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强记】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合集下载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述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述
政治格局演变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瓜分世界,完全确 立其在世界的主导核心地位;二战后,两极格局取代传统的欧美, 成为世界的中心;苏东剧变后,世界格局呈现除“一超多强”的局 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美国)的保护。这种说法出
自统合的姿态,自动地把服从美国的权势视为当然。这就是所谓超
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 中苏恶化;不结盟运动
放取得巨大成就
兴起;两极格局中明显
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政治:
1991 现代科技发展,经济 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
年以 来
区域化和全球化速度 趋势加强,呈“一超多 加快,世界联系密切。 强”的格局;和平与发
展逐步成为主流,但和
平动荡并存;
P164
2、美苏冷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 的主流”的?1945年后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采取的政治、 经济措施有哪些?(3分)
(1)如何: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分) 措施:成立华约;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立经 互会。(2分。答出两条即可)
(2)变化:片面到客观(或由消极为主到中性积极为主)。(2分) 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美认识更加理性和 客观;美苏争霸的影响。(3分)
材料三 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 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 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 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 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
(3)特点:美国主导;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与国际权力结构相联 系。(3分) 措施:推动成立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如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世界银行;通过“马歇尔尔计划”向西欧、日本提供援助。 (2分) (4)因素:国家综合实力;国家政策;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回顾:20C六七十年代推动多极பைடு நூலகம்趋势的政治经济力量
主体 地位的变化 特点 重大影响
欧共体 1967年走向联合 (欧盟) 经济政 经济上:与美国竞争 治实体 政治上:推行独立外交 经济 实体 国家 众多
日本 第三 世界
中国
60年代末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 1961年不结盟运 动诞生的推动
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 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
1)核战争威胁 2)世界分成两半:美控制西欧,苏控制东欧等 (如“柏林危机”:冷战第一次高潮) 3)破坏和平 表现:“热战”——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1961~1975)
本 课 小 结
杜鲁门 主义
雅尔塔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成立 苏联 对抗
共产党与工 人情报局
探究二: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为什么能够在曾经被原 子弹摧毁的战争废墟上崛起并成为经济超人?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① 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残余 ② 重视科教 ③ 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 ④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⑤ 美国扶植 2、影响: ① 日本:经济大国,世界第二;美日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谋求政治大国 朝越军事订单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差距缩小 世 世 欧洲的联合—欧洲 界 界 主 日本的崛起—亚洲 政 要 迅速 治 政 不结盟运动—亚非 上升 多 治 中国的振兴—亚洲 极 力 化 量 强大的美国—美洲 的 相对 的 出 变 衰弱的苏联—欧亚 下降 现 化 易错点:①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格局尚未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德国 分裂 朝鲜半岛 分裂 古巴 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知识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

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线索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线索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中国的振兴,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线索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必备知识§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规划:二战后期,美苏首脑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即雅尔塔体系。

它勾画出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评价(1)雅尔塔体系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但是具有明显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2)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

二、美苏“冷战”1.背景(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主要原因: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015高三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5高三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关键信息
抓题眼
A.联合国 C.华沙条约组织
B.欧洲共同体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
[例 1]
(2013· 海南高考)1948 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
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 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 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欧元正式流通(2002)
性质: 经济组织
合作领域从 经济扩大到 货币 政治 军事等领域
性质:经济 政治组织
日本崛起之路
一个美国老兵的回忆: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第 一眼看到这片土地的情景,满街都是爆炸后留下的残砖碎 瓦,一片满目疮痍,眼睛里除了绝望就是愤怒,所有的工 业设备几乎都被炸毁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开着他的丰田汽车把我接回 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相机和松下的空调……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 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 态……美国政府能够尽 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 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 学的演说 乔治· 卡特里克· 马歇尔 美国五星上将
思考:图中的“医生”和“病人”是各指哪些国 家 ?“经济健全的常态”是指什么?美国为实现 “彻底治疗”开出的药方是什么?
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பைடு நூலகம்眼
3.(2011· 山东高考)1964 年 4 月,77 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 《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 序的要求。这表明 ( )

