斜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即二氧化碳产生速率,由图可知,2~4min内斜率较大,因此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故A项结论错误;B.同A项原理可知,反应4~6min平均反应速率最小,故B项结论正确;C.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变化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象可知,0~2min 反应刚开始,温度较低此时反应速率由氢离子浓度决定,2~4min速率最快,2~4min温度对反应速率起主要作用,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故C项结论正确;D.反应4min后,温度较高,但此时反应速率降低,是因为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故D项结论正确;综上所述,结论错误的是A项,故答案为A。

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科学家近期研发出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电极不可用石墨替代LiB.正极反应为:Li1-x Mn2O4+xLi++xe- = LiMn2O4C.电池总反应为:Li1-x Mn2O4+xLi = LiMn2O4D.放电时,溶液中Li+从a向b迁移【答案】D【分析】锂离子电池中,b为Li,失去电子,作负极,LiMn2O4为正极;充电时Li+在阴极得电子,LiMn2O4在阳极失电子,据此分析。

【详解】A. C不能失电子,故b电极不可用石墨替代Li,A项正确;B.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Li1-x Mn2O4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Li1-x Mn2O4+xLi++xe- =LiMn2O4,B项正确;C. Li失电子,Li1-x Mn2O4得电子,生成的产物为LiMn2O4,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 Mn2O4+xLi = LiMn2O4,C项正确;D.放电时,阳离子移动到正极,即从b向a迁移,D项错误;答案选D。

2.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硫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变慢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答案】D【详解】A. 稀硫酸改为98%的硫酸,铁在浓硫酸中钝化而不能产生氢气,A错误;B. 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不反应,但稀释了盐酸,氢离子浓度下降,故反应速率下降,B错误;C. 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D正确;答案选D。

3.对于反应aA+bB =dD+eE ,该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v =()v A a=()v B b=()v D d=()v E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 + 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 mol/L、c2 mol/L、c3 mol/L(c1、c2、c3均大于0),当反应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c1:c2 = 1:3B.当4v(X)正= v(Y)逆时,该反应还在向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C.c1可能为0.1D.X、Y的转化率相等【答案】B【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反应过程中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物的平衡量之比必然也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当反应达平衡时X、Y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X、Y的平衡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其起始量之比一定也等于1:3, A和D正确;因为有起始投料与平衡量相同的可能,所以C正确;当4v(X)正= v(Y)逆时,因为3v(X)正= v(Y)正,所以v(Y)逆> v(Y)正,该反应还在向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B不正确,选B。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答案】D【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项,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不选;B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为吸热反应,故B不选;C 项,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 不选;D 项,可燃物的燃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故D 可选; 故答案选D 。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其原因是A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C .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D .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答案】B 【分析】【详解】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答案选B 。

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 >0的是( ) 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 B .22Ba(OH)8H O ⋅与4NH Cl 的反应 C .灼热的木炭与CO 2的反应 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 【详解】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发生放出热量,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H <0,A 不符合题意;B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 不符合题意;C .灼热的木炭与CO 2反应产生CO ,反应发生吸收热量;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符合题意;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

5.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 ,已知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消耗掉8mol •L -1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 ,则1mol 无水乙醇的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是 A .10Q B .10Q ~5QC .大于10QD .5Q【答案】C 【详解】n (NaOH )=0.05L ×8mol /L =0.4mol ,则由CO 2~2NaOH ~Na 2CO 3,可知n (CO 2)=0.2mol ,则n (C 2H 6O )=0.5×n (CO 2)=0.1mol ,放出的热量为Q ,所以1mol 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0Q,由CO2~NaOH~NaHCO3可知,n(CO2)=0.4mol,则n(C2H6O)=0.5×n(CO2)=0.2mol,放出的热量为Q,所以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Q,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则乙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介于5Q~10Q之间,所以选项C不符合;故答案选C。

6.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做动力源,已知液态肼与液态 H2O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mol肼(N2H4)分子中含有4molN-H键B.该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如图所示C.该反应的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其产物对环境无污染【答案】B【详解】A.肼结构式为,1个肼分子中含有4个N-H键,则1mol肼中含有4molN-H键,故A正确;B.如果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否则为吸热反应,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反应时放出大量热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为吸热反应,不符合,故B错误;C.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反应时放出大量热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的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故C正确;D.氮气和水都无毒,所以其产物无污染,故D正确;故答案为B。

7.锌—空气电池(原理如右图)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

该电池放电时Zn转化为Zn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Zn+H2O-2e-=ZnO+2H+C.该电池放电时OH-向Zn电极移动D.若Zn电极消耗6.5 g,外电路转移0.1 mol e-【答案】C【详解】A.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Zn-2e+2OH=ZnO+H O,故B错B.锌作负极,碱性条件下,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误;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OH-向Zn电极移动,故C正确;D.若Zn电极消耗6.5 g,外电路转移0.2 mol e-,故D错误;故选:C。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并不是因为铝熔点高,而是因为加热时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熔点很高的氧化铝,故A错误;B.生成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出现白雾并不是白烟,故B错误;C.铝和盐酸或者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均为氢气,故C错误;D.两支试管中只有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可以说明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

9.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答案】B【详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正确;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吸热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反应类型判断的考查。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10.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情况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③NO2、NO、O2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②④⑤【答案】A【分析】根据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来判断:(1)v(正)=v(逆);(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符合特征(1),正确;②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正确;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说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转化量的关系,不符合,错误;④NO2是红棕色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NO2的浓度保持不变,符合特征(2),正确;⑤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该体系的ρ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答案选A。

11.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答案】B【详解】A.由于发生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的,所以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因此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的速率逐渐增大,最后当正反应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了平衡,但是不可能减小为零。

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增大到与正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而最后保持恒定,正确;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当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正确。

12.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 C(g)+2D(g)。

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8 mol·L-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4 B.2 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1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B的转化率为40%【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时C的浓度为0.8 mol·L-1,物质的量为1.6mol3A (g)+B(g) xC(g)+2D(g)起始量(mol) 3 1 0 0变化量(mol) 1.2 0.4 1.6 0.8平衡量(mol) 1.8 0.6 1.6 0.8依据上式分析计算:A、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4,故A正确;B、2min内B的反应速率=0.4mol/(2L·2min)=0.1 mol·(L·min)-1,故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 错误;D、 B的转化率=0.4mol/1mol=0.4,即 B的转化率为40%,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转化率的有关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选择判断的物理量应随反应发生变化,该物理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