高考二轮复习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化

高考二轮复习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 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 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 学技术,成就辉煌。
天文学:哥白尼“日心说”
近代 以来 世界 科技 文化
近代以来 世界科学 技术
19世纪以 来世界文 学文学艺 术
物理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生物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科技革命:蒸汽、电气、信息时代 文学:浪漫、现实、现代主义
美术:浪漫、现实、印象、现代主义
电影:诞生、无声、有声 电视:诞生、黑白、彩色
斯 ①棉纺织业: 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②动力: 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广泛应用---“蒸汽时代” ③交通运输: 富尔顿(美)---汽船 史蒂芬孙(英)----蒸汽机车(火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对工业革命具有决定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成果 电广泛 应用 发明者 国别 西门子 德 发明与创造 发电机 作 用
新交通 工具创 莱特兄弟 美 制 电讯事 贝尔 美 业发展 马可尼 意
化学工 业建立 诺贝尔 瑞 典
电力-新能源 爱迪生 美 电灯、电话、电车、电影 进入电气时代 本茨 德 解决发动机, 汽 车
飞 机 1876 电 话 无线电报 炸 药 改良无烟火药技术 塑料、人造纤维 极大改善了 人们的生活
私人垄 断资本 主义
世界格局
18世纪 60年代- 蒸汽机 --19世 纪中 19世纪 70年代---20世 纪初 电力 内燃机 通讯化 学工业
初步建立了资 本主义世界体 系。

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美国方面
措施 政治 杜鲁门主义 经济 马歇尔计划 军事 北约 评价
苏联方面
措施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点拨提升:“冷战”的影响怎样? 消极影响: (1)政治上,国际关系恶化,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经济上,阻碍经济全球化; (3)军事上,两个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 威胁之下,局部战争不断, 积极影响: 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3)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对苏联解体的认识: 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 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实行社会主义缺 乏经验。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 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绝不能拘泥于苏联模 式。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 会主义的失败。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 大成就。
易错点: ①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格局尚未定型。 ②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 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单元知识结构
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欧、日衰落,美苏均势) 冷

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国家利益对立 战

政治:杜鲁门主义 加强党领导的政权
经济: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17、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014年)1

17、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014年)1

宗旨:独立自主、非集团 行动: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铁托
纳赛尔
尼赫鲁
意义: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
上国际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东、苏剧变(80年代末90年代初)) 原因:斯大林模式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戈尔巴乔夫改革; 西方和平演变。
三者是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不同侧面表现,结束时间一样
3、影响: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
威胁世界和平,加剧世界局势动荡;
势均力敌,避免新世界大战爆发。
一堵墙硬是把一 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1949年,美国策动了联邦德国的成立,苏联支 持下也建立了民主德国。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1962年10月22日 古巴导弹危机
“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自由制度”指什 么? 美国的政策真的“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吗? 一箭三雕: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遏制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
渗透;控制西欧。
苏联应对: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91年解散) 世界经济形成两大对立体系
4)北约:1949年
军事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 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 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 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会同其它缔 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 用…… ——《北大西洋公约》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 欧洲共同体(1967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 特点:经济一体化
3)影响:增强经济实力;
促进政治一体化; 提高国际地位,冲击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1)原因:

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复习

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复习
现代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阶段特点及成因
阶段 特点 成因
20世纪40—50 50—70年代 90年代开始 年代
两格格局形成
多极趋势出 多极化趋势

加强
1、美冷战政策
2、苏联针锋相 对
1、新兴力量 1、苏联解体
崛起
2、区域集团
2、美苏争锋 加强
相对消弱
两极格局的形成
1、原因 (1)美苏反目成仇 (2)美苏势均力敌 (3)美苏霸权主义 2、过程 (1)美国实行冷战政策 概念 内容 (2)苏联针对措施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3、标志 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4、影响 积极的 消极的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组织
欧洲的联合——欧洲


日本的崛起——亚洲 实力迅速上升

要 政
不结盟运动——亚非

力 量
中国的振兴——亚洲

发 展
强大的美国——美洲 实力相对下降


世 界 多 极 化 格 局 趋 势 的 出 现
衰落的苏联——欧亚
不结盟运动兴起
1、起因
亚非拉不愿介入美苏之间斗争,采 取不结盟外交政策
2、标志 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 府首脑会议
3、内容
4、影响
成为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冲击 两极格局。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一超多强”格局
浙江2016年4月学考题
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 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 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四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四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1.两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带来的国家利益的不同。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①政治对抗:1947年,美“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苏联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对抗:美出台了“马歇尔计划”;苏联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

③军事对抗:1949年美英建立北约,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②美苏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④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动荡,威胁了世界的和平。

⑤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共体(1)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2)过程:①1952年法、意、德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2.日本崛起①原因: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朝鲜战争的机遇。

②结果:到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③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①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合作。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文档资料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文档资料

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课堂反馈
5、2019年美国《思想之林》杂志评选“十个人类有史 以来最伟大的国家”。排在前四位的国家当选的理由分 别是“创造了现在的西方社会”、“创造了现代世界”、 “世界历史上最富有、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曾经是世界强国,未来也会成为超强国家”。其对应 的国家分别是 A.希腊、英国、美国和俄罗斯
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 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中国建立的人 (1)1950年12月11日期 民民主政权 刊封面人物选择了毛泽东, 如何理解红色的基调和一 群蝗虫围绕? 美国对中国的仇视

1954年3月10日这一期是周恩来。标题是:红 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 争,一边谈论和平。“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
课堂反 馈 (3)纵观《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
道,具有哪些特征?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A.中美关系的 改善; A.从较浓的反华 色彩到比较客观; B.从政治层面到 文化、经济等多 个层面; B.中国国际地 位的不断提升。
1.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 战后资世 界经济体系 (货币体系)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考纲解读】
15.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雅尔塔体系 19Βιβλιοθήκη 5德国分裂1949
古巴导弹危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第七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第七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七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美苏因综合国力势均力敌、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外交政策的差异而走向对峙2、表现:(1)美国:政治上“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1949年华盛顿,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2)苏联:军事上:“华约“组织——1955年,苏联、东欧七国,是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集团。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影响:(1)国际局势趋于紧张:冷战局面形成,美苏军备竞赛,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

①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导致德国分裂(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②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导致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和韩国)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撤走导弹,说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2)国际局势趋于缓和:①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织“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1)背景: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纷纷改革,发展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一体化进程。

(2)过程:1950年“舒曼计划”,提出建立欧洲联合与美苏抗衡;1951年《巴黎条约》“煤钢共同体”(6国)促进成员国工业发展,促使法德走向和解;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各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自由流动。

(各个机构仍然具有独立性);19731986: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加入。

知识整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知识整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纲和课标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冷战”兴起的背景——二战后美苏关系逐渐恶化(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2) “二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首要利益,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美国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止苏联。

(3)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2.冷战”的具体表现(1)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3)柏林危机和分裂德国;(4)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认识美苏冷战对影响积极:(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世界大战。

(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消极:(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竟赛,是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4.“冷战”中的“热战”(美国在亚洲的扩张:)目的:(1)遏止共产党政权在亚洲的扩展,争夺势力范围。

(2)在军事上包围中国。

(1)朝鲜战争:①时间:1950年——1953年。

②结果:受到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③影响: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止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一.知识络二.核心梳理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②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针锋相对与之对抗。

②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④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3)冷战中的热战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4)中国的发展壮大: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背景: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当今世界形势①缓和与动荡并存:a.和平: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b.动荡: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活动威胁着世界和平;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②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但世界格局整体上仍然处于“一超多强”阶段。

四.难点突破——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影响1.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解读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解读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
1.两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带来的国家利益的不同。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①政治对抗:1947年,美“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苏联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对抗:美出台了“马歇尔计划”;苏联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

③军事对抗:1949年美英建立北约,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
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
②美苏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④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动荡,威胁了世界的和平。

⑤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共体
(1)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2)过程:①1952年法、意、德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2.日本崛起
①原因: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朝鲜战争的机遇。

②结果:到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③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
①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合作。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

③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崛起: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实质:东欧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
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①美国之外的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②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⑤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②有利于解决全球化问题,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3.影响
(1)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2)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五: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
(1)原因
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普遍被认可。

(2)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3)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
①利:能够有效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②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世界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六:世贸组织与中国的加入
1.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
(1)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目标: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2.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1)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2)